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典传统文化范文

古典传统文化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古典传统文化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古典传统文化

古典园林显现的传统文化

1引言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建筑是一大文化瑰宝,既反应了各时代的物质文明,也体现了精神文明,而古典园林作为建筑艺术的一大分支,更是体现人类的一种文化意境,它是一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综合体现,它的选址、立意和布局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世界知名的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就其本身而言融入了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方面,各个时代的造园家们都能以山水林木为基础,以追求自然美为出发点,创造出无数的优美园林,这些园林建造风格、法则也影响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人们审美意识和现代建筑的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介绍

(1)以自然美为出发点。与西方国家园林的园林建造风格相比,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比如西方园林追求更多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以符合人们对大自然不断开拓、不断改造、甚至是控制自然的欲望。在西方园林中能经常看到比较规整的集合图形,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美,这种美往往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形式美,缺少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美。中国的古典园林常见的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不会过分的去强调对称与性状,追求人与自然合而为一。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格,有时候还会设置一些假山,引入花鸟虫草等更大的去接近自然,虽然是一种模仿,但这种追求自然美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出发点,比如最常见的对园林的评价,就有“宛若天开,浑如天居”,这是对自然美的崇尚。

(2)浓厚的民族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美,并不表示不以人为本,因为园林最终是让人们欣赏的,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也经常体现着许多民族风格,这些民族风格通过园林中的许多建筑表现出来。这种民族风格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百家齐鸣的状态。

2.1古典园林建造的设计技巧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千年历史,有许多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使山水组合,空间布局恰到完美。在古典的园林的设计上有许多技巧,比如植物配置、步移景异、因地制宜等等。其中因地制宜讲一方面要求根据现状要求,设置景点,使之得到整体需要,另一方面也提出对园林选址的要求,结合现场的情况造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只有切实按照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文中第一点提到的自然美,所设计的园林也才更有活力。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对山水情有独钟,讲究“无水不成园”,因此各个地方的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皇家大园林还是私人小园林,总能看到山水相依。对山水的布置方面,也讲究步移景异的技巧,在园林不同的区域能观察到不同的景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效果,也更能使人感觉到置身大自然当中,步移景异同样也给园林一种活跃的生命力。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也有许多种,比如抑景、借景、添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等。最常见的是在园林中融入书画、植物、假山等,人一种自然恬静的艺术效果。

3古典园林建筑传统文化对人们审美意识的影响

继续阅读

传统文化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与内涵,结合九江职业大学古典文学教育教学实际,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的应用提出相应对策。实际应用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古典文学教育教学能取得良好效果,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知识学习兴趣,促进古典文学教育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文学教育教学;课程设计;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古典文学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古典文学常识,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2014年5月21日,习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0月18日,党的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重要论述和报告不仅体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为任课老师,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还有必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教学活动[1]。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推动课程教学顺利进行,也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典文学教育教学效果创造条件。目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逐渐受到重视,但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很多学者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相应对策,对教学实践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然而,有关古典文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少,甚至几乎无人问津。事实上,《诗经》《楚辞》等古典文学作品,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巨著,同时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良好素材[2]。本文结合J职业大学古典文化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九江职业大学在古典文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创造性的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明确目标,规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方案

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提高古典文学教育教学效果为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规划特色课程方案。例如,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经典读本》系列教材,利用多媒体、微课等将其融入古典文学教学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的综合应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呈现变得直观形象,方便学生了解和学习。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主动探究能力,合理设计古典文学阅读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古典文学阅读教学。这样既能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相关的课本剧,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应用技能。注重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展示自身学习能力,举办书法展和古典文学诗歌朗诵比赛。进而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参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应用技能。

继续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情势下,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涌现出了许多融合中西文化特色的佳作。而就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来讲,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富有中国古典元素的代表作相对较少。怎样才能完美地将古典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中国古典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互融合,可以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第一,古典元素的应用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增添活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可以利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巧妙地融入古典元素,这样不仅可以表达出极强的民族文化性,还可以突出该地区的民风民俗,从而赋予作品灵魂,同时也能提高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第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古典元素,可以体现出作品的朴实无华。我国的古典美讲究“大美无言”,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巧妙地融入古典元素,更能凸显这一理念,给人一定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体现出作品的美感。我国传统思想认为,大自然与人息息相关,因此,古典元素还能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将古典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改善目前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1.直接应用古典元素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古典元素中的符号、意象巧妙地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彰显出现代美感,还可以凸显出古典美感,同时也能展示出悠久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利用现代科技把古典元素应用到环境设计中,会产生别具一格的视觉特效。在选取古典元素时,要从符合常理的基本点出发,选取一些合理的古典元素,能够突出表达的重点即可。如,上海金茂大厦在设计风格上采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塔型,这一理念与古典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彰显出古典美学的魅力。

2.古典元素的汲取与改进从目前的建筑设计来看,古典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完美融合,更加突出了现代审美与现代艺术理念,这使得现代建筑蕴含古典美,延续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物一方面表现出了前沿的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传统文化内涵。如,苏州博物馆新馆即是将古典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有效结合的典型,其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担纲设计,其设计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出苏州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其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了环境设计与园林设计的风格,再利用先进的建筑材料进行建造。从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外形来看,其融入了古典艺术形式,从古城的整体来看,其更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渗透,形成了具有古典艺术美感的建筑风格。苏州博物馆新馆外部运用了现代几何结构,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其馆内建设也应用了现代构型,让人眼前一亮。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风格矗立在历史悠久的苏州古城。

3.促进现代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共生目前,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升,从国际文化角度来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设计风格与审美思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也有所变化,由以前的注重现代感转变为崇尚古典美的设计风格。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其文化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会采用一些古典元素,从而使设计作品一方面具有现代设计风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悠久的历史感,其也是将古典与现代融合的产物。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可以提高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使其引领世界潮流,同时也可以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结语

继续阅读

古典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

【摘要】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师要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舞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思想和审美趣味,特别是中国古典舞,因此要尤为重视。中国古典舞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学好中国古典舞,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发展成全面的人才。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生理和心理上的局限,还不能明确地认识到舞蹈学习的价值取向,更何况是中国古典舞。因此,大多数学生的舞蹈基础都比较薄弱,而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因此舞蹈教师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国古典舞,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

一、中国古典舞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古典舞的融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意识,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模仿能力也比较强,而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模仿,从而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表现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学生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拓展想象空间,通过教师的讲述和表演,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把握夸张、虚拟和想象等中国古典舞的典型特点。中国古典舞的学习能提升学生的素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而舞蹈教学的实施能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所以教师要紧抓这一点,以提升学生的素质为前提,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中国古典舞教学内容,从而发挥出中国古典舞的育人功能,让中国古典舞展现出自身特色,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熏陶,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也见证了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具有较深远的文化意义。因此,学习中国古典舞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更是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中国古典舞

因为中国古典舞教学相对来说比较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中国古典舞在舞蹈教学中的占比比较少,因此教师非常不重视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而且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重视对中国古典舞文化进行传承和渗透,讲解的知识点都太过片面化和基础化。

继续阅读

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

摘要:在当前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将现代时尚的设计元素与传统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迸发出全新的设计灵感,更好的促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建造的多样性。本文主要通过中国传统古典文化元素作为主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构成素材的设计建造切入点,充分结合具体苏州耦园的现代园林景观为分析案例,最终总结归纳出在日常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美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传统文化;设计元素

1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根本核心定义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的时代长河中始终坚守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所表现出的传统文化元素从核心地位不断的深入探究,可以看出,充分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飞速式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特征中最具代表特征的就是对于民族文化的繁衍,通过对地域特征的延伸最终展现极具历史代表性特点。这种我国传统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根本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族精神的创设,同时对我国整体的民族气质奠定基础提供了所必须发展条件。因此,随着对文化元素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整体形式和分类进行深入挖掘,总结探究归类,有效的为了解我国今后民族文化的发展前景顺应时展方向具有重要建设性指导意义。通过具体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综述,有效的完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优化升级,有助于后续未知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持续性传承发展效用。传统文化始终提倡坚守相得益彰,也就时对于各类文化形式中彰显非同一般的有效作为,进一步展现对于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进步,广泛彰显传统文化的历史效用,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元素主题出发,完成精神富足和时代融合。

2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互关系

随着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古典风格园林景观设计的市场占有率有明显增加,其中以苏州耦园为例,耦园又称涉园,最早修建于清朝顺治年间,后被焚毁继而得到大规模的恢复重建。涉园在实际园林景观建筑的对称结构,充分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方正对称的根本思想意味。这种对于传统园林文化设计形式充分表明了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得婉约含蓄特点以及恢弘磅礴气质的设计理念,有效的体现了当前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形式的优秀特征,更好的完成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工作,从实际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影响和设计宽度范围等全方位角度进行扩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从在苏州耦园自然景观设计中建筑的对其陈列程度方面来看,充分完成了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彼此影响。苏州耦园在整体建筑空间布局方面有效引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水玄学作为思考,这是由于后期修复重建时设计师的生活精力和设计理念所决定的。耦园的园林院落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数八卦的相关特点,在中空的公共空间内围绕河流,各处院落以南北向的马路相连的实际园林景观设计,四个方位的景观神像主要表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神话故事的四方神灵的风水特征。在耦园院落居室的布置采用左右对称的阴阳玄关相互连通,充分展现阴阳八卦的中国风水玄学文化。除此之外,苏州耦园高大连绵围墙设计,从根本上是对古典文化中皇帝意愿展现,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等特点,有效展现园林景观设计中风格基调奠定,更好的完成设计元素依据和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除自然景观设计充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外,人文景观设计同样值得关注园林景观设计与古典文化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古典园林设计主要依据古代哲学思想有效的展现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注重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设计元素的实际运用,构建和谐统一的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形式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参考作用,从而完成园林景观设计内涵提高和设计理念思想的高度统一。苏州耦园的人文景观设计的根本核心主题是爱情。从园林命名形势来看,耦就代表配偶的意思,充分彰显了园林设计者的核心设计理念和设计目的。例如在耦园院落围墙上所雕刻的表明专一深情的仙鹤以及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子时概念的鼠类展现多子多福意愿的松鼠等。同时耦园庭院之中所种植的各类植株选择方面和携隐双山堂的命名,都充分将园林设计和传统文化因素紧密结合,充分将园林景观设计师所接触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充分展现苏州耦园的景观设计优势,继而发展形成独特的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古典园林风格。

3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概述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具体内容,从而有效的分析在具体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点,进而完成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古典园林设计风格,最终推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有效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以下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彰显传统文化实践工作的具体应用形式:

继续阅读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论文

一、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学习古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靠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很少依靠自己的理解,总是过度依赖《高中语文文言文讲解》《高中文言文翻译》等教学辅助工具书。学生参考这些书籍对所学的古文进行翻译、理解,缺失了自己品读、理解的过程,所以学生学习古文的价值根本无法实现,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理解能力也就成了空谈。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是精心选择和编排而成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本中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因子,把讲课的重心转移到传统文化观念、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化教育上来,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比如讲到韩愈的《师说》,可以从《师说》中提出的疑问入手,提炼出我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学生从师求学的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又比如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对各个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让学生体会《鸿门宴》中的审美情感以及相关的民族文化精神。

(二)充分了解作者情况《孟子•万章下》中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因此,解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命历程。每一篇文学作品的诞生都与作者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作者独有的思想感情会在文学作品中有所流露。比如高中语文教师要讲解李清照的词,就应该让学生先了解这位宋代女词人一生中不同时期的生活情况和感情变化,然后再来感受李清照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的内容和意境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一般来说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主要反映了李清照的闺中生活和她的思想感情,这部分作品主要写的是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后期的作品主要是抒发她怀乡念旧的情感,作品中表达出李清照后半生生活的孤独,让人感受到她生活的浓浓哀愁和惆怅。知人论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整体把握作家的作品大有裨益。

(三)突出汉语思维方式汉语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思维的主要手段。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更是必须依照汉语特有的思维方式去理顺思路,唯有如此,方能透过文字抓住古典文学的精髓。如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文章首尾都体现出了“弊在赂秦”这一核心内容,反映了作文时首尾照应的传统思维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对学生强调文章的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又如,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对偶句式,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力求对称、均衡的思维方式,如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等。语文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感悟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四)开展经典作品的拓展教学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经典作品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通常只能接触到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内容。另外由于学生平时熟读经典作品的机会和时间都比较少,所以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往往是浅尝辄止。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课本中这些经典作品内容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了解作品的完整内容,再找时间去熟读原著。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及文化底蕴的熏染有直接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使学生不仅能够运用传统文化去理解各种文学作品,更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传统文化加深理解与感悟,进而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

继续阅读

剑舞的起源与发展

作者:陈捷单位:深圳大学

中国古典舞剑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富特点和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形式。但是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其作为纯粹独立的舞蹈形式已然消亡。现行的剑舞是当今舞蹈艺术家在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总结、复现的结果。中国古典舞剑舞是涵盖内在文化气度、精神体验、审美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当代的发掘和建构,应该更加注重文化形态的复现。笔者在高校的剑舞教学中,对中国古典舞剑舞的发掘与研究有了些许心得,以此文简要阐述。

一、剑舞资源

剑舞的原初形式虽然消亡,但在壁画、雕塑、武术、民间舞、戏曲、文学作品,以及现行的研究成果中依然能够探寻其风貌,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发掘的可能性。据此,我们的资源便可分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审美资源。包括美学史;思想史;绘画、雕塑、书法、音乐等各门艺术史;舞蹈史;传统舞蹈美学;剑的考古成果等。

第二,形象资源。包括武术中的剑术;戏曲中的剑舞;民间舞中的剑舞;民俗活动中持剑的仪式;壁画、雕塑中的剑舞形象等。

第三,已有成果。包括现行的中国古典舞剑舞教材;剑舞作品和剑舞作品分析;研究剑舞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等。

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剑舞的基础,为研究、整合、发掘、复现提供条件。

继续阅读

舞蹈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编创应用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蕴藏丰厚,而且元素丰富,涉及政治、思想、精神、生活等领域的各个方面。文章梳理相关文献,指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进行探索性研究,以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舞蹈教学中加以体现。其既响应了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号召,又能满足改革与创新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舞蹈教育;舞蹈编创

舞蹈作为一种审美和健身方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当下,风格迥异的西方舞蹈艺术和流行文化正逐渐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作为舞蹈艺术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高职院校,应当肩负起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责任,通过在舞蹈创编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展现舞蹈艺术之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传统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为主体的多元文化融通的文化体系①。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西方文明和流行文化的浸染,对我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尤其是艺术专业院校的学生,本身知识储备有限,专业课的压力又使他们吸收课外知识的时间较少,因此,借助舞蹈教学传承传统文化具有一定困难。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舞蹈作品编创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在过程中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促进教学成果、学科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

一、以创作展现教学成果

高职舞蹈教学是高等职业舞蹈教育的简称,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舞蹈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其毕业生应具有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丰富、舞蹈的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是知识与技能兼顾的应用型人才②。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最终呈现,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熟练掌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将教学成果有效展示,最终进入社会之后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知识储备学有所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创作,既有相同于一般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又有区别于一般作品创作的特点。在过程上,首先要确定创作的主题和目标,根据主题构思出作品的结构和框架,并在框架形成的基础上强化主题动作,通过重复、节奏变化等方式对其予以丰富,细化作品结构,使作品最终饱满地呈现。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的创作区别于一般主题的原因,在于这一主题从选择到创作都需要创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能够在泱泱浩瀚的内容中选取既适合学生学习了解,又适合肢体语言呈现的创作主题,对创作者是极大的考验。以笔者的创作经验为例,对主题的选择和把握无法在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也不是依靠一己之力就可以达到的。在创作之初,笔者就将作品的创作目标和需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所长,开拓视野,寻找能够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主题的素材,并将选定的素材通过自身的感受力表现出来,而笔者需要做的就是将这部分资源加以整合。但是就结果来看,尽管最终选定的主题不是由学生提供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集思广益,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使命感。学生在查找资料、参与创作、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节庆风俗、谚语俗语等元素有了粗浅但较为贯通的认知。在创作的主题上,笔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核心,这个题材是笔者筹备和心仪已久的,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素材,通过组织学生集思广益,提升其参与度。在创作方式和细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这次研创经历,笔者发现,应用型人才不仅能直接创作作品,更重要的是拥有能够创作、敢于创作的心态。而教学成果的呈现和检验,不仅体现在高职院校在舞蹈艺术创作上展现的作品数量,更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了解作品诞生的全部过程,在体验中收获经验和成果。

二、以创作促进学科建设

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高职舞蹈教学中的创作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现存的研创节目已经适当涉及我国传统文化主题并且在学术研究上,2017年关于高校舞蹈教育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相关论文数量有了显著增加,但尚未有研究者和创作者从教学的角度,关注选题本身对学生思维引领、反哺中华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笔者在前文中提到,教学剧目创作的本身不在于作品呈现得有多精巧,而在于创作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科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自身是一名中国古典舞的教师,课余时间也喜欢配合教学实践编创一些舞蹈作品。基于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研究,本次作品的主题构想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但是最终选择的题材呈现却是西方现代舞的语汇。这个过程打通了学科壁垒,实现了学科之间的交融互通,有助于舞蹈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在创作上,笔者优先考虑以古典舞的语汇来呈现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审美和气质。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对这样的语汇非常得心应手。但是经过考虑,笔者最终决定以西方现代舞的语言来表现,通过意识流的方式呈现每个节气特有的风格和美感。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试图借创作过程告诉学生,舞蹈是无国界的语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精华是可以被各个时代、种族和人群所接受的。因此,题材尽管是传统的,但表现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当下,人们可以用现代舞意识流表现,之后也可以用国标舞的五种套路呈现不同节气的气质,这其中方式一定是多元的。传统并不意味着没有与当代生活对话的可能,换句话说,中国古典舞的语汇同样可以述说今天的世界发生的故事。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作品创作,有助于舞蹈编导和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学科建设。首先,一个专业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内应用。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融入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在创作理论上以主题先行,能摆脱之前以动作先行的编导的“自说自话”。就一个作品呈现的本身来说,需要古典舞、现代舞和编导多个学科的交融促进学科的综合;同时也显示了编导学科可以在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应用。其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创作,其过程也是对学科建设的辅助。通过创作的过程,笔者带领学生收集资料,筛选、整合主题动作,使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地探索将语言和文字的素材转化为肢体表现的可能性,拓展了舞蹈的表达空间,使内涵更加丰富。

三、以创作引领文化传承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