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海岸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基于“卓越计划”的课程体系改革
1.工程基础教育。以专业工程学导论、工程基础理论、工程基础实践为核心建立工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基础两大模块。大类专业基础是以培育工程人才在大类学科专业领域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类课程,主要包含:数学、物理、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等课程。专业基础模块是以培育工程人才在港航工程领域中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类课程,主要包含测量学、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河流动力学、海岸动力学、工程水文学等有关专业基础课程,并结合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化工程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具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多种技术和现代工具,及结合实验、分析、计算等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2.工程专业教育。以港航专业的课程群理论与工程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为重点,使学生深入学习本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知识,培养该专业领域所必需的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能力。其中,各类工程应用与实践课程大部分是安排在企业以工程科学研究训练为载体的工程专题课程和工程实践。以合理安排港航专业课程群为基础,使学生以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构建本专业的整体知识框架,熟知并能应用港航工程建设领域的系统知识,形成专业知识复合,逐渐养成从项目要求、工程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整个环节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素养,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企业工程实例紧密联系,合理安排独立的课程设计、实验课程和课内实验,以校内各实验室为依托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此外,企业工程实践层次设置了认识实习、企业文化实践、企业工程综合实践、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六个环节,共21.5个学分,总36周学习时间。素质拓展包括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等活动,素质拓展学分获得不少于10学分。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进行,河海大学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培养计划企业实践部分内容将主要依托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由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现场参观、讲解、观看录象、讲座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充分认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重要性,了解本专业具有理论与实际不可分割的特点,开阔和增强对本专业知识领域的全面性、综合性的认识,通过现场讲解学习了解码头、防波堤、船闸等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型式、布置、结构类型、组成和构造等,以及各种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初步形成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认识实习实践安排在第5学期期间及假期,时间为1周。
2.企业文化实践。企业文化实践主要是开展企业文化和职业生涯教育、团队意识教育和训练,通过企业文化实践环节,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优良的企业文化,培育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企业文化实践安排在第7学期期间及假期,时间为7周。
3.企业工程综合实践。企业工程综合实践是在学生完成了本专业的全部理论课程之后,再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训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企业的施工、管理等部门采取跟班工作或代岗工作方式,对工程实施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进行学习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现场人员作指导教师,通过基于项目、案例等多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锻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企业工程综合实践安排在第7学期期间及假期,时间为10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
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1国内外在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现状
西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较早,其模式大致可分为FH模式、CBE模式和TAFE模式。德国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立的应用科技大学(FH)作为一种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十分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面向实践的教学及学生面向应用的研究、发展和技术转化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首次提出了所谓的“3+1”培养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CBE)主要在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较为广泛运用。CBE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TAFE即“技术与继续教育”。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纵观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现西方教育与企业和实际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实践实习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以实用为目标,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岗位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其二,重视开展“发现教学”,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三,注重将企业实习纳入大学课程,重视实验和实践性教学。我国近几年也涌现出了一批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研究涉及的学科有工科、理科土木工程类、机械类、化工类、食品科学、生物医药工程等。但是关于如何加强生物类包括生物工程类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相关研究尚不多见。而且,由于各高校发展方向不同、所处地域经济发展类型不同,即使同一专业其专业方向设置、师资结构等都有差异,因此在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时应在国家教育规划大方向指引下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适合的培养模式。
2生物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
烟台大学是一所教学研究型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其生物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发酵工程专业演变而来,期间经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援建指导,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有海洋生化工程、生物制药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三个方向,所设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基本沿用北大、清华等重点院校的培养方案。但是随着生物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资源限制及目前的政策、评价体制等原因,使得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下,我校生物工程类本科生不能很好的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创新性、能力性、复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如何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区域经济特点,探讨“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强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是当前高校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生物类专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校经过3~5年的探索,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先后对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两次修订,在不违背教育部总体培养方案的原则下,结合我校本专业实际情况,从课程体系、教育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1“重实践性、增加灵活性”课程体系的重构传统的培养方案中,学生在第7学期仍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的专业课学习。虽然也设置了科研技能课能实践环节,由于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因此学生真正参与科研实践的时间很少,达不到培养的目的。同时,由于我校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中科院海洋所等都有密切的交流,而中科院所由于项目多,学生少,因此他们非常希望我们专业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去他们那里做实验,如果是这样,也正好可以弥补目前我校本专业教师承担应用型项目较少和实验室紧张的不足。但是,由于第6~7学期的课堂理论课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使得学生不能拿出整块时间去做实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新的培养方案中,尝试增加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的选择自有度,引入“创新学分”和“课外学分”,通过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合同,发挥我院教师与海岸带研究所、海洋所等中科院系统长期合作的优势,探讨资源优化、互惠互利、学分互认的可操作性,加强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平台建设。这样学生既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直接参与科研实践,又能保证修完学分,并能很好的将理论课与科研实践结合,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2.2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的优化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其他高校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们通过优化组织教育过程,打破旧有的教与学的组合形式和封闭的教学局面,探索“开放式教学体系”、“发现教学”、“流动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方式及“项目驱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手段的实施及应用。比如,《厌氧发酵工艺学》、《抗生素发酵工艺》等一些工艺学课程,如果仅简单的在课堂上讲授课本上的文字,会枯燥而抽象,学生印象不深。我们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模拟仿真软件,可以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演示整个工艺流程,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己操作整个工艺过程,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前瞻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酶工程》课程当中“酶的应用”部分,课堂授课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采用“研讨式”教学手段,先将学生分成小组,规定好讨论的题目和大纲,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研讨形式通过文献查阅、整理,获得相关题目的资料,整理成课件,最后每组派出人选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研讨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锻炼其文献查阅、整理、课件制作和汇报等实践能力。“流动教学”是指针对每门课的具体授课内容,可以灵活授课地点(备注:一般高校教学规定课堂理论教学地点在计划下达时已经给定,一般是不允许随意换的),结合实物操作给学生做讲解,甚至让他们操作,这样也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如《生物工程设备》课中关于发酵罐的内容,虽然老师们的课件里都会有发酵罐的构造图,但是这样的讲解仍然会很抽象,如果这堂课的内容能灵活搬到实验室让以一台发酵罐实物为例来讲,甚至让同学按流程操作,那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自然会增强。“项目驱动式”教学则是要求承担科研项目的老师在授课时,能够结合授课内容,加入自己科研项目的成果,以启发、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3多层次、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实践环节的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极其重要。目前现行的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第四学期的认识实习或安排在第6学期末或第7学期初的生产实习,有些院校还会针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科研技能课作为选修实践课程。但是,由于一方面扩招带来学生数量较多使得集中实习时一个工厂难以容纳;另一方面工厂现在都是大型连续化生产,要求生产连续稳定,同时从安全管理角度考虑,多数企业不愿也没有能力接受太多学生到车间实习,因此学生实地考察时只能看不能动,缺乏上岗操作的机会,使得实习环节多数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针对目前实践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国内外其他大学成功的经验,我们探索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即打破传统学生在统一时间以统一的模式到工厂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加强原有课程设置中的实习、实践环节为基础,探讨增加“创新实验课”、校内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校企联合培养等多个途径来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的、综合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到课外的自助式开放实验、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培养体系。
首先,调整培养方案,将理论教学全部安排在前六个学期,将生产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集中在第7~8学期完成,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相对集中地时间更好的完成实践任务;其次,打破实习只有几个相对固定的老师指导的模式,鼓励本专业所有老师提供实习岗位和要求,并将提供的岗位分为“生产型”和“研发型”,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就业目标进行选择。这样虽然教学管理会繁琐些,但是学生可以被分流到更多的实践岗位上,人数减少,实习时间增加,企业也愿意接受。同时,还增设了“创新实验课”和“开放实验室”项目,即,请在科研、生产方面有经验的老师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提出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答辩、申报,申请立项,如果获批学院会提供相应的经费和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并且“创新实验课”和“开放实验室”项目不仅可以在本校完成,还可将其推广到与我院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中科研相关院所,所修学分互相认可,使学生收益匪浅。以上所有实践环节都可以和学生的考研、就业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紧密关联,也解决了传统培养方案中第八学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于时间短(一般学生在实验室的时间只有2~2.5个月),出现流于形式,达不到培养目的的问题。
摘要:为深入研究垂线偏差在海域的精度水平,在我国渤海近海区域利用数字天顶仪及精密单点定位技术测量获得了若干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值,利用测量值对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DTU10海面高模型及点质量模型计算得到的垂线偏差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测量结果为基准,比较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对较好,Jason-1卫星数据和点质量模型次之,DTU10海面高计算结果较差。以长岛观测点为代表,EGM2008模型、Jason-1卫星数据、点质量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与数字天顶仪测量获得的垂线偏差的差异(子午和卯酉两个方向)在1.5″以内。
关键词:卫星测高;垂线偏差;数字天顶仪;精密单点定位;EGM2008模型;DTU10海面高模型
1引言
垂线偏差的精密测量和确定是测绘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研究内容。对于海洋重力场、海底地形反演而言,由卫星测高技术获得的垂线偏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海域缺乏高精度的垂线偏差测量值,使得卫星测高数据及其它手段获得的垂线偏差难以进行外部检核和评估。随着数字天顶摄影技术的成熟,高效的、自动化的天文测量成为可能[1-2]。2013年,西安航光仪器厂研制并定型生产了数字天顶摄影定位系统,该系统测量精度不仅达到一等天文测量精度,而且观测时间短,特别是该系统克服了传统大地天文测量中必须进行人仪差测定的限制,可快速提供大地天文定位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3]。同时,随着GNS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发展成熟[4-6],快速精确测量一点的大地坐标进而获取垂线偏差成为可能。2015年11月,西安测绘研究所联合西安航光仪器厂在近海海域利用上述技术开展了垂线偏差的精密测量试验。本文结合此次测量试验对垂线偏差测量结果与其它技术手段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2垂线偏差计算的基本模型垂线偏差的定义
依据边界面的不同而各异,在海域,考虑到大地水准面与海水面差异较小,因此忽略这种差异后,各种垂线偏差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此时,确定一点的垂线偏差可以有下几种方法[7-12]。一是天文大地测量法,一点垂线偏差的测量(包括卯酉分量η和子午分量ξ)可由天文经纬度和大地经纬度测量获得,具体模型如下。ξ=(φ-B)(1)η=(λ-L)cosφ(2)式中,λ、φ为测量点的天文经纬度;L、B为测量点的大地经纬度。其中,λ、φ由数字天顶仪测量获得,L、B由GNSS精密单点定位得到。二是利用大地水准面求解,对于海洋区域而言,扣除海面地形影响后的平均海水面可等同于大地水准面,此时垂线偏差的卯酉分量ξ和子午分量η定义如下。式中,dsφ、dsλ分别为纬度和经度方向上的变化。三是利用重力数据求解,具体分为两种,一是利用重力数据按照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垂线偏差,二是先构建点质量模型,而后利用点质量模型计算一点的扰动重力的两个水平分量δgn、δge,根据扰动重力水平分量与垂线偏差卯酉分量η和子午分量ξ的对应关系求解,见下式。
3测量试验概况及精度分析
2015年10月31日~11月12日,西安测绘研究所联合西安航光仪器厂在我国渤海区域开展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试验。此次试验集中在山东东营、长岛两个区域,共设观测点5个,完成GNSS测量和天文测量各5个点,其中有两个点受天气因素影响没有获得有效天文数据,因此垂线偏差的有效观测数量为3个。其中东营地区有效点2个,DY01点位于距海域距离约20m的堤坝上,DY02点位于广利港码头的平台上(距大陆岸堤距离约6km),两点间隔直线距离约10km。长岛地区有效观测点(CD02点)位于长岛东部海岸区域,距大陆海岸线距离约20km。观测点具体分布见图1、图2。天文测量采用西安航光仪器厂生产的数字天顶仪,仪器精度达到一等天文测量要求(0.3″)。其中GNSS测量采用Trimble测量型接收机,天线采用扼流圈天线,数据处理采用精密静态单点定位方法,每个点观测时间不少于3h。天文数据由数字天顶仪自带软件处理,对于GNSS数据,采用RTKLIB软件(版本2.4.3)中的精密单点定位模式进行处理,星历采用IGS精密星历,3个点在东西方向(E-W)、南北方向(N-S)、上下方向(U-D)的处理结果见图3~5。从图3~5可以看出,GNSS精密单点定位在3个方向的内符合精度均在10cm以内,完全满足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要求。天文大地垂线偏差按照公式(1)和(2)计算获得,并以此为基准对其他4种方式获得的垂线偏差进行比对。这4种方式分别是DTU10海面高模型(丹麦科技大学)计算的垂线偏差,EGM2008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Jason1海面高观测数据(减去DNSC08海面地形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点质量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重力数据采用927工程的1'格网重力异常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5'格网重力异常、20'格网重力异常、1°格网重力异常)。比对结果见表1~4。从上述4个表的结果可以看出,东营地区的DY01点由于位于靠近大陆的堤坝上,严格意义上属于海陆交界区,相比较于DY02点缺乏“海洋区域”的物理特征,因此重力场模型计算的垂线偏差与天文观测手段获得的值相比差异较大。对于Jason-1卫星而言,其实测数据在陆海交界区域质量下降甚至不可用,因此,其差异更大,而CD02点离大陆的距离约20km,具备较好的海域特征,因此基于Jason-1卫星数据的垂线偏差结果较好,两个方向的差异均在0.7″。以CD02点的测量结果来衡量,EGM2008模型和Jason-1卫星数据的结果相对较好,点质量模型次之,DTU10海面高计算结果较差。出现这个结果也在情理之中,EGM2008模型的构建使用了多代测高卫星反演的重力数据,用其计算的大地水准面在海域与真实大地水准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文使用的Jason-1卫星数据来自大地测量阶段的轨道漂移数据(第500周期以后的数据),如果联合重复轨道数据以及Jason-2卫星数据则效果会进一步提高。DTU10海面高数据在使用中没有去除海面地形,因此其计算精度偏低。
摘要:
从分析国内研究生的教育现状入手,以加拿大戴豪斯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加拿大研究生培养体制、考核制度、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比对中加两国研究生培养方式的差异,以期为我国生物类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加拿大;研究生教育;培养
戴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创建于1818年,位于加拿大东海岸新斯科舍省省会哈里法克斯市(Hal-ifax,Nova Scotia),是一所历史非常悠久且国际知名的大学,尤其以医学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学校设有10余个学院117个专业,教职员工为6 000余人,现有学生18 200人,年科研经费达1.4亿加元[1].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学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研究生来自世界各国,国际研究生人数比例达招生人数的一半.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以来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招生规模大幅度增长.据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我国高考录取人数首次达到100万,经过15年连续扩招后至2012年高考录取人数达685万人,录取比例也从1997年的36%增至2012年的74.86%(图1).近10年来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比例虽然维持在30%左右,但招生规模却大幅度提高.2000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10万,至2013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达53.9万人,比2012年增加约2.2万人(图2)[2].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为本国乃至他国的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在某些领域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因此研究生培养的体制、机制亟待改善.2010年6月至2013年11月,笔者在戴豪斯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不仅感受到了异国的文化差异,也感受到了加拿大研究生教育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戴豪斯大学为例,剖析了加拿大的研究生教育特色,希望能为我国生物类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生源质量
加拿大戴豪斯大学的研究生来源于世界各国,国际研究生比例占总研究生人数的一半,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国际研究生来自于中国.国际研究生为戴豪斯大学研究生生源提供了保障,同时该校严格的录取和考核条件又为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录取比例基本保持平稳,但招生规模却逐年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日趋密切,出国留学的人数也逐年上升.2007年至201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连续4年增长比例均超过20%[3],造成了大量优质本科毕业生生源外流,还有一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以保送的方式获得读研的机会,这直接造成了2个方面的后果:①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的考生总体水平比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录取线;②国内部分高校将本科生教育发展成了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重点学习研究生考试的那几门课程,其结果是学生的应试水平很高,但综合素质不高,文献阅读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极低.因此生源的质量,尤其是综合能力得不到保证.
2 研究生与导师关系
有些事情是我从未预见过的,但却那么奇妙而自然地发生了,就如我和希腊的邂逅。拿到offer后,签证、定机票、收拾行装,事情办得杂乱,直到我登上飞机,才突然醒悟一种不同的生活已经在张开双臂迎向我了。
因为我坐了靠窗的位置,快到希腊时,从机上俯瞰,只见连绵的山脉,弯曲的海岸线,碧蓝的大海,风光无限。到了雅典,按计划要打电话给Yannis,一个希腊爱因斯特的工作人员,然后自己去搭机场大巴,而他回去大巴的终点站等我。对于找电话亭我先前是有点忐忑不安,后来发现机场就有很多,但在我买电话卡之前,我就遇到了一拨中国人,我们聊了几句之后一人拿起手机开始打,于是我便厚着脸皮借了手机一用,省去不少麻烦。
刚到的时候最关心的便是工作,唯恐不能胜任,负了浙江大学的招牌。后来才发现他们对国内大学并不了解,连清华大学也不知道。这是后话。言归正传。我申请是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的KnowledgeandDatabaseSystemsLaboratory的一个实习,TechnicalUniversityofAthens是希腊最好的科技大学,后来我才发现它也是希腊对政治最敏感的大学。他们有很多工作和项目可供我选择,我选择了一个做webcaching的项目,这是个研究性质的项目,旨在研究缓存网络中的动态对象的算法,设计proxy改善网络数据访问速度。他们就拼命问我是不是喜欢这份工作,让我感觉很人性化。
另一个小插曲时当我做完一个模块时,他们要把我的模块加入整个project,就要为这个模块起个合适的名字,当他们想出一个名字时就会再三地问我是不是喜欢这个名字,其实我根本不在乎,但他们总是说你喜欢很重要。他们把工作计划设置得循序渐进,我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特别顺利。我先看了好些论文,然后了解他们设计好的系统框架,我主要是做DataManager这一模块,负责分析和计算语义数据查询,是一个核心模块。我的整个实习期是8个星期,大概5个星期后我用现学的java实现了这一模块的基本功能,然后用2个星期修修补补并写了测试(是用TCPW的数据库连接MySQL测的,也费了点体力),最后一个礼拜写了一份详细的技术报告,并为我所写的5000行左右的代码写了详细注释。
总体来说,我的工作忙碌而充实。每天10:30到实验室,干到7:00结束,吃完晚饭回到旅馆一般就快9点了。我很感谢他们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工作派给我,而且很有意思的一部分内容。对实验室的工作氛围,我更是怀念至今。
我现在体会到一些前辈的话是多么正确,在大学里学到什么并不重要,而是得到了锻炼,学会了怎样学习。当我们遇到新的任务,虽然从未接触过,但也很容易上手。
除了工作,就该说说希腊的旅游了,正因为这个,我无数次感叹来对地方了!希腊的旅游资源是如此的丰富,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出游,爱因斯特组织的或者自己去,我的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的旅游点。我们经常自己租车,自由也经济,外国学生都会开车,他们就是免费的司机。当我们奔驰在勃罗奔尼撒半岛,路的两边都是整片的橙树和柠檬树,又恰到成熟的季节,一个个桔黄的小灯笼,让人垂涎不已;当我们飞驰在克里特岛,那两边便换成了绵延的山脉,方块状的农田,在远处雪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宁静和惬意,晚上的时候则是满天星光,我想我永远都忘不了那里的星空,一抬头看到的星星比我年加起来看到的还要多,倏地划过一颗流星,我陶醉地闭上了双眼;车子游走在海岸线,看到的是碧蓝的爱琴海,梦幻般地荡漾着,远处则在阳光的直射下波光粼粼;而到了Metiora(修道院所在地),两边都是陡峭的石壁,衬在蔚蓝天空的背景里,显得孤独而神圣。每一个新的地方都给我新的震撼,在一个历史文明与自然资源这么和谐统一的国度里,我从来没有失望过。
我在希腊的愉快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那里善良而热情的人们。当我手持地图,站在路边,看2秒钟路牌,就会有人来问我能不能讲英语,要去哪里,是否需要帮助,他会热心地指点,甚至直接带你过去;当我举起相机,小孩子们总是热情地用希腊语和我打招呼并大家抢着上镜,大人们则会摆出各种pose,特别配合;小店里的店主会用中文说“你好”,耐心地和我们讲价,给我们讲解各种特色饰品的符号和代表的意义;和同学去逛街,两次碰到同一个店主,他就拼命介绍他的朋友给我们认识,盛情邀请我们去喝咖啡……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沿海省市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且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对于天津,发展海洋经济是突破目前经济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天津市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市”的目标。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在对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综合管理、海陆联动、资源环境、科技研发和融资服务五个方面提出了天津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以期为天津建设“海洋强市”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SWOT分析;海洋经济;海洋强市;战略决策
一、引言
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活动日趋活跃,竞争也日趋加剧。中国经济在经历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陆域资源矛盾越来越突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解决陆域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针对这种情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就建设“海洋强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可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新的战略部署。目前,天津经济增长主要靠“八大优势产业”来拉动,2014年“八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天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9%,而“八大优势产业”中涉海产业不多。天津发展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天津要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必须从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做文章,在未来一段时期,尤其是整个“十三五”时期,天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海洋。2013年天津成为全国第五个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强市”的目标。为了更好地了解天津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过程中所面临的形势,本文借助SWOT(SWOT分析法又叫态势分析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AlbertHumphrey提出的一种战略选择方法。即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和外部威胁(treats))分析方法进行全面剖析,在综合考虑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基础上,提出天津建设“海洋强市”的最佳战略。
二、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1.地理位置优越,陆海联运条件好国内方面,天津自古就是京畿门户,天津是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并且处于大陆经济增长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中心位置。天津依托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对内拥有200多万公里的广阔腹地,不仅成为连接大陆南北方、东西部各省市的重要通道,也是大陆北方各省市重要的出海通道。国际方面,天津面向东北亚和亚太经济圈,不仅是亚欧大陆桥距离最近的东部起点,还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交汇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天津桥头堡作用明显。另外,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天津的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等几大战略机遇的叠加,天津将成为连接日韩、亚欧和内陆腹地的新平台,成为国际贸易的新通道。2.海洋经济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天津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海水制盐方面,天津长芦塘沽盐场从古至今就是我国重要的一个海盐出产基地,目前,天津长芦塘沽盐场已经成为我国大型海盐生产重点骨干企业。另外,天津的海洋化工业也比较发达,是我国近代海洋工业的摇篮。天津的永利碱厂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开创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河,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成为我国首次出口海外的化工产品。天津的海水淡化利用也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我国第一座海水淡化装置就是在天津建成的。天津海洋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处于前列,2014年天津市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5027亿元,海洋经济总体规模和沿海其他省市相比不算大,占当年全国海洋GDP的8.39%,但是其占天津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超过3成,在全国沿海省市中占比最高。单位海岸线产出规模为32.79亿元,位居全国沿海省市的前列。另外,港口运输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产业和石油化工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天津港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2014年吞吐量突破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准箱。3.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门类齐全天津地处渤海沿岸,而渤海自古就有“天然鱼池”之美誉,盛产各种海产品,天津海洋资源拥有量相对于其他沿海各省市比较丰富。首先,天津港口资源实力超群,港口岸线占全市海岸线长度20%,天津港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港,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目前天津港辐射带动面积占我国面积的52%。2014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名列世界第四,超过5.4亿吨,目前与天津港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超过180多个,港口超过500个。其次,天津的海盐资源比较丰富,是我国主要的海盐产区之一,目前天津拥有的盐田总面积为27277公顷,在沿海各省市中位居前列,2013年天津海盐产量为152.18万吨,在沿海各省市中仅次于河北位居第二位,长芦塘沽盐场古今闻名。再次,天津的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已经探明的海洋石油地质储量40亿吨,海洋天然气地质储量1500亿立方米,在全国名列前茅。2013年海洋原油产量2634.68万吨,位居全国第一位;海洋天然气产量261682万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天津的大港油田和渤海油田是国家重点开发的油气田。另外,天津市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按照《海洋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天津市具有12大主要海洋产业中的11个,海洋产业链条完整度在沿海省市中位居前列。4.科研和教育资源雄厚,技术领先天津海洋经济科研和教育条件实力雄厚,海洋科研方面,天津目前有涉海科研机构14个,从业人员共计2646人,在全国排名前列;2013年完成涉海课题数723项,发表涉海课题论文共计888篇;在海洋工程、海水淡化、海洋环境、导航通信等方面拥有发明专利总数153件;涉海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投入分别为1549人和696242千元。海洋教育方面,有包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在内的12所高校或机构开设有涉海专业,其中教职工人数达到15865人,专任教师10688人;拥有涉海专业博士点5个、硕士点11个,本科和专科点分别为12个和13个。
1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