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语文教学范文

大学语文教学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大学语文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大学语文教学

大学语文教学同质化探讨

《现代语文杂志》2014年第十期

一、教学方法同质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笔者发现教师重视程度不够、钻研精神不强和学生兴趣不高是较为重要和直接的原因。

(一)讲授法容易操作,任课教师进取心不足大学语文是开设给非中文系学生的通识课程,授课老师基本上是从中文系教师中选出的,中文系教师在本身有专业课程教授的情况下去教通识课程,这只能算是兼课。既是兼课,就会有问题。第一,通识课程的课时经费比起专业课程来说有一定的差距,中文系教师教授大学语文课程没有利益上的驱动。目前在各大高校中,教授大学语文课程的一般是年轻教师,因为有资历、有学识的教授级别教师不愿意上通识课程,其中课时经费少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在目前功利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学里将教授通识课程的老师看作是在专业领域没有发展或者说目前还没有什么成绩的普通教师。在这种扭曲的观念影响下,中文系教师都保持着能不上就不上的态度。而不小心被安排上了这门通识课程,也只是应付差事,而应付差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讲授法的老路子上课。

(二)学生不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任课教师积极性不够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对象为中文系之外的各系学生,而大学生从上学开始就接触语文、学习语文,对他们来说,学习语文并不是新鲜的活动,甚至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就是“炒剩饭”,即把过去在中学学过的课文拿到大学课堂上重新再上一遍,只是老师不同而已。大学语文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考查,考查意味着不用考试,交一篇心得体会或按规定写一篇课程论文即可,这种考查难度低,学生容易应付。

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对策

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喜欢上大学语文课、认真学学语文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任何一本语文课本,其体例都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如高中第一册语文课本按照诗歌、散文、演讲、文言顺序编排,大学语文按照现代文、古代文、诗歌顺序编排,从以上两种编排方式可以看出,二者只是在编排顺序上略有不同,将诗歌编在第一章,教师第一章就上诗歌;将现代文阅读编在第一章,教师第一章就上现代文阅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磨灭。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相比较高中生会有所成熟,按部就班式的上课会让大学生产生上高四的心理,这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教材编排顺序,优先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进行上课。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本上,有一篇经典名作《春江花月夜》,很多学生在高中时只听说过其作者张若虚,只为了应付考试而背过其中最有名的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但这篇作品其意境与价值绝不仅是这两句可以代表和诠释的,如果可以从这两句大学生都很熟悉但又有点陌生的诗文入手,其课堂效果肯定非同凡响,学生们的热情和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大学课堂是最接近真理的场所之一,拘泥于教材和教材顺序只会让教师和学生离真理越来越远,所以选择好文本,有张有弛地进行文本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增加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兴趣,还会使其对真理有一定的探索。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为了根据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教学,其作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但一味只选择学生关注度高的文本也不利于大学语文的教学,只优先选择学生的兴趣文本再适当穿插艰涩、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文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继续阅读

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摘要: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该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目前,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手段难以满足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各种各样问题。通过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进行详细探析,阐述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大学语文教学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语文;困境;突破

在多元文化的推动下,大学语文教学在我国高校中边缘化的趋势日益加剧,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语文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详细探析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语文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偏差

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向应用型专业方向发展,导致应用型专业课程的课时量急剧增多,传统型课程的课时量在逐渐缩小,出现基础性课程边缘化的局面。

1.2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期望之间存在偏差

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很少,且教学内容较多,导致很多教师力不从心。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挑选比较重要的课文去讲解,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讲解的篇目让大学生自主学习。大学语文作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课程,理当受到高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然而,从当前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

继续阅读

大学语文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对策

【摘要】大学语文是大学的重要课程,但现代大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语文学习质量逐渐成为重要课题。本文从当代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入手,总结了学校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对策探讨

一、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语文在大学生的全部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笔者通过问卷、采访等调查,发现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大学语文教学不能够顺利进行。

(一)学校的问题1.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不够。目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自然学科和外语成为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CET-4考试,且取得合格成绩,但是,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学生学习语文的明确要求。很多大学只在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或第一年为学生安排大学语文课程,且每周只安排两节课,这导致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不能顺利稳定地进行。至于大学语文考试,只要学生在考前背诵相关内容,就可以顺利通过。因为对语文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学生往往交不出优秀的课程论文,且大部分学生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来完成论文。2.大学语文内容陈旧,教材更新缓慢。目前,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较陈旧,部分内容是中学阶段所学课程,多数学生在上大学语文课时学习热情不高。此外,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法也很陈旧。

(二)学生的问题1.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目前,大学自由式教育方式与中学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很多学生考入大学后便开始放松自己,大学语文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一些学生在大学语文考试中仅追求及格。学生们希望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知识,如果这种需求在课堂上不能够被满足,学生们会选择性忽视对大学语文的学习。2.学生学学语文的态度不端正。大学语文课堂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很多学生上课之前不会预习课文,认为只要能通过期末考试就行。特别是理科专业和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和语文没什么关系,也就没有必要认真学学语文。学生对学学语文没有形成正确的态度。大学里,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大学语文便担负着塑造学生良好品质的责任。调查显示,近90%的学生将来的工作都与专业无关。而语文学习可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奠定坚固的基础。

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学语文教学对策分析

现代大学生受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精神和心理上都会感到一些不适应。所以,有必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塑造其良好的品格,而大学语文学习正是良好的载体。

继续阅读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职教通讯杂志》2014年第三十三期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态度及看法在相关调查中,当问及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喜爱程度时,过半的学生表示喜爱并认为有必要开设此课程。但在本课题组此次问卷调查中,只有35%的在校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语文课,有20%的认为没必要,21%的认为无所谓。对于已经上过的大学语文课程,44%的学生对课程总体评价为一般,只有29%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问到什么原因会导致喜欢或讨厌大学课程时,48%的学生认为是否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喜欢或不喜欢这门课的主要原因,还有32%的学生选择因为语文老师的个人魅力会决定对这门课程的喜好,22%的学生表示讨厌大学语文课布置的作业。在参加问卷调查的语文教师中,有45%的老师觉得学校对学生的语文教育一般,有27%的老师认为学校对语文教育是忽视的,也有20%的老师觉得学校重视语文教育。

(二)对教学效果的评价48%的学生认为,大学里所学的语文类课程与自己语文能力(听、说、读、写)提高相关度一般,有25%的学生认为比较高,认为很高的占15%,认为比较低的占8%。而被问及学校的语文教学是否有效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时,36%的语文老师认为效果一般,36%的选择比较有效,18%的选择很有效。从数据上看,对于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评判,语文老师的预期明显比学生的要高,超过一半的老师认为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是比较有效的。不过,相比于近年来发表的有关论文中对于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高度”肯定而言,本次接受调查的语文老师对于课程教学效果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三)对大学语文教材的看法在被调查者中,56%的语文老师认为,要统一教材但侧重点不同,44%的老师认为,应按专业特点编订不同教材。而在问到学生对本校现有教材的看法时,58%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0%的表示非常满意,两项相加占到了78%。这表明本课题组所在学校这几年对语文教材的探索是有效的。据了解,在2007年前,学校一直采用的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侧重中国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的欣赏。2008年,学校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了公共基础课的改革,在教材的编订上,作了较大的尝试。目前使用的《高职应用语文》主要编著者全部都是本校语文教研室老师,教材内容涵盖四大模块———汉字书写、阅读鉴赏、实用写作、口才训练,入选的阅读鉴赏文章不仅有苏东坡、曹雪芹、海明威等文学巨匠的经典之作,也有文艺青年喜欢的穆旦、王小波、顾城、张晓风等,甚至还有姚明等励志文体明星的文章;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有针对文科性专业的商务文书,也有针对理工科的科技应用文,顾及到了不同专业需求。

(四)对课堂教学方式的看法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方法,45%的老师选择了专题式讲授,27%选择讨论式,18%选择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选择却是56%选择了看视频,36.6%选择课堂互动表演,7.6%选择回答问题。在当面访谈学生时,问及为何喜欢看视频,学生表示因为老师讲课内容枯燥。而对于很多老师喜欢采用的回答问题法,绝大部分学生表示非常抗拒。

(五)对语文能力的看法有42%的受访在校学生认为,语文能力对个人发展以及就业比较重要,27%的认为很重要,认为一般的占22%,还有4%的认为不太重要。对于大学语文课上学到最有用的语文能力,48%的学生选择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32%选择了语文常识的学习,15%选择了写作能力,11%选择了阅读能力。但是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哪一模块的语文能力最需要花时间学习”时,28.6%认为是阅读鉴赏,24.6%认为是实用写作,选择口才训练的有27.6%,还有15%选择了汉字书写。在被调查的老师中,有63%的老师认为,学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写作能力。显然,在具体的语文应用能力方面,学生对口语表达有较高的需求,而老师认为写作是重点。在实际时间的分配上,学生的选择目标性不突出,精力不集中,对于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没有较为清晰的认知。

(六)对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看法44%的学生选择大学语文期末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20%选择撰写文章,还有25%选择演讲、朗诵表演等,只有11%选择闭卷考试。对这一问题,受访老师则在访谈中表示倾向于闭卷考试,且最后的课程成绩由课堂表现、作业等多个子成绩组成,其中作业占50%的比重。从调查分析可知,有部分学生反映语文作业比较繁杂,且实际效用不大,尤其是练硬笔字等内容,完全是应付之作;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语文老师对作业的批改、讲评不及时,达不到书写作业对于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

继续阅读

任重道远的大学语文教学思考

《现代妇女杂志》2014年第七期

(一)大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要有新理念

1.大学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个体。新时期的大学生和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学生相比,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更活跃,注重话语权,生活学习的圈子更纷繁复杂。为此语文教学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要求,为学生构建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个体,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后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要相信学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群体,所有的学生都有存在的价值,天生大学生都有用。

2.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学习的快感。一是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些心理学,围绕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探索趣味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要有“性情语文””的意识,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伴随学生获得知识的这种激情,就会增强学生获得文学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就会增强学生终生学习的好习惯。二是大学生由于高中阶段的学习,造就了学生紧张、考试焦虑、身心疲惫、学习乏味的普遍的心理问题,此时只想“轻松”的心理在学生脑中已经形成,所以教师要想办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学习的负担要适度,留给学生一块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3.语文课堂教学观念转变。新时期的的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知识面也不仅限于课堂学习的知识,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教师自始至终一人讲的现状,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因为我们知道新时期的“教与学”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的一种途径。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平心态,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要摆正学生和自己的地位,让学生大胆讲,随时迎合学生学生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课堂搞活,让学生的思绪随时得以升华,也才能够打造高效优质的大学语文教学课堂。

(二)大学语文要结合实际教学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大学生毕业后将走向社会,学生就业和发展是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此时学生如果练就了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对其就业和发展是个先机。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才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口头表达课”时曾尝试把其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艺术、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

2.培养学生的文书写作能力。新时期的应用文写作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文字工具,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应用文写作是学生走向社会后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等不可缺少的文字交际工具。所以强化应用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学生工作学习的要求,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要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应用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

继续阅读

大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

摘要:语文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化,逐渐形成了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流传继承至今的文明结晶,体现着我们古老民族的思想文化与观念。中华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工具性和事件性等特点,将其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基本人文道德素养,而且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也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文从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语文教育

0引言

近年来,有关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功能定位的探讨层出不穷。不仅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还包括社会各界的人士都参与其中,这也能体现出大学语文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学语文是大学生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对应课程,大学语文教育是否有成效,关系重大。现今,高校中对语文课程重视度并不高。学校由于诸多原因,更加重视英语教育,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很不利。同时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及文化底蕴。因此,提升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极为重要。

1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历史洗礼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巨大的精神文化遗产和宝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个人修养,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很有帮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例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哲学宗教、科学技术和道德伦理等都一一囊括其中。包括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老的“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关系、“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与感染者中华儿女。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加强世界各国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往来,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也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继承传统的同时认清当今的世界局势和我国的国情,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际上,大学语文教育不只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文理知识和语言教育,其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中国古代到现当代的经典作品中大多都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身影。

2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语文是大学人文社科类课程中综合性、工具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层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由于其以我国基本语言与文化为基础的特殊性,所以决定了大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承担基础课程的责任,也要承担为大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义务与要求。

继续阅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求贤若渴。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也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背景下,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方面的思路。大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大学语文教学也应该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大学语文教学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是高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开基础课,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下,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等都是人才考量的指标。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迫在眉睫,但是就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切实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得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1、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学习态度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开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主动性缺乏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高中学习压力过大,学生身心疲惫,而到了大学学生则认为没有了学习压力,从而放松了心情,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些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激励,让学生对大学生活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进入到大学后就可以不需要学习。另外,在加上大一不开设专业课,而对于语文这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学生都认为是高中语文的延伸,从而忽略了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语文教学氛围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原动力都有所缺乏,在此现状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今时代下,无论是大学自主招生还是行业招聘人才,录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人才的综合素质。一个人如果单单具有较高的特长和技能是完全不够的,对于企业而言,一个综合素质良好的人才比一个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更加可贵,专业技能可以后期培养,综合素质的培养则更加困难。而大学语文一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颇富人文性和审美性的一门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2、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语文教材滞后陈旧

从1978年我国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大学语文课程的教材就层出不穷,虽然教材的编写十分多元化,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理论等,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新时代下,加上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就显得滞后且陈旧。另外,很多大学语文的教材都是高校自编教材,教材的编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语文能力都提出了更要的要求,而陈旧的语文教材则无法满足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继续阅读

大学生应具备的传统文化素养

新课标要求大学语文更加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具备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减弱,较少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和名篇佳作,从而导致他们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差和传统文化修养普遍薄弱,使得高校素质教育几乎流于形式。当然,这与大学语文教学缺乏传统文化意识和思想视野有关。针对这种现状,需要从高校语文教材、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等方面抓起,增加大学语文中古典名篇佳作欣赏教学内容,尤其选录一些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华的经典之作。要加强高校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修养,使其能够胜任和担负起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基本素养的教学任务。还要对大学生实施强制性的古代经典著作的阅读与考核。

由张铭远和傅爱兰合著的《新理念大学语文》一书,对培养大学生拥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作者以人文理念贯穿始终,以文章选篇为结构方式,全书分为思想篇和文学篇两大部分,思想篇收入的优秀名篇佳作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文学篇由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部分组成,展现了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和独特风貌。作者强调大学语文要兼顾人文性与艺术性,从理想、观念和风俗等角度,多层次地阐述了华夏文化与思想,使大学生在体认我们华夏文明的同时,强化了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怀;从为学角度阐述了濡化灵魂、滋养品格的为学之方略,以期培养大学生的仰高之志向;从文学与艺术、情感与生活之角度,观照和体悟古文经典,以陶冶大学生的思想品格、性情和品位;通过自我对人生与社会的哲学思考,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处世观、恋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当代名家名篇的剖析,解构其内在的生命体悟与人文价值,以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文学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作者紧扣人文与艺术两大主题,通过名篇经典和美文佳作的熏陶润泽,提高大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受到科学教育的遮蔽,导致人文性所有缺失,还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滞后、语文学科地位不断下降、学科边缘化、师资力量薄弱、评价考试模式单一、精品教材严重缺乏、陈旧的大学语文教材缺乏特色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及时重构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才能摆脱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性缺场的困境;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综合评价方式等,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教学质量。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质教育,需要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等。作为高校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把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贯穿于大学语文教学之中,把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不仅要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要探究寻找培养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基本途径。

笔者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和策略。第一,要重构我国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正确认识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以提升人文教育地位;摒弃人文教育中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取向以彰显人文性;重视大学语文教育中知识的隐性之维,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所内蕴的人文因素和文化素养。第二,按照大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以经典文本为基础,开展知识讲解、情感启发、思想升华等素质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性和人文素养,让大学语文教育承担起传播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熏陶的使命。第三,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师资队伍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做到教师学者化,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大学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第一线优秀教师编写规范化的教学大纲、经典化的配套教材和科学化的教辅资料。第四,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彰显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与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兴趣,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加强传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者:张红梅 单位:河北外国语学院国际语言教育学院讲师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