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骨科康复知识范文

骨科康复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骨科康复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骨科康复知识

骨科康复锻炼现况与提升之策

1康复锻炼对骨科病人健康恢复的重要性

骨科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对骨科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机能,帮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康复训练是创伤与疾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骨科的康复训练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延续,是骨科病人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是恢复各种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复训练通过预防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行功能代偿或代替,达到恢复运动系统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复训炼中的护理活动是指护士为解决骨科病人的康复锻炼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康复锻炼评估、康复锻炼指导、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宣教等方面的内容[2]。

2骨科护理康复锻炼的发展现状

2.1在思想认识方面

骨科护理人员对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症十分清楚,很多轻症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别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锻炼后会逐渐恢复机能,所以就不太重视恢复期的康复锻炼。而且康复锻炼是极耗时间,又是起效缓慢的治疗,很多医院也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足够的精力去指导病人康复锻炼。由于这些思想上的原因,导致很多医院的骨科护理康复锻炼搁浅,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2在医护配合方面

医护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必须保障,医师根据护士护理过程中反馈的病情信息调整治疗方案,护士则根据医师的指导调整护理方法,并通过医护之间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的调整中尽快恢复健康。但在医院的护理实践中,却有很多医护配合不协调的问题。如医师对护士专业水平的不信任,护士对医师指导方式的不理解,导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复阶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疗。

2.3在技能培训方面

继续阅读

骨科护理当下状况及未来发展思考

【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骨科护理的发展,本文总结了骨科在疾病谱与病种、诊疗手段、护理对象需求、康复地点与护理模式方面的一些进展,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继续阅读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88例骨科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骨科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骨科康复知识认知;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自理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组骨科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性、骨科康复知识认知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自理水平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依从性和康复知识掌握度,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自理水平。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指引;骨科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骨科收治患者突然承受巨大生理创伤,可引起身心双重痛苦,加上患肢制动、卧床休息和活动受限,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需给予有效预防性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研究分析了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88例骨科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干预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5~58岁,平均(36.45±2.67)岁。参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36.42±2.6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用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法。(1)就诊预见性护理。入院时全面评估伤情、骨折部位、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疾病,全面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情况等,了解护理风险并制定有效措施。入院后给予及时吸痰,清除口咽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2)术前、术中预见性护理。在手术之前进行全面准备,如急救药物和设备、保温毯和备血等,并在术中加强监护,给予密切监护生命体征。(3)术后预见性护理。术后给予患者保暖,改善静脉回流;疼痛患者需通过转移注意力、采取舒适体位、情感支持和止痛剂的方式减轻痛苦。定时帮助患者按摩肢体和受压部位皮肤,压疮高危者提供气垫床和海绵垫等。早期协助患者进行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减少肢体痉挛和功能障碍的发生,在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预防便秘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饮食上需调整饮食结构,多进食丰富膳食纤维食物[2]。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积极预防便秘。定期进行病房紫外线消毒,保持空气清新,预防交叉感染。协助患者翻身,2小时1次,定时拍背、进行咳嗽、深呼吸等训练,痰液黏稠者及时给予雾化吸入药物稀释。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置管过程需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鼓励患者多饮水和排尿,以降低尿道感染风险[3]。

继续阅读

骨科病患对健康需求的表现

随着社会进步,医药事业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和健康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懂得疾病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1]。笔者对我院骨科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进行归纳总结,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自制“骨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让患者和家属自行填写,再进行归纳总结。随机选择10个星期的星期一,给骨科患者发放调查表格,患者当天填写回收。10d共发放调查表格300份,回收有效表格288份,有效表格回收率96%。

2结果

对288张“骨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总结归纳,骨科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表现在这几方面:疾病(伤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愈后情况、合理用药与饮食、康复训练、复诊随访等方面。具体需求所占比例见表1。

3讨论

从调查表格来看,骨科患者对健康需求程度依次为疾病(伤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大概)、康复训练、合理用药与饮食、合理用药与饮食、愈后情况、复诊随访及其他。特别是疾病(伤情)相关知识,达到了百分之百。其次治疗方案与疗程、治疗费用、康复训练、合理用药与饮食四方面需求超过调查者的50%,说明随着患者知识层面提高,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内容也较专业和具体。患者需要知道疾病(伤情)的相关信息,甚至希望参与到资料方案中来,与医生增强互动,做到治疗目的明确,治疗费用透明,治疗效果显著。而患者对于饮食、康复训练、复诊等方面的需求表明患者强烈的康复欲望,希望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可以得到最好的康复,进一步提高治疗依从性。

医院和科室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一系列健康教育措施,对骨科住院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对于入院患者,医生应该及时交代伤情、治疗方案、可能的治疗费用、治疗疗程等。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目前的健康教育,主要由护士承担[2]。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将健康宣教渗透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健康教育方式也是灵活多样。可以医生、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面对面交谈。也可以通过科室印制一些健康宣教小手册,给住院患者及其家属传阅。在科室醒目位置制作骨科相关疾病宣教窗口,让患者随时随地接受健康教育知识。

继续阅读

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

骨科康复学构成内容中,骨关节肌肉损伤和及疾患康复治疗两者占据着极大的比例,非常重要。现代康复医学形成前,骨折及骨关节病患者的功能康复训练在世界各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在该时间段里,骨科经常使用到的关节体操、矫正体操及器械治疗也逐渐转变为康复运动治疗构成内容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对此,大部分专家们一致把骨科称呼为康复之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也就是指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大多数是来自骨科[1]。在今天,依然还有不少骨科医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兼修康复医学专业,致力于成为集骨科与康复医学为一体的专家,也就是一人担任两种工作,由此可以知道骨科与康复医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1骨科康复学的内涵阐述

1.1骨科康复的定义骨科康复学,从内容上来说,指的是主要对开展综合性康复治疗的骨科伤病患者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其不仅属于骨科学的分支,同时还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骨科康复学,其基本干预手段主要由手术、功能训练、假肢与矫形器辅助三者构成,以康复为目标,构成内容主要为手术性治疗与非手术性治疗两个内容。因此,在综合性骨科康复治疗时,手术主要指的是康复性手术或者预防继发残疾手术,并且手术治疗离不开功能训练以及假肢或矫形器辅助两者提供的帮助,只有三者相互配合,才可保证康复效果。因此,骨科康复的三大治疗手段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从广义方面来说,骨科康复非手术治疗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既指心理治疗、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咨询及护理等内容。同时还指功能训练与假肢矫形器辅助治疗。

1.2骨科康复学的分类根据治疗对象存在的差异对骨科康复学进行分类,可分为7大类,分别为:儿科骨科康复学、老年骨科康复学、成年修复重建外科康复学、脊柱脊髓损伤康复学、运动创伤康复学、工伤康复学以及手创伤外科康复学。

2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

本文通过对“骨关节十年”中各大国际医学团体及WHO获取的共识行动纲领所设置的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同时还参考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骨科康复学中研究的成果,得出新世纪初骨科康复学的发展趋势主要如下:(1)工伤康复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前我国在工伤康复方面已经成功构建了一个新模式,也就是与社会劳动保障相互结合构建一个工伤康复中心。比如最近几年在我国东南部广州市构建的广州工伤康复医院就是新模式的首次尝试。因此可以预计,在该基础上,未来我国可成功且全面的有机结合工伤的后期康复及早期康复,进而能够供给工伤康复一套系统性与完美性更高的服务,与此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工伤康复技术的现代化发展速度。(2)骨科康复治疗与服务组织形式均实现后,多门学科相互合作的机制与工作方法需要深入的研究及完善。站在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多学科性团队是不可缺乏的,并且效果明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该团队的工作方式并没有一一明确,所以其工作方式是不是主要为会诊、联合查房、病例讨论方式,还有待研究;同时,该团队的工作方式也可能是临时性的团队会议方式,并且没有结合实际病例的临时合作与长期且系统的合作应该如何与研究讨论相互结合,均需进一步的研究及摸索,从而可以有效地将手术、功能训练和假肢或矫形器辅助治疗有机集合。(3)骨关节病病因的临床生物学研究更加细化与深入,专家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将骨关节的力学环境改变与组织适应、破坏、修复三者的关系一一被说明,进而在确定运动疗法,保证治疗效果方面提供了确切的帮助。(4)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尤其是为发展中国家研究出既有效、又可节约费用的低廉、方便功能训练方法。(5)研究与开发适合骨科康复患者的评估工具。未开骨科康复学中所开发的评估工具具有极高的针对性、敏感性,尽管骨科康复学更加注重功能评估的作用,FIM、SF-36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并且儿童骨科康复内容中也设计了新内容,但是依然无法将残疾患者参与社会功能充分反映出来。因此,新型评估工具以残疾为取向,将残疾障碍与康复指标如实反映,还能够预测社会康复,并且新型的评估工作还以患者为取向,结受各种干预手段患者在评估项目需要存在差异,举例来说,就是进行植入手术、组织修复等患者与实施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患者的评估项目是存在差异的[2]。(6)研究与开发出更多新型辅助器具。未来的骨科康复理念会大力提倡倡导医工相互结合,从另外一个意思来说,也就是指骨科、康复以及康复三个方面的医生相互结合,达到一方面不断扩大新型高科技假肢与矫形器应用在临床康复中的领域,另一方面还以适用技术为原则,给患者提供更多又实用、又有效,并且非常简单及价格低的假肢与矫形器,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7)骨科康复从医院转变为社区与家庭。当前世界各国中,骨科康复学均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家庭给骨科患者提供的有效护理集康复。由于大部分骨科患者康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想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内长期住院完成存在极大的难度。大多数专家们通过以部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与家庭康复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并且将两组的功能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结果发现两者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由此他们认为,通过类似的研究说明,当指导与监测两者被适当扩大后,家庭康复与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产生的作用是大致相同的,并且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骨科康复学的形成并非偶然,反而是对骨科治疗与康复治疗两者相互结合的理念进行改革而产生的,同时还该两门学科彼此影响、渗透而产生的结果。自上世纪70年代后,骨科学越来越关注给予患者系统的医疗护理,并且将患者的身心健康当做重点内容,甚至还不断加大了患者劳动与职业能力两方面恢复的关注度,为骨科患者的康复做出了贡献,因此,对骨科康复学的内涵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继续阅读

核心期刊骨科康复文献计量学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我国骨科领域的研究现状,为骨科加速康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对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和(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骨科加速康复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我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骨科加速康复相关文献135篇,其中北大核心49篇。近10年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亚专科主要为关节外科研究(69篇,51.11%),其次为创伤骨科研究(23篇,17.04%)、脊柱外科研究(21篇,15.56%);35.56%(48篇)的文章有项目基金支持;四川省目前发文量最高(36篇),获基金支持数量最多(8个);临床试验型研究占37.78%(51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占其中的78.43%(40篇),评价指标以功能评分、疼痛、住院天数、并发症、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住院花费为主。结论我国骨科加速康复相关研究处于上升阶段,尤其以关节置换为研究热门,但基金资助不足,需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并根据循证制定一系列指南,以为骨科加速康复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骨科;加速康复外科;文献计量学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流程,减少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达到促进康复、改善预后、降低医疗支出的目的[1]。自丹麦外科医生HenrikKehlet教授1997年提出此概念后[2],近20年来,ERAS理念已经在胃肠外科、肝胆外科、骨科、胸外科、妇科等科室不断推广。文献计量学是图书情报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3],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可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现况[4]。核心期刊是经过大量数据统计评选出的能够反映某一学科(或专业)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的期刊,受业内广泛认可。为进一步了解我国ERAS理念在骨科的发展,本文收集我国统计源期刊及北大核心期刊上已发表的骨科加速康复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目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骨科加速康复临床应用及探究提供参考和指导,并对未来研究作一展望。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纳入标准 ①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8版)和(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收录的与骨科加速康复研究相关的文献;②文章同时包含加速康复及骨科两个主题的内容,其中临床试验型研究及观察性研究对加速康复流程有具体描述、有实际临床数据;③能获取全文的文献。

1.1.2排除标准 ①会议论文;②学位论文;③个案报道;④征稿、会议、活动通知;⑤外文编译文献。

1.2检索策略

继续阅读

建构主义视阈下骨科临床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其哲学基础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可溯源自维柯、康德、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科学社会学理论以及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等[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帮助者、指导者的作用。通过“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地学习,培育创新精神,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骨科学是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内容繁多、专业性强,一直是临床医学生学习的难点。骨科临床教学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大三下学期的骨科理论教学和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的骨科实习教学。我们在本科临床教学过程中,借鉴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骨科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运用现代传媒等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努力创设、营造符合骨科教学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老师的帮助、指导作用,促进骨科临床教学质量提高,主要做法如下: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花园的花朵”,老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关系。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该模式的弊端是忽视了学生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主体被客体化了,导致教学过程中学生消极、被动应付学习,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临床骨科教学过程,正是体现教育者主体与被教育者主体“主体—主体”之间平等的交往关系,它改变以往“灌输”为主的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景,提供各种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并完成建构。学生们通过自主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学习能力大大增强,能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探究和学习,进而提高成绩。同时在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过程中,教师同时也可以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和启发,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帮助者角色,从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探索问题的引导者。教研室在授课前的集体备课会中,要求授课教师改变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的临床教学。

2搭建多学科交叉联系的教学平台

骨科是大外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临床教学过程中,一般归属外专教研室,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涉及许多相关学科,因此,我们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相关学科联系,利用多媒体手段,搭建解剖学、放射诊断学、康复医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深入掌握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骨科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骨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和掌握骨科疾病治疗的基本技能。

2.1搭建系统解剖学的再学习平台大一下学期学习的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骨科学习的好坏,与其关系极大。不同的组织器官,具有独特的解剖结构特点和功能特征,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所包含的四肢骨关节、骨盆、脊柱和肌肉、神经、血管等损伤和患病,都会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我们在骨科学的临床教学中,与学校解剖教研室一起协作,通过现代传媒技术将骨骼、肌肉、神经三维模型构建,帮助学生重新复习系统解剖学,掌握常见骨科疾病的解剖结构,并且与骨科临床相互结合,将书本中的知识充分应用于临床疾病,进一步讲清楚骨科疾病。

2.2搭建影像学的再学习平台影像资料检查在骨科教学中起重要作用,能较好显示出骨、关节等的确切解剖形态,对骨关节的损伤、发生病变时的部位、范围以及程度等可直接了解。CT扫描显示病变断层解剖影像,它解决了X线平片中影像重叠的问题,通过三维重建可以三维观察骨骼结构。MRI对于关节软骨和椎间盘等软组织显像效果最佳,可清晰地显示出肌肉、神经、血管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组织(如肿瘤组织)、血管损伤、神经受压水肿等病变影像表现[4],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在骨科临床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将三种影像资料相结合描述同一种病变的在不同影像资料的不同表现,搭建了影像学的再学习平台,既重新复习影像学方面的知识,又将三种影像知识有机结合。将解剖和影像学表现相互结合,明确不同部位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及特点,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骨科疾病及其特点。

2.3搭建康复医学学习平台功能康复是骨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四肢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骨科病人手术后,可通过康复科医生诊断、评估,提出治疗训练方案,早期功能锻炼,使患者的功能障碍得到恢复。在学生骨科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邀请康复科老师讲授康复医学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骨科治疗和功能康复是有机统一的,纠正只重视手术而忽视功能锻炼的错误认识,为学生搭建康复医学学习平台。

继续阅读

骨科病患护理要点与心得

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诸实施并不间断,以帮助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康复效果慢等特点,部分患者必然由大医院康复科转入当地社区继续康复[1]。社区护士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骨科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进行探讨。

1护理要点

1.1拟定护理计划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科医生共同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评定,制定继续康复计划,交由社区护士执行。在护士的权责范围内,护士可以独立收集资料,思考、判断后做出社区康复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是一些对生命危险性很小,每日需重复的康复治疗工作。必要时请骨科医生、康复医生会诊,康复医生负责指导和协助社区护士的工作。

1.2功能状态的观察与评定社区护士接诊后,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包括性质、程度、范围、影响)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如运动功能(包括肌力、耐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协调与控制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疼痛等。发现机体失去的、残存的以及潜在的功能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康复计划。

1.3心理护理患者因康复时间长或经济原因转入社区,由于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伤残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但大多数病人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心理变化,有的一直持否定态度,伤残程度超过病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病人表现出抑郁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意识到创伤或疾病将造成身体的伤残时,就会出现情绪悲伤、抑郁、失望、自卑、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则比较依赖,病人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替代,不肯进行艰苦的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患者。

1.4体位对于骨科患者来说,通过正确的体位护理能有效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征,为进一步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打下基础,以利于肢体及躯干综合运动的恢复和改善。

1.5并发症的预防这对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除正确的体位护理外,还包括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大小便控制训练、被动运动、床上操及维持性按摩等,以预防感染、压疮、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等。

1.6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大小便活动及转移等,是维系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单元。骨科患者往往不能自理,通过评估确定其自理等级,通过促进、代偿训练,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帮助、指导或训练患者逐步独立完成自理。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