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动物科学导论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进行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并具备从事研究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而我们开设的导论课程也肩负这两大重要使命。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兴趣,课程组也根据课程安排和需要将课堂搬到室外,增加对生物体更直观的认识。导论课程安排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给学生们提供了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学习到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导论实验课程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识别、鉴定常见植物,学习使用植物分类手册,学生们可直观地认识并掌握各植物的分类特征,识别各种植物,同时,教师在室外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依托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精品课程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开设于2005年,考虑到生命科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科学,对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和建设也为该实验课的开设提供了条件。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共设立6个实验项目,分别来源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遗传与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动物生理学实验室、植物与生态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等,这就意味着整个实验中心支持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如此安排实验课程,有较多优势:首先,充分利用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资源,“导论实验”课程安排在周六进行,分为上、下午两个班授课,各个实验室分别安排一次该学科的经典实验,这样既不影响实验教学中心原有的授课安排,同时也对各实验室的硬件、软件和师资力量都作了充分的调动。
其次,授课教师、授课地点来自于实验中心的6个实验室,这就能提供生命科学各学科的授课内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面向非生物学专业学生,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某一项专业技能,而是要总览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多地接触生物学知识,课程组中具备各专业的教师和教辅人员,有能力也有可能为学生开设不同实验。
最后,生命科学导论实验作为一门公共课程,要求教师以饱满的教学热情和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在专业深度、学术水平等方面并不要求很高的标准,这对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不是很有利,这也成为很多学校青年教师不愿承担该课程的重要原因,我们把6个实验项目分配给6个实验组,每组老师只承担一个实验项目,这就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减轻工作负担,当然最关键是保障了教学效果。
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满足学习需求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要求学习的内容涉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而面向的非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是没有先导课程、相关课程支持的,如要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对教学内容安排、讲授方法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特别参考了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体系,按照分子—细胞—基因—遗传—生态—进化这样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以配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习惯。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和前沿,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1世纪现代生命科学的热点、前沿
进展突出表现在:(1)一大批生物基因组测序,2003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其他4000多种生物的基因组作图和测序也陆续完成。形成了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表型组学和代谢组学、RNA组学等新兴领域。(2)生物信息学迅速发展。(3)发育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发育生物学一直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4)干细胞研究的快速发展。干细胞具有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目前干细胞的定向分化、自我更新的可塑性等是重要的基础研究。(5)小分子RNA的发现和对其功能研究是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最突出的热点之一。(6)从研究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神经信息处理机制入手。(7)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成为宏观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8)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已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动力,动植物育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9)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更加广泛与深入。
高校生命科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一)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
1.课程、教材内容的更新和现代化
课程改革的实质是课程的现代化。我们要根据现代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实现生命科学课程、教材内容与结构的更新和现代化,不断容纳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兴领域,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基础,尤其是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新的前沿领域或新的学科生长点,要坚持反映现代、融入前沿的原则,课程内容更新、更现代化主要是通过教材更新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把编制新教材(或外文原版)放在核心位置,创新现代化的课程、教材新内容和新体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编写了高水平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等教材,其中《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当时被列入国家教委生物学科重点教材,另编写有国家级生物学教材3种,规划编写45本教材。清华大学将培养学生影响最大、最重要的课程纳入精品课建设计划,2005年就已立项建设精品课共105项。
2.课程内容国际化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生命科学的前沿、新兴领域、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学与国际组织开展农业科学合作研究[1]。清华大学为使教学内容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教学内容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早在2000年以前,生物化学课程选定A.L.Leeehnig的Principle-ofBiochemistry作为基本教材,这门课程的教材与课堂板书全部采用英文。其他的几门必修骨干课和部分选修课也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教材作为参考书并随时更新。清华大学大四开设高水平的选修课10门:生物工程导论、基因分子生物学、膜生物学、分子酶学、神经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等。以下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大四现在开设的课程,体现了课程的专业性和现代化。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圆满地完成本专业课程.系统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出于自己的爱好,也学习《食品加工》、《食用菌》、《生命科学导论》、《化工原理》等有关知识,为本专业的发挥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在工作上,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学院和系上组织的各种活动,入聘了院学工处自律委队长;系团组织宣传委委员;院大学生环保协会会长;到钦州市第八中学实习,担任过班主人和任课老师;在寒假、暑假期间分别与各系的学生赴广州的诚达集团和深圳的百阳公司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打工生活,学到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在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下创办了钦州学院大学生环保协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以外的经验,得到了丰富的锻炼,使自己能更快的适应各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作为积极乐观新时代青年,我不会因为自己的大专文凭而失去自信,反而我会更加迫切要求自己充实充实再充实.完善自我.且我相信用心一定能赢得精彩!良禽择木而栖,士为伯乐而荣,勤奋的我将以不怕输的韧劲融入社会.
一、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的意义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国际交往也增多了,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将之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使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
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因为要帮助学习者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干扰,所以研究的重点在于研究文化差异。根据《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一书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以身势语为例加以说明。在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又称为体态语、身体语、手势语等。对身势语的研究由来已久,如达尔文的《人类和动物感情的表现》提出了人和动物的表情有很多相似之处,1952年,伯德惠斯特尔的《体语学导论》首先提出了身势学的理论。还有法斯特的《体态语》,美国的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都是科学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身势语在非语言交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非语言交际就必须研究身势语。在这里,以此为侧面来研究非语言交际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一)在中美文化中,要表达的含义相同,采取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不同例如:1.表示不知道、为难或无可奈何的时候,中国人习惯摇头或摆手,英语国家的人喜欢耸肩。2.在拦车时,中国人喜欢把整个手掌伸出,与身体垂直,并上下摆动;而美国人喜欢伸出拇指,其他手指弯曲并上下摆动。3.要招呼别人过来时,中国人的习惯是把手伸出,朝向被叫对象,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而美国的手势是把手伸出,朝向被叫对象,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在这个动作上,中英之间容易造成误解,如果对中国人使用英国人的手势,给人一种不尊重或不正派的感觉。而对于英国人来说,手心向下这个动作往往是招呼幼儿或动物。
(二)在中美文化中,相同的一个行为表达的意义不同邓炎昌先生节选了一位美国朋友写给他的信,说道:中国的笑与美国的笑有不同的意思。比如:一个美国人存放自行车时,一不小心自行车倒了,他会因为自己动作不麻利而感到困窘。这时,如果旁边的人笑起来,他会觉得受到耻笑,非常生气。在餐厅里发生过类似情况,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盘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其实,这是一个误会,中国人这时的笑并不是嘲笑别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而是表示“别当一回事,没关系,我们也经常这样”。[6]可是,对于不了解这种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就会造成误会,闹出不愉快。这种情况还有很多,例如:1.跺脚。中国人认为是气愤、后悔或失望,在英语国家是不耐烦的表示。2.鼓掌。观众和听众鼓掌时,自己也鼓,在中国是表示礼貌和感谢,在英语国家被认为是不谦虚。3.拍别人的脑袋。在中国一般只见于成年人对孩子表示喜爱,如果是成年人拍成年人的脑袋则是不礼貌,或侮辱、歧视的含义,可在美国,人们经常用这个动作表示对人的安慰、鼓励和钟爱。4.打ok的手势。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许多人经常模仿这个动作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含义,更不了解文化的复杂多样。《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到了关于ok起源的两种不同说法。在巴西和希腊等国,该手势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污秽动作。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趋向于用ok表示认同或允许,中国人现在甚至在产品的包装上印上ok,来代替合格证。
(三)有些动作或行为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有许多姿势或动作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在其他文化中却不存在。这种现象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存在于英语文化中,例如:1.英语国家的人有时不断地摸弄手上的戒指,表示情绪紧张或不安。中国人却不这样。2.咂指甲,意思是担心,不知所措。3.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4.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做某事。另一种是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例如:1.用食指点或指自己的鼻子:是我(通常是问别人时用)。2.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伸出手,手指稍弯,放在杯子旁边:表示礼貌。3.两只手分别伸出食指在身前慢慢靠近(这个手势来源于戏曲):男女相爱,或表示好姻缘。四、结论人类的交际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语言有语言的规则,非语言也有非语言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每种文化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同文化的人之间交往时难免产生误解或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揭示不同文化之间交际规则的异同,帮助跨文化交际者不断提高跨文化意识,自觉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保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顺利进行。
作者:孙永杰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首先在出现在英法,后来波及俄国、北欧、美国及日本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文学流派和创作方法随着司汤达的《红与黑》和巴尔扎克的《舒昂党人》于三十年代出现在法国。自然主义则是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一文学流派,其时日不长,而影响却深远。本文意在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创作理论方面对两个流派的异同做以梳理。
一、两个流派的时运
十九世纪的法国政局风云变幻,“在欧洲其他各国的正统派眼里,法国就是一个善于制造混乱和动荡的国度,就是一个善于引火四散的国度”。三四十年代的法国正处于历史的转折时期。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斗争取得胜利,资本主义关系最终确立和巩固,价值规律和自由竞争成为新的社会法则,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期间物质文化生活不断进步,工业革命虽然步履蹒跚,但成果却蔚为壮观。与之相应,社会结构也出现重大变化,工人阶层逐渐形成并壮大。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逐也渐转变为社会主要矛盾。罢工、镇压罢工、起义、镇压起义,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景。风云变幻的社会孕育并催生着形形色色的文化形态。在三四十年代,革命风暴渐渐退去,“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英雄主义,理想和热情也都烟消云散,(••••••)冷静务实成为时代的精神、社会的习俗”。
在文学艺术上,作家开始否定天马行空的想象,“真实”成为其追求的首要目标。现实主义作为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否定应运而生。他们的创作信念是反对浪漫主义作家幻想中的王国、反对其泛滥的感情,直面卑浊阴暗的社会现实,以高昂的姿态去追求对现实社会生活“真实”的刻画。六十年代后,现实主义终于盈满而亏,自然主义登上法国文坛。早在十八世纪作家克洛德•克雷比庸的著作里,已经出现接近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他声称要用小说为人类社会写一部布丰的《自然史》的有用的补篇。十九世纪后半期,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促使作家更准确更精微地进行描写。另外,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在欧洲产生了实证哲学,并于五十年代开始在法国广为传播。而在美学领域,法国哲学家泰纳则糅合了实证哲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用自然规律来解释文艺现象。同时实验医学,特别是解剖学的发展对自然主义理论的形成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二、两者共同的思想基础
科学的进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及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它也悄然地改变着社会群体心理及思维方式。一种科学精神诞生在法国,并开始影响各个领域。在文学领域,科学发展“一方面使作家们在科学长足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日益受到科学精神的感染熏陶;另一方面,也给那些务实求真的作家提供了对人、对客观现实,特别是对社会生活的比较科学的认识和比较切实的分析,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符合客观事物本身规律的艺术表现方法。在科学精神的影响下,准确、精微开始成为文学描写的标准,作家也更为自觉地以科学性来指导创作。”现实主义美学逐渐形成:创作就是真实的反映生活,严格地摹写现实。作家要通过对细节的真实描写,具体地、历史地再现社会风貌。
现实主义的另一理论基础便是实证哲学。实证哲学强调哲学的本质是“实证”,就是现象的确实存在,精确描述。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原因并不属于哲学的范畴,那是神学的任务。在实证哲学的影响下,法国哲学家泰纳用自然规律解释文艺现象,提出种族、环境、时代决定文学创作的理论。实证哲学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则是于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的美学特征。另外,生物学的发展对现实主义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巴尔扎克认识到:“‘思维产生于有机体’,‘理智完全是物质的产物’”,他相信生物进化发展的理论,特别是“法国动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埃和博物学家、胚胎学的奠基者圣伊莱尔关于生物有机体适应、平衡的学说,关于不同种类的生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联系和继承性的学说。”在科学精神、实证主义哲学和生物学的影响下,现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中将准确、真实、精确作为了自己的美学原则。
三、自然主义之异
摘要:
以往条件句的研究主要依赖对语言的直觉经验,对其语义生成和理解过程的研究相对欠缺,特别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整体关照严重不足。采用无条件句、目的句、转折句这一类名称,不利于对条件句做出根本性的梳理,致使很多句式的语义仍然没有揭示清楚。对汉语条件句及相关句族有必要重新审视。
关键词:
条件句;充分条件范畴;逻辑语义;缺省推理
邢福义《复句与关系词语》是较早的复句方面的研究专著,对复句和关系词语做了详尽的考察[1],而其《汉语复句研究》是汉语复句研究的标志性成果[2],这些研究都是开创性的,已经对条件句有了很深刻的认识。然而一个关联词语所联结的条件句(有时也联结单句形式)往往表达了一个推理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条件命题,这在邢福义先生的研究中是没有做到的。王维贤《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则侧重逻辑分析[3],没有认识到条件句的语义是和推理结构密切相关的。逻辑学界也是如此,如李小五《条件句逻辑》[4]从纯逻辑的角度对条件句逻辑做出了精深的论述,但研究的重点也并不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开掘,同样没有从推理结构的角度来关照汉语条件句的语义问题。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缺乏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生成过程和实现机制的研究,特别是对汉语条件句语义的整体观照严重不足。有鉴于此,本文提出充分条件关系范畴,对充分条件关系范畴的逻辑语义基础做出充分描写,提出充分条件范畴语义的基本逻辑识解及深度关联假设,最后进而探求各种语言表达格式的整体意义。
一、逻辑语义分析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为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这两种推理形式关联具体语言表达格式的情况如下:
(一)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之一为肯定前件式推理。
摘要: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资源不足,在开展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展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评价方式、弥补实验课程不足等方面,对地方高校生理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理心理学;教学改革;地方高校
1引言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行为以及神经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科学,目前学科发展呈现出融合交叉的趋势,与生物心理学、行为神经科学、心理生理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联[1]。生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专业的必修课程。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十类核心知识领域之一。生理心理学课程十分重要,而开设心理学专业的地方高校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师资配备、生源质量、实验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本文试分析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教学层次与水平。
2目前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生理心理学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必修课,但部分高校院系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相较其他专业必修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课程明显不够。课程开设规划不合理,在课程开设安排上,有的开课学期滞后,在本科的高年级才开设该课程,甚至在大四学期开设,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因为考研、就业等因素分心,导致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不够。有的在低年级开设神经科学导论、人体解剖生理等课程后,没有及时开展生理心理学,导致学生学习不够连贯。在课时安排上,存在重理论课程、轻实验课程的倾向,实验室建设滞后,实验课时安排不足。在理论课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学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融合性、前沿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多而难懂,现有的课时满足不了要求。而有的学生因为心理学考研统考中没有生理心理学的科目,对生理心理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及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重点课程。有的学生认为在学习了神经科学导论、人体解剖生理课程后,不需要再学习生理心理学,学习兴趣低。
2.2实验课程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在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我国,拔尖创新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研究型大学的历史使命。动物科学专业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应用学科的动物科学专业,跟其他学科一样,社会对动物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动物科学专业高等教育培养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研究型大学具有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优势。动物科学专业要充分利用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形成动物科学专业自身的培养特色。
一、研究型大学中动物科学专业的发展优势
1.研究型大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每一所研究型大学都会根据自己的办学历史、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等具体现状形成各自的本科生教育理念和培养特色,提出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运行机制,为国家和产业振兴做出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浙江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也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浙江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以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在国际大环境具有竞争力的动物科学专业创新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实施“宽、专、交”的培养模式。
2.研究型大学具备综合性的学科结构,为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研究型大学注重学科建设,具有齐全的学科结构体系,涵盖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各学科均居于领先水平。如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有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浙江大学是拥有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共82个系、113个本科专业的研究型大学,广泛的学科设置,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思路,有利于实现宽、专、交的培养模式,能为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基础。
3.研究型大学吸引大量的优质生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播下优良种子。优质生源是高校教学的起点,研究型大学以特有的综合实力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吸引了大量的优秀学生,生源总体质量大大提高。以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自2007年开始,浙江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即按照工科大类、农科大类、生命科学大类、文科大类四个大类招生,其中农科大类实行提前招生。经统计,农科大类招生分数线远远高于省内一本分数线,学院农科大类的录取分数与省内一本线分数比较图示如下:
4.研究型大学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为培养本科生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研究型大学重视科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②具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优良的实验条件;③重视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形成大量高质量的论文和专利等科研成果;④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和学术会议,为广大师生了解国际最新学术动态,充分交换学术思想提供机会。研究型大学以研究促进教学,良好的科研状态和学术氛围,为学生提供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研究型大学具备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培养优秀本科生提供保证。研究型大学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以优厚的待遇吸引高水平的专家来校任教,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因此,在研究型大学中,师资队伍由一批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科研人员组成,在校的教师不仅是优秀的教学工作者,也是出色的科学研究工作者。教师把所从事研究的最新进展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追踪学科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
二、动物科学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