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风险管理知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保险赔案处理涉及被保险人索赔和保险人理赔两个方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赔案处理的效率,合理实现被保险人转嫁风险的心理预期,有效规避道德风险的发生,维护保险双方的公平和利益。文章从被保险人索赔及保险人理赔两个角度,以机构设置及职责确定、运作程序和风险管理技术这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阐述了工程项目业主和保险人在工程保险赔案处理中的风险管理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工程保险;索赔;理赔;风险管理
工程保险周期长、技术复杂、风险事故发生频繁、损失金额较大。因此从工程保险合同签订的开始,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便应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设立风险管理的负责机构,明确各自在赔案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
一、被保险人索赔的风险管理技术
1.机构设置及职责确定。
在工程保险中,项目业主作为主要的被保险人,应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处理与工程保险赔案相关的一切事务,维护被保险人在索赔中的正当权益,推动赔案处理的顺利开展。专设机构的职责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1)在风险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内接收出险单位的事故报案,分析判断保险责任;(2)赶赴现场初勘取证,安排保险公司及公估人现场联合查勘,组织赔案公估理算及协调,跟踪赔案处理,组织单位和人员提供保险人所需的相关资料证明。(3)向出险单位解释保单条款和保险规定及最终理算结果等。
由此可见,专设机构的职责贯穿赔案处理的始终。由于对工程保险条款和相关法规具备专业知识,专设机构能为保险公司顺利处理赔案提供各种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被保险人不因工程保险索赔中的某些作为或不作为丧失获取经济赔偿或给付的权利,有力维护了工程项目业主获取全部合理赔付的合法权益。
2.索赔程序。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防范风险,减少和避免经济损失,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的特点,就如何防治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治
一、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的特点
我国的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尚处于初步认识和依靠经验积累,方法上简单操作,缺少规范和有效的科学管理程序,抵御风险能力弱。
1.建筑企业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客观存在的,而且在建筑企业项目的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们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建筑企业风险的可变性。可变性是指建筑企业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的变化,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将得到控制,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3.建筑企业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这是建筑企业风险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对策
摘要:国学传承了数千年,其文化精髓深深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现代化管理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科学指导。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国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也有部分学者已将国学运用于银行的具体业务中。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来自西学,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国学可以为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供更多管理思路,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国学;西学;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典籍为主要载体的思想体系,它以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为表现。国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一、国学在管理方面的运用研究
国内很多学者研究了国学思想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与运用,国学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价值创造、企业文化塑造、干部队伍建设都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中国的企业要发挥好国学凝聚人心、维护诚信的作用,运用“三省吾身”等思想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提升境界,努力创建一流示范企业。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家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实践产生的影响最大,儒家重视社会规范等方法论,在实践中侧重于人才管理;道家重视阴阳易变等世界观,在实践中侧重于战略管理。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要以“仁”为本,以“义”育人,以“礼”待客,以“智”为贵,以“信”为善。要发挥“百家争鸣”对企业管理的作用,儒家的“忠”体现为企业的诚信经营,“中庸”鼓励企业和谐发展;道家的无为思想指导企业采取怀柔政策来管理;法家强调遵纪守法、严格奖惩制度;兵家的权谋思想指导企业需合理竞争;阴阳家指导企业注重平衡发展;墨家的兼爱非攻要求企业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建议企业推广国学教育,在提高员工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同时,塑造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目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有关国学在企业管理中的融合运用研究很多,但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以西学指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西学,即西方文明,通常也代表先进思想。西学大体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二是指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文艺复兴以来创造的精神文明。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银行萌芽,此后的几百年间,经历了资产管理阶段、负债管理阶段、资产负债综合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逐步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将商业银行全部种类的风险、各个层次的管理和业务单位都纳入集中统筹管理,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巴塞尔协议Ⅰ、Ⅱ、Ⅲ,通过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宏观监管等,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研究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我国的监管部门结合西方全面风险管理等理论,建立健全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等制度。国内各类型银行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方面有各自的实践经验,例如交通银行的“1+4+2”风险管理架构,即1个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4个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信用、市场与流动性、操作、合规与反洗钱)+2个委员会(贷款与投资评审、风险资产审查)。在西学的指导下,国内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日益完善,风险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有关国学与银行管理融合的研究较少,但已有学者将国学思维运用到银行的具体业务管理中。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上探寻银行管理的方法,利用法家思想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明确奖惩制度;利用儒家思想推动员工自觉提高修养;利用道家思想适度放权,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韩非子•喻老》扁鹊劝诫蔡桓公的思想探讨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疾在腠理”,信贷资产正常还本付息,要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风险苗头,防微杜渐;“病在肌肤”,要高度关注企业经营、财务状况,准确识别风险,果断施治;“病在肠胃”,贷款已出现逾期和违约,要积极采取各种化解措施,遏制病情发展,尽力挽回损失;“病在骨髓”,如同病体的临终关怀,及时核销确认损失,并做好账销案存,继续追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国学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可为其他银行在管理信贷风险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国学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运用思考
摘要: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风险管理也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但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技术、法律支持、相关数据获取困难、管理人员与纳税人矛盾日益增加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了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的法律条例和普及税收知识的建议。为了让税收更好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定要加强税收的风险管理,解决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纳税;管理
税收也叫赋税,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手段,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强制性的分配,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与其它财政形式不同的是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税收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同时国家税收征收困难、偷税漏税问题更加多元等情况也困扰着税务机关。针对当前的税收征收情况税务部门也加强了风险的管理,积极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的准确程度,让所有的个人与单位都能够依法缴纳税收,促进税收风险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不足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一切系统的发展都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当前税收风险管理中就存在着一定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税收风险管理的发展。要知道,税收风险管理是一个数学模型方面的计算,但是这需要最专业的人员来做,一般从事税收方面的人员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所以技术方面已经成为税收风险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但现在税源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数据信息分析能力缺乏问题,而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新进年轻人员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完成工作,这也与我们需求的现实不符。
最近,有关部门就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特别是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这些举措给银行业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有效控制银行业外汇风险,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面评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发展对本行外汇业务和外汇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各行(含城乡信用社,下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主动研究并积极制定各项应对措施,并确保外汇业务发展战略与本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资本充足水平相适应。各行要根据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交易方式,进一步完善外汇风险管理制度;积极建立与外汇业务经营部门相独立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能,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外汇业务的全过程。
二、准确计算本行的外汇风险敞口头寸,包括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单币种敞口头寸和总敞口头寸,有效控制银行整体外汇风险。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监控和管理银行贷款客户的外汇风险,及时评估贷款客户的外汇风险水平变化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
三、加强对外汇交易的限额管理,包括交易的头寸限额和止损限额等。各行应对超限额问题制定监控和处理程序,建立超限额预警机制,对未经批准的超限额交易应当按照限额管理政策和程序及时进行处理。做市商银行要严格控制做市商综合头寸。
四、提高价格管理水平和外汇交易报价能力。各有关银行机构要实现银行与外汇交易市场之间、与客户之间、总分行之间外汇价格的有效衔接,实现全行统一报价、动态管理。各行在同业竞争和向客户营销时,要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分析合理进行外汇交易报价,避免恶性价格竞争。
五、不断加强系统建设。做市商银行要加强交易系统、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将分支行外汇交易敞口实时归集总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集中在总行平盘,不断提高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的电子化水平。
六、制定并完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在询价交易方式下,各行要通过加强对交易对手的授信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并定期对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进行重估。各行应把外汇交易涉及的客户信用风险纳入企业法人统一授信管理。
七、有效防范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各行要按照交易前准备、交易的实现、确认、资金清算、往来账核对、会计和财务控制等步骤严格识别和控制外汇交易中的操作风险。外汇交易的前、中、后台职责应严格分离。交易员要严格按照业务授权进行交易;后台人员要认真、及时进行交易确认、资金清算和往来账核对,发挥独立、有效的风险监控作用;必要时可设置独立的中台岗位监控外汇交易风险。切实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有效控制合规性风险。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产生背景与内涵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含义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ComplianceandtheComplianceFunctioninBank》)。该文件对“合规风险”进行了直接概括性的描述,对于“合规管理”主要通过管理依据、管理层的合规认知、合规文化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间接程序性的描述。2007年9月20日,中国保监会颁布的《合规指引》,明确了保险公司“合规”“合规风险”“合规管理”的定义:“合规”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员工和营销员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监管机构规定、行业自律规则、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合规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及其员工和营销员因不合规的保险经营管理行为引发法律责任、监管处罚、财务损失或者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管理”是保险公司通过设置合规管理部门或者合规岗位,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开展合规监测和合规培训等措施,预防、识别、评估、报告和应对合规风险的行为。合规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化的、主动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法律风险管理有很大不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合规工作表述为“合规管理”,而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则可将其表述为“合规风险管理”。现在国际上普遍将“能否合规”作为一种风险来管理,要求现代金融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合规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人们普遍将其视为一项独立的风险管理活动和一种健全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手段。
(二)合规风险管理组织2006年1月5日,中国保监会制定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首次提出:保险公司董事会除履行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所赋予的职责外,还应对“合规”“内控”和“风险”负最终责任;保险公司应设合规负责人职位,并设立合规管理部门。该《指导意见》的,为中国保险企业构建全新的合规管理体系、组建合规部门提供了政策依据,促进了中国保险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国内保险公司也已建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2004年平安保险集团率先成立了“法律与合规部”,2006年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将“法律部”改造为“法律与合规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单独的“内控合规部”,像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也都成立了“合规部”,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也有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有“合规部”。
二、甘肃省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一)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设立情况从各公司的数据来看,合规管理工作及在公司内部设立合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得到全省大部分保险公司的重视,省分公司按要求及时设立了相应的合规部门和岗位。此外,在合规管理方面有些公司已经在尝试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已经获得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分公司以下的分支机构设立合规管理岗位,配置合规管理工作人员等。
(二)行政处罚情况统计虽然近年来在内部合规建设方面甘肃省保险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甘肃省还需进一步加强保险合规工作,从下面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来。表1是2008-2013年甘肃省保险公司行政处罚情况统计,可以看出近6年处罚方向和力度都在转变,从警告偏向罚款,不过整体处罚力度不大。而2009年甘肃保监局制定了《甘肃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合规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更加规范了,合规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合规风险要求及时防范和化解,因此2010年各保险公司的处罚机构家次由2009年的11家减至7家,可见保险公司的行政处罚状况与保监会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表2是甘肃省保险公司主要违规行为统计。可分析得出近6年各年违规总数基本稳定,波动不大,主要违规行为为不严格执行条款费率、虚列费用、委托不具有资格的机构或个人业务、编制虚假资料、违规支付手续费等。究其原因,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的商业贿赂有关。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行业的声誉,增加行贿者的经营成本,腐蚀兼业机构的工作人员,无法获得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长,不利于保险公司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甘肃保监局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关于转发<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保险业务从事商业贿赂行为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在全局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监管风险排查和规范权力运行专项工作。因此2010年以后违规支付手续费、账外设账等违规行为明显减少。
三、甘肃省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述行政处罚情况的分析,我们进一步通过对相关保险公司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各保险公司都制定有各种内部合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但是甘肃省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技术还不成熟,合规风险管理还不成体系,且部分合规管理职能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无法符合保监会最新《指导意见》的要求。对于甘肃省保险业而言,“合规风险管理”仍是一个较新事物,在实际运作中,旧有的合规管理体制尚未被全新“合规”观念修正,且很多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依然存在。
摘要
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电网设备气象安全管理,并开展实践创新,演绎形成电网设备气象风险管理理论,提升了监测预警电网气象灾害的水平,为提高电网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效率,加强电网的安全供电能力和优质服务能力奠定了基础保障。
关键词
电网设备;风险管理;精细化气象信息
电网设备作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电能传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健康运行对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尤为重要。由于人类长期盲目开发环境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降低了自然环境的自身调整和防御能力,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密度和烈度均有所增加,进而导致灾害性天气对长期暴露在外的电网设备影响越来越大[1]。2009—2013年,全球范围内因气象原因造成的电网事故中,影响超过10万人的达28次,占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总量的56%。随着目前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的初具规模、电网业务形态的日益提高,在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中计及气象因素,进而提高电网的防灾减灾能力,成为电力企业运营管理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2]。电力企业必须根据精细化的气象信息,依靠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指导电网设备风险管理决策,从而迅速展开行动,将电网设备气象灾害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提高电网设备气象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1精细化气象信息
气象因素与电网安全性、可靠性密切相关,掌握的气象信息愈多,应对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就会愈主动。但是,目前电力企业掌握的气象信息大多较粗放,在时间、空间精细度方面远无法满足电网实际需求;再者,目前获取的气象信息多局限在表现气象内容上,没有与电网信息关联融合,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电网设备气象风险预警。显然,精细化气象信息不仅是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提升,同时还须与电网信息关联,真正为电网设备风险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数据。
1.1电网设备风险管理对精细化气象信息的需求不同气象灾害事件影响电网的机理方式、时间长短、作用范围存在差异,使得不同的电力气象灾害预警对气象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需求并不一致,见表1。
一、引言
众所周知,巨额的不良贷款一直是我国银行业发展中的一大隐患,它不但直接造成银行业效益低下和经营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前进的步伐。因此,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促进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同外资银行的竞争,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稳定、确保金融和经济安全运行也就成了当前政府及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990.17亿元,不良率2.96%。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着不良贷款反弹的较大压力。所以,我们应加大力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强化信贷管理,如何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增加,以及如何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
二、当前信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银行的不良贷款一般是由于多种原因形成的,除银行自身的原因外,还受企业违约、不适当的行政干预以及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的影响。虽然近几年来,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了信贷管理工作,推行了审贷部门分离,成立了风险评审管理委员会,强化了贷款民主决策,建立了行业技术专家咨询制度和信贷决策责任人制度,实施责任奖惩等等,使得信贷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贷款制度执行不严,信贷政策向所谓的“大户”倾斜
当前,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造成商业银行对所谓的大户贷款审查不严,未能严格执行贷款制度,这种制度的倾斜加大了贷款风险。例如,一些商业银行对这些客户不敢去严格管理,严格审查其财务状况,结果一些大企业集团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导致大量贷款变成呆账,如“蓝田股份”案例,曾有十余家金融机构争相为其贷款。事实上,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其所造成的较大连锁反应和连带风险已给商业资产质量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2、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1998年提出的《银行机构内控指引》,完善的现代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应该以运作合法、有效和信息畅通为目标,涵盖银行的管理和控制文化、风险的有效识别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责任分离、信息和交流以及监控和缺陷修正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管理体系和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或资金管理部门,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