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单位审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国家审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国家审计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国家审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笔者认为,国家审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审计环境。
一、和谐的审计环境是国家审计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集合体。按照因素的起源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不以国家审计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变迁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内部环境是指国家审计人能够凭借自身的意志而形成的因素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审计的价值理念、国家审计的责任观、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的行为准则等因素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当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彼此求同存异便形成国家审计发展的和谐环境。
(一)和谐审计环境有利于稳固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地位。
追溯国家审计的诞生和发展足迹,无不深深烙上审计环境变化对国家审计发展影响的印记。一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加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和加快,对国家审计的需求逐渐强盛;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也随着审计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改善和调整审计的作用点。当二者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中寻求到一个结合的最佳点,呈现和谐的状态时,国家审计的发展便获得了新的飞跃。社会对国家审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审计在国家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地位日益巩固。
(二)和谐的审计环境有利于国家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审计目标。
从近些年国家审计发展而言,虽然辉煌无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审计深入发展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审计需求和影响力加大,另一方面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被审计单位的显性或隐性的不配合,审计结果得不到切实的落实,甚至还有审计人员被打击报复的现象等。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解释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家审计发展缺乏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组织,国家审计不可能不依赖于其他组织而独自发展,国家审计的组织定位和职能只有获得其他组织的认同,被审计单位主动与国家审计配合,主动寻求国家审计的帮助,彼此间相互依存,国家审计才能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离开了和谐的审计环境,国家审计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鱼,难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经过近年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国家审计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面对如此大好形势,国家审计人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国家审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笔者认为,国家审计要想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审计环境。
一、和谐的审计环境是国家审计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审计生存和发展的因素集合体。按照因素的起源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是不以国家审计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体制的发展和变迁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内部环境是指国家审计人能够凭借自身的意志而形成的因素集合,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审计的价值理念、国家审计的责任观、国家审计的职能定位、国家审计的行为准则等因素对国家审计发展的影响。当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相互作用,彼此求同存异便形成国家审计发展的和谐环境。
(一)和谐审计环境有利于稳固国家审计在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地位。
追溯国家审计的诞生和发展足迹,无不深深烙上审计环境变化对国家审计发展影响的印记。一方面,随着国家政治生活民主化程度的加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和加快,对国家审计的需求逐渐强盛;另一方面,国家审计也随着审计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改善和调整审计的作用点。当二者在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中寻求到一个结合的最佳点,呈现和谐的状态时,国家审计的发展便获得了新的飞跃。社会对国家审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审计在国家和社会中的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地位日益巩固。
(二)和谐的审计环境有利于国家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实现审计目标。
从近些年国家审计发展而言,虽然辉煌无限,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审计深入发展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审计需求和影响力加大,另一方面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会遇到被审计单位的显性或隐性的不配合,审计结果得不到切实的落实,甚至还有审计人员被打击报复的现象等。从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解释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家审计发展缺乏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作为一个组织,国家审计不可能不依赖于其他组织而独自发展,国家审计的组织定位和职能只有获得其他组织的认同,被审计单位主动与国家审计配合,主动寻求国家审计的帮助,彼此间相互依存,国家审计才能实现其既定的目标。
离开了和谐的审计环境,国家审计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鱼,难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审计运行单位成本是指审计机关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现预定审计目标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不含人员工资)之和。要科学、合理、准确地计算审计运行单位成本,必须先测算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施阶段(含审前调查阶段)所耗用的工作量(以工作日为单位),预算每个工作日所需要的相关费用,这二者之积可称之为动态费用。审计准备和报告阶段所需费用可在专业审计部门(单位)年度固定费用中分摊。审计中特殊因素影响而增加的费用称之为调整费用。由此得出测算公式:审计运行单位成本﹦动态费用〔项目耗用工作量(工作日)×每个工作日所需要费用标准〕+分摊固定费用+调整费用。依此方法还可以测算出一个专业审计部门或审计机关全年审计项目运行的总成本。此方法简便易行,具体测算方法探讨如下:
一、测算工作量
如何科学、准确地测算出完成一个审计(调查)项目实施阶段所耗用的工作量,是测算审计运行单位成本的难点,也是审计成本控制的关键点所在。审计项目因行业性质、延伸单位数量、资金规模、审计年限、审计类型、审计目标的不同,所耗用的工作量是各不相同的。可采用先确定基准项目工作量,再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确定不同的折算比例,由此测算出每个项目所耗用的工作量的方法。
以中西部地区地市一级某审计机关为例,根据近三年审计实践的情况匡算,设定1个基准项目工作量为一名业务熟练审计人员完成一个中等单位(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单位年经费收入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且二级单位不超过5个的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年收入150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且二级单位不超过5个的单位、中二型企业)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实施阶段所耗用的工作量为20个工作日。其他项目以此为基准进行折算:①小单位(项目)按0.8个基准项目计算,大单位(项目)按2个基准项目计算。②财务收支审计项目每增加一个会计年度增加0.3-0.8个基准项目。③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折算为1-2个基准项目,并每增加一个会计年度增加0.4-0.9个基准项目。④专项资金审计,资金总量500万元以下、延伸审计单位5个以下的项目按1个基准项目计算;资金总量500-800万元、延伸审计单位5-10个的项目按1.5个基准项目计算;资金总量800万元以上、延伸审计单位10个以上的项目按2个基准项目计算;每增加一个会计年度增加0.3-0.8个基准项目。⑤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项目工程投资总额500万元以下的按1个基准项目计算,500-1000万元的视同1.5个基准项目,1000万元以上的,以按2个基准项目为起点,每增加1000万元增加0.1个基准项目。⑥专项审计调查5个单位以下视同1个基准项目,5-10个单位的按1.3个基准项目计算,10个以上单位的按1.6个基准项目计算;每增加一个会计年度增加0.2-0.6个基准项目。⑦党委政府临时交办事项按0.5-1.5个基准项目计算。⑧市级预算年度执行审计统一按6个基准项目计算,县级年度财政决算审计统一按3个基准项目计算。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审计机关可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其基准项目工作量和折算比例。
例如:某市审计局派出4人审计小组对该市某中医院院长2000年至2004年任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该院年度业务收入为1200万元。按照上述标准其工作量测算,该项目属于大项目,折算为2个基准项目,增加了4个会计年度,即要增加4×0.9=3.6个基准项目,那么该项目就共折算为5.6个基准项目,其耗用工作量(工作日)=5.6×20=112个工作日,审计组整体工作时间为(112/4)28个工作日,即人平28天完成此项目实施阶段工作。
二、预算审计成本
审计动态费用内容包括住宿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通讯费、其他费用等。动态审计费用标准可分为同城审计费用标准和异地审计费用标准两种。两种标准的确定则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有关财经政策规定来制定。一般实行几费合一,捆绑使用,超支不补,节约奖励的办法核算和管理。
以中西部地区地市一级某审计机关为例,一般人平1个工作日,同城动态费用标准可定为30元(交通费5元、误餐费20元、通讯费3元、其他费用2元),异地动态费用标准可定为140元(住宿费60元、伙食补助费50元、交通费10元、通讯费10元、其他费用10元)。固定费用是以专业部门为单位,在一个年度内发生的动态费用以外的水电费、办公用品费、通讯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之和。如一个专业部门一年发生的固定费用为5000元,共完成了10个审计项目,则每个项目应分摊固定费用500元。
引言
在当前,从严治党,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反腐倡廉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表象上看,似乎弱化了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内控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更是不受重视。而且管理者也存在使用误区。由于内部审计管理者总认为单位有那么多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工作可有可无。反过来再说,出了问题有纪检监察部门把关,再不济就请外部审计,外部审计不比内部审计更有说服力吗。尤其是地勘单位,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好多年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致使内部审计工作没能正常开展。其实不然,内审工作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
一、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单位经营管理水平,防范风险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范围不仅仅限于经济范畴。对于地勘单位而言,除了围绕经济二字服务之外,涉及整个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发展方向,目标谋划,资质建设,矿权维护,各项政策法规,内部制度的各项落实,财务管理,人才队伍思想建设,行风政风文化建设,人事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有促进作用。内部审计工作通过一系列手段和方法,对于经济的安全运行,改善和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发现薄弱环节,加强风险点的控制,堵塞制度上的漏洞,及时发展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规避风险,防范安全事故,避免损失。对单位的稳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内部审计可有效实现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最大程度实行目标管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地质市场的多样化,社会市场经济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地勘单位由固有传统计划经济转为市场运行模式,一下子有点晕头转向摸不着方向的感觉。由于思想上的不接轨,对于单位的发展方向更是举步维艰。在这样的困境中,经济发展乃至整个单位的稳步前进,出现了断层。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不可预料的风险和管理上的漏洞。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工作更应该为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着陆保驾护航。
二、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现状
1、单位领导阶层的认识误区,或被赋予权限不够。受全球这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整个矿业形势不断下行。许多大型工矿企业不断减产、停产甚至被迫关闭、破产。地勘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采矿业投资减少,勘查投入不断下降。地勘单位享受的春天还没来得及让人仔细品味,一下子就又进入了冬天。经济的发展进入冬季,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你让因经济发展已经头痛不已的领导阶层去重视本来可有可无的内部审计工作,岂不是有点鞭长莫及。在地勘单位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和全国上下唱响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主旋律的今天,纪检监察工作站在了前沿,领导阶层大多认为,纪检监察工作完全可以替代内部审计工作,即使不完全替代,弱化审计功能似乎理所应当,不可能赋予更多权限去提高审计工作。
2、地勘单位内部审计的局限性。地勘单位所处行业的特殊性,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和审计质量更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成了可有可无。内部审计的审计对象本身就局限在单位内部,再加上地勘经济的特殊性,地勘单位内审工作更多地局限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的地位,如果不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明确要求,审计这个部门存在与否也未可知。
年,我在县教育局担任会计时,接受过教育资金审计,算是初次认识审计。翌年,被调入县审计局,至今没有离开过审计部门。在审计岗位的二十多年中,亲身感受了审计工作的苦与乐。回首往事,心中积蓄了诸多感概。光阴荏苒,审计岁月峥嵘。
刚到审计机关,我是一无所知,不知道如何开展审计。理论知识匮乏,实践操作陌生,看到同事们忙出忙进,自己却插不上手,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卑感。当时有位老审计同志和蔼地说:“审计其实是件苦差事,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基层审计部门工作更辛苦,和谁都不能比,你还年轻,有的是奔头,要好好地学习,勤钻研,肯吃苦,把握机会,就能有进步哟!”听了这位老先生的话后,我心中对审计更产生了一丝惶恐,一种敬畏,也感觉到那是审计前辈们对刚到审计部门工作的年轻人的一个告诫,一个激励,一个期望!于是,牢记审计前辈们的教诲,怀着对审计的敬畏之情,便开始了我人生历程中的审计之旅。
还清晰地记得,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新旧制度交替之际,市面一度出现假发票,经济管理秩序比较混乱,审计作为经济监督部门责任重大,工作要求高,政策性强,如何判断被审计单位财务活动的是与非、真与伪,我很茫然。在取证时感到很吃力,总觉得脑子里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审计概念体系,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每当面对疑难问题,面对无从下手的帐表及会计凭证时,同事们都会从审计思路,单位职能,业务性质上指导我,帮助我从最初的核实财务收支数据到检查账表的一致性,再到查处违反“收支两条线”、挪用专项资金、违规处置国有资产,到违反预算法,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违纪违规违法问题。我在审计的道路上逐步成长,心中原有的不安和压力也逐渐转化为一种动力。每当完成一个审计项目时,便主动与同事们搞过的项目对照检查,对比审计档案的归类排列,检查审计程序的履行,查看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记录收集、审计法规的引用,进而分析和研究审计报告,认真总结审计工作中的经验成绩、缺点和不足,多方面积累审计经验,努力提高工作能力,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挑战和各个不同时期的审计工作新要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依靠勤学苦钻和审计实践的历练,终于从外行变为里手。凭借工作细,能吃苦,肯钻研,善动脑,赢得领导的信任。每次分配工作总是把难度大,时间紧,要求高的审计任务分配与我。为了能尽快完成审计任务,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习以为常。记得那时的审计工作全靠“一把算盘一支笔”,从编制审计方案到出具审计报告全靠笔写,计算数据要将笔夹在无名指与掌心至虎口之间,再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拨动算盘。有时为了制作一个表格的数据,算盘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珠算基本功不扎实,运算则需要到遍,时常为合计一笔数据搞得汗流浃背。一次审计从写审计小组报告到出具审计决定加上修改,有时要反复誊写至遍。尤其在涉及移民搬迁安置资金、民俗村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审计,要顺着资金流向一查到底,克服会计资料不全,村级账务管理不规范等困难,核实资金来源,跟踪到使用款项的乡镇、村委会、实施农户,按年度分级逐项逐笔核实查证。农村会计基础薄弱,财务管理混乱,农民自筹款没有正规账目记录,仅凭村干部印象记忆,遇到以工抵资,以物代资的复杂情况,按款项,分时段进行认真核实交款时间、数量、人名,以工抵资、以物代资的手续依据,分户建账,理清资金来源,发现疑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宏观着眼,以促进规范化管理为目标,澄清各类问题,核实查证各项数据,及时向上级审计机关和人民政府提交一份份数据翔实准确、客观公正的审计报告。二十多年,共承担完成审计项目多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上亿元,发现大案线索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件,审计决定落实率%。勤政廉洁,恪尽职守。就这样一座座像小山的会计账本、资料被消化,一串串枯燥乏味的数字通过明查秋毫后显得更加真实、合法,换来的是上级党委政府对工作的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作为审计人员的我,已感到十分的满足。
在审计的闲暇之余,我用心去捕捉审计工作的点点滴滴,用心去观察审计人的工作和生活,从细微之处寻找写作线索和创作灵感。值得欣慰的是,我写的《我县是如何开展定期审计的》被《审计》年第期刊登,并在年月全区审计系统论文评选中获得鼓励奖,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相继,《承包经营终结审计》、《审计监督必须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兢兢业业搞好本职工作》、《审计复核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关键环节》、《关注民计民生强化审计监督》被《审计》年第期、年第期、年第期、年第期、年第期刊登。《情为民所系》收录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道德规范读本》(审计分册)年“廉洁奉公”栏目。《他无愧于党的事业》荣获年月人民广播电台、银川酒厂、建行分行、工行分行举办的“先锋队之歌”征文二等奖。《泾源县重视落实审计决定》被《中国审计报》年月日二版头条刊载;微型小说《骚胡》刊于《中国审计》年第期“文翰墨苑”栏目。审计信息《泾源县审计局强化监督检查措施狠抓审计决定落实》、《县审计局采取措施确保审计人员有为有位》被《审计网》年月日和月日采用。二十多年来,被各种媒体、报刊采用的审计论文、调查、通讯、信息等稿件余篇。正是这些点滴文字、只言片语记录了我在审计岗位各个不同时期工作经历的苦涩与艰辛,也折射出我充满快乐与向往的审计成就。年荣获市及区审计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从副主任科员晋升为主任科员。这些殊荣地取得,是与数十年在审计这片热土上坚持不懈辛勤耕耘分不开的。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的光阴一晃而过,蓦然回首,逝去的一幕幕就在昨天。二十多年里,审计监督检查靠手工抄写和用算盘计算到实行计算机审计、无纸化办公,通过区域网获取审计信息和政策法规,这一桩桩记忆,一张张笑脸,一份份真情,一次次收获,一个个变化悄悄浮上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经济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新《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及国家财产的安全”。因此,健全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时不我待急需解决的问题。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否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目前许多企业都未做到。这种现象从表面上看好像是领导认识不高,对财经纪律了解不深所造成的,实际上是许多领导明知故犯,“对财经纪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产权制度和问题。因此,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领导人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健全会计体系,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要针对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使相关的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首先,要有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完整的帐簿登记制度、严格的核对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及科学的预算制度。其次,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建立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机制,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第三,建立定期盘点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制度,可达到防微杜渐的最佳效果。第四,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并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第五,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进行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控制。
3、加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收支控制
会计核算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控制,主要是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等应当符合会计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会计核算具体业务的控制。是指在办理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应当贯彻有关内部控制的要求,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对会计业务的控制,在核算业务不同而各异,如对现金的核算,应当体现职务分离,相互核算,权限控制的要求,现金收支人员应当及时与会计人员进行核对并定期盘点。
财务收支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而对财务收支权限的控制应当是收支的重要控制点,其基本要求是: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二是权限统一。财务收支权限的授权应当体现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不能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批权经办权同时授权多个人,否则,失去控制的有效性,应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三是职权分离。指财务收支的审批人与经办人必须职务分离。
4、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
一、当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缺陷
(一)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法制不健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内部审计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但我国至今仍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地位在相关法律中得以确认,许多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都包括要求单位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条款,强调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控制有效性方面的职能与作用。而我国现有关于内部审计的主要法规依据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级别明显偏低,具体、明确的内部审计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规定,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
(二)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我国的单位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并不是出于单位的内在需要。内部审计的单位负责人不是所有者,而是经营者,他们没有把内部审计机构看作是单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单位内部审计没有主观要求,对单位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职能认识不足。其次单位内部审计在职能定位上存在问题,内部审计服从于国家审计。一方面,它代表国家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它代表本单位管理层对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目前内部审计的定位侧重于“监督”,属于“监督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而这种“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存在的固有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低层次,综合审计受限。纵观国际上内部审计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层次:财务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而我国内部审计大部分还停留在财务审计,即便部分单位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估,也大都局限于会计控制方面,极少涉及管理控制。内部审计难以深入向公司管理方面拓展,与国际内部审计对单位运营全方位、多层次管理服务差距较大。
(三)单位内部审计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独立性差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采取的普遍形式是隶属于监事会。由于监事会是单位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站在维护单位法人所有权的立场上,其不能超脱于考核目标而存在。所以这二者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从而导致隶属关系上的混乱,制约内部审计的进一步发展,使其缺乏独立性。机构独立是内部审计最为关键的问题,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能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评价,而独立性的缺失,混乱的隶属关系,最终可能会导致内部审计失去存在的意义。
(四)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构成不合理国内一些单位缺乏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通过多年的会计工作实践,通过职称岗位培训出来的,接受正规学历教育并具有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较少。据统计,我国内部审计人员80%以上是财会人员,而在西欧,财会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法律人员各约占1/3。单一的财会人员结构是造成我国内部审计难以向经营管理拓展审计范围的主要阻力。贺颖奇(2004)对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参与培训的相关人员的调查表明: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当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要求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信息技术、管理沟通技能等相关知识的补充、更新和再学习显得不足。
二、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目前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对于强化我国单位内部控制、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完善我国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将内部审计作为单位组织管理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与外部审计、董事会及高管层互为补充,成为单位组织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建立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时应注意:
(一)加快有关审计法规制度建设我国应制定相关的内部审计法规和业务准则,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众所周知,社会中的经济行为是靠法律规范和制约的,法律法规的健全不但使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得以规范,而且可以促使单位整体的经营运行更加规范化。
摘要:
内部审计包含单位或者部门之中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根据相关的规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使用专门的程序与方式方法,在公路养护单位的内部审计中也是如此,需要对单位内的财务收支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实行审核,确保活动的合法性与效益性,然后对审计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实现单位内管理的不断完善,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实现内部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
关键词:
公路养护;内部审计;研究
我国的公路养护制度改革不断的深入,公路管理单位的制度建设以及经营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这种情况,公路养护单位应该加强资金安全以及资金的管理工作,因此必须更加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公路养护单位具有资金分散、覆盖面广的特点,不能单纯的依靠财务监督来进行管理,内部审计可以说是公路养护单位自我约束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公路养护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意义
(一)内部审计是自我完善、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
针对公路养护部门点多、线长、面广,资金分散的特点,单靠财务监督是不够的,部门内部需要有一个独立的、能够对单位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及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实施有效监督和检查的职能机构。利用这一机构去实行强有力的单位内部的自我监督以及约束,当前得到广泛实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就具有监督范围大、层次高、内容广的优点,可以完成其他监督部门不能替代的工作内容。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可以实现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这也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当前公路养护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比较松散,缺乏严格的约束制度。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一些法规、制度上的不完善有关,并且与内部审计制度的缺乏也有着很大的联系。从实际的工作看,公路单位的通过属于条块分管形式的,而人事调配或者干部任免方面归属于地方进行把控,存在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使得管理双方因为利益上的问题不能实现有效的工作衔接,在工作中存在互相推诱的局面,也使得会计基础较弱。内部审计完善之后,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约束更加严格,也增强了其工作上的动力,使其能够根据国家相关的财经纪律及会计制度去进行核算与监督,很好的避免了一些工作缺点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