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化工能源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能源经济是我国顺应能源形势发展而开设的一个交叉型、复合型的新本科专业。基于区域经济特色的能源经济专业发展要基于专业定位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重视专业实验、实训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培养满足能源企业要求的既系统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又系统掌握能源生产技术和原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能源经济专业人才。
关键词:区域经济特色;能源经济;专业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山西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如何用经济手段开发、管理、利用好能源资源,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资本优势,使其发挥更大作用,让资源禀赋更好地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已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煤炭、电力等的产能严重过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既懂能源基本技术,又懂经济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山西能源学院应围绕区域产业优势和山西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有特色的能源经济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能源经济专业人才。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定位的具体反映。在我国,能源经济是顺应中国能源形势发展而开设的一个具有前沿性、交叉性的新本科专业。从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能源经济本科专业招生以来,到2018年全国有将近20所高校获批开办该专业,有江苏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山西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等。这些大学多数是综合性或财经类的大学,定位也以研究型为主。从对这些高校的调研来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经济优势,培养从事能源政策、能源开发、能源规划及能源金融等方面研究和管理的人才,侧重于对经济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对相关的能源技术重视不够。山西能源学院是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进行能源经济专业本科招生的。与上述这些院校的定位不同,山西能源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能源见长”的为能源企业服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而且,能源经济作为典型的交叉、复合型学科,能源经济问题不仅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许多技术问题。但我们对山西省能源企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调研显示,从事能源经济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既系统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又系统掌握能源生产技术和原理的人才匮乏。在企业中从事能源经济相关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技术出身,对经济理论只掌握一些皮毛,少数是学管理出身,对能源生产技术和原理知之甚少,这往往会对能源企业的经济工作带来困扰和阻碍;而在相关部门和机构的人员中,大部分又是学经济理论出身的,对相关的能源知识和技术了解有限,这使得对能源经济的一些研究受到局限,不能深入。因此,依据学校的定位,结合山西省的产业优势、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对能源企业及相关机构的人才需求调研的总结分析,作为具体反映专业定位的山西能源学院能源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经济管理+技术基础”交叉复合的能够胜任能源生产企业的决策参谋部门、综合管理部门、咨询机构及其他部门相关工作的能源经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在夯实经济基本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的同时,强调结合学校的资源,对能源技术进行整合,实现“经济管理+技术基础”的“工科+经管”的交叉复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的专业定位在与学校的定位契合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把优势转化为特色,形成本专业强调能源技术,特别是强调山西省具有产业优势的煤电的相关技术与经济理论的融合、能源经济领域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的人才培养特色,以达到使学生具备对能源项目评价、能源市场分析及预测的分析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不同,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对课程的学习。对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特征,形成了课程体系结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一)经济及管理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中,既包括基础知识和理论课程、基础方法课程,也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生通过该课程模块的学习,要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掌握能源企业管理知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对能源经济进行分析、预测和管理的能力。当然,通过该课程模块的学习,也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继续深造打下理论基础。该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能源市场与价格、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能源项目管理、经济预测方法等课程。
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得我国在以煤为主的高碳能源结构下,过度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致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利用能源的高消耗来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加之当前我国产业管理模式落后,技术装备水平偏低,致使大部分企业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造成了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其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高端能源装备和能源技术只能依靠进口。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传统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技术严重落后,致使我国工业总体技术水平止步不前,尚未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同时,我国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工作不到位,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经济以低碳方式发展;其三,国际社会对我国提出了减排要求,使得我国必须承担起碳减排的责任,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由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供应方逐步转变为需求方,这对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严峻考验,致使能源供应成为了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其四,发达国家在调整自身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向发展中国家逐步转移高能耗产业,使得我国中小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得不降低环保标准,发展高碳消耗的重化工产业,这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在成为发达国家重化工产品制造基地的同时,使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迅猛增加,加速了高碳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1.树立低碳经济责任意识。我国必须认清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变革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了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环境事务中承担起大国的责任,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我国必须强化低碳经济责任意识。首先,我国要坚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突破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和资源的制约,转变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开拓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其次,我国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延伸低碳产业链,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升我国低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再次,城市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建材、能源、冶金、化工、交通、石油等高能耗行业中倡导节能减排生产方式,并转变城市以碳基能源为主的供给方式,逐步推行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供给,不断创新和实践城市内涵式发展策略。
2.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应担负起节能减排的责任,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首先,公民应当逐步摒弃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利消费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积极使用太阳能等家用节能产品,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低碳消费观念;其次,公民应当从自我做起,减少家用汽车的能源消耗,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降低城市的尾气排放量,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再次,在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使公民的衣、食、住、行中均渗透低碳观念,持续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优良传统。
3.加大技术产品创新力度。我国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低碳技术产品创新,着力构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以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强化低碳技术自主创新。低碳产业要充分发挥人才效应和科研机构作用,不仅要重视传统能源技术攻关,还要深入开展低碳技术理论研究,组织大规模的低碳技术研究活动,在充分利用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确保低碳技术研发活动有序、合法开展:其次,加大低碳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我国政府应当投入充足的人力、财力、物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在保护现有低碳技术知识产权的同时,促进低碳技术国际交流,维护低碳技术市场化运作秩序;再次,拓展低碳能源技术的市场化应用空间。如,我国可运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带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运用低碳能源的共性技术延伸低碳产业链等。
4.完善法律政策环境。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作为必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应当借鉴国际的先进立法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逐步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到法制化轨道。首先,国家应为低碳经济发展制定专项法律法规,在《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并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而指导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水能等能源技术的开发;其次,建立健全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制度体系,如绿色证书交易制度、绿色保险制度、环境税费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等,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再次,落实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调动起社会、企业、个人参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的积极性,同时将生态服务由无偿形式转变为有偿形式,使生态保护区获取一定的生态效益。
三、结语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在英国的实践
“低碳经济”概念首先由英国提出,其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2003年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同时在支持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能源市场发展方面发展,英国将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先导。②《能源白皮书》指出,英国需要新的能源政策。尽管在过去的五年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当今的政策将无法应对未来的挑战。首先,英国需要处理来自气候变化的威胁;其次,英国必须解决由于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产量减少所带来的问题,这将使英国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最后,英国需要在接下来的20年中更替或更新大部分的能源基础设施。不过,《能源白皮书》也承认,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它将使英国经济义无反顾地转变为低碳经济,开发、利用并出口最先进的技术,创建新的业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将使英国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领先开发出无损于环境的、可持续的、可靠的、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这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针对上述三方面的挑战,英国能源政策提出了四个目标:(1)不能让气候变化对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性影响。要使英国踏上正确的轨道,大约到2050年时将英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削减60%,并于2020年取得实质性的进展;(2)可靠的能源供应是实现总体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在短期和长期的范围内保证适当而足够的能源安全,保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自由的、竞争性的市场仍将是能源政策的基石。如果市场本身无法发出正确的信号,将采取措施鼓励工商界进行创新并发现新的机遇,在国内和国外促进竞争性市场的形成,协助提高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并提高劳动生产率;(4)确保每个家庭以合理的价格获得充分的供暖。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到对社会各界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特殊的人群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政策,例如向能源成本负担过重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等等。从白皮书看出,英国的低碳经济是通过政府引导、商业激励的方式,鼓励市场运用最新的低碳技术,为工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明确和稳定的政策框架,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其核心是低碳技术,也可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能源白皮书》相信,上述的目标都能得以实现。高效利用能源是实现上述四个目标最经济、最安全的方法;此外,可再生能源也将为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发挥重要的作用。英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英国能源白皮书强调了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作用,指出在英国现行气候变化计划中,一半以上排放量的减少将来自有效的能效措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英国经济的能源强度(单位GDP能耗)以每年1•8%的速率递减。根据预测,2020年前,英国提高能效将主要集中在民用建筑、商业和公共事业等几方面,而具体的措施是不断提高建筑物的能效、执行更高的产品标准等。英国不仅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大,其创新氛围和地区发展需求为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英国能源新政策中,低碳能源技术将主要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中。根据计划,实现到2050年前减少碳排放60%的目标,英国可能需要30%—40%甚至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因此,2000年1月,英国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英国电力总量10%的目标,而且电价应是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在《能源白皮书》中,英国政府又提出了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达20%的目标。
第二,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贸易等市场机制(UKETS)。英国能源或低碳经济新政策的基础是开放竞争的能源市场。英国政府相信通过降低能耗、增加可再生能源,有可能实现所制定的减排目标。英国已于2002年正式颁布了自愿排放贸易制度,通过设定排放上限,依靠碳排放贸易来激励对提高能效和清洁技术开发的投资,为相关企业以最低的成本投资高效使用能源和清洁技术提供明确的动力。为此,英国在《能源白皮书》中将二氧化碳排放交易方案作为未来市场和政策框架的中心。英国的排放贸易机制是第一个自愿的、部门范围的、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贸易机制,实施期为2002—2006年。其目标是开发专门技术,促进英国产业界通过“干中学”产生的效果,减少整个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虽然英国的自愿排放交易机制也受到了批评,但事实上,英国的产业界相对于它的竞争者们已经做好了参与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EUETS)的准备。①
第三,建立碳基金(CarbonTrust)。②除了依靠市场机制外,英国政府在2001年设立了碳基金,发挥政府在扶持和鼓励开发低碳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碳基金是一个独立的由政府投资市场运作的公司。碳基金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提供资金,引导社会投资,支持工商业和公共部门革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从现在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捕获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增强英国企业的竞争力,帮助英国驶向一个低碳经济。碳基金认为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开发利用低碳技术这一目标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此需要持续地采取行动排除影响向低碳经济过渡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方面上的障碍。碳基金的目标主要集中于减少碳排放,中短期目标是通过能源效率和碳管理,中长期目标是投资低碳技术。碳基金的目标是确保英国商业和公共部门满足现行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通过资源效率提高英国商业的竞争性;支持英国工业部门的发展,从创新和低碳技术商业化中获利。根据碳基金2004—2005年度报告的资料显示,在这一年度碳基金帮助他们的客户识别出2700万吨二氧化碳的节约潜力,相当于2亿英镑的成本的节约;已经投入1150万英镑并承诺额外的530万英镑用于开发低碳技术;同时,碳基金还运行了一项400英镑资金的活动提高气候变化的商业意识,这是英国到目前为止同类活动中最大的一次。③
二、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同样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两个:一是来自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诺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巨大压力,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时代挑战的准备(外部推动);二是以重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因素(内部需求)。
(一)中国工业化进程以重化工产业主导
第一篇
1取得的主要经验
1.1依靠全社会办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坚持运用现代林业理念,不断更新观念,广泛深入地宣传新时期大力发展林业的重要意义,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制定优惠措施,积极营造浓厚的造林绿化氛围,激发全县上下投身林业的热情,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发展林业[2]。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全县出现了社会各界大干林业的热潮,广大干群的观念得到彻底转变,由“要我栽树”变成了“我要栽树”,不少单位团体、企业商人、社会能人等纷纷采取联合开发、股份合作、公有民营等多种形式兴办林业。近几年,全县造林绿化每年利用社会资金都在7000万元以上。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实现伊川林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1.2鼓励和扶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下林业生产模式的弊端和不足也日益显现。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内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两权”分离,明确所有权,放开经营权。通过实行个体承包、公开拍卖、租赁经营、返租倒包等不同形式,鼓励和扶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为林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和典型引路,全县非公有制林业如雨后春笋,显示出传统林业无可比拟的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近两年全县完成的逾666.67hm2造林中,非公有制林业占了80%,累计投入资金9600多万元。目前,全县共有300余户个体老板、私营业主投资林业,总经营面积达5840hm2,非公有制林业已撑起伊川县造林绿化的半壁江山。
2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现有林业生产力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伊川县林业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尚很脆弱,水土流失仍很严重,林网防护林工程体系不健全,缺档少株林带普遍存在,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不高;二是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起点不高,规模还不大,有待提高和加快造林进度;三是荒山荒地面积还较大,绿化进程缓慢,造林成效不高;四是木材经营利用的第二、三产业与社会发展需要脱钩,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附加价值不高;五是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林业效益较低;六是林业基础薄弱,生产条件较差,林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约束较大。
3发展对策
今后,伊川县造林绿化工作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中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统一,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加大林种、树种结构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力发展名、优、特、新经济林和速生丰产林,继续巩固、完善、提高农田林网防护体系;发展多种经营,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城镇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加大林政管理和科技普及力度,坚持依法治林、科技兴林,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促进全县生态体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以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省来讲,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省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因此,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和碳交易市场,加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省的技术转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快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充分发挥碳汇潜力。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就我省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近年来,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业,扩大造林面积,加快发展城镇公园绿化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食品、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因此,充分利用我省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积极争取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的支持。
积极打造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全力打造低碳产业发展平台。制定我省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省。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水泥、钢铁、玻纤、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低碳产业建设。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我省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有利于我省的中长期发展。
黑龙江发展低碳经济优化经济结构的建议
1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重化工业、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不适应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耗能低的新兴产业,用低碳经济的新理念、新模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和环境保护等重点产业,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开发利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能效。大力采用低碳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建筑节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更大。
省科技厅:
为了进一步加强厅市会商工作,完善会商机制,有效集成资源,推进我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实施我市自主创新战略,加快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完善厅市会商机制共同推进重点科技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现将我市重点会商工作和项目的建设汇报如下:
一、重点会商工作
根据省科技厅会商重点内容的要求,结合我市的工作基础和实际情况,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沿海开发、自主创新、城市群构建、民生优先”四大战略。我市重点会商工作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具体工作是:大力引导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积极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提升浙大研究院、中科院中心等机构服务功能;加强军民合作和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抓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更新装备,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项目建议
根据我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基础及新产品开发的发展趋势,我市厅市会商的重点产业及方向为:
1、汽车摩托车及配件:汽车摩托车整车,新能源汽车,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技术,制动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汽车摩托车电子控制系统等。
2、医药化工: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和分离技术、不对称合成和拆分技术,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现代中药、绿色化工和精细化工技术等。
年月日上午,清镇年产10万吨变性燃料甲醇加工及仓储项目罐基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该项目的正式启动。
自召开全市振兴工业大会以来,市煤及煤化工重点产业招商工作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过以商引商、外出招商、电话、网络推介等方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今年月份省经信委组织召开的醇醚燃料与能源化工发展趋势专题讲座上,我市获悉北京东方红升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将投资建设醇醚燃料项目后,月日邀请了该公司前来我市就醇醚燃料项目进行考察,通过到我市水晶集团、美丰现场考察后表示愿意落户在清镇,并于月日再次到我市进行详细调研后,与我市达成了合作意向。我市积极为企业的落实开展选址工作,通过到水晶集团、美丰、红枫湖镇等实地调研后,公司选址定于临近美丰化工有限公司的青龙办事处平原哨村。在综合分析我市的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后,公司决定将该项目建设成为在我省最大的变性燃料甲醇调配中心。
企业入驻以后,市人民政府市长刘同志两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对项目落实的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罗同志任项目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牵头抓好该项目的各项协调服务工作。在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发展清洁能源项目,为加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展替代能源,推广使用清洁发动机燃料打下了基础。甲醇汽油与同标号国标无铅汽油具有等同适用范围和效果,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无铅汽油混合使用。甲醇汽油热效率高、适应性好、清洁安全,可以满足现行发动机的动力及使用要求,便于输配和推广应用。清镇年产10万吨变性燃料甲醇加工及仓储项目由东方红升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10万吨变性燃料甲醇,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6亿元,新增税收2000多万元。该项目的开工建设,也标志着我市煤及煤化工重点产业招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绩。
《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第S1期
摘要:
煤炭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一定时期都具有生命力。协同煤炭能源与其他清洁优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低碳开发利用,是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煤炭必须顺势而为,直面能源革命挑战,寻找发展机遇,以实现煤炭清洁开发利用和近零排放为抓手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能源革命;煤炭;能源结构
一、世界与中国的能源与煤炭发展形势
在上世纪前半叶,煤炭是世界能源的主体,被称作“煤炭时代”;随后,大型油田的勘探挖掘以及石油利用快速崛起,到20世纪后50年,对于多数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石油时代”已然到来;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世界能源呈现多元化形式发展,油、气、非化石等能源形式在整个世界能源体系中均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预见,以天然气和非化石等非常规能源形式为主的时代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以核能和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主时代将在2050年以后实现。在世界能源发展的历史舞台上,煤炭保持了近60年的高速增长期,煤炭的全球能源消费占比曾经达到48%。然而,过去100年里,先后发生了三次对煤炭产生深远影响的能源革命,不同程度地撼动了煤炭在世界能源舞台的绝对主体地位。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石油催生的“石油革命”;第二次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核能催生的“核能革命”;第三次是21世纪以来体现“洁净低碳技术”概念而催生的“新型能源革命”。经历过三次能源革命后的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从最高时期的48%下降到目前的30%,下跌了近20个百分点。尽管全球煤炭结构占比出现下降,但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依然保持了连续增长的势头,未现峰值。1965年煤炭消费总量的油当量接近15亿吨,而到2013年的油当量则增加至38亿吨,1965年至2013年的年平均增长速率达2%左右。①
一个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变化,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能源向洁净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是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推手,且每次都是由于技术革命的成功带来了能源革命的实现。煤炭虽然经历了数次能源革命,但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在一次次革命中浴火重生,每一次都推进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前进步伐。目前煤炭利用和排放技术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与当初伦敦雾霾时期的煤炭利用水平完全不能同日而语,许多先进的煤炭洁净和低碳减排技术有待推广和运用。这也说明,不论什么能源,只要是成本效益的、满足使用要求与标准的,都是受市场欢迎的。第二,西方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了世界廉价石油历史机遇,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对煤炭的替换,后来的发展中国家很难再有这样的历史机遇。而几次爆发的世界能源危机又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全球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优化的进程。第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技术、贸易的发达促成了新能源技术发展,使煤炭减量化、洁净化成为可能,并且这些能源强度较低的国家更容易实现能源转型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而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转型的经济、技术、贸易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去甚远,难以企及,主要依赖本国的能源资源。第四,能源结构的优化主要出于洁净、绿色、低碳的考虑。多数发达国家在能源革命之后,基于能源多元化发展和安全化发展两个角度的考虑,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煤炭仍然占有一定比例,例如:美国约占20%,日本约占27.1%,欧盟约占17%,德国约占25%,英国约占18.3%。从全球角度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为30%,仍然是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根据世界各能源研究机构对未来世界能源与煤炭的预测,可得出一个综合的判断:即2020年左右,世界煤炭峰值可能出现,总量缓慢下降后,到2035年,能源品种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结构比重预计趋于均等,即各占26%的比例,煤炭石油比例的减低,而天然气比例大幅上升表明世界能源进入天然气时代。至此,全球将初步构筑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五大能源体系,详见图1。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