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效养猪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
介绍传统养猪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阐述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概念及特点,重点分析其基本工艺流程,并对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优势及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对促进广西地区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技术的推广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技术
笔者所在的广西博白县历来就有悠久的养猪传统,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但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养殖污染及环境保护问题愈加突出,成了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一大瓶颈[1]。在县领导的推动及对欧美先进国家养猪技术发展考察基础上,结合县域气候地理条件特点,通过技术攻关,积极探索节能环保、高效益的养殖新方法,创立出了高架网床节能减排生态养猪这一契合南方特点的新型养猪技术,为从源头上降低养殖污染并最终实现零排放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1传统养猪行业存在的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脏、臭、累”是我国生猪饲养行业所无法回避的一个严峻问题。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也是生猪饲养大国,年产猪肉量几千万吨,占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据实地测算,饲养一头生猪需要用水0.05t,需排废水0.04t,碳排放量等同于19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其氨氮排放量严重超过土地承载能力。按国家标准,废水处理最低需20元/t,这对规模化养猪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特别是2015年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出台,更是使广大养殖企业雪上加霜。但生猪饲养不等同于其他污染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事关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且其污染特点不是急剧性的,不能简单采取关闭就了事;同时,生猪饲养是关系民生工程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之。即使部分地区采用了水泡粪饲养模式可以节约部分用水量,但因为广西地区气候高温湿热,虫蛆蚊蝇较多,各种有害气体很难得以排除,加之生猪粪污量比较大和区内山区较多实际情况,配套设置难以大面积展开建设的实际情况很难得到克服,为此,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模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2]。
2高架网床生态养猪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生猪生产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加快生猪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生猪产业现代化进程,结合我区生猪产业发展的实际,特制定古冶区2009年至2011年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
以做大、做强生态养猪业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养猪场(小区)建设,实现养猪业朝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强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传统养殖改革,努力实现我区养猪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优良生猪品种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
2、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养猪户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充实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3、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养猪业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养猪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用上放心的生猪产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和谐统一。
4、以人为本原则。要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要不断提升从事生猪养殖和生猪产品加工企业职工的技能和各项素质,以此推动和保证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各村委会、包户干部、生猪养殖户:
为进一步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提高规模猪场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污染排放,解决好我镇存在的养殖业污染突出问题,确保全镇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生猪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收集范围
本镇辖区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为必清对象,50头以下为鼓励收集对象。
收集要求
1、各生猪养殖场干捡的猪粪必须达到总排量的80%以上,即每头猪日核定清粪量不少于2斤;
2、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务必于2012年9月1日前实施干清粪工作,2012年底全镇养猪场干清粪覆盖率达80%以上,2013年底全镇所有养猪场均实行干清粪。
收集方式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生猪产业是我县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在较长时期内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就业、发展县域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生猪生产,促进生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省会城市“菜蓝子”基地和畜牧强县,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打造优质生猪基地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生猪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健康养殖,推动生猪产业化经营,加快生猪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产业配套、科技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现代生猪产业体系,实现养猪大县向畜牧强县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
到2013年,全县生猪出栏120万头左右,规模化生产比重达70%,优质三元猪比重达80%,规模养殖场环保达标率100%,基本实现生猪产业“五化”(即产业布局区域化、猪场建设规模化、养殖技术科学化、环保处理标准化、疫病防控经常化)生产格局。
三、产业发展方向和措施
(一)规划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化生产
一、生猪养殖技术的问题
1.小户散养。农村中很少有大规模的养猪场,很多都呈小户散养的模式;2.大规模养猪场污染问题较为严重;3.传统的养殖模式,未利用和引进新的技术;4.对疫病防治缺乏足够的技术。
二、提高生猪养殖技术
1.简易技术措施
1.1对生猪实行保护性养殖。在养猪场周围栽植蔬果、冬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荫降温,在夏秋季给猪场提供一个相对凉爽环境,在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这样在一年四季猪场的环境温度都比较恒定,会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生猪质量。
1.2推行高密度养殖生猪。高密度饲养生猪,不仅可以节省场地费用,降低成本,而且生猪失去活动场地,就会吃饱则睡,导致长肉加快,增重快,降低饲养费用
1.3抓住合适时机出栏。各类猪达标体重:二元猪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在达标体重这段时间出栏比较合适。在此之后,生猪体重日增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若不足体重出栏,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1.4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猪种,肉质好,出肉率高,推广杂交猪种育猪。
养猪业是省农业区传统的优势养殖产业之一,是城乡居民肉食品的重要来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精神,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省年第一批省级预算资金前期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青发改投资[]177号)要求,结合《省畜禽品种区域规划》和《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紧紧围绕稳定生猪生产、提高养猪效益这一目标,进一步优化生猪品种区域布局,建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规模养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养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规划区域范围
本规划区域包括省东部农业区和绿洲农业区,位于省东部和盆地,包括市及市辖县、县、县;地区县、县、县、县、县;州市、市、县、县,共16个县(市、区)108个乡镇。规划区土地面积约23.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2%。是全省生猪生产基础设施较好、养殖水平较高、生产规模较大、商品率最高的地区。
(二)自然条件
1、东部农业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习惯上划分为脑山、浅山、川水三类地区。脑山一般分布在河湟流域支流源头,地形复杂,为高山峡谷地带,海拔在2800米以上;浅山地处河湟流域各支流中部,下段两岸为丘岭沟壑地带,多为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海拔1800~2800米;川水地区分布于河湟流域中、下段河谷阶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海拔1650~2650米。属高原内陆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2~8.7℃,年降水量200~595毫米。东部农区属黄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质好,宜于灌溉和人畜饮用。
2、地区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市生猪产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总结过去几年全市生猪产业工作,明确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
一、回顾过去,生猪产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过去几年,是我市生猪产业快速发展的几年,是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起步的几年,也是我市在畜牧业方面投入最多的几年。几年来,通过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我市生猪产业工作的预定目标,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总结过去的生猪产业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猪改良成绩显着,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我市以推广PIC种猪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现已引进祖代PIC配套系种猪头,发展父母代PIC猪场个。其中10000头以上规模猪场个,推广PIC父母代母猪多头,占全市存栏母猪的35%,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已形成年出栏PIC优质瘦肉猪30万头的生产能力,加速了生猪产业提档升级的步伐,生猪产业结构的布局更加合理。PIC猪价格优势明显,PIC仔猪及商品肥猪与本地二元杂交仔猪和商品猪相比每公斤分别高2-3元和0.8-1元。饲养PIC商品肥猪每头可增加效益100元左右。目前,合川PIC猪已在西、广东、福建等地具有一定影响,吸引不少客商来我市购买PIC仔猪和育肥猪,促进了合川PIC优质瘦肉猪外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二)规模养殖异军突起,已成为发展的主流。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实行工业化养殖,提升我市生猪产业档次,已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主流。全市发展100头以上PIC商品猪养殖场534个,其中,上1000头以上规模的26个,已建成万头以上规模大型猪场8个,这在整个西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表明我市养猪业正朝着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速度加快。重庆大正公司已形成年产PIC父母代种猪2万头,PIC商品猪20万头生产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年产10万吨PIC猪专用饲料厂正在兴建;重庆金洲食品公司是重庆百万头优质瘦肉猪出口产业化工程的重点龙头企业,年生产和出口肉类罐头8000吨,出货值近亿元,其投资的年出栏10万头猪场、年屠宰生猪100万头的加工厂已动工兴建;重庆永生食品公司在加大罐头食品生产出口的基础上,又大力开展冻中猪供港业务,年出货值超6000万元;合川五洋畜牧科技公司万头猪场等一大批万头猪场的投产,华西希望集团合川兽药厂的动工兴建,标志着我市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为我市产业化经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解决了制约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发挥着巨大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技术推广得到加强,生产水平显着提高。主动加强了与西南农大食品学院联姻,开展技术和项目的合作。创新和完善了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强了人工授精站的建设,从全市畜牧系统中抽调100余人组建了一支PIC猪专职技术服务队伍。重点实施了科技推广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把先进实用的科学养殖技术送到广大饲养户手中。基本控制了规模养猪场重大疫病的发生流行,防疫密度达99%,死亡率控制在5%以内。
1有效规范使用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如何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的关键措施。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利用本地区一切可以利用的饲料资源,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配制相应的饲料日粮,充分提高饲料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要合理的使用合格的饲料添加剂,用以补充饲料的全价性,预防动物疫病、保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二是采用科学的饲料加工方法,由于饲料在加工的过程中,不正确的加工方法会造成饲料的营养被破坏。因此,必须改进饲料的加工方法,对不同的原料要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如谷类饲料加工的越细,动物的消化率越高。如果将粉碎的谷物饲料制成颗粒饲料喂饲动物,可提高23%左右的饲料利用率。三是加强科学管理,动物在饲养的过程中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同时也制约着饲料的利用率。因此,必须根据动物不同的生长时期和生理要求,创造适应动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科学合理的日粮,从而促进动物维持体温平衡和减少动物体的热能损失,实现减饲料、降成本、提效益。
2加强科学规范管理,提高饲养技术。
饲养过程中管理水平和饲养方法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污染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饲养水平。一是要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传统的放牧饲养法。至今依然存在,虽然国家已经为了保护草原资源,提出了草原禁牧,但仍然有的地方的养殖者还是在放牧。动物通过放牧会消耗大量的热能和一些营养物质,费工费时难管理,草原植被还受到破坏。因此,必须实行全部集中舍饲圈养。二是要因地制宜确定饲养方法。要根据所饲养的动物数量、本地的饲料特点,研究制定饲喂方法,可以节省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具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商品蛋鸡每日饲喂两次饲料的浪费量是8%左右,每日饲喂三次的浪费量是4%左右,每日饲喂四次的浪费量是2%左右,每日饲喂五次的浪费量是1%左右;饲养商品猪的如果采取干料饲喂法浪费饲料1.5%,采用水浸法可提高饲料的消化率3%左右。三是实行科学管理。动物饲养管理的条件,不但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还影响着饲料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理特点、不同的生产目的,给动物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和调整日粮、调整饲喂的时间和方法。从而使动物实现健康生长、不断提高生产性能,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3强化畜牧生态研究,推广畜牧废弃物再利用。
进一步研究、开发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无废物、无污染物、无公害的畜牧业生产。要遵循现代化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规律和原理,研究、开发畜牧业生态工程建设,同时,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组织畜牧业的生产,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实现畜牧业生产优质、高效、科学的畜产品。实现生态畜牧业生产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要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废弃物,如在建设规模养猪场的同时,建立渔业养殖场,利用猪粪作为养鱼的饲料,实现养猪养鱼双丰收。所有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都可以修建沼气池,利用动物的粪便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利用沼气来取暖和预温。在农村建立庭院立体生态模式,以农户为对象、庭院为依托、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可采用“鸡-猪-沼”模式,“鸡-猪-菜”模式,“牛-沼”模式,“牛-粮”模式,“粮-猪-沼-鱼”模式等等。从而实现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生物技术、物质与能量多层循环利用技术,达到立体化、无污染物、无废弃物、高能、高效生产的理想目标。
作者:李德强单位:黑龙江省富裕县畜牧兽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