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高端生物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高端生物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高端生物技术

深入发展海洋经济强省构建支撑平台小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制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抓住科学发展主题,进一步明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支撑平台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专题之一,与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密切相关。我认为,发展现代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重在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支撑平台。

总体态势:海洋高技术产业带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

与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结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洋运输以及滨海旅游等)相比较,新一轮海洋经济将以海洋高技术产业带动,进入发展快车道。海洋高技术产业主要是指那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现代高端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资源和能源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增养殖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新兴海洋高技术产业呈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海洋高端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强。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强国不断加大对海洋高技术研发投入,以较高的科技贡献率带动了海洋高端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当今,世界各国围绕资源、能源以及海洋战略通道展开的竞争正加速向海洋各领域扩展,尤其是在深海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和外太空竞争并驾齐驱的另一场综合国力和高科技实力的激烈角逐。目前,国际上海洋高技术发展有以下五个重点领域,即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系统模拟技术,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观测和监测技术,海底勘测和深潜技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把海洋高技术作为第八个领域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863计划),对启动海洋高科技研发并推进新兴海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海洋高技术,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水增养殖技术、深海探测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以及海洋信息技术等。自“九五”以来,国家对海洋科技投入明显加大。有关统计材料表明,“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对海洋科技经费投入为3.5亿元,“十五”期间增至8.5亿元,“十一五”期间增至20亿元。“十二五”期间,预期投入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我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成功进行了3700多米载人深潜实验,为冲击7000米载人深潜迈出关键一步。我国自行建造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号”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海洋工程高技术成果,表明我国在深海探测、油气资源深海开采重大关键技术和工程装备研制方面开始急起直追,在某些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其次,海洋产业特别是海洋高技术产业,不但对沿海区域经济总量的贡献进一步提升,而且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产生长期推动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居世界首位,海洋交通货运产值居第二位,海洋旅游业居第三位,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居第四位。同时,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这种趋势将在新一轮发展中进一步加强。例如,海洋矿产资源特别是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将拉动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和科学探测仪器等高附加值配套产业;海洋增养殖技术进步将推动传统的垂钓捕捞渔业生产方式,向可控、安全的工厂化、放牧式生产作业方式转变;随着海洋环境生态监测体系的完善,海洋资源探测、海洋气象预报、水下通信等海洋信息科技的进步,海洋信息服务业的贡献将加速提升;海洋生物技术的进步,必然促使水产养殖业在优良品种培育、病害防治、规模化生产等诸多方面呈现跨越发展,促进海洋新药、高分子材料和功能特殊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产业化,提升海洋环境保护能力;海洋能开发,海水淡化和海水化学资源提取相结合的海水综合利用,将随着成本降低而加速产业化。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必然和临海基础设施建设良性互动,增加临海区域的客流和物流量,从而促进现代物流业和滨海旅游业的振兴。

我国的海洋经济正在经历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技术、资金相对密集、经济和社会效益更高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以海洋高技术产业带动的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不但符合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而且涉及国计民生的广泛领域,符合当今和未来的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新时期“山海经”:重在谋划海洋高技术产业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省委和省政府作出“大念山海经”、发展海洋经济的一系列战略决策,海洋经济快速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从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看,需要以新的战略思维,唱响新时期“山海经”。显然,新时期“山海经”战略目标,应是促使从海洋经济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转变,在继续扩大海洋经济总量的同时,注重培育海洋高技术产业基础,提升海洋产业科技含量,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坚持“陆海统筹”,在现有的陆架和浅近海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组织技术攻关和产业规划,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抓住海峡两岸发展海洋经济的共同资源需求、共同消费需求、共同信息服务需求以及共同的海洋文化情结,促使海洋产业成为构建海峡两岸新的共同经济体的重要舞台。

继续阅读

成人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1人才需求结构现状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随着企业生产中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普通操作工转变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目前苏州的人才结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电子信息、低端装备制造等传统行业人才过剩,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人才短缺。(2)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一般行政人员、财务人员等通用岗位人才供给充足,而专业技术类人才短缺较为严重;了解业内前言信息、掌握高端技术的高级人才本地高校供给不足;掌握专业技术、懂管理、具备跨学科学术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稀缺。(3)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校培养的人才学到的专业知识落后,缺乏开发设计、创新等能力,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

2专业与产业转型升级适应性分析

2.1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苏州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与万宝盛华集团(中国)合作,通过对市下辖四市六区内的九大重点新兴产业领域的1200家企业调查,编制了《苏州市2014年度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与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型平板显示、软件与服务外包等9个重点新兴产业的91类专业人才被确定为苏州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对照目录,苏州高校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如下:(1)对于专科,财经、电子信息、传统制造、文化教育等专业设置覆盖率较高,对于本科,工学、管理学专业设置覆盖率较高,对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专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覆盖率较低,几乎为0。专业门类设置不全,没有根据地方产业需求设置专业。(2)专业设置趋同,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招生困难。一半以上的学校开设物流管理、会计、商务英语、工商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3)个别学校虽然根据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开设了环境工程、微电子技术等新专业,以适应苏州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但招生人数很少。课程设置方面:(1)课程体系不合理。基本上都是参照全日制专业的课程设置,只是删减了一些课程,课时数作适当的调整,忽略了成人教育人才培养对象的特殊性,不能达到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2)课程设置一成不变。开设的课程十几年不变,没有随着经济社会和成人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不能满足成人学生的需要。(3)课程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新技术、新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感觉学而无用。(4)课程设置以教师为中心,因人设课,因人决定开课的顺序等。

2.2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分析

2.2.1专业布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近年来,苏州市高职院校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数虽然增多,专业覆盖产业面更广,但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等重点新兴产业的一些岗位没有对应的专业,有些岗位虽然有对应的专业,但专业布点数比较少,对应度不高,具体见表3。这表明专业设置还不能有效满足苏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2.2.2专业在校生规模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从苏州高校近三年成人教育招生规模看,虽然招生规模扩大,但总体上制造类、电子类、土建类专业增长幅度与苏州产业转型升级中第二产业增长态势基本吻合,但是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与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相适应的专业以及与第三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招生人数偏少,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要。

2.2.3课程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课程设置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不强。专业工作岗位不明确,有的专业虽然明确工作岗位,但未能很好地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导致没有根据专业岗位(群)工作任务确定课程体系,没有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脱离岗位和教育对象实际,重理论而轻实践,使成人教育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员工的要求。

继续阅读

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一、“基地”国际化办学的意义

(一)体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真理与知识探索的无边界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即将高校置于全球环境中,用国际化视野审视自己的办学,力争具有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师资队伍高水平、多样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全球化,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早在1966年,美国就颁布了《国际教育法》,鼓励高校放眼世界,主动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这使美国的高等教育以及科学技术逐渐在全球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欧盟自1976年“联合学习计划”的推出开始,不断加强欧盟成员国之间以及同第三国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推动下,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大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符合我国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生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命科学与技术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工、环保、信息等领域,为解决人口与健康、粮食、环境、能源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要实现我国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与产业化,参与国际竞争,除了需要有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研究投入以外,更需要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人才作为支撑。虽然目前我国有近1000所高校设置了生物学专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生物技术人才队伍,但高水平科研及产业化人才缺乏,在前沿科技研发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方面还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基地”作为创新型和高级实用型高素质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其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是加速我国生物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因素。

(三)适应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外资大量涌入中国这个经济大市场,人才在国际间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不仅企业需要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国际旅游、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涉外高层次人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因国际交往而需要大量国际通用型人才。这使大学生对于自身跨文化认知能力和跨文化职业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他们希望在日益开放、多元化、跨国界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能够有效实施跨文化和跨国界的沟通与管理,成为具有全球领导力和行业领袖力的优秀人才。

二、“基地”国际化办学路径

继续阅读

面向区域经济的生物工程论文

一、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生物工程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性

区域产业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所有企业的集合,反映的主要是产业空间布局状况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区域间横向经济关系。生物工程相关产业涵盖医药、食品、检验、环保、农业等领域⑤,产业相关集群的形成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一五”以来,国务院批准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大力推进生物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生物产业产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长。《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把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作为“人口与健康”重点领域的发展思路之一;将生物制药技术列为重大支持方向之一;将食品安全列为民生科技示范重点,食品安全检测产业将成为新型公益类重点资助领域。

2.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现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市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等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性投入,使吉林省生物工程领域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比较优势,已拥有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通化东宝等一批大中型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生物医药研发和制药企业,以及长春迪瑞、长春汇力、长春博德等体外诊断检测试剂和仪器生产企业。2012年,相关产业整体呈现快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年医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155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34.7%⑥。吉林省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医药产业方面,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生物药基地、中药北药基地;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方面,提升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水平,加快补齐医药产业发展短板,重点发展多功能激光治疗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等医疗检验仪器。到2015年,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7%⑦。

3.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目前,吉林省生物技术制药产业发展迅速,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仿制药比重较大;高端医学仪器设备、中端试剂和仪器一体化被国外垄断。原因之一是企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缺少足够的优秀创新人才,造成核心技术往往依赖引进,受制于人。生物工程产业是高技术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调研发现:(1)生物产业飞速发展导致人才数量缺口加大;(2)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导致高端人才匮乏;(3)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差距导致人才流失严重;(4)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需要生物医学与机电一体化人才;(5)高技术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攀升。因此,吉林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重点培养生物产业高端创新型人才、产业链关键环节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联合建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团队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流动的畅通渠道。目前,吉林省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仅3所,即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3所招生单位为吉林省生物工程产业输送了优秀人才,但在生物、医学、光学、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面尚不能满足我省生物工程相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长春理工大学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

1.多学科交叉融合,凝练专业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长春理工大学坚持生物、医学、光学、机电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结合吉林省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产业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生物医学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生物工程优势学科。涵盖三个稳定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1)生物医学检验工程,以国产化及自主创新的生物医学检验试剂与配套光电检验仪器一体化技术为研发目标;(2)医药用生物反应器与监测设备工程,侧重基因重组药物的通用载体生物反应器构建与应用技术,以及细胞工厂配套光电显微光电监控设备的研发;(3)食品安全检测工程,侧重食品中雌激素类、毒素、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快速检测试剂与配套光电检测仪器的研发。为吉林省医药、卫生、食品、商检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探索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教学与实践优势,按照专业方向的不同,采用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突出知识背景交叉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特色,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18学分)、公选课(10学分)、方向选修课(6学分)三个模块,模块间遵循“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强化应用”的培养规律。教学团队由企业专家、国外学者和校内教师组成,企业专家讲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国外专家学者主讲学科前沿性讲座,突出实践与前沿的兼顾。采取集体培养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导师组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内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合作单位专家组成。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以实际项目为主要载体,融通基础理论教学、前沿技术和实践教学,构建“学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2.5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3年。培养方式为校企(行)联合培养,对于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行(企)业顶岗实践,1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对于非全日制学生,1年在校理论学习,半年企业顶岗实践,1.5年结合岗位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合作单位、生源层次、业界需求的对接,学校和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

继续阅读

转变制造业发展战略一个思路

一、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有较好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产量居世界第—的有80多种产品。然而,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大量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代表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我国的落后状况尤其明显,大多数装备生产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1/10,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地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在此条件—卜,我国制造业不能继续在技术链低端延伸,不能依靠高消耗获得更多低附加值产品,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造业运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

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技术

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近年,它正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业技术链高端几乎被现代技术垄断,处于技术链高端的产品几乎都是由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所以,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抓紧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现代技术促使制造业及其产品向技术链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相应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学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方法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保留和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产品创新要求,如增加现有产品的功能,扩大现行产品的效用:增多现有产品的品种、款式和规格:缩小原产品的体积,减轻原产品的重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现有产品的功效,使之节能省耗等。但是,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制造工艺、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技术均有重人差别。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把原料加工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构思、构思方案筛选、确定产品概念、效益分析、设计制造和鉴定样品、市场试销、正式投产,以及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使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生产过程,它除了机械加工方法外,还运用光电子加工方法、电子束加工方法、离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系统。

继续阅读

化学工业节能与绿色化学工程论文

1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发展

在我们以前普通的化学反应来看,对于反应后的副产物的处理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如果想处理,其治理成本是相当的高,所以以前那种普通的反应无法从根本上剔除化学工业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危害。而我们所提到的绿色化学工程,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

1.1选择有益材料对于化学反应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选料的环节,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化学反应是否友好是否有益。有效的防范,以达到在过程以及结果的一种良性局面。

1.2采用高效高选择性的反应原料对于化学工业来说,化学反应是决定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充分利用化学资源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因素。可以降低工业生产的成本,而且能够提高产物纯度,减少无效反应产物的排放,节约化学资源,在化学工业中,有机物的反应复杂,研究机制不确定,所以选择合适的反应原料,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是对化学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3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反应催化剂催化剂作为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的物质,在化学工业中应用广泛,绿色化学就是研究生产高效高质量的化学反应,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无效产物可以做到循环利用,无公害。这项生产技术就是高度依赖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不断创新,不断推动绿色化学产业的发展,相关机构已经着手研究这些优良的催化剂.

2寻找高效绿色的化学催化剂对提升工业生产水平的作用

2.1化学工业中绿色化学的应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做到完全无公害无污染,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洁化学,应用范围广泛,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工业中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一般都是高温高压,在反应过程中,只有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才能使用现代化学工业的技术,另外加上绿色化学的高效催化剂,这项工程才得以不断发展。例如上文提到的低维材料碳纳米管,催化裂解反应中有很大的化学功效。

2.2化学工业中绿色化学和现代生物结合的应用。讲到了催化剂,这就涉及到另外的技术性学科生物技术。生物技术的就是高科技与高端专业知识结合的产物,学科内又分为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等等。在化学产业中主要应用于生物化学。在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选取有机的生物材料,主要是动植物的原料,另外也会采用他们经过上千年演变的产物—地下的煤炭等。催化剂主要由人工催化剂和自然催化剂,分别由人工合成以及采用天然动植物的生物酶。这样能够满足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切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节约能源,维持现在生态平衡的状态,推动化学工业发展。

继续阅读

畜牧业科技发展路径研究

1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优势品种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仍存在着种业企业实力不强、种业科研创新机制和创新水平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产业化程度低和引进品种优良性状保持不佳等问题。

1.1畜牧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

目前,天津市畜牧种业企业规模较小。、天津市主要畜牧种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是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家,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内较知名的畜牧种业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不足千万。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畜牧种业科研实力不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偏少,且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畜牧种业中仅有3家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牧种业企业,不适应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1.2畜牧种业科技水平和创新机制不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生猪、奶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和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养猪发达国家普遍在22头和20头以上,例如:2009年,丹麦为26.1头和24.3头,荷兰24.5头和23.4头,法国为24.2头和22.4头;天津市能提供的商品猪仅为15~18头,差距较大。2010年天津市奶牛平均单产虽已达到6904kg,还远低于北京、上海奶牛业平均8000kg的生产水平。从整体来看,天津市畜牧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天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优良品种或品系,畜牧优良品种、育种关键技术、设备主要靠引进;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体系;畜牧种业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设备以及实验室能力的提升。当前,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业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1.3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畜牧原良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引进———维持———退化———再引进,即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从而也导致了畜牧种业的低效生产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系谱建设、体型鉴定等选种技术和管理滞后,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性控等生物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良种选配效果不佳,繁育的后代或配套系不能保持原种或良种的优良性状;第二,由于对引进原良种(种猪、种牛)的饲养模式落后,如养殖设备不先进、养殖环境不佳、疫病防控技术落后、饲料营养不能跟进等原因,导致原良种生产性能不断退化,目前天津市种母猪的繁育年限仅为3~4年,种公猪为4~5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对引进良种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会加大对育种选配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支撑,确保引进良种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继续阅读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背景下,国内外各地区都争相发展有本地区优势特点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发展先导性、科技创新驱动等特点.只有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衡水才能实现跨越赶超、生态振兴、绿色崛起的目标.衡水应尽早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采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市场化运作招商等措施,大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衡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区域经济;京津冀一体化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以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以3D打印、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及以基因工程、干细胞为代表的生物技术等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产业上的进步和变革也随之而来.新兴产业是伴随着前沿科技发明、应用而出现的,对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因此立足本地优势,选择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使之成为主导产业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作为河北最年轻的地级市,衡水面临着重大机遇,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成为河北首个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但也存在很多挑战,如:经济总量较小、城镇化水平较低、治理污染任务重等.为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早日实现跨越赶超、生态振兴、绿色崛起的目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衡水应该大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城市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

1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和特点

为应对2008年以来的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经济危机,世界各国都把新兴产业看作是摆脱增长乏力、实现经济复兴的突破口,把新兴产业作为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制高点和主导国际竞争的核心产业.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我国开始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国务院于2009年9月连续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9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2012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勾勒了基本蓝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助力创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这表明,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更是我国破解发展瓶颈、着眼未来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1].“新兴产业”是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界定的,指正处于产业周期的成长性阶段,具有创新性和成长性;“战略性”是在产业结构中的定位而言的,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起到先导引领作用[2].但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又有投资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更新淘汰率高、被赶超而丧失竞争力的可能性,所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耐心和风险承受意识.

2衡水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