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

传统手工艺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传统手工艺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传统手工艺术

工艺美术的论述及趋向

作者:叶林心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商业美术系

尽管前辈精英具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但政府和大众印象里的工艺美术却一直是传统手工艺,这就形成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正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生产力没有形成现代设计所需要的土壤。一方面受生产力的制约,先进的设计观念无法找到工业生产实践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本身的美术背景所限定,在实践中只能朝“美术”这一个方面发展,最终演变成装饰艺术一脉,而在“实用”方面并没有更多突破。如李砚祖所说“近几十年来的工艺美术实践走上了以特种工艺也就是传统手工艺为中心的道路,由于工艺美术这一概念产生的时代局限性,主要是生产能力的局限,使工艺美术停留在装饰美化”。

综上,传统语境下的“工艺美术”在学理上是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含实用性,同时还包含着设计,包括手工艺设计和工业设计等。但在实践中受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即便有设计的理念也无法呈现出来。

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

关于工艺美术的定义,目前《辞海》给出的解释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包括日用工艺和欣赏工艺两大类”。文化部官方网站给出的定义是“具有悠久技艺传统,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日用工艺;二是陈设工艺”。可见“,工艺美术”这个词在当代东方语境下,是与装饰艺术和手工制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况起来就是“手工艺”的意思。既包括传统的、民间的手工艺,也包括运用现代材料和手法的现代手工艺。它强调了继承传统,也不否定工业化的批量生产。

1999年,“工艺美术”这一词语从专业目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艺术设计”,并且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大专院校遍地开花。这一更改进一步说明:1.当前所说的“设计”是指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的艺术设计。2.被取代的“工艺美术”专指手工艺术设计,包括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手工艺。因此,相对于传统语境而言,当代语境下的“工艺美术”是一种狭义的概念。

工艺美术与设计之关系

由于上述这一变更,引发出对“工艺美术”与“设计”之关系的一番争议。追踪溯源,著名的美术学家庞薰琹早在上世纪就提出,现代设计的发展不在于名字的更替,而是对设计的性质、目的及意义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工艺美术不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工艺美术的实质正是“设计”,但是“设计”并没有包含工艺美术的全部内容。他指出,工艺美术不仅仅包括与大工业生产以及现代生活相一致的“现代设计”,更包括了杰出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思想及优良传统。因此,庞薰琹认为传统工艺美术不但孕育着工业化的现代设计思想,同时还包容着其所缺失的另一些东西,尤其是“崇尚自然”这一精华,在现代设计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著名美术家田自秉如此强调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和制作这两个过程,是工艺美术创造的过程。其中设计还没有物化,因此是‘务虚’的抽象阶段,是美术意匠(意象)的确定和体现。只有制成物质成品后,才是美术意匠的具体化。因此,设计只是工艺美术创造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品。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彼此联系。设计规范着制作,也促进制作;制作依据设计,也可超越设计。”

继续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传统手工艺设计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意设计转化的途径。方法传统手工艺因工业生产的兴起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从文化创意产业下的前端设计中开发新径,提供可行的设计思维模式,以文化作为创意资源,创意为其加值,其中与科技的结合、贴近民众生活与使用产品的感性互动,诠释创意设计。结论为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下找到新的成长线索,为后续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运用。藉由创意产品设计为传统手工艺再现风华,形成日常生活的设计文化。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化快时尚的商品生产与使用周期的缩短,用完即丢所带来对环境污染的不断累计,而大部分的手工艺的加工制作都是利用大自然的天然素材下完成,并与自然共存,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价值应重新受到重视。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认为,手工艺融合着道德与美学价值,所具有的人性内涵是在工业化社会中无法求得的。全球化问题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反观现在亟需建立的是自我文化的认同感与创新。其一,今日市场上受欢迎的生活用品其造型设计,大多是德国风格、北欧风格与日式风格等,而传统手工艺很少能激起民众了解与购买欲望。其二,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多偏向于科技及多媒体产业,对手工艺的设计探讨议题及设计趋势的鲜少,而且,手工艺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是最能表现文化特质的载体,因此更应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到现代产品中。

1传统手工艺的现状

西方强势文化社会所主导的文化价值背后,所缺少的是自然与人文关爱,习惯性以既有的文化主题惯性来衡量其他不同种族的文化,强加在其他弱势群体文化的背脊上。在全球西方主流文化趋势下,手工艺重塑文化的自信变得有必要性和迫切性[1]。手工业者在古代通称为百宫,根植在大地之上的天地才工四者的长处,创作出供生产劳动良好的物器。《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手工艺是从生活中产生的智慧,连接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土地的情感,然而20世纪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带来了现代物质文明的便利与舒适,却无形地导致了文化的多样性面貌模糊,代表先人智慧的传统手工艺逐渐退出民众的生活环境,手工艺面向的市场受众人群日渐变小。我国传统手工艺面临喜忧参半的现状,以产业开发为模式的实践中,厦门龟印、潍坊风筝、广州粤绣、自贡的竹扇、浙江的冰裂纹瓷等逐渐发展壮大,但也面临以下发展的窘境。

1.1缺少创意与现代生活接轨

传统手工艺是具有活态传承的属性,是因其顺应时代的二维空间运用而生的生产生活用品或产业。如果只是一味顾及怀旧、原生态地进行制作器物,将不会持久性的在市场中存活。蔚县青砂器曾供不应求,是煎煮中草药的最好器皿,如今民众使用的器皿材料种类多又便于清洗,蔚县青砂正走向末落。传统手工艺者一人充当生产者和创新者的两种角色,但对于缺少文化素养导致手工艺者所制作的产品不可避免地带有狭隘性,无法加入市场和消费因素的考量,对于会传统文化进行复制的错乱现象,会使民众民众快速失去新鲜感带来致命危机。

1.2缺乏差异化的市场竞争力量

继续阅读

信息时代下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

[摘要]传统手工艺是民族在自然发展过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瑰宝,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当前部分手工艺正在逐渐消失。而信息时代下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全新的发展观念可为该类文化发展提供更多创新可能性,从而使中国手工艺能够以传承为前提再一次实现创新发展。基于此,主要对信息时代下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以及限制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前提提出该类文化的发展创新路径。

[关键词]信息时代;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

伴随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与传承,手工艺术在农耕与手工业基础上产生众多奇迹,且不同民族地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作品与技法也大不相同,而该类手工艺体现着经济、文化特征,同时更属于各地人民的独有记忆。工业文明时代的手工艺通常被视为人性复归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自其衍生发展至此,信息时代下手工艺类别与样式已极为丰富,若按照行业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编织、刺绣、剪纸、皮影、雕塑、年画以及服装、首饰等多种类别,所以如何在当前时代下将该类手工艺进行有效创新与发展需要相关人员慎重考虑。

一、传统手工艺发展现状

传统手工艺所指的是新石器时代与工业时期所开创并制作而形成的手工艺,将其按照价格区分,可分为高档与实用两种层次。高档品主要是指该作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实用品则是为展现工艺普及,价格与高档品相比更为经济实惠,多适于普通群众生活之用。当前社会中手工艺制造的相应标准、流程、材料、制作秘诀多是以师徒或父子等方式一脉传承的,文本性制作流传较少。当前所流传的官方规范类手工艺文本代表作有《考工记》,其属于传统手工艺制作人的最高水平,但该文本多流传于专业手艺人中间,外行通常无法接触与理解。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发展一直存有颇多争执,一种观点认为信息时代手工艺发展趋势极不乐观,且有消亡征兆;而另一种则认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也在逐渐转型。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两种观点均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却皆无法用其简单地将中国手工艺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我国地域十分辽阔且民族众多,各地区经济差距极为显著,而也正因经济发展差异性较大,所以各地区的不同手工艺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客家地区的绣鞋、香包以及漆器等由于工艺品实用性严重下滑,且审美趣味无法跟随时代变化,尽管其产品类型丰富、存在时间悠远,但也难以逃脱没落的命运。相比之下,当前部分手工艺制作人在实际创作时会结合时代流行元素,从而使该类手工艺品的时代特征较为明显,也会引得众多消费者争相购买,并使传统手工艺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二、信息时代下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受局限的原因

尽管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潮流下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平台的大力支持和推广使部分较为传统的手工艺品重新受到社会群众所喜爱,但因手工艺传承模式与社会发展背景的多种因素导致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仍受到较大局限。

(一)内部原因

继续阅读

工艺美术的发展论文5篇

第一篇:民间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一、广西民间工艺品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规范力度不够手工制作是传统手工艺的最大特点,传统手工艺大多靠言传手授,鲜有文字资料记载,传承手工艺主要凭传习者反复实践钻研所形成的记忆。因此,让手工艺永续生产,才是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有效保护。一些民族工艺处于家庭作坊制作,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比较效益差。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从事传统手工艺,导致一些传统手工艺传习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国务院颁发《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和《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广西县级文化部门由于人手和经费所限,只初步进行登记目录和推荐评选,未能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对存在于乡野民间的传统图案、技艺、器具及相关材料无法进行全面挖掘、收集、整理,也没有通过文字、视频等手段形成系统化记载老手工艺人的有关资料。另外,一些地方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产业化开发时,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标准,不顾手工艺美术个性、市场定位和文化品位等问题,结果被快速模仿并陷入“同质化、低价位、恶性竞争”的市场陷阱之中。

(二)花色品种少,价值品味有待提升调研发现,目前广西除编织、陶艺、竹木雕刻等少数传统工艺品种较为丰富外,其他手工产品花色品种少,样式普遍古板老旧,难于体现时尚特色和文化价值。比如,牛角梳等实用型手工艺,虽有一定艺术性,但由于材料单一、生产工艺简单,成品多显粗糙,停留在初级商品阶段。壮锦、绣球等传统手工艺用机器替代手工,由于缺乏创新设计,机器生产工艺品的花色、质量、式样等均趋雷同,丧失了民间手工艺原有的审美品味。机器制造工艺品大量出现,势必以更低的价格冲击纯手工艺制品企业的生存空间。

(三)营销渠道不宽,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广西工艺品生产销售主要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订单式销售为主的企业规模生产;另一种是农村手工作坊式生产,自产自销,市场营销渠道欠缺。据笔者调查,除红木雕刻、珠宝饰品、奇石、编织制品等工艺品建立现代营销渠道外,广西民族手工艺品主要依赖于较为传统的营销方式,产品的生产主要是被动接受订单定做,主要是政府机关订购的礼品和会议纪念品,少量开发成旅游纪念品销售,甚至一些民间手工艺还采用兜售式、寄售式等原始营销方式,没有形成系统的市场营销体系。(四)包装和品牌推广不够,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广西工艺品产业多是伴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兴旺发展而逐渐壮大起来的,大多数工艺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推广意识。尽管织锦刺绣、民族服饰、人工宝石、贝雕木刻等一些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做工精美,但产品包装不讲究,缺乏正式的包装,给人“土”、“俗”的感觉,这既不利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也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由于品牌宣传和推广不够,一些特色手工艺无人知晓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严重制约了作为“礼品”功能的购买需求。

二、广西民间工艺品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监管不到位首先,地方政府没有真正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高度认识传统手工艺,宣传民族手工艺文化,以致民间传统手工产品的开发价值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共识,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传承;其次,缺乏对手工艺生产和消费缺乏市场信息引导和质量监管。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上档次的精品少、粗制滥造与假冒伪劣的产品供过于求;再次,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和健全的管理机制。手工艺品被纳入工艺美术保护系统,分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二轻工业联合社管理,两个部门管理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权力寻租或遇到问题相互“踢皮球”的尴尬局面。

(二)产业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制约一是生产主体缺乏市场营销观念。由于缺乏市场经营理念,开拓市场的意识不强,手工艺人被动地接受订单定做,或者自产自销,不懂得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开拓市场。二是经营模式比较滞后。目前手工艺生产主要是“企业+农户”模式,如靖西绣球、桂林画扇等,其中企业基本上是小规模的私营企业,设备陈旧,缺少技术研发和创新人才,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继续阅读

服装传统手工艺数据库内容结构分析

【摘要】文章以服装传统手工艺中手缝、扎染、蜡染、刺绣、编织等为研究对象,提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染、绣、织构成元素及相关资源组成服装传统手工艺内容,并基于数字出版技术构建其框架结构。数据库建成后可直观地展示手工艺技法,为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渠道。

【关键词】数据库;服装传统手工艺;数字出版;内容结构

服装传统手工艺包含独特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通过这些工艺,可以管窥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风情、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艺术想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生产生活的变化,传统手工艺日渐式微,很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对其如何有效传承迫在眉睫。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以数字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通信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能够提供多种产品,数据库具有海量存储、操作灵活、搜索方便、传输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保护逐渐消逝的传统技术提供了新的窗口和途径。

一、数字出版概念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1年出台的数字出版“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1]。数字出版使用数字技术编辑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处理数字内容产品,在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交易等方面实现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数据化运营和智能化服务,与传统出版业相比拥有即时互动、在线检索、个性化定制服务等优势。

二、基于数字出版的服装传统手工艺数据库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服装行业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服装生产和管理的相关环节逐渐趋于数字化[2]。但与丰富的传统工艺资源不相称的是,国内服装传统手工艺数字出版的现状是市场上缺少此类产品,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相关机构能够整合资源,并对其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宣传,也缺少通过数字系统对相关资源的广泛传播、开发和利用,业内所需资料的获取手段仍采用传统的采风考察等。在琳琅满目的数字化资源中,服装传统手工艺方面资料的匮乏与其他品类的丰富形成了鲜明对比。从现有的数据库看,一些研究机构的特色数据库体系完整,但服装传统手工艺方面却信息量有限、缺乏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创新性、缺少服装行业的信息行为数据积累、专业化能力不足,无法为市场化提供有效的支持服务。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便捷的文化传播媒介和商业消费渠道,可在手工业继承和创新过程中发挥巨大的潜力,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使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记录、展示和开发服装传统手工艺已经迫在眉睫。

三、服装传统手工艺数据库数字出版的有利条件

继续阅读

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

从大量实践来看,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它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本文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进行思考和审视。

关键词:

手工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价值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文艺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艺术帮助人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增强理解力,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阶段划分的话,美术教育体系包括了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直至硕士、博士生美术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育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以及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主要指普通非艺术高校中的美术欣赏等美术选修课程,专业美术教育主要指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教育,而职业美术教育则包括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未来的美术师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师。其中,承担培养艺术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这些受教育者将会成为下一代的导师,影响的可能是两三代人。我们不难知道,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关系密切,两者可谓息息相关。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等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未来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也就是说,基础美术教育中欠缺的部分应当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获得进一步的补充,那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就应当充分考虑基础美术的教育教学。近些年来,由于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中提高了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因此将手工艺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就近年的情况来看,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手工艺课程却出现了部分边缘化和缺失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一、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者为目的,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从事美术教育的必备的能力为。目前,虽然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渐重视手工艺教育,也都采取了不少增加手工艺课程比例、课时的策略,但对于大部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情况而言,手工艺的课程相关的数量占总体课程数量的比例还是有待提高,其中开设专门手工艺专业课程的高等师范院校就更少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化的状态。

1、教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未很好地适应基础美术教学在笔者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教材理论体系已经有了较为显著的改良,但相对于需求而言还是显得滞后。从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材陆续颁布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基础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模块、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较多的更新。相比之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却还没有做出较多更改和调整,这样一来就明显地滞后于基础美术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总的来说,手工艺内容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还比较缺失。

继续阅读

渝东南地区手工艺陶瓷文化产品设计

摘要 :文章通过对渝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陶瓷的实地调研,以荣昌陶瓷为设计对象,将荣昌陶瓷文化的教育性、传承性、审美性等多个特征因素灵活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采用实地调研法、访谈法以及文献法,围绕建立以特色资源为根本的文化创意产品价值链,让设计赋能地域资源,以此推动地区民间手工艺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 :渝东南 ;民间手工艺 ;荣昌陶瓷 ;文化创意产品 ;设计

渝东南地区留存了大量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古法造纸、竹编、陶艺、木雕等,也产生了众多不同工艺的文化创意产品。如何将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设计融合,而不是简单的符号叠加或搬运,已经是当下中国设计界的一种共识,或曰为之努力的方向[1]。因此,文章将在分析荣昌陶瓷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

1 渝东南地区民间手工艺荣昌陶概述

陶器在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貌。2000 多年前,一炉窑火拉开了制陶序幕,800 多年前荣昌陶开启了其辉煌历史的篇章,并在 20 世纪 70 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和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由于荣昌陶产地位于荣昌安富镇,荣昌陶又称“安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起于汉代,盛于唐代,在明清时期为众人所闻,在特色制作工艺和艺术美上都在中国陶瓷史上有重要的一笔。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勤劳聪明的人们孕育出了这样精彩的艺术[2]。当地有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民谣:“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3],充分说明了当时制作陶瓷的热闹场景。

1.1 器型

在器型方面,荣昌陶瓷经历了形体方面的巨大变化。从最开始和北方陶瓷粗、大、厚、重的形体风格相似,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柳、卵、直、胀”的形体特点。所谓“柳”,指制造的器型轻盈好看、婀娜多姿,如弱柳扶风,几经风雨后仍不折不断且更有韧性 ;“卵”,即状如蛋形,圆润自然 ;“直”,与曲对称,指器型曲直配合得当,清秀挺拔 ;“胀”则指器型膨胀、饱满[4]。表现在各种容器上即为罐身饱满,整体形态匀称、自然、秀气。

1.2 工艺

继续阅读

民族手工艺的产业发展建议

产品销售方式单一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决定了企业和生产者的命运。按照市场细分的原则以及目标消费者用途来划分,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需求可分为五种:(1)艺术收藏需求;(2)民俗情结需求;(3)商务礼品;(4)家居装饰需求;(5)企业文化需求。但是目前市场上手工艺品的销售大多数是以民俗情结、家居装饰为主,没有形成健全的产品销售信息网络。

国内外相关服务平台缺失

任何产品的生产和发展靠的都是知名度和市场。在当代这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一被动的销售模式已失去功效了。由于缺少相关的宣传窗口、展销平台,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品处于“养在深闺无人识”境地,它们无法向众人展示其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难以产生市场效益。些许产品因为宣传推介的不利、市场沟通不畅等原因致使其没有继承和发展下来。

具有品牌潜质,无品牌意识

手工艺产品既有承担着主流文化即汉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同化,还有现代商业文化对民族文化个性的渗透。这两股压力在国家文化政策的调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人的介入下,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拉力。近些年来,政府专用资金不断地涌入,为民族地区手工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多样化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大环境下,部分手工产品(如湘西土家织锦、江西“三雕”等)具备了打造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的潜力,但是目前关键就在于有关部门和经营主体缺乏品牌意识,极大阻碍了手工艺产品的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一)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的优势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