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航空航天工程范文

航空航天工程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航空航天工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航空航天工程

无氰酸性镀镉在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应用

《航天工业管理》2016年第12期

摘要:介绍了一种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耐腐蚀性镀镉层结构,包括金属基体、预镀层、中间镀层、镀镉层以及钝化层,其中所述金属基体为钢铁基体和铝合金基体。对镀层结构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64h其表面无白色腐蚀物生成,耐盐雾性能比航天工业部标准QJ453-1988《镀镉层技术条件》中96h中性盐雾试验的要求高21倍。这种保护层在耐腐蚀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大幅度提高航空航天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航空航天零部件;无氰镀镉;镀层结构;高耐腐蚀性

引言

传统的氰化镀镉溶液性能稳定,镀层质量优良,因此,航空航天、航海以及一些特殊电子零部件采用氰化镀镉工艺制备防护层。氰化物是国家严令禁止使用的污染物之一,用无氰镀镉代替氰化镀镉已成为业内进行研究的热点课题。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修改版)》的要求和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淘汰部分含有毒有害氰化物电镀工艺专题会议纪要》(黔经信专议[2013]67号)工作部署,贵州省内电镀企业在2016年底前淘汰氰化物镀锌和氰化物镀镉有毒有害生产工艺。应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协会表面工程分会的要求,广州超邦化工有限公司开发了NCC-617无氰酸性镀镉工艺,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的高耐腐蚀性镀镉层。NCC-617镀镉电镀废水用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沉淀处理后,镉离子的质量浓度小于0.01mg/L,满足GB21900-2008《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1镀镉工艺

无氰镀镉溶液成分及操作条件。

2制备流程

继续阅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优化

我国工程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1]。针对工程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我国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主要措施包括:(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4)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2]。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开展,其对工程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实。因此建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对于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确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6月19日,我国被正式接纳为《华盛顿协议》预备会员,这对于我国提高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领域应对国际竞争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1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概况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一般由八个指标构成,分别是学生、专业教育目标、学生成果、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学校支持等。其中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课程设置,为了能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我国各高校在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过程中,发现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规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的可达性。因此各高校针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要求,提出了各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做法和经验。西北工业大学的张清江等通过调研我国工程教育与专业认证发展历程,对我国航空航天专业与其他已获得资格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国际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中的要求,从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专业特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现状等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结合现代中国工程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航空航天类专业认证的新方式、新方法,并对航空航天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要注意的特性进行讨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会强等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解析培养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任红卫等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并探讨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背景下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浙江工业大学姜理英等人基于对工程教育专业论证的国际比较,结合环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从培养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师资队伍的提升四个方面,综合系统地提出了对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全面优化和提升的路径。张秋根等人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和认证标准要求,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其核心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进行了优化与规范的探讨。为了重视国际认证的引领作用,加强专业办学品牌建设,突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的航空航天办学特色,紧跟国内能动专业人才需要,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竞争力,从而拓宽自身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下南航能动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通过对国内外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对中国近几年的专业认证与评估成果的调查与研究,对其进行梳理,依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课程设置要求,依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能动专业建设相关内容与特色,以培养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工程教育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动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培养要求为基准,着手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并对本科培养大纲进行相应的修订,从而实现培养目标。确定能源与动力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总学分数不能少于180学分。

2.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是指该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11学分)、大学物理(6.5学分)、大学英语模块(10学分)、C++语言程序设计(3学分)等方面共六门课程,总共30.5个学分。因此能源与动力专业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17%,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15%的要求。

2.2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而专业类课程主要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其中工程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工技术(5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材料力学(3学分)、工程图学(4.5学分)以及机械设计基础(3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8.5个学分;专业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流体力学(3学分)、工程热力学(3学分)、传热学(3学分)和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2学分)等课程,总共为11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必须要修满至少29.5个学分。对于专业类课程,由于能源与动力专业具体有两个培养方向:方向一为热能动力方向,主要陪养就业方向为航空发动机、地面燃气轮机等相关单位;方向二为能源利用方向,主要培养的就业方向为电厂、新能源以及制冷等相关单位。因此其专业类课程既有相同的专业课程,也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其中燃烧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原理与构造(3学分)、热能综合利用(2学分)、热交换器原理与设计(2.5学分)以及热工测量原理与方法(2学分)等,总共12个学分,这些课程为能源与动力专业两个培养方向都必须学习的专业类课程。另外每个培养方向又有其特定的专业类课程必须选修,其中热能动力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2.5学分)、燃气轮机控制原理及应用(2学分)、燃烧技术与分析(2学分)、内燃机原理与构造(2学分)、工程传质与应用(2学分)等共9门课程;能源利用方向专业类课程包括泵与风机(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锅炉原理(2学分)、制冷原理与技术(2学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2学分)以及热力发电技术概论(2学分)等共10门课程。无论学生学习哪个方向,共同学习的专业类课程与特定选修的专业课程之和必须要修满至少28个学分。因此,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必须要修满的学分数为:29.5+28=57.5学分,因此该类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2%,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30%的要求。

2.3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能源与动力专业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军事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力与过硬的身体素质;(2)各种课程的课程设计,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对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实际应用能力;(3)工程训练,主要包括机械加工方面的车、磨、铣、刨、铸造以及焊接等金工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4)下厂实习,大三暑假期间,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去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企业或电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下厂实习,锻炼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能力;(5)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开设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都来源于实际工程问题,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大四下半年开展为期半年的本科毕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源与动力专业要求学生在实践能力与毕业设计方面修读的总学分不低于42.5,占总学分的23.6%,达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至少占总学分的20%的要求。

继续阅读

航空供氧防护装备升级标准化研究

摘要: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直接关系到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是航空工业标准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我国航空供氧防护装备领域迎来了新一轮产业升级。以电子氧调器和分子筛制氧为代表的新一代供氧防护装备的迅速发展,使得原有标准难以满足先进高科技装备的需求,需要制定新的标准。本文基于供氧防护装备的最新发展,对中美俄三国供氧防护装备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对比,分析我国供氧防护装备产业标准化建设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加快我国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标准化;产业升级

1引言

我国航空工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最早以前苏联标准为蓝本。20世纪中叶,针对我国航空工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的情况,航空航天相关部门参考前苏联航空工业标准,并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从前苏联引进了飞机总体设计、航空供氧防护装备和工艺装备规格等标准资料。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美政治关系的缓和,我国航空工业标准化建设的参考体系逐渐转向西方。1980年10月,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在两国政府支持下,通过美国标准化协会顺利引进超过43000多项飞机设计领域的全套美国军用标准。作为全球航空工业标准化建设最先进和最完善的国家,美军标的引进真正拉开了我国航空军品研制生产标准化的序幕。我国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标准化建设也正是在这一阶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期间共引进美国航空供氧防护军用标准超过30项,涵盖氧源标准、氧气传输系统、呼吸设备、试验等多个专业。直至今天,我国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标准超过一半以上或参考、或部分采用、或直接翻译自美国军用标准。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是保证飞行员在飞机高空高速飞行过程中安全和正常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人机功效的高科技产品,技术密集是供氧防护装备的最大特点。2011年以来,随着歼–20先进国产四代机的出现,新一代战机对供氧防护装备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实际上,美军F22飞机大面积停飞的原因就是其氧气系统故障,后经相关部门研究,认为此次故障是由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部分产品研制标准缺失,以及原有标准落后于最新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原有标准已经难以适应最新供氧防护装备的技术发展,若继续采用原有标准将可能对战机的性能及飞行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该问题,本文将对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的趋势进行分析,同时针对中美俄三国在该领域的标准化建设进行对比研究,总结他们的差距和不足,并对我国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2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随着先进四代机的出现,战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高空、高速、高过载的特点使得飞机对供氧防护装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空低总压、加压抗过载已经成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氧气调节系统和氧源系统是航空供氧防护领域的核心设备,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两类核心系统的最新技术进展,说明我国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的最新趋势。2.1氧气调节系统氧气调节器是氧气系统的核心设备。据调查,我国现役飞机所使用的氧气调节器均为机械式结构,其缺点是氧调器吸气阻力大、调节精度低、体积大、质量大、维护不便。另外受结构限制,机械式氧气调节器和抗荷调压器无法实现供氧、代偿、抗荷等功能的完全联动。随着自动控制技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和微型控制电机技术的发展状况,电子式氧气调节器已经成为氧气调节系统的研发热点。按照现有技术发展状况,在2025年前,我国电子式氧调器将完全取代传统机械式氧调器,成为氧气调节系统升级的大趋势。在此趋势下,原有的航空航天工业标准HB6504—1991《氧气调节器通用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标准已经难以适应电子式氧调器的技术要求,急需提出新的标准。

2.2氧源系统

分子筛制氧是对氧源系统升级的最新趋势,目前该技术已经配套多个先进型号战机的氧气系统,并能够实现在飞机座舱高度8km以下不受时间限制地向飞行员供给混合氧。针对高度在8km以上,国内之前常用14.8MPa的气态氧源,但随着四代机的出现,飞机的机动能力大幅度提高,国际先进氧气系统和国内研制的系列飞机氧气系统采用20.6MPa的高压气态氧源,使可用氧气贮量成倍增加。由于高压氧气开关是机载氧气系统控制氧气接通与断开的重要配套成件,随着其配套各种机型的氧气系统,对高压氧气开关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原有的航空航天工业标准HB7588—1998《氧气开关通用规范》和国军标GJB308—1987《12000~18000米高空加压供氧防护装备》等标准已经不适用于新型氧源系统,急需改进。智能化、综合化、模块化、小型化是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的大趋势,原有的国军标、航空航天工业标准和强制性国标等已经严重不适应技术的最新进展,甚至对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的技术进步还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中国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积极更新原有标准,加快制定适应最新供氧防护技术要求的新标准极为迫切。

继续阅读

航空工业管理体系改革回顾

我国航空工业自1951年建立后,通过全面学苏联,经过不长的时间,建设起了一批骨干企业,实现了从修理到仿制的过渡,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以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科研、生产、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业体系,共仿制、研制型号70余种,生产各类飞机1.5万余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也要看到,我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基本上还是军事工业的体制,对外高度封闭,内部结构失衡,重军轻民,重生产轻科研,依赖国家财政支持,缺乏活力。虽然建立了航空工业体系,但摊子大、力量散,形不成拳头,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1951年4月~1952年7月)1951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空军建设需要,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修理工作。5月15日,重工业部转发政务院4月29日文件,正式批准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由段子俊任局长。同年5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民生街63号开始办公。7月16日,政务院决定任命重工业部部长何长工兼任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段子俊、陈一民、陈平任副局长。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后又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1952年8月~1963年9月)195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第17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并将原重工业部兵工总局、航空工业局、北京工业学院和干部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赵尔陆部长兼任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为副局长。1955年3月,王西萍任航空工业局局长。1958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与机电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改称为一机部四局。1960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决定,把原军、民品统一管理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重新分为主管民用机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国防工业部),张连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薛少卿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第四管理总局。196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孙志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63年9月~1982年4月)1963年9月,中央决定将国防工业部(即老三机部)按专业分开,成立航空工业部,代号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命孙志远为部长,刘鼎、吴融锋、段子俊为副部长。不久又对国防工业生产与科研的体制作了调整,1965年1月,航空研究院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合并。1966年开始的“”使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1967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对三机部实行军事管制,10月周洪波任军管会主任。1969年8月,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由空军牵头抓航空工业,吴法宪任组长。事件以后,航空工业又划归国务院领导,1972年3月,任命李际泰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粉碎“”后,扫除了航空工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1977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任命吕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1982年4月~1988年4月)1982年4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四个军工部机构改革后领导干部任职的通知,莫文祥为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其恭、崔光炜、高镇宁、何文治,科技委主任姜燮生。1983年12月,中央批准姜燮生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6月,航空工业部正式通知撤销航空研究院,有关业务与部机关对口司局合并。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1988年4月~1993年4月)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以第2号令任命林宗棠为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5月3日,国务院任命姜燮生、刘纪原、何文治、孙家栋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3年4月~1999年6月)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文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由朱育理任总经理,王昂、张洪飚、张彦仲任副总经理,后又增加刘高倬为副总经理。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1999年7月~现在)1998年3月,国务院作出了“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论证,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讨论批准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的方案。1999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刘高倬任总经理,杨育中、石川、顾惠中为副总经理,刘思诚为党组成员。2006年6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林左鸣担任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彦仲任总经理,池耀宗、梁振河、宋金刚为副总经理,王守信为党组成员。2003年3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洪飙担任总经理。

继续阅读

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分析

摘要:先进复合材料由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结构整体性、可设计性等众多特点的新型材料,在各个领域被广泛推广和利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该文根据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状况,对先进复合材料进行了简介,分别针对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航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探析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复合材料,航空航天,应用

先进复合材料相比与发达国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是几十年来却有着迅猛的发展,先进复合材料对于国家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本文将着手我国的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应用和未来的趋势来介绍。

1 先进复合材料概述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航空航天领域对于复合材料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研发更高性能的复合材料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先进复合材料随之诞生,先进复合材料具有多功能性、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构整体性以及可设计性等众多优点,将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 航 空 航 天 的 性 能,首 先 就 是 与 传 统 钢 材料、铝材料相比之下减轻了航空航天器的近30%质量,在提高性能的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成本与运营养护成本,目前,先进复合材料已经成为飞船、卫星、飞机、火箭甚至无人机等航空航天器的应用材料[1]。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早在 20 世纪70 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40 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先进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我国逐渐实现了从完成了从次承力构件向主承力构件的过渡,先进复合材料已经被运用到广大领域,进入到了实践应用阶段,另一方面,与国外先进复合材料相比,现阶段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设计理念、制备方法、加工设备、生产工艺以及应用规模上都存在差距[2],例如,我国军用战斗机中复合材料的用量低于国外先进战斗机的复合材料用量,仅有少数的军用战斗机超过 20% ,例如 J- 20 其复合材料的用量约为 27% 。我国成功研制的C919 大型民用飞机,单架飞机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用量超过 16 吨,标志着我国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水平在不断提高。

2 复合材料的特性

(1)结构整体化。先进复合材料能够被加工为整体部件,也就是应用先进复合材料部件来取代金属部件。在一些较为特殊的轮廓及表层比较复杂的部件当中,利用金属制造往往可行性相对较差,而应用先进复合材料往往便可有效满足于实际的工作需求。(2)经济效益最大化。将先进复合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内,可实现对产品数量的大幅度精减。因对连接复杂的部件往往不需要采取焊接、铆接等方式,因而对于连接传统部件的需求量也便可以大大减少,进而使得材料的装配成本与时间也能够有效 降 低,提 高 效 率 从 而 实 现 经 济 效 益 的 最大化[3 - 4]。(3)可设计性。应用纤维、树脂、复合结构等方式可得到多种性能、形状存在明显差异化的复合材料,选取出适当的材料及铺层次序便可加工出没有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同时其尺寸稳定性也要明显优于一般的金属材料。(4)功能多样性。随着先进复合材料材料的不断发展,其不断融合了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生物性能、力学性能等。而且各类先进复合材料其本身的构成比例也不尽相同,在功能方面也会产生出一定的差异性,目前综合性及多功能性已成为先进复合材料发展的一项主流趋势[5 - 6]。

3 先进复合材料的组成

继续阅读

关于航天企业战略管理的分析

摘要:航天工业主要是研究航天飞行器、空间设备、武器系统以及地面保障系统的高科技产业。航天企业具有高新技术密集的特点,能够反映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工业水平。我国航天工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推动我国综合实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较大的转变,航天工业也由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生产模式,既要兼顾科研生产,又要进行产品经营,在此过程中,许多航天企业难以调整自身的战略,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限制了航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航天企业战略管理展开分析。

关键词:航天企业;战略决策;管理水平

航天事业在维护国家统一、提高国防实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航天领域是世界最具科技含量的领域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产业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外形式出现了较大的转变,航天企业在过去只是进行单一的科研工作,在改革之后,在科研的同时还要兼顾产品经营,这一系列变革,使得很多航天企业未能做好调整工作,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这限制了航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求。因此,航天企业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目标,推动管理的现代化发展,重整企业资源,增强航天企业的生存能力,这也是航天企业壮大自身、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需求。

1航天企业的特点

航天企业主要涉及内容包括战略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等方面,并且有一些企业提供了民用卫星的业务。航天企业与一般工业企业有较大的不同,要想了解航天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内容,需要了解航天企业的特点。笔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总结航天企业的特点为:①经营方向:航天企业是研究武器系统、运载火箭等的工业部门,其运营的宗旨是为国家服务。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航天企业的服务范围扩大,为群众提供了服务,使得“军民结合”成为航天企业的主要发展趋势[1]。②发展目标:航天工业是高新技术密集的产业,具有多学科的特点,且航天企业多为大中型企业,因此企业发展需要与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接轨,采取措施保障企业的科技含量,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先进的产品与服务。③经营方式:军用物品生产具有风险大、针对性强、垄断经营的特点;民用物品生产存在着资金匮乏、规模效益低且竞争力小的问题,如何有效处理军民结合的问题,对航天企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④经营目的:航天企业的服务对象决定了其必须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航天企业多为重点的军工企业,为国家服务是航天企业经营中必须遵循的原则[2]。⑤经营环境:由于航天产品工程配套需求以及历史遗留问题,使得部分航天企业位于偏远地方,存在分布不均、战线较长的特点,经营环境的差异大且优化困难。⑥生产管理:航天企业的科研生产通常都是国家集中性管理,且研究任务都是国家统一决策的,通常以指令性计划进行任务的下达,具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点。此外,研究经费都是由国家财政支出。

2航天企业战略思想分析

航天企业要想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战略思想,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业。正确的战略思想能够客观反映出航天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内外部环境。因此,战略思想对于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航天企业在制定战略过程中需要重视几点:

(1)树立良好的战略观念航天企业需要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系统考虑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影响,并对企业内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为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企业制定的战略方针能够统筹全局、兼顾各部门。

继续阅读

航空制造与外国生产函数比较

本文作者:杨蓓史占中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1研究方法设计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1]。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是采用某一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模型中把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关系作为一动态变化的过程,经济参数是时间的函数。运用动态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技术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来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指能够使一定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更多产出的所有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

为了评价我国在大飞机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产出间的关系,本文选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多年来的发展进行量化的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t)KαLβμ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当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当α+β<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当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在运用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分析的同时,本文还引入美国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这是因为虽然“9•11”事件对全球特别是美国的民航产业产生冲击,但是就航空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业规模、科研水平还是飞机交付量,美国始终独占鳌头。美国波音公司在民用大飞机制造领域与欧洲的空客公司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占据世界民用航空工业的霸主地位。以其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并与我国的航空工业进行对比分析,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2生产函数指标的选取和回归分析

2.1中国航空工业

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为研究目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选择“航空航天类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作为工业产值Y,“航空航天器制造资产总计”作为投入的资本K,“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作为投入的劳动力数L。

由于目前航空制造业包括军用和民用两类,而数据所限这里难以区分,因此,为了考察政治因素对于航空制造业有无直接影响,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政治变量P。我国发生重大军事战略事件的年份,政治变量取1,其他年份为0。这些年份中,考虑到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7年“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具有较强的国际军事战略背景,政治变量为1。于是本文的模型转变为如下:lnY=lnA+αlnK+βlnL+γP近11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主要经济和人员情况见表1。通过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处理,取置信度95%,得到回归方程和各系数统计量(见表2)。SignificanceF表示置信度为0.95下的P值,F检验的值554.7877,远大于P值,可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效。调整后的R2非常接近1,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t统计量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1-置信度),可认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相关的,此例中三个自变量都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都和应变量相关(回归结果见表3)。因此,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生产函数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继续阅读

简析测控技术与仪器发展现状

摘要:测控技术和仪器在经过长久的技术沉淀之后已然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职业的正常开展产生影响。测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造业的开展,可以说现代制造业少不了测控技术,它技能含量高,相对困难,但在实践生产中更普遍运用,对工业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测控技术;仪器;制造业

自新世纪以来,最常用的词是互联网。跟着计算机的遍及,人们开始拥有自己的计算机。计算机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当,也促进了社会前进。从这个视点来看,计算机的遍及实际上给测量和操控技术和仪器技术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现在,测控技术和互联网的东风都有自己的开展方向,正在向虚拟化和网络化开展,大大降低了社会生产的相应本钱,促进了社会的前进。人们已经看到了测量和操控技术的潜力。因而,测量和操控技术已经开始与各个职业相结合,并与职业中的尖端技术愈加深入地结合,成为服务人类的更智能的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职业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素质也越来越高。它不仅需求扎实的实践技术和理论基础,还需求老练的综合才能和解决方案才能。

1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1.1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重要性

测控技能和仪器的中心是计算机技能,在处理相关事项时,往往表现为仪器技能和操控技能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其间,仪器技能主要包含仪器的规划,出产和检验以及适用规范,还触及仪器的维护和修理,而操控技能主要包含一切符合和谐操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处理。随着中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操控技能的操控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式传感器技能在丈量和操控技能中的实现,体现在社会工作和日常的许多方面,智能传感器主要用于:火车机车状况监测,心内压监测系统等;微型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医药、化工、机器人、国防、防伪等领域。数字传感器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银行监控、丈量环境温度、图像传感器等;集成传感器主要用于温度丈量、压力丈量和视觉丈量[1]。新式网络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军事、国防、救灾、医疗、城市管理、环境监测、反恐等多个领域。他们在为人们的社会工作和日常做出奉献方面发挥了巨大实用价值和重要科学价值[2]。

1.2现代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特点

测控技能和仪器应用于中国的许多工程建设和机械范畴。它具有实用性强,操作难度小,适用范围广的特色。与其他丈量技能比较,它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别优点。(1)核算机网络的优势。核算机网络丈量和控制技能和仪器的优势十分显着。特别是随着信息技能的飞速开展,目前的测控技能和仪器也在朝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开展。经过内部系统的协谐和规划的一致,再加上连接核算机的高速处理,电流测控技能逐步形成以核算机技能为核心的网络化模块,完成更高精度的丈量水平。(2)快速精确地判别优势。传统的丈量技能通常存在大误差和高劳动力本钱的问题。随着丈量和控制技能和仪器的不断开展,这项技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人工完成各种丈量任务。在测控过程中,还具有本钱低,判别精确,反应及时的特色,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相关工业的开展。这一开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含义。(3)丈量和控制程序的挑选优势。从原理上看,测控技能的应用不只能够在短时刻内获得精确的数据,还能够经过核算机的经验公式和内部核算模块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从而挑选最精确的数据。在最短的时刻内有效。该数据不只能够为决策者供给精确的决策依据,而且能够满足节省本钱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对该技能的开发和推广具有重要价值。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