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险监管范文

风险监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风险监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风险监管

金融衍生交易风险政府监管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是从传统金融市场中衍生而来的新兴市场,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根源。20世纪70年代后,在规避市场风险,促进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同时,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几乎与金融衍生工具有着直接的联系。有鉴于此,各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衍生工具经营机构都把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监管作为一项崭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各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法律监管体系,并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市场;金融监管;监管制度

当前,次贷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次贷危机起源于美联储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低利率刺激美国金融机构大肆放松贷款标准,导致所谓“谎言贷款”、“倒贴贷款”等花样繁多的次级贷款急剧膨胀,刺激美国以投资银行为首的所有金融机构拼命发明各种稀奇古怪的“金融创新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以牟取暴利,刺激政府和企业毫无节制地发行了天文数字般的各种债务。由于自1999年以来,美国取消了对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限制,刺激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包括次级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在内的大量衍生品被推向市场。在金融创新的带动下,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全球金融资产呈现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传统的货币(M1和M2)只占到1%,而金融衍生品则占据了金融市场80%的份额。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大量资本涌向金融市场,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失衡越来越明显。当次贷危机像核武器一样炸毁了全球金融体系,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这些经过无数包装打扮出来的“创新”产品,竟然能在全球的金融市场上畅行无阻,华尔街的精英以及各国的金融才俊,竟然对其中的风险视而不见,金融衍生交易的风险监管是否需要及如何变革和完善,究竟在金融市场和产品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提升监管能力,或者说,如何建立一个适应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风险状况的有效金融监管制度环境,成为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本文将重点研究对金融衍生交易的政府监管以及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在此之前,我们势必事先需要对金融衍生工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是世界金融创新的产物,而且也会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进一步显出其多样性。处于金融创新的大潮中,金融衍生工具有其特有的含义以及发展历程。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

金融衍生品(FinaneialDerivatives),也称金融衍生工具、衍生证券,是从传统的金融工具衍生变化出来的,通常指某种具有流通性的票据、证券化的契约或者代表一定资产的所有权凭证。我们将其基础的金融工具称为基础性金融工具或原生性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在实务中更为宽泛,指根据某种相关资产的预期价格变化而定值的金融工具。

(二)金融衍生品的特性

继续阅读

风险监管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

大家好!

我代表风险管理部汇报年第3季度工作总结。报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明确部门职责与目标,第二部分汇报第二季度工作总结,第三部分分享经验教训,第四部分提出下季度工作计划。

一、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是推行制度、提供法务支持、开展内部审计审查。目标是及时完成重点工作计划和日常合同审核任务,保证公司顺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尽量为公司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等。

二、年3季度,风险管理部重点工作和日常合同审核均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

三、工作总结

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方面:风险管理部对A分公司开展了合同管理培训,对B分公司开展了制度管理、风险管理、反腐倡廉、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培训,对总部档案管理培训。对A分公司进行了合同管理、档案管理检查,对总部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进行了档案管理检查。

2、合同审核方面:风险管理部审核各部门初次送审的合同共232份,其中总部78份,A子公司89份,B子公司25份,C分公司14份,物业公司共25份。

继续阅读

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监管

一、我国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风险及分类

(一)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涉及多个金融领域,是一种“零和”游戏(即高收益与高风险)的相互渗透产品,其主要动因是规避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即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这种“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给交易者带来可能的高收入,也可能带来巨额损失。随着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加快,我国金融衍生产品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与市场相关的各种风险。因此,金融衍生产品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具有降低、分散市场风险的功能;另一方面,在转移风险的过程中,也可进行冒险式的投资,即投机。因此,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中潜藏着巨大的风险。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较之一般商品市场和金融基础产品的运作更为复杂,风险更高。它不仅要承受一般商品市场的影响因素,而且还会受到大量的其他商品市场没有的、不确定因素和投机行为的干扰。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就不可能正常、有序地运作。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基础不完善及监管失控,特别是对衍生产品的滥用和监管不力。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宏观与微观两个主体层面:

就宏观而言,监管不力是金融衍生产品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以巴林银行倒闭案为例,英国和新加坡的金融监管当局事先监管不力和未协力合作,如果英格兰银行、新加坡和大阪交易所之间能够加强交流,充分共享信息,就会及时发现巴林银行在两个交易所持有的巨额头寸,或许巴林银行不会倒闭。

就微观而言,主要是内部控制薄弱,对交易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如巴林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风险管理混乱到了极点。另外,过度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增大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1995年2月23日我国发生的“327国债”期货风波,除当时市场需求不强、发展衍生工具的条件不够以外,过度投机和监管能力不足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二)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分类

1.市场风险

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基础产品和金融衍生产品的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人的亏损。当市场运作正常时,投机者的行为所引起的风险是分散的、平缓的。反之,一旦市场处于非常状态,即当市场份额较为集中在少数投机主体时,其投机者就会利用控制市场资源来控制交易品的价格波动,造成市场的风险。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国际炒家操纵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最典型的一例。

继续阅读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

金融全球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银行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银行业务的跨国化增强了经营风险,也增大了监管的需要。2006年12月11日起,我国全面开放银行业,按照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银行业将经历一个艰难而充满希望的调整阶段。但我国的风险监管体制与风险监管发达的美、英、日、法等国相比,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何改善和加强对外资银行的风险监管,控制外资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已经成为摆在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国际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拥有比较健全发达的银行业,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渊源各不相同,各国纷纷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银行监管体制。通过研究美国、英国、这两个主要的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风险监管的经验,对我国建立符合新开放时期的现代化银行监管制度是不无裨益的。

1、英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1)比率风险监管体系

1997年,英国银行在1987年的《银行法案》授权下制定出“比率和比例风险监管体系”,所谓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是风险测评、监管措施、价值评估的综合体系,它是由英国金融服务权力机构(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FSA)对银行业务、风险纪录、宏观经济环境做出综合性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监管计划和使用恰当的监管措施。

FSA参照COMELB指标和COM指标对银行进行风险初步测评。COMELB指标包括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业务六个方面;COM指标包括控制、组织、管理三个方面。风险测评的目的在于系统地识别银行业务的固有风险,评估其风险控制的充足性和有效性,明确其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对这些银行的监管体系。通过对银行商业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将银行分为四个等级(A、B、C、D),对A、B等级的银行只需要对其风险控制做出适当的监测,对C、D等级的银行则需要采取监管措施。FSA可以对C、D等级的银行采取如下监管措施。如要求银行提供全面的会计师报告、成立FSA的专家小组对银行财政、信用领域进行检查;向跨国银行的母国监管者收集相关信息、与银行高级管理层进行审慎性会晤及特别性会议讨论银行未来发展计划等。在下一次风险测评之前,FSA会对风险测评、监管体系、监管措施的使用做一次价值评估,以保证银行已完成必要的整改工作、FSA已完成监管体系中所预定的工作和监管措施被正确的执行。此外,FSA还对其监管阶段工作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和复查所有银行是否仍然符合立法的最低标准。

(2)习惯法

继续阅读

外资银行风险监管

内容摘要: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英国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和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了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完善建议。

关键词:风险性监管外资银行

风险性监管(Risk-basedSupervision)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运用的用以管理银行金融风险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姆斯(C.ArthurWilliamsJr)和汉斯(RichartclM.Heins)在《风险监管与保险》一书中对风险性监管作了如下定义:风险监管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主要通过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风险衡量(riskevaluation)、风险控制(riskcontrol)和风险决策(riskdecision)四个阶段来达到“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安全的状态”的目标。

一、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专门针对跨国银行监管问题而成立的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和于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①指出银行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针对银行业的这些风险,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价银行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核心原则》第6条指出,“监管者要规定能反映所有银行风险程度的适当的审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此类要求应反映出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并必须根据它们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的构成。至少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而言,上述标准不应低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根据1988年的“资本协议”,银行的资本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应不低于总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此外,通过设定风险权数来测定银行资本和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即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种类的资产以及表外项目所产生的风险挂钩,依其风险大小划分为0%,10%,20%,50%和100%五个风险权数,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规定了4%的一级资本和8%的总资本的最低资本比率要求。

继续阅读

私募基金风险及监管研究

摘要:我国私募基金快速发展,但近期私募基金领域风险高发,损害投资者利益,引发金融风险。文章论述私募基金发展必要性和国内外监管体系,揭示导致私募基金风险事件发生原因有私募基金门槛低、监管不严格、违法成本低和监管规则不完善。在全球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建议监管部门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准入门槛、深化私募基金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和清晰界定私募股权基金适用法律;建议托管和外包机构制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标准及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建议私募基金管理人讲诚信,筑底线;建议合格投资者转变刚性兑付意识,来推动私募基金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私募基金;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托管人制度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居民财富迅速积累,财富的保值增值需求也逐渐增加,居民越来越多在储蓄存款之外增加配置各类金融资产,私募基金产品逐渐成为居民财富投资的重要对象。但由于私募机构门槛低,产品黑箱化运作等原因,私募基金产品风险频发,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引发金融行业的风险。2018年6月底,上海阜兴实业集团董事长朱一栋失联,“阜兴系”四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中断,“阜兴系”发售的私募基金出现兑付危机,涉案金额达百亿级别。上述四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均在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和备案,所发产品均在银行托管,却仍然发生风险事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究私募基金风险事件高发的原因,并对监管部门和私募基金相关机构和投资者提出规范性建议,以期推动私募基金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的必要性

私募基金全称为私募投资基金,是指在我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设立的投资基金。根据投资标的不同,具体可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和主要投资于特定商品的其他投资基金三类。发展私募基金具有如下必要性:1.私募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私募基金支持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是未来商业模式或新兴产业的先导,但由于其风险高,资产少,很难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私募基金可以依据其风控方面的经验,筛选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投资,缓解了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难题,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现和成长。例如创业投资基金主要对创业早期中小企业进行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对创业中后期的中小企业进行投资,通过帮助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后实现退出。2.私募基金服务于居民财富的增长。随着居民财富的增加,高净值投资者已经不满足于公募基金稳定但较低的收益率,纷纷转投于私募基金,致使私募基金资产的规模迅速扩大,到2018年第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资产合计为13.36万亿元,私募基金(实缴)规模为12.8万亿元,私募基金规模已经追赶上公募基金,且超越趋势明显。在大资产管理行业中,私募基金行业薪酬机制已经高度市场化,很多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转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人才的聚集使私募基金的投资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在大资产管理行业中居于前列,使私募基金行业的业绩整体上跑赢大市,能够为投资者创造超额的投资收益。

二、国内外私募基金监管体系概述

1.我国私募基金监管体系概述。我国私募基金起步较晚,2013年以前监管职责不清晰、监管主体不协调,2013年修订后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法》首次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监管范围,2016年6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部门,证监会授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具体负责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私募基金备案并履行自律监管职能。2014年8月21日,证监会《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确立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自律监管职能。至此,我国私募基金有了明确的监管主体,从2015年2月起,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了一系列包括若干办法、指引和公告的实质性监管规则,张艳(2017)将我国私募基金的自律监管规则体系分为事前自律、事中自律和事后自律。由于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采取的是注册制,即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因此,事前自律主要依靠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引入法律意见书制度是私募基金事前自律的重要内容,将实质核查职责转移至法律中介机构,管理人为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律师在尽职调查中履行实质审查职责,法律中介机构和律师为其法律意见负责,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只对材料和法律意见书内容做形式审查,通过追责机制保证管理人和律师中介机构提供材料的审慎性。事中自律以信息披露为手段,贯穿于私募基金募集和运营阶段,监管对象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托管人、投资顾问和外包机构等。事后自律以追责为手段,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违反自律规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法律中介机构及其律师依违规程度不同进行制裁。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第一,统一了大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标准,对大资产管理业务做出一致性规定,解决了多头监管导致规则和处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消除了监管套利空间;第二,消除了私募产品多层嵌套的现象,资管新规禁止开展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对私募基金投资进行穿透式监管。由于资管新规将嵌套层级限制为一层,又规定了公募资产管理产品的受托机构应当为金融机构,由于私募基金管理人为非金融机构,因此,私募基金无法再获得银行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公募类型的资产管理计划的资金投资,该类型的私募基金将面临转型的压力,短期内私募基金的规模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国外私募基金监管体系概述。欧美等国家私募基金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其私募基金发展初期,各国对私募基金监管较为宽松,2008年以前,美国的《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和《1966年证券市场促进法》构成了美国私募基金监管的法律框架(宋芳、柏高原,2012),对于私募基金以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则可以豁免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办理注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私募基金大都按照豁免条款设计,规避监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全面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纷纷修订或者重新制定立法,加强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美国制定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于2010年7月21日生效,该法案第四章———《2010年私募基金投资顾问登记法案》,修改了此前法律中关于私募基金投资顾问豁免登记的条款,要求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进行登记,报送并定期更新管理人登记数据表(ADV表),同时该法案要求美国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建立PF(PrivateFund)报表体系,由基金管理人按季度报送所管理的私募基金信息。欧盟2010年的《另类投资基金管理人指令》要求私募基金行业提高透明度,加强了对注册信息披露等的监管。因此,从全球看,私募基金监管新趋势围绕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投资者保护两大核心问题展开。

继续阅读

风险投资执行时监管风险调控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风险投资事业在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显示出其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及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风险投资是专指萌芽状态中的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这种投资的高风险性和高回报率要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风险投资的资金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项目中,由于风险投资项目大多数是由技术创新而产生的高科技项目,过去同行业的历史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因此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除了具有一般项目的风险以外,还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风险企业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投资失败的风险统称为风险投资的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进行科学的管理风险控制,对于有效运用风险投资这一手段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使风险投资项目实现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团队建设———组织风险控制的核心工作

风险投资项目主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项目的增长速度比较快,如果不及时加强企业的组织管理,就会造成项目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落后的矛盾,成为风险的根源。

风险投资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事物,其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组织的管理。与传统项目相比,风险投资项目不但要求项目组织内的人员有较高的素质,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对项目的风险性有较高的认识,并且这种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协调运用。而只有高性能项目团队才能实现这种充分协调,所以在项目组织风险控制中,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团队在现有传统组织结构中的引进,改变了组织过程实施的方式。即组织过程变成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职能部门,项目经理变成了“过程所有者”。为了从事项目的人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团队应围绕着用于获得过程流的焦点进行建设。如果项目人员和工作要求不相匹配,有冲突,士气低,将会影响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更会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受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项目经理,如果能营造一个让参与者发挥自己才干的适当环境,会使项目成员的忠诚度高度提升,增强项目团队性能的发挥。为建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团队,我们需要了解其主要推动力和障碍。

推动力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正面因素,可以加强团队的有效性,它们和团队性能是正相关的。障碍是同项目环境相联系的负面因素,它们被认为妨碍了团队性能,在统计上同性能是负相关的。在置信度为95%或更高时,这些团队特性和团队性能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推动力的把握和障碍的排除来创建高性能的项目团队,是组织风险控制的关键内容,是项目成功非常必要的条件。

二、项目评价———决策风险控制的首要工作

我国许多风险投资出现严重亏损,很大程度上在于投资项目本身先天不足,是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决策风险是指风险项目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由于风险项目具有投资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更新快的特点,使得对于项目的决策尤为重要,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对风险投资项目进行价值评估是投资决策的关键环节,如果在进行价值评估过程中,仅靠风险投资家、市场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决策,会使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为风险投资项目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远远大于传统的投资项目,所以如何从模拟风险的角度以及能够反映这种风险的价值范围方面预测价值,是进行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关键。全面的价值评估工作主要取决于对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普遍的经济环境的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评估方法,拥有较多的财务、统计数据,采用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分析和预测,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因为风险投资项目历史财务数据相对较少,或者没有可比项目数据,评估时应采用类似项目和自身的历史数据相互替代的方法来进行。在取用同类项目数据时,还要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信息的丰富程度、稳定程度。选取了合适的财务数据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预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及选定项目的必要收益率或资本成本(折现率)。为了计算由该项目引起的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需要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将不同时点的现金流量调整到统一时点进行比较。估测项目预期现金流量具体工作包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计算扣除调整项目后的营业净利润与投资成本,将企业经过审计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别细化分析;了解企业的战略地位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制定绩效前景;预测个别详列科目;检验总体预测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结合企业经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分析预测得出和风险相适应的企业预计现金流量表,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的项目的净现值。估测并调整项目必要收益率工作包括:权益资本成本估算;债务资本成本估算;确定目标市场价值权数;估计不同的企业的报酬率随整个市场平均报酬率变动的情况;估计根据机会成本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将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风险报酬加入到企业要求达到的报酬率当中,形成按风险调整的贴现率,从而合理选定折现率。

继续阅读

深化信贷风险监管通知

为使金融部门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及时掌握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在环境维护方面的重要社会信用情况,进一步加强我市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工作。增强绿色信贷政策的可操作性,根据环境维护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环办〔〕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充分认识建立完善绿色信贷信息共享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完善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通畅的信息共享机制,是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建立绿色信贷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对于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力度,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促进“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信息交换共享工作机制

(一)从年月起,将以下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

1.企业环境违法类信息(见附件1表1);

2.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见附件1表2);

3.企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类信息(见附件1表3);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