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海报宣传设计范文

海报宣传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海报宣传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海报宣传设计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

摘要:商业海报平面设计是大众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对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的研究表明,综合语言形式、打破自身形态等是商业海报表现形式的创新表现。

关键词: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在企业或产品宣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大众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分析商业海报的表现形式研究,本文从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出发,对商业海报设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商业海报平面设计的概念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指的是以大众为对象进行的产品的海报设计,从而呈现出画面感强、辨识度高的画面设计。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展现的重要方式,具有快、制作精美等优势,在产品推广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产品宣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在海报设计过程中对消费者的心理、水平、接受方式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创作出内容精炼、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商业海报作品。

二、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表现

商业海报平面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商业海报具有平面设计的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能够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同时还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转变,增强其目的性和功能性,进而不断增强其商业价值。商业海报平面设计表现形式不仅包括传统的写实、抽象,同时还增强了许多创新表现的形式。

1.综合语言形式

继续阅读

影视海报设计元素的视觉感受

《加勒比海盗》电影海报设计元素

对《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以后,不难发现该系列的电影在制作上具有很多的亮点,而这些亮点也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卖点,因此,在制作电影宣传海报时应该以此为基础,努力将电影中的优势展现出来,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对于海报设计而言,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设计要素,分别是文字、图案和色彩,而这3个要素对整个海报的设计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评判电影海报的好坏主要是以是否符合电影主题内涵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海报宣传风格与电影感情基调的一致性,让电影的主要特点以及电影的性质可以直接从海报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因此每一款海报的设计都离不开对电影内容的了解,也离不开对电影特点的掌握。如何把电影风格特点通过海报设计要素的有机结合反映出来是需要一定的设计水平的,这就依赖于设计者的理解与设计素养。电影海报不仅仅是对电影内容的一个真实反映,更是对美观的一种另类形式的呈现,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直观感受。

1电影海报的文字组合

在文字、图形和色彩中对电影相关信息解读最为清晰的要数文字了,它对信息传达的准确度最高,并且有利于不同年龄观众对这一信息的接受。在电影海报设计中这是不可或缺的设计要素之一,对电影介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应该让标题文字避免采用过于繁杂凌乱的形式,用更加清晰明了的样式构造文字,使观众更容易获取信息,便于电影主题的传达。同时通过海报中的文字样式可以对整个海报的设计起着链接的作用,让海报在风格上达到整体性。

在《加勒比海盗1》的海报宣传中就突出了文字的作用,见图1,“theccurseoftheblackpearl”就直接道出了电影的内容,即与“黑珍珠号”有关。该张海报中的文字形式采用了简单明了的字体,有助于观众知晓其中的主要内容。文字属于电影海报的一部分,所以在风格上也应该遵从海报的整体布局,同时与电影风格特征相呼应。不能够为了凸显出文字的重要性而与整体风格背道而驰,更不能够脱离了电影情感基调,这样做不利于观众对电影的了解,从而会影响到电影的宣传效果。文字的风格主要与文字采用的字体有关,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感觉效果,而这种效果也影响着观众对电影的判断。

一般文字的特性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端庄秀丽展现出的是一种优美华丽的风格;坚固挺拔透出的是一种坚强刚硬的英雄气概,它通过较强的现代感展现出男人的霸气;深沉厚重体现出的是一种重量,而这种重量给人以更多地思考;欢快轻盈强调的是一种轻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苍劲古朴是一种透着时光感的字体,它满含着古韵,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加勒比海盗2》的宣传海报中,见图2,文字采用的是刚硬的字体,而这种字体在表达上更加倾向于展现男性的魅力,所以在这一海报中通过文字可以知道这部电影更加侧重于讲述男人之间的角逐,女性的角色可能偏弱。

2电影海报的图形组合

《加勒比海盗》电影海报中的图形主要以图片为主,给人以直观、明确、视觉冲击力强的感受,并且对电影内容的反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图片的选择上一般以电影中的主人公图像以及主要场景为主,让观众能够直接对电影主演以及电影基本发生场所有一个确切地了解,并且也可以通过人物的着装知道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代以及发生的背景。

继续阅读

浅谈电影海报本土化图形设计语言

摘要:当代中国电影行业蓬勃发展,电影类型随之增多,观众对于电影信息的了解需求也在加大,带动了电影海报设计的繁荣。在电影推广中,海报是影片给予观众的第一感受,体现出整个民族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修养。在读图时代的今天,设计师愈来愈重视电影海报本土化图形的运用,通过传统符号来向观众传达电影的基本信息已然成为电影海报设计的大趋势。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搜集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中国本土化海报,以此类海报为例,论述其图形设计语言,并对现状、表现形式、图形内涵及意义进行探究。

关键词:电影海报;图形设计;传统符号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名片”,通过独特的方式传递电影的核心内容,在引起观者共鸣的同时还展现民族特色。近年来,海报设计师倾向对本土化图形加以提炼和归纳,将水墨、工笔等具有中国风的元素同现代海报设计相结合,将现代的观念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并在海报中得以展示,用国人的视角讲述不同的电影故事,向外界展示积蕴千年的传统文化。

1电影海报本土化图形语言运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国产动画电影的陆续上映,使全球了解中国本土动画电影的同时,也增加了中国式图形符号在电影海报中运用的机会。以著名设计师黄海为电影《大鱼海棠》所做的宣传海报为例,整则海报在颜色上先声夺人,为红、黄、蓝三种由五方色演变而来的传统配色构成,海报的风格和构图瑰丽无比,大片红蓝色巧妙结合在一起,火焰、海水、大雨等壮美景象交相呼应,展现出翻江倒海的巨大气势,海报虽由电脑手绘构成,但给观者呈现出一番极具东方韵味的水墨淡彩视觉盛宴。在此之后,《大护法》、《小门神》、《白蛇缘起》等国产动画电影也纷纷采用由本土化图形符号构成的宣传海报,随着国漫的发力,此类海报大为增多,精美程度亦不容小觑。当然,中国传统图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几千年文化与艺术的缩影,丰富的图形元素为现代电影海报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传统图形符号作为现代设计的文化基础之一,它相较以文字,可以更为直观的表达海报、招贴等设计的内涵,又因其具自身形态、色彩等属性,能给观者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并使其留下深刻记忆。此外,这种传统图形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国人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深刻的传播影响。因此,在国产电影大繁荣趋势下是电影海报飞跃性的革新。例如,电影《黄金时代》的海报极具东方色彩和现代美学特色,白纸泼墨的海报上,女主角伫立墨间,渲染出身处乱世而人如浮萍的氛围,将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凝炼成飘逸的黑色墨汁图形,大量的留白展现出环境的萧瑟。这种运用不是传统图形的堆砌,而是对图形的提炼与凝聚,使之成为一种“传统符号”存在于海报中。随着海外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国产电影走出国门,国外电影在国内上映时的宣传海报也开始注重本土化图形语言的运用。电影《水形物语》在中国宣传的海报使用了水墨风的插画风格,用中国特有的表现方式演绎了一个完全西方的故事,拉近了和国内观众的距离。我国电影海报逐渐摸索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设计风格,海报设计师的灵感开始摄取于传统文化。因此,无论是动画类电影海报还是普通类电影海报,其在一定程度上均出现了对于传统图形的运用。此类型海报设计正处在一个全新的发展期,随着国民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挖掘和宣传,其必将展现出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及设计内涵。电影《黄金时代》海报电影《水形物语》海报

2电影海报中本土化图形语言运用的特点

中国式图形运用在海报中可以表现为三种形态:具象、抽象及意象。首先,具象以写实为主要形式,将电影主题以客观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呈现出一种直观性与真实性。《黄金时代》海外上映版的宣传海报采用一支金色钢笔和一枝金色梅花相呼应的方式,表现身处飘荡时代的文人以笔杆为君子傲骨,在枪火中保留住金色文人气节的电影情怀,具象的钢笔和写实的梅花既传递出了影片的重要信息,又简洁而富有创意。其次,抽象图形作为一种凝练的艺术形式,不同于具象图形的明确性和意象图形的内涵性,其主要以点、线、面为表现手法,具有一定概括性与象征性,通过寥寥几笔可将直线和曲线组合成富有律动感的图形,将传统的本土化符号加以精简与雕琢并运用在电影海报中,可增添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及民族感染力。最后,意象形态脱胎于传统水墨画,以飘渺的形态构造电影海报的画面,电影《道士下山》的海报画面分割宛若道教的太极图案,画中人与黑白两色不成比例,通过失调的比例展示出人类只占宇宙所有事物的小部分[1]。当代海报设计中,设计者更多的是将这三种表现形态加以融合,具象、抽象及意象相辅相成,使其具有更加强烈的画面感。中国式电影海报依赖于传统符号的象征性,中国传统图案的象征性凝聚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正是因为这种象征性,使其在电影海报中释放更大的价值,赋予有限的图形更深层的含义,增加更多的延展性。如电影《白蛇缘起》的海报将白蛇下半身勾画成圆形,男主角在蛇尾构成的“圈”中与其遥相对望。在我国,圆不仅仅作为一个形状出现,其象征着周而复始和人世间的无限循环,因此,将蛇尾缠绕成圆形贴合了电影往世轮回的主题。此外,在电影海报中采用留白手法可使整个作品更为协调精美,给观者留有想象空间。电影《道士下山》的宣传海报采用留白的手法,大面积的空白在画面中呈现出“一”字,体现了道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画面中央勾勒出一个翩翩道士从容下山的剪影形象,与周围非黑即白的环境色相映衬,虚中有实,实中透虚,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要求的“透气”感,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本土化图形在展现其自身原有形态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体现在海报画面中则为或具象,或抽象,或意象的表现手法。因此,在创作电影海报时,应注意图形的象征意与电影主题的贴合性,使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色彩、版式、及内涵表达上形成一种紧密呼应。

3本土化图形语言设计的时代价值

继续阅读

动态电影海报设计研究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背景下,艺术与新媒体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形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动态电影海报设计作为直观的视觉传达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海报设计;视觉;艺术

一、新媒体与海报设计的内在关联

海报设计就是通过视觉符号、图像、颜色以及文字等元素的结合搭配来表达构思的。海报设计可以非常直接地传达信息点,还能反映出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以及自身想法。新媒体艺术的到来赋予了全新的设计形式,让海报设计有了新的表达方式。例如运用新媒体的动态设计,打破了传统海报设计的局限性,借助互联网等新兴的媒介平台所设计出的动态海报设计,更具有空间感和丰富性,所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视觉效果更加绚丽多彩。新媒体的出现与海报设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动态海报设计的出现是一次巨大的革新,是结合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一种视觉盛宴。

二、新媒体视阈下动态电影海报设计的视觉衍变

新媒体是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巧妙结合的一种表现手段,利用网络的便利,衍生出更加全面的传播方式。电影海报一般多用于宣传,是将各种元素相结合,设计出覆盖电影精华的海报,以吸引观众的眼球。电影海报设计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纯手工绘制到电脑绘制,用其全方位的功能展现电影的丰富文化内容。设计师利用巧妙的构思设计出动态电影海报,以用这些海报为电影宣传,吸引观众来观看电影。

(一)丰富的视觉要素

传统媒介版面的局限性造成了传统的电影海报内容过于单一,色彩没有亮点,毫无层次感,缺乏活泼灵动性。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动态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图形、色彩、文字都发生了变化,丰富了视觉要素,具有强烈的视觉冲突,更能吸引观众。1.图形变化。图形包括人物、道具以及场景等,通过展现其运动变化来表现主题思想,让观众在图形变化中获取信息。图形能运动变化,从局部到整体,使得动态的海报在每一幅中都是静态的画面,运用运动整合、分散等方法,使得图形变化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使得观众对电影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宣传的目的。2.色彩动差。色彩作为观众观看海报首先获取的感知,在海报的整体基调以及画面设计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动态海报设计中,基于电影主题的情况下打乱色彩,确定面积的比例,寻求色彩动态交差,使得海报设计画面更有画面感和层次感,引人注目。3.文字动画。动态电影海报设计动态文字动画是根据想象来设计文字的运动变化,通过巧妙的编排,结合电影的风格,使得文字动画更加丰富,有力地传达宣传的主题,使得主题更加鲜明简洁。例如图1电影《港囧》动态海报设计通过文字动画的表现,0925电影上映,通过窗口的打开,跳出还有26天电影上映。通过文字动画的表现,将电影上映时间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以及告诉观众距离电影上映还有26天。

继续阅读

插画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在我国的平面设计工作中,海报设计的开展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实际的海报设计过程中,我们利用平面设计理念与技术优势,为海报设计质量的提升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平面设计中海报设计的主要特点以及实践工作两个内容。这一研究的开展,对于平面设计与海报设计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

平面设计;海报设计;艺术性;实用性

随着我国平面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艺术设计特别是海报设计研究的开展,对于实用艺术设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社会实践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平面设计技术优势做好海报设计工作,保证其艺术与实用性能的提升,就成了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海报设计中实用与艺术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了研究工作。

1平面设计理念下海报设计特点

在海报设计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以平面设计技术为基础开展了技术研究工作,结合平面设计技术内容,将新型海报设计工作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多元化艺术理念。在传统的海报设计过程中,美术设计理念是设计工作中的重要参考因素。但是在当前的海报工作中我们发现,多元化设计理念的应用成了海报设计的主要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在新的海报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思想理念已经不再禁锢在单纯的美术艺术领域中,而是发展为多元化的艺术应用中。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多元化设计理念主要集中在综合性艺术元素的应用中。在当前的海报设计过程中,以美术艺术元素为核心融汇其他艺术元素的综合性艺术元素特点,是我们新型海报设计过程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如在设计过程中融入光线、声音等艺术元素,将海报的艺术性提升就是我们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段。

继续阅读

电影海报设计

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已有百余年历史,“电影海报同月份牌、年画、宣传画一样可统称为招贴画,也可称为电影宣传画。一般张贴于影剧院、广告栏或是张贴在大街马路等公共场所。”电影海报属于平面广告设计,其作用在于推销电影内容,在颇具审美性的艺术形式下,电影海报因设计者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了强烈的民族性艺术风格,因而也成为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由于美学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电影海报设计必定带有民族性特质。设计师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设计理念的民族性差异,他的作品体现着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在多元化的沟通与理解中,电影海报图形语言的国际性趋势并没有消解民族性内涵。相反,拥有国际背景的民族性设计才是电影海报的发展趋势,因为国际性基于民族性得以产生、发展,否则电影海报设计的国际化将成为空洞的说谈。以德国为例,它是现代设计与现代设计教育的发祥地,包豪斯的设计理念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欧洲传统文化对冈特·兰勃的广告招贴设计作品存有显而易见的影响。源于同一文化土壤的设计师,必定具备相似的设计观,德国HeinzSchulz-Neudamm亲自设计的《大都会》(由弗里兹·朗使执导)国际版电影海报,在美国拍出六十九万美元,因为作品绘制于1927年且存本较少,设计师采用艺术装饰主义手法,极力营造出充满未来世界的审美性效果,进而成为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电影海报的设计理念差异,在提升电影主题的过程中,电影海报也因设计者的民族性,无形之中成为时代风貌的见证者。

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世界电影而产生,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的发展历程,逐渐由单纯介绍电影内容的招贴画,变成一种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从海报设计角度研究,世界电影海报大致经历了手绘海报和电脑(设计)海报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手绘海报首先出现于观众视野,直到五十年代,新中国的电影海报均采用手绘的形式。这种绘画方式强调了平面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大胆的夸张造型以及鲜明的色彩,充分表达了设计者对电影内容的文化解读。此时的设计要求在于着力刻画影片内容,多写实性描绘,如影片的主人公以及重要场景皆成为手绘对象。1939年由维克多·弗莱明导演的《乱世佳人》成为影坛经典,电影海报以剧中亚特兰大的火光冲天为背景,配合火红的暖色调,夸张而鲜明地表达出英雄怀抱美人的浓烈爱意。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公民凯恩》成为划时代的一部影片,它的一款海报(西班牙)采用写实性手法描绘出男主角的半身像,在色彩处理上因降低了纯度造成偏灰的效果,与电影所要阐发的深刻内涵相符合。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型摄影加工器材的应用以及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普及,世界电影海报逐渐步入电脑设计时代。设计师采用先进的电脑合成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写实性描绘,丰富了电影海报的象征性寓意以及文化的多义性表达,成为电影商业化运作中的一个亮点。萨姆·门德斯(SamMendes)导演、AlanBall编剧的《美国丽人》为一部家庭伦理片,海报以少女性感、美丽的腹部为背景,一朵玫瑰花尽显青春的甜美,画面呈现粉红色娇嫩的绘画色调,温暖、鲜艳的色彩与深刻、复杂的故事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它没有任何写实性描绘,暧昧的电影主题通过人体的肌肤得以表达,含蓄而深刻。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经典之作《外星人E·T》为一部科幻片,海报以一轮明月为背景,一个穿雨衣的小男孩正骑着单车向月亮奔去。画面前方男孩和外星人用食指相通,温情的友谊成为这部科幻片的感情基调。海报选取湛蓝的色调,象征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秘,正如影片内容注重电脑特效的运用,海报设计在奇幻性的视觉语言中向受众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孩童之梦。导演韦斯·克莱文于2000年制作的《惊声尖叫·3》为一部喜剧类惊悚片,电影海报选取黑色调造成了某种视觉压迫感,左边从黑暗中飘来一张变性的骷髅脸,右边为一个白色数字“3”,其中透出一个女子惊恐的眼睛。海报以黑白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营造出恐怖的画面视觉效果,它在设计理念中摒除了叙事性概念,抓住“惊悚”这一核心元素,为电影做出了较好的市场宣传。

可以说,一部出色的电影海报可以提升电影的艺术品味,甚至成为电影内容所成就的某种文化的象征性代表。譬如顾长卫于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它的海报以麦地为背景,左上方是一个白色的降落伞,右下方的女主角推着自行车,出神地望着远方天空。画面选取纯度较低的灰绿色为基调,呈现出略带感伤的怀旧情绪;女主角凝视远方天空的默默神态,以及象征着个人梦想的白色降落伞……这些设计元素与影片的主题意义相得益彰,观后令人无限回味八十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当然,出于电影内容的实际需要,在电脑时代的电影海报设计中仍会出现若干手绘海报,这也不失为一种文化怀旧的经典性回归。

早期的手绘海报多出自画家之手,之后为专业设计师,无论其何种身份,电影海报制作者的文化修养对设计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东方文化内部,包括中华民族、大和民族以及朝鲜民族,他们秉持着传统的儒教思想,却又各具特色,这种细微的文化差异对电影海报设计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斯皮尔博格执导的《艺妓回忆录》中,它的海报设计将目光聚焦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搭配鲜艳的红唇、翠绿的眼珠、飘动的黑发,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黑白的眀暗关系,色彩的冷暖对比,平静的表情与舞动的头发,这些设计元素如同剧情一般,在中西文化间以及儒家文化圈内得到了莫衷一是的反响。在文化禁忌中,东方文化享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人历来忌讳“流星”以及数字“四”,韩国人忌讳“菊花”,而日本人却忌讳“白手帕”。三国都对红墨水书写的名字表示反感,因为这也代表了“死亡”的意义。东方文化中的民族传统也各具特点:中国的“阴阳”学说在现实中对应着相应的象征物,如日、月对应着“阳”与“阴”;在日本和服礼仪中,只有死者的头部右侧方能佩戴头饰……中日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国人在设计中注重平衡性理念,推崇中庸思想,而日本人却崇尚简约的设计风格,反映出大和民族平和、细腻的文化风貌。另外,中国的汉字不仅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也成为一种审美性图案,它们或行云流水,或万马奔腾,只因字体的变化即可完成语义之外的情感表述。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呼唤着设计师必须具备专业性知识,只有立足本民族文化传统,方能在设计中显示出超越文化形态的包容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海报设计伴随着中国电影发展而逐步成熟,尤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性风格。在更早的三十年代,中国电影海报业已出现,但那时并未形成规模,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差距较大。建国后中国电影海报设计者借鉴多种艺术手法,在手绘海报时期,他们多采用水粉,还有油画、素描、摄影、雕塑、国画、版画、连环画以及剪纸等艺术形式,可以说他们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丰富的文化补给。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文化中的国画、工艺美术以及少数民族装饰艺术,对电影海报的民族性颇具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粗略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前者重在意境,用极简笔墨勾勒出物象的形神;后者运用工整、缜密、细致的技法来描绘物象。1959年出品的电影《林则徐》,邀请国画大师程十发进行海报创作,他用中国水墨的表现手法塑造了林则徐的英雄气势,成为手绘海报中难得的精品。电影海报的作用在于吸引眼球、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具备艺术审美。中国写意绘画要求笔墨简单且形神兼备,寥寥数笔便表现出物象特点以及现场氛围状况。电影《小街》海报即是此例,一个人物头像仅用去些许笔墨,简单、醒目的笔墨语言,黑白相间的虚实对比,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这种传统绘画方式也易于拉近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因为受众在迅速接受电影内容的宣传中,容易产生审美性共鸣。对于中国戏曲电影,借鉴传统绘画方式进行电影海报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皆为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讲求简约以及意境悠远,在设计中通过国画笔墨的“气韵生动”,可以达到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取向上的精神性共鸣。

继续阅读

图形对海报设计中语言表现的影响

表达

对表达的阐释,主要以图形语言的表达与绘画语言的表达为中心。

1.图形语言的表达

图形语言是以特定的造型方式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世界,再加以个人的主观意识的融合。运用特定的形象,即具象、抽象、意象等图形语言要素为媒介。通过非固化的外部形式语言来传达人们思想与感情的诉求形式。它是形象化设计创意活动,是建立在形象要素基础上的图形语言结构,是感情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是将自然形象进行概括和提炼的过程,使图形语言上升为理性的认知与表达的高度,成为抽象化、精炼化的符号语言。它借用逻辑秩序的手段来进行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构成图形语言的基本要素是图形的视觉形象和寓意功能,就是“图”与“意”。“图”与“意”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同时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图”可以表达“意”,设计师可以通过图形来表达思想与情感并融入主观意识、观念、审美概念。“图”也可以产生“意”,受众通过自己的经历对图形含义加以深入感受与联想,并通过丰富想象的思维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图形形象的寓意,使图形表达更加具备美的形式和极富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2.绘画语言的表达

从审美角度分析,绘画语言是人类得到生存宇宙的启发而创造出的以自我为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它是对人们的智慧、能力、意志、情感的自我内涵和自我肯定与否定,表达出设计师对真、善、美的追求,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和意识及情操的体现。绘画中最重要的就是形式语言,然而营造形式感的首要因素就是绘画语言的表达。它包括表现形式的构成元素、构图、肌理、视觉心理、形式美的语序与规律等。因此,绘画是以画家的直觉感受去表达直观形象为特点的视觉艺术,绘画语言是产生在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无论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表达形式。可以说形式语言是创造者思想与感情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一座桥梁,也是最终实现视觉效果传达的载体,运用的过程交织着画家的感情和理性、继承与创意等方面的因素融入。

创意与海报设计

西蒙•弗洛伊德认为艺术是意识之外的升华。这种观点也适用于海报设计,它最终是将设计师的各种意识升华展示给人们;任何设计都离不开好的创意,虽然形式语言是设计师独创性的表达,但是海报创意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反映,而是要追求视觉效果的同时,体现特点的内涵,它具有独特的创意形式和表达方法,不仅要依靠设计师的个人阅历,还要借用绘画语言的效果,更要综合文化的多元素,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创意思维。

继续阅读

艺术字体在海报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手写书法形态的艺术字

手写书法体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沉淀的艺术形式。中国的书法除了基本的功能性外,它还具有更高的审美性和欣赏价值。在促销海报设计中,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往往会借用艺术化的书法字体,通过书法体的笔墨浓淡、力道轻重缓急、书写抑扬顿挫、章法精巧排布推动所需效果的表现。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因此,在促销海报中借助艺术加工处理的书法字体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一些中国民族化特征商品的宣传设计时,手写的书法形态字体更能贴切的传递商品的自身属性和文化特征,尤其是像茶叶、丝绸、瓷器、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小吃等商品的促销展示海报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图形化艺术字的应用

著名艺术家韩美林先生曾有观点表示:“文字的前身就是绘画”。对于汉字来讲更是如此,从一些出土的文物上来看,那些刻画的图形都与文字有着很深的渊源。作为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汉字具有形象、声音和辞意的特征,特别是在转变为笔画构成方块形式之前的文字,其图形化象形意义更加明显。汉字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能够以直接图形符号和间接再设计的形式运用到促销海报设计中去。

汉字以图形化的字体形式运用到促销海报的设计中,不仅具有可辨识性,还具有观赏性。在向受众传递商品信息和促销活动时彰显个性、引人注意而又不产生反感,能使商品信息以视觉化的符号形象趣味性地留在被传播者的脑海中。同时,依据汉字表意的特征,还可以对字体进行解构与置换,以具象的图形或符号代替汉字笔划解构,使文字的表意功能更加深刻,更有助于所示商品的宣传。促销海报又是为了传递商家的促销活动,会选用有趣辨识度高的图像和宣传标语相结合,以营造欢快的促销氛围。

数码特效艺术字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艺术字体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字体原有结构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对字体进行艺术化的特效处理,比如:对字体进行立体化处理,使之更具有体量感和空间感,尤其是用在宣传标语时,较大体量感的立体字更能增加促销海报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对字体进行局部或部分笔画的夸张变形,突出显示所要传递内容和信息的部分,通过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提升促销海报的形式美感;通过对字体进行表面肌理和质感的处理,表示传递宣传商品的材质或特性,给人建立初始产品特征印象,继而产生消费欲望。再就是利用软件对不同文字间进行连体或艺术化组合,使字体形成统一整体的视觉象征图形,突出促销海报的中心主题和内容。

艺术字体应用发展方向

继续阅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友情链接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