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险应急管理范文

风险应急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风险应急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风险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风险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信心,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消除区域金融安全隐患,稳定我县经济金融形势,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设立县企业应急风险基金(以下简称应急风险基金)。

第二条应急风险基金是由县财政局牵头设立(可吸收县域内企业协会、商会、民间资本入股),用于经县政府批准扶持的符合条件的专门用于企业贷款资金调头的专项基金,应急风险基金首期本金为2000万元,以后待条件成熟再适时增资。

第二章适用对象及条件

第三条应急风险基金适用对象为在县境内注册设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业企业、物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符合我县产业政策的企业。

第四条申请应急风险基金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县产业鼓励发展范围;

(二)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5%;近三年平均税收不低于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

继续阅读

应急管理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全面掌握我局风险隐患情况,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隐患排查责任单位包括:局属各部门、单位。

第三条排查监测范围

1、自然灾害

可能造成影响和威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暴雪、地陷、浓雾、高温、雷击等灾害;对城市管理及行政执法带来的影响有:

①城市保洁系统

②户外广告、店招店牌设施的安全

③窨井盖等市政设施损坏、丢失

继续阅读

探求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的防控

1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所面临的风险

1.1缺乏必要的应急机制保障尽管农村金融机构都会制定系统应急预案,但往往忽略配套的应急培训,缺乏有效的应急演练和压力测试,一旦紧急事故发生,对问题的及时完满处理就得不到保障。有些农村金融机构制定的系统应急预案存在着涵盖面过于笼统,在针对性和可操纵性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又直接关系着问题的处理效果。更多的农村金融机构在业务连续性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只局限在网络及数据的备份层次,没有灾备,再者管理组织不够完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就难以完成应急的有效性。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着应急执行效果,对风险的有效排除和危机的处理难以保障。

1.2缺乏健全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设置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对科技部门重视不足,普遍存在科技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一个科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重要岗位经常发生AB岗位制度难以落实的情况。虽然有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但该部门一般只发挥管控资产、负债类业务风险的作用,不涉及信息科技风险职能。农村金融机构应该高度重视科技风险管理工作,设置更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岗位,不能让科技部门既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又是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者,因为这样会在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有效识别并量化可能存在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存在着不足。

1.3科技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科技部门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象。现有的从业人员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日常基础性设备和网络工作的维护,更多掌握的是系统设备维护、机房管理等常规性工作,忽视了专业化的信息科技风险培训,因而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对信息科技管理、规避科技风险等管理性工作涉及较少,很难有效及时认识到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更别提全面隐患的排查和消除。

1.4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存在隐患基础设施安全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机房管理不善;二是网络运行安全性不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机房普遍存在着防火、防水、供电等不达标的现象,没有设置相应的防雷系统,门禁系统缺失、监控盲区的存在等等,这都是机房管理安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网络运行方面,由于数据的大集中,对农村基层网络的稳定性和通畅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农村金融机构存在未按监管要求配置主备通讯线路现象,这样导致基层网点出现不能正常办理业务的可能性增大,造成不良的影响。

1.5电子银行风险管理不到位信息科技的出现为农村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丰富和高效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建设的飞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在各个业务领域的不断深入,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呈现飞速增长趋势,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优势体现——电子银行的应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管理重心都放在了传统业务发展方面,疏于电子银行风险的管理。虽然制定了电子银行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不到位情况,加上人员配置的不够,最终直接导致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缺失。因此,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中的电子银行风险处于多发、高发期。

2农村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策略

2.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大风险管理投入信息科技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经营起着重要基础和保障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在金融机构监管中的重要性。农村金融机构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思想认识,对信息科技风险的管理加深了解,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工作的管理工作,最终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经营中去。同时,要加强信息科技安全建设方面的投入,及时消除信息科技系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保障农村金融机构的稳步和连续性运行。

继续阅读

城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思考

摘要:在对运城市环境风险形势和环境应急管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动流域(区域)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区域环境监管与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等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隐患凸显,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运城市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而相望,区域地理位置特殊敏感,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不当,有可能发展成跨省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此,分析本区域环境风险形势,梳理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应急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运城;环境应急;管理

1运城市环境风险形势分析

1.1环境污染事故分析

2016年-2018年,运城市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6起,其中2016年1起,2017年2起,2018年3起,均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其中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2起,化学品运输交通事故引发的3起,非法倾倒固体废物1起。安全生产事故和交通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占总数的83.3%。其中,2017年的““1•18””因交通事故造成粗苯罐车坠入汾河事故产生了较大影响。““1•18””事件虽然的得到有效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跨省界重大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但也暴露出缺乏专业应急处置团队、技术支撑力度不够、应急物质储备薄弱等问题。。

1.2高环境风险企业分析

据统计,2018年底运城市共有较大及以上环境风险等级企业95家,其中重大风险等级47家,较大风险等级48家,化工企业43家;47家重大风险等级企业中,化工企业26家,冶金企业13家,其他企业8家;48家较大风险等级企业中,化工企业16家,冶金企业13家,其他企业17家。由这组数据不难看出,运城市的高环境风险企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冶金等行业。运城市化工企业多分布在新绛煤化工业园、稷山煤化工业园以及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等,新绛县、稷山县位于汾河流域,风陵渡经济开发区隔黄河与陕西省渭南市接壤,地理位置敏感,环境风险形势严峻,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汾河或黄河水体污染,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和难以消除的。

2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继续阅读

区域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理能力探讨

《环境经济杂志》2016年第ZB期

引言

我国目前面临大气、水、土壤等多方面的环境风险问题,突发性、累积性环境风险问题并存。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及环境禀赋存在差异,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风险问题以及具备的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根据环境风险特征差异,综合考虑相关领域工作基础和案例代表性等因素,选择江苏省、安徽省铜陵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作为试点案例地区。江苏省处于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化工企业众多,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以及运输是主要的环境风险来源,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相对较好,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根据江苏省经济发展特点,综合考虑不同产业类型、环境脆弱区和典型工业城镇,从苏北、苏南、苏中三个区域选取12个区(县)开展评估。铜陵市位于我国中部省份安徽省,以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采选加工过程产生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对人群和生态的影响,是其面临的主要环境风险问题。鉴于铜陵市面积仅有1200.7km2(2016年之前),主要环境风险源相对集中,可采用区县级指标体系分析评估全市环境风险。贵阳市和安顺市位于西部地区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开采、冶炼以及化工企业的生产活动。贵阳市对全市整体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安顺市分别对8个区(县)进行评估。

一、区域环境风险评估“7步法”

本次评估主要采用区域环境风险评估“7步法”,见图1。共分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第一步确定评估范围与评估机构,第二步初步筛查,第三步收集缺失信息;研究阶段:第四步分析突发性风险情形,第五步分析累积性风险情形;总结阶段:第六步综合分析,第七步提出降低环境风险的对策措施。

二、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

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估共有32项评估指标,其中环境风险源强度(S)15项、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8项、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M)9项(见表1)。根据上述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分别计算县级环境风险源强度(S)、县级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V)、县级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M)指数,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县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指数(R)。R=0.4S+0.3V+0.3M根据县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指数(R)的数值,判定环境风险。

三、区域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

继续阅读

论钢混组合梁桥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摘要:以总结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存在问题为基础,分析了钢混组合梁桥施工主要安全风险点和风险评估方法,提出了钢混组合梁桥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给出了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流程和管控措施参考实例。

关键词: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措施;管控体系

1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工作概述

1.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意义

近年来,工程施工生产安全责任事故高发,高空建筑物施工承重作业平台安全隐患凸显。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多次提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公路桥梁工程相较于其他专业工程安全管理具有施工专业队伍较多、施工配套附属工程复杂、安全管理难度高等特点。施工专业涵盖起重吊装、焊接、高空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高风险工序,也包括潮湿、高温等不良作业环境,涉及到大型机械设备、施工临时用电、起重作业、电气焊作业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方面,安全管理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主体责任对象是施工承包单位,管理责任对象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风险管控的目的是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工程范围内的各生产作业区域、作业工序、设备、人员的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落实重大风险登记、重大危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内容包括:制定风险管控制度、制定风险管控规则、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实施风险管控、实施重大危险源管控、风险动态监控更新等。

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存在问题

虽然各施工单位可以按照相关法规、文件要求开展风险管控工作,但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落实还存在不足。

(1)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不重视

继续阅读

运输企业交通安全的风险管控

执行交通事故裁决书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需要行政复议或有关机构要求或有关领导人员要求等其他情况,导致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可能发生转移,交通事故责任由非责任变为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可能是连带次要责任、连带同等责任、连带主要责任或连带全部责任。这样一来,交通事故裁决非责任事故者要承担事故连带责任的风险,产生了次生危害,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无论是直接的潜在风险,还是间接的潜在风险,最终还是要面对经济赔偿、保险索赔的问题。因此,潜在风险的责任还是由“国企”来承担。除已负面影响“国企”的声誉和信誉外,还将承担潜在风险责任所要求的赔付及间接的潜在风险所引发的次生危害,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流失、闲置

(1)生产一线驾驶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比较淡薄。通过问卷调查,生产一线驾驶员主要关心的是关于车辆保养、驾驶、安全和工资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认为交通安全管理不是自己的职责,而是领导人员所要管的事情,因而对于他们所看到的、所闻到的、所接触到的瞬时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即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信息既没有进行收集、汇总,也没有及时向相应的管理人员反映,致使即生即息的交通安全信息从他们身边悄悄流失。(2)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高,没有认识、理解、体会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基础管理工作中,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关注的是日常车辆机务组织工作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等低端事务,不善于观察、了解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在管理评审工作中,缺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的高端管理意识,不善于收集、汇总、疏理、分析已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识别到这些信息所能提供的资源及其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包括风险管理所需的基础资源、风险管理问题存在的原因、风险动态及其管理所需的方法、措施、应急策划,造成大量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资源闲置无用。

2风险管理的一般化、低端化,难以解决风险管理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

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根据其自身素质及所掌握的道路客运交通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处理日常的车辆机务工作组织与实施、驾驶资源配置、安全生产检查与教育等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仅从常见风险的管理过程来讲,“国企”营运车辆发生道路客运交通事故后,先是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根据所识别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该学习、培训、教育的,该书面检讨、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的,“对号入座”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交警部门所出具的事故裁定书,按照事故责任认定进行相应的赔偿和索赔。这样的风险管理呈一般化、低端化。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在处理一般性、基础性管理事务的过程中,遇到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情况时,难以识别其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风险程度。仅从风险管理过程来讲,没有按照“国企”交通运输服务标准体系的要求,不善于收集、分类、汇总车辆运行、旅客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信息,没有运用常用统计技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未能从中识别出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未能掌握风险管理过程所形成的深层次动态和高端问题,包括道路客运交通安全的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辨别,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识别,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同一性、差异性,原生风险、次生风险和原生危害、次生危害的普遍性、特殊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未能实现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常见风险和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

3解决的难度及障碍

(1)尽管“国企”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基本按照制度规定和要求,妥善处理了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所发生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但道路客运交通事故仍然要发生、重复发生,风险仍然存在,这似乎成为“规律”,是管理中的“老”障碍、风险管理的“老”难点。(2)根据考察,“国企”所组织的每日次、每月次、每年次的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的评估基本停留在一般性总结的层面,缺乏风险评估所要求的事项,如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因此,其评估缺乏相应的科学分析和评价、策划及计划,未能识别影响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未能对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策划和计划,缺乏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在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已充分显示了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管理活动评估的缺失。遇有道路客运交通安全风险发生转移的情况时,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难以对其潜在性、直接性、间接性风险进行识别,无法准确判断其次生风险、次生危害的程度。为了平缓来自各方的压力,以损害“国企”为代价,在“妥善”处理每年次所要承担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之后,来年又要承担新一轮的道路客运交通事故责任或非责任事故的连带责任,成为车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及领导人员新的思想障碍,也成为新的风险管理难点。

继续阅读

云安全技术在应急管理系统中运用探讨

摘要: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系统,介绍了应急信息的来源和构成,分析了云安全技术在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在用户管理模块、应急预案管理模块、应急资源管理、应急值班、指挥调度、拦截病毒中的应用。其为精准、科学地处理突发事件,创建完整的信息系统,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云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应用

应急管理系统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点,利用基于互联网的云安全技术及信息化应急管理技术,发现并筛选潜在的危险,跟踪危险源,实时监控危险源的变化情况[1],并快速生成智能化解决方案,可提高管理效率。基于此,对信息系统中的云安全技术、应急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了快速应对和解决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风险,管理人员必须第一时间掌握应急信息。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创建前,要分析应急信息来源,创建标准化数据仓库。应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部门等信息,利用统一的技术规范、数据标准,实现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应急管理部门创建标准化数据仓库,打破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社会、企业和政府信息的共享,使信息荒岛、孤岛等问题得到解决。应急时,需要对各方面的应急资源进行调度,实现高效指挥[2]。

1云安全技术在应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1.1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用户角色、用户权限、用户日志,其中用户日志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包括用户登录系统的时间、浏览页面、操作内容等。云安全技术可根据用户的权限或角色分配访问范围。

1.2应急预案管理模块

这是信息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负责保存典型信息安全事件的解决方案,具有预案动态规划、应急人员组织建设、动画模拟演练、优选方案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能够快速制定出最优的应急管理方案。预案动态规划。云安全技术将风险分类,分成业务风险、系统内部风险、网络边界风险、数据风险,并将风险分为若干等级,其目的是优先将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处理风险级别较大的事件,并向管理人员生成分析报告。实现预案需求的编制,对预案关系进行定义,包括发布、上报、分级、处理等功能。预案编制。快速组织一批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应急人员进行管理。进行有效沟通,通过云平台的短信服务下发应急通信方式,确保每个应急管理人员都能收到信息。实现紧急处置计划的设置。定义紧急处置任务的资源、序列和任务负责人。重建方案,根据风险度和和风险恢复情况对应急管理人员进行重新分配[3-4]。预案审核和发布。在对预案进行编制后,通过审核批准之后正式发布。因为预案是敏感文件,因此需要对发布范围、对象进行规定。培训演练。此阶段能够使应急工作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对规程和措施,利用演练寻找应急训练中的不足并改正。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