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

国企合同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国企合同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国企合同管理

国企合同管理的思考

《文史博览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国企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合同管理往往仅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全过程管理。合同审查只是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着合同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但合同管理并不等于合同审查。但在大部分国企里合同管理往往只局限于合同审查,缺乏对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如,对所签订合同涉及到的标的金额是否在企业的综合计划内,缺乏有效地事前管控;对已签订合同的履行情况,缺乏有效地事后监控。在国企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先签后干的合同,对于此类合同,合同审查就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合同审查的事前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地防控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无法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纳入到有效的风险管体系中来,加大了企业的法律风险系数。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不仅存在于书面的合同中,也存在于和合同之外,如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的降低、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和内容的变更及合同欺诈行为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法律风险。

(二)对合同管理缺乏深刻认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当前,国有企业还不能从战略的高度分析和认识合同管理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缺乏对合同管理职能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机构,甚至有些国企对于有关合同管理工作往往会放到企业中的综合办公室或企管计划部中由一个人来负责;没有建立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规范工作程序;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国企的法务部门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其主要表现有:首先,无法介入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找不到从“救火”到预防的有效途径;其次,在合同审查中提出的问题和审查的周期往往被业务部门视为迅速完成业务的绊脚石;最后,内部法务工作的深层次价值受到质疑,法务部门不断地被事务化、被动化。由于对合同管理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不合理,合同管理最终就仅仅成为了合同审查,被动地成为流于形式审查。

(三)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监控国企中对于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充分利用好信息网络资源,相互协调、配合机制也不完善,对于合同履行中的进度控制、问题解决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由于日常合同管理工作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力支撑,已严重制约合同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其主要表现为:1、由于每年签署的合同类型多、数量大,对合同签订、审核和履行情况进行跟踪控制的难度较大;2、由于合同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有利支撑,对合同相关的统计分析效率低下,无法对各类合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难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二、完善国企合同管理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国内大部分国企对合同管理采取的是专业管理模式,即根据企业内部职能的分工,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合同的不同内容。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合同由企业的不同部门,如采购合同由采购部门负责,销售合同由销售部门负责,即使有法务部门,也没有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只是在合同文本的制定中提供一些法律意见,在纠纷解决中提供一些法律支持。全过程、综合管理虽然是合同管理模式发展的大趋势。作为国有企业要在各自现有合同管理模式下,使合同管理逐步向合同审查前、审查后延伸,加强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定期对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合同管理部门要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断完善合同的全过程管理,要把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综合计划、绩效考核、各部门间职责协调结合起来,才能使合同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在合同审批单上注明此项合同是否在企业本年的综合计划内,所涉及到的合同标的金额是否超过综合计划内规定的金额,这样不仅做到对合同管理做到了向前延伸,还方便了以后有关合同审计的相关工作。同时涉及到不同部门需要会签的合同一定要有各部门主管领导在会签单上的签字,其不仅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相关职责的衔接和配合,也为日后更好地履行合同提供了保障。合同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和手段使合同管理工作向前、后延伸,更好地做到事前预防,事后监管,让合同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真正地起到保教护航的作用。

(二)加强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能设置和专业人员的配备国有企业应该考虑其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市场环境、内部机构设置等因素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的功能除了处理诸如提供法律意见、审查合同条款等一些专门的法律业务之外,其更多的是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相互协调、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要达到有效防控企业法律风险、保障企业安全运营的目的,就要不断健全如下各项职能:1、参与合同的谈判、起草、审查和审批,规范合同文本;2、制定示范合同文本库;3、定期对合同履行、变更、解除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处理合同纠纷;5、制定合同管理制度;6、注意合同签订、履行、协商、联络等环节证据的留存与收集工作;7、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奖惩;8、定期分析和提炼合同法律风险点;9、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策略和危机预案的制定工作;10、撰写合同管理年度报告。合同管理人员的配备与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可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机构和人员的对应性不同的合同管理机构及人员应当被赋予不同的权责。其次是机构和人员的精简性,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企业组织机构现状,适当调整现有机构及人员的职责、提高现有机构和人员的效率。为了不断提高企业法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优化法务队伍建设,要非常重视对法务人员的培训,能经常性地组织法务人员进行专业研讨会和工作交流,安排本企业或社会律师作专题讲座,必要时也可选派法务人员到相关法律院校进修学习。

继续阅读

合同管理视角下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合同形式来完成的,合同制度能够保证签订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控制风险,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同制度,如何加强合同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的来说,合同管理是当事人双方或数方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合同管理的应用水平也在普遍提高,但是毕竟我国市场经济的起步要比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晚,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企业合同的签订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归纳起来一般包含两个主要环节,一个是签订合同流程,二是合同履行流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规范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我国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合同管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引言

市场经济现代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合同形式来完成的,合同制度能够保证签订合同双方的利益,有效控制风险,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合同制度,如何加强合同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总的来说,合同管理是当事人双方或数方确定各自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1]。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合同管理的应用水平也在普遍提高,但是毕竟我国市场经济的起步要比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晚,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企业合同的签订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归纳起来一般包含两个主要环节,一个是签订合同流程,另一个是合同履行流程。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通过合同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有利于规范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概况

总的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入,合同管理在我国,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也日益完善。我国政府业先后通过出台相应的规范不断加强对企业内控制度的指导并先后于2006年6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这些规范、指引的出台对我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可见,我国政府对企业内控机制建设是高度重视的。但是,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来看,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2.当前我国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市场经济的基础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对市场经济下的作用方式、内容等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部分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到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在签订合同之前,对合同的内容、法律法规等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商业行为当中自己的合法权益受损却无能为力。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企业对合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我国企业无法合理保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合同从签订到履行没有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合同管理的重视程度高,措施周密会推动企业内控制度不断完善,而企业内控制度的不断健全,也会积极促进合同管理制度日趋成熟,反之亦然。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内部缺少对于合同的管理机制,该企业的内控制度必然是不完善的。缺乏系统的合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内控制度相互牵制的原则,合同管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倒会激化各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发生纠纷。三是签订合同之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企业的合同管理一般包括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等环节,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贯穿于过程中的审查、监督、控制等的管理手段[3]。签订合同之前,双方要对彼此约定的事项进行详尽地了解和估算,如产品的市场价格、利润空间等等。但目前,我国还有部分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对于合同内规定的事项缺少调查研究,对与之签订的对象了解也不够深入,对合同对象的主体审查也不够到位,为了追求短暂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签约主体的信用情况和履约能力的考察。有些企业难以摆脱过去传统的“熟人”经济模式,仅凭“熟人”介绍就盲目地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对合同的审查、监督、控制等管理,就会导致后续合同的履行出现问题。四是企业内控管理环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应该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信息化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方式,或者说是在经营者在思维上,还没有将信息化、科技化纳入到内设制度的管理当中,比如说,当前我国企业总体上没有建立内控管理信息系统或建立不完善,阻碍了一系列内控手段的展开[4]。

继续阅读

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论文

一、目前我国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积累了丰富经验。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制而来,我们对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认识和研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我国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目前,我国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管理中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企业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一些企业尽管制定了相应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然而在企业的实际合同管理中,企业制定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仅流于形式,并未在实际执行有过程中得以贯彻落实,同时企业在合同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方面也未能得以具体落实,使得企业指定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形成虚设,未能发挥其实际作用。第二,企业较为注重经济合同的局部化管理。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经济合同一旦签订,便可归档入库,束之高阁,这种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使得企业缺乏企业对经济合同缺乏全过程的管理。一些企业在经济合同签订前,缺乏对主体的有效、全面评估而草率签订合同,使得企业在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一些企业缺乏对经济合同相关证据的有效保存,使得在发生纠纷时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使得企业维权困难。第三,企业缺乏经济合同风险意识。一些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并未对对方进行全面的信贷调查,使得企业在合同签订后受骗。同时一些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缺乏对合同的反复推敲,挂一漏万,使得对方在履行合同中有机可乘。此外,一些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对合同诈骗和纠纷束手无策。第四,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企业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使得企业难以发挥经济合同管理的实际效果。经济合同管理极具综合性,需要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经营管理及相关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熟悉合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然而目前一些企业经济合同管理者缺乏相应能力和经济合同管理相关知识,使得企业难以发挥经济合同管理的实际效果。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有效途径

1.制定完善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当前,市场经济中充斥着各种商业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难度,因此,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且切实可行的经济合同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制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时,应当建立经济合同谈判、评估、审核、签定、履行以及归档相关合同管理制度,达到经济合同管理实际效果。企业在开展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也应当根据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不断调整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经济合同管理的实际效果。

2.注重经济合同的全过程管理一方面,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必须使用统一、规范的合同文本。企业签订经济合同的文本必须包括法人或经济组织的名称、住所或经营场以及、法定代表或负责人姓名;双方当事人订立经济合同的目的和依据;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合同的生效和有效期限、签订合同的时间和地点、签订合同人员的签名或盖章。同时,企业也应当清楚约定经济合同经济合同的重要条款和注意事项,避免合同陷阱。在进行经济合同签订前,企业经办人或单位应当对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资格以及合同履约能力进行严格审查,并严格调查经济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合同的审查管理。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应当注重对经济合同合法性、真实性、可行性以及规范性进行审查,确保经济合同履约能力的真实。此外,企业在开展经济合同管理时,应当加强合同的存档管理。企业在完成经济合同的签订后,应当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及时、准确地录入合同数据信息。合同承办人员在经济合同签订生效后,应当将经济合同正本交合同管理人员逐个建立档案,同时对经济合同有关会签审查、审批表、对方资格以及资信履行能力调查材料附在经济合同卷内归档。

3.提升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意识企业在经济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经济合同管理风险意识。企业应当注重对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风险教育,不断提高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风险意识及其合同管理相应工作技能。企业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当坚持分别把关、统一审批、集中管理、各自履行原则,职能部门应当对经济合同职责进行把关,承办人应当对经济合同资格、资信调查以及签约进行把关,计划部门应当对经济合同计划审查进行把关,财务部门应当对经济合同资金渠道进行把关,审计部门对经济合同价格审查进行把关,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对经济合同质量审查进行把关,法律事务部门应当对经济合同法律和政策进行把关,构建完善的经济合同全过程的风险防范系统。

4.提高合同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经济合同管理极具综合性,企业应当不断提高经济合同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企业应当注重对经济强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定期组织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经济合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经济合同理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并建立相应的经济合同管理奖惩机制,激发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继续阅读

探析企业内部控制(6篇)

第一篇: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探讨

摘要: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契约手段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与对外交易的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往往通过合同的形式实现经济交流,而经济又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因此可以说,合理管理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在当前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仍旧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结合到企业合同管理实际,对企业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企业合同管理;问题;内控控制;优化策略

合同是企业保障经济活动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形式,加强合同管理能够有效规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面临的风险。为了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国家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对企业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笔者拟从当前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出发进行分析,结合到自身经验,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和视角,简要谈谈企业合同管理的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企业的合同管理需求(目标)与现状分析

(一)企业合同管理特点与需求(目标)

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指企业对与企业主体相关(企业为合同当事人之一)的合同,依法依规进行的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转让以及合同终止等一系列管理行为。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以及合同的接触、转让与终止。企业合同管理的主要形式是对与合同相关的工作事宜进行详细的审查、监督和控制。我们看到,企业合同管理具有全过程、动态性以及系统性三个显著特征。企业合同管理是贯穿于合同操作全过程的,具有管理的彻底性;企业合同管理又是一项动态操作,其需要时刻对合同管理的内容与方式进行适应性调整;同时,企业合同管理需要借助于系统性的框架和规程来完成,因此其具有系统性特征。企业合同管理的需求则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企业的运营需求。合同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途径,而合同管理则成为了企业规避经济活动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一般的,企业根据运营发展需求,通过合同管理在最大化地完成企业的经营计划。第二是企业的财务需求。合同管理与企业资产密切相关,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企业能够确保自身资产安全;同时,在预算范围内,合同管理能够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是合法合规。企业合同管理需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下进行,在企业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合同管理,防止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产生。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继续阅读

合同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摘要:

企业发展要坚持依法治理,健全内控机制,严格合同和法律事务管理,才能有效防范风险。通过依法依规地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切实通过法律手段和内控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规避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利益。

关键词:

合同管理;合规体系;风险内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发生、变化和消灭往往是通过契约进行的,这是由市场经济本质决定的。所以合同管理是企业法律事务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要坚持依法治企,健全内控,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合同履约能力,提升企业合同管理水平,才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第一,制定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统一归口管理。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管理企业管理标准,全面梳理和优化合同管理流程,明确统一合同管理归口部门。从合同的承办人员管理、授权委托、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等多方面,以及审查会签、签订、变更、解除、履行、归档、纠纷处理等各个环节细化、完善,夯实合同管理基础。

第二,实行合同承办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合同培训与业务指导工作,提高合同承办人员的法律意识与合同签订能力。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合同意识的培养与强化。分层次有重点对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合同承办人资格培训,合格的准予持证上岗。对于岗位调整人员也要进行合同和法律风险意识的培养,通过结合每一次合同的审核、签订及履行中事项的处理,对重点项目以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实践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与承办人员合同意识、法律理解能力、合同承办能力,为加强合同管理工作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制作企业合同范本,更好的指导合同签订工作。为了更好的防范企业法律风险,规范企业合同管理,又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法务工作者可以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合同范本,包括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等各类常用范本,通过推广使用可以提高合同签订质量和审查工作效率,另外也可以再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再修订,再推广,从而有效提高合同签订质量。

继续阅读

基于市场竞争的合同管理论文

一、企业合同管理问题现状

1.缺乏市场主体性认识我国企业合同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大部分是因为企业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当今的经济形势,从而草率的订立合同,造成很多不必要的因合同引发的争执,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在经济发展中市场是公认的主体,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和怕麻烦就轻率地选择非书面式的约定,这样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到时候再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不能忽视身处的这个市场竞争大环境,更不能对合同的管理掉以轻心,因为差之毫厘就可能谬以千里,危险往往存在于我们不注意的微小细节里。

2.合同管理人员的局限性通常在建立一份合同时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但是对于一些发展规模不大的企业而言,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许就没有那么的规范化了,他们因为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造成了合同的不完整性或者不正式性,比如,在一些应该注意的重要条款的制定上存在疏忽,对一些普通条款不够重视,造成其字句间存在很多法律漏洞,在双方产生纠纷时对于自己公司这一方非常不利。

二、合同管理问题的演变

合同的制定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以简单的口头形式或者单纯的一张证明形式而存在的,在这种证明上可能只是简单的存在双方的名字或者手印,很多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发展到近代的时候,虽然人们的合同管理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合同的管理依然没有具体的规范可以遵循,因为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在建立和执行合同时仍然不够细致全面。基于这样的发展历史和人们普遍的行为习惯,使得当代的合同管理存在很多缺陷。

三、市场竞争下的合同管理改善方案

1.健全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合同能够体现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各种法律关系,由于合同的专业性和法律性很强,特别是一些对企业影响重大的合同,能否正确签订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完善各项合同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如合同的审查、公正、专用章管理、归档等一系列的制度确立,这些都是合同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完善这些制度,才能使合同的合法性得到保障,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

2.提高企业专员素质如果说制度的完善是合同管理的关键,那么合同管理人员就是制度执行的关键。光有制度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人与企业按照章程处理事务,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去才是关键。有了具体的制度就能够对相关人员进行教学,企业可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相关方面的教导,确保每个员工都树立严格制定企业合同的观念。而且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的时候,企业也可以对应试者的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考核,使相关岗位人员与所从事的管理工作对口,避免存在跨专业就业的现象,这样就免去了企业二次教育的麻烦和成本损耗。

继续阅读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和原因分析

1、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①对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主要是建设业不少从业人员对市场与合同、合同与合同管理两对关系缺乏认识。合同是在市场的前提下建立的,如果没有市场的背景,建立的合同就会是浮在半空中的。合同是市场衍生的产物,也是市场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有些业内人士忽略了市场对合同的作用,没有考虑到市场和合同之间的重要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只顾开展业务,然后就草率签订合同,而最后遇到纠纷,就会发现合同上根本没有依据,导致很难处理。对于合同和合同管理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合同管理和合同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合同管理是合同洽谈、草拟、签订、履行、变更、中止、终止或解除全过程的管理。合同产生在合同管理的前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往往受到高度重视。有些人认为签订了合同就等于万事大吉,而不管后期的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进度,甚至是根本不闻不问,忘记履行合同中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从而导致合同管理问题大多是出现在签订合同之后,在工程项目中期和后期的履行阶段。但是,这也不是说前期就不会出现合同问题,在前期,也会由于急于求成,或者过于草率,又或者对于对方的迁就,造成了合同签订的诸多问题。

②长期遗留的历史原因现如今的建设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老国企里面的管理人员和领导,他们的思想比较富有计划经济色彩,并且没有合同管理的思想。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计划经济逐步转向了市场经济,合同开始进入施工管理人员的思想之中,并开始被采纳。但是有点简单和粗糙,难免出现漏洞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工程相关单位的巨大损失。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项目经验的不断总结,建设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进一步完善,可以说基本到位。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至今在合同与合同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③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长期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同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到1999年制定了统一的《合同法》,还有改革开放之后颁布的《技术合同法》、《经济合同法》等等,这些都不足以满足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在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滞后的,应该随着所处时代的不同,所处合同法律环境的不同而不断修改和完善,让建设工程相关人员增强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并落实法律法规的相关条例。

2、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

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合同管理的质量。在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中,要配备具有丰富合同管理经验的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特质:果断的处事能力、丰富的法律知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过程比较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这些素质就能胜任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了。对合同管理人员可以实行岗位责任制度,上岗之前,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并实现竞争上岗。在上岗之后,抓好继续教育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法律知识的不断变更,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水平,实现全面合同管理的实施。

②推行合同范本制度现阶段出现了很多模式化的东西,这些模式化的制度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工作量,使得工作开展更加简便和轻松。合同范本制度的制定是为项目合同管理服务的,有利于合同管理的开展。合同范本制度,首先是可以帮助当事人熟悉有关法律、法规,使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避免出现不公平和违法条款;其次是便于合同管理机关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用航空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07年11月1日联合了《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不再分行业而是按施工合同的性质和特点编制招标文件,而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通用条款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至此,有效的提高了合同范本的质量,促进了合同管理的便捷。

③对工程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工程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是落实和监督合同条款的关键步骤,也是对工程开展的有力保证。检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要看各方是否按合同约定全面履行合同,督促各方严格履约;2.查看履行情况中,合同数量和工期设计还有另外一些方面的变更情况。如果出现变更,那么就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程序,履行变更签证手续,以合同形式明确变更情况;3.要看是否存在违约情况,这是精度检查的主要工作,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任何一项义务,都会导致违约情况发生。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对此过程应重点监控。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各方的来往函件、通知等文书都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发生纠纷,也是区分责任的重要证据,所以对合同履行的每一个环节形成的书面材料都应注意完整保存。

继续阅读

浅谈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摘要:合同是业主和总包方及各分包单位执行工程项目的基础,本文以FIDIC合同条件作为理论依据,探讨了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合同管理的内容,并对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合同;合同管理;工程总承

包项目合同是总承包商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中,工程合同的管理能力是项目管理团队必备的能力之一。因此,本文提出了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当加强合同管理,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1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及现状

抓住合同管理才是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对工程企业来说,良好的合同管理一方面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提高企业适应市场及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企业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对于正常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对工程造价的高低有20%的影响。尽管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对于合同管理的研究,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当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中,普遍采取的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PMI管理体系,研究重点也是以下九大问题的管理:以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以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组成的资源管理,以及以集成管理、范围管理、风险管理组成的综合管理上。合同管理之所以没有被列入PMI管理手册,并不是因为合同管理不重要,而是因为合同管理已经成为了发达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FIDIC中的每一条款都必须要落实到合同中,按合同文字说话及执行项目已经成为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作习惯。然而,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人情关系代替法制的现象普遍,所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的权威性很难树立。有些中方企业会因无法遵守合同而被业主解除合同、没收保函、并追偿巨额赔偿。其根本原因在于不熟悉EPC合同模式下的风险分配机制和游戏规则,贸然签订EPC合同,没有公平公正的履约基础加上在执行合同过程中法律意识淡薄导致。

2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以FIDIC合同为例,工程承包合同是不单指合同协议书,其主要组成部分及解释顺序是: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合同条款、图纸、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其他协议和文件。所以合同管理工作围绕以上内容,要包括:(1)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及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实时监控及检查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合同归口管理程序、合同管理考核程序、合同用章管理程序以及合同归档程序。(2)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合同造价、履约率、纠纷次数、原因、变更次数及变更原因分析等。

3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的特点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