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会展经济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会展经济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会展经济管理

浅析高校会展经济专业教学

会展是一个新兴专业,是顺应会展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兴起的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在国外,从美国内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旅游会展管理系1978年开设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到现在也不过30多年的时间。在我国,2004午教育部正式把会展专业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会展经济在我国起步较晚,急需会展经济专业人才。以上海为例:上海现行注册会展公司近万家,从业人员有几万人,但有5-10年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的会展项目经理人较少,真正懂会展理念、会操作、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就更少,而且从业人员多来自各行各业且大多没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和高水平的专业会展服务公司。如何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呢?笔者从几年前踏入会展教育战线,历经会展办学从无到有的过程,与会展行业各方主体都有程度不同的接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高职院校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强调职业技术性。高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会展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是:以社会对会展经济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不断提升会展经济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所需专业理论知识。

二、目前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缺少专门或固定的实习单位。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经济专业难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建立公司进行实际会展展销。这主要是校外一些实习场所大多属于企业或个人所有,企业或个人注重更多的是经济效益,不可能无偿地提供学生实习,所以一般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校内也没有类似于企业性质的单位或部门用来实习,即使有,也主要用于解决勤工俭学的学生,而且名额也非常有限。

(二)、校外分散性的实习难以控制质量,实习流于形式比较严重。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校也无法满足那么多的人集中实习,所以,实习的单位和场所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寻找的,这样,就带来了实习管理困难的问题。对分散实习未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常出现"放羊现象"。

(三)、教师实践教学素质相对不高。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1、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2、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3、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我院的会展经济专业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院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他们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参加专业实习的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三、提高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依靠具体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实现,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高职院校会展经济专业实践教学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案例教学和角色演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角色分配演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继续阅读

金融支持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上升,会展业也迎来了自身的发展和突破,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增长点。金融作为会展产业投融资的基础渠道,为会展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资本支持。目前,因为金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诸多会展企业的发展。因此,不断完善改革金融市场,建立起合理有效的支持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金融支持会展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从金融角度出发,提出了金融支持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展业;金融支持;可持续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会展业作为新兴的服务业,近年来逐渐发展壮大,有着不错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另外,会展业目前还位于成长期,依旧需要外在的各项支持与帮助,其中就包括金融支持。与此同时,会展业因为起步较晚,会展类项目投资收益率不高且周期长,使得会展业的投融资遇到了许多障碍。会展业场馆等基础建设都需要充足的资金运转,但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还不够高,导致会展业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获得足够且与之匹配的投融资结构和规模支撑。此外,爆发于2020年初的疫情使国家经济遭遇整体下滑放缓,服务业受到影响最为严重,其中,会展业更因其极高的行业关联性、人员汇聚度经受重创。一直以来,会展业以服务实体经济的形式存在,依托于金融业发展壮大,两者形成协同互补、相互促进的格局。要想尽快实现会展经济的复苏、促进会展业可持续发展,除了提升行业内部发展模式的创新外,从金融体系方面采取措施也是不可忽视的有力手段。

1文献综述

目前在会展业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对会展业的运营方式、发展路径、产业价值链等方面进行研究,对于金融支持会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还不够全面。卢晓(2013)以上海市会展产业为例,指出一个城市会展业的培育壮大不能没有金融的全力支持,要遵从经济发展规律,丰富与创新融资产品、模式,加大对会展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会展企业的融资困境,持续投入对会展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融资帮扶,搭建起会展业的金融服务系统,从而提高会展业的服务效率[1]。袁力,董庆佳(2014)从投融资机制创新的视角出发,指出进行投融资机制的革新,比如尝试构建会展旅游基础设施投融资的PPP模式,改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模式,成立会展旅游专门化的信贷金融平台,搭建信贷手续审批的便捷通道,可以帮助会展类产品价格不断优化,由此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2]。刘梦羚(2017)以云南省会展业为例,运用金融理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云南省12家规模比较大的会展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发现会展企业对于政府的财政补助与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然后从政府部门、金融行业、会展企业三个主体出发,为改良会展业的融资困境给出了解决对策[3]。贺达(2018)调查研究了我国部分在会展业项目审查与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拥有大量经验的城市,发现各个地方在会展业的资金帮扶管理中存在扶持力度有限、规模不足、支持对象单一化、评估指标过于简单、管理过程不够清晰、风险较大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多元化资助对象、有区别地对待会展项目、加强监管等六点途径[4]。刘海玉(2019)从国家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国家采用财政支出、补贴、奖励、税收优惠等方式帮扶会展业发展壮大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国家财政政策在扶持会展业发展中存在财政措施盲目且雷同、设计有缺陷、模式较单一、激励效果小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加强会展扶持力度、制定科学政策等建议[5]。蔡卫民,万玉洁(2019)选取了我国2015—2017年共计19家会展上市企业做样本数据,采用DEA-Tobit模型,测算他们的经营效率,从管理与财务的角度对影响会展企业经营效率的原因展开实证分析,发现会展业相关上市企业综合效率并不高,大多位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而规模效率不高则是导致企业整体经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总而言之,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会展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同样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探索与解决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困难,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支持会展业的模式,充分发挥金融对会展业的助推作用,从而促进会展业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

2金融支持会展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展业除本身的自有资本外,通常采取寻求政府部门财政帮扶、从银行获取贷款、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寻求投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法进行投融资。当会展业慢慢发展壮大以后,更多的市场投融资模式也进入到会展业,使得会展业的融资渠道与方式逐渐增多。

2.1会展企业获取银行借贷现状

继续阅读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化,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企业所拥有的发展机会更加繁多,但市场环境也因此变得更加的复杂。企业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便需要及时进行工作方式的革新,企业管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工作理念的革新,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崭新的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有机融合,让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使得各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运作下去,企业能够借此机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

现代社会,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诸多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工作挑战。为了能够在这种经营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一定要跟随社会的实际需要加以整改,需及时完善原有的经济管理工作方式,让企业的运作趋于规范化,完善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让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拥有更加璀璨的发展前景。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完善企业内部的运作方式。本文对现阶段企业内部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提升各企业的管理能力,企业的运作方式也能够获得革新。

1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价值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和内部的管理方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内部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存在的差异性,在制订管理计划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经营方式,这样才可以让企业获得更为长久的发展前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内部经济情况随时发生转变,外界的经济市场走势也错综复杂。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需要进行多方面考量,一定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进行动态化的工作模式,随时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的管理者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让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运作下去。企业内部的员工也需要将企业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工作态度进行联系,尽自己的力量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从基础上完善经济管理程序,让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运作下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应用崭新的科学技术完善原本的管理方式。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纠正以往存在的管理漏洞,从根本上减少管理工作失误的概率。技术的应用让原本冗长的管理流程更加精简,工作人员所背负的工作量也随之降低,减少了繁复工作程序中的错误。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且要为经济管理工作献计献策,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让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工作的时候可以应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让具有先进技术的工作人员进入企业内部执行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了能够应用信息化技术,工作人员一定要对企业内部工作的总体流程和结构进行完善,让崭新的技术能够适应企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根本上减少误差的产生。

2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越发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想要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便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改善内部的组织结构,企业的运营效率也能够实现根本上的提升。由于很多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依旧会沿用以往的工作方式,导致很多企业并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态势制订更加长远的工作计划。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将经营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及时进行运营方式的革新,不能仅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这种陈旧的运作方式是极其落后的,并不利于企业整体的正常运作,企业无法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首先,企业内部具有的多余部门。这些部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会造成企业内部责任分布不明确的情况,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顺利发展。企业需要及时取缔没有实质性作用的部门,这样才可以让每个员工的工作内容更加明确,员工的精力能够更集中。其次,很多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组织内部的员工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的时候也不能进行多方面的思考,继而导致员工无法积极利用自己的课下时间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无法进行思想理念的革新,无法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企业的发展进度也会因此下降,在市场中的地位也会因此下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会显著降低。因此,为了帮助企业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企业的组织机构需要及时进行革新,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顺利发展。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中,构建健全的经济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顺利发展。但是,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完善经济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企业内部如果不能及时将经济管理制度加以改善,将会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工作任务的时候不能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企业内部出现相关问题后就会导致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极为低下,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与企业当前的发展趋势及时进行有机融合,这会导致很多企业在执行管理制度的时候都只能浮于形式,工作人员仅能够做一些极为简单的工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将管理工作内涵深刻贯彻,这样的工作形式将会导致经济管理制度不会展现其实际的作用。

3完善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主要途径

继续阅读

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的应用(5篇)

第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会展企业的发展获得了更多的机遇,但是机遇往往会伴随着风险。会展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企业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对薄弱,以及宏观的市场环境、自然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会展企业的经济运营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首先对会展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阐述,再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建议。企业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税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防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关键词:

会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建议

一、会展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宏观的经济条件、国家政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等的变化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了很大的风险,虽然财务风险是不可消除的,却是可控的。会展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但主要集中在集资、投资以及项目建设三个方面。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融资成本过高、收益较低。首先,会展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现金流量,但是会展企业的融资成本往往比较高,有可能会得不到足够的现金流的支持,如果资金不能正常运转,项目就会被中止。一些会展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这将可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偿债负担,如果不能及时还款,企业的信誉形象受损。会展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时,由于融资渠道狭窄,企业难以快速得到资金的补充,项目难以进行,企业也将面临违约的风险。其次,会展项目所需的资金多,资金回收周期长,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资金短缺时,会展企业的正常运行将会受到影响。

二、会展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继续阅读

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课革新阐述

1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刚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对计算机软件模拟的经营环境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去接触、了解,做一些模拟练习也非常感兴趣。但是,每一个模拟软件都是要进行好几次重复的操作,即进行6-8个季度的模拟练习,做的次数多了,学生就感觉没意思了。而且,这几年实验中心上了不少软件,以至于学生从大一开始直到大四毕业,每年都有类似的模拟实验(具体的课程内容不同),到最后学生都感到枯燥乏味了。

1.2敷衍应付多于思考

学生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都是敷衍了事。很多学生都是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去做实验,基本上是盲目的进行操作,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数据之间的联系,更别说为了实现自己的盈利目标该如何进行操作。有的学生仔细的进行数据分析,然后每一步都详细的策划,但是最后结果却不理想;而有的学生随便点击,不过大脑,10分钟完成操作流程,但是结果却是得到高分。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更导致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下降,不能认真思考问题,进行试验只是应付差事而已。

1.3试验教师懈怠,不利于提高水平

目前实验中心,只有两位专职实验教师,但是上实验课的学生人数多、学时数多,再加上课程内容的专业性比较强,大部分的实验课都是任课教师兼职上实验课。这类教师毕竟时间有限,对于模拟软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指导学生进行流程操作,对于软件中的参数设置,软件开发等工作力不从心,所以,就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实验在机房进行,老师负责指导,而大多数时间是学生自己练习,学生又不认真,很少提出问题,老师相对就比较轻松,慢慢的对实验课也不是特别用心了。所以,实验教师的整体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由于诸多问题的存在,目前大多数的软件模拟实验教学只是走一个流程而已,没有实现我们的实践教学目标。

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思考

继续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略

《华东经济管理杂志》2014年第六期

一、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

(一)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总产值增速年均达40%,增速较快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年均增速超过60%[9]。2012年全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5094.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16.4%提高到18.1%,且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和优势产品,产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支撑。纵观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领域,信息家电、LED显示、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雷达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微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产生了突出的自主创新成效;在节能环保领域,节能装备及产品、环保装备及产品、资源整合利用等重点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新材料领域,安徽省铜基、铁基、硅基等新材料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水性高分子材料、非金属材料的深加工、纳米材料及其应用等均取得国内领先地位,超级碳负极材料、高纯超细硅酸锆、球形石英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性能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生物领域,生物制造、医药及育种等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明显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现代中药及其生物制造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在新能源领域,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电站建设产业链”,安徽省光伏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工程机械作为龙头产业,大型专用机械和基础件作为支撑,积极发展态势明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全国前列的乘用车和商务车,拥有亚洲最大的国内首个国家级汽车工程实验室,且合肥已跻身全国13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成为国家首批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城市试点,并拥有江淮、奇瑞、安凯三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在公共安全领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通信及信息安全、矿山安全、火灾安全等产业技术和基础相对较好,同时应急信息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等科技成果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区域特色。

(二)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归类从统计归口角度来看,统计过程中对我国产业的行业归类有两种方法——产品法和产业法。本文采用产业法,部分结合企业产品法,分别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行业小类归类。利用2012年的统计年报数据,结合资料研究和统计分析,本文对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八大产业行业归类结果如图1所示。

(三)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构成行业测算2012年全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5094.1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的18.1%。数据表明,在总体水平上,安徽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发展基础,并逐步成为安徽省支柱性产业。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状况来看,2012年安徽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均已达百亿,产业发展基础较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公共安全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尚处于发展初阶段,还需要一定的产业培养,具体产业构成测算及典型企业代表见表1.

(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区分布情况近年来,合肥、芜湖成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产值占全省半数以上。2012年,全省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快速发展,集聚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从总量看,全省16个市中,总量超过200亿元的有7个。其中,合肥、芜湖总量居前,产值分别为1598.7亿元和971.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1.4%和19.1%,合计超过全省一半;铜陵、蚌埠、滁州、马鞍山、淮北等五市产值超230亿元,占全省比重在5%~8%之间;阜阳、淮南、池州、宿州产值不到100亿元,居全省后列。增速方面,有8个市增速超过35%,淮北市和马鞍山位居前列,超过45%。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安徽省17个市均有分布,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二、安徽省利用长三角市场资源的优势分析

(一)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安徽省与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两省毗邻,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形成一个芒果型。交通上,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着手,交通运输部门加快建设东向交通设施。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地区的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已初步形成,具有十分明显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加快安徽省部分城市到江苏、南京等地区通道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对接的公路通道回廊。加强建设北沿江高速、长江大桥和疏港道路,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密、改造、升级,完善路网沟通。在水路上,安徽省拥有得天独厚地融入泛长三角的天然“脐带”——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等城市已经拥有设施初具规模的沿江港口。作为安徽省最主要的外贸基地,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也已经投入使用,“芜申运河”也将开辟出第二条“黄金水道”。在机场方面,形成华东重要干线机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形成皖南旅游胜地空中交通线路的九华山机场也在加快建设中;以及不断完善的安庆机场民航设施和规划建设中的芜湖民用机场。这些交通线路都使得安徽的交通和长三角地区连接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网络体系,从而密切了安徽与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联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资源条件共享也越来越容易实现。

继续阅读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随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了支柱性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旅游者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旅游服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吉林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是旅游从业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从业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吉林省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吉林省内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普通本科高校共计15所,除独立办学和民营办学外的财经类学校,仅有吉林财经大学和吉林工商学院两所。因此,以吉林省为例,在财经大学的教学环境特点下研究开拓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有助于旅游人才的发展。吉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旅游企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及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包括大型旅游集团、景区管理、旅行社、星级酒店、会展公司和航空公司等)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吉林工商学院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服务区域经济,具有从事旅游业工作能力和良好身心素质的,具备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资源开发、服务及相关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两所财经类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在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及企业管理工作,或在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吉林省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旅游业已成为吉林省的支柱性产业,这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就增大了,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和方向也在逐步转变,由单一的局限在导游服务、酒店服务等服务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为管理层面的高端人才,而这种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一的人才了,更加体现的是全方位的知识管理型复合人才。财经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然具备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对日后从事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帮助,但现存的人才培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部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脱节。在现有旅游业发展的多方因素影响下,部分财经类院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重理论、弱实践、重成绩、弱能力”的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性很强,但操作性较弱,因此,造成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专业定位不明,出路不好的境遇。第二,部分专业方向设置不当,学生知识结构弱化。虽然在2012年旅游管理成为二级学科,并下设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三个专业方向,但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同,因此特色不鲜明,部分专业发展方向滞后,如会展管理、旅游交通、度假管理等方面。第三,部分财经类高校课程体系不完整,学生实践能力弱。课程体系的设计对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旅游本科专业需要有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但部分实习形式和内容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导致教学内容与旅游企业的实际需要脱节,影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热爱,从而造成就业选择的偏差。第四,师资队伍中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中,职称和学历高的教师多数的专业背景是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外语等,教师缺乏旅游行业的实践技能,并且到企业进行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再加上旅游管理是边缘学科、年轻学科,因此,在师资队伍的配备上也要考虑实际需要,增加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旅游的师资队伍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论应用于实践。

三、吉林省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建议

(一)适应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重新修订人才培养目标2016年12月,吉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为吉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吉林省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在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旅游管理类”单独列出,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类并列,成为设置于“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这就说明旅游业在高等教育和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需求是决定财经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衡量指标,将经济属性和市场需求结合,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培养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各种专门人才,能成为旅游管理中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相关背景下,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教学科研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依托财经类高校优势,加强知识复合,注重实践教学财经类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较其他高校的优势在于有可以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等优势学科,在这些领域,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较成熟,由于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无论是学生或是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上都应该具有更高的意识和要求。通过实践教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尽早接触和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学习,外语应用能力、管理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做到学以致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和实验软件都将为学生提升能力提供良好的前期环境,使学生通过实验室的这一项初步培训,在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继续阅读

工业经济产业发展指导计划

一、基本思路和指导原则

(一)基本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提升发展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四新”产业为重点,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资源综合利用为着力点,积极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指导原则:

1、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加强政府的协调、引导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2、坚持老企业技术改造与招商引资发展新企业相结合原则。根据市场需求,立足现实,通过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提升现有产业结构层次,促进优化升级,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强化技术优势和产业链整体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坚持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集聚发展相结合原则。以片区经济为重要依托,抓住产业集聚这个关键点,延伸产业、产品链,完善产业化分工,着力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能力、赢利能力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

4、坚持自主发展与外向带动相结合原则。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的机遇,加强外引内联,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积极吸纳全球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企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加快做大做强,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5、坚持适度扩张与提高质量效益内涵发展相结合原则。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突出招商选资,选择引进项目时权衡项目规模与税收大小、产品与装备的技术含量及劳动用工、环境危害性、耗能与效益产出比等,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出发点,进行招商选资。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