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大学学历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大学学历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大学学历教育

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师学历教育研究

法国高等教育实施双轨制,也有专家认为是三元机制[1]。双轨制是由作为精神堡垒的大学和培养技术人才的大学校组成,如图1所示。主体是承担着大众化高等教育职责的综合大学(university)和实施法国精英教育的大学校(grandeecole)。法国大革命之前,大学教育把持在教会手中,面向的人群主要是贵族和富有的资产阶级;法国大革命期间,教会掌控的大学被废止,政府成立了更加有助于国家发展的工程师院校,即大学校,为普通民众通过技术改变自身状况,晋升上流社会提供了一条可能的渠道。[2]93—100基于国家发展需求以及民众的大力支持,大学校成长壮大起来。在法国,通过高中毕业会考(Bac)的学生都可直接申请进入大学本科阶段,或进入高等职业教育,攻读高级技师(BTS)、科技大学(DEUST)或大学技术(DUT)等文凭。但是只有通过严格入学考试的优秀学生,才能进入大学校读书。大学校分为三类:工程师院校(Ecoled’Ingénieurs)、商校(EcoledeCommerce)和其他类,包括高等师范学院(EcoleNormale)和政治学院(EcolePolitique)等院校,如图2所示。为了促进1999年通过的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博洛尼亚进程”,法国大学由原来的多元化学制和学位授予发展到今天的3-5-8-LMD形式,即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三年学士毕业,5年硕士毕业,8年博士毕业,与国际上通行的大学学制和学历授予接轨。工程师学历教育历时20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其基本特色和原则仍保持不变,如一直坚持5年学制即2年预科学习和3年工程阶段学习以及工程师职衔所具有的职业和学位双重属性。[2]76

从法国高等教育的双轨制可以看出,以研究型学位文凭和职业型学位文凭并行的学位制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学位制度与大学的源头,与博洛尼亚大学一样,前身是索邦神学院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授予巴黎大学“universities”称号。巴黎大学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承载体———大学的成立以及机制的建立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与博洛尼亚“学生型”大学不同的是,巴黎大学的“教师型”管理奠定了现代大学内部运行机制的管理模式。在巴黎大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学士学位和第一个博士学位,孕育出中世纪完整的学位制度[3],并影响至今。法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如图3所示。从中可见,中世纪学位的产生是借鉴了欧洲的骑士制度和行会制度,仿效骑士制度的等级划分体现了荣耀和社会认可度;仿效行会制度的晋升方式以表征能力和职位之间的关系。中世纪大学学位的最初含义是对个人任教资格的认可,是学者进入教师行会资格的证明。尼古拉四世(1230—1292)规定,凡是获得巴黎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者,有资格在任何地方任教,而无需另行考试与考察。作为精神传承阵地的大学是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惟一完整的组织结构,历来是各朝代的君主们与教会的争夺之地。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处于天主教管辖之下的大学主要培养宗教和社会管理人员。王权另辟蹊径,支持文艺复兴运动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在1530年创办了皇家学院(LeCollegeRoyale),即后来著名的法兰西学院,与宗教保守的巴黎大学分庭抗礼,开另建大学之先河,为以后大学校的创建提供了模板。18世纪初,法国对外扩张,急需一批军事与专业技术人员,于是在1720年创办了炮兵学院。随后一批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为主的学院孕育而生,这些学院统称为大学校(lesgrandesécoles)。相比于商业学院、师范学院和政治学院等有明显行业背景的大学校,其初期侧重工程技术与管理,以培养满足各个工业领域的工程师人才为目标,现在转变为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工程科学精英人才为目标。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与工业革命和法国社会变革

追寻三次工业革命和其间的法国社会变革可以分解出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发展轨迹和特点。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使英国和法国一举成为“世界工场”,并建立起欧洲帝国,叱咤全球半个多世纪;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使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国一跃成为发达工业国,跻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驰骋世界民族之林;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40年代至今),虽然在这期间美国在多极化世界独领风骚,但仍使法国保持其领先地位。[4]在法国工业化进程中,工程师学历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成长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变革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明确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国家性、应用性和精英性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近代工程应用的“蒸汽时代”。机器的广泛采用、生产的规模化,使各个行业都对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守的中世纪大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于是波旁王朝的君主办起了军事学校和工程学校以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科技进步和国家军事需要。如炮兵学校(1720)、军事工程学校(1749)、国立路桥学院(1747,EcoleNationaledesPontsetChaussées,简称ENPC)和巴黎高等矿业学校(1783)等,工程师教育开始形成和发展。作为第一所能授予正式工程师文凭的国立路桥学院,其使命是培养具备高水平科学、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工程师,能够在军事装备、领土整治、建筑、交通、工业和环境等领域担任领导职务。国立路桥学院从建校之初就表现出典型的法国“大学校”的主要特点:学校对学生的选拔要求极高;预科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繁重的学习压力要求学生刻苦勤勉;学生的淘汰率很高,竞争非常激烈,但最终获得学位的学生毕业后会有很好的职业前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对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影响深远的关键历史事件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789—1794年,以攻占巴士底狱为标志的法国大革命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大学代表了教会和旧王朝的势力和传统,因此关闭了全部中世纪大学(后来拿破仑恢复了部分大学)。大革命后建立的各类专业化学校主要以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为特色,或专门为某一职业服务,课程内容多为新兴的实用性科学和技术,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工程师学校,如在巴黎创办的综合理工学校(1794,colepolytech-nique)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794)等。可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工程师教育的大发展。1799—1814年拿破仑执政期间,法国确立了中央集权管理的教育体制,高等教育成为实现帝国政权目标服务的工具。为了帝国的迅速强大,拿破仑积极推进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先后开办圣西尔军校等一大批大学校,指明了大学校的国家性、应用性和精英性,完善了法国工程师教育体系,为法国的工业化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专业型人才,直接推动了法国工业化进程。如在1805年,拿破仑正式赠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5]巴黎综合理工大学被当作一所军事院校,为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军事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人才。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确定了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规模化、规范化和认证制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由“蒸汽时代”带进“电气时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工程师学校在建校纲领中均提出了要通过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来加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生产技术的变革使法国国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业、金融、交通和商业等领域持续增长,农业现代化也初显规模。为加快科技成果向工业转化的速度,研究型工程师对工业技术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这些促进了工程师教育的快速发展。1890年前后,第二轮工程师教育机构的兴建和扩建潮开始涌现。随着工程师学院的快速增长,社会上出现了对工程师文凭的社会价值和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质疑。法国决定提高工程师文凭的含金量,强调文凭的发放只能针对真正有实力的领军人才。法国在1934年通过法律确定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为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机构,并由此确立了法国及欧洲最早的针对工程师学历教育和工程师文凭的评估和认证体系。CTI负责工程师资格认定和工程师文凭发放,它是教育部下属的独立机构,但不具有行政权力。因此,具有职业和学历两种属性的工程师职衔及工程师学历教育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CTI的评估和认证,对保证和提高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质量发挥了推动和监督的作用。按照CTI的评估和认证要求,工程师学院具有小而精的特色,其在校人数只占法国大学生总数的5%左右。最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需要通过两年艰苦的预科学习,并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进入三年的工程师学习阶段。工程师学习阶段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第一学年为基础理论学习,强化学生在预科所学的知识;第二学年为专业理论课、实习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第三学年为部分专业课,毕业实习和答辩;每年实习一次,累计10—12个月;至少有三个月的国外游学经历;总计约2500到3000学时。如此规范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质量得以保证,毕业生很受企业和社会欢迎。

继续阅读

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及出路

摘要: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文章对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2019年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表明,试点院校的专业设置呈现出学科门类丰富、热门专业布点集中等良好态势的同时,也存在专业趋同、专业特色缺失、专业内涵模糊等问题。为此,拓展专业数量、培养特色专业、优化专业结构、规范专业内涵和加强监督是完善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的出路。

关键词: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问题;出路

2009年,教育部批准的68所实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共计招生162万多。在招生数据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同时,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问题渐入研究的视野。而对专业设置的研究正是保障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焦点,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为了了解中国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本文拟就试点院校2019年专业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以2019年举办了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55所试点院校为研究对象(当年有13所学校未举办现代远程学历教育),通过访问全国网络教育阳光招生服务平台,对试点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网上调查。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目录(2012年版)》(以下简称《设置目录》),按照专升本、高起专、高起本等三个层次分门别类地梳理试点院校专业设置的信息内容,运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一、中国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

专业设置是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发展的核心,其概念涵盖动静两种状态:一是指按学科或职业分工设置各种专业的动态活动过程;二是指根据科学分工和产业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业门类的一种静态的存在状态[1]。本研究中的专业设置不是指一种行动,而是指向现代远程学历教育中开设的学业门类的数量、结构等现存状态。

(一)专业设置的数量

在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日益扩大的背景下,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的专业由各试点院校依据《设置目录》中的12大学科门类、352个基本专业和154个特设专业灵活设置。调查发现,2019年55所试点院校共开设了144个基本专业,占总专业目录中352个基本专业的40.91%,涵盖除了哲学门类以外11大学科门类。就不同教育层次开设的专业数而言,试点院校开设的1276个专业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其中,55所试点院校均设置了专升本层次远程学历教育,共开设801个基本专业;46所试点院校设置了高起专层次远程学历教育,共开设了309个基本专业;23所设置高起本层次远程学历教育的试点院校则开设了166个专业。可见,无论是开设该层次远程教育的院校数,还是该层次开设的专业数,专升本层次的远程学历教育都是独占鳌头,当年所有试点院校都开设了专升本层次的专业,且该层次开设的专业数占据了总专业数的大半江山(62.77%),如图1所示。从图1可见,各试点院校开设的专业数量参差不齐。其中,山东大学以47个专业数居于榜首,紧随其后的是西南大学(46个)、四川农业大学(44个)、南开大学(43个)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43个)。开设专业数量的平均值为23.262个,有23所(占总数的41.82%)试点院校达到这一平均值。

(二)专业设置的结构

继续阅读

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摘要】开放大学开展社区教育,不仅是其自身职责和发展需求,也是其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开放大学发展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概括了两者融合发展的模式及路径选择。

【关键词】开放大学;社区教育;融合发展;路径选择

开放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近些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自由无序发展等问题。社区教育发展要借鉴开放大学的办学经验,开放大学要大力开展社区教育,相互融合,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开放大学发展与社区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的教学目标一致。开放大学主要汇聚各种优势的学习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它的目标是为一切有志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群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远程学习。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所有社区成员,教学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综合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及提升素养的各种培训课程。由此可见,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所依据的教育理念和实现目标相同,都是要促进社会成员的终身发展。

2.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是其自身职责和发展需求。开放大学由原来的广播电视大学转型而来,如果说原来的电大注重学历教育,那么,转型后的开放大学则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社区教育属于非学历教育,发展社区教育,正是开放大学的重要职能,与社区教育相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扩大了生源范围,把教学的对象扩大到更普遍的大众群体上,也使得开放教育面向社会更充分,促进了开放大学转型式发展。

二、县级开放大学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

1.横向联合发展模式。社区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关系到社区的各个单位及全体社区成员。横向联合发展模式,主要指开放大学针对教育主管部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各类社会团体等,通过加强横向联系,促使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开放大学建设和社区教育工作的规划研究,指导管理等,加强教育系统内部资源整合,促进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联合共青团、科协等社会组织,结合其自身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如科普知识讲座,积极发挥其作用,切实担负起社区教育的职责。引进专业的培训机构,自愿平等合作参与社区教育,从而推进社区教育蓬勃发展。

继续阅读

推动继续教育转型的路径

30多年来,通过电大所开展的继续教育,有更多的社会成员得到了所需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职业发展能力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明显提升,对于缓解社会普遍增长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促进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近10多年来广泛进行的开放教育,也为在网络条件下继续教育的深入发展探索了路径。所有这一切,都为开放大学履行继续教育职能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开放大学应对此认真总结,弘扬优势,将继续教育推向前进。

一、科学定位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新目标

开放大学建设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下进行的新的教育实践,相比于普通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效益独树一帜。正因为如此,已在国际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新的走向。在我国,从2010年开始的建设开放大学试点,尽管时间不长,但在广大电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正在逐步显现。正如刘延东同志在出席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会议时所指出的:“今天的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翻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试点的初步实践已经证明,开放大学的建立,使得发展继续教育具备了新优势,建立了新平台。建设开放大学,其意义并不在于新建一所或数所高等学校,而是继续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开放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于: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部分省市所建立的开放大学,其办学任务强调了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各类培训,办学形式突出了开放教育,办学手段凸显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办学资源实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办学方向明确了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由此可见,开放大学既是促进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办学实体,又是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同时是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开放大学的这一科学定位,为继续教育新目标的实现确立了可靠的现实基础。

二、努力实现促进继续教育转型的新突破

基于电大所形成的良好基础,着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开放大学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形成促进继续教育转型的新思路。

1.推进继续教育方式的信息化。学者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因此,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网络、新媒体,加快建设和完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开放大学重要任务。应当大力构建整合教学、培训、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支持服务,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内容、培训方式、项目管理、支持服务等方面与继续教育的全面融合,不断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继续教育转型的能力。

2.推进继续教育机制的社会化。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教育转型与发展,必须坚持高度开放和广泛合作。基于这一理念,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全民学习提供服务,还要积极统筹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建,形成继续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机制。在社会合作方面,应加大力度,拓展深度,在共建共享方面,应提高层次,丰富内容。在招生、实习、培训、就业、专业建设、优质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乃至财政资源和设施建设等领域,能够获得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等的支持,使开放大学所进行的继续教育事业不仅是学校工程,也要成为政府工程、社会工程、大众工程。

3.推进继续教育办学的体系化。作为全民学习共享平台和继续教育支持载体的开放大学,从促进继续教育体系区域化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出发,需要建立一个运转有序、动态开放、灵活高效的办学体系。这是实现继续教育整体推进目标,实现最大社会效应的必然要求。建立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有利于实现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利于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发挥相关各方的积极性。

继续阅读

成果认证转换继续教育论文

摘要:面向邮政行业企业,以市场营销岗位为试点,提出了行业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形成了邮政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的方法和规则,初步构建了学分银行服务邮政企业的机制和模式,为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融通、衔接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编制原则;转换规则

继续教育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2016年,作为国家开放大学学分银行项目首批试点单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组织开展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试点”项目研究,以服务学习型企业为宗旨,坚持在支撑企业发展中发展教育,在满足企业需求中体现价值,在解决企业问题中提升能力,持续探索高职教育、在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学习成果互认渠道,为员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

1邮政营销岗位认证单元标准的制定与应用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咨询、研究论证、行动实施、实践检验、调整完善等方式,梳理了邮政营销类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及岗位知识、技能和能力,提出了行业企业认证单元编制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编制了邮政营销销售岗(5级)和策划岗(7级)共计61个认证单元。

1.1认证单元编制原则

每个学科领域的学习成果,均需将其包含的全部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形成学习成果认证单元,以便进行认证、积累与转换。鉴于以上界定,结合邮政企业实际,研究制定了基于行业学习成果认证单元的编制原则。

1.1.1面向岗位,基于任务鉴于行业企业的组织与运营特点,认证单元的编制应该面向岗位,基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提炼出完成岗位典型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兼顾胜任岗位所需的基本素质,比如针对营销销售或营销策划岗位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沟通能力、商务礼仪、团队协作、管理学知识、法律法规等,也应设计相关的认证单元。

继续阅读

医科成人教育探索分析

作者:徐德颖贺静单位:首都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为2011级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应用教改后新教学计划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男性19人,女性176人。学员年龄普遍偏低,30岁以下学员160人。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分布在一级医院的占17%,二级、三级医院学生占49%,其中14%在基层医院及门诊部工作,另外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学员占95.8%。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统计,调查对象多数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从事基础临床、护理工作,年龄小,职称低,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因基础差,底子薄,有一定学习愿望,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被调查对象具有普遍意义,统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1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专业培养目标是对教育结果的一种设想和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并应符合社会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自2009年教学改革以来,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培养对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高起专层次学生的来源,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等制定了符合高起专学生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应有的功能定位,即培养适应基本临床工作需要的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学技术应用型人才。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转变了教育思想,加强了对成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合理的调整和改革。重新修订了首都医科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从表1中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新的专业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达到99%。非常满意为36%,说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当前形式,符合当前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工作达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预期的效果。

2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实用性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继续阅读

继续教育转型的方式研讨

一、科学定位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新目标

开放大学建设是在终身教育理念引领下进行的新的教育实践,相比于普通的教育形式,其教育理念、价值取向和社会效益独树一帜。正因为如此,已在国际教育界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新的走向。在我国,从2010年开始的建设开放大学试点,尽管时间不长,但在广大电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正在逐步显现。正如刘延东同志在出席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上海开放大学成立会议时所指出的:“今天的开放大学,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翻牌,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一次战略转型。”试点的初步实践已经证明,开放大学的建立,使得发展继续教育具备了新优势,建立了新平台。建设开放大学,其意义并不在于新建一所或数所高等学校,而是继续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开放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于: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所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部分省市所建立的开放大学,其办学任务强调了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各类培训,办学形式突出了开放教育,办学手段凸显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办学资源实行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办学方向明确了向所有有意愿、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和服务。由此可见,开放大学既是促进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办学实体,又是全民学习的共享平台,同时是终身教育的支持体系。开放大学的这一科学定位,为继续教育新目标的实现确立了可靠的现实基础。

二、努力实现促进继续教育转型的新突破

基于电大所形成的良好基础,着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开放大学应当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形成促进继续教育转型的新思路。

1.推进继续教育方式的信息化。学者指出: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支撑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泛在学习(U-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成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因此,充分利用新技术、新网络、新媒体,加快建设和完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开放大学重要任务。应当大力构建整合教学、培训、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支持服务,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内容、培训方式、项目管理、支持服务等方面与继续教育的全面融合,不断增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继续教育转型的能力。

2.推进继续教育机制的社会化。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教育转型与发展,必须坚持高度开放和广泛合作。基于这一理念,开放大学的继续教育工作应当主动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全民学习提供服务,还要积极统筹社会力量的合作共建,形成继续教育的社会化发展机制。在社会合作方面,应加大力度,拓展深度,在共建共享方面,应提高层次,丰富内容。在招生、实习、培训、就业、专业建设、优质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乃至财政资源和设施建设等领域,能够获得政府部门、高校、行业、企业等的支持,使开放大学所进行的继续教育事业不仅是学校工程,也要成为政府工程、社会工程、大众工程。

3.推进继续教育办学的体系化。作为全民学习共享平台和继续教育支持载体的开放大学,从促进继续教育体系区域化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出发,需要建立一个运转有序、动态开放、灵活高效的办学体系。这是实现继续教育整体推进目标,实现最大社会效应的必然要求。建立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有利于实现开放大学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功能作用,有利于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利于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发挥相关各方的积极性。

4.推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贯通。依据开放的理念,应从更高的视角协调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和运作。立足现有基础,着眼社会需要,开辟运用开放教育手段发展职业教育的新途径,建立利用职业教育资源拓展开放教育的新机制。基于公共服务平台,以学习成果认证机制为纽带,将开放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职前教育与在职进修等进行有机对接,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优势互补、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真正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办学模式。

继续阅读

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诞生了,从发展之初主要服务于传统学历教育逐步衍射到非学历教育范畴,为市民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继续教育机会。本文就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构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原则,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服务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措施进行系统的阐述,从而为面向市民的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探索

自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模式的这些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的优势,为广大继续教育者带来了福音,扩大了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随着远程教育的继续发展,它的不足也开始逐渐出现。近年来部分高校的远程学历教育偏离本义,“重效益、轻质量”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因此对于远程教育,我们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发挥它的优势,而逐渐弥补它的不足。

一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远程教育,也称为网络教育,是结合教育以及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的出现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而且还整合了优质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服务,且招生对象不受年龄和先前学历的限制,为广大已步入社会的群众提供了学历提升的机会。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大国变成了新工业的生产大国,因此各行各业对于员工的学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很多工作人员有继续教育学习的要求。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终身学习的观念逐渐开始深入人心,在学校的特定场所开展教学的方式所能服务的人群有很大的限制,并不适合各个阶层的大众。传统的教育模式所耗费的场地和人力资源巨大,且不利于文化知识共享,而远程教育则可以不分时间,地点的进行知识共享,既节约了资源,而且惠及的人群数量更大。且网络知识更新速度快,进行网络教育可以突破传统课本的限制,接触到学术尖端最前沿的知识。我国现在正在向创新大国转变,因此需要大量的高精尖的人才投入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国内人员的专业素质仍需在进入社会后做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对远程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加强。

二我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管理人员学习支持服务的观念陈旧其一,远程教育的服务对象没有学历的限制,因此其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也有差距,因此对于教学而言造成很大的挑战。其二,远程教育的对象大多数是工作人员,因为工作性质不同,所以对于上课和工作时间无法协调,因此课堂上面的出勤率不高,且因为缺监督,对于学生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不利于教育的开展;其三,部分远程教育教师可能缺乏教学的工作经验,专业水平也得不到保障,而远程教育整体的质量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缺乏标准及有效监管,因此很有可能无法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四,由于学员的知识短板各有不同,且对于知识、能力的获取要求不同,因此对老师的知识库及先前经验的要求不一样。如学员本身已具备较高学历或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想进一步学习更深的知识以及书本知识以外的实践经验,而老师可能与学员的学历、经历差不多甚至还不及。

(二)教学模式与远程教育发展速度不相匹配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与教学课程的特点相适应。例如管理类课程需要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等开放性模式进行,而不是空讲理论;而医学类的课程,应该在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化,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有工作经验,对于学习的方面和知识的获取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个性化需求,而远程教育还处于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现阶段还很难开展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模式。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