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创意设计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摘要:与其他创意活动的艺术形式相比,服装设计的创意与之类似。设计师们如同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表象材料视为创造的素材,在结合特定主题的基础上开始艺术创造”,由此而展现出被物化的艺术情境。关于服装创意设计类课程的制定,主要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创新力,从而为服装设计活动的优化提供良好的条件。该文全面深入地解析了服装创意设计的概念及其创作思维等,最后为服装创意设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而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服装创意;设计;教学
1服装创意、创新设计的概念以及灵感来源
具体来说,服装的创意设计指的是设计师摆脱传统设计理念、设计风格或设计思维的束缚而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设计模式。其涵盖了多方面的突破,包括:服装造型、色彩的突破等。从本质上看,设计师们通过设计不同款式的服装,由此而向外界展现出不同的想法,传递特定的意向等,以此来获得大众的认可与支持。为此,服装的创意并非只局限于造型结构上的标新立异,更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创意服装设计的灵感源自于不同的层面,比如:某个人物背景、某个特定的场所,或者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其生活阅历等。除外也有可能出自大自然中的某个客观景象,比如颜色、植物的纹理等。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带给设计师们创作灵感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1)大自然是一个天然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库,同时也是设计师们创作灵感的重要源头。比如:虫鸣鸟叫、绚丽的朝霞、美丽的大海等,都可巧妙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很早以前,在人们有意设计图案时,便充分地融合了大自然中丰富的造型,比较常见的如壁画等就选择了自然纹理作为素材。大自然千奇百怪的景象,曾引得无数文人的赞美和感叹。与此同时,也充分地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激情。(2)社会活动与文化思潮。社会活动多种多样,比如公益活动、民俗庆典等。文化思潮指的是文人倡导或推崇的某种思想观念,如历史上出现的抽象主义、浪漫主义等。这些都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注入了充足的动力,同时还对各大领域不同人的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3)新科技。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摒弃了落后的思想观念,同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等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这就为服装设计师们进行艺术创作而指明了方向和道路。(4)民族文化。任何设计师都应该高度重视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民族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形成的与本民族特征相符特定文化。
2服装创意设计教学思考
服装创意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创意为核心,主要体现在色彩、造型等方面的创意。创意设计的整体要求是基于设计的主题,通过构建相关的理论,在全面分析和研究的情况下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服装设计领域,3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是:面料、色彩和造型设计。
2.1服造型创意设计
服装创意设计的教学形式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之后通过将创意运用到实践中,将各种分散的造型、元素等进行全面的整合,即可将服装创意设计理念客观地展现出来,由此则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设计思维。组织开展服装造型创意设计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自然造型、动物造型等各种造型中提取有价值的创作素材,之后挑选其中某个元素再以不同的方式予以组合、重构,这样便可使内部结构与外在的轮廓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另外,以这种设计形式还可将色彩搭配、构造、线条等准确地展现出来。比如:选取蝴蝶为灵感,能够利用其色彩、外形,以其翅膀为最小设计图案,借助夸张的艺术设计手法,则可以呈现出不同形式的设计风格。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潮流,即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国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人们已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对于创意设计类专业而言,创意设计实践是本科教学中的关键环节。重视实践教学在中国高校已形成了一股潮流,但是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学理研究远远没有跟上实践教学的发展。本科教学创意设计实践的学理研究对国家创意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进步的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并完善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探寻一条符合创意设计教育发展,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之路,应该是教育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中国创造”对创意设计人才的需求创意
经济时代,创意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我国将文化创意产业推到了国家战略高度。2009年7月22日,中国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里,已把创意产业推向了与十大振兴产业相当的战略高度。《规划》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提出要重点推进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形态的发展,使创意产业首次进入到了国家宏观视野,标志着创意产业作为产业形态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发展,促进设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内在要求。由上面分析得出,创意设计人才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资源,然而,也有不少人抛出了创意设计人才“供大于求”的言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声音,或许是因为只看到结果而不究其原因。诚然,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越来越多,且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例如,中国大陆每年创意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生都超过10万人,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是除了学生人数激增,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另一面,那就是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创意设计类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偏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导致了设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这是一个易被忽略的造成部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顺应行业发展,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则成为高校设计教育的焦点问题。
二、独立学院本科创意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这种全新办学模式的独立学院有别于纯民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它是在公立高校的学生数量接近饱及资金投入不足的背景下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的产物。自1999年浙江大学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创办我国第一所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以来,截止2012年3月29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03所。总体来看,我国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较快的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省市是独立学院发展最迅速的地域。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改革开放后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政策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指出,将持续稳步扩大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到2020年,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33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40%左右。伴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成长,一些问题也浮出水面。在我国目前303所独立学院中,近300所院校相继开设了创意设计类本科相关专业。然而,由于独立学院普遍都很“年轻”,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所开艺术类专业多为“母校”或其它普通高校的成熟专业。如果一味照搬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势必导致同质化发展。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更应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比普通高校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到创意设计实践教学,一定是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导向,以与社会生活及市场接轨的各类设计实践课题为内容。创意设计等相关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为加强应用型本科的实践教学环节,本着设计实践教学必须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原则,下面针对独立学院创意设计类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移植的实践教学体系
移植普通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表现。虽然诸多独立学院在创意设计教学过程中都一直打着“我们比公立高校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口号,然而却发现他们一边在喊“口号”,一边亦步亦趋地“移植”了普通高校甚至重点高校的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如果说高等教育正在从“后大众化时代”向“普及化”时代迈进的话,那么设计教育更是走在了“普及化”时代的前列。高校中每年艺术生入学报道时可谓人头攒动,大多数学生都接受着“拷贝”而来的“模式化”训练。创意设计实践是个性化教育,其实践教学体系更不容无目的的“拷贝”。
(二)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
摘要:图形创意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原创性与创意性最好的体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文章通过剖析图形创意设计,探讨如何让学生热爱该门课程,寻求高职教学中实践性与趣味性、科学性的统一。
关键词:图形创意设计;高职院校;教学实践;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动手力,课堂自由轻松活跃,不同于中小学相对机械式、“满堂灌”式的学习氛围。图形创意课程的特色化体现在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材施教,依据每个学生擅长领域去启发创意。学生可以利用课堂和课下时间自我思考、小组讨论、总结概述,以个人或者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图稿绘制。如何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方法,构思新颖,成为需要思考探讨和教学反思的话题。
一、图形创意设计在教学中的发展概况
1.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图形设计影响甚远,本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图形演变后多以涂鸦、装饰性线条、点线面几何图形、插画等形式出现。表现形式与方式的拓展,使得图形创意设计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日渐优化,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互促互助的良性关系,进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高职院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构建能力。许多设计师的作品都是围绕图形创意设计来创作的。设计中的图形也由最初的原始图腾、传统纹样等传统图形演变发展为符合当下语义符号化的图画图案,或者以街头涂鸦、各类装饰画线条和现代图形元素等形式呈现。《装饰》《艺术与设计》《新平面》等杂志中图形设计作品屡见不鲜,杂志在市场上销量可观,有一定的影响力。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院校以及设计师也涌现出对图形设计的热潮,其中日本顶级巨匠田中一光、福田繁雄采用日本浮世绘版画图形元素与设计主题相契合创作出独特的图形视觉语言。英国享誉盛名的施德明设计师的很多作品利用摄影技术,将图形设计吸纳光影效果来完美诠释。德国作为设计萌芽发源地,包豪斯学院派体系设计严谨,也为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奠基石、里程碑的作用。德国、英国、日本的艺术设计学科在世界上都是翘首地位,经典作品案例常作为范本,分析学习,借鉴创新。
2.变化。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广泛普及,图形创意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发展与变化已成为新时代构造、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显著特征。相比之下,现代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发展更具时代性与特征性,图形亦注重装饰效果,强调视觉感受下的冲击力与吸引力,尤其是图形造型式样上、颜色搭配、展现形式的的改变尤为突出,与以往沉闷的板式搭配有着较大不同之处。图形语义化在招贴设计教学中诠释明显,图形语义符号化即将有用的元素融入设计中,加以填充丰富,加入情感元素再创造为新的视觉语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交融,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整合,纸质媒介推出新形式,展示出超乎寻常的创意与视觉感受,图形创意设计教学过程更具交互性、针对性、多样性。
二、图形创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面临的挑战
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创造新图形的课程,考验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如何在众多设计中做到与众不同、别出新裁是这门课程开设和制定的基准。近年来图形创意设计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备受中外设计界和教育界的关注,但在此方面国内的研究与教学还处在初级阶段,教学方法、教材教案、课时安排上都存在不足。一些高职院校教学方法保守古板,仅依靠教材上的内容往往脱离实际,理论过多,导致实践性不强,学生不能快速有效得将所学知识运用在社会生活中,不能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初入职场磨合期时间较长。而师徒相授的教学方法理论性内容太多,忽略了技术性与实践性的培养。教材单一以及老师的教案、ppt实例、案例资源匮乏,缺乏新意,导致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参与感不强,学生仅依靠教材课本所学内容,通常不能与时俱进,紧随当下潮流动向。部分高职院校课时量不足,学生发散性思维受限,图形创意设计课程教学目前处于发展瓶颈阶段。图形设计课程作为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的基础重点学科,该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适合于多种设计形式,构思新方案时学生需运用造型能力和开拓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学习障碍。
摘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问题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与研究。教师要在问题选点、问题投放、问题表述、问题分层等方面做出创新探索,增强问题的导向性、启迪性、开放性,提升问题的助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运用;助学效果
问题设置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互动的基础。高中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复杂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问题是最好的载体。在具体设置时,教师要科学地设计问题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争辩、优化,从而完善认知体系,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一、问题选点,启动学生认知引擎
课程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认知积累过程。深刻把握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涵、要点,这是探究型学习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要想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而问题设计中的选点则是基础。问题选点合理恰当,才能迎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和教学需要,教学实效性就能凸显出来。所谓“选点”,是指问题设置的角度。课堂教学内容是展示某个知识点形成的过程,其中包含背景、过程、结论三个要点。教师要找准一个合适的教学点来设计具体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认知。学习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时,这一节主要对西汉和东汉这两个朝代进行了讲述。西汉部分内容:汉高祖刘邦“与民休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开疆拓土;东汉部分内容:前期刘秀“光武中兴”、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等。这些知识点就是问题设置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展开问题设置。如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外戚宦官交替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引子,积极阅读教材内容,展开知识探寻。最后,学生解决了问题,明确了学习内容,构建了知识体系。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虽然知识点和历史人物已经是“过去式”,但教师在问题设置时,不能按照传统的问题设置形式,而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问题。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切准学生思维,促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
二、问题呈现,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选择好切入视角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将问题呈现出来,呈现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才会生发内驱学习动力。悬念设置能够将问题快速地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历史问题呈现时,教师要优化形式,设置悬念性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尤其对新颖的问题比较感兴趣。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望浓的特点,将问题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的关注度自然聚焦。“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从选官制度、中枢政务机构和赋税制度三个方面来呈现。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没有直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而是先讲解了三国时期的选官制度,然后让学生以统治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假如你是西晋、东晋、隋朝、唐朝的统治者,你会采用什么样的选官制度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呢?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出谋划策,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高中生的思维认知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很有主见,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来设置问题悬念,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了,思维度发散了。教师在问题呈现时要充分把学生的兴趣认知,并利用这一点引发学生思考。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点不同,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差异体现得格外明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将悬疑问题抛出来,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冲击。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讨论、交流,很快就将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思维与文本形成高度契合,掌握了问题的本质,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
三、问题表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解构与重构设计色彩教学实践,以师法自然、重在解构与重构,精于构成组织四方面加以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对已掌握的表现形态与色彩素材加以归纳总结,为进行创意性设计色彩学习与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训练方式方法。
关键词:解构;重构;创意性;色彩教学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设计色彩解构与重构教学实践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及其如何进行创意设计色彩创作,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表现对象的解构与重构,建立起新的视觉形态,并以设计色彩的配色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现设计色彩作品的形态创意性与色彩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一、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如何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观察是其首要工作。我们要获得什么样的色彩研究问题和色彩组织信息,是我们建立起创意设计色彩思维的第一步。在传统绘画性基础色彩教学中,一般都是对表现对象定点观察、分析、表现等方法进行造型和色彩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作者对形与色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注入作者的情感。在解构与重构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其静态的观察方法,对表现物象进行全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把每个角度、每个方面观察得到的形态与色彩信息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以获得表现创意的灵感和素材。在观察过程中不仅需要整体的观察物象的形态与色彩,还需要对单个物象进行放大,从局部放大的构成中获得形式美感。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来进行辅助观察,做出相应的选择并做出草图小稿。其次,对表现形态既要静态的观察其色彩与形态,还要动态的观察分析与归纳,运动的观察方法既包括人是移动物象是静止的多角度观察,又包括人是静止而物象是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的观察,归纳总结出物象形态、色彩特征及构成规律,找到我们学习设计色彩所需要的物象形态,然后把这些物象形态通过形式美法则进行组织,获得新的形态构成画面。在形态特征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分析、归纳后,则需要进行色彩观察与配色训练。由于色彩关系的属性都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在观察物象形态的同时,引导学生既要感受物象局部的色彩组成要素,还要从表现对象整体出发,从单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色彩的属性。通过形态的形式美感和设计色彩的运用,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特有的设计色彩意图。首先,要注意色相的差异,并且注意色相与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做比较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在设计色彩表现中获得其视知觉的形式美感。其次,这些形式美感须建立在对物象多角度、多方面,运动的、联系的观察来获得,通过研究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和根据要表现的目的进行取舍。最后,选取最能表达作者设计色彩意图的色彩进行配色,这种配色方式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感性的是这种色彩感觉必须来自作者亲身色彩观察实践得来,理性的是它对形态构成分析,对物象色彩归纳总结而选择的配色方式。
二、从表现对象的组织构造来解构形态与色彩
我们对色彩的分析主要是将所表现的对象从整体出发,按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比例、空间、冷暖以及与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研究。将复杂的物象进行色彩归纳、抽象,以协调其整个色彩表现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通过对结构与色彩组织的解构进一步研究其内在联系,使各形态与色彩要素更加清晰明确化,获得形式与色彩组织要素,为下一步的设计色彩创作做好准备。对物象整体形态与结构的关系研究,首先把各物象之间的构性与组成部分分解展开。分析的原则是将所表现的对象按不同的角度进行结构分解分类,进一步了解外部形态与内部组织构造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象的内在组织特征,在内部与外部的结构关系比较中,更好的得出各表现物象的个性与共性。其次,对单个物象多角度、多方面的结构解构分析,对所要表现的单个物象结构形态与色彩组织特征将被全面而深入的展现。运用这些新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根据设计色彩创作意图进行筛选并画出草图,以获得所需要的新结构形式因素,为下一步归纳、联想、重构做好充分的。其中色相在作品中的比例关系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色相比例来把握色彩与形态的总体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对色相和色彩的冷暖做比例上的分析,设计色彩作品给人总体的感觉和基调是通过表现对象色相的比例和色彩的冷暖体现的。色相和冷暖的比例数据是从各物象分析解构而来的,是对单个物象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几种主要色相加以概括、归纳,为下一步重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准确定位设计色彩创作表现方向。其次,根据前阶段对单体形态结构进行的解构分类与表现,形式与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付诸于色彩的同时还要和分解后的物象形态相结合,才能完整地体现物象的色彩本质特征。最后,对表现对象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各解构得来的物象形态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加以归纳,我们就获得了设计色彩创意思维表现的关键素材,为后期的创意提供理性的色彩表达能力做好准备。
三、从表现对象形态组织构造来重构设计色彩
摘要:本文通过对解构与重构设计色彩教学实践,以师法自然、重在解构与重构,精于构成组织四方面加以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意设计思维。对已掌握的表现形态与色彩素材加以归纳总结,为进行创意性设计色彩学习与创作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训练方式方法。
关键词:解构重构创意性色彩教学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体会,从设计色彩解构与重构教学实践出发,对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及其如何进行创意设计色彩创作,进行深入的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表现对象的解构与重构,建立起新的视觉形态,并以设计色彩的配色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现设计色彩作品的形态创意性与色彩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一、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在设计色彩教学中如何对所表现的对象进行观察是其首要工作。我们要获得什么样的色彩研究问题和色彩组织信息,是我们建立起创意设计色彩思维的第一步。在传统绘画性基础色彩教学中,一般都是对表现对象定点观察、分析、表现等方法进行造型和色彩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作者对形与色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呈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注入作者的情感。在解构与重构创意设计色彩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其静态的观察方法,对表现物象进行全方面观察,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分析表现对象形态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把每个角度、每个方面观察得到的形态与色彩信息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以获得表现创意的灵感和素材。在观察过程中不仅需要整体的观察物象的形态与色彩,还需要对单个物象进行放大,从局部放大的构成中获得形式美感。这里我们可以借助相机来进行辅助观察,做出相应的选择并做出草图小稿。其次,对表现形态既要静态的观察其色彩与形态,还要动态的观察分析与归纳,运动的观察方法既包括人是移动物象是静止的多角度观察,又包括人是静止而物象是运动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运动的观察,归纳总结出物象形态、色彩特征及构成规律,找到我们学习设计色彩所需要的物象形态,然后把这些物象形态通过形式美法则进行组织,获得新的形态构成画面。在形态特征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分析、归纳后,则需要进行色彩观察与配色训练。由于色彩关系的属性都是通过对比来实现的,在观察物象形态的同时,引导学生既要感受物象局部的色彩组成要素,还要从表现对象整体出发,从单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来把握色彩的属性。通过形态的形式美感和设计色彩的运用,更好的表达出作者特有的设计色彩意图。首先,要注意色相的差异,并且注意色相与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做比较分析研究,这样才能在设计色彩表现中获得其视知觉的形式美感。其次,这些形式美感须建立在对物象多角度、多方面,运动的、联系的观察来获得,通过研究色彩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和根据要表现的目的进行取舍。最后,选取最能表达作者设计色彩意图的色彩进行配色,这种配色方式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感性的是这种色彩感觉必须来自作者亲身色彩观察实践得来,理性的是它对形态构成分析,对物象色彩归纳总结而选择的配色方式。
二、从表现对象的组织构造来解构形态与色彩
我们对色彩的分析主要是将所表现的对象从整体出发,按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比例、空间、冷暖以及与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研究。将复杂的物象进行色彩归纳、抽象,以协调其整个色彩表现的内部各要素的关系。通过对结构与色彩组织的解构进一步研究其内在联系,使各形态与色彩要素更加清晰明确化,获得形式与色彩组织要素,为下一步的设计色彩创作做好准备。对物象整体形态与结构的关系研究,首先把各物象之间的构性与组成部分分解展开。分析的原则是将所表现的对象按不同的角度进行结构分解分类,进一步了解外部形态与内部组织构造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象的内在组织特征,在内部与外部的结构关系比较中,更好的得出各表现物象的个性与共性。其次,对单个物象多角度、多方面的结构解构分析,对所要表现的单个物象结构形态与色彩组织特征将被全面而深入的展现。运用这些新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根据设计色彩创作意图进行筛选并画出草图,以获得所需要的新结构形式因素,为下一步归纳、联想、重构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色相在作品中的比例关系至关重要,我们通过色相比例来把握色彩与形态的总体关系。首先,我们需要对色相和色彩的冷暖做比例上的分析,设计色彩作品给人总体的感觉和基调是通过表现对象色相的比例和色彩的冷暖体现的。色相和冷暖的比例数据是从各物象分析解构而来的,是对单个物象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几种主要色相加以概括、归纳,为下一步重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准确定位设计色彩创作表现方向。其次,根据前阶段对单体形态结构进行的解构分类与表现,形式与形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付诸于色彩的同时还要和分解后的物象形态相结合,才能完整地体现物象的色彩本质特征。最后,对表现对象的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各解构得来的物象形态之间的色彩对比关系加以归纳,我们就获得了设计色彩创意思维表现的关键素材,为后期的创意提供理性的色彩表达能力做好准备。
三、从表现对象形态组织构造来重构设计色彩
一、创意设计素描开设的必要性
基础素描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并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的要求以及审美的提高,素描的定义和概念也会有更多的认识和补充。在现代高校素描教学中,即使是再现性素描教学,强调构图的完美、造型的准确性、空间、质地等的表现,也往往赋予了新的命题和教学教法。这与时展、人们的审美意识相关,体现了与时俱进。传统的、扎实的素描美术教育在现代中国得到了继续发展,并且在国际美术界都占有很高的地位。我国各类美术学院也都以培养出造型功底扎实的学生引以为荣。北京、上海等地的画廊里画家云集,好作品琳琅满目。但我们不得不看到这样的尴尬现状:写实传统培养出来的美院学生对夸张的动漫造型一筹莫展;我们也看到在欧美街头一排排画像为生的画家都是中国和俄罗斯人;我们还看到美国迪士尼动画公司里绘制动画中间画的多半是中国人。
欧美惊叹中国画家和艺术学生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可是中国没有世界著名的设计师,没有著名的动画公司,甚至没有著名的艺术家和画家。我们缺什么?我们缺的是创意。现代设计各专业重在创新,重在作品的新、奇和与众不同。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感染人、让人过目不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唯一的,有自己的“灵魂”存在。法国Publicis广告公司的战略策划人尼古拉先生认为:广告如同社会一样也在改变,旧的模式已不足以说服消费者了„„简单、清晰、有冲击力的创意既有吸引力,又具震撼力。创意永远是广告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广告会像黑夜中的航船一样,迅速消失在信息的海洋中”现代高校设计类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以适应当今社会瞬息万变的设计需要,从建筑设计、园林设计、环艺设计,到工业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装潢设计等,都需要推陈出新,在设计理念上高人一等,在同类产品上占据有利位置。
二、创意设计素描的教学理念
因为创意设计素描的主要特征是求新求异。而新和异要靠创意构建,因此,创意是学习设计素描的核心。创意的本质是创造和想象。创造从认识自然为起点,要不循常规地观察客观物象,为创意累积物质精神素材。这跟传统的素描写生是有着根本区别的,创意设计素描除了遵循画面本身需要的构图透视、造型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在画面表现中增添了更多的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充分展开思维联想和想象,把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运用到画面中去。同时,要注重画面中的形式美感,要在创意中构建审美价值,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让人产生不同于其它作品的视觉感受。这种创意设计素描的教与学比传统的基础素描更加具有教学吸引力,加入了更多的设计元素,让素描显得不那么枯燥,让我们对创意设计素描产生更加多的兴趣。
素描因为工具简便,初学者易于接受,并且设计素描的手段多种多样,培养的是我们的意象造型。创意设计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意象不是反映客观事物,而是主观左右或变换物象的形态。中国民间剪纸就是一种意象造型,比如把侧面老虎也剪出两只眼、老虎的身上会出现花朵纹样等。比如形和形之间的联想、形和意之间的联想、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联想等,像有些作品把不相关的两个或几个物象放在一起,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就是这样的例子。作为视觉传达领域里的设计素描,涉及的教学内涵也是非常的广泛,有具象的设计素描,抽象设计素描,表现性的设计素描,多材料混合表现素描等。教学方法提倡不拘一格,主要还是提倡多加引导,从构图、造型、黑白灰表现、空间、肌理、材料等方面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构图,扭曲、夸张造型,黑白灰反方向表现,擦、印、涂、抹、贴等表现等。因为高职设计专业学生美术功底的不平衡性,要求在创意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兼顾,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功底扎实的学生大胆进行创意设计;另一方面也要耐心指导功底较差的学生循序渐进,从基础学起,且不可盲目进行所谓“创新设计”,避免画面空洞、华而不实。
总之,设计素描以设计观念为指导,与时代同步,进行大胆的创新,要明确设计素描训练的专业特征,逐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提升造型能力,以该课程推动其它课程,形成总体课程的创新合力,开拓创新,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升华。
作者:孟庆刚单位: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摘要】文章立足于高校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实际,从创意设计发展规律出发,对当前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构建以政、产、学、研为基本框架的“四位一体”模式,致力于推动高校与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间的协同创新,优化成果转化路径,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激活高校创意设计的创新创业活力。
【关键词】政产学研;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模式路径
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高校创意设计人才聚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较为活跃,创意设计成果十分可观。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高校创意设计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创意设计成果转化的路径模式研究,对促进高校创意设计成果的快速高效的市场化、产业化、产品化转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改革和文化创意设计专业师生的创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创意设计成果是传承传统文化、创新现代文化、形成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有效转化能够为我国人文社科类研究的改革发展提供新的模式,为高校师生创业就业提供新的机遇。
一、现阶段高校创意设计类成果转化路径
创意设计作为一个专业性和特色性都比较突出的专业类别,相较于科技类专业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转化路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应深入分析和把握其阶段特征。
(一)高校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孵化器模式“孵化器”的源概念是孵化禽蛋的设备,后来引用到企业中,是指为了帮助小企业快速成长而对其进行帮扶的机构。高校创意设计领域的孵化器模式,主要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文化、创意设计等学科专业优势,将人才、创意设计、创意孵化、市场转化等有效衔接起来,通过构建完善的入孵筛选机制、入孵企业的筛选标准、在孵培育机制、毕业退出机制等转化机制,帮助高校师生将优秀创意设计内容或项目进行创业或市场合作,从而实现市场化、产业化、产品化的转化。
(二)文化创意设计成果授权或转让模式创意设计成果转让是指高校师生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或经纪人等渠道,将创意设计成果以合同形式授权或转让给企业,从而获得报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对接。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兔斯基形象”和“三国杀”游戏便是此种成果转化模式的典范,前者采用授权的形式,后者采用技术入股的形式。
(三)校办产业模式校办产业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由高校出资组建全资子公司,参与市场活动、自负盈亏的模式。高校创办文化创意设计类公司,虽然资金不够雄厚,但是有较强的师资力量作为后盾,还有良好的学校声誉作为保障,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目前的校办产业模式,在文化创意设计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较少,大多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民营企业而言,校办企业受到来自国有企业股权、融资等方面的限制,对市场的灵敏度较低,不能迅速扩张,这些是阻碍校办企业发展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