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法律意识教育范文

法律意识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法律意识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法律意识教育

探求中职教育中法律意识的培育

1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1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前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生是主力军,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对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我国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总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法律意识的培养是贯彻教育方针、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综合素养最重要的就是遵纪守法,因此,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就成为了中职学校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法律意识的提高是加强学生管理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一些学生中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在实施某一具体行为时,对该行为的社会后果缺乏清醒的认识,因而很难对法律产生具体的畏惧感。如果我们把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对社会行为的约束作用,寓管理于教学中,使法律教学成为学生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必将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1.4作为教师应尽到传播普及法律的义务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教育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明白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用典型事例和案例进行教学,适度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阅读生动、真实的案例来分析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性,往往能震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及其作用,让学生懂得法律不仅惩治违法犯罪,而且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从而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通过结合案例,联系学生实际,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加强修养,防止失足,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并勇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学生对法律常识就会有真实的感受和切实的体验,并由此形成健康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做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等实践能力。

2当前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

3.1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目前,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是由于中职招生制度改革后,国家对中职教育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职学生毕业后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不高,违纪、违法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校园里诸如打架斗殴、偷盗赌博、诈骗恐吓等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淡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2对产生的现状分析原因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中职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至18岁之间,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渴望独立的心理,喜欢独立思考却又经验不足,情感强烈又不稳定,易激动、情感强烈。在校中职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内容少,普法教育薄弱。中职学生教学计划中的《法律基础知识》、《经济政治》等课程,学时少,内容少,且教材内容滞后,法律条文多而适应学生特点的案例少,学生不喜欢学习。平时进行的一些普法手段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法律宣传力度不大。社会法治环境差也严重影响着校园里的中职学生。

继续阅读

学校人才培育的法律意识教育研讨

一、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

1.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需要

早在1995年,原国家教委、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联合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实现依法治国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建立起完备的法律制度,二是公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虽然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但却无人遵守,法律制度就形同虚设,而法律意识对法律的适用和遵守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他们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法治目标的实现。

2.增强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社会,大学生们不仅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同时有严峻的就业压力,实施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精英教育,应当坚持“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人才培养理念,两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才能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从这层面讲,大学生除了要有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作为必备的法律素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样十分重大。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才能明白自己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才能用法律思维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知道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己的利益,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抵御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预防和减少犯罪。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才能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才能满足自我生存的需要。

二、对策建议

成功地培养一名大学生,对国家、学校、家长来说都非常不易。因此,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应当尽一切力量,以培养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树立法律意识和增强法律观念为宗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大学生犯罪,使“天之骄子”们健康成长。

(一)增强法律教育实效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问题

继续阅读

德育课教学中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德育教育是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行事作风、价值观等自身道德的专项课程,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对着社会风气的浮躁,德育教育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德育课程的开展包括法律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观念教育,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德育教学在中职院校已经广泛开展,文章就法律意识在德育教学中的培养作出分析。

关键词:法律意识;德育教育;观念培养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也在进行创新,为使学生培养方向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我国教育院校相继作出系列的改革措施。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已经较为成熟,如何在德育课程中培养法律意识成为当下德育课题的研究重点,目前中职院校已经着手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文章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教师参考。

一、现阶段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现状

1.学生法律理念薄弱中职学生相对来讲,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较差,缺乏道德理念,校园当中的不良现象层出不穷。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当下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在家庭当中较为宠溺,导致学生自身对道德界限不清楚,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现下部分学生的道德理念不高,法律意识薄弱,无法对自身的行事作风进行正确的评判,讲脏话、践踏草地等不文明情况经常发生,更有甚者说谎话,失去诚信原则。基于此,教师要在德育开展中净化学生心灵,使其健康发展。

2.是非辨别能力差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较为隐喻的是非善恶不能透彻分析,分变能力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对社会的一些诱惑作出选择,进而促进学生的正向发展。院校及教师要深化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德育基础,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法律意识培养在德育教育中的培养措施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要采取相关措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以固化学生道德理念的发展,从生活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进而规范学生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的言行。

继续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对策

摘要:初中正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法律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工程建设步伐。但是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期夯实学生的法律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持续推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律意识不仅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助力学生终身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举措,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丰富的法律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

法律意识不仅是一项关键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观念,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无论是对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来说,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型教学概念,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四个维度。但是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全方位完善,这既有悖于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在新时期初中政治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也能践行新课标指导思想,多维度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第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显著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概率。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渴望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如果接触不良信息或受到不法分子误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法治观念,也能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学生身心受到不必要的侵害,大幅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概率。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加大法律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比重

纵观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主要原因出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教师鲜少深入讲解涉及法律知识的课程内容,这不但会降低政治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也难以保障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质量。政治课程是学生吸纳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作为政治课堂的主导角色,理应高度重视法治教学,才能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科学引导和培育,进而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积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法律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比重。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强化政治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此外,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在政治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更多扩展性法律知识,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

继续阅读

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和谐社会,其前提是必须实现了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及和谐社会,都离不开大学生这个未来的建设着和接班人。因此,对大学生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和谐社会;大学生现状;法律意识

一、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曾经指出,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他把民主法治高度概括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党的“十八大”,也将民主法治摆在了构建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首要位置。民主法治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首要的内容,也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的社会,是“元素互补”的社会,是“彼此互动”的社会,是“相互协调”的社会。要实现谈到的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有法律来保驾护航,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社会的民主法治当然以法治作为其基本内涵、社会的公平正义需要法治加以特别维护、社会的诚信友爱必须法治加以有效的保障、社会要充满活力必须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的安定有序必须法治加以维护。因此,法治是和谐社会性质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离不开法律意识教育。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在大学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可以说是全体公民中接受教育最高的群体。他们不但有激情、年轻、有抱负,而且爱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喜欢用法律的方式解决,极力的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应该说,中国现代大学生的知法守法意识、法律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某高校一女学生,因为上大学本科期间结婚,学校要开除其学籍,学生立即将学校起诉到法院,案件经过开庭审理,校方败诉,学生获得继续上学,继续接受学校教育的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另一方面,大学生爱国意识较强烈。当我国国家权利被侵害时,学生有较强的爱国热情,通过网络、报刊等谴责他国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继续阅读

职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育

一、强化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上的变化需要以法律意识予以调整中等职业学生年龄大部分在15——20岁之间,处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且特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生处在一个及其危险的时期,贪慕虚荣,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逆反心理强烈,盲目跟从、寻求刺激,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不断发生必须以提高法律意识为着力点从实际情况看,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学时期学习成绩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有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玩心极重,自由散漫,极想表现自己,遵守行为规范差,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且,他们也面临着离开学校后直接步入社会的现实。所以,帮助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法律,预防和遏制日益严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

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素质的培养与锤炼过程,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独立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和谐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法律意识属于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识也属于法律文化范畴,它是人类法律实践活动的精神成果,包含着人类在认识法律现象方面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观念模式、情感、思想和期望,蕴涵着个人及群体的法律认知、法律情感、法律评价。法律意识与素质教育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是法律意识的基本宗旨和要求,法律意识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教育往往是本质的问题,而法律意识相对与素质教育是现象和表现。法律意识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素质教育的水平与内涵。在实践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往往他的法律意识也是很强的。

三、强化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强化学校的民主法制机制,为中等职业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做到依法决策、办事民主,建立起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在师生中树立起一种以遵纪守法、民主决策为荣,违法乱纪、破坏民主为耻的良好校风。为此,我们首先要着重提高领导班子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的能力,把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现状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法律地位也是平等的,任何不尊重和损害别人权益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抓好教师队伍的法律意识的提高。

继续阅读

论职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法律课程开设和师资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虽然都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必修课,但许多学校对法律课程的重要性重视不够,该课程存在投入不够,教学课时较少,教师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果不好等问题。另外,该课程师资队伍和师资水平也不受关注。有的学校甚至基础课什么人都能教,有些教师自身并不懂法律,只能照本宣读。还有一些高校的教师,个人法律修养欠佳,在授课和日常工作中不能表里如一,甚至知法犯法,这些都容易造成高职学生对法律的轻视,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我国目前不少制度不完善,部分党政干部私欲膨胀、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这些现象通过网络等媒体迅速传播,使高职学生深感困惑,也给少数高职学生的堕落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展和深化,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如社会上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书刊、网站屡禁不止,这些对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有着巨大的诱惑作用,严重侵蚀了他们的思想,成为了诱发违法犯罪的滋生地。这些,也对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带来了负面的冲击。

二、提高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的主要对策

1.改革法制教育的定位,构建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从属于“德育教育”的情况,显然是不大合理的,不符合高职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规律。正是受这种不合理认识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很难看到独立的法律教研室,取而代之的是德育教研室,其结果使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实的开展。而改变这种现状,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必须首先从解决学校领导干部的认识做起,领导要重视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

法律基础课应该独立设置,获得与现行课程体系中的计算机基础课和高职学生英语课同等的地位,《法律基础》应该配备具备有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拥有较高的法律素质的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效果。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努力创造法制校园文化。如可以结合学校、社会上出现的法律问题,开展法制讨论、法律常识竞赛、法律演讲,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等等活动。总之,法制宣传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多途径,使学生多接触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教学院系还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渗透相关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如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讲解一些以计算机为工具平台的违法犯罪等。

继续阅读

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摘要:初中正是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法律观念,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工程建设步伐。但是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以期夯实学生的法律观念、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持续推进,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律意识不仅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助力学生终身和谐发展,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举措,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积极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渗透丰富的法律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

法律意识不仅是一项关键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也是每个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观念,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无论是对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来说,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新型教学概念,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四个维度。但是就初中政治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难以得到全方位完善,这既有悖于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也会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造成不利影响。教师在新时期初中政治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也能践行新课标指导思想,多维度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第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显著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概率。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一方面渴望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如果接触不良信息或受到不法分子误导,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但可以为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法治观念,也能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避免学生身心受到不必要的侵害,大幅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概率。

二、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加大法律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比重

纵观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情况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主要原因出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在以往的初中政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教师鲜少深入讲解涉及法律知识的课程内容,这不但会降低政治教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也难以保障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质量。政治课程是学生吸纳法律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作为政治课堂的主导角色,理应高度重视法治教学,才能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科学引导和培育,进而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精神,积极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明确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法律知识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比重。一方面,可以体现教师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强化政治教学的薄弱环节,从而为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此外,教师自身也应加强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执教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在政治教学中为学生渗透更多扩展性法律知识,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效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