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海南农业论文范文

海南农业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海南农业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海南农业论文

热带农业科研能力分析研究

摘要:基于CNKI的海南省热带农业科研能力分析评价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以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审视相关科研产出、科研产出质量,把握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科研机构及科研人员科研战略的制定、科研协作的强化以及科研创新发展的实践。

关键词:热带农业;CNKI;科研分析;文献计量学;海南省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延续千年发展目标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作为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的快速响应和支持,2015年10月,国际图联了《图书馆和“联合国2030年议程”的实施》工具包,指出信息获取和图书馆有助于消除贫困,支持农业、优质教育、健康等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持各国将图书馆和信息获取纳入国家和地区发展计划,帮助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在支持农业发展领域,随着活跃性研究人员的不断增多,以及分析工具的强化发展,信息检索、数据管理、知识发现、数据挖掘、分析、评价的过程将不断产生创新的思想、产品和服务,加强对农业信息特别是农业科研创新文献的获取和利用,能够帮助我们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农业科研发展新常态的新要求和国内外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趋势,进而系统规划未来农业科研发展新路径,开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在科研评价分析领域,文献计量学作为揭示和研究文献情报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被广泛用于行业科研水平分析评价、机构科研实力分析评价、科研人才分析评价、科研热点和趋势分析评价等多个方面。本文拟通过对CNKI中近10年(2008—2017年)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文献的分析,研究海南省热带农业科研产出及创新能力,为热带农业科研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决策参考。

1海南省热带农业科研能力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国热带作物发展起步较晚,科研工作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国热带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过程。热带农业的快速发展与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研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而贯穿于热带农业生产、采获、储藏、加工、管理的农业信息化进程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在热带农业科研条件不断改善、科研队伍不断强化、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中,热带作物作为热带地区重要经济来源与产业支柱的作用得以凸显。2007年6月,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十五”期间的48%提升到63%(2020年)的发展目标[2]。在发展规划的引导下,数十年间,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技投入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均创历史新高,科技论文的发表数量及发文质量更是不断提升。这一时期的相关科研文献集中从不同层面反映了热带农业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国内外科技交流方面的优秀成果,因此,将文献计量学的知识体系应用于这一时期海南省热带农业科技文献的分析评价,将帮助科研机构及其科研人员以一个更加全面的视角审视过去10年的相关科研产出、科研产出质量,把握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从而面向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科研规划、配置科研资源、强化科研协作、完善科研体系。

2海南省热带农业科研文献统计分析

CNKI(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中国知网)是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知识门户网站,收录了包括期刊、报纸、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等高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容,是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及科学决策最具权威性的依据。2018年3月4日,笔者以CNKI为数据源,采用专业检索对海南省热带农业相关科技文献开展检索。检索过程:以主题为检索字段,以海南、热带农业、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热带香料及其相关下位词橡胶、咖啡、油棕、椰子、槟榔、可可、香蕉、荔枝、龙眼、菠萝、芒果(杧果)、菠萝蜜、油梨、腰果、木薯、剑麻、胡椒、香茅、香草兰等为检索词,检索表达式为SU=海南ANDSU=(热带农业+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热带香料+橡胶+咖啡+油棕+椰子+槟榔+可可+香蕉+荔枝+龙眼+菠萝+芒果+杧果+菠萝蜜+油梨+腰果+木薯+剑麻+胡椒+香茅+香草兰),时间选择为2008—2017年。采用上述检索方式,共检得以海南热带农业为主题的论文2239篇,结合使用CNKI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分析结果如下。(1)科技文献年度分布:2008—2017年间,以海南热带农业为主题的科技文献分布较为均衡,其中2016年发文量最少(187篇),2010年发文量最多(260篇),其余年度发文量集中在190~240篇内。(2)基金分布: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是海南热带农业科研项目最重要的资金来源,相关论文达207篇,其次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农业部“948”项目,相关论文分别是109篇、75篇、45篇、16篇、13篇、12篇、12篇、12篇,其他基金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计划等有少量文献(1~10篇)分布。(3)研究层次分布:海南热带农业相关研究集中在四大领域,分别是社科类的行业指导(发文量766篇,占34.35%)、自科类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发文量663篇,占29.73%)、社科类的基础研究(发文量255篇,占11.43%)、自科类的工程技术(发文量228篇,占10.22%),其他还包括自科类的行业技术指导(发文量121篇,占5.43%)、社科类的政策研究(发文量102篇,占4.57%)、社科类的职业指导(发文量45篇,占2.02%)、自科类的专业实用技术(发文量24篇,占1.08%)等。(4)作者分布:高科研产量研究人员的发文数量集中在15~40篇,其中,发文量在25篇以上的作者有谭乐和(37篇)、邢民(31篇)、许能锐(28篇)、邬华松(25篇),发文量在15篇以上的作者有吴志祥(19篇)、杨建峰(18篇)、谢贵水(17篇)、覃伟权(17篇)、兰国玉(17篇)、陶忠良(17篇)、鱼欢(17篇)、李志刚(17篇)、傅国华(16篇)、祁栋灵(15篇)、张德生(15篇)、李玉萍(15篇)。(5)机构分布:海南大学作为本土化农业科研的主力机构,发文量为503篇,遥遥领先于其他科研机构;其次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发文量在40~140篇之间,其中,橡胶研究所138篇、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85篇、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81篇、香料饮料研究所81篇、椰子研究所73篇、科技信息研究所73篇、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42篇。(6)学科分布:农业经济学科发文量最高(830篇),其他热门发文学科依次为林业科学(393篇)、园艺(361篇)、植物保护(247篇)、农业基础科学(157篇)、农作物(131篇)、工业经济(94篇)、旅游(89篇)、有机化工(81篇)、市场研究与信息(71篇)、轻工业手工业(59篇)等。(7)期刊分布:《中国热带农业》《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热带作物学报》《热带农业科学》作为最主要的刊发渠道,分别承担了17.93%、16.96%、11.19%和10.84%的发文量,各刊发文数在150~260篇范围;其他刊物如《热带农业工程》《今日海南》《安徽农业科学》《热带生物学报》《中国农学通报》《中国果蔬》《中国农垦》作为次要刊发渠道,分别承担了4.79%、4.03%、3.82%、3.34%、2.71%、2.43%、2.08%的发文量,各刊发文数在30~70篇范围。(8)关键词分布: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为海南,其他依次为槟榔、香蕉、天然橡胶、对策、热带水果、椰子、荔枝、国际旅游岛、热带农产品、热带农业休闲旅游、种质资源等。

3基于文献计量的海南省热带农业科研能力评价

继续阅读

监察所长事迹报告

女,年9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省畜牧专家组成员,省农牧区妇女科技指导中心专家,农业部全国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专家,农业部兽药gmp检查验收专家组成员。

同志长期工作在畜牧科研、兽药饲料及动物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工作第一线,在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产品研发中学术造诣较深,是省内畜牧科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农牧行业女专家。二十多年来,她先后主持并承担完成11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完成4项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奖论文11篇,编着出版论文集2部。其中主持完成的省青年基金项目《高原地区肉鸡能量、氮和氨基酸代谢率测定及其方法的研究》填补了高原地区快大型肉鸡营养代谢研究的空白,为解决省集约化肉鸡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科学依据,对指导高海拔地区快大型肉鸡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持完成的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畜产品和饲料中违禁药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对全省重点地区和环节的饲料、猪尿和畜产品中14种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基本摸清了我省畜产品和饲料中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状况。自主研制出用于快速检测畜产品和动物组织中磺胺二甲嘧啶钠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并研究建立了检测牛羊肉中阿维菌素兽药残留的紫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项研究成果整体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并开创了我省动物性产品检测技术研究的先河,对保障我省动物性食品安全具有较好的网促进作用。组织的牦牛营养和繁育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二、三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重要奖项。研发的饲料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硕士毕业论文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中的部分内容,该项研究对制订我国肉仔鸡营养标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被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摘录,先后获得农业部和省政府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由于她本人在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等方面业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农业部和省、厅的表彰。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年被省妇联授予省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作为优秀女科技人员代表,年网度获第二届省“十大女杰”和省省直机关第三届优秀共产党员标兵荣誉称号,年“三八”节期间,作为省妇联“真情面对面,拉手创新业”巡回演讲报告团成员,赴海北、海南、海东等地区进行了四场巡回演讲。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称号。

继续阅读

编辑角度下科技论文的影响

1科技论文关注度影响因素分析

1.1读者因素

科技论文的阅读对象专业且针对性较强,读者一般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管理经营者、科研教学人员等,对从事领域的内容较为熟悉,对研究前沿及方向比较了解,专业知识较为系统。论文读者的专业范围较大地决定了他对某一专业论文的关注度。科技论文读者对于论文的态度,决定其阅读动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对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经验、新信息等研究前沿的了解,以作为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作调整或参考指导的知识积累;(2)对研究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或寻找其疑惑的解答途径;(3)的引用参考。无论出于哪一方面的需要,读者对阅读论文的关注度都有这样的规律,即从论文标题到论文摘要,然后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的顺序进行浏览筛选,最后确定是否对论文的其余部分及全文进行仔细阅读。关注度由强逐渐减弱。

1.2论文因素

1.2.1论文题目读者在对书刊进行查询或阅读时,首先找到和映入其眼帘的就是论文的标题。一般来说,读者总是以标题作为第一印象来判断和决定是否阅读论文,有句俗话说题目写好了就等于文章写好了一半,一个好的论文题目,不仅可以让读者大体了解论文的主题和内容,还可以给全文润饰增辉,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同时达到传播科研工作成果的目的。有关研究表明,科技论文的标题显著影响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率,据《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一篇论文报道,伊朗的两位研究人员Jamali和Nikzad在对“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的6种期刊在2007年发表的所有2172篇论文的分析研究显示,论文题目对于论文“推销”和影响力至关重要,这为科技论文标题的重要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所以,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可以争取较大的读者群,进而使论文体现本身应有的价值。在编辑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标题存在明显失当,通过对3个期刊编辑部942篇原稿标题调查、统计,发现需要修改或重新命名的达561篇,占论文总量的59.5%;而在期刊已中,也有不少论文标题存在问题和不足。某期刊2011年共发表的266篇文章中,笔者发现:标题存在明显失当的就有57篇,占全年总量的21.4%;而另一期刊在2011年第6期的22篇文章中,存在标题问题的就达5篇,占当期总量的22.7%。另有研究数据表明,刘苏君等对某医学期刊统计,编辑对刊出论文的标题修改率达70.03%,可见标题的修改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科技论文的下载量与引用率呈正相关。题目的特征对论文下载量的影响强于引用量,不同题目类型的科技论文在下载量和引用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标题对于提高论文关注度的重要性。

1.2.1.1语法结构分析从论文题目的表述类型来看,可将论文题目大致分为3种类型,即描述型、陈述型和问题型。(1)陈述型论文题目:是直接阐述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而不只是涵盖其主题,如“变量X负向影响变量Y”、“做菜时加醋能促进Vc吸收”。(2)描述型或中立型题目:只对论文的主题进行介绍,并不涉及论文结论或研究结果,如“关于……的研究”之类。(3)问题型标题:采用疑问式来指示论文的主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如“变量X是否影响变量Y”或“什么决定了变量Y的水平”。其中问题型题目的科技论文下载量更多,但引用率却相对较少。题目较长的科技论文,下载量稍微少于题目较短的科技论文。题目带冒号的科技论文的题目较长,其下载量和引用率也相对较少。

1.2.1.2内容分析最近研究发现,在新领域先发表的论文被引频次比后发表的论文多。换句话说,预测首创性地针对未来的热门领域发表的论文,其效果比针对目前正热门领域发表的论文效果更好。就论文质量来说,即使前者质量平庸而后者更为卓越,在获关注度这一点上,学科的前沿制高点先决定了论文的受关注程度。

1.2.2论文摘要

继续阅读

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文章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及措施,包括制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专题规划;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系统完整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块;编制相应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加大对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等。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当前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同质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在人才培养方面区分度不高[1]。云南作为一个边疆民族省份,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省份的特点,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构建区域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一批有扎实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同时又了解、熟悉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资源与环境的管理人才。

一、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特点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为一体的省份,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59万人。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8个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5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总面积的7O%。云南除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性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云南具有我国从海南岛到黑龙江的各种气候类型。由于多样性的气候和环境,云南拥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的多种生物资源种类,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之乡”“药材之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云南旅游资源品位高、种类全,拥有除海洋旅游资源以外的其他各种旅游资源,实现了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悠久的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完美融合。云南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或上游流域区,有6大水系,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南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云南十种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已跃居全国第1位。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云南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门户,地处约占世界总人口一半的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结合部。全省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占我国陆地边界的五分之一,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4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l/3。人口超过5000人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其中15个为云南独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也为云南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

信仰与海洋文化研究

摘要:海南妈祖,自宋元时期传入,迄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在海南兴起、扎根、发展以致对外传播与海南独特的海洋环境密不可分。以海南妈祖信仰为考察对象,既有助于了解妈祖文化在海南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也有助于了解海南社会中的海洋文化属性。

关键词:海南;妈祖;海洋文化

妈祖,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最为重要的海神信仰,至宋元时期扎根海南,迄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妈祖能够历经岁月沉浮而持续拥有蓬勃的生命力,这与海南岛独特的海洋环境密不可分。作为中国国土面积第一大省,海域面积辽阔,约200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在海南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着海洋的气息。“海南的社会因‘海’而起,海南的文化因‘海’而生。涉海性是海南文化的首要也是本质的特征”。[1]9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够在海南兴起、扎根、发展以致对外传播与海洋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而以海南妈祖信仰为切入点,考察其中的海洋文化因素,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海南文化中的海洋属性。

一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兴起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圣母”。相传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人。因而福建莆田也成为妈祖文化的最初发源地。宋元时期妈祖信仰传入海南。据《海南岛史》的记载:“海南岛最初的天后庙,是元朝时代建在白沙津和海口的”。[2]56《道光琼州府志》中亦有记载:“天后庙,一在白沙门,一在海口所。元建”。[3]377可见元朝时,妈祖信仰在海南就已颇具规模。而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兴起和发展,两个因素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移民;二是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先看移民。海南是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数千年的移民历史。移民在海南区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文化,促进了海南的发展,对海南社会影响深远。根据海南各主要姓氏族谱资料显示,海南的先祖大多来自福建莆田。以妈祖凡人时期的姓氏“林”为例,目前已成为海南七大姓氏之一,当今海南林氏多为林裕和林暹后裔,其中林暹即福建莆田人,宋朝时迁入海南。可以说,闽人入琼在海南移民史中居于显著位置。宋朝时,恰逢中国北方社会向南方大举移民的高峰时期,很多福建人,包括落籍福建的中原人,开始沿陆路及水路向广东、海南一带迁徙。这也是当今的海南方言为何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闽南籍移民的涌入,妈祖信仰落户海南。而无论是移民,还是妈祖信仰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海南远离中原,孤悬海外,自古就是贬官流放之地。宋元时期,中原战乱,海南又成为南迁避难之所。同时,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管辖范围广阔,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可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加之海南岛内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较多,农业生产落后。在这种情况之下,海上经济往来对海南岛至关重要。不得不漂洋过海的无奈与航海过程中不可预知的风险,进一步促成了妈祖信仰的传播。正如《重修海口天后庙记》中所云:“环琼皆海也。当南北之冲,一大都会为往来舟楫所必经者,则莫如海口,……形家谓海口之得地者,则莫如大庙,庙祀天妃,灵爽迭著,舟行者必请命于神,许而后济,事亦如之。”[4]1052

二妈祖信仰在海南的发展

海南妈祖信仰兴起于宋元,发展于明清。据统计,海南岛上共有妈祖庙47座,其中4座始建于元朝,其余43座均建于明清,遍布于琼州府13州县境内,且重修复建现象尤为多见,仅康熙年间就有13次之多。如海口天后庙,“明洪武年间屡葺,商人谭海清等建后寝三间及观音堂,并塑诸神像。国朝雍正七年(1729年),监生陈国定、生员杨凤翔等募建大门三间……乾隆十一年(1746年),陈国安复募建庙铺屋十间”。[3]377此外,重塑妈祖像,或增添拜祭用品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如:“在定安县中街的天后庙,乾隆四年(1739年)就有广府商人铸铁鼎1个,重千斤,高5尺,周围8尺,周身龙蛇花鸟山水人物。”[5]381-386从以上调查数据及地方史志记载中均可知,明清时期妈祖信仰在海南已拥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民众对妈祖的崇敬程度是相当高的。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海南岛于明清之际迅速发展,这与海南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存在着重要联系。明清时期,海南的远洋渔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据民国时期《禹贡》杂志记载:琼东、文昌渔民,“因生活所迫,于清道光初年(1821年)到其地(指南沙)从事渔业……”[6]15同时,上世纪70年代,根据有关学者对海南沿海渔港的走访调查,认定流传于海南渔民中,指引世代渔民的航海图即《更路簿》的成形时间应该在清康熙末年(即18世纪初期)。《更路簿》主要以手抄本或口传的形式流传于海南渔民间中,“它记载了海南渔民从海南岛东部文昌清澜港和琼海潭门港航行至西沙、南沙群岛及东南亚等地的航海针位和更数”。[7]78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海南渔民已经开始了闯远海的生涯。茫茫烟海,巨浪滔天,轻舟薄板,命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妈祖作为海洋守护神,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海上航行极大的危险性,从而使渔民对神灵的祭拜显得十分虔诚,祭祀活动也伴随着整个航程。当然,妈祖能够在明清时期从众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海南民众的主要海神信仰,与当时当地政府的支持及妈祖自身的海洋属性也是分不开的。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七下西洋。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外加明清之际的倭寇入侵之患,一系列事件均与海洋有关,而妈祖也在这些事件中屡建奇功,如郑和在《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中曾写道:“直有险阻,一称神号,感应如响,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舟师恬然,咸保无虞。此神功之大概也。”[8]16-24正是由于妈祖信仰迎合了统治阶级发展海洋贸易、安定民心、抵御外辱的政治需要,从而不断获得朝廷赐封。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永乐七年(1409年)朝廷先后两次加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妈祖由原来的“天妃”上升为“天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更是封妈祖为“天上圣母”。此外,每年各地还要举行祭祀大典,并树碑赐额以示尊崇,于是在当时当地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妈祖从一个地方神上升为遍及东南沿海的海神,影响力大为提升。而海南作为妈祖信仰的传入地,本身已有较好的民众基础,在各种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终于在明清时期迎来了兴盛发展的大好局面。

三妈祖信仰与当代海南的民俗生活

继续阅读

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摘要:

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成熟海岛目的地开发新产品增加新收入,也有助于新进入者获得市场先发优势,对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具有启发意义。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海岛生态旅游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实地走访,提出海岛生态旅游的五大特征;依照开发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干扰程度由低到高,将其开发模式依次分为严格的、中等的和不严格的模式;对山东长岛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对比不同开发模式的优劣势,建议山东长岛采用严格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实施以海洋野生动物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带动海岛自然旅游的差异化战略,获得海内外市场,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岛开发;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山东长岛

1引言

我国海岛资源丰富,面积大于500m2的海岛超过7300个,约92%以上为无居民海岛。我国具有保护价值的海岛有805个,分布在57个涉及海岛的自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内。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自然和人文观光、滨海度假、渔家乐等,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生态旅游比较罕见且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较少①。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之一,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要求,是海岛自然保护区及生态较好的海岛的旅游开发新模式。

1.1研究背景

境外海岛游高速发展和境内海岛游增速放缓的迥异现象。国家旅游局的2013年度统计公报显示,泰国接待我国游客数量的增长率高达78.7%,位列我国游客境外游目的地第四位。马尔代夫接待我国游客数量的增长率达40%以上。据出境自助游网站“穷游网”统计,在2014年的出境游中超过1/3的用户选择海岛游产品。上述数据表明,中国游客境外海岛游高速升温。但国内著名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接待游客量的年增长率正在逐年下降。自2012—2014年,海南岛接待游客量的年增长率维持在10.6%左右;舟山群岛接待游客量的增长率依次为12.6%、10.7%、10.8%。以上数据低于或接近于同期国内游增长率的平均值。国内海岛旅游模式亟须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海岛生态旅游将为我国海岛旅游提供新产品和新市场。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岛国的旅游产业占据国民经济绝对重要地位,并且创造大量外汇收入。而我国海岛旅游收入占比GDP的份额和旅游外汇收入占比总外汇收入数值均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例如斐济2015年的旅游总收入占比GDP的份额为38%,旅游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份额为36.7%。马尔代夫2015年旅游总收入占比GDP份额为96%,旅游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份额为84.8%。2014年全年海南省旅游业收入为485.13亿元,占GDP的13.86%。2014年舟山市的旅游收入为338.44亿元,占GDP的33.13%。旅游收入占比GDP的份额有提升的空间。此外,国内海岛旅游的国际化水平低。以海南省和舟山市为例,2014年海南省接待旅游者4789.08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的比例仅为1.38%;旅游总收入506.53亿元,旅游外汇收入仅占出口额的3.22%。2014年舟山市接待旅游者3397.96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的比例仅为0.9%;旅游总收入338.44亿元,暂未公布旅游外汇收入数据,但是从入境旅游者占比可以推测旅游外汇收入占比低。国内海岛如何吸引国际游客,创造外汇收入,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求地方经济发展要关注绿色GDP。而生态旅游的开发理念是在尽量少地破坏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开发旅游业,并将部分旅游收入投入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中。生态旅游也被认为是对环境最为友好,能够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发模式。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时间差和规范性的问题。国外关于生态旅游和海岛生态旅游的研究论文较多,国外生态旅游发达地区,如澳大利亚,本国政府制定了生态旅游战略、认证标准等。而国内生态旅游尚处于缺乏系统战略和标准的阶段。

继续阅读

游客感知的生态科普旅游研究

[摘要]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在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生态科普旅游的开发进行了研究,以文昌椰子大观园为例分析其开展生态科普旅游的情况以及特点,依据前人对于科普旅游的研究,结合文章设定的园区游客感知模型,在生态科普旅游开发的原则上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为文昌椰子大观园提供生态科普旅游开发策略,为景区开展生态科普旅游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游客感知;生态科普旅游;椰子大观园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生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的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希望通过旅游提高个人的自我修养;旅游企业发现简单的参观式旅游已经不足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需要提高景区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在这种趋势下,科普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氛围较高的旅游形式,开始被游客和开发商所关注。本文将以文昌椰子大观园为例具体分析游客对其生态科普旅游的感知情况。

2椰子大观园生态科普旅游游客感知价值分析

2.1构建的测评指标文昌椰子大观园生态科普旅游游客感知价值测评指标体系。

2.2问卷的调查本文问卷调查主要是采用对于园区工作人员与完成游玩过程的游客进行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笔者于2017年4月26日前往调查区域进行考察,对于研究区域的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6.89%。

2.3调查结果的分析

继续阅读

胡道静与科技成就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四十年代,年轻的胡道静先是进入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以后又先后在多家新闻机构中任职;九十年代也是年逾古稀的胡道静人生最为辉煌最为忙碌的年代;胡道静,祖籍安徽泾县,生于1913年,父亲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有名的学者,尤其是朴安以治文字、训诂而闻名于学界,《梦溪笔谈校证》是第一本对原书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著作,成名以后的胡道静继续从事着与沈括和《梦溪笔谈》相关的研究,尤其是注重沈括著述的钩沉对胡道静与科技成就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梦溪笔谈校证》是第一本对原书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著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必然会提到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因为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所著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而研究沈括和《梦溪笔谈》必然要提到胡道静。

900多年以前,晚年的沈括在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将自己平生重要的目见耳闻心思记录下来,内容涉及社会和自然的许多方面,其中科学方面的内容就占到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然而,这样一本书原本视为“有补于世”的著作,在一个重道轻艺的传统社会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分类颠舛,固不足异也”[1]。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为有了胡道静《梦溪笔谈校证》的出版,才引起了世人广泛的注意。胡道静也因此饮誉学界。《梦溪笔谈》乃至整个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其后几年进入了一个高潮。真不知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胡道静,祖籍安徽泾县,生于1913年,父亲胡怀琛、伯父胡朴安都是有名的学者,尤其是朴安以治文字、训诂而闻名于学界。从小受家学的耳濡目染,勤奋好学,又先后受到过版本学家陈乃乾、经学家周予同、史学家吕思勉、历史地理学家姚明辉、音韵学、敦煌学家姜亮夫、地理学史家王庸、思想史家蔡尚思、语言、古文字学家闻宥、农业生物学家辛树帜、植物学家胡先骕等名师指点,为他后来的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十岁以前就出版了《校雠学》、《公孙龙子考》等专著,还负责《万有文库》中两部重要农书《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的编辑工作。可是这并没有顺理成章地使他成为一个科学史家。

三、四十年代,年轻的胡道静先是进入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以后又先后在多家新闻机构中任职。写出了多种与上海新闻出版史等相关的论著。

建国以后,胡道静调到出版部门工作,专门从事古籍编辑,从他最擅长的目录学着手,他开始系统地整理《梦溪笔谈》和古农书,这也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依据其个人情况,最能为社会服务的一种方式。他对古代的一些农作物,如粮食作物中的粟、蔬菜作物中的茭白,以及园艺作物中的瓜类等进行了考证。然而,使他一举成名的便是1956年问世的《梦溪笔谈校证》。

胡道静对于《梦溪笔谈》的兴趣源于年轻时候的一段经历。他最初是从中学英语课本中得知活字印刷术是一个德国印刷工人发明的,后来读到美国学者卡德(ThomasFrancisCarter)写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TheInventionofPrintinginChinaanditsSpreadWestward)一书,才得知印刷中最重要之改良,莫如宋代之活字印刷术,其详见于宋沈括《梦溪笔谈》,于是便有了研究《梦溪笔谈》的最初动机。这一动机一直蛰伏在他的心中,直到年过不惑,才得以开花结果。

《梦溪笔谈校证》是第一本对原书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的著作。它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番禺陶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并采用明弘治本、稗海本、津逮祕书本、汇秘笈本,清代的学津讨原本、玉海堂本、四部丛刊续编本、以及各家校记和宋元笔记所征引的文字校勘[2],取各家之所长,引证的书目逾数百种之多。其中有关科学技术史的部分就广泛吸收了此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如,钱宝琮、李俨、许莼舫、三上义夫等有关中国数学史的论述,梁思成关于中国建筑史的论述,陈遵妫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史的论述,竺可桢、章鸿钊等于关于地学史的论述,王锦光等有关中国物理学成就的论述,当然也包括引发他对《梦溪笔谈》兴趣的美国学者卡德(ThomasFrancisCarter)有关中国印刷术源流史的论述[3],等等。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