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电子金融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电子商务与电子金融的概述
1.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我国的电子商务就开始了起步,直至1997年,我国电子商务从起步期步入了雏形期,政府领导组织开展的“三金工程”,为我国之后的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饿了国务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我国的信息化建设。1998年至2000年开始,电子商务进入了发展阶段,国家组织启动的“金贸工程”,开启了我国以推广网络化应用、在经贸流通领域开发电子商务为主要任务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并使得众多广义电子商务开始了试点,并进入了实际的试用阶段。从2000年到2009年期间,电子商务逐渐以B2B为主体,标志着电子商务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稳定阶段。同时随着3G、4G的蓬勃发展,使得全程全网的电子商务V5时代成型,加快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电子商务不再仅仅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而是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并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电子商务就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一种商务活动,也可以认为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2.电子金融电子金融是当代一种新的货币形式,通常以智能卡的支付卡和数字方式的货币文件的形式存在,支付卡适用于网下支付,而后一种则适用于网上支付。电子金融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已形成,至今为止,它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广泛,电子金融是一种基于网上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商用电子机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电子脉冲传输和存储资金的信用货币。它的产生为人们的生活、工作、购物都带了很大便利,而且电子金融的使用,可以起到降低货币发行费用的作用,还将转变发行主体,同时还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电子商务与电子金融的联系
在研究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金融系统所承担着新的电子货币的发行,电子支付规则的制定,支付中介的实现,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以及电子支付安全保障措施的提供等重大职责。而且电子金融是金融业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创新的一种产物,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提供的基础架构,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金融业提供了全新服务领域和方式。也就是说,从电子商务的诞生开始,它就与电子金融建立了千条万缕的联系,这也决定了电子商务和电子金融要协同共进。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网上金融机构开始在网络中建立站点,并开启了部分网上金融机构业务,为人们的购物付款、转账等提供了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和途径。虽然我国电子金融的服务范围还不够全面,但是相比于传统的金融结构服务,电子金融以其投入少、效率高、受众广和无时间限制的优势成为金融业务的另一发展方向。目前,众多商业金融机构正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集成和管理水平,筹备着网上金融业务的全面开通,进一步推进了电子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同时电子商务的高效快捷也促进了金融业务信息化的发展,电子金融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品牌化,更加满足了新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包括购物、日常支付、保险、投资理财等。而且网上商品往往都低于实体店的价格,人们就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的在网上进行商品的购买,同时还能浏览多种多样的商品,使其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网上交易所创造的财富是传统商务活动所不能比拟的,这也为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也让传统商务性质得到了改变,并成为传统商务活动中的另一角色分工,取代了传统商务活动的部门作用。
电子商务对一个国家金融结构自由化的实现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其直接作用潜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让金融中介结构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得到有效拓展,还会对商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沟通方式和消费方式产生一定影响。除了会有新的服务产生外,例如在线账单支付、一对一营销等,电子商务还会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降低金融机构与其客户之间的商业活动费用。而且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球性现象,其中涉及的金融协调就有可能涵盖跨边境和国境交易以及国外结构,而且因为对在线支付系统的运用,电子商务还有可能促使金融协调机构相互之间及其与中央银行的互动。
三、电子金融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数字化时代到来之际,金融电子化和互联网得到了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贸易领域,网络俨然成为了商务发展的一大趋势,作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电子金融系统的优势必须要得到充分认识,只有正确认识电子金融的含义和意义,才能逐步完善和健全我国的电子金融系统,进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真正进行。首先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活动流程,即一种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商务活动方式,整个电子商务过程是集通信服务、数据管理服务和安全服务于一体的商业服务,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按照一定格式将自己的供需意愿输入到电子商务网络中,然后由网络按照消费者的要求进行相关信息的匹配,为其提供多种的商品选择。只要消费者确认了消费选择,那么电子商务将会协助消费者完成后续各项业务,包括合同的签订、传递以及款项的收付等。在此过程中,认证机构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还会对交易双方进行认证,以确认其真实身份。以此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实质其实就是一个由互联网络虚拟构建的市场交易场所。从该流程中可以发现,电子商务涉及了商品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在完成商品交易的时候势必会进行资金的支付,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往往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的支付和资金的流转,而电子金融就为电子商务活动中货币的支付和资金流转提供了安全、灵活、便利的手段。
摘要:电子金融平台像这个时代的“鲶鱼”一样打破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桎梏,为完善普惠金融体制提供了新的砖瓦。银行作为资本形成过程的漏斗和引擎,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建设既是使命也是机遇。本文将着重研究农行掌上银行对推动普惠金融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利用电子金融平台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
一、普惠金融的主要内容及重要性
顾名思义,普惠就是普遍的惠及。最初是在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是指全面有效地为社会的各个阶层提供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其中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等相对弱势的群体是其重要的服务对象。虽然普惠金融聚焦于脱贫攻坚领域,包括“三农”、创业创新,却又不局限于此。普惠金融旨在实现金融服务的公平性、盈利性和全面性。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长,资源的天平向富有者倾斜,而通过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可以帮助有需求的弱势群体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获得正规的金融服务。虽然普惠金融的愿景是实现社会公平,消除贫困,但是并不意味着普惠金融就是面向低收入群体的慈善公益活动。普惠金融所涵盖的内容较广,主要包括支付、储蓄、保险、信贷。普惠金融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还能有益于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成为践行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鼓励的宏观背景下发展普惠金融对商业银行来说意义深远。首先,配合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帮助商业银行享受到政策红利,有利于业务的有效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转型升级。一方面,提供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服务能够帮助商业银行拥有更理想的定价权,贷款收益能够从资产端得到增加;另一方面,吸收小微企业存款时可以在放贷基础上获得有利的议价权,因而存款成本能够从负债端得到降低。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商业银行提升息差水平。第三,客群种类广泛多样是普惠金融的特点之一,这非常有利于商业银行客户结构优化升级。在过去,商业银行的发展大多依赖于中大型客户,然而中大型客户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这使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第四,体现在分散风险方面,防范重大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商业银行发展中的重中之重,而普惠金融不仅可以有助于商业银行完成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务,还可以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普惠金融所涉及的业务一般来说金额较小、客群分散,因此有利于商业银行控制不良率,实现良好的风险管理模式。第五,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金融科技应用的落地与实施。依靠传统手段来发展普惠金融效果不理想、效益微薄、效率低下,而利用类似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方式来贯彻普惠金融业务的进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实现创新和突破。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商业银行勇挑重担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赏。
二、电子金融平台的发展及现状
电子金融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与数据之上实现金融业务进行的运作平台。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因而能够更方便有效地实现资金的流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金融所展现的优势凸显。电商平台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束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因而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金融呈现了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电子金融平台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进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电子金融平台结合移动支付、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手段对人们的金融模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子金融平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辟了新金融模式的深度和广度。李冰(2014)指出,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产生了重大的冲击。首先是阿里巴巴和腾讯相继涉足互联网保险业务。其次是阿里金融推出的余额宝进一步唤醒了更多人的闲钱理财意识。另外人人贷、拍拍贷等纷纷推出了P2P等业务,百度也携手华夏基金打造高收益低门槛的理财产品。据姚祈诺(2015)统计,早在2012年互联网金融中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亿元。由此可见,电子金融平台正以迅猛之势抢占市场份额。
三、电子金融平台对普惠金融的意义
普惠金融强调的是各个阶层都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惠及面广泛的电子金融平台便成了落实普惠金融首当其冲的媒介。下面,本文将一一列举线上发展普惠金融的优势。首先,普惠金融面向各个群体,这就要求发展普惠金融要具备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特性。由下图所展现的中国普惠金融服务提供者来观察,不难发现电子平台全方面覆盖支付、借贷、众筹、理财、保险、征信、风控等各大领域。此外代表性企业的多样性也使广大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电子平台的金融系统细分也有利于顾客精准有效地获取金融服务。这无疑提高了普惠金融的覆盖率,使得在有互联网的地方普惠金融便触手可及。其次,电子金融平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金融服务的需求者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到各类金融产品,从而按照自身的需求来挑选符合自己心意的金融产品。这不仅满足了顾客的金融需求也提升了顾客满意度。试想,奔波劳累一天的工人鲜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实体金融机构获取理财的相关资讯,便可能因此错失了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而依托于电子金融平台,忙碌了一天的工人可以在茶余饭后打开手机或电脑获取金融资讯,快捷地享受到自己想要的金融服务。电子金融平台利用渠道便利的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从而打开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捷径,人性化地提升了享受金融服务的顾客体验。再次,减少成本扩大收益也是电子金融平台显著的优点之一。若金融准入门槛过高,势必将一大群渴望却没有能力得到金融服务的群众拦在门外。而互联网的长尾效应显著降低了用户的金融准入门槛,这无疑有助于众多中低收入人群的涌入。同时,通过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渠道开展金融活动也促使更多的人参与经营和管理金融服务。在电子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省去了实体交易中繁琐的步骤,减少了交易成本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利润。利用电子平台发展普惠金融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市场效率和扩大对市场的影响力,这无疑打通了普遍惠利群众的任督二脉,在网络涉及的领域金融服务变得唾手可得。由此可见,利用电子金融平台发展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满意度和可得性。因此在金融市场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商业银行建立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优质电子银行成为了当务之急。
四、农行掌银助力普惠金融的实践
一、电子金融业务风险的类型
1.实用性风险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念的客户对电子金融业务的需求偏好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绝大多数客户都将电子金融交易的安全性视为第一要务,于是金融机构推出了类似于定期强制更换密码、手机动态验证码等诸多的安全强化措施,但这些措施是以牺牲电子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为代价的。对于许多同样重视电子金融使用的便利性的客户来说,如果他们认为金融机构为电子金融业务所制定的繁琐的安全防范与验证步骤既不能确保交易信息和客户资金的绝对安全,又可能因为诸如忘记频繁更换的密码或者遗忘手机这类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意外而使客户的电子金融业务无法如期实现时,就会使金融机构丧失这些客户。因此,金融机构在开发电子金融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潜在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同时针对不同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在产品设计时尽量提供更多的客户自由选择权,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群体。
2.信用与信誉风险
信用风险和信誉风险分别针对的是客户和电子金融机构的诚信度和道德风险问题。信用风险指的是债务人出现不能如期履行其与电子金融机构所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义务而可能对电子金融机构造成损失的风险。电子金融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易,这必然会使电子金融在对客户进行身份确认、违约责任追究等方面增加了困难,发生逆向选择的可能性增大,使得电子金融业务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而言面临着更大的信用风险。电子金融机构提供的是虚拟金融服务,良好的信誉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因素。如果金融机构所提供的电子金融服务在安全性、及时性、准确性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对金融机构的信誉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对电子金融机构不利的负面舆论可能会呈现几何级爆炸式增长,将会对电子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能力和诚信产生较长时期的不良印象,使得电子金融机构在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以及推广开展新的电子金融业务方面产生困难。同时,由于广大客户对于电子金融业务的相关知识并不充分,一家电子金融机构出现了问题,其他电子金融机构的客户自然会担心自己所使用的同种或者相似的电子金融业务也存在类似问题,就会对该业务的可靠性产生怀疑,从而使危机在不同的电子金融机构之间传染和扩散,严重时可能会对全行业的该种电子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业务规模急剧下降。
3.政策法律风险
由于电子金融属于刚刚兴起的新兴事物,我国还没有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与之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使得金融机构在设计新的电子金融业务时往往感到无法可依,难以预先规避电子金融业务的政策法律风险,就有可能使得一些电子金融新业务的开展无意间与某些法规或者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目标相背离,从而招致新业务的被迫中止,给金融机构造成损失。2014年初,中信银行分别联合腾讯和支付宝推出微信信用卡和淘宝异度卡,但中国人民银行很快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中信银行和腾讯、支付宝开展的虚拟信用卡业务。消息公布的第二天,中信银行股价盘中一度跌停,腾讯的股价也下跌了将近4%。
4.技术安全风险
对于任何一个金融机构特别是对于电子金融机构来说,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虚拟电子环境是尤为重要。如果电子金融不能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及时便利的电子环境,必然会出现一定的负面公众舆论,产生负面影响。电子金融的法律风险主要来源于电子金融机构自身违反或不遵守法律,或与电子金融相关的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一方面目前对于电子金融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法律法规的不同,以及对责任划分存在管辖权限的模糊性,使得跨国界的交易,会出现法律风险。
由于电子金融的运作依附于计算机,因此任何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故障都会给电子金融带来风险。此外由于电子金融的交易数据储存在计算机内,黑客,和窃取银行业、客户数据的网络犯罪也就悄然滋生。这些为电子金融增加了风险。同时网络诈骗也成为危害电子金融安全的一大症结。另外计算机病毒也会造成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损失,危害到电子金融的安全。此外对于一些外部的技术支持的选用会造成电子金融核心技术外露,给电子金融带来风险。
电子金融宏观风险
电子金融的出现给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和其独立性带来了威胁,同时也削弱了中央银行的控制力,其存在的基础也受到动摇。电子货币的出现促使很多金融机构加入电子货币发行的行列,这对央行的铸币税收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央行依靠垄断钱币发行的收入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央行的对立性和控制力。此外电子金融的出现也在不断改变货币供应量的定义,使货币的供给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电子金融的产生减少了人们因交易动机产生的交易成本,货币的需求量下降。同时电子货币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也加速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不难看出,电子金融特别是电子货币给货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电子金融不仅削弱中央银行的地位,还给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困难。
电子金融风险的防范策略
对于电子金融风险的防范首先要从技术下手,要做好计算机的软硬件风险控制,购买正版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做好软硬件的维护确保运作的正常化。保证计算机房的安全运行,设置网络防火墙,对进出企业的网络进行控制和检查,做好数据信息的管理,严格控制数据库的访问、修改权限。实行严格的用户加密机制和数据保密措施。建立董事会、监事会、风险评估委员会等必要的咨询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程序建立的民主性、科学性。此外要综合考量用户需求,可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或售后服务等形式根据用户需要设置服务品种,建立有效的用户评价体系,赋予客户电子金融服务机制的监督权,要建立文件的经营作风和良好的客户应急处理机制,解决客服的问题,提高电子金融的信誉,此外要明确责任范围,有效的避免法律风险。要明确金融机构的产权,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稽查审计机制,保证内部稽查审计部门的独立权威性,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进行定期的电子金融检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账目审查,保证业务正常开展,降低电子金融风险。
结束语
电子金融的产生是金融界革命性的变革,电子金融实现了金融商务的电子化,开辟了新的自助服务项目,使金融业务重获新生。它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格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度的购物渠道,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在电子金融的光芒背后,不可忽略的是电子金融这种新生事物,不仅具有传统金融的各种风险,还具备与高科技融合产生的新型风险。要切实做好电子金融风险发生机理的分析,针对机理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策略,有效的突出电子金融的优势,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消费环境。(本文作者:于淑娟单位:青岛农商银行)
一、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历程
电子金融会计师目前全世界最新的金融形式,它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96年,MarkTwain银行是美国第一家提供电子金融业务的银行,自此,电子金融会计在国外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我国的电子金融会计发展的较晚,开展的服务较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我国电子金融会计最早开始与上个实际70年代末,在1980年左右开始初步发展。在起步期间,大多数电子技术应用在会计报表的制作和会计核算业务方面。这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限制,电子金融会计的系统大多数在DOS的计算机平台上运行,电子软件针对的是模拟手工核算,是为了减少会计工作的工作量与劳动强度,但这期间的电子金融会计缺乏较为完善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2)发展阶段:在上个是个80年代的中后期,电子金融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重视,特别是银行业系统,开始制定适合本银行的电子发展计划。为了促进银行业的电子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还制定了整个金融也的电子发展计划。这一时期,银行出现了城市通存通兑、同城清算网络等新的电子金融业务。(3)规范阶段: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子金融会计得到了规范化的再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金融系统的会计核算系统。金融电子逐渐向网络银行、电话银行转变。
二、电子金融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传统会计的概述
过去传统的会计结算方式是物物交换、货币支付和银行转账支付三种结算方式。目前,生活中最常见的结算方式是银行转账支付的方式,它包括银行支付结算、支票支付结算、电子资金转账、资金汇兑等方式。
2.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冲击的优势:①方便快捷、效率高、成本低。首先,电子金融会计改变了传统的结算支付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以前,跨地区跨银行的汇款非常麻烦,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银行较少,人们的转账变得更加困难。自电子金融业务发展起来之后,汇款转账变得十分的方便快捷,只要有计算机与网络,什么经济业务都可以办理。其次,电子金融会计提高了结算的效率。②促进会计工作的电子化与信息化。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为会计结算方式注入了一股新气象,会计结算开始走向无纸化的操作,大大地提高了结算的操作水平与操作速度,进入了电子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电子的前提下,网络交易的票据和凭证账簿等变成了电子形式,代替了手工记账,账务处理自动完成。电子金融会计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结算服务拓宽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金融呈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汇兑的方式使得会计结算瞬间即可完成,会计的电子化与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1)冲击的劣势:①电子凭证真实性的确定。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个人,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必须要填制一些原始的凭证。在电子金融环境下,形成的原始凭证一定是电子凭证。原始凭证是会计处理的源头,因此原始凭证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电子金融会计时,人们使用的是电子签名。在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中,承认了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即承认了有电子签名的原始数据的效力。但是在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关于电子原始凭证的法条说明与解释,而且人眼对于电子签名的识别远比分辨纸质签名的难度要高的多,这就给电子原始凭证真实性的确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②高级会计人才的缺乏。现在,我国金融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于会计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目前有很多的会计人员,但是有些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只具备一般的会计水平,无法满足现在金融机构的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因此,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挑选合适的会计人才,培养有潜力的会计人才,留住高层次会计人才是现今的金融机构需要深层次考虑的问题
三、电子金融会计的发展新展望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业广泛进行电子金融创新,它们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金融信息的收集、分析、交流、传播及金融资产的管理。据统计,2008年美国金融总资产为GDP的4倍,而衍生工具却达到美国GDP的12倍;全球金融工具合约为596万亿美元,其中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仅为49万亿美元②。显然,大量的衍生产品在场外交易,缺乏透明度,根本无法及时了解杠杆率与交易对手是否会破产或有风险,金融创新暗藏危机与风险。
金融创新的风险机制分析
本文主要是指狭义上的金融创新。③显然,金融创新影响了货币的流通速度,稳定名义GNP的增长变得更为困难。假定货币存量完全为货币当局的控制(且货币控制不受金融创新影响),从公式M1+v(z)=P+y=GNP中可看出,只有在货币当局能预测且冲销流通速度v(z)变化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既定的GNP目标增长率。金融创新不仅改变M1收入流通速度的水平,还改变其增长率,流通速度在任何时间范围对货币政策的稳定名义GNP增长来说,难以发挥作用。金融创新降低名义GNP或M1作为一种中间政策目标的有用性,还增加金融市场控制的难度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网络信息时代的金融创新风险分析
1电子金融运行的特殊载体和渠道加剧了金融风险
一方面,电子信息和网络的虚拟性使电子金融机构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信用,只有准确获知客户的信用状况,才能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然而,电子信息和网络的虚拟性却加大了金融机构与客户间的信息不对称,极易造成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增加信用风险。另一方面,电子通讯的快捷便利性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电子金融产生以前,信息传播速度缓慢制约了客户帅选各种金融产品速度,同时实际分销渠道与地理又限制客户发展,因此金融机构的客户群相对稳定。而电子金融的出现突破了该种限制,信息优势因此转向客户,金融产品价格的比较更加容易,产品选择范围更加广泛,地理限制被解除,客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来挑选自己最满意的电子金融服务。因此,电子金融趋势使得客户的流动性增强,很容易使得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的大幅波动,这为金融机构对资金来源与市场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增加了难度,稍有不慎将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2电子金融经营的业务形态引发金融环境和市场格局的动荡
首先,电子金融扩大混业经营的需求,增大金融业的不稳定性。金融机构间竞争日益加剧,立法落后与监管当局管制的放松,电子金融活动出现混业经营的趋势,金融风险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在一国国内,金融业先前可以通过分业、设置市场屏障或特许等方式将风险隔离于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分而化之。而在电子金融混业经营的条件下,此种隔离风险的手段已经失效,一旦一种金融业务的运营出现风险,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其次,电子金融使得金融市场证券化与“脱媒”趋势加强。电子金融加剧了金融市场上的竞争,许多信誉较高的大企业倾向于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而那些信誉较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只能沟通间接融资,增加了银行的资产风险。电子金融是一种新兴事物,公众对其安全性普遍持有怀疑态度,一旦出现电子金融的不利传言,将容易导致恐慌性的“羊群行为”,进行挤兑、资金外逃等。电子金融可以使得客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快速转账等业务的交易,增大了电子金融机构的信誉风险,有可能短时间内面临亏损与破产境地。⑤
1电子金融创新
所谓的电子金融创新即电子商务下的金融创新,主要体现在电子货币、电子银行、电子支付、网上保险与网上证券等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市场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战略创新和金融体制创新等新方面。
2电子商务给金融业务带来的变革
①电子商务使金融机构的传统管理模式面临全新挑战。在管理结构上,由于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到达需要者手里,中间管理层的部分职能将被削弱直至消失,过去垂直式的科层结构必将为新的结构所取代;②电子商务中的金融创新使金融机构间竞争更趋激烈,又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协作;③电子商务中的金融创新使金融营销进入全新阶段。电子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在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服务,掌握丰富经济情报,向社会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④电子商务中的金融创新使金融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商务中的金融创新需要一大批既精通金融业务,又能熟练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3我国电子商务中的金融创新
3.1我国金融创新模式的发展如果把金融创新分为微观层次的金融工具创新和宏观层次的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总是先于金融制度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主角,而金融制度创新使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规范化、合法化,并最终保存下来,两者在实践中相互推动,共同促进金融发展。我国的金融创新起步晚,始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发展也比较缓慢,而且金融制度创新先于金融工具创新。
3.2电子商务带动的金融业务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快捷高效的特点将金融业务推向信息化的最前沿,网络金融向着多元化趋势、品牌化趋势发展,包括了人们的各种需要。具体地说电子商务带动的金融业务有金融服务、投资理财、保险、金融信息服务业。
4我国电子金融创新的发展状况
【摘要】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国贸与国际金融领域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措施,为其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一)技术发展成熟形式多样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成功应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不再受到地域、货币形式等传统因素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销售与购买是电子商务对贸易的最大突破,使得传统生产经营及营销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金融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其中金融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表现最为明显。从狭义范围来看,主要表现为电子金融活动的形式突破传统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比如电子货币、支付宝、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形式多样的电子支付手段。从广义角度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载体与技术支撑,来实现全球范围资金流动的金融活动。
(二)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电子商务依托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实现电子化在线交易。因此,网络信息传输能力及实体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完善。随着科技带动生产力提高的效果日益显现,世界各国都加大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传送信息光缆的铺设、电脑设备的推广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上网及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等功能的实现。只有网络设备的完备才能从根本上为跨境的贸易与金融奠定良好的物质设备支持。
(三)创新发展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与使用,国际贸易领域依托互联网进行跨境、跨区域的信息商品及资源的咨询、交换、采购、付费、通关等,在结算时无需动用现实货币,只需通过虚拟形式及网络账户实现资金的划转。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交易参与者包括进口方、出口方、海关、商检、保险、运输方、金融机构或银行均实现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实时实际操作,创新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