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中地理课程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1.提升自身能力,精选案例素材高中地理教师要结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注意事项,查缺补漏,着力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案例选编、案例讲解及点评等能力。案例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狠下功夫,这是因为优秀的案例使用起来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为课堂增添不少的活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参与课堂案例讨论的积极性。那么,该如何做到方便、轻松获取优质的地理案例呢?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跟同仁开展深入交流,相互汲取成功案例教学的经验。高中学校也要针对案例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高中地理教师进行案例研讨,为他们提供交流意见、分享心得的场所及平台。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地区或高中学校可以组织人员建设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网站,把一些优秀案例上传至网站中,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案例库,让广大同仁一起借鉴使用。笔者挑选案例的体会是,踊跃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在生产实践中去了解、积累案例。比如,笔者会主动联系城市环保部门、地质矿产部门、气象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努力从这些部门中去搜集、整理案例。
2.深刻把握案例内涵,开拓案例的应用思路高中地理课程属于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一门重要学科。地理案例一般具有典型性、直观性,可以使用的地理案例数量其实是比较多,例如可以使用文字案例、图像案例、图形(地图)案例、数据调查案例、景观案例等。在这些多种多样的地理案例中,一些教师感觉力不从心,难以充分让案例的教学价值完全发挥出来。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应该正确理解相关案例之内涵与特征,巧妙结合教学主题,多渠道拓宽案例应用技巧,如可以运用阅读、口头描述的方法、小组调查、实景模拟、现代多媒体展示等方法顺利实现案例课堂教学的目标。此外,教师也要学会加工案例,尽量让案例符合高中地理教学实际。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传授长江沿江地带这个知识点时,可将沿江地带之概括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然后通过分段与分层分析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这样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很容易掌握了。
3.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不是说让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单打独斗”,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其实,案例是一个课堂知识传授的平台,教师应该丰富课堂的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激发出学生的主体性及积极性。为此,地理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的时候,既要摆在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位置,也要明确学生扮演的角色。笔者在这方面的体会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处于一个启发、引导、组织与调控的位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案例分析中;让学生扮演分析案例、研讨案例之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案例以后,则应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及探索:案例所涉及到哪几块的地理知识?在案例中存在哪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案例教学效果得到实现。
4.加强案例教学指导,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一些高中地理教师觉得在案例教学中,只要有了案例就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不需要指导了,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方法的一种错误的理解。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指导,只要加强指导,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案例,打造高效的案例课堂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评价效果也应该多元化,不能只是简单地位于终结性的地理课程考核上面。其实,每一次案例教学教师都要给出客观、公平的学习评价。当然,评价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认知差异等方面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形成性评价跟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跟学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跟小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跟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门系统性强、综合性强、直观性强的方法。但是,在具体应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切记不能盲目挑选案例,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引导,要加强跟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在生产实践中多途径积累案例,不断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能力,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课堂。
作者:魏本利窦文敏单位:山东省垦利第一中学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微课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因此,利用微视频来展现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微课教学,能更好的提升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微课课程;视频教学;线上学习
近几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将微课程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微课程来增强地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开展微课程教学的价值
微课教学对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价值,具体表现为:首先,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微课程就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微课程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地理运算充满兴趣,创新式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其次,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重点,培养他们良好地理学习素养。将微课程应用到高中学校地理教学中,可以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加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一方面,将地理教材知识演变成动画内容,使地理推演更加直观、立体的展现在课堂上。最后,微课程教学还可以将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罗列,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学习层次,既能明确课堂教材的教学重点,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更好的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地理学习能力。
二、应用微课程理念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2.1利用微课程演示复杂的地理知识
微课程作为一种课堂辅助性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教师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地理空间模拟等知识融入到微课程视频教学中,利用微课程进行视频演示教学以达到教学目的。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当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比如说,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由于地表形态形成具有缓慢性,可以通过微视频课程进行浓缩与快放,展示不同地表形态的地理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相关知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地表形态方面的微课程视频设计时,应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的状况,选取典型的地形案例进行视频制作,力求所设计的微课视频实用简单,明确视频教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目标。
《经济社会史评论》2017年第3期
摘要:在高中地理的实际课堂教学之中,导课可以说是一个开端,是实际进行地理教学中的第一个难点。如果导课的运用比较合理,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就可以促使高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清醒的思路,从而进一步优化学习的状态,使地理学习获得最好的效果。从目前的高中地理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对地理课堂的导课起到充分的重视,导课的应用也少之又少,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不理想。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导课的作用,并且根据实际课程以及课堂的具体环境来进行导课的安排,从而进一步对学生需要的进行满足,进而加强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导课
在地理课堂上的导课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就是像文艺演出的开场白一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在上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仔细计划出如何进行导课。如果在高中地理上课过程中的课堂导入部分十分特别,那么就可以有效的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作为合格的教师来讲,应该进一步对课堂导课的技巧进行加强,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果。
1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导课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没有进行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有一部分高中地理教师错误的以为导课并不会对上课的实际效果造成任何影响,更有甚者以为导课不过是卖弄的手段,常常都是在刚刚播放上课铃声后就自己进入了讲课状态,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在上课铃声刚刚播放完毕时,一部分学生的思绪很有可能还在上节课之中,或者还有的学生还在保持下课的状态正在休息或交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将精力投入到刚刚上课的地理学科之中。如果在这个时候地理教师通过一系列导入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那么就很容易使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学习即将开始的地理课程。有些高中地理教师地理课堂导课的设计很乏味,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的高中内部的地理教师在开始上课时也加入了课堂导入的环节,但是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如果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原因就是导课的设计无趣,缺乏对高中生的吸引力,这可以从下面几点表现出来:首先是进行导课的方式十分枯燥,模式十分刻板,体现不出创新的意识,对学生的感召能力不足,无法起到吸引学生的效果;第二点是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语言不够深刻,无法使学生更深一步的进行思考;第三点是导入的效果不是过于复杂就是没有强调到重点,虽然看起来像是比较别致,但是却并不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有一部分高中生并不重视地理这门学科,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来,这就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及时进入上课应有的积极状态,整个地理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而又生动的课堂导语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们对于地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整个高中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
2高中地理课堂实际进行课堂导入的要点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课堂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个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导课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一定要进行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不管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导课,下面这些要点是必须要遵守的。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导课的实际目的,要有一定的实际针对性。首先,导课的内容一定要从教材的出发,并且按照考试大纲的实际信息进行设计,要对整堂地理课的教学负责,如果没有按照这一要点进行设计,那么无论导课的语言多华丽也是天花乱坠起不到什么作用;第二点,在导课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年龄特点,分析其心理以及兴趣,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启发性。第一点,教师在导课的内容方面要多下心思,要有一定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点,要设计多种形式的导课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加强。可以说导课最为核心的特点就是充分激发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导课的趣味性。高中生的年龄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在这一年纪的学生实际行动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出发,那么如果说教师通过优秀的课堂引导激发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会更加认真、更加主动,正因如此,导课在实际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这一特点。导课的趣味性并不是指要去都小学生,而是对地理课堂的整体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掌握,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首先,教师的语言不能死板。其次,实际进行导课的方式最好要创新要新颖。最后在进行导课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导课的效益。导课的语言应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可以有效的节省时间,实际进行导课的时间大约在两分钟到四分钟为最佳。
环境教育也称作生态环境教育,它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等的分配利用,自然保护、运输技术等的开发,普及学生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改造、保护环境的能力的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以及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一、高中地理蕴涵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开展环境教育是地理课的必然要求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高中地理课程研究的是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这就无不渗透着环境教育的内容。首先,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来看,引导学生关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强化人口、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地理课程的教育理念来看,在课程教学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珍爱地球,善待环境;从教学评价来看,学生是否初步具有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是否积累了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是否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地理课程中的资源分布、星体运作、环境保护、人口问题、区域环境等无不包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高中地理具备渗透环境教育的基础。
(二)渗透环境教育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是地理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以知识为出发点增加学生对人类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认识,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这就需要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动态地灵活地认识,懂得环境对人类和地球的作用,懂得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如何保护环境等。也就是说,高中地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环境教育的渗透,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上规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开展的环境教育,主要包括地理事物的内在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内容。教育学生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环境、保护环境。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新课程的核心所在,开展环境教育是地理课的必然要求。
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是高中地理课程渗透环境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向学生传递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这与高中地理课程和环境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不太吻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转变为新的体验式、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去了解环境、认识环境,更深入地懂得环境对人类、对生态的影响与作用。我们知道,在以前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接收到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环境知识都是机械的无情感参与的被动记忆式知识,这些知识就像杂物一样累积在学生的头脑中,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作用,没有把环境与人类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更不会从生活的感悟从去体会环境与生活的关系。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与学习,学生也不会产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感,进而产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要树立新型的课堂教学理念,开展新型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的教学中,教师改变学生“坐着听”的习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开展前引导学生分组查找当代环境问题的基本资料,找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当下环境问题的特点,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生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主题,当各小组都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分享、交流、讨论,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环境。
(二)采用多元的方法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显然依靠单一的讲授教学法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融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利用演示、视频、野外观察法来增加学生对环境的感性认识,如在空气污染的教学中,引入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察野外的植被情况了解中国植被分布的特点和近些年的植被砍伐情况;通过演示法了解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其次,借助讨论法、探究法、合作法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的不断形成,如在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让学生结合森林的作用、开发、保护以及经济的发展等展开讨论,从而形成一些共性的认识。经济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注意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在此,借助实验法、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实践。如在水污染治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污水的处理和污水成分的检验,引导学生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环境教育,走进地理教学课堂,才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改变,将环境教育的渗透落到实处。
(三)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强调将地理教学从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以形成持续的学习。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教师要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的内容转化为课外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中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环境意识的更加深入。例如,在《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调查本地的人口数量,包括本地的人口以及外来人口,了解外来人口给城市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给环境造成的压力。思考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数量是越多越好吗?本地城市的人口容量应该是多少?能够通过哪些政策来控制人口容量等?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任务展开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单。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学生能够真正地走进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从具体的调查和数据中了解人类环境。运用地理知识,实现环境教育与实践的结合,这是地理教学汇总渗透环境教育的落脚点。
【摘要】实验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获得直观体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地理实践能力。本文以“地转偏向力”实验为例,研究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实验教学的不足和建议。
【关键词】实验教学;高中地理;地转偏向力
一、实验教学的理论优势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强调的考察、实验、观测、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1]。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实验,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出实验教学的建议。同时,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实验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探析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地理必修一涉及的自然地理内容较为抽象,教学重难点较多,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高中自然地理的部分章节进行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有时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验难以直接开展或不能开展,所以模拟实验成为一种可操作性较高、实验效果较好的实验类型[2]。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模拟实验的主题主要围绕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交替、昼夜长短变化、热力环流、锋面的形成、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和褶皱形成等。本文以“地转偏向力”模拟实验为例,分析其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引出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实验器材】选用地球仪、塑料球、撑开的雨伞等球状物;墨水等。【实验步骤】①标注球状物虚拟北极点并朝上,在球状物表面滴适量墨水;②模拟地球自转;③观察并描述墨水流淌痕迹;④将球状物虚拟南极点朝上,重复上述步骤,注意自转方向的变化。【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地球表面物体在做水平运动时,物体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实验分析】该实验优点是实验器材简单易得,实验步骤设计合理明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实验器材,地球仪或雨伞表面滴墨水,易对物品造成污损,且清洗时间较长,不利于课堂上实验的重复;其次是实验过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①和②容易出错,例如滴墨水的量不易掌控,模拟地球自转速度较难,太快墨水模糊一片,太慢墨水直接滑落,需要多次重复寻找合适的速度,占用时间过多;最后是实验结论,该实验只能证明,地球表面物体沿经向做水平运动时会发生偏移,无法模拟赤道地区有无偏转力以及物体沿纬向做水平运动时是否发生偏转。【实验评价】一般多采用结果性评价,依据实验是否成功判定得分。笔者认为实验教学结果的呈现应多样化,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感受和实验建议,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和行为表现,并对学生做出合理性和激励性的评价。上述是验证“地转偏向力”的实验方式之一,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概括为:①地理实验方案设计笼统存在漏洞,指导性操作不详细;②地理实验器材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③地理教师实验性知识和技能不足,指导不到位,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不强;④实验过程偏复杂耗时较长,不利于课堂开展;⑤实验评价单一,注重结果性评价等。这些从不完善的实验中凸显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对改进地理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性。学校应注重地理实验器材的开发、积累和更新,着手组织编写规范的地理实验手册,努力开发新式、多样、简洁的模拟实验等;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要尽快学习和掌握地理实验教学知识,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实验”,实验需要学生去实践和创新,在实验过程中体现实验教学的意义:①实验为学生创造兴趣点,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从心理上由畏难情绪转变为亲近学习;②实验的过程是学生感受知识、验证知识的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学习效果;③实验的过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实验结果成功与否都是一种收获,实验成功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实验不成功,刺激学生的探究精神,积极动手动脑改善实验等。实验过程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地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验教学有助于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更为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与考察、调查、观测等野外实践活动相比,实验成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接触到的实践活动。考虑到地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在地理课堂、课后或地理实验室开展的实验活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避免了野外活动的不安全和不可控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学校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等地理课程资源,深化实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使得人们的娱乐空间和娱乐方式逐渐拓展增多,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互联网远程直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将远程直播应用到高中地理课程中来,充分发挥其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远程直播;高中地理;应用研究
1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地理课程的教学相较于以往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但是,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而言,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明显的不足。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这一重大背景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等方面上的认知都还不够明确。目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高中地理更加重视逻辑思维,导致其相较于政治历史而言难度更高。在同样的课时情况下,就不能够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而班级人数较多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到的知识量也参差不齐,而课后学生通过自学来掌握知识的难度也较高,造成了地理课程学习的困境。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教师通常以提升分数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学习的功利性太强。导致了地理课程的实践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没有办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对于地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枯燥的理论学习会致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缺失兴趣,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对于地理课程产生反感。最后,高中地理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加抽象,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突出特征,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2远程直播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师并不能够很好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在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要推动地理教学课堂的变革转型,将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来。远程直播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地理教学具有十分巨大的优势。首先,远程直播能够超越空间的距离,能够让身处异地的师生通过直播建立起来联系,十分便捷高效,且成本很低。其次,通过远程直播这个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实时互动,有效地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远程直播的可保存、可回放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对于仍然存疑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3远程直播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远程直播课程和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远程直播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来时,主要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远程直播课程可以选择的载体有很多,比如微博、微信以及各类小视频软件,都可以开设远程直播课程。就以微博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在微博上发起直播,学生通过关注老师的微博观看直播,并通过微博与老师进行互动。远程直播课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可以简单地划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
【摘要】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本文总结了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便更好地优化课堂,提供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体现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的优化讲究切实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效益和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下面对高中地理课堂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做一浅析,与同行探讨。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做到富有成效,必须突出地理学科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高中地理课程虽然是系统地理,但也要突出空间性,揭示空间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不能形成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是无效教学。同时,高中地理中的案例,都应当在区域背景下加以讨论,讲究区域性是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再者,高中地理课程属系统地理,体现综合性至关重要,必须教学生学会综合从哪些联系上加以综合,这对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意义非常。
二、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地理老师对地理专业的热爱,地理专业素养的广博,饱含激情的投入,特别容易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与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
三、情景创设的功能任务之一便是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让每位学习者身临其中,触景生情,都有一种探究新知的渴望,使他们处于一种奋力向前的冲刺状态。教师创设情景必须符合学生实际,隐含学科内涵;必须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萌生学习欲望,启动思维过程,激发创造热情。教师通过问题的梯度设计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概念和过程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案例的剖析形成对典型地理事象的分析框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强化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如讲到“洋流”时,教师创设洋流与航海的相关情景来启迪学生的思维:请在世界空白地图上绘出哥伦布两次跨越大西洋的路线,并标注经过的洋流名称。请在地图上指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为什么冬季出发,夏季返回。指图讲解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路线、沉没地点,及惨剧发生的原因。以上案例引入历史事件等材料,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景,不仅考虑到了问题情景的现实性,而且考虑到了情景的创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目标达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因此,这样的情景创设是有效的。
四、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特点使许多地理问题可以被用来设计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地理探究学习的课题往往具有学科交叉的特点,没有现成的答案,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其要求,因此更需要合作研究。如在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具体步骤: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得出结论与解释;反思评价;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同时,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既要倡导学习竞赛,更要倡导合作互助,从而养成高远的志向,健全的人格。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作业应成为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设计作业内容时,应从多角度切入,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改革与创新。作业个性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层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对同一知识点设计出不同的题型等多层次的地理作业,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完成作业,可以让部分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数量,并可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但要在会做的题完成后回答下列两个问题。问题1: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有哪些?问题2:本次作业中,对于不会做的,你能分析出症结所在吗?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通过分析症结所在,培养求实精神,摒弃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在分析过程中,有可能使问题获解而得到的意外的收获。这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问题症结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摘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了加快做好“地理核心素养”的建议。加快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建设,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做好核心素养建设,对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必须要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本文分析中,我们主要以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其中存在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核心素养;高中地理
一、研究背景
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前提下,找出其中主要的、对今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学科素养。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转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基于核心素养下,我们做好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加快培养综合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不过,目前学校教育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水平,地理课堂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案例教学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全面做好核心素养下地理课堂的案例教学工作,对于我们做好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问题
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案例教学开展中,不同教师也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持有积极态度。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推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尚未得到充分体现在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知普遍不足,片面的认为地理学习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便能够过关。整体上看,学校管理中,对于地理教育内容及其价值普遍缺乏明确的认知,特别是在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认知程度更是非常有限。所以,从教师层面,由于尚未对地理教育的认知特别是对于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的认知没有提升到一定的层次。因此,地理课堂案例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会忽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
(二)教师案例素材选择渠道单一,尚未形成系统化案例素材库案例教学中,教师选取的素材来源主要以网络、课本、日常生活等不同方面。不过,在各种各样的素材来源下,如何选择与教材能力要求相符的典型案例,则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筛选。在案例选择中,部分教师仅仅注重案例的趣味性,而忽略了案例的知识性。因此,案例选择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同时,地理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并没有建立系统化、专业性的素材库,教师具体应用教学案例时,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