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初级会计审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初级会计审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初级会计审计

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统计分析

摘要:该文采取抽样调查方式,以江阴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网的江阴地区会计人才招聘信息为基础,从职位分布、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职称资格证书等七个维度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关键词:江阴地区;会计人才市场;招聘信息;会计职位

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的需求是会计人员谋求职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考虑的根本依据。为有效分析江阴地区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该文采用抽样调查方式,以江阴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网的2018年度1月1日至10月10日人才招聘信息为基础,从职位分布、学历要求、工作经验、职称资格证书等七个维度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1江阴地区招聘会会计职位现状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网通常将会计职位划分为三种,此三种会计职位的定义如下:(1)初级会计。出纳、助理、审计助理、材料及外勤会计等都属于初级会计;(2)中级会计。中级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与主办会计两种;(3)高级会计。财务经理、审计经理、审计主管等都属于高级会计范畴。与会计相关的其他行业工作本文界定为其他职位。2018年度1月1日至10月10日,江阴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网的人才招聘信息2638条,会计职位总量为58条,110个职位,占比2%。各级次会计招 聘通过图1可以得出,在江阴会计人才市场中,初级职位会计人员是需求最为旺盛的,大致占总需求的61%,中级职位会计人员的需求量低于初级会计人员,排在需求量的第二位,大致占比为29%,高级职位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是最低的,仅占总比重的5%。从以上比重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江阴市场的会计人才需求整体呈现金字塔结构,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不需要高级职位人才,而是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内部储备和培养来获得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他们认为这样的人才忠诚度更高。初级职位虽然市场需求较大,但供给数量远远大于中级职位和高级职位人才,就业并未占有绝对优势。

2江阴地区招聘会计职位的学历要求分析

众所周知,学历是反映人们专业知识水平高低最主要载体,因此对于企业招聘而言,学历至关重要。江阴地区作为县级市,以小微企业规模为主。从相关招聘信息上来看,多数单位还是会对应聘者的学历提出一定的硬性要求,但是学历要求一般与职位高低无关,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应聘高级职位会计人员就一定会成功。江阴地区招聘会对于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在各级次岗位中,有部分企业对会计岗位不作学历要求,初级、中级、高级职位分别占比41%、31%、20%,呈下降趋势。从招聘单位信息中,笔者发现,这些单位绝大部分都是微型私企,规模小,会计制度并不健全。大专学历需求主体在所有会计职位中占比都比较高,在初级职位中占比35%;中级职位中占比44%;高级职位中,约占招聘职位总体80%,呈上升趋势。本科学历在会计职位中占比较少,初级职位中占比24%,中级职位中占比25%,高级职位不做要求。大部分企业,对招聘者都提出了大专及以上学历要求,而且都注明了必须是会计及其相关专业。这说明,企业开始认同大学教育对应聘者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由于江阴地区中小微企业规模特色,大部分企业认为大专学历已经能够胜任会计岗位需求。从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初级岗位,企业在学历要求上是宽容的。这主要是因为初级会计一般只需要从事一些基础性的核算工作即可,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因此,企业对于初级岗位的学习要求较为宽泛。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高级会计职务基本不需要本科学历的人才,这主要是因为高级会计在企业中通常是担任经理或主管工作的,相比起业务核算能力,企业更加注重高级会计的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

3江阴地区招聘会计职位的工作经验要求分析

继续阅读

地区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论文

一、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1.行业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在所调研的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主要以年轻人的为主,其中也有个别单位的出纳和主办会计是年纪比较大的,而且是属于公司元老,所以这类公司的财务部门近三年基本没有招聘新人,而且近几年也没有招聘新人的计划,其他单位财务部门人员流动性还是比较大的,近三年财务部门的人员都有所变动,其中,出纳岗位变动的频率最大。

2.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调研的情况,目前企业有关会计类的岗位主要以下几个,每个岗位具体的能力要求如表3所示。

3.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分析(1)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江苏省从2014年开始一年组织两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上半年和下半年各进行一次。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均采用计算机考试(三科连考),另外,珠算五级按照《全国珠算技术等级鉴定标准》进行。对于企业而言,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都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敲门砖,所以这个资格证书相对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设计的考试科目在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安排,但是,在课程的设置时间上应该作适当调整。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通过率还不是很高,每年江苏省的通过率基本在30%-40%,所以,将这个证书作为会计与审计专业学生毕业必备的技能证书似乎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江苏省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从今年开始为一年考两次,这样我们学生考试通过的比例会有一定幅度提高。(2)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考试)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和中级资格考试。报考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了具备基本条件(会计从业资格证)外,还应具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考试科目为《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我们的学生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后书就可以报考初级资格的考试,对于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凭借学校里的专业知识还是可以应对初级职称考试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对于会计与审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要工作满5年才能报考,所以,我们应该在校的时候,让学生把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相关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这三门课程学扎实,以备将来的中级职称考试。

二、调研结论

(一)培养目标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满足基层需要的中级应用型财务会计人员。定位于中小型企业各会计岗位直至会计主管;应能熟练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熟悉相关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中小企业税收筹划。

(二)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单位还是以中小型企业的基本核算岗位为主。此次调研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型的企业,包括现在我们有部分在外面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也都是集中在中小型企业基本核算岗位,所以我们培养的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学生还是应该以基本技能为主。通过前期对行业的调研,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规应该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如表4所示。(最高规格总体上说“应达到会计师水平”)根据此次调研,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更应该注重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从曾经做的一份调查中也获得了相同的信息。从上表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会计从业人员认为目前专科学历教育主要满足的是会计基本核算岗位,这点得到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的认可,占到75%。这也就提醒我们,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的教学应该重点针对会计基本技能展开教学。另外,统计中占40%和48.33%的会计从业人员也认为通过努力、经验的增长等,专科学历人员一样可以胜任总账岗位和一般财务总管,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仅占9.17%的人员认为专科学历人员可以胜任财务总监岗,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专科学历对财务总监岗位来说相对薄弱。因此,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三)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根据调研情况,以及现在江苏省及常州市举行的技能比赛情况,会计与审计专业技能证书要求如表6所示。

继续阅读

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时代的到来,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的会计工作,能否伴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等新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已成为会计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从理论界的讨论到企业和社会组织反馈情况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脱离实际(黄智、于洪2012),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特别是上岗前实际操作能力差,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需要(陈占武、陈蕊、杨琳2013,赵金江,2014)。作者从查阅10多年来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文献来看,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已形成了共识。与此同时,高等学校学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组织存在着眼高手低,既造成了很多资源浪费,又忽略了学生应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王化峰,2013)。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有这样的疑问,这门课对我有什么用?这岂不是在向我们教育工作者“讲述”“意义学习”的重要性!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缺少了学习的意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降低,更谈不上知识的“自主建构”。会计职业教育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且长期得不到彻底纠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需求不清晰、定位模糊。从现有文献来看,专家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比较零散,也不充分。根据美国财务学家道格拉斯•R•爱默瑞和约翰•D•芬尼特的自利行为原则,作者认为,与其不断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或道理,倒不如从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因此,针对我国高等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作者运用市场营销学有关理论和技术,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的市场需求、细分和定位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相关组织和人员参考。目的是促进我国的会计职业教育尽快真正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真正像医学、工程教育(孙铮,2015)那样尽快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有发展后经的、称职的会计专业人员或职业人员。

二、会计职业分类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从会计专业的分类来看市场需求目前我们高等院校组织教学的会计分类普遍是这样分类的:初级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当前这种分类方法有它的作用,但是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因为精确地说,学生就业应聘的是职位,也就是工作岗位。因此,会计职业教育,就需要对会计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分类,由此才能看到真正的会计就业或会计职业需求。从会计职业教育就业角度来划分,应该有这么几种分类方法:1.按照工作的性质划分。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会计、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筹融资)、审计等岗位。2.按照服务对象划分。有对董事会或股东等服务的对外报告财务会计岗位,有对经理层或行政领导报告的管理会计岗位。此外,基于预防金融风险,特别是为了加强对企业资金链管理,目前对债权债务的管理已突显出其重要性。传统的往来账记账和管理的会计岗位已超出我们过去所定位的债权债务或往来账项的管理范围。因此,作者将其单独定义为对外财务关系会计岗位。它是服务于整个会计主体,管理企业的债权和债务以及与债务人打交道的会计岗位。3.按照行业性质划分。有工业制造业会计、内贸会计、外贸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医院会计、酒店会计、餐饮业会计、物流业会计、物业会计等。当然,这种划分之后,还要按第一、二种分类方法进一步划分,形成该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按照行业分类方法是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后,我们在教学中取消的分类。但是,这种划分对培养专才,特别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极为有用。因此,把它拿回来,再按照目前的经济组织形式重新做了划分。4.按组织规模划分。有大型企业会计、上市公司会计、中型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5.按照管理类别划分。有项目会计岗位。按照工作组织形式等不同,国际上将一次性的工作通常称作项目(PMI,2008)。众所周知,现在项目很多,也很大,企业等许多经济和社会组织都在开始以项目来管理日常工作,而国际、国内尚没有项目会计学科和操作规范。但是,实际工作中由于项目活动频繁,我们的一线财会人员不可能回避,因此,将其划分出来有利于教学中重视并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二)从会计职业人员的成长和职业进步周期来看市场需求就职业会计人才的成长来划分,通常的做法是将其分为高端会计人员、中端会计人员、低端会计人员或者称其为高级会计人才、中级会计人才、初级会计人才。常识告诉我们,中、高级会计人才或人员是其在工作岗位上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实践锻炼出来的,而不完全是我们全日制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从这种分类以及后一句话的说明可以看出,我们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运用这种分类,提出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是不切实际的办学定位,因此,干扰了我们教学目标的设定。会计岗位新上岗人员一开始都是要做低端的工作或者叫初级岗位工作,低端的工作做得不好就很难有机会去做高端的事情,因此,初级会计工作岗位是对高职院校的主要市场需求。从现代社会发展来看,从终身教育或终身学习理念来看,教育本来并不应该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分为高、中、底这样三六九等,这有害于人的发展变化。事实上,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通才和专才的分类方法在现代的高等教育中已形成共识。但是,前者也有其科学的一面即有利于我们对学生潜力的培养。

三、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细分与定位

(一)市场细分从上述分类中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1.就组织规模而言。当前,国内大型和较大的组织和单位一般都要求211、985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而中、小、微型组织和单位才考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后者才是我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目标客户群,即高者院校的目标市场。这也是现实需求量非常大、未来的竞争将非常激烈的市场。因为中小微企业,他们往往做不到对新招入人员上岗前进行必要的培训,需要新进入人员应具备立即能上岗或顶岗的能力,但这却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薄弱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达不到诸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一味或过于强调“宽口径”教育对会计职业教育是不利的。现实中它会削弱我们对学生动手能力或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而不会实际操作,不能胜任岗位工作,首先就不符合职业道德,更难以谈得上高素质。因此,只要我们找准了这个薄弱点,就可以准确地抓住实施差异化战略的切入点和重点。2.就会计人员成熟度而言。如前所述,市场对会计职业的岗位需求有初级岗位、中级岗位、高级岗位。初级岗位主要又有:出纳和银行日记账岗位、总账会计、专项明细账会计。中级会计岗位有: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筹融资)、财务分析等岗位。高级会计岗位有:财务管理(财务战略规划、预算编制和执行)、审计等。培养中小企业会计初级岗位应用人才,应该是我们职业技术院校的主要目标市场。对于中高级岗位,可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会计职业机构的合作,开展继续教育和在职人员培训来实现,这涉及到国内的MPAcc,国际合作的ACCA等。

(二)市场定位从市场细分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的会计初级岗位。但是,教育产品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有着不同特点,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磨损直至价值丧失,而教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在其工作生命周期内(一般30-40年)具有价值成长性,即经过一定的周期,初级岗位人员会提升素质和能力而向中、高级岗位发展,如CFO等。在学生从就业到退休的一个发展周期内,就业之初,是对初级会计岗位的操作能力的要求,这是当前会计职业教育的最薄弱环节;一般而言,我们的学员两、三年以后,才有进入中级岗位的机会或可能,这时,需要的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逻辑综合能力;五年以后,才有可能进入到高级岗位,这时,就要有是管理、学习、创新意识。同时,会计专业人员也是企业综合管理人员,如CEO等的重要来源。因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适应中小型组织需要的,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会计人才和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强调的,也是往往被我们高职教育忽视的一点就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首要技能应该是具有会计初级岗位的适应能力,这是人才成长的关键一步,也是学生就业的门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定位,高职院校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应该清晰规划。动手能力、逻辑综合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管理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应该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块。这涉及到学生就业、发展后劲和高职院校的远期市场和学校的专业品牌问题。按照上述逻辑梭理以后,几个模块的轻重缓急,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的安排,应该更加清晰。

继续阅读

基于单考单招的会计专业论文

一、技能证书衔接

在会计行业,技能证书的设计是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后可以根据学历和从业时间的不同顺序参加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在学校学习阶段,目前可以参加的是从业资格考试和初级会计资格考试,这是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老师会向学生推荐的技能证书考试。特别是从业资格考试,中级和高级会计资格考试由于有从业年限的要求无法参加。由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层次不同,本科院校一般没有这样的要求,他们更多鼓励学生毕业时直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上述会计技能证书的设计、考试资格要求和目前实际考试的情况分析,在会计技能证书的衔接上,若能在中职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在高职阶段取得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比较理想的一种选择。根据调查,目前中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实际情况是,在中职阶段让学生全部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甚至在高职阶段也很少有学院提这个要求。原因有很多方面。中职阶段,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有的学校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可能一些学生毕业了也不一定从事会计工作,或者在一些县城乃至偏远的地方,招收会计人员时也不要求必需有从业资格证,而有的学校培养学生主要是为了各种途径的升学。高职阶段,特别是在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越来越严、考试难度越来越大的客观条件下,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设为毕业条件,可能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毕业。即使如此,通过中职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也应该让学生在高职阶段能尽可能早地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般来说,在第一学年取得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很大的。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应该在高职的第一学期安排从业资格考试的三门课程。从我们学院的实践来看,中职上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在第一年通过从业资格考试的比例还是非常高的,远远超过浙江省的平均水平。通过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后,从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助理会计师也就是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同时通过高职三年的努力,在课程范围和难度的把握上以会计师考试范围作为上限是比较合理的,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若干年能考出中级会计资格证书。如果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证书上能达到这个水平,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浙江省范围内已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升迁所需的证书要求。

二、专业技能衔接

有了技能证书的衔接,自然还应该有专业技能的衔接,技能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就是专业技能的水平。但目前很多专业技能证书的取得,主要是通过考核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评价,造成一部分人有证书却没有相应技能的情况不在少数。所以在这里单独把技能衔接作为一个部分。会计是个非常强调技能的职业,每年毕业生参加应聘时,在各种被拒原因中,没有实践经验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会计专业高学历学生,面对放在自己前面的一堆票据会束手无策,无法应对。反而是一些学历比较低但却有过相关培训经历和经验的人,能轻车熟路地快速处理各种问题,在每年对我院毕业实习学生的巡视指导中,用人单位也反馈过类似的情况。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角度分析,中职学生在技能上应该掌握的是出纳和一般会计的各种技能,前者如点钞、珠算、小键盘录入、各项银行出纳业务的办理、日记账的登记和对账等,后者如一般的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以及会计软件的初步应用等。而高职学生除了应学会这些技能以外,还应该具体掌握一般小企业的财务主管技能:能进行总账的处理、成本会计的核算、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正确的纳税操作以及基本的财务管理技能等。

三、课程设置衔接

在专业学习阶段,课程从大类上来说,分为通识课和专业课,通识课主要是语文、数学、外语,专业课因专业不同而异。从高职阶段学生的特点来看,通过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和通过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各有特色,单考单招的优势是专业课,特别是作为单考单招内容的《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在经过了高三一年的复习强化后,在高职阶段会较普高生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由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是中职学生升学中最好的出路,在心态上也比普高学生好很多。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高职的学习。相反地,普高生的心态要复杂和失落很多,特别是那些高考没发挥好的学生,视高职为鸡肋,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调整好心态。但普高生的优势是通识课,特别是英语和数学,这两门在专升本考试中的主课,导致高职最后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很明显,以我校为例,在对近几年专升本学生的生源特征分析后发现,普高上来的学生专升本的比例远远高于单考单招上来的学生;普高生的另一优势是后劲比较足,很多时候他们更关注从理论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善于学习。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职阶段单考单招进来的学生在课程衔接上除了保持专业课上的优势以外,应该加强通识课的学习,而普通高考上来的学生重点应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包括理论和实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从满足岗位技能和知识的需要角度来说,主要包括: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实务等。从学生接受能力、职业能力以及工作需要的角度分析,中职教育阶段必须设置的专业课程应该是出纳实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可以选择性作为专业提升的课程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鉴于目前审计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审计的一些基础知识也可以作为中职的选修课程列入其中。

四、课程内容衔接

根据对浙江省单考单招学生的调查,浙江省中职财会类学生参加的单考单招专业考试科目分别是:《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均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并由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基础会计》与高职同课程所上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更具体细致,这也是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初中毕业的学生对经济方面的知识实在没有太多的概念,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所以到了高职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要更多地从会计证、账、表之间的流程关系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上让学生把握基础会计的内容和体系。从会计循环的角度深度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比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要略低些,更多考查传统的会计内容,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均没有涉及,还有如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也没有涉及,所涉及的主要是传统会计中涉及的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等内容。因此,到高职以后,应以中级会计资格考试用书《中级会计实务》内容作为要求进行教学。除了这些单考单招规定的课程以外,其他的专业课程各个中职学校的规定有很大不同,高职学校也是各有千秋,必需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长期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设计。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以会计师考试要求作为其范围应该比较合理。

继续阅读

会计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构与融合

[摘要]会计学专业性较强,职业化程度较高,学生想要较高的职业起点和晋升通道,除了获得会计专业的毕业证书之外,还应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今后职业发展取得入门资格和发展平台。基于会计学的专业特点和职业特征,调整已有的传统课程体系,打破狭窄的专业限制,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将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已成为会计专业教育的共识。

[关键词]会计学;双证融通;课程体系

会计学专业性较强,职业化程度较高,专业教育与职业化结合较为紧密。会计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会计学教育的主要方向。会计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标准化程度高,阶层明确,体系完备,为会计专业的双证融通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和社会环境。为更好地实现双证融通,在专业课程中补充调整相关课程以满足和适应会计专业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竞争力。

1加强双证融通课程建设

真正意义上的双证融通是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的互通与融合,是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目前会计专业普遍适用并被广泛认可的职业证书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国内适用的由财政部、税务局等牵头主导的职业证书,包括初级会计职称证、中级会计职称证、注册会计师证、税务师证、资产评估师;国际通行的会计职业证书包括,英国特许会计师证(ACC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证(CM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证(CIA)。这些证书涵盖了几乎所有会计专业的职业领域。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我们在培养计划中增设或调整了与上述职业资格相关的课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审计、西方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内部控制、政府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税务筹划、税务会计等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融合职业资格的要求并能通过四年的学习获得“双证”既取得学位证书又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会计、管理、经济、法律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具有广阔视野、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2调整和修订双证融通课程大纲和培养方案

双证融通重在融通,而课程是实现融通的关键载体。把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目前我们正在修订相关专业课程的大纲,在大纲修订过程中要考虑并融合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实现职业与专业的融合。同时我们要改进教学模式、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目前会计系学生在大二时就已经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过半的同学通过考试取得证书,但这只是初级证书的取得,我们鼓励和支持学生高阶证书的获取,并将培养目标定位在高阶会计人才的培养上,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在已有的双证教育基础之上,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2.1在双证融通情境下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及培养目标

继续阅读

智能时代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摘要: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让企业实现了财务数据共享。国际四大会计事务所率先引入财务机器人,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将由智能机器人所取代。2016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这一系列变化,使得会计工作由传统型财务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课程体系优化

一、引言

中国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使许多企业实现了财务数据共享。2016年,国家财政部出台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求企业加强业财融合,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的创造价值作用。2017年,国家财政部宣布取消了施行了20多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这一系列变化,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

二、智能时代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优化会计工作服务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运算,会计信息处理实现核算动态化、管理在线化模式。信息技术还使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电子政务,网上交流等提供平台,优化了服务体系,提高办事效率。

(二)推进会计职能模式转变依托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许多企业建立财务数据共享中心,以期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传统财务会计一般是事后核算,对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与反映,这种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智能时代信息获取容易,管理层希望通过更加有效、准确、动态的数据对企业未来的计划进行决策。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主动融入业务中,做到业财融合。所谓业财融合,即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企业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业务、财务等相关数据进行共享,会计人员主动融入各业务流程,深入到企业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运营管控中来。

(三)促进会计其他领域的发展智能时代会计相关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如互联网记账公司,基于互联网模式下与税务、工商部门直接对接,与客户进行线上实时交流,降低了记账的人工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网络会计培训学校不断涌现,老师在网上授课,学生网上学习,成了众人学习方式的首选。

继续阅读

会计人员职业危机问题探讨

摘要:

目前财政部正式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规划中提出我国由会计大国向会计强国迈进。这对财务人员未来职业规划提出了新的目标。目前我国会计人才类型中初中级人才占比较大,而高级会计人才相对较少。随着人工智能发展,会计人员也面临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危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行业中低端会计人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同时行业还迫切急需高端会计人才。本文提出会计人员应对“危机”的方法是从“危”中找到“机”,机会总会降临到有准备的人。

关键词:

会计;危机;机会

一、会计人员“最危险”的时刻来临了

近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了一份特别的报告,NPR对每一个职业未来20年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做了预测,涵盖20个领域202份工作。报告指出会计师和审计员被机器取得的可能性高达93.5%。这对财务人员来说是个令人震撼的消息。目前多数财务人员日常工作是费用报销、会计核算、出具财务报表、税务申报等工作。这些工作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业务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完全对接时,财务工作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后,会计人员所做的工作完全可以用智能机器替代。会计人员将面临被裁员的危险。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宣布,计划在未来几个月内裁员7000人,裁员对象以美国公司的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为主。据悉,沃尔玛将各分店的记账部门和会计部门统一整合至总公司,交由一个中心办公室集中处理并在500个商店测试了新的会计系统。数据工作集中化处理将逐渐取代人工。会计人员正要面临一个“机器吃人”的信息时代。

二、面临危机,会计人的困惑

在我国,会计在单位是一个专业技术岗位。在会计法中明确,会计人员有会计员、会计主管、会计师、总会计师等。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在我国是一个准入制的岗位,没有会计证的人员是不能从事会计工作的。国家从法律角度上似乎已经为会计人员职业进行了规划:从初级、中级再到高级。目前我国会计从业资格持证人数,截止到2015年末人数已达到2050万人。但是从相关机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计人才存在供过于求的问题。会计人才过剩的数量2011年为39万人,2012年为82万人,2013年为160万人,2014年为239万人,2015年为311万人。过剩人员中大部分为只有从业资格证的人员,现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仅占会计从业资格人员总数的0.72%。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在会计人才培养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人才结构中存在低端会计人员相对过剩,高端会计人才比较短缺的现象,至于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如何让大量初中级会计人员成为高级会计人才,应是每个会计人员甚至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困惑和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继续阅读

本科高校培育卓越会计师论文

(一)强化理论知识体系基础,构建职业性“模块化”选修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政治理论类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等);人文素质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体育等)。

2、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类课程;经济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数学类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法律类课程(经济法、税法等)。

3、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等。

4、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程、模块方向课程以及任意选修课程。其中,模块方向课程是在会计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能力模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行业会计模块,课程可设置非盈利组织会计、银行会计、酒店会计、医院会计等;会计控制模块,课程可设置会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职业道德与行业规范、审计案例等。

5、公共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包括应用写作、自然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等。

(二)建立“教师-会计师”有机结合的“双证型”师资队伍

1、基础理论课程由“双证型”优秀校内教师担任。优先聘任具有全国会计师职称证书并且具有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导师”。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