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

电路基础教学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电路基础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电路基础教学

电路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材,组织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保护好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学专业的教学需要,按照大纲要求、在尊重学校教学安排的前提下,本着适用够用的原则,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难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度,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专业所需的知识。对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思考题供课后探究,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采用多鼓励、多辅导等方法,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与信心。目前高职院校电路基础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除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教学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比如采用设问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调动同学的注意力和思维,问题通过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类现象引入,可以由教师设置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从而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教师在其中起引导点拨作用。例如,在讲授自感现象前,设置提问:“日光灯电路中整流器的作用?“”闸刀开关拉下或合上的瞬间,开关的接触片之间总是产生一些电火花,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在这种方法的调动下,学生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入主动求知状态,只要在上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其思维,那么就一定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绝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就顺理成章了。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要及时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学生的观点即使有正确的,也要征求其它同学的不同看法。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呵护学生的自尊。总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教学中以教师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调控,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教学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学生掌握介绍新知识,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已掌握的旧知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到以旧导新,例如在讲授电路的暂态过程时从电容器的充放电引入等等。根据高职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授课中,对重要的概念、定律及定律的分析计算方法必须在简化繁琐的数学验算和推理的基础上精讲,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应用上。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或制作一些电路实物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象配合理论知识来教与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由于电路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繁多,所以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要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二、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电路基础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验进行结合,进行创新,能够让学生在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达成一个质的飞跃。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路基础实验内容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实验等。验证性实验是以电路基本理论应用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正确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常规仪器仪表的使用与调试,实验过程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与测量误差的分析方法。在验证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适时对学生思考出来的方法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安装调试,书写报告来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项目制的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空间,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初步的训练,为后续课程的课程设计打下良好得的基础。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进行辅助分析和设计,可以将仪器仪表、电路器件等直观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并灵活地改变电路结构和参数,清楚地观察实验结果并动态显示电路的相关波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师首先对实验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理论知识,提出实验要求、方法和步骤,提出实验报告的填写要求,强调实验操作流程和仪器使用方法,注意安全事项,组织和指导实验,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对实验报告认真评阅并及时归纳总结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今后实验积累更多的经验。另外,也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电路课程设计,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焊接、组装和调试一些简单的实用电路,使用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增强感性认识,检验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常用元件的识别,并掌握了电路焊接、装配、调试等工艺,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职业素养,这就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对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强调加以解决。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一个平等、活泼的学习氛围,立足实际,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会学生轻松学习,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作者:吴建华单位: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阅读

中职实践研究电子专业论文

一、简化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物理》在下册教材中包含热学、电磁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等内容,若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不光内容多、时间紧,而且与电子专业课程衔接最紧密的,学好电子专业课程前提和基础的电磁类相关内容无法做到重点突出,也无法让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对相关知识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删除或减少热学、物理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内容的教学,而对跟专业课程有关的内容增加课时,重点学习.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将第三章“电场”、第四章“恒定电流”、第五章“磁场”、第六章“电磁感应”作为教学重点,集中精力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突破,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懂、学会、学好,并能做到简单的学以致用.

二、突出教学重点

由于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电子专业课程的前提,所以结合中职生的《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与《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及二年级考级的《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相关内容,对物理电磁类相关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仅以“电场”为例,第三节中介绍电势、电势差,这两个概念在电工技术中又称为电位、电压,并且基尔霍夫定律还提到电压的方向,所以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补充学习电压方向的判断.采取类比法介绍水流方向由高处指向低处,电压方向也类似于此,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故在外电路中电压与电流方向一致,但在电源内,由电源正极指向电源负极.由此让学生对电压方向判断在脑海中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五节“电容器电容”作为选修内容,但电容器却是电路中一种常用的基本元器件.对于学电的学生而言,它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不光介绍教材中所提及的知识,还结合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教材补充学习电容的整流、滤波作用.通过采用220μF、100μF、47μF电容分别连接电路,通以交、直流电直观地让学生看到灯泡的亮、暗,明确电容“通交流、隔直流”.并且不同大小电容对交流电阻碍不同,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交流电让学生知道电容“通高频、阻低频”,同时也可以简单介绍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三、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相当部分学生脑海中一些错误前概念的存在,导致对物理知识往往有着“想当然”的判断.比如,电学部分纯电阻电路中P=I2R,不少学生一直以为家用电器中功率大的电阻也大,而这一难点单从理论上分析是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家中400W的取暖器灯管和40W白炽灯泡,用万用表在课堂上对其电阻进行测量,得出400W取暖器灯管电阻约为120Ω,40W灯泡电阻约为1200Ω.由实际数据来改变学生脑海中的前概念,使其有着直观感受,再结合理论分析加以突破.分清串联电路由P=I2R可以得出R大则P大,并联电路由P=U2/R可以得出R大则P小的相反结论,而家用电路是并联电路,所以分析时应注意这两个公式的选择.磁场与电磁感应相关教学中,通过电动机模型、电风扇实物、发电机模型、可拆变压器等实物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观察构造、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再加以引导分析,一方面摆脱纯理论教学造成的感官认识空白,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发现自己身边的很多电子产品都是怎样的构造和原理,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感官认识.

四、多层次练习

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需要由实验呈现现象,再由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而一旦不加以练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付出往往得不到任何效果,所以在新课教学之后,应采取多次练习,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逐步巩固.《恒定电流》第三、四节关于电路基本特点教学,采用逐步深入练习、强化训练的方法.先开始练习单独的串、并联电路基本特点,由最基本的电压、电流、电阻关系入手,再将简单串、并联电路混合在一起,即混联电路进行练习与训练,强调等效变换电路的方法,待学生掌握之后开始进一步深入,介绍一些复杂电路,比如,测电阻方法之一———惠斯通电桥、电路改装等.

继续阅读

教学一体化的电子专业论文

一、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电子专业课程内容重构

根据教学的组织原则及课程的特点,各课程组织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要求完成的任务目标也有所不同,下面选取三门课程分析在教学中如何依据“教、学、做”一体化来重构课程内容:

(一)《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课程通过设计实践项目,将理论知识嵌入到项目中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专业性很强,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就被这门课程难住了,从而觉得电子专业很难,放弃对电子专业的学习。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从这门课程起步,激起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踏入电子技术的神奇领域。我们在上学期模拟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开展教学,其实践过程是:首先,我们确立了采用哪些项目来把这门课程的知识点贯穿起来,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来带动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用理论知识指导项目的分析,实现项目的功能。我们最后选择以下项目来重构模拟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这门课程内容。项目一:集成稳压直流电源的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有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二极管构成的整流电路分析与调试、电容滤波电路分析与调试、稳压电路分析与调试等知识点。项目二:单管音频放大电路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有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单管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分析与调试等知识点。项目三: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制作。这个项目包含的知识有多级放大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分析、反馈的判断、引入负反馈后对电路影响等知识点。项目四:集成音频放大电路的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是认识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已经分析集成运放构成的典型电路等知识点的学习。项目五: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分析和调试电路等知识点。项目六: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是电路起振的条件,会分析判断电路能否满足电路振荡的平衡条件,熟悉典型振荡电路的组成结构特点等知识点。项目七:调光台灯的制作。这个项目中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晶闸管的识别与正确使用,单向可控整流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已经电路调试等知识点。然后,我们确定了这些项目实施的教学方法: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第一环节———实践:在简单讲解这个项目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发给学生元件让学生根据提供的项目原理图焊接电路,要完成这步实践,学生要能对元件进行识别与检测,通过这一步的实践让学生掌握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并学会看懂原理图元件之间的连接,能根据原理图正确焊接电路,同时为第二个环节的实施打下基础,学生通过焊接电路必然对将要讲解的项目电路非常熟悉。在这个环节同时让学生测试关键点的数据或波形,不管测试成功与否,学生这时候都有很强的要了解这个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这时候要求学生全部停下这一步实践,进入到第二个环节———理论。第二环节———理论:围绕着这个项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开始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应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学生刚才焊接的项目电路,理论分析并计算关键点的电压,理论分析关键点的波形,并教会学生判断故障,检测电路,如果某一点的没有测到理论分析应该得到的电压或波形,如何来检测电路,排除故障,直到得到正确的结果。接下来,就进入到下一环节———再实践环节。第三环节———再实践:通过第二环节的学习,学生基本明白了这个电路是怎样工作的,接下来,学生进入到再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对焊接的电路进行测试,记录相应的数据波形,并判断测试结果的正确与否,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学会并完成电路检测、故障的排除,学会正确使用仪器仪表,这个过程的完成在第二环节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通过这一环节实践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的掌握,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成功剥离成一门专业实践课程电子元器件是电子技术中的基本元素。任何一种电子装置,都由各种电子元器件合理、和谐、巧妙地组合而成。传统的电子专业教学计划内一般不会含有单独的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课程,通常只是在讲授《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时,介绍部分课本讲授需要接触到的元器件,这就导致了对整个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系统性不强,再加上《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自身的学习难度就非常高,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通常很难掌握好。因此,在教学中,将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技能单独剥离出来形成了《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及使用等电子技能的基本功为起点,整个教学过程均安排在实训场地,按照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开展教学。《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课程项目设计如下:项目一:电阻、电容的认知与检测。认识电阻的分类,电阻器的标称系列,阻值的标注法。认识电位器外形及工作原理介绍。常用电容器的性能,容量标称法,规格与标注方法。掌握电解电容的简易检测法。项目二: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的认知与检测。认识二极管的分类,型号命名方法,基本用途。用万用表简易检测二极管性能方法。认知三极管的分类,命名方法(国内及国外),三极管的选用条件,更换替代原则,三极管引脚的识别与测试技能。单向可控硅的检测及引脚判定。项目三:变压器及继电器的认知与检测。熟悉变压器的基本应用。掌握变压器的一般检测方法。了解继电器的一般结构。项目四:发光二极管、光敏元件及光电耦合器的认知与检测。了解提高光放大器灵敏度的方法,光电耦合器的一般检测方法。项目五:集成电路及音乐芯片认知与检测。掌握集成电路的分类,国内外集成电路的命名,封装外形与引脚顺序识别。熟悉用万用表检测F007。使用MOS集成电路一般常识。项目六:扬声器、传声器及开关接插件的认知与检测。扬声器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电动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喇叭与压电陶瓷片的检测。话筒的种类,结构与工作原理,动圈式与驻极体话筒的检测。项目实施过程中,从实践入手,对于每种元器件,从结构简介开始,由浅入深地介绍它的外形、符号、命名方法、工作特性、主要应用、使用注意事项、好坏判断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快就对所需元器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动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在专业中应用电子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后续课程的学习难度。

(三)《电子综合实训》成功将多门专业课程整合在一起《电子综合实训》整周实训课程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实际电子产品———函数信号发生器为载体,以任务实施为导向,通过以制作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展开构建项目式的学习任务,将整个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任务分成以下七个学习任务:任务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路设计;任务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路仿真;任务三:函数信号发生器的PCB设计;任务四:函数信号发生器的PCB制作;任务五: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元器件识别与测量;任务六: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安装与调试;任务七:编写函数信号发生器技术文件。每个任务按照任务目标→任务要求→相关知识→任务实施→任务总结的思路安排,充分体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学思路。项目的工作任务与现实工作紧密相关,为学生模拟了一个更贴近实际工作的学习环境。该课程将《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数字电子技术与实践》、《模拟电子技术与实践》、《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制造与工艺》等专业课程有机的整合到了一起,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电子产品电路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与制作、电路板的安装与调试及简单故障的排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对电子专业的直接认识,让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实际电子产品感受到了成就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结束语

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通过选取一个个典型“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的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的灌输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为载体,用任务驱动来引领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的牵引下,激发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内在的求知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它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朱彩莲卞建勇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阅读

职校电子技术教学近况及建议

(一)在浅显实用的知识讲授中培养成就感

应用型电子技术中有大量的实用性强、实践性强、简单易学、通俗易懂的内容。这些内容几乎不要求学生有任何电路基础,一学就会,一听就懂。让学生一学习电子技术就有成就感,成功感,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生轻松愉快地入门,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好的铺垫。首先教师要浅讲理论课程和大概内容,尽量避开晦涩难懂的高深理论,随即开始实践性内容的学习。等打好了一定实践基础,培养了感性认识之后再缓慢增加理论难度。

还有很多一学就会的电子技术技巧、技能,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教授。例如,教学生安装调试卫星电视后,学生兴趣大增,都能熟练安装调试了。通过对软件升级更新学会了“机对机”刷机和“电脑对机”刷机,更好地理解串行数据通信中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的用法,为学习单片机技术有了感性认识基础和兴趣。各种家电产品的故障率高,排除起来不难,技巧很容易掌握,教师只管教给学生。学生回家后可以对自家或邻居家用电器常见故障检修,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用技术本领回馈了社会。

(二)在直观形象的课件制作中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电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是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重中之重。电路原理分析中有静态偏置电流的形成和交流信号输入时的动态分析。利用Flash或PPT制作的课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电路静态和动态过程,学生看得具体、直观、形象、生动。课件对提高理论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课件可以直接利用网上优秀教师制作的成品,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而自制。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严,教师如果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等于是在误人子弟。我校的电子智能平台装载有大量的电子仿真软件,从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到单片机的内容都有。教师带领学生在平台上可以做很多的电路模拟实验,学生实际反映也较好。

(三)在科学实用的教法指导下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对于教材中的基础的知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讲解,对于复杂难懂的内容则可先浅浅地走个大概,熟悉主线条反而可以加快进度。等主线条清晰后再反过来逐步加深内容。学生最后到底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个人能力不同那也只好顺其自然了。首先要求教师本身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有清晰深刻的理解。如何教授好理论课有很强的技巧性。理论教学由浅入深,先大概后细致、先易后难。开始不要求学生掌握多深,只要求大概知道,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只作为后续要求。电子技术理论的抽象性决定了课程既不好讲也不好学。理论讲解要善于借用恰当的类比。例如放大电路中什么是偏置、为什么要偏置、如何取得偏置、什么才是适当的偏置、不适当的偏置会是什么结果等可以用一条船要经过隧道的类比。如果船不离开地面,船就不能航行。灌水让船脱离地面将船浮起来就是偏置,偏置偏置,偏离原来的位置。灌水不足不行,不足就搁浅;过多也不行,灌水过多,船就削顶。所以电路偏置以电压为例,三极管集电极负载静态电压基本上等于电源电压一半是最佳偏置状态。偏置不足进入截止区,偏置过当进入饱和区,偏置适当就是放大区了。打比方的目的也是让学生一听就懂,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数字逻辑电路中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看似复杂,实际上好教也好学。只要方法恰当,通过逻辑设计的技巧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大量逻辑电路进行理解。教师要善于总结教材内容,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例如电位可以理解为某点的对地电压,电压就是两个点的电位差值。并联电压相等,串联电流相等。并联分流,串联分压。

继续阅读

电子应用实验课程的革新

电子应用技术实验课是电教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之一,包括电工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三大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应用技术,为后续的电视技术、摄录像机原理和微机原理等课程的学习作好准备。本文谈谈近几年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l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验课程新体系

我们首先把电子应用技术实验课独立设课,并明确以掌握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要求。原来我们是参照电工学和电子线路基础实验进行,但因内容多、课时少,很难完成任务。为此,我们对实验项目进行了筛选综合,同时充实一些新的实验内容,如把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与叠加原理实验合并,改编为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方法;又把戴维南定理和电压源、电流源特性归并在一起等。对电机部分则重点选取了“异步电动机的使用”,并增添了家电中常用的单相电容运转异步电动机的新内容。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我们把“晶体管性能鉴别与测试”和“晶体三极管特性研究”压缩改编后放入“晶体管特性图示仪与万用电表使用”实验中,并删去了场效应管单级放大电路,阻容藕合放大电路,LC振荡器和差分放大器研究等内容,而增加了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实验。稳压电源也由原来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路,改编为当前广泛应用的单片集成稳压电源。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方面,为使学生接触到工程实际,除侧重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元件识别与性能测量外,充实了如洗衣机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声光控制开关电路、抢答器、数字钟等应用性、趣味性的综合实验。由于上述这些改革,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典型的示范性实验,以启迪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在部分实验中要求学生自拟实验电路图,自拟实验方法步骤,选择仪器仪表的类型、量程等,并在完成单元电路设计后,进行接线调试、排除故障及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2结合专业特点,编写配套教材

由于电教专业的学生是由文理科兼并而来,因而实验课不能按工科院校那样全面要求,但也不能像师范院校偏重于验证型实验。为此,我们编写了适合本专业的《电子应用技术基础》、《常用电子仪器设备使用指南》、《电子应用技术实验指导》等指导书,除精选部分传统实验外,增加了许多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设计性实验。总结这几年的工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l)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实践及实验室的条件相结合,具有本专业的特色。在辅导教材《电子应用技术基础》中,除介绍常规的实验测量技术和实验方法外,还编写了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量,典型电路分析及其测量方法,如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测量结果计算与测量误差分析等。对集成电路主要介绍其电路原理、各引脚功能,以及一些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以便于测试应用。对于同类设备,除叙述其应用原理及新型产品的性能特点外,重点介绍实验室现有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我们使用的是LBo一sl4A双踪示波器,因此对功能键的介绍就以此为例,作使用要点介绍,并详细阐述测量数据的读测方法。此外,实验指导书所列的项目,力求做到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同时又能体现专业特色。如负反馈放大器的研究,除基本测量方法、调整及特性研究外,增加了应用电路分析研究,如收音机和电视机中的AGC电路等。又如对功能电路的研究,除OTL电路外,增添了实用的OCL电路。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电路的具体应用,如发烧友功放的性能测试、对功放电路的技术要求,以及选用元器件的参数要求及电路改进等。

(2)教材内容要勇干创新。在筛选实验内容时,力求做到适应形势要求,又要练好基本功。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削弱了分离元件的实验内容,增大了集成电路的份量;删减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实用性、趣味性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如小型稳压电源、摩机专用电源的设计制作和Hi一Fi功放电路设计等。从单纯的原理验证与测试调整上升到电路的性能分析与具体应用,以及改善单元电路在某一系统中的综合性能,诸如声光控开关电路、智力竞赛抢答器、节目彩灯控制电路、防盗报警器等。使学生在了解单元电路的特性与调试方法,以及集成电路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3探索新模式,改革实验教学手段

继续阅读

叠加定理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

1.课程内容分析

1.1教学背景

《电路基础》课程属于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分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并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等后续专业基础课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叠加定理是直流电阻电路重要分析方法之一,该定理的重点是让每个电源单独作用分别求某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再进行叠加。本次课程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单来体验叠加定理的应用步骤,体现“学中做”、“做中学”。

1.2学习目标与内容

知识目标:知道叠加定理的应用条件;掌握叠加定理的思路及解题步骤。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针对具体的电路选择合适的定理;能应用叠加定理分析多电源电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获取及良好的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3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用叠加定理分析直流线性电路;教学难点:叠加定理应用注意点。

2.学情分析

继续阅读

电子专业课程衔接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需要越来越明显,社会急需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来担负国家社会赋予的重任。“3+4”分段培养模式自2012年诞生以来,促使了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1.“3+4中本衔接培养模式的介绍

“3+4”中职接本科衔接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新成员,自2012年试行,有江苏、山东、吉林、上海等14个省市开始试点实施(截至2015年6月初),[1]各省市在招生规模和专业上各有不同。具体说,“3+4”中本衔接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后,参加转段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进行本科4年制的学习,毕业后,可以获得国家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2]达到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如果学生没有通过衔接的转段考试,则由中职学校授予中职毕业证书,不再进入相应本科学校进行学习。新的模式不仅为中职学生开启了一扇直接通往本科高等教育的大门,也为我国培养高技能水平人才提供了新思路。“3+4”模式开展还处于初期,尤其在电子类课程等工科教学领域,还缺乏成熟的实践经验。还需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这一教学模式,目前“3+4”衔接培养的试点主要有上海、山东等及各省市,其中只有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等几个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3+4”的培养。

2.“3+4”分段培养及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3+4”分段培养目标

国内高等院校对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及探索,“3+4”电子类专业的总体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中职接本科阶段有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其中,中职阶段培养目标主要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中级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为培养有本科层次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理论、经实践能力强化,获得专业高级证书的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

2.2当前发展中本衔接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

自2012年起,我国各省市逐渐开设了“3+4”衔接培养试点,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常被看作“低端教育”,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报考“3+4”都是源于对学历方面的认可,认为进了中职后容易上大学,然而“准大学生”的身份弱化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中职学习阶段,中本贯通班成绩优于普通中职班,因此存在自满的情绪。因此常常出现学习热情不高和懒散的学习态度。(2)目前开设“3+4”培养在转段考试环节具有较高的转段率,山东省几所大学2017年的转段考试录取率在97%、98%左右,几所院校更是达到了100%,这样高的转段成功率甚至高于了中高职“3+2”等模式,因此,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上大学容易”的印象,学生常常内心安慰,对学习热情不足,缺乏压力,而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学校通常反映学生的基础素质不高的问题。(3)学生升入大学后,学校反映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基础素质宽度、厚度都不够,接受大学课程过程中十分困难,故而也使教师压力增大,产生对学生培养高度的焦虑情绪。(4)目前有些省份“3+4”中的“4”是一些一流本科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出现学习吃力的情况。一流的本科院校的培养重点在于科研和研发。而中本衔接模式是旨在培养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因此将“4”的学校定位太高会使培养目标的错位。(5)培养模式标准不统一。当前,培养中“中”转“本”的录取尚不明确,有些院校转段考试标准由录取的高校决定,有些则是通过春季高考进行测评。并且由于模式初立,教学标准不统一,不完善,仍需要在探索中建立一体化教材。当然,除了出现的问题外,也有积极的一面,中本贯通模式的学生更加渴望大学生活,在进入大学后普遍参加学校活动更加积极。

继续阅读

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一、“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以赛带训,以训促学”的具体内容为以学科竞赛带动专业实训,以专业实训促进专业学习。在大一学期,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还不是很了解时,通过参加校级学科竞赛(如校级电子设计大赛、科技节活动等),让大一新生在竞赛过程中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培养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大二时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已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专业基础课时就能有的放矢,学习兴趣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大二学期可以继续参加校级学科竞赛或是省级学科竞赛,此时学生已经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走出学校,参加高一级别的学科竞赛,可以开拓视野、找到自身的不足。在大三学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就可以有目的的提高、锻炼自己的能力,冲击更高级别的学科竞赛。

二、“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大一到大三期间,通过学科竞赛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且随着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可参加高一级别的学科竞赛。在这个过程中,让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同台竞技,这样高年级学生可以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而随着低年级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又会促使高年级学生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实现“高带低,低促高”的良性循环。一旦“高带低,低促高”的良性循环形成,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不能从一般课堂教学中满足时,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实训”的方式来满足,这正与大庆师范学院建设“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方针相吻合。在学科竞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带着兴趣学习、带着问题学习,最后通过自主实验实践与研究,以竞赛带动实验实训,以实验实训促进理论学习,在大学前三年逐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大四的专业技术实习打好基础,做好做实“3+1”培养方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可以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在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会提高大庆师范学院的知名度,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

1.探索“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模式在大一学期开设“电子电路基础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认识基本的电子元件,学会使用电烙铁、万用表等工具。同时,鼓励大一学生参加校级电子设计竞赛,与高年级学生一起组队,通过学长的带领和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专业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在大二学期开设“电子实训”课程。学生在大二学期开始学习“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制作电子套件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程,又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通过实训练习,学生的专业求知欲被激活,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校级竞赛中担当中坚力量,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培养其创新能力。在大三学期开设“电子课程设计”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需系统地设计出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化。这样循序渐进的开设适合学生的实训课程,以各级别学科竞赛为突破口,在大一时期就鼓励学生参加初级学科竞赛,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促进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最终提高其专业应用能力。

2.确立“以赛带训,以训促学”实践教学与整个教学体系的关系,形成一个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高效的机制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探索,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优化,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首先,减小基础验证性实验比例,提高相应实验要求。着重要求学生学会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学会电路基本调试技能和基本测量方法,学会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分析实验结果。其次,注重设计性实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增设设计性实验,通过简单的设计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掌握快速查阅元器件手册及通过网络搜寻所需资料的方法,学会正确选择所需器件,并能进行器件之间的参数匹配。最后,增加综合性实验。该项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多门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使学生能了解原本相互独立的课程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将这些课程的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这是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将所学课程融会贯通的最好途径。

3.完善学科竞赛的宣传、管理、指导、培训方式对大一新生的宣传、管理工作主要由学业导师负责,由各班学业导师在平时的班会活动中向学生介绍各级学科竞赛的相关内容和报名管理方法,以激发大一新生对专业学科竞赛的兴趣。同时,通过实验中心举行电子设计竞赛作品展示、实验室展示,让学生了解学科竞赛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报名参加校电子设计竞赛的新生进行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基础培训,使其具备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的能力。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