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工程资源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1通信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策略
通信工程项目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应全面做好工作计划的编制,并创建良好的工程项目经理部门,依据企业法人授权,参照计划选择合理方式完善人员以及工作团队的管理建设。
1.1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质开展,需要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应创建适合通信工程单位的科学管理体制。应全面注重优质人力资源的应用开发,可借助计算机系统、现代化技术手段,做好人力资源整体构成、具体分布等各类信息资源的良好收集以及汇总整理。同时,应进行人力资源的细化分类,明确需要开发培养与全面引进的人才类型,并应开创适合通信工程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估工作体系。另外,应快速汇总分散在各个项目机构人员的综合评价管理数据信息,创建动态化、全面化的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而令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体制为通信工程行业单位的人才甄选、有效培养以及科学应用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再者,通信工程单位应依据发展状况、核心需要,优先对当前人事工作人员做好专业培训,还可由外部吸引更多经验丰富、技能水平优秀的专项人才,进而提升人才潜能,实现良好的挖掘与有效的管理。为提升通信工程行业核心竞争力,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理念,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传统工作理念更加注重员工强制管理与服从。通信工程单位则受到全过程全网服务管理理念的影响,各个工作环节承接严密、紧密相扣,因此对工作水平与质量会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因此,人类资源管理更容易要求员工服从,忽视了对其有效的辅助与引导。为此,应扭转这一不良局面,以人为本,创建管理人以及基层人员的双向交流沟通管理制度,将做好人员服务管理作为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环节。
1.2做好通信工程预算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编制
为节约资源投入,为通信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计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应做好相关人力资源工作工程预算表格的科学编制,可借助通信概预算应用软件进行清晰的规划。同时,应做好通信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有效编制,首先,可创建任务工作表,利用微软Office工程项目软件,细分工作表内容。应具体涵盖大纲级别、工作任务称谓、编号代码以及工作分解结构等。还应令通信工程施工项目视作纲要工作,并令预算表格内的项目名称编制为具体任务,定额编号则应形成任务代码。可令通信工程技工的工作时间以及实践任务视为基础资料,并将其全面移植至Office工程软件之中,形成工作分解结构。
1.3通信工程项目完善团队管理
通信工程项目经理应面向整体工程团队进行负责,并快速及时地培育发展团队精神,组织布设关键成员,做好工作授权。可利用褒奖、表彰、鼓励、集中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定期培训学习等模式,有效地统一员工思想意识,强化沟通联系,提升实践运行工作效率。团队管理过程之中,经理人员可应用资源平衡做好人力资源各类负荷的协调以及平衡管控。同时,管理过程中应创建良好的绩效考评以及薪酬管理工作系统。
摘要: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来看,我国环保力度也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加大,而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升。所以想要更好的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就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在建设中需要不断坚持水利工程以及水文水资源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模式,进而有效保障水资源。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阐述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研究
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水资源总储量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我国国民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我国为了更好的发展也逐渐出现了很多企业,所以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从这一点来看,即使我国水资源的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率非常低下,很多地区的人均水资源已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的平均水平。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国民就需要转变这种形态,在使用水资源的时候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很大程度上节省水资源,进而有效保障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每一个人都可以保障水资源的储备量,从而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应用现状
在对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①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隐患;②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经费还处于短缺的状态。
1.1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隐患
一直到现在为止,我国对于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流程,还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工作人员都有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且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我国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建设,从而落实相应的方法,让更多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在水利工程的水文水资源管理中更好进行落实属于自己的工作模式。由于水利工程从很早的时候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且也帮助人们创设了好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人们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的水资源极度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让我国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出现很大的隐患,这些隐患不仅仅会影响水资源的应用和发展,还会降低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基础设施的实用性[1]。
1.2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经费还处于短缺的状态
摘要:目前,人力资本已成为各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本,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建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通常的观念里,我国人力资源数量大、劳动力价格偏移,但随着社会和公众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其这些所谓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且面临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素质低、科技含量低等问题,故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共识。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及相关措施进行分析,以提升建筑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实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
1引言
改革及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建筑业、房地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奠定了其支柱产业的地位。基于这一重要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已初步形成完善的省、市、县区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网络,但当前的社会监管体系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比如监管资源相对分散、监管过细等,无法形成有机的统一。因此,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行业人力资源机制与管理模式上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增强建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源是指由企业支配并加以开发、依附于企业员工个体的,且对企业效益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劳动力综合。人力资源管理以开发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作为基本内容,通过控制、组织、协调和监督等手段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以充分发挥企业团体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是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员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已成为现代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也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只有通过培训和开发,员工才能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参与复杂的劳动协作和企业的管理工作;(2)是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时代,技术更新、产品更新、设备更新、管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更新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素质,而上述这些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管理才能实现;(3)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能增加员工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活动,员工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水平,产品质量会大大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也会有很大提高,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监督结构设置不合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当今水利工程数量也不断增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服务。水文水资源管理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对提升资源利用率、综合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提出水利工程中水文水资源管理现状,进而提出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
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多数都集中在东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污染严重,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全面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水文水资源管理,可以为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保证水利工程正常运营。在水文水资源管理中,需要对水库设计、防洪标准等参数进行对比、优化,提升水利工程抗洪能力、供给能力,这样才能够全面发挥水文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1我国水文水资源管理发展现状
1.1水文水资源技术不断发展
在多年发展中,我国通过借鉴国际先进技术与理念,同时加强自主研发工作,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水利工程,并且水利工程与民生息息相关。水利部门也开展了多个项目推动水文水资源管理技术发展,通过融合现代化技术,我国已经实现了水文信息监测、预警预报、水资源自动配置、水资源自动监控、重点地区水生态保护、重点地区水生态修复等多项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2水文监控和预报发展
新时期下,谁玩监测技术的出现,为加强雨量蒸发、流量、观测水文资源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构建了水文信息收集、分析、监控、传输、管理等一体化信息服务。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水文水资源预报从过去单一的发展方向朝向了多方发展态势,增加了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新技术可以更好精准地预报洪涝灾害,及时预报旱情,为了科学拦蓄洪水,提高下游安全提供了指挥决策信息。在近些年我国所采用的新型水文预测预警技术,在洪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抵挡了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摘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基于此,简单的阐述几点建设性的、有利于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水利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策略
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发展的如火如荼,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繁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具备了充分的经济驱动力,呈现一片大好发展趋势。本文立足于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浅谈几点有利于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期望能够为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分析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
1更加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耗时长、耗资大、人力投入大的复杂性工程,往往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水平要求较高,而且随着当前国内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竞争加剧,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已经成为项目建设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新要求,尤其针对项目经理的培养更加的注重。项目经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最为典型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整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应当具备过硬的决策能力、领导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社交谈判能力、应变能力、综合分析与写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但是,目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经理人才的选用,往往利于形式,大部分的项目经理难以适应工程建设的需求,缺乏国际视野以及过硬的国际知识储备,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欠缺复合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难以保障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供,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实用性的复合型、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满足当前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需要。
2更加重视知识化管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具备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具有不可逆转性,在建设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往往需要进行综合性管理,即设定项目范围、明确管理目标即路径,进行全周期生命管理,因此,如何将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转化为工程项目的知识体系已经成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另一大任务。当前,从国际水平来看,知识化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它能够将水利工程项目的文档、案例、经验教训等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具体化的知识管理文库,从而能够有效的为新员工培训、项目咨询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通过知识共享,能够全面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1水资源管理形势
(1)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工程从长江调水到我国北方缺水地区,东线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中线工程已于2014年10月通水,“引江济汉工程”已于2014年8月通水。此外,为解决区域缺水问题或满足水生态修复等需要,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还规划了一系列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如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湖北省“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徽省“引江入巢济淮工程”等。而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达,中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下游地区用水需求巨大。跨流域调水与流域内用水、流域与区域用水矛盾日益尖锐。
(2)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流域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尽管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高,但部分水资源开发活动已引发了湖泊湿地萎缩、少数支流部分河段脱流干涸、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一些闸坝建成蓄水后改变了水情,引起局部水域纳污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对生态环境产生的长期、累积影响将逐渐显露。近年来,国务院确定了长江经济带建设,溯江而上,又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成渝经济区、贵安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十二五”规划的13座内陆核电站,有10座布局在长江流域;城镇化建设,宜宾等区域规划的页岩气开发,用水量都将巨大。产业发展布局中,工业园区、化工产业等呈现由下游向中、上游转移的趋势。随着长江流域经济布局的发展变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如何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是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面临的重要挑战。
(3)水生态文明建设等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深化水利改革等国家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对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水资源管理需要深入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找准流域水资源管理定位,推进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在水资源管理中,要严格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发挥“三条红线”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作用,推动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保障经济转型升级合理用水需求;要狠抓落实,建立和落实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简化行政审批,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督,逐步确立流域、区域和取水户水权,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等。
2管理工作现状
(1)取水许可管理。目前,长江委保有取水许可证144套,约占流域总发证套数62000多套的0.2%,总许可取水量11000亿m3,约占流域总发证许可取水量30000多亿m3的37%,其中,河道内取水许可证29套,许可取水量10600亿m3;河道外取水许可证115套,许可取水量400亿m3。几年来,长江委进一步规范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落实了施工用水取水许可、延续取水评估和取水许可证换发制度;加强了对委管取用水户的培训和监督检查,规范其取水行为和受委托监管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内容和责任。
(2)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工作。长江委已制订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并报送水利部;完成了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和赤水河的水量分配方案,正在开展金沙江、牛栏江、乌江水量分配方案编制工作;另外,还组织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量调度方案》。长江委将逐步推进河流及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统一调度,探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澜沧江水量调度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2012,2013年澜沧江枯水期水资源统一调度;正在研究长江大通以下引江调度与管理,积极推动下游引江工程统一调度;长江流域第一批(汉江、嘉陵江、金沙江、牛栏江、氵舞水、水阳江、澜沧江)和第二批(长江下游干流、乌江、洞庭湖、鄱阳湖等)江河水量调度方案编制已列入水利部计划。目前,长江流域已基本建立了规划水资源论证体系,开展了工业园区、城市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和河流规划等四大类型论证工作。
(3)流域水资源监测评估工作。根据《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4年)》,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及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长江委以长江流域片现有54个国控省界断面水量监测点为基础,从2012年起组织编制了《长江流域重要控制断面水资源监测通报》(月报、年报),并从2014年起启动了长江流域省界年度水资源监测数据分析评价工作,为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摘要:
如何在农林背景下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当前农林院校面临的一个挑战.该文首先分析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及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要求,其次总结了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目标进行了再定位.认为基于农林背景、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常态、走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道路是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培养目标;再定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早于1956年创办于东北农学院,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该专业[1].尽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背景十分复杂,但综合来看,各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由下列相关专业所形成[2G3]:(1)农林院校:是在原土壤学和土壤农化分析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它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诞生背景非常相似;(2)师范院校:是在原地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3)理工院校:在原来测绘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4)综合类院校:多数是在原有的人文社科相关学科背景基础上成立的.近年来,随着国土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土地管理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呈现3种新常态:首先是适应经济规律,国土资源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死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次是要适应自然规律,坚持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要求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发挥用途管制对城镇发展空间和建设用地边界的管控作用,真正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助推城镇化;再次是适应社会规律,坚持最人性化的资源民生制度,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管理对专业人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技术实践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宅基地改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土地新政,要求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耕地保护、土地征收、土地生态保护、土地法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国土资源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对专业人才的技术与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随着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金土工程”、“一张图工程”等项目的展开,对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水源地众多,列入国家级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达175个,其中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占40%[1]。总结我国大型湖库型水源地,普遍具有集水区域广、供水范围大、功能多样、管理复杂、水质影响因素多等特征。大型湖库型水源地作为水源的载体,对保障饮水安全至关重要[2]。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国务院于2012年出台文件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其中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并要求到2020年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但受跨行政区、水问题复杂等因素影响,水源地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上尚存在管理思路不够清晰、管理主体不够明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程建设尚显落后等问题。本文以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水源地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不足,紧密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探索大型湖库型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从而为类似水源地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概况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飞云江中游河段,是一个典型的大型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包括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其中珊溪水库位于上游,总库容18.24亿m3,赵山渡水库位于下游,总库容3414万m3。水源地集水区主要涉及温州市两县一市,总面积2302km2,主要支流有玉泉溪、泗溪、黄坦坑等14条。集水区内总人口达50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水源地主要承担了温州市8个县(市、区)、500多万人口的供水重任。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现状主要面临2方面问题:①水环境问题突出。集水区内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物多直排入河,致使河流水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了水源地水质,同时受过度捕捞影响,部分区域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②水资源管理水平不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水源地跨行政区等因素影响,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存在管理方式不相统一、管理体系尚未形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同时水量、水质监测等基础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作为温州市水源主体,其水资源管理最主要目的是改善和维护良好水质,保证下游供水安全。由于水源地跨多个行政区且涉及水问题较多,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的要求体现“三条红线、四项制度”的多个方面。用水总量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严格落实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管理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要求水源地内各行政区全面加强节水管理,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加快推进生活、工业及农业等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特别是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进灌溉渠道节水改造。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制度要求严格水源地内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水源应急管理;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注重水源涵养区、源头区的保护,推进生态脆弱河流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严格落实责任并加强考核,确保水源地水资源管理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4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
目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行政区为单位逐级落实,最终落实主体为各县级行政区,在此情况下,大型湖库型水源地内的各县(市)一般独自开展属地范围内水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实现水源地水资源管理统一协调,降低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用。鉴此,本文提出水源地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体思路如下:以水源地集水区为重点,结合水源地的基本特征及治理需求,以水源地水质保护为目的,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着力于水源地水质提高和水环境改善,通过实施组织领导、管理制度、工程建设、管理能力、责任落实与考核等方面措施,一方面实现通过行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取用水总量的控制、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另一方面实现通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逐步改善河流、水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