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个人健康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教育基地,关乎于人才未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更多关注学生的问题与缺点,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为了促进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传统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限制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现如今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其中,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切实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消极心理问题,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尽管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但是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意识,完善学生的个人情感,让学生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个人品质,仍然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首要问题。现如今,积极心理学受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广泛的关注,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仅为教师带来更多的教育启示,还能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此,本文主要以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并让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品质,为大学生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因此,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能只是单纯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应该以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主导,从而端正学生的心理态度。将积极心理学根植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以学生发展为重点,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化,从而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科学化、具体化、系统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心理学知识,但是不能过于重视理论教育,既有指导性教育意义,又与思政教育存在区别。[2]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应该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多方面,从而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业方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指导。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乐成,并将二者充分的融合到大学生的实践生活中。例如,心理健康教育显性课程,可以围绕心理健康情景剧、心理读物等内容为主,从而将生命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挫折教育融入其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主要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目标,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间接性的收获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现全面方面,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当代学生未来发展。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倡导,学校的体育课改为了体育与健康课,这说明体育与健康课不仅是发展体育运动而且强调了开展体育运动是要与健康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就要体现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体育与健康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即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德、智、体、美和心理等方面。
1体育与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健身、启智,而且可以育德。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活泼爱动,他们的思想行为、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意志品质都会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地展现出来。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优秀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1.1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开展的活动大多以集体项目竞技赛为主。要在集体项目中获胜,重要的法宝就是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统一行动。还有少数的个人项目赛,也都与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获胜也是集体的荣誉。集体主义的情感就在我们大家的共同责任感和荣誉感上得到了升华。如:拔河比赛、球类等集体项目比赛自始至终都代表着集体的荣誉、集体的智慧、集体的辛劳和汗水,他们在集体中体会着自己的辛酸和甘甜,体会着幸福和快乐,从而促进他们培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2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组织纪律性是顺利开展一切活动的保证。个人意志服从集体要求,遵守体育严谨的规范规则个人行为和表现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如:在投掷项目中为了避免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纪律,服从教师的组织安排。无论各项活动或比赛都需遵守活动规则“抢跑”“冲撞”都会被判犯规。学生通过正确的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从而加强组织纪律性。
2体育与健康教育在智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锻炼不仅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确保身体健康,更能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经大量实验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提高人脑的质量和皮层的厚度,增强大脑功能,而且能养成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以及良好的注意力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为智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1体育与健康教育可提高抗疲劳能力,促进人体健康:人们都知晓:炉火中塞满的木柴只要拨动一下,火焰就能冒上来木柴就能熊熊燃烧。一味的读书不进行户外活动那大脑便会僵化,像木柴一样轻轻拨动一下获取新鲜空气燃烧也就充分了。人的大脑结构是复杂的,大脑皮层细胞、神经细胞的活动强度和灵活性在体育锻炼中会得到改善和提高。所以学生要在学习之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缓解大脑紧张的神经,使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从而提高抗疲劳的能力,使他们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摘要: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程度对该病的预防和干预至关重要,因此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目前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多是单纯依靠患者住院期间的宣教或是网络媒体等方式,各环节脱节,无法覆盖患者的所有信息。本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医疗云构建糖尿病健康教育平台,覆盖医院、社区、患者生活等所有环节,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医疗
云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统计数据显示[1],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有3.87亿,中国糖尿病患者约9700万[2]。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素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以高血糖为主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由于其罹患人群多,并发症严重等原因,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引起大众的关注,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中关键的一环,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3]。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主要依托医院、社区、媒体等手段,通过个人教育[4]、小组教育[5]、集体教育[5]、家庭团体教育[6]等方式,采用医患教育[7]、志愿者[8]、同伴教育[9]、健康教练[10]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模式。然而目前,国内糖尿病人群对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仍然匮乏,意识欠缺[3]。究其原因,主要是未能完全将医院、社区和媒体串联起来,患者信息无法关联,患者只是得到了较为碎片的信息,教育不成体系。本文提出,构建医疗云平台,将医院、社区、媒体中的患者各类信息在云端汇聚,为糖尿病人群提供全面、专业、系统的健康教育服务。
1总体目标
构建基于医疗云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平台,要以服务公众为出发点,保持和发挥健康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推动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传播,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新一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医院、社区、媒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实现对糖尿病患者全方位、全流程的健康教育模式。
2设计原则
2.1简便
本文提出的健康教育平台在设计时应遵循简单易用的原则,以提高软件的易用性。此外,建立与医院病历数据的接口,使患者通过平台即能方便地查询的一些检验检查信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其主要造成因素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文化价值等息息相关,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本文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前言: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大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后续的人生。高校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人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促进其学业有成、事业辉煌、生活丰富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对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如对学校环境与专业的不适、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矛盾、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这些问题,给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影响,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高校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
学习与学习环境问题是高校学生常见问题之所在,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更加自主、灵活,在学习方面主要靠学生个人的自主能力。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改变而出现困惑的心理,如理想与现实产生的落差,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一个重点问题,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人际交往经验不足,部分学生因性格、爱好等个人原因无法很好的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等人之间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显得被动。恋爱问题,大学生恋爱属于热门话题,进入自由、开放的大学校园,对异性的追求的欲望加强,但由于缺乏经验,在恋爱关系中往往容易出现矛盾,无法正确认清爱情的责任。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潜能开发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有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带有自己特殊的使命来到我们这个世界。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发现并找到自己的天赋属性,充分发展自身特有的潜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和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教育要唤醒每个人潜在的各种能量,让人的天赋能够自由发展。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大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各种天赋和潜在的能力,并提供各种锻炼与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发现自己的潜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完善自己的人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常规教育措施,不仅要正常开展,更应该发挥其潜能开发的功能。比如,个别心理咨询不仅仅只是解决部分学生的一些心理困扰,团体心理辅导也不仅仅只是让部分参加的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更不是仅仅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制与平台,让每个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发展潜能,并通过锻炼来开发这些潜能。同时,使其不仅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也在社会能力、创造能力,及具有天赋方面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使人生意义和价值都能得到更好的彰显。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更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
大学具备开发学生身心潜能的各种条件。开发每个人的潜能,原本就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遗憾的是,当下无论是初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没有能很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甚至有人说,从小学学习开始到大学毕业结束,都没有能很好地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直到离开学校很多年后才从成功的事业中发现了自己的才能。中小学教育没能很好地开发学生潜能,甚至遏制了学生的潜能,是因现有的中考、高考政策和学生评价体系所致,且这些政策和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彻底改变的。尽管教育行政机构正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推进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问题。因此,期望中小学教育通过快速的改革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不太现实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教育培养的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人才评价方式,及搭建各种学生锻炼发展的平台,为开发学生发展潜能创设良好的条件。因此,大学教育具备学生潜能开发的各种有利条件。
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对潜能开发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各大学和教育行政机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但随着所谓“最难就业季”现象的出现,不少大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不够扎实、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等能力素质的欠缺问题暴露无遗。大学生不仅就业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更是欠缺。部分学生自上大学之后,没把学习和发展当回事。在中国,能考上本科层次高校的大学生其智商毋庸置疑,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现象呢?这些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学生自身不够努力有关,更多的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等密切相关。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中,有些模式和理念确实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甚至阻抑学生的发展。比如,有些课程内容不能及时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差强人意,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水平较低;实践育人的理念没能很充分的执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等等。所有的这些现象,严重阻抑了大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幸的是,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及许多教育人士的关注和重视,正在想方设法地进行改革。因此,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也是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所要求的。
充分认识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积极思考并探寻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的思路与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的成效。同时,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涵和功能,促进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促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了有效实施对大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澄清功能认识,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级行政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以及从业教师应澄清对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功能的认识,明确意识到潜能开发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一些专家和从业者的呼吁下,教育部已经修订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把潜能开发纳入了新的纲要之中。从教育行政机构的角度,相关机构应尽快组织修订大学生的指导纲要,把潜能开发目标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中,并引导各高校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的工作机制中有效开发大学生发展潜能。当然,开展此项工作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和程序。从各个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把潜能开发立即纳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并尽快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
整合各种师资力量,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功效。近年来,由于充分重视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包括实践工作的,也包括理论研究或经验总结的。从专家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繁荣的背后,存在实效性的欠缺,大量的宣传讲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等并不能让学生满意,没有能达到期待的功效。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学背景的专业教师非常欠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由辅导员担任。尽管辅导员也接受过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掌握了一定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但事实上离称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工作成效。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团队,引进更多的、具有深厚理论背景和实践能力的心理学专业硕士、博士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心理学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充实,可以为深入开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当然,要实现有效开发大学生潜能的目标,还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还没有充分结合,基本上还属两个系统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学工系统的辅导员等完成,而辅导员对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发展不一定熟悉;专业发展教育一般由专业教师开展,而专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一定了解。因此,各高校应整合教育师资力量,形成一支综合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应由心理学专家团队、各个专业的专业教师团队、辅导员等共同组成。心理学专家团队统领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由各个专业学科的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发展教育与潜能开发的具体工作。当然,要对专业教师团队和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培训,让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与特点、充分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情况下,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有效认知自己与专业特点、了解本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学习方法,以便更有效的学习、锻炼和发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卓越人才。开发学生潜能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融为一体。近年来,大学生毕业人数屡创新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培养质量并没有随之达到最高水平,就业难、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引发全社会的关注。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围绕创新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各高校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度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基于项目研究的学习、问题探索的学习,以及案例分析的学习等研究性学习方法,以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随后,“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纷纷出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大学生潜能开发的关键,只有推进适合学生学习、发展、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被有效激发,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实践锻炼才能有更好的平台,大学生才能看到自身发展的潜力,树立发展的信心,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导师制的本科人才孵化站”就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范例。该团队在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受这一案例启发,全国60所重点高校已经在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显然,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潜能的有效开发。总之,只有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潜能开发的功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结合,充分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沈永江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近几年,在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情况下,人们对各方面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攀升。特别是对医疗水平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医疗技术有很高的期许,也对医疗服务态度和内容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妇产科中,临床护理工作尤其重要,需要考虑产妇的综合情况,予以良好的护理配合来达到更高保障的生育质量。
1孕期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及其安全性
1.1孕期健康教育宣传的内容
1.1.1孕期个人护理的健康教育在怀孕后,首先要注意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个人卫生、工作环境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要避免吸烟和被吸烟的情况,做好防辐射、防污染等问题,正确看待妊娠反应,并定期做好相关检查。产科护理工作者要详细地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养成合理健康的生活习惯,并强调相关注意事项。
1.1.2心理及情绪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孕妇所表现出的状态进行分析,并与孕妇聊天沟通,获悉孕妇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及时给予引导。
1.1.3饮食营养的健康教育妇女在怀孕期间的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饮食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配置,不能盲目食补。一般在孕期前三个月需要补充适量的叶酸,多食当季的水果蔬菜[5]。并且,在做定期孕检时,向医生询问清楚,在缺钙或缺铁的情况下,需要怎样合理补充营养。同时,在孕期应当控制好孕妇的体重增长,避免出现过度增肥的状况,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等风险。
1.1.4胎儿监测及护理的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在孕中后期对孕妇及胎儿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仔细分析胎动情况,通过胎动频率和强弱,分析指导孕妇进行相应的胎儿健康发育的检测,并指导孕产妇欣赏一些轻音乐以舒缓情绪。
1.2孕期健康教育宣传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任。教师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探讨发展思路,以期更好地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话:“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知名专家学者、高素质的教授与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中的核心力量,自身的专业化与高素质才是提高高校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可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与教育专业精神的不断提升,从而明显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让教师能教、会教、愿意教,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使学校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均有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重要师资力量,其专业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促使其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目前,学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哈蒙德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提高教师专门知识、特殊技能,使其有高度使命感与责任感的过程。美国教育学家西克斯认为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执业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成功转型为经得起验证并经系统累积的知识基础;二是接受专业教育的人是通过严格筛选的;三是这些知识的累积与传播都是在特定的教育机构内开展的;四是接受专业教育者必须经过实习并通过考试获得证书才算合格的执业人员。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通过不断完善自我知识储备,提高个人职业素质的一个动态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育专业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知识、技能、态度、品质、意识五个层面的专业化。不仅是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终极目标。当然,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通过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就更广阔,专业成熟度也更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分析自己整个教育过程与行为,评估个人的教育效果,并积极开展教育行为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诸多意义,大致可归为三点:第一,能够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素质。从某种层面来讲,一所高校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改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能够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涉及到的内容较为抽象、复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第三,这是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目前,高校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术科研方面的竞争。其实,科研竞争只属于高校综合竞争力中的一个方面,而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综合竞争力。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有效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教学竞争力、科研竞争力以及人才培养竞争力,从而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
三、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摘要:卫生职业院校以青春期女生居多,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自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有效开展青春期教育,帮助青少年,尤其是少女健康、顺利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通过对当前青春期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探讨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着重对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与总结,对青春期健康教育途径进行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青春期教育;生殖健康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性和婚姻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的观念和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表现为性观念日渐开放和婚前性行为发生的现象日益普遍。由于缺乏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他们面临着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低龄化、性传播疾病的威胁[1]。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度过青春期,形成健康的生活意识和行为[2]。笔者从教于卫生职业院校,以青春期女生居多,就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对学校性与健康教育重视程度增加,但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关键性突破
1996年之后,政府分别以2~4条/年和1~2条/年的频度颁布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权力的政策,从主题和内容来看,每年发文量和政策总量都远远超过其他主题,说明一直以来政府对学校性和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视,但决策者对是否向青少年/未婚青年提供生殖健康服务,青少年性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哪些却莫衷一是,因而这两个主题在政策具体内容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1]。政策层面性教育在具体内容上并没有关键性突破,这种观念上的保守也制约了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服务立法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决心[1]。
1.2家长与教师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质疑
1996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内率先创办了性健康教育辅修专业,随后一些高校陆续举办同类辅修专业,但学生人数少,普及率不高[3]。2016年笔者应邀对一所小学六年级的全体毕业生进行青春期健康宣教。在宣教前与相关教师接触时,教师似乎对青春期话题讳莫如深,一再提醒笔者,对学生谈论这样的话题一定要注意分寸,不要太直白。笔者询问了这些六年级的孩子,得到的答案是几乎没有一位家长对他们进行过较为系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及相关卫生指导。基于当前家长、教师对青春期健康教育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和质疑,导致一些教育内容在教育教学中缺失,然而这些缺失内容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师观念和学校氛围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