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当代景观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丹麦位于欧洲大陆的西北端,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面积4.3万k㎡,地势低平舒缓,总人口543万,是北欧五国中面积最小的国家。然而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丹麦的设计艺术却越来越在世界展露光芒,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设计中体现出的民主思想、人文功能主义的精神以及在外来思想影响下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值得研究和借鉴。
1.丹麦的设计背景
1.1作为北欧国家的丹麦
北欧国家在地理、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政治单元分分合合,相互交融,经过数世纪的演变才逐步形成现在这样五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作为其中一员的丹麦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许多北欧特质,这些也深深地影响着丹麦的设计风格。
北欧国家地处偏远的欧洲大陆北部,多属高纬度国家,受海陆位置和西风环流的影响,这里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但温和的夏季仍然短促,冬季依旧寒冷而漫长。北欧地区属于多云的地区,降雨量大,充沛雨水滋养了这里广阔的森林。由于北欧地区的冰盖消退的时间晚,这里的森林林木种类比较少,生态环境比较单一。除木材外,其他的天然资源比较缺乏,特别是矿产资源比较稀缺。
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北欧国家在历史上较为远离欧洲主体的成熟文化,但也形成了自身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寒冷的气候不适宜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这使得北欧人不得不栖居于室内,也导致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温暖生活,讲求舒适性和人情味。而久居室内的行为也形成他们较为平和、宁静和细致的气质特征。这亦影响到他们对材质的特殊关注和对精制细腻的细部追求。
在农业社会和早期的工业社会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资源使得北欧国家相较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是贫穷和落后的,并一度产生了令人生畏的“北欧海盗”。能商则商,不商则盗,北欧海盗们无形中促进了欧洲大陆先进文明在北欧国家的传播。然而落后却不屈的民族往往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在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北欧民族主义运动中这种精神特别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恢复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将民族文化振兴和国家经济振兴联系在一起。
同样,落后也无法阻挡北欧人对民主、富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世纪以来,北欧国家为摆脱贫穷落后的国家状况而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摆脱了经济上的贫穷,并建立起为世界所瞩目的国家福利体制和社会民主制度,形成一个全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成为北欧国家的代名词,而这也导致了北欧国家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民主社会结构,各阶层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差距较小。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有着一种务实、平和、理性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讲求工作的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要求一种稳定安宁的生活状态并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节俭经济的同时又要优雅体面。而国家的艺术领域的审美情趣也正是由这些社会的主体来决定和影响着,于是设计没有朝着贵族化和奢侈品的方向发展,而是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倾向。
【关键词】赣文化;民间图案;景观设计;应用方法;应用原则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弋阳腔、傩舞、陶瓷、剪纸等民间艺术在全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江西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均积极推动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诸多当代艺术工作者也寻求着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结合的可能性。”[1]将各类图案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就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之一,并获得良好成效和多方共赢。因此,有必要对赣文化民间图案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原则和方法,继而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赣文化民间图案概述
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派生出了一系列文化分支,脉络清晰,层次丰富。具体到民间图案来说,在文学、戏剧、舞蹈、民艺等领域都有大量的代表性图案。如景德镇陶瓷,涵盖了花鸟类、山水类、人物类、宗教类等上千种图案样式,以图案的形式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历史发展。在“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戏中,面具则是最核心的道具,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等各类面具,既表现出驱邪逐疫、祛病延年、风调雨顺等美好寓意,也反映出当地人特有的审美和精神追求。在瑞昌剪纸中,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特别是阴阳交互、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更是赋予这些图案含蓄、典雅、神秘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在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东固传统造像等多类民艺中,同样蕴含着丰富和独特的图案资源,既是无可替代的艺术奇珍,也是当代人各类艺术创作重要的素材宝库,理应得到当代人的充分重视。
二、赣文化民间图案应用于当代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将赣文化民间图案应用于当代景观设计中,有着深刻必要性和充分可行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当代景观设计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有了本质提升,也对景观设计这一相对固定的视觉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诸多景观设计都是有形无神的,表面上可以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是长时间或者仔细观看后,却明显缺少可读性,没有体现出人文特色,由此导致“千城一面”的状况,失去了一个城市和地区应有的个性魅力。而通过对地方文化中特色图案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拉近当地人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作品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使作品文化内涵得到本质的提升。所以,应通过梳理、加工和创新等手法,让更多赣文化民间图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展示和运用,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重拾历史记忆,满足当地人的文化归属感。其次,是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江西省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大量的努力,也获得良好的成效,但仅靠这种单一的外部输血是不够的,还应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在民间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与当代人距离过远,当代人很难以一种合适、便捷的方式近距离接触到民间文化。”[2]而通过景观设计,则可以让民间文化以一种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当代人提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和路径。
三、赣文化民间图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在明确了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运用赣文化民间图案的重要性后,则要对具体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结合诸多成功作品来看,其运用主要包含直接复制、加工变形、提炼转化和继承创新四种形式。
摘要:随着工业化发展,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生活质量也越来越不能得到保障,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人们对于室内景观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设计的美观性,更要求室内空气的净化度、湿度以及空间感,适宜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本文主要围绕着生态化理念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效果,围绕着生态理念的要求,分析生态理念对于当代室内景观设计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化理念;室内景观设
引言
景观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既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为人们生活带来必不可少的舒适感受,具有审美意义的境遇才能够被称作景观,因此室内景观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有着良好的室内景观设计水平,更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当代的室内景观设计需要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还要立足生态稳定,因此如何实现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成为当代室内景观设计师急需关注解决的问题。
1当代室内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景观的恢复与促进
当代的室内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面对那些被废弃的建筑区域,以及被人们破坏之后的建筑区域,设计师充分应用生态理念,应用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逆向演替机制,将环境区域改造成更加具有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建筑。景观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通过修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区域,实现景观设计生态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充分了解设计区域的生态环境,以修复和促进为基础,选择适合环境的景观设计,从而实现设计与生态相互和谐。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他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复受损的环境,使得建筑区域内的环境实现良性发展,以完善区域内环境系统为主要目的,不断提升室内景观设计的品质。
1.2景观的补偿与适应
摘要:现代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正在对人居生活环境造成消极因素影响,改善生态环境,是目前园林景观工作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园林景观作为当前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有其艺术性、生态性、经济性等特征,尤其在生态性方面正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从生态规划理念、作用、准则以及应用等因素,阐述景观设计如何有效选择生态规划理念,让园林景观的发展回归到以生态发展为核心本质,实现园林景观艺术性与生态性协调统一。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准则;运用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生态性、审美性需求不断提升,既要求环境的自然生态、空气新鲜,还对于景观环境的视觉审美、艺术形态以及心理意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符合现展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结合生态规划理念,使用生态环境因素及当前的艺术审美观念,有效地利用自然地形地势,用心塑造优异的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从而让目前园林景观展示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能,逐渐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1生态规划理念的简述
所谓的生态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和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体现,就是考虑到景观环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园林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使用等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全面结合自然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统筹人们的生活效能和作品的审美性,最大程度地去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是现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绿色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延伸,是古典园林“天人和一”“师法自然”造园思想的现代诠释,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审美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注重艺术视觉审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主要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当中注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保障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使用,让园林景观设计实现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社会效能。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保障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秩序,缩减影响环境的设计手段和景观要素,达成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可再生。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缩减能源和资源的耗费,科学使用自然的光、风等资源,用林场代替草坪、地方类树种代替进口园艺种类,缩减化学物品和除草剂的使用,最大程度地维持自然地形地势,根据自然环境要素,构造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准则
2.1重视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所有自然生态模式的存在都有着一定的科学性,都是满足自然发展秩序的结果。因此,园林景观建设首先要根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联系开展,遵循符合自然、敬畏自然、改善自然、保障环境,在基于符合人们的需要,最大限度缩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自然秩序,确保园林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发挥。
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当前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片面地考虑单一因素,应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一、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商针对客户回归自然的这一心理,开始加强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宣传,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毫无疑问,“景观住宅”、“花园小区”等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体在我国各地大受欢迎。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体。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建筑学作为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将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然而由于现代景观建筑学涉及专业面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风景园林三大方面),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重此失彼的现象不可避免。当今建筑界,设计师们通常将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作为主线,而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就我国而言,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由规划师规划场地,确定建筑(群)位置及整体布置,然后由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群)进行具体设计,待一切完成之后才由景观设计师进行绿化设计。然而此时,道路,建筑都已规划完毕,剩下的景观设计空间极为有限,因而只能由园林绿化师见缝插针,简单的种些花草树木了事。正是由于对景观设计的不重视,使得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缓慢,毫无特色,千篇一律,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严重脱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微。
二、建筑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2.1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更有甚者是在建筑完成之后才开始景观设计,设计时不考虑规划布局仅追求表面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使用性能以及人与自然地长期和谐发展。一方面,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空间来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筑所具有的个性及特征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反映。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它不仅起到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当今时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不仅使建筑空间得到完善和扩展,微观空间也得到了丰富和延伸,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摘要:
主要研究了当代景观设计中人与景观的互动性设计,采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索了适合当代互动性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归纳、补充了景观设计的理念,以期引导景观设计理念向着积极、健康、经济、有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城市景观;景观设计;互动设计;设计理念
1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设计
1.1概念“互动”一词的解释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互动”的本意强调互相推动、互相沟通和互相参与。在词语的构成中,“互”字代表交替,“动”字代表起作用。广义而言,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中指出,人在活动的状态下,无论多小的动作都会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一定的改变。笔者认为,互动设计概念的使用范围很广,大到城市规划,小到艺术作品设计均会涉及。因此,互动设计应有更深层次的应用,在设计师的控制范围内,使作品对人和景观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1.2理论依据设计要以人为本。无论以什么为主题、目的的设计作品,只有符合人的行为和心理,才能使人感到舒适、愉快。通过了解人本身,并将其纳入设计作品中,能提升景观设计的品质,并为人们的互动创造更多机会。比如,人有亲近水的特性,通过水景设计可使人们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大多数人都有童心,因此,可在户外多放置一些游乐设施,从而勾起人们的共同兴趣,使其乐在其中,达到人与人互动的目的。
2互动性设计的原则
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在欧洲、北美、日本一些国家的庭园和景观设计领域已开始了持续不断地相互交流和融会贯通。在这些地区,景观设计反映出其受到20世纪艺术流派——从立体派到极简主义,和建筑——从鲍豪斯(Bauhaus)到纽约第五大道(NewYorkFive)的影响。在这个文化范围里,3位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在推动当代景观艺术的发展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巴西画家罗伯托·伯利·马克斯(RobertoBurleMarx),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IsamuNoguchi)和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冈(LuisBarragdn)。这些大师们不需要景观建筑学的专业等级头衔,而科班出身的景观建筑师们却受到这些大师们的影响。托马斯·丘奇(ThomasChurch)、丹尼尔·厄本·基利、加勒特·艾克波(GarrettEckbo)、詹姆斯·罗斯(JamesRose)和伊恩·麦克哈格(IanMcHarg)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著名景观建筑师。这些不同的风格联合在一起,产生了综合效应,使景观建筑师能从这些形式复杂多样的风格中获取创造灵感。
设计师们可从诸如当代建筑、艺术、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虽然20世纪末的景观设计形式多样,但也有其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空间特性,当代景观建筑师们从现代派艺术和建筑中汲取灵感去构思三维空间,再把雕刻方法加以具体运用。现代庭园不再沿袭传统的单轴设计方法,立体派艺术家多轴、对角线、不对称的空间理念已被景观建筑师们加以利用。其次,抽象派艺术同样对景观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曲线和生物形态主义的形式在庭园设计中得以运用。最后,通过对比的方法从国际建筑风格中借鉴几何结构和直线图形,并把它们在当代庭园设计中加以运用。然而,传统的空间模式并没有被全盘否定。例如西方文明中最经典的庭园设计模式——伊斯兰式设计可与20世纪极简式建筑结合,使住宅与庭园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多样性是当代设计的显著特点。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在20世纪末对庭园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1、抽象艺术
它对20世纪所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早期景观建筑物已在创作手法上有所变化。结构主义大师马勒维奇(Malevich)和罗德琴科(Rodch-enko)铸造了抽象的几何结构和硬边结构;迪澳.凡.兹泊格(TheovanDoesberg)和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Albers)实现了具体艺术;汉斯.阿尔皮(HansArp)和简.米洛(JoanMir6)则运用了抽象的松散结构,即生物形态。
2、概念艺术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艺术家苏·勒维特(SolLewitt)使用,它指出艺术作品的概念比其表现形式更为重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迪尚(MarcelDuchamp),20世纪极具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其余两个是伊夫斯·克莱恩(YvesKlein)和皮埃尔·曼佐尼(PieroManzoni)。电视艺术和行为艺术是其附属品。在景观建筑中,最具灵感的概念艺术是大地艺术或泥土艺术。
3、立体主义
这一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得名于法国画家马蒂斯,当时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听说马蒂斯讥讽布拉克(Braque)的作品仅仅是一些“小方块”。毕加索和布拉克是最早的立体派艺术家,他们改变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要绘画方法——透视法。在景观建筑中,立体主义表现为抽象概念和联合视点的产生。这一艺术手法首先在20世纪20年代由几个法国设计师——罗特.马利特一斯蒂文斯(RobertMallet-Stevens)、安德列(Andre)、保罗.薇拉(PaulVera)和加布里埃尔.圭弗莱基安(GabrielGuevrekian)用在庭园景观设计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景观建筑师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罗斯和托马斯.丘奇,也都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和多元文化的形成,包容性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文章首先介绍了包容性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着重分析了景观设计领域的包容性设计原则,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结合未来景观设计趋势,提出了包容性设计理念在未来设计中的运用思考,针对包容性与景观设计,包容与未来设计的思考两方面进行了探讨。推进了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在包容性设计方面的研究,对未来尤其包含智能景观的景观设计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包容性设计;景观设计
1包容性设计理念概述
1.1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概念
“包容性设计”一词来源于英国,“包容性设计理念”(InclusiveDesign)定义为“一个过程,帮助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的用户需求,不受其年龄和能力的限制”[1]。因此区别于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中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基本属性,而景观设计中的包容性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可达性”之外,提出了关注空间同享与情感公平,给大众以平等的机会参与、互动和分享[2]。
1.2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功能
早期包容性设计力求解决产品设计中与用户体验的“匹配力”问题。随着老龄化时代问题的到来,包容性设计提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发展是包容性设计发展趋势。将包容性设计方法引入景观设计行业是迎合时代、技术与环境的必然。
2景观设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