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风景区规划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三元论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是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景观感受层面,通过视觉效果所体现的自然与人的形态关系,即狭义景观设计。二是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及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三是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内涵,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简单而言即将感官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规划设计的项目都涉及这三方面,只是有的方面突出,有的方面相对薄弱。我认为这对城市湿地规划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综合体,它涉及到的理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湿地公园景观研究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等现代新兴应用科学所具有的特点。正是因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针对立新公园在多个角度上对公园提出了不同的三元论:在设计策略上——原生态、净环境、大包容;在区位设计上——山水一体、呼应整体、道路合理;在营造意境上——自然、人工、天工合一。
二、立新水库改建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根据立新水库与望牛亭公园的地理地貌情况,将湿地公园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山地风景区、林地风景区、湿地核心区。山地风景区下辖三小区——山脚广场区,盘山小路区、山顶平台区;林地风景区分为两大系统——林间跑道系统和邻水平台系统;湿地核心区分为湿地科普园区、湿地植物风景区、湿地养殖区。
(一)山地风景区山地风景区主要是原望牛亭公园部分,面积较小只有0.2平方公里,这里位于水库西南角,地势隆起可以俯瞰周边风景。根据望牛亭公园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物景观为基点,坚持三元论中“原生态、净环境、大容量”的方针,加大对原山地面貌的保护与游客的容载量。其中,集中体现扩大容载量的元素是山脚广场区。这里位于望牛亭公园的入口处,地形开阔平坦,少有景观植物阻拦,属于大型全开放公共空间,为游客的团体活动提供了团体活动的场所。并且从水库开出一条小河,将水库的水引致瀑布之下,这样就扩大瀑布对整个环境的渲染,使瀑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而是成为新湿地公园当中山水相连的纽带。“盘山小路区”的特点是环山而建,道路较窄,小型平台点缀其间。“山顶平台区”是山地风景区的核心主题,这里有一座大亭子——望牛亭,即山顶风景区的主题所在。游客在爬山之后常会选择在这里休憩。
(二)林地风景区林地风景区的主要范围在水库以南望牛山公园以北,占地约为0.45平方公里。这里被一条公路(政丰北路)穿过,将望牛亭公园与立新水库一分为二,且公路旁靠近水库一边还有一座垃圾回收站,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的环境。根据区位设计上的三元论——山水一体、呼应整体、道路合理的要求,将会对这个区域的道路做出相应的修改或调整。对于政丰北路,连接着多个制造中心和居住中心,对于整个区域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将这条道路封死,第一,会对居住区居民上下班造成不便。第二,工业园区之间都是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所以工业园区之间的道路运输要求也是十分巨大的。第三,封死政丰北路之后,会将巨大的车流量人流量转移到其他的道路,这会给原本就压力很大的道路交通更大的打击。为了对经济的发展不造成影响,结合实地的地形情况与道路情况可以打造隧道。选定的连接区域较短,建造隧道的成本不是很高。并且道路所处的地形本身就是一块小型山脊,原道路通是通过路线规划的弧度来降低道路的坡度,从而使道路可以直接通过山脊。
(三)湿地核心区“湿地核心区”是整个改造工程的主题,湿地科普园区位置选择在水库的东部,这里有一座湖心小岛,最宽处有110多米,最长处有160米,东部有一条走廊可以连接岸边。可以说是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科普园可以利用湖心岛的优越地理环境塑造各种湿地景观,以及标本馆、湿地生态链主题馆等进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演示,还可以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等活动,从而可以让游客在休闲之时还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湿地,提高他们保护湿地环境的意识。科普园的存在还不仅提高整座公园的文化气质,还能使人们在自然之中看到点缀其间的人类文明。在选择湿地植物时,结合这里的水质,应该偏向于多种植睡莲、水葫芦一类即具有较大净化水质能力又具有观赏性的湿地植物。深圳市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这类植物的生长。同时在湖心岛周边可以多种植芦苇等高大湿地植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视觉缓冲效果。其他湖面的广大区域,可以继续发展水产养殖。可以开发钓鱼等湿地娱乐项目。这样,可以将原来产值较低的第一产业变为产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增添了周边居民的娱乐项目。
三、结论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在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城市化现象和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后认为:一方面源自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游客的行为规律,另一方面包括特殊的政策环境、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以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推动,是风景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论文指出了风景区城市化带来的危害: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破坏视觉景观,破坏生态水文环境以及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最后,提出了风景区城市化的对策:①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使用土地;②改善交通联系;③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④限制人口流动;⑤增加政府投入;⑥加强管理。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区城市化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风景区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自1990年代城市化迅猛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由于旅游经济的刺激致使风景名胜区城市化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武陵源风景区内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锣鼓塔(图1)、索溪峪(图2)、天子山(图3)。2001年,锣鼓塔的旅游床位数已达3484张,索溪峪的旅游床位数达6731张,以天子山为主的核心景区内旅游床位(包括袁家界、杨家界等)2875张。其中,锣鼓塔位于金鞭溪上游、森林公园人口,是风景区的南大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驻地,距张家界市区20min车程。索溪峪是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是风景区的东大门,距张家界市区在30min车程内,用地条件良好,且位于金鞭溪下游。天子山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是高台地,与张家界市交通联系相对不便,目前有天子山索道和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沟通山上和山下。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探讨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设计方法,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对于指导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中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提出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目标与方法,并以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为例进行景观生态设计。研究成果旨在为我国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方法设计
1理论基础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生态学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构成景观整体的具有相对均质的各空间单元,按照其在景观的地位和形状,可区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1)斑块:在外貌或性质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一块非线性空间单元;2)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狭长地带;3)基质: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10]。景观生态设计是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证人类、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空间而进行的设计[11]。景观生态设计可将水利风景区的景观在空间上分解为"基质"、"廊道"和"斑块"三个部分,将水利生态系统视为"基质",将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水域湿地、植被、山体视为"自然斑块",而把水利旅游服务设施和人工景点等视为"人工斑块",水利风景区的陆上道路和水路航线视为"廊道"。这种划分有助于对水利风景区进行保护性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对斑块与廊道进行设计,而基质以维护自然现状为主。
2设计原则
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应包括如下五个原则:1)景观异质性原则。将各种景观要素根据各水利风景区的地脉与文脉进行有机组合,将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导入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中,突出水域、森林、山体、人文各类斑块和水陆廊道等水利景观的异质性。2)景观共生性原则。采用生态学共生原理,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文建筑的"斑块"、"廊道"和自然的"斑块"、"廊道"、"基质"相协调,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3)景观生态化原则。景观生态设计应尽可能保护性利用原有的湖泊河流等自然要素,保留大型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依据地脉增加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充满水域自然风情的生态化风景空间,增加软质景观以弥补硬质景观过多给游客不良的感觉。4)突出民生水利设计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运用于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之中,强调设计理念与内容要以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民生水利为目标,推动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5)综合效益最大化设计原则。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必须优先保障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保障河、湖、库、渠的水利功能正常发挥,要统筹各方利益相关者,推动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3设计目标
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需达到如下目标:1)优先设计保护自然景观,尤其是水域景观;2)突出水利与地域特色,使水利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创造和谐健康的水利景观系统,使各类水利建筑和游憩设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4)提高水利景观美观度与水利旅游者的满意度;5)促进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最大化。
一、现场踏勘熟悉环境,对接需求区划功能
一方面,导师带领研究生对照地形图对场地及周边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师生与建设委托方沟通、座谈,初步确定园区的功能分区。
(一)调研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
项目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兼有部分沟渠,土质较肥沃,以黄棕壤土为主;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水文上毗邻魏楼水库,引水方便,便于园区种植灌溉用水以及景观水体建设。这些都为园区的主体———果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项目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距武汉3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5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纵贯遂平县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缩短了景区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交通方便快捷。
(二)分析项目区周边环境
项目区位于嵖岈山风景区北大门外侧,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布局,已建成的景区有温泉度假小镇、千亩玫瑰园、千亩百花园、千亩郁金香园和千亩薰衣草园。为了拓展风景区的观光旅游内涵,现规划千亩采摘园。采摘园的规划设计应明确建设方的主旨意图。建设千亩采摘园是为了丰富嵖岈山风景区的观光游览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因此,必须做好园区的功能区划。
二、初步规划突出主题,汇报方案修改完善
在进行场地调查和与建设方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进行初步规划。规划定位。远观嵖岈之风貌;重温西游之文化;体验采摘之乐趣;品味百果之香甜。以嵖岈山风景区为大背景,以百果园为主体,运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把西游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渗透到整个园区,并根据主栽果树品种的盛果期,定期举办不同的文化节,为园区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形成情景交融、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风格布局。规划突出参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规划共划分门景区、果树采摘区、果树领养区、果树盆景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沿线文化展示区等区域。规划总面积为72公顷。初步规划方案形成以后,与建设方汇报、交流探讨。建设方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就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协商出入口设置是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科学;道路系统是否顺畅;地域文化内涵如何进一步提升等等。方案修改完善后组织第二次评审,以最终确定建设方满意的规划方案。
2阻力面理论及其模型分析
2.1阻力面理论的基本含义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平安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向[1。
2.2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和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向。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影响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摘要:
附图
式中摘要: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一、城市建设与风景名胜区建设和旅游业发展的关联度
城市建设无论是从城市规划、景区规划方面,还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年5月,我市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后,我市成立了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风景区管理处,负责风景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制定并执行景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制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我市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步形成。
近3年以来,为打造经济发展环境,城市建设一直在扮演着挑大梁,肩重担的角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3年累计投资达1.46亿元。对市区道路、桥梁、广场、公园、4A级景区、十里长堤及市区绿化、风景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环卫设施等进行改造和重建,对重点城镇进行规划和建设。
纵向比较,我市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但是,横向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又存在明显的很大的差距。
如何准确把握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工作现状
**年,我市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做好5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市区绿地系统规划、重点乡镇总体规划和14个乡镇的消防规划),深入实施9项重点工程(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引水入城二期工程、市区绿化、景区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及建设项目编制和景区部分配套设施建设、修复市区道路、人行道及排水和路灯等配套设施、4A级景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
**年,我局在市旅游局的关心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着力打造以太**为龙头的生态佛教旅游产业”的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克服了地震灾害给旅游工作带来的重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市旅游局和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提升了**的旅游形象,促进了全县旅游业的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按照“突出生态、依托佛教、发掘文化、三产配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创新特色、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把提升景区档次、强化宣传促销、规范行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但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全县旅游业在确保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都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仍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全年接待游客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78%,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的知名度,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
(一)启动了“**祈福一日游”线路
为了使太**风景区尽快融入市场,拉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局借助太**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大好时机,联合市内各大旅行社隆重推出了“**祈福一日游”线路,开辟了**旅游史上“组团游”的先河。为了确保线路顺利推出,我们下足了功夫:一是强力宣传。不仅在《南充晚报》刊出1/2版广告强势宣传,还配合市内各大旅行社印制小广告,广泛散发,吸纳游客,在短短四天时间内,便组织起了66人的大团队。二是精心策划。为了使游客们对太**之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们特意在团队进入**县城时在宝珍广场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并在景区入口处打出了欢迎横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人民的真诚与热情,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三是认真组织。在线路上进行合理安排,力求让游客全面感受太**的生态美景和佛教神韵;在菜品上反复考究,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宗旨,力推**凉面、贵妃咂酒、**板鸭等美食,使游客们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第一次“组团游”的圆满成功对**旅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今年五
一、十
一、农历六月十
九、九月十九这几个节庆,我县又先后迎来了多个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共计700余人,有力地提升了**旅游知名度,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摘要:为了满足我国现阶段水电需求,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十分重要,受科学发展观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在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速度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事先对建设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充分利用,设计建设相应的生态景观,使其在高效运作的同时,具备可欣赏的生态美学价值。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景观设计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和类型的角度切入,以四川鸭嘴河布西水电站为例,指出现阶段大多数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办法。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类型;方法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与此同时,许多问题相伴而生,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导致整个工程缺乏观赏性、艺术性,是由于对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极其不重视。具体表现为项目景观单调乏味,毫无特色,无法展现地域美感;不能很好的掌握各自然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搭配混乱,整体结构布局不协调;人文观念弱化,缺乏艺术性,与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相背离。因此,加强水电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刻不容缓[1]。
1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及类型
1.1生态景观类型选择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天然形成,根据该地域独特的地理要素进行设计,具有浓厚的原始生态特色,人为干预少[2]。人文景观则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民间风俗融入其中,改造设计自然景观,提高景观的文化价值。
1.2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景观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体现环保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对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的保护尤为重要。因此,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勿要大规模变动,破坏原有地貌、植被、水文,合理利用当地自然元素,保留自然环境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高当地整体美学价值[3]。有所保留的同时,也要兼顾人们视觉欣赏的要求,满足人们观赏心理,适当整改,具体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并驾齐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