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单位财务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单位财务管理

医疗单位财务管理

本文分析了目前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医院全面财务管理进行了思索,提出如何采取有效办法加强财务管理,保证医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医院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管理,拓宽筹资渠道,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医疗单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财务制度创新。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一)资金管理手段单一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目前医院是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合二为一,大量的人员和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会计核算工作上,从而形成了注重会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致使财务管理职能和会计核算职能相互混淆,不能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各自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严重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二)预算方法不科学,导致预算严重偏离事实

目前,大部分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预算项目很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不同的业务发生特征和规律。假如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易造成预算严重偏离事实的后果,同时也会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判定。

(三)医院法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继续阅读

医疗单位财务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制度和药品流通体制三项制度改革的全面展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情况的出现势必要求医院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加强管理,拓宽筹资渠道,努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医疗单位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财务制度创新。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管理手段单一

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资金的筹集、投放和分配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职能是决策、计划和控制。目前医院是将财务机构和会计机构合二为一,大量的人员和工作重心都集中到会计核算工作上,从而形成了注重会计核算而轻视财务管理工作的现象,致使财务管理职能与会计核算职能相互混淆,不能明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各自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严重削弱了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二)预算方法不科学,导致预算严重偏离事实

目前,大部分医院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导致编制出来的预算往往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预算项目很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不同的业务发生特点和规律。如果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易造成预算严重偏离事实的后果,同时也会导致决策者作出错误的判断。

(三)医院法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当前医院的主要领导大多数是在医学专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员,他们凭借专业水平取得医院的领导地位,但是没有受到过系统的财务管理培训,因此对财务管理认识肤浅,这也是导致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得不道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

继续阅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依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上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的。熟练掌握这些法规是财务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对以上法规和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每年都有培训教育的要求。而从落实这一要求的情况看,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参训人员不能很好保证;二是培训内容不很全面;三是有相当多的财务人员没有全面掌握和更新法规财务最新知识的欲望;四是参训人员有走过场完成任务现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会计法规的学习和财务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财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要能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练就基本功,否则将被淘汰。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是每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每天都要遇到的问题,而很难想象在自己没有掌握新的财务会计法规和新的专业知识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打铁先要自身硬。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再教育,不但单位要重视,单位领导要重视,更重要的是从事财务工作的每一位人员从思想深处真正地重视起来,并去认真落实。

二、提高不同层次的内控意识是做好内部控制的根本保证

内控意识是内控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和前提。有的单位从整体氛围上就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单位领导或群众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的事,不是领导和群众的事,有与已无关思想,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的单位只注重制度的制定,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导致内控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应付检查的装饰品,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就是其事业“生命体”,是财务工作病态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财务工作不断规范,就必须大力加强内部控制。

1.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

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来讲,加强内部控制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更不是只是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要做的事。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和理解内部控制。要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继续阅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微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包含三个内容:一是针对计划完成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并保证整个过程中各工作环节可以衔接得当,在资金方面留有余地,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二是对资金进行筹措。虽然事业单位的财务主要靠国家拨付,但具体的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变通。很多事业单位在改革性、创造性的工作活动中自己筹措资金用以工作的展开,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相当的业务水平,能够筹集并合理的使用资金,对本单位的工作进行足够的支撑。三是财务管理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法规政策对本单位的各项收支进行监管督查,避免不合理的资金浪费,保证单位的各项工作不会因为财务方面的缺失而中断。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拨款主要有两种方式: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合理的规划好国家拨款的应用,做好款项使用期限内的财务预算,在单位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保证本单位实现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又有充沛的资金流保证单位健康有序的发展。

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常见的问题

(一)相关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落后

由于事业单位与市场之间没有必要的调控机制,使得部分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在后期的工作中意识观念较为落后,业务水平能力较为初级,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需要。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单位的重要意义,将此项工作看成是单位职权部门的一种,行使流水记叙的权利,他们仅仅将业务水平停留在记账出账方面,属于一种被动的工作。这种账房式的工作体系对于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事业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财务管理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工作,它不仅仅是单位内部的一个行使职权的工作,更是一项枢纽工作。

财务工作者应该发挥财务工作的潜力,积极主动的配合单位内各部门的工作,在单位上下形成纽带效应,使各项工作在财务的润滑之下可以更为有序合理的展开。除此之外,很多财务管理人员不善于学习,往往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就与社会环境脱轨,做不到与时俱进。这种现像往往与事业单位的体制有关,我国的事业单位在现阶段还不能做到竞争淘汰机制,工作人员一旦入岗就如同手捧铁饭碗,失去了后续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事业单位编制制度有其合理性和相关的缺陷,单位管理者要认识到这一特点,在管理中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用制度来约束其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使财务工作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达到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由于其本身属性,其财务管理常常不够规范,单位管理者也容易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忽视财务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人员编排不合理,容易出现人浮于事而业务疏懒的情况。事业单位由于大部分工作不涉及自身效益,往往对财务工作没有过高的要求,而且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够充分,对日常工作的拖延现象时有发生。

继续阅读

论述单位的财务管理

1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做到账实相符,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政府采政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有了规范的入账,但有些单位对于无偿调入、捐赠、盘盈盘亏等很少在单位登账,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还有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及报废上,没有规范的管理,如采购计划不周密导致重复购置,采购过程缺乏约束机制导致随意采购,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购买的固定资产功能低下不能适用而闲置,实际执行中随意报废固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实物,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核算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等。为了减少采购经费,增加采购透明度,要从制度、人手抓起,在购置、使用、保管、报废等环节都要制定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人,逐步实现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对于审查出现账账、账实不符等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深化非税收入管理体制,创新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政府通过合法程序获得的的一切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属于财政资金范畴。在预算申报制下,编制内容不完整,如罚没收入、抵押金、保证金等部分其他收入就游离在部门预算之外,还有为了让财政能够多返回本单位上缴的非税收入,部分执收单位在项目的预算上编报过宽,申报的内容重复。财政要根据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关工作目标,对上一年度征缴情况进行考核,核定下一年度征收计划。统一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往来票据管理,采用专用收据,各执收单位可去财政购买,实行购入多少面额票据,上缴同等数额非税收入。

2从制度意识方面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2.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内部监督控制事业单位由于自身性质特殊,对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应有的重视,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大多数不够系统、全面。因此,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切实可行。对于财务计划、现金管理、资产审批、内部监督等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避免各种违法乱纪问题的滋生。在实际工作中,资金开支超出预算、违规操作的情况不断发生,主要就是由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意识差,导致权力、责任、义务划分不明确。因此要做到单位一把手不得亲自主管财务工作,只可宏观调控和监督;会计与出纳人员要职责分离;审计部门要定期监督检查;再次基础上,加强单位内部监督控制。

2.2增强财务管理理念,提高人员业务素质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运用的财务方法比较简单,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财务工作者没能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准确把握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日常财务工作同时,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重视财务人员理论、业务继续教育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积极吸收新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加深理解、运用政策的能力,促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李唯强单位:福建省机械科学研究院

继续阅读

防治科研单位财务管理

1.首先要科学地引入“会计管制”的概念强化主要领导人(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大财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向管理要效益,以保证地方病防治科研业务工作顺利进行。

我们引入这一概念是为了使地方病防治科研单位的领导者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一个单位的宏观的、整体的利益角度出发,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会计管制制度,来达到加强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现代领导人的素质要求每一位新型的、有效的管理者都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这是因为在众多管理事务中财务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若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得不好,那么这个单位的中心工作任务就失去了保障。

2.科学地运用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职能这是为了保证地方病防治事业的经费严格按计划得到合理的使用。会计监督也就是会计把关,总的来讲就是要保护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正确地筹集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果、正确地进行会计核算、预防和控制铺张浪费、贪污盗窃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政策控制、制度控制、定额控制和计划控制。其中,政策控制,是指按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法令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目的在于使每个单位都能按政策办事,正确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完成计划和预算。制度控制,是指按照国家规定的财经制度和办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定额控制与计划控制的具体内容主要是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办法,包括:①会计参与经济决策,进行事前控制;②参与调节经济活动进行事中控制,包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组织资金运用,节约资金占用,合理地使用资金;③控制经济活动过程,加强核算、审计等控制工作;④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和各项具体的工作处理程序,作为日常从事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国家和本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失,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作为我们地方病防治科研单位的会计监督和控制,应该是协助本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进行计划、预算并利用会计监督和控制的职能来控制计划、预算的执行,从而也就保证了地方病防治事业的经费严格按计划得到合理的使用。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运用科学方法管理好固定资产,为地方病防治业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资金形成的资产,我们地方病防治科研单位的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是保证我们完成工作任务和事业计划必备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管好用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使其得到保值和增值。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专门的技术,需要经常学习、了解和掌握国有资产的运营规律。

4.强化资金管理财务人员要多方筹措资金,强化资金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通过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为地方病防治科研机构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资金保障。财务部门的职责是不仅要科学地进行资金的管理,还应该担负起资金筹集的责任,主要是协助单位领导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经费、项目经费、事业发展经费,以及维持事业正常运转的事业费的筹集;还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改善职工待遇广开财路,开展创收工作,向领导献计献策,多提合理化建议。还可以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盘活资产,用创造经济效益的方法来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财务管理人员要真正做到科学理财,管好、用好、筹集好资金,为地方病防治科研中心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5.单位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单位领导要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参与管理,使财务人员由过去的记账、算账的会计,转变为现代的经济管理人员,使其真正为财务管理尽职尽责。

继续阅读

教育单位财务管理探讨

摘要:会计核算中心把原来各个单位分别核算的账务集中统一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提高了账务核算的规范性,但在集中核算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监督职能效能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财务资产脱节、报账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目前教育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其提出有效地优化措施。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教育系统;财务管理

财务集中核算是我国在会计核算的方式上的改进,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它集会计服务、管理和监督为一体,既规范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财产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又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同时对促进和规范不同经济活动主体的会计活动和业务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集中核算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职能缺乏主动性各核算单位会计人员按“证(审)票-支付-制单-审单-帐-表”顺序记录单位内的经济活动过程。但现有的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由于专业的核算人员少、工作量大,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制单环节中数据的采集和应付日常的财务核算事务上,无法腾出更多时间进行财务监督与管理工作,从而弱化了对其他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失去了核算中心在财务监督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第一,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是保证核算中心会计集中核算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但目前会计核算工作对于相关制度建立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制度建立都不健全,有的单位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流于形式。第二,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视不够。由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学校的会计管理核算交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大部分的学校领导都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主体的重要性,加上又不具有和内部控制有关的专业知识的基础,对于健全会计核算中心内部控制的问题并不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第三,财务控制不合理,预算执行不规范。学校领导缺乏预算管理意识,预算资金项目不详细,对全年的教育教学计划、设备、材料等没有前瞻性预测和规划,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而财政部门并不是依据各学校的预算来制定下拨经费,加之不同学校在实际支出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易造成下拨后的专项预算资金与实际使用资金不一致。

(三)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相互脱节会计核算在教育局核算中心,但是财产仍有原学校进行管理。核算中心只负责固定资产账,不进行具体的实物使用的管理。目前,教育部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人员和场地往往独立于各教育报账单位,平时工作上的往来一般通过电话或票据收集等方式开展工作。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通常要负责多家单位账务,但由于会计工作人员每天忙于报账等核算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和掌握各报账单位的具体业务和事项,而只是协助记账、编制报表、办理转账业务,往往只能就凭证的规范性进行审查,不易查明其合法性和真实性,对资产存续期间的状况并不知情和关心,缺乏对账实核对,加上学校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登记不及时或对于一些毁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到核算中心进行财务处理,最终容易在客观上发生无法实现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相一致,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报账会计人员参差不齐,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报账单位领导思想认识不足,无意中降低了财务人员的配备,造成报账会计人员参差不齐,专业水平不高,有些是非在编人员或从教师转岗而来,缺乏会计专业知识,加上缺乏健全的财务人员培训体系和报账会计人员在学校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会计人员职业化建设进度缓慢,从而出现财务政策理解偏差、财务信息不对称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

继续阅读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所谓事业单位,从国际的认同到国内认识均定义为:不以生产经营和创利为目的保障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公益性福利和服务性机构,它的重要特性之一就是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政府投资兴办或社会投资创立的单位,它的财务特性是耗费,社会特性是以自己的技术和人力为公众服务。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颁布实施,分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业已建立,自上而下形成了新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它在旧的制度基础上,更原则、更具体、更规范地体现事业单位发展和服务过程中资金营运现状和信息量的传递,保证社会各项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在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要建立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方法也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取得资金的渠道也应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特别是原有资产、技术和人力的作用方面已不同于过去,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从管理内容、管理要素、管理层次上设计更能适应新形势的体系。

根据事业单位的本质特性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容应该是单一的和可操作的,即应该把属于事业单位主体营运资金和派生的非主体性收支严格区分,在运作上有侧重,有不同,主要管理思路是: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

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是事业单位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证,也是国家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的无偿供给。主要管理内容是:第一,国家应当保证事业单位必要的预算开支,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得到落实。而不是使事业单位放弃主要业务去搞创收,如果是这样,设立事业单位就没有任何社会意义了。第二,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和核算的中心是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其管理的力度是任何时候都要加强的,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编报预算,经核实后,按进度拨款和使用,在运用中,按财政规定的项目使用,不允许超支、透支和有任何形式浪费。特别是严格制定国家投入事业经费的专人专帐重点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和办法,在国家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各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在收入管理上,也应将财政拨入资金与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严格区分,在管理的力度上要有不同的层次,首先是管好用好国家资金。第三,事业单位的国家拨入的资金应该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国家资金是纳税人无偿对社会的贡献,它使用的正确与否是社会评价财政监督和管理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的审计、财政的日常监督和检查的重点应是事业单位国家资金使用情况,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发挥作用。第四,国家给予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必须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相适应。给予过大,造成浪费;预算过小,事业无法开展,造成人力、物力和技术的浪费。特别是一些为社会服务的比较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无资金保障,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甚至危害政权稳定。第五,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政策一定要前后一致,保持连续和稳定,不能说变就变,说改就改。第六,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应是单一的、可行的和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的。特定的财务政策应是在以预算资金为核心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并应给事业单位在其他资金管理上以一定的自主权。

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第一,明确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不能归单位所有,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它主要是依靠政权手段或强制措施所取得的一种收费。第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内涵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家财政预算完整性原则,其最终目标应是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保证体现政府资金收支活动的完整性,并且把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性收费改为征税,或取消收费。第三,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原则,应是统一性、完整性、效率性、公开性相结合。第四,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1)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立项、征收、管理、支出检查的综合管理体制;(2)建立严格的事业预算外资金立项审批制度;(3)建立规范的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体制;(4)建立规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政策和具体办法。

三、经营收支不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