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汉语拼音课范文

汉语拼音课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汉语拼音课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汉语拼音课

小学拼音教学总结

汉语拼音是识字、朗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学习汉语的奠基工程。随着计算机、手机的普及,汉语拼音也是一种常用的中文输入法。因此,学习汉语拼音、正确使用汉语拼音尤为重要。但汉语拼音枯燥、抽象,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还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带领孩子们快快乐乐、轻轻松松学习汉语拼音,让他们在拼音王国里自由遨游,是学校和家长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行之有效的学习汉语拼音的方法。

1、重视拼读,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学习汉语拼音,关键在拼读。学生会拼读了,才能认识生字,进而阅读、朗诵、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所以,在课堂上,每次学习新的汉语拼音,我都会采用开火车、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拼读形式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读一读、试一试、记一记,在此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如果紧凑些,一节课40分钟,每个学生都会单独读两、三次,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2、树立榜样,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热情。

对于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一方面在紧锣密鼓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一方面也在努力表现,想得到老师、学校的认可,所以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常常听到他们兴奋的声音:“老师,我、我……”对于孩子们这种学习热情,教师一定要好好保护进而发扬光大,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对于接受较快的孩子我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小老师”可以为其他同学做示范,可以领读,这样一来,“榜样”在无形中就给同学们施加了一定压力,这种压力完全可以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人人要求争当“小老师”,都在为争当“小老师”而暗暗使劲,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提高。新宇是个调皮的孩子,刚入学时,他的小屁股根本坐不到座位上,课上老是回头或者是东张西望,自从让他当“小老师”以后,新宇一下子变了,听课可认真了,而且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家长告诉我,新宇回家之后非常骄傲地告诉爸爸、妈妈,老师让他当“小老师”了,每天晚上都复习学过的汉语拼音,恐怕别人领了先,自己没资格做“小老师”。有新宇同学这种想法的孩子还有很多,暗暗使劲,勇于争当“小老师”这正是我所期盼的。

3、学中玩,玩中学,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

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有趣的活动来组织汉语拼音的学习,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1)找朋友:学完韵母之后,为了区分形近复韵母,我先出示了六个单韵母,让孩子们看着黑板上的六个单韵母,帮助它们找朋友,看看它们相互可以组成哪些复韵母?通过找朋友,让两个单韵母组合成一个复韵母,然后大声读出来。孩子们快速的组成了八个复韵母:aieiuiaoouiuie<e。紧接着我又提出了高一点的要求:能不能用学过的生母跟这些韵母组成音节,没想到大多数孩子正确的拼出了音节,有的孩子甚至说出了一个词组的音节,这真是出乎意料,同时在那一刻我也忽然明白,只要方法得当,其实学习汉语拼音挺轻松的。

继续阅读

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部署

一、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课本共6个单元,每单元5篇课文,1个阅读链接和1个综合学习。全册共计课文30篇。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第二单元:感悟真情;第三单元:保护自然,珍爱生命;第四单元:思考与探索;第五单元:典范人生;第六单元:走进书的乐园。

二、本册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文化主题组成,体现以“人和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课程观。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多元的先进文化所蕴含的时代精神。

3、注意事物的普遍联系,体现系统、整合、发展的哲学思想。

三、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一)、语文知识能力方面

继续阅读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分析

《青海教育杂志》2015年第Z1期

一、西部地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不合理。在开设了语音教学的学校,教师依然沿袭传统教法,强调学生机械模仿单音,而用很短时间讲解语流、语调、节奏、重音等真正最重要的技巧,忽视语感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处理音变的能力,读起单词来很生硬,缺乏流畅和音韵之美,产生“中式英语”。同时,教师没有意识到情感过滤因素对语音教学效果的影响,只会向学生灌输语音理论,或展示许多令人费解的舌位图,让学生感觉不知所云,认为语音枯燥乏味。

2.中外语音体系差异造成的畏难情绪。当学习者学习新的语音系统时,母语的影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前已经掌握了一种语音系统,即母语的语音体系。因而在学习新的语音时就“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将本族语的一套语音习惯搬到外国语中去”。而且有研究认为,母语与所学的外语的差别越大,学习的困难也就越大,这同时也表现在语音学习的各个方面。英语和汉语的语音系统是不一样的,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感觉很有难度,甚至害怕学习外语。

3.发音问题令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由于没有学过单词拼读规则,学生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学习英语只是靠鹦鹉学舌。很多小学生在初学英语时难以记住发音,就依靠给英语单词加注汉语拼音或汉字来记忆单词,造成用汉语思维来学习外语,且这样记住的发音不准确也不利于单词的拼写。不懂发音规则,缺乏独立拼读单词的能力,使小学生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受到挫伤,而教师的指责让他们更加提不起学习的兴致,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改善西部地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对策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趣味性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课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就集中到教师那里去,他们就会学得轻松偷快,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教师不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是照本宣科,学生也就不会喜欢他的课。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少儿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2.运用英汉语音共性促进教学。母语对英语习得会产生正负两种迁移。根据这理论,首先,入门阶段发挥母语语音的正迁移效应,教师在教授语音的过程中向学生提示英汉语言的共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掌握英语语音。比如,部分汉语拼音韵母和英语元音在发音上十分相似。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提示学生,加以运用提高单词拼读能力。同时,通过对比那些易混淆的英汉语音来激活学生已有的语音技能,使其利用自身的能力去克服困难,从而建立新的语音习惯。

继续阅读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开学初,在拼音教学开始前夕,我对本班使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名学生进行了学前汉语拼音声、韵、整体认读音节掌握情况测查。测查方式是: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印在一张纸上,让每个学生去认,去读,并在他们会认的字母或音节下作上记号。其结果是他们虽来自不同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但都或多或少的能拼读和知晓。这说明现代的儿童在国人普遍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在学前已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陌生的东西。如果我们教师不改变教学方法,必将泯灭学生在初入学时的兴趣萌芽,使他们觉得学习是索然无味的事。

学生基本条件摆在眼前,如何去引导和开发他们的兴趣与潜力呢?新的课程标准下编排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体现了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等特点。具体体现如下:

1、它的综合性表现在:它的每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不仅在教字母,而且把认识事物、积累语言、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2、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改变以往陈旧的先教×××个单韵母,再教声母、韵母、音节,最后教整体认读音节的编排体例,大胆地,有机地把这些知识点中有联系的部分揉合在一篇课文中,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认识、分辨,从中发现规律,养成学生探索、思考的学习习惯,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3、它的时代性表现在拼音课文内容的安排具有时代特点,符合当代儿童的生活环境。

4、它的开放性表现在每篇课文内容饱满、弹性空间大,既有老师自主教学创造的空间,又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词语、造句、说话、编儿歌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去体验,去表现,去探索,去参加自由实践活动。

这样的学生,这样的教材,给了我极大的创新空间,我努力地在教学上打破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教学程序,变革教学方式,努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迸发出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师生乐上拼音课,爱上拼音课。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证明每一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的“智力中心”,分别是语言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视觉空间智慧、肢体运作智慧、音乐智慧、人际智慧、内省智慧。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这些智慧不断受先天及后天的影响启发或开闭,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更是在发掘并引领这些智慧的发展。多元智慧理论对于规划孩子的教育,开发他们的智慧潜力,提高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尝试着用多元智慧理论来指导汉语拼音教学。在课堂上,我不断变换讲课的方法,从语言到视觉再到音乐等等,经常以创新的方式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

继续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

(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

3、口语交际。

继续阅读

汉字系统结构特点与汉字教学科学化

摘要:各种文字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困难。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认识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汉字系统;结构特点;汉字教学;科学化

汉字、汉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教学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历史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对汉字教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识字教学方法的改革成绩最显著,汉字教学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巨大成绩。

进入新世纪,汉字教学面临着新形势:一方面,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顺利地深入推进,就小学语文而言,探索汉字教学更加科学化,更能体现汉字、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是语文课改中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香港已故著名的爱国人士、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生前曾预言:“21世纪将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人类总有一天都要学习汉字!”[1]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世界范围内正兴起一股强劲的“学习汉语热”,安先生的预言已经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面对此情此景,进一步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外国友人快速学习汉字,掌握汉语,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国际义务。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文字有两种:一是拼音文字;二是表意的汉字。它们各有长短,不能说哪种文字绝对好,哪种文字绝对不好。那种认为汉字是落后文字的观点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偏见。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而形成的一套兼表音和表形的文字系统。汉字与拼音文字相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体现了汉字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认识和掌握汉字系统的结构特点,对于改革汉字教学,提高汉字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汉字使用频率看,高频度的字很集中,常用字量少,这是汉字系统的一个重要结构特点

70年代末,我国有四位排字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统计出中文里有3,000个“常用字”,其频度高达99%;次常用字也有3,000个,它们每个字的频度加起来也只约占1%。

安子介先生应用香港四份有份量的报纸,将连续45天中的中文报载全部字数加以统计,总字数有1,411,088个字,所计得不同的单字只有4,667个。安先生再按频率排出一张字表,其中排位最先的3,650字的频率总数竟达总字数的99.8%;《3,650个常用字频度表》于1982年公开发表。

继续阅读

海外汉语中小学教育研究

多元智能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环境、学习材料、学习方式上采取各种丰富多样化的形式;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提问的机会,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这也就是我们的伟大教育家孔子所强调的因材施教。

主流语言教学研究主要是在大学,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基本成熟,所以谈到语言的教育功能时,对大学生作用并不明显。而中小学语言教育不管教育者意识或没有意识到,都在影响学生的智力和道德发展,包括老师的教学习惯和行为举止风格。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社会,在美国教汉语的老师通常是移民到美国的华人,而这些华人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不同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们大多是在20岁以后到达美国的,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肢体语言都是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所以在教学生“你好”的时候我们会无意识地点一下头,老师本身可能不会注意到,但是这种肢体语言却传递给学生除语言以外的新的信息、文化的信息(实际可以被认为是鞠躬的简单形式),这种不同与美国白人交流的肢体语言实际上也在培养学生接受文化多元性的审美和情感教育,包括中国人认为怎么表达肢体语言是对别人的尊重,学生应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语言行为方式要有理解和包容的态度等等。这对发展学生的是人际智能也有促进作用。

海外汉字教学的过程更是体现中国哲学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师生交流过程,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对汉字的结构、造字法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空间智能;用毛笔写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字笔画、整字、篇章布局的审美能力,挖掘学生艺术潜力。

在学习汉语拼音声调的过程中,由于汉语的元音较为饱满、乐音性强,能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听音辨声的能力,当然老师也可以利用“五线谱”声调标示法和音乐中的do,re,mi,fa,so结合,不仅方便学生感知声调发声方法,又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

教小学生对老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为语言经常要和活动及游戏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保持兴趣。小学的中国饮食文化可以采用“筷子使用比赛”的方法锻炼小学生的眼手配合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数字歌、拍手歌让学生不仅嘴动,而且手动,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学到语言。

语言教育尤其对于中小学外语教学来说“育”的方面更为重要。多元智能教学法给语言教师提供了很多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技巧的思路,但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以汉语教数学,汉语教自然等语言沉浸课来说,老师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都将成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李靖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继续阅读

双语教育思想及素材建设

本文作者:张霞单位: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白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是云南15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185万〔1〕,在云南、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在白族聚居的地区,白语是白族和其他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将白语口语作为教学辅助用语的民汉双语教育模式在白族乡村小学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些学校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接触汉语的机会不多,汉语水平较低,教师采取汉语一句,白语一句交替解释或先用白语讲一遍,再用汉语讲一遍的形式讲解课文内容,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语文。而本文所提的白汉双语教育则是指教学中同时使用汉语和汉字、白语和拼音白文的双语双文型的双语教育活动,所用白文为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形体的拼音白文。

一、白汉双语教育情况

多年来白汉双语教育实验工作主要在大理州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剑川县开展,在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进行。

(一)西中小学:从双语教学拓展到三语教学

西中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展的是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时间是1986年6月至1992年7月,实验周期为6年(小学1~6年级)。该实验工作根据西中村是白族聚居村且白语是当地的通用语言的语言使用实际,针对当地学生由于生活用语和学习的文字脱节,而出现学习汉语文困难重重,以及学生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合格率低的严重现象而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各部门的支持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从“语言隔阂”这个民族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就是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探索以民族语文教学为中心的民族教育改革经验;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在一年级进行100%的白文教学,以后逐年降低白文教学比例、增加汉文教学比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四年级以后按全国统编教材,以白族语言文字为辅助,逐步过渡和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当地教师经过认真研讨、反复探索后认为,“先白后汉”是途径,“白汉并重”是重点,“以白带汉”是关键,“白汉俱通”是目的。因此,从实验一开始,任课教师就狠抓白文的音、形辨认,严格训练规范的书写,并用白文在教材中出现的汉字上直接注音的同时还用白文注释汉意。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借助母语文独立阅读课文,而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随着实验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较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原定的教学计划也作了调整,对白汉双语文的教学比例进行了合理安排。如原计划一年级只教白语文,不教汉语文,但经过一个学期的白语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白语文的基础知识,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拼读、拼写。任课教师抓住拼音白文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近似的特点,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教授部分常用汉字,并用白文拼音给汉字注音释意,把两种语文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以后的汉语文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由于实验成效显著,任课教师就适宜地将原计划定为五年级才全部过渡到汉语文学习的时间提前到了四年级,并在每周安排了2~3节的白语文课程以便复习和应用〔2〕。这个过程被概括为“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十六字方针)的教学原则〔3〕。1992年7月,经过一个周期(6年)的实践,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班毕业,参加了大理州小学升初中汉语文统考,成绩居全校第一、全乡第二。考入剑川一中初中班的学生比率占该校录入一中初中学生的80%。实验班4科平均总分居全乡同年级平均总分第一。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得到了国内外有关部门及省、州教育部门的一致赞誉〔4〕。第二个阶段是开展白汉英三语教学试验。为推动白族农村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已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剑川县县委和教育局多次研究后决定在西中小学开展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将双语教育拓展到三语教育,积极探索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汉英三语教育的经验和模式,通过白汉英三种语言的教学达到传承白族非物质文化和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目的,是解决白族地区城乡教育差距的一种有益尝试,是落实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满足了当地教育的实际需求〔5〕。在2012年2月15日举行的西中小学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县委领导希望西中小学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做好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村庄完小加以推广,促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自此,西中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石龙小学:国际合作开展双语教育的成功典范

2003年6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民语委)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东亚部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白语文工作项目”的意向性协议,同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正式立项在剑川县实施,主要开展以白汉双语文教学为主、兼顾白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的白语文工作。该项目在剑川县石龙村小学开展的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主要包括在学前班开展两年的白语文教育后,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展通过借助白语文掌握并促进汉语文学习的双语教学工作,最终达到通过学习白语文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开发智力、拓展思维、提高汉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具体是在学前班使用项目专门编写的白文教材,第一年基本使用白语和白文进行教学,内容非常全面,包括语文、数学、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多学科的内容,到了第二年开始增设汉语口语课,逐渐引入汉语教学。到了小学一年级,以国家义务教育的汉文教学内容为主,白语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辅助用语,每周安排5节白文课加强和巩固汉文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以后逐年减少白语文课程的比例,至四年级就完全进入汉语文教学。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