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典设计范文

古典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古典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古典设计

关于古典纹案的招贴设计论文

一、关于招贴设计

招贴设计一般是指可以张贴在户外的广告,具有一定宣传和传播作用,并大批量的印刷,张贴在城市街道等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它具有时代性、速读性、创新性等自身特点。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招贴设计是在没在没有计算机辅助系统大肆扩张的年代,人与物之间的极为重要的信息交流锁链,至今仍然被大家认为是信息传达的重要手段。招贴有文化和商业两大类。其主要区别就是利益的出发点的不同。文化招贴又称公益招贴,主要是以社会利益为主,不是以营利为直接目的,而是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人民大众传播有益的社会活动。商业招贴是广告媒体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进行营销、宣传、确立品牌形象,加大产品市场的覆盖率,提升销售业绩的有力武器。但两种招贴设计都要具备视觉传达艺术的所有要素,招贴画面的比例较大,设计师可自由随意的创意,是平面的设计中最接近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招贴和传统招贴的联系与区别:在招贴设计中,现代招贴设计和传统招贴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现代招贴和传统招贴之间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视觉上两者都起到了传播警示的作用。表现和表现方法上两者也有着区别,传统招贴多运用传统元素表现,表现的方法上也大多是手工表现出来,现代招贴普遍运用电脑辅助软件完成,招贴的设计素材也多数运用现代的设计素材。所以,现代招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招贴也不能失去吸取现代新事物的精华,我们要从这种观点出发,将现代招贴和传统招贴完美的结合,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招贴设计存在的盲目性

就目前看,招贴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国内的设计吸取了大量的国外文化,这样使我们淡忘我们本民族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二,当今是科技的时代,很多的设计师可以灵活的运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手绘基本能力会慢慢的减退,会使我们失去设计师最原始最人性化的设计能力。针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方式加以解决。设计,应该从人类的本能出发,在机械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条件下,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招贴设计更应该注重人性。我们要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发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创新并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将现代招贴和传统招贴相比较、衔接,让中国特色的招贴在设计中尽展风采。

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解决方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我们中华民族的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的使用很广,比如,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和运动员的服装上,我们都可以看见我们中国古典纹案的影子。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可以广泛的使用与表现,表现方法也非常丰富,如手绘、编织、刺绣等等。这样一来,中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也就形成了新的设计需求。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中国古典文案改善我国招贴设计(龙纹,云纹):云纹和龙纹是我国古典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案,云纹,线条舒缓、唯美灵动,在招贴设计中起到了传播和谐、友好的意义;龙纹,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意义最深厚的纹案,古代皇帝用龙比喻自己,可见龙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之神圣的,运用龙纹表现在招贴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而且可以给人一种尊重、庄严的氛围。当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通讯,中国联通公司作为我国通讯公司之一,其标志也是也十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通讯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这样一个别具传统特色的形式传递给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不仅是我们的精髓,也是全世界的精髓。

四、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的影响及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各类古典纹样成为现代设计元素新的立足点的同时,设计师也意识到传统纹样的文化价值。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和继承中国传统的精髓,要妥善的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我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做出更有意义的招贴。现代招贴设计越来越强调作品的个性、民族的特色,强调设计文化的混合型和开放型,中国古典纹案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代表,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中国的辉煌。中国古典纹样是华夏文明不断创新的浓缩产物,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根本与精神灵魂的体现。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学习和吸收祖先们的创意智慧结晶,把握好中国古典纹案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中国古老的文化创意精髓与现代招贴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更加全面的审美性出发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赋予这古老的图形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提升中华民族的设计创新凝聚力,帮助我们在国际设计风格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现代审美之道路。

继续阅读

古典纹案招贴设计论文

一、我国现代招贴设计存在的盲目性

就目前看,招贴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国内的设计吸取了大量的国外文化,这样使我们淡忘我们本民族传统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二,当今是科技的时代,很多的设计师可以灵活的运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手绘基本能力会慢慢的减退,会使我们失去设计师最原始最人性化的设计能力。针对于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用客观的方式加以解决。设计,应该从人类的本能出发,在机械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条件下,作为设计师我们要展现出人性化的一面,招贴设计更应该注重人性。我们要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发扬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创新并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将现代招贴和传统招贴相比较、衔接,让中国特色的招贴在设计中尽展风采。

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解决方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我们中华民族的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作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的使用很广,比如,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和运动员的服装上,我们都可以看见我们中国古典纹案的影子。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可以广泛的使用与表现,表现方法也非常丰富,如手绘、编织、刺绣等等。这样一来,中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也就形成了新的设计需求。举例说明如何通过中国古典文案改善我国招贴设计(龙纹,云纹):云纹和龙纹是我国古典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纹案,云纹,线条舒缓、唯美灵动,在招贴设计中起到了传播和谐、友好的意义;龙纹,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意义最深厚的纹案,古代皇帝用龙比喻自己,可见龙在中国的地位是非常之神圣的,运用龙纹表现在招贴设计中,不仅可以提升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而且可以给人一种尊重、庄严的氛围。当代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通讯,中国联通公司作为我国通讯公司之一,其标志也是也十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通讯作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这样一个别具传统特色的形式传递给世界各地。由此可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不仅是我们的精髓,也是全世界的精髓。

三、中国古典纹案在招贴设计中的影响及作用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各类古典纹样成为现代设计元素新的立足点的同时,设计师也意识到传统纹样的文化价值。我们要灵活的运用和继承中国传统的精髓,要妥善的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我们民族的文化相结合,做出更有意义的招贴。现代招贴设计越来越强调作品的个性、民族的特色,强调设计文化的混合型和开放型,中国古典纹案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代表,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中国的辉煌。

中国古典纹样是华夏文明不断创新的浓缩产物,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是中华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根本与精神灵魂的体现。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学习和吸收祖先们的创意智慧结晶,把握好中国古典纹案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并让中国古老的文化创意精髓与现代招贴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更加全面的审美性出发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自然的流露出来,赋予这古老的图形以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提升中华民族的设计创新凝聚力,帮助我们在国际设计风格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现代审美之道路。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儿女引以骄傲的文化。设计艺术是人类发展的产物,是人们通过实践和审美的总结。在现代招贴设计中,我们要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与之完美的结合,创造出最精美的招贴设计。更好的促进中西文化的结合,将中国古典纹案的悠久文化历史传承下来,进一步证明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

继续阅读

古典诗歌诗性审美与创意设计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诗的内容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中所蕴含的诗性审美,催生了许多具有诗性特质的创意设计作品。

【关键词】

古典诗歌;诗性审美;创意设计

一、中国古典诗歌诗性审美

(一)诗歌意象说1.意象何为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通过创作者独特的情感活动和体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较早,《周易•系辞》里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庞德在《诗刊》上声称:意象是一种在一刹那间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与感性的集合体。2.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指诗词中的一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使用过一次之后,后来的诗人开始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得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者几个特定的意义上。诗歌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诗歌意象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诗人的感情。

(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中的诗性审美中国古典诗歌中有丰富的意象,这些意象浸染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借助意象来表现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希冀与追求。古典诗歌里意象的主体有很多种,大部分都是由诗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不同的意象会构造出不同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写的是萧条落寞单调的秋景,这种秋景,渲染的是一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浸透的是主人公羁旅断肠的情怀。如:《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王昌龄《闺怨》中的“忽见陌头烟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忆秦娥》中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这些诗句中借用“送别、留恋”的杨柳意象来抒写离愁别绪。如:“红豆思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这首诗,借借生于南国的红豆这个意象来抒发对刘友人的眷念之情。红豆常用来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燕子的意象也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被古人用来表达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他物类所能及。如,宴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诗经•谷风》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二、中国文化创意设计

继续阅读

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研究

一、计成在古典园林方面的历程

1623年,计成受聘于万历年的进士吴玄,营造了东第园,一座拥有五亩面积的园林,这座园林借鉴画理、开沟理水、随势造型、增丘叠石,成为他的成名之作。1632年,计成又修建了一座花园式住宅,引得一片赞叹。同年,他又在南京修建了一座石巢园。两年后,在扬州,计成开始改建和设计影园。作为清初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影园始建于明崇祯七年,明末扬州名仕郑元勋是其园主。元勋曾在崇祯十六年会试第三,擅长诗文,并嗜好园林艺术,和计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特邀计成为其建造影园。而计成也是不负其所望,在施工过程中,他亲自督导,堆砌和设计假山,可谓是呕心沥血,最终完成了他久享盛誉的代表之作,使影园看上去“虽为人作,宛自天开”。在《扬州画舫录》一书中,清代李斗将其列为清康熙扬州八大名园之一。李斗根据《影园自记》,用异乎寻常的细致笔触,对其加工和裁剪,不厌其烦地一一临摹了园中花草树木的布置和影园的结构,文字优美清丽、笔墨细密生动,既是小品文中的上乘之作,又是画舫录中的精美华章。

1631年,在对汪氏园和吴氏园进行修建的空闲之余,计成总结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同时对设计的部分图纸进行梳理,在痞园息冶堂内,他完成了《园冶》三卷初稿。《园冶》是世界上最系统的、也是最早的造园著作,相当于园林设计大全,有着非常详尽的内容。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造园艺术、园林建筑艺术和造园的意义,涉及借景、选石、掇山、建筑、立基和相地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极好地诠释了计成关于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然而《园冶》完成之后,计成却因无力付梓,不得不傅食朱门、四方奔走。最终才在三年之后,受郑元勋等人的大力资助,得以付梓。然而在整个清代,该书却毫无反响、寂然无声。如今,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园林艺术殿堂中,人们终于认识到《园治》的艺术价值,将其视为园林艺术史上的不朽经典。

二、计成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1“.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构园格局。在《园冶•兴造论》中,计成阐述了他关于古典园林设计的总体原则“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因地制宜地设计和规划景区及园林,设计者应该对拟规划地域的“地脉”准确把握。在利用和开发的过程中,应保持地域文化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减少或规避开发的孤立性和破坏性。“因”是指根据地形的变化和地势的高低,对相应的景观进行设计。而“借”是指尽管已经有明确的范围,进行园林的立意和构思,但不应只局限在该景区内,进行园林的营造,还应综合考虑地域的文脉。若与地域文化环境的衬托和凭借相脱离,景区或园林将成为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整个园林设计和地域环境二者之间,是有机整合和相互因借的关系。一个园林是否有成功的设计“,体宜因借”是其根本,意指园林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需因地制宜、源于自然并和自然贴近,实现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审美体验。

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择址立意。在《园冶•相地》篇中,计成对景区及园林的选址问题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园基不拘方向……得景随形”。不管是郊野、村庄、城市还是山林,都需要根据环境、地域情形,对景境进行创造并对景物进行设计。景区和园林,建造在山林地,往往具有非常优越的自然条件。平坦的林地、陡峭的悬崖、湍急的瀑布、曲折的溪流、高低平缓“,不烦人事之工、自成天然之趣”。而这种自然风景区内,不需要大兴土木,浪费大量的人、财、物,就可将原有的生态系统改变。可多利用自然条件,对自然的本色进行突出,满足人们返璞归真和回归自然的审美需求。计成认为,园林设计在城市型地域中“,必向幽偏可筑”。作为一种聚落形态,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城市不可或缺的是休闲、文娱、经济和政治能。如对文化街区、园林和城市风景的构建,形成一种精神表征,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利于市民放松身心、调节生活,可“得闲即诣,随兴携游”,能“闹处寻幽”,对进一步优化社会的深层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郊野造景中,应依照自然地形进行规划和布局,因地成形、根据泉源、林木、山洼和土岗的实际情况,对范围进行确定。其规划布局要依照自然地形,对自然赋予的资源,应保留和充分利用,并融为构景元素。

3“.构园无格,借景有因”的造园之法。计成认为,借景是园林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应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在园内游人的视野中,巧妙地融入园外景致,和园内景物融为一体,不仅对景色层次进行了丰富,还能对园内有限的空间给予突出,以达到一种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以小见大的效果。而计成所强调的“借景”,是站在游赏的角度,对环境和情景之间的空间的有机联系,进行充分的考虑,其意义包括了园林设计的具体景境和总体规划。借景可应时而借,分为”俯借、仰借、邻借和远借”。如俯借风荷、映月和池鱼;仰借观宇、琼楼和飞鸟;近借邻舍、流水和小桥;远借落日和朝阳。通过设定游赏功能、空间构图和平面布局,使园林从“形有尽至于意无穷”,实现造林者的思想及自然山水精神的高度和谐和统一。

4“.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取向。在《园冶》中,计成将造林艺术的最高标准设定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无论是园林的总体设计,还是各个要素的组合,都要像山水花木的自然之景。与其自然生成规律相符合,富有自然野趣。花木要错杂疏密、池沼应曲折自然,和自然山水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意境和气势。园林假山应以“小山之形,传大山之神”,所展现的气势应是峰峦起伏、层峦叠嶂。而古典原理的设计,必须反映自然、融进自然、师法自然。野趣应浑然天成,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和统一进行强调。作为一种自然风景式的风格,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格图案式的园林风格,这主要是取决于二者之间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心理。先秦时期的老子就倡导“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提倡的是“万物与我同一”的理论。而这种源于古代传统哲学的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多方位的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特征。古典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对自然景观因素非常重视,其审美境界所追求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典园林设计所遵循的原则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从某种意义上,古典园林已经成为一种载体,可充分体现哲学观念,并且成为儒、道思想关照下的艺术形式。

继续阅读

招贴设计中的古典元素探微

一、当代招贴设计中的古典装饰元素

新思想和新观念的涌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怎样用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结合民族性特点建立多元的文化格局非常紧迫。在当代招贴设计中,中国古典装饰元素的融入对于招贴设计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它是设计师如何寻找传统文化的介入点、并与大众沟通而引起共鸣的问题。这对当代招贴设计具有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中国设计师力图追根寻源,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得以延伸和发展。他们在肯定传统的基础上寻求稳健的发展,从博大精深的传统中找到造型语言,来表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探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设计语言,设计出大量具有民族性的和生命力的招贴设计作品。香港靳埭强先生早期的设计作品《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海报,为了表现亚洲不同地区、国家、风格的艺术活动,巧妙的将印度的头饰,泰国歌舞者的面具、中国的京剧演员眼部以及日本浮世绘版画口部造型组合在一起,将东方文化恰到好处的融入现代设计中,画面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很好的体现了亚洲艺术节的特点和风格。

而在他的“汉字系列”———“山”、“水”、“风”、“云”中,靳埭强先生展示了把水墨融入设计,通过以“形”写“意”,营造出一种空灵雅致、纯洁朴实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同样,另一位著名设计师陈俊良的作品《久违了东风》,获得法国国际海报沙龙展设计大奖,将东方美学推向国际舞台;他的《天圆地方》国宴餐具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将古典器物的典雅精美运用于现代招贴设计之中,耐人寻味。在他的设计作品中,运用简单的构图,清新雅致的风格,文字与艺术、理性哲理与感性内涵,极度纯洁,大量使用留白的意境,令人静思沈淀,极好的体现了东方美学的特征。

二、在我国现代招贴设计中融入古典装饰元素的必要性

1.创新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招贴设计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之下,如果一味的追求后现代主义而抛弃传统文化是不可行的,综观西欧各发达国家的设计都具有自己民族的特殊性,因而是其他民族所不能模仿的。我们长期植根于东方的这片土地上,必须从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借鉴,寻找灵感和创意,使之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创新包括设计理念、思维的创新、视觉语言的创新、技术表现方式的创新。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可以继承传统式的创新和激进式的创新,在信息时代,社会新观念的介入,以往贯穿于招贴设计中运用的审美法则正逐渐被打破,思维情感的表达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人们力求找到合理化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式来体现一种哲理性的设计理念。时代化、个性化、民族化、传统化、多元化、国际化、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怎样才能在这个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中创造好的招贴视觉设计从而体现时代观念又不缺失其独特的风韵?怎样摆脱设计的平庸化、模式化,使我们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我们自己的文化精髓,对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元素注入古典装饰的形与神,突破常规,力求以简约化、符号化的形式表现最为丰富的内容,实现三大元素相互之间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学性构成的创新。

2.中国设计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设计长期处于一种模仿和经验型状态,与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的设计呈现矛盾。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革新势在必行。现代设计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社会是一个创造视觉盛宴的时代,并不是说要一味的模仿西式的设计,也不是复古主义,而是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既然现代化的设计是大众化的设计,我们就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源泉。使“中国设计”的标识能够显现在各种各样现代化的产品之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平面设计发展要领先于内地,由于经历错误较少,加之与国外设计界交流频繁,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设计师,他们将中西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恰如其分的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独特本土风格的招贴作品,在世界设计领域中做出一番成就。为我们的创意设计开辟了先河,做出了表率。我们也应紧跟步伐,推陈出新,在此基础上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视觉语言,发展中国化的现代招贴设计。

3.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大众传媒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跨越式转变,追求新鲜事物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往往在很多时候忘却了传统,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根”,饮水思其源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民族文化深深反映着一个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与思想表达方式,是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一个设计师应该具备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文化全球化潮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非易事,继承传统文化保持中国性不在其表面的形式,而在其精神思想。这样的文化是谁也模仿不了无法取代的,使用国际化的视觉符号,表达中国化的文化内涵既跟上了时代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着眼现实,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都是在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设计主题的信息进行正确、充分的传达。使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以现代化国际化语言来表达,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

三、运用中国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艺术,追求意境与设计的完美结合,体现民族风格

继续阅读

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风格探索

新古典主义起源于十八纪欧洲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初期,法国一些具有革新精神的艺术设计者,对传统的艺术作品进行了简单的加工和改良。在加工和改良的过程中,革命派的艺术家在对艺术品所用的材料进行很大的改进,同时在设计艺术品的过程中增加了新的创新工艺,在经过一系列的材料和工艺改良之后的艺术品,看起来更加典雅而不失其高贵的本质。

一、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的风格与特征

1.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的风格新古典主义设计注重对细节的把握。在家具选择方面,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采用的实木家具,并且这些实木家具多采用镶花刻金。镶花刻金的工艺,保持了整体的高贵与典雅。同时实木家具的使用,这样会使人们在生活过程中,享受温馨的室内环境,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古典主义室内设计的线条和颜色选择都显得十分厚重,会使人们的内心感到压抑,而新古典主义的线条使用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使用简明轻快的线条,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气勃勃的时代气息。

2.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的特点(1)形散神聚。新古典主义室内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神聚了。新古典主义对装饰效果非常的重视,为了还原古典的气质,新古典主义采用了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这样使室内设计既有厚重古朴的历史气息,又有明快生动的现代生气。(2)讲究风格。(3)工艺精简。新古典主义在工艺上采用大量新的材料,同时工艺手法也更为简洁明快。只是保留了古典主义传统样式的大致轮廓,其浪漫、优雅、豪华和舒适的艺术设计特点是在看似简单的设计而其实是在精湛的工艺要求下方能完成艺术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4)重视装饰效果。(5)注重色彩。新古典主义对色彩的使用同样十分重视,金色、黄色、白色为室内设计的主要色调。在色彩搭配方面相得益彰,这样使避免了室内压抑的气氛,给人以开阔、明亮的空间。

二、符号在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的运用

新古典主义在室内设计方面采用了大量的符号,室内设计的符号多以点、线、面、体等基本形式呈现出来。然而不是所有符号都适用于室内设计的,具有指示性的符号,在室内设计中就很少体现,人们往往会采用具有装饰性、寓意性、象征性的符号,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适当的装饰在室内设计中人们运用符号,点缀着设计的基调。现在的人们在室内设计方面追求“场景化”追求一种既舒适又真实的场景。为了营造这种氛围,人们在室内设计方面也采用了大量的符号。符号的加入增加场景真实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艺术工艺的真实性。

三、新古典主义设计中符号使用的特点

1.抽象性、象征性在新古典主义室内设计中,人们运用的符号,不仅是为了装点。一些抽象性和象征性的符号被广泛运用,人们运用这些符号,代表的意思也广泛,有的是希望身体康健,有的代表平安幸福,还有的是代表生意兴隆等,这些美好的寓意都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许。

继续阅读

古典园林建筑设计的文化内涵

摘要

中国式古典风格园林建筑具有和谐统一、意境深远、形式优美等特点。作为园内建筑要求与园内自然风格协调一致,其造型是否优美、布局是否合理、选材是否得当等都将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美。对园林建筑美的认识的价值在于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之间搭配和谐,同时能够与社会的文化理念、伦理观念和社会心理形成一个整体。它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度,也会影响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因此,园林建筑的审美和其他建筑的审美是不同的。

关键词:

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审美;特征

中国园林的构成主要有楼台亭阁、林木花草、山水石头和诗文楹联等六种要素,其中,楼台亭阁是指园内建筑。通过研究中国儒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周公的“制礼作乐”的儒学文化,可以阐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怎样影响着我国园林建筑和谐统一的审美情趣。同样,也要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师法自然”和绘画意境,以及古典式园林建筑是怎样用绘画艺术的表现方式来体现自身的深远意境。

一、中国古典风格园林建筑的文化修养

1以人为本与自然情感建筑是园林设计中,人为特征最为突出的物质方面要素,兼有生活起居和观赏游憩两种功能,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中国传统建筑受到“周礼”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古代的宫殿、古代的寺庙还是古代百姓的房屋都喜欢用均衡对称的轴线对称方式。然而,中国古典式园林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极大的区别,它摒弃了传统建筑的庄严与肃穆,而是更加重视居住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与欢乐,园林里的亭台和轩榭等建筑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充满了纯真自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意境。园林建筑灵活地利用建筑物将山水、植物融为一体,体现出错落有致、曲折迂回的布局。园林建筑采取或引导或暗示,或曲或直,或明或暗等手段来丰富在空间的层次感,从而达到以一斑见全貌的艺术表达效果。我国古典风格园林建筑能够具备这些特征,主要是由于园林是古时候有声望有地位的官吏和文人修养身心的地方,它所弥漫的是文人墨客的惆怅与孤寂,表达的是自然无为的情愫。由此也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不加造作的审美理念。

2建筑装饰里的文化内涵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古代文化和以和为贵的中庸性格,以及人们希望生活安稳、家族兴旺的情感也就顺其自然地体现在了建筑装饰里。园林建筑装饰图案里最重要的要素是与吉祥话同音的字或物,比如,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的“福”字发音相同,所以蝙蝠就被作为吉祥的寓意在园林装饰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北京地区的恭王府就有一处用蝙蝠来装饰的大厅,被叫做蝠厅,具有蝙蝠形状的水池也被叫做蝠池。还有一些装饰是直接使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器具或者塑像来表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情感,如“西王母拜寿”等雕刻和有吉祥如意寓意的如意等。中国古典式园林体现的是文人与士大夫的高雅脱俗的文化内涵,在建筑装饰中诗词、匾额和对联,这些具有浓郁文化特征的装饰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不仅可以烘托园林的艺术气氛,还可以装点景点。

继续阅读

古典园林中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颐和园“远借”西山、玉泉山之景,将园林的“视觉边界”扩大到远山,更显宏大;江南园林多有“近借”“邻借”手法,则可以利用近景制造景深,突出幽静氛围。如此精妙的艺术效果,几乎都得益于墙和窗的巧妙配合运用。如何使用“借景”这一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精髓,使之丰富现代室内设计,是室内狭小空间达到“移步换景”的挑战。

更充分的把室内与园林相结合,是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必须揣摩的事情。由于墙与窗具有使人“作画图观”的作用,其装饰美无疑具有锦上添花之效。如按照窗的作用与装饰分类,比较显著的有“空”“漏明墙(漏窗)”两类。

空,指空宕不装门窗扇的门或窗洞。《营造法源》载:“辟有门宕,而不装门户者,谓之‘地穴’;墙垣上开有空宕,而不装窗户者,谓之‘月洞’。”“漏明墙”是指在园墙上辟窗空,空中用望砖和屋瓦砌成透空图案的墙,其窗空又称“漏窗”。漏明墙雕饰与否,自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然而雕饰本身的美感是不能否认的,从这一点来看,我认为《园冶》的论述似乎过于独断了。与窗具有的装饰意味不同,园林中“白墙”的地位更加特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墙”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这是由古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决定的。孔子有言“:吾闻之,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古人“好质而恶饰”的思想对园林创作影响巨大。由此可见古人对质地之美的追求到达了何种程度。

“曲径通幽”则是在室内运用园林隔与通最好的表现手法。贝聿铭将墙窗元素运用到空间序列的各个部分。所示后院空间中,墙起到了“画本”作用,承托树影,别有意趣。另外,菱形窗洞顺着游览流线排布,极富韵律感。这一设计与颐和园花墙颇为相似。但颐和园的窗洞形态各异,有韵律而不失变化;香山饭店则更凸显现代主义简洁风格,两者可谓各有千秋。“俗则屏之,嘉则收之”,谈到墙的“隔”就不得不谈窗的“通”。开窗莫妙于借景,所谓“窗非窗也,画也;山非屋后之山,即画上山也……而‘无心画,尺幅窗’之制,从此始矣。”借景的意义,又可分两方面讲。首先,窗洞起到“框景”的作用。“框景”是造园者对景观的选择和限定,体现了艺术家的能动因素。这种“限定性”好比摄影师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拍摄到美的瞬间,使人聚精会神地体悟美。

其次,如今城市室内的环境设计也利用园林移步换景的特点,不仅宅院如此,所有的室内基本都是这样的。追求意境也是园林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不仅是自然的镜子,也是心灵的写照,它包含着文人、画家、诗人、造园工匠饱含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艺术意境,在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室内设计发展的当下,室内空间层次的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加以改变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来,使室内空间也能感受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情趣,更充分的把园林和室内设计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一个室内设计师该思考的事情。园林的“墙”“窗”艺术,是古代造园手法中最具抽象性的部分。正如它们“隔”与“通”的作用一样,通过分析墙与窗,我们暂且避开繁复的方法,直视古典园林艺术的精髓———建立人与自然的一种新的联系。“墙“”窗”元素在空间、视觉、心理层面上的“隔”与“通”,都是古人试图建立这种联系的积极探索。古往今来的人们以一种传承的方式延续着园林的造园技法,而我们将“景”移进室内空间加以改变,破而后立从新阐释这一种新的园林方式。今天,当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凸显,当世界建筑走过现代主义而开始反思过去,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园林艺术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作者:于凯泷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