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工程建设文化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大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现就深入实施文化强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以服务“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建设作为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凝聚人心的重要纽带,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要求,到2015年,全区文化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是:
1.文化凝聚引领能力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广泛认同和遵循,新时期“腾江越海、登高致远”城市精神及开发区提倡的“敢作为、善作为、大作为”精神不断弘扬光大,全区干部“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更加牢固,一切理念适应并服务于区内群众和项目,促进公民素质不断提高,为建设省级文明镇和国家级开发区打下良好基础。
2.文化惠民服务设施全面覆盖。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区、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以“三馆”(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为龙头、以新型社区文体设施为支撑、以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为基础的公共文体设施体系。到2015年杨宗、邓园、城北、柴湾等新型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其它村(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00平方米以上,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8平方米,区(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区(镇)村(社区)和企事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3.文化产业竞争态势提速增效。初步建成以山姆文化广场为核心的城北新城文化服务业园区和以儿童玩具商会为主导、柴湾民营工业区为阵地的文化制造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全区在文化产业方面取得突破,形成2个以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产业园区,不断提高生产性、生活性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以上。
1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原则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水利工程传统设计理念已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这要求现代水利工程设计要在保持生态环境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进而确保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1.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现在水利工程设计的最基本原则,以工程的安全为基础,以人为中心开展设计工作,设计者要充分地将情感融入自然环境中,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而创造出高品质的水利工程景观。
1.2生态化、自然化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到工程项目、生态和景观的要求,借助自然环境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将自然与人文景观高度结合起来,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1.3经济合理原则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始终秉承全面发展的宗旨,与传统水利工程建设有所不同,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再局限于水资源的运用,更注重发挥旅游、生态的综合作用。现代水利工程设计目标要求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经济合理原则,同时在开展经济项目中,做到安全第一。
1.4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原则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中人工景观的设计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工景观的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到自然景观的特点、类型和分布等要素,实现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2现代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工程设计情况直接会对水利工程建设成果产生直接影响,影响其在应用中如何发挥出水利工程的效益。而传统水利工程设计中不利因素的存在,对水利工程的科学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的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同时,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的行业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以往的专业园林设计公司少之极少,而现今的园林设计公司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其实力也在不断地提升,设计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园林设计师对于植物的利用。植物是园林工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在之前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们并没有扩大其行业内容,没有充分地利用园林的植物。植物作为园林工程设计的装饰元素和必要的设计元素,它的存在很重要。如果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所处的环境有很多天然的植物,那么园林设计师们千万不要错过这一自由发挥的机会,因为植物的布局和设计可以为我们的园林工程设计增添很多自然的色彩和天然的美。如果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所处的环境没有很多天然的植物,我们就要想办法充分利用那很少的植物以及寻求一种适合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所处的环境的设计方法。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很多地方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优势,我们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所处的环境的天然特殊优势。比如一些地方有喀斯特地貌,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设计出很多有意思的园林景观。利用我们设计的园林景观所处的环境的特殊优势,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突破,这些设计方法和技巧都是我国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所必须要做的一点。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行业内容正在不断扩大。
一、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现今所存在的问题
(1)园林工程建设缺少一定的内涵作为具有强大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园林工程建设应该是富有很大内涵的。但新时代下的园林工程建设却显得十分的肤浅,不管是从园林景观的布局来讲还是从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元素来讲,都没有很深的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园林工程设计师的素质决定的。现在的园林工程设计师较之于以前的园林工程设计师门槛要低得多,这就造成了园林工程设计师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作为中国的当代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师,他们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努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我们知道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师要注重感性的东西,但是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争取设计出感性与理性同在的设计作品。只有感性与理性同在的设计作品,才会富有很深的内涵。
(2)园林工程建设的抄袭比较严重
园林工程建设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性和创造性,而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虽然一直保持着很多的本土特色,但还是存在一些很严重的抄袭现象。这两大问题是目前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两大问题。
二、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前景
1.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将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还属于一种社会的公共事业,它的存在已经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保护。因为园林工程建设对于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还有利于城市的文化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文明来说非常的重要。但是,很多当地政府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城市建设的经济利益,这很不利于我国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园林工程建设发展中,我国的园林工程建设将会受到更多的保护,也会成为国家的重点保护对象。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后,通过网络、通讯等传播渠道,依托图书馆、文化站电子阅览室,向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一项创新工程、民心工程。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开辟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快速便捷的文化传播渠道和信息平台,为全县广大群众提供优良文化信息资源服务,依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整合县图书馆、文化馆及文管所等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和国家、省、市文化共享工程中心的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广泛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多层次、多渠道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目标任务
在县图书馆建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在城关镇、饶峰镇、熨斗镇建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在已建的46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的村(社区)建成46个共享工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到2010年,全县基本建成“一网两库”,即以县级支中心为基础,乡镇、村(社区)基层服务点为重点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以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生态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数据库和以火狮子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三、建设要求
全县共享工程建设在共享工程省分中心的统一技术服务平台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共享工程县支中心设在县图书馆,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设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共享工程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原则上设在各村(社区)服务中心。共享工程县支中心负责对基层服务点进行业务指导。
(一)建设内容
1研究背景
为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工作。高校“质量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高等教育新体系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和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高校体育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教学管理和建设的方方面面,还涉及到硬软件的创新和改革。构建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能够积极推进高校体育质量工程的实施。就高校体育工作质量评价而言,近几年也有相关同行对其进行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中的角色定位;第二,有关体育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的评价;第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能否适应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需求的评价;第四,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建设。第五,学校体育社团的地位、作用、发展和建设。第六,学校领导对体育质量工程建设发挥的作用等。笔者对这些观点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这些研究中运用的方法及指标体系的筛选,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同之处,即调查统计。从评价系统的层面来看,高校体育需要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内外部和谐环境,而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学生的参与。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指标体系为研究背景,从构成高校体育质量工程的硬性指标、软性指标、隐性指标建设为切入点,从关系结构的层面研究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评价指标,为全面提高高校体育工作的整体评价水平,使这一工作处在可测、可知、可调的状态下提供一定的测评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体育质量工程建设为背景,以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在校大学生为测试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5份,剔除无效问卷,合计收集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其中男性234人,女性226人。
2.2研究方法
2.2.1专家访谈法
走访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等院校的部分专家,围绕高校体育质量工程评价量表的语言文字、理论架构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对相关维度和条目的修改意见。
摘要: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土木工程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发展阶段,土木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成为土木工程应首要面对的问题。对于相关工程部门来说,如何解决当前的土木工程安全问题也是整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土木工程中的安全现状,对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进行分析讨论,以此完善我国土木工程安全情况。
关键词:
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土木工程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其建设情况的重视度也在不断上涨。土木工程中的安全问题是整体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建设效果与整体效率及质量,就需要对土木工程的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对当前土木工程中存在的不足,寻求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并将具体手段应用于实际工程建设中,使得整体工程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质量。在我国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之下,建筑技术在被日益完善,整体建筑功能也趋于多元化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安全文化现状的分析将对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1土木工程施工现状
1.1安全意识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人员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少部分施工单位整体没有安全意识,在安全问题的防护以及解决措施上没有科学有效的手段,通常对此疏忽大意,因此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其具体的问题表现在封闭管理与施工人员自身素质两个方面。施工单位目前的封闭管理工作整体上做的不到位,施工的区域内缺少应有的安全警示牌,进而在这一方面忽视了安全提示;其次,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较为欠缺,整体安全知识素养普遍较的,缺乏专业性,对安全防护没有具体的概念,整体上的施工的现场安全环境了解并不到位[1]。
1.2安全设备的不健全从目前的设施上来看安全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安装以及质量水平都有待高。比如从目前的施工安全架问题来看。安全架是高空作业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设备,对于安全架的安全搭建以及安装来说,对于整体工程安全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从目前的搭建情况来看,施工人员过多,整体搭建安装质量太差。这些问题导致了安全架的密度与承受能力严重不足,进而整体上影响施工安全。同样的,安全设备的结构点的差异也会带来不同的安全风险,对于整体工程质量来讲影响较大。
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现将全县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文化惠民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县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改变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跑上争取资金和争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先后建设了总投资1300余万元、面积48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集图书馆、文管所、剧场于一体,实现了文化设施集中联动运作、充分发挥效益的目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阵地;投资200万元改造了原文工团办公楼,通过维修改造,县文化馆已具备优越的演出舞台、排练场地、办公场所和文化接待中心;建设了总投资550万元,面积251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体育馆;投资800余万元,改造了县人民体育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环境。
二、攻坚破难、真抓实干,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全县农村的文化发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们以六项“惠民工程”即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农民健身场地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突破口,全力把惠民政策和惠民措施落到实处。抓住以国家加大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契机,抢抓机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勤跑,多跑,积极争取项目,加快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扶持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一定成效。
(一)不断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步伐,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从统筹发展城乡文化的角度出发,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列入县政府承诺的十项惠民工程中,规划3年建设9个乡镇文化站(二道管委会自建),现已完成总投资300余万元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在综合文化站内设立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室、书报刊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功能区,并配备了音响、电脑、办公设备、图书、文艺器材和体育健身路径等,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为文化娱乐、信息共享、图书阅览、体育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活动阵地。
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模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成为各乡镇的一个人文景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乡镇综合文化站已成为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舞台,我县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已走在全省前列。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现场会就在我县召开。
1大型工程组织结构特征分析
工程组织是指为了完成工程项目任务分解结构图中各项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构成的个人、单位和部门的群体[10]。工程组织规定了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而组织结构是这种关系的重要体现。与企业不同,在工程建设前期,业主需要依据自身能力、工程的性质以及社会环境等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即以合同契约的方式确定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管理主体以及他们的职能范围与权力。可见,工程管理模式决定了工程组织成员间的管理关系,而工程组织结构则是这种关系的体现。目前国际上有十余种比较重要的工程管理模式,分别是DDB模式、DB模式、CM管理模式、EPC模式、PC模式、PMC模式、BOT模式、PFI模式、PPP模式、Partnering模式等。大型工程建设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往往要求参建单位具有较高的建设管理能力。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市场规则与法律不够健全,国内尚无具有总承包能力的建筑企业,一般由多个参建单位共同完成建设任务。此外,计划与市场共存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国内大型工程建设一般采取政府主导管理与市场招投标机制并存的形式。基于上述市场、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型工程建设一般选择“业主+PMC+Partnering”管理模式。在这种混合模式下,以政府领导为代表的业主主要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并协调工程建设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项目管理公司主要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业主与其他参与方在虚拟组织环境下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建设工作。苏通以及港珠澳大桥等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大型工程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实施层。其中,每个层次又包括多个成员。此外,各层次间以及成员间通过某种关系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型工程的组织结构由管理模式所决定,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工程组织结构也有所不同。但是,由中国国情所致,国内的大型工程建设一般选择“指挥部”或“管理局”等管理模式,其组织结构都包括决策层、管理层以及实施层三个层次。在人类社会中,文化的传播以特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为背景。同样,在大型工程中,工程文化的传播在特定的工程组织中进行。因此,工程组织结构决定了文化的传播路径。下面,根据上述结构特征,分析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的结构特征。
2工程文化传播路径及其网络拓扑结构
2.1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特征由大型工程建设特点所致,工程文化传播路径具有层次性与方向性特点。
2.1.1层次性根据上述组织结构特征,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的层次性显而易见。在不影响体现组织结构特点的前提下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简化:从宏观层次看,工程文化的传播路径包括三个层次,其中中间层(最上层)为决策层,然后是管理层,最后是实施层;每个层次中包含多个节点,代表文化传播的主体。从微观层次看,大型工程的建设任务一般由多个建设队伍共同完成,建设队伍之间的地位关系不同,其工程组织的层次结构也有所不同。若地位平等,各建设队伍处于同一层次;若某个或某几个建设队伍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建设队伍处于从属地位,则在文化的传播路径中,后者将处于前者之下,受到前者文化的影响。
2.1.2方向性在工程文化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共存。在工程建设之初,参与主体便已带有本组织所固有的组织文化。这些组织文化正是形成工程文化的重要源泉,它们因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工程建设的自组织过程中进行碰撞与融合,形成工程文化的主要内容甚至雏形。然而,任何一个大型工程都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就是所谓的时限性。而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对漫长的时期,如果在大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只依赖参与主体之间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自组织过程来形成工程文化,那么可能到工程完工时,还没能形成具有核心主导力的工程文化,更不用说发挥文化在创造组织的稳定性与适应性、提高工程组织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工程参与主体进行文化自组织的同时,需要发挥文化序主体的作用,以工程目标为导向,吸收、融合工程参与主体中优秀的文化元素,快速形成具有核心主导力的工程文化,并采取有效措施,向工程组织进行快速、有效地渗透[11]。可见,在工程文化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中,分别遵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传播路径,而工程的建设周期是影响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的重要因素:若周期较短,一般以“他组织”过程为主,自上而下地形成与传播工程文化;若周期较长,则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过程将占据主导。
2.2网络拓扑结构由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特征可知,该路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有向分层网络拓扑结构。关于网络拓扑结构的传播动力学,已有丰富的研究文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疾病传播的研究。1889年,En’ko最先将数学建模方法引入基于社会网络的疾病扩散研究之中;随后,相关学者对疾病扩散继续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基于常微分方程的SIS和SIR模型;Watts和Strogatz提出了小世界网络模型(SW),并指出小世界效应会加快疾病的传播过程;Pastor和Vespignani针对现实网络的无标度性特征,对复杂网络传播临界值理论进行了拓展;Eguiluzv和Klemm、Yan等、Zhou等分别对结构化的scale-free(SF)网络模型、含权模型网络以及带有社区的网络疾病传播模型的传播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此外,孙庆川等、罗荣桂等分别研究了信息及新技术在社会网络及企业网络中的传播规律。上述文献讨论了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下的传播动力学问题,为推动复杂网络传播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上述网络结构模型并没有考虑到传播路径的层次性与方向性,因此在模拟现实情况尤其是工程文化传播过程时存在一定的缺陷。Carlos等指出,一种构建小世界网络的标准方法是对规则图的边进行变概率重连,如WS小世界网络、NW小世界网络等;然而以这种规则图为最初基底所形成的拓扑结构并不适用于对现实中某些具有层次性特征的拓扑结构的模拟。他针对现实中某些具有层次性特征的网络结构,利用复杂网络理论中的Transit-Stub结构产生器,构建了一个三层规则网络拓扑结构(transit-stubregulargraph),包含最上层Transit域,中间层Stub域以及最下层LAN,如图1所示。在图1中,节点数为120,节点平均邻元素为3,(a)的节点重连概率为0,(b)的节点重连概率为0.02,(c)的节点重连概率为1。将上述三层transit-stub拓扑结构图与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相比较,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三层transit-stub拓扑结构与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结构相类似,可以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模拟。下面,结合复杂网络理论相关知识,通过计算机编程,在MATLAB软件中实现该网络结构。
3工程文化传播路径结构的MATLAB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