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型技术范文

创新型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创新型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创新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探讨

摘要:针对传统无损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的具体实践,开展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教学.创新型实验以鸡蛋为研究对象,让学生掌握测量鸡蛋新鲜度无损检测的基本方法.整个实验贯穿了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近红外光谱技术等各项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旨在活跃本科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人才培养;鸡蛋新鲜度

如何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1G3].为了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探索各种举措,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本科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型实验教学项目是高校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4G6].通过小班教学、分组实践以及团队合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潜能.相比其他工科高校,农科院校的工科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培养的复杂性[7].无损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其研究方法和手段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在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中引入创新型实验项目是我院在探索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次改革.我院无损检测技术这门课,以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在不破坏检测对象的前提下,利用力学特性、光学特性、图像特性以及电特性技术,借助计算机原理、传感检测技术、化学计量学等手段,对其外观指标和内部品质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8G10].该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等学科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广泛的理论功底以及数据处理能力.本文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无损检测技术课程的开展实际,探索创新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1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针对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特别开设无损检测技术这门专业必修课,为学生今后从事质检等相关工作奠定理论基础.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受到各领域的重视,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门课的开设,不仅让本科生对无损检测概念有深入了解和认识,特别是对新型光学无损检测技术的介绍,对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开设的实验课程让部分后期从事研究的学生提前了解无损检测技术流程、掌握无损检测技术的测试仪器和数据分析工具.针对这门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必须结合理论课和实验教学并行,否则单纯依靠教师讲授理论,学生只能凭空想象检测仪器和检测手段,不足以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知识点;针对具体单元或者对象,配合一定的实验教学来探索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概念、熟练掌握无损检测技术操作流程及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因此,实验教学是无损检测技术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具有知识、能力、技能等综合创新型人才方面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11].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创新型思维和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农产品质量检测类工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观念以及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让学生懂得任何探索研究和学术成就都离不开严谨端正的实验态度以及分工合作的实验精神.目前,我院无损检测技术实验课程存在如下问题:(1)条件有限,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要按照实验讲义分步操作,获取结果提交实验报告.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达不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2)无损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没有完整具体案例,对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效果不明显.(3)学生人数较多,仪器设备有限,学生普遍觉得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4)其他学院如信息学院,部分学生对无损检测技术感兴趣,但是没有办法选修.针对上述现状,有必要进行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

如何改革现有无损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关键在于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型实验教学重要特点是实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因此,针对我院无损检测技术实验课程存在问题,提出创新型实验课程项目,旨在探索本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潜在动力和兴趣,提升本科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借助学校创新型实验教学改革平台,以鸡蛋为具体研究对象,面向全校大二以上的本科生,开设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型实验课程.总共32个学时,限定30人以内规模.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对无损检测技术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2.1样品采集

继续阅读

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内容处理上:除注重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外,及时注入电子技术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科研成果,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注重元器件、知识点的应用,在思考题中增加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的题目。例如讲完电压放大电路和功放电路后,给学生介绍超外差式收音机原理,学生更能理解其实际应用。精简分立元件电路的内容,精简集成电路内部电路的分析,增加集成电路实例的内容,每章最后增加探索性课题,启发学生多想多练,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和探索空间,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叠加原理知识学生已在电工技术中学过,在讲述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原理时,先讲直流静态分析,再讲交流动态分析,学生对二者关系不是很明白。给学生讲:这其实可以说是叠加原理的应用,直流电源单独作用下的通路,交流小信号单独作用的通路,二者叠加起来构成了放大电路。但注意静态是放大前提,先保证三极管处于放大区,动态是放大的目的,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另外讲解集成运放构成的加法、减法运算电路时,除了用虚短、虚断推出公式,同样可以引入叠加原理,计算更简单。引入归纳法和联想记忆教学法。如反馈的判断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反馈电路与输入和输出的连接方式,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输入侧口诀为“点并分串”,输出侧口诀为“点压分流”。“点并分串”可记忆:“点饼分肉串”,“点压分流”可记忆:“点鸭分牛肉”,从生活中吃的东西去谐音记忆,学生觉得有趣的同时,又解决了知识的难点。强化问题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多问、多想的习惯。例如:在讲解分压式偏置电路时,提问学生:没有射极电阻可以吗?有了射极电阻,加旁路电容和不加旁路电容会不会影响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有何区别?通过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任务驱动、小组研究讨论方式,培养学生多想。例如讲完数电的计数器和555定时器部分的知识,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先去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让多个LED灯循环点亮的方案,进行各种设计方案的讨论,比较不同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既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手段。多媒体教学增大授课信息量,节省有效时间,将微观事物宏观表现,抽象概念形象、直观,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画面,学生不再觉得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深奥、难懂了。对于定理推导、例题的讲解,如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计算和动态分析指标计算,以及运放的虚短虚断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幻灯片一闪而过,学生跟不上,利用黑板进行一步一步的推导,进行具体的演算,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定理的内容。因此,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板书的优势互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3.Multisim仿真进行辅助教学,实验室搬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好。Multisim软件是一种专门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设计的工具软件,被誉为“计算机中的电子实验室”,它通过软件提供丰富的元器件库和十多种虚拟仪器,能够在计算机屏幕上模仿真实实验室的工作台来搭建电路,并进行虚拟测试。课堂上利用仿真软件,相当于将实验室搬进课堂,对电子电路进行实时、直观、便捷的模拟仿真,可以清晰地展示电路原理过程,并可随时变换电路结构、更改电路参数,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参数变化和电路各相关点波形情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三极管固定偏置共射放大电路,单纯从公式去分析偏置电阻Rb值的大小,会影响静态工作点的高低,从而影响负载的输出波形uo。Rb太小,Q点位置接近截止区,uo截止失真;反之,uo饱和失真。学生虽然理解,但很模糊,印象不够深刻。用仿真电路演示,调整Rb值大小,用仿真示波器实时观察,看到截止和饱和失真的波形,学生会更好地理解静态工作点的选择对放大电路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波形失真,需要调节哪些相关参数。又例如对RC振荡电路振荡条件的理论讲解,同时用仿真电路演示,能观察到真实实验室无法看到的起振过程,并可以调整负反馈电阻Rf的值,用仿真示波器观察满足什么条件时电路有波形输出;调整R或C的值对波形有何影响。Multisim仿真使学生对电路有一个相对整体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从纯理论及枯燥的分析计算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先有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激发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虚拟的工作实践基础上探究理论知识,由“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

继续阅读

浅谈电子技术课程创新型实践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本篇文章主要是根据学校相关教师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实践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注重对学生创新的培养,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色,因此,每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需要相关专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不仅如此,我国的快速发展已经把我国带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有着自己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随之不断地发展,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相应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实验以及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事实上,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多种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能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为了配合我国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教育行业的需求,因此,很多的高等院校都在教学工作方面上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而在这些学校的改革措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很多高等院校都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其中,不仅仅包括实验教学的内容,还包括开展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通过这样的一些措施,必定会促进教学工作的成效越来越好。但是,如果对我国整体高等教育院校来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方面都已经开始加大对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了,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院校对实践活动在教学工作的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这也是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我国的很多院校在教学工作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导致的,简单的来分析,很多院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还有教师们的教学要求上,都会加大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这样就会导致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到实践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还有一些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也意识到了实践活动对于教学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在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设置上并没有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此,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不多。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们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将所学内容融入其中的实践内容,加大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在保证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不被忽视的基础上,针对性的添加一些实践内容,通过实践的训练最终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要及时的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更加先进的知识。在进行教学考核的工作中,也可以在考核过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们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们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形式的创新

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越来也快,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利用到多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对于电子技术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很多的线路图或者是零件如果单纯的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述,可能并不利于学生们进行理解,但是如果采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所讲解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拓展实践教学内涵

继续阅读

生物技术创新型教学体系的建构

1优化整合实践教学内容

生命科学的许多学科内容存在交叉,导致了不同课程的实验内容也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在不同课程的实验课做相同的实验。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需要注意不同课程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相同的实验在不同课程之间重复做的现象。例如,DNA提取实验,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中都有可能开设,如果在制定教学大纲之前,相关学科的教师之间没有交流和沟通的话,就可能在这三门课程的实验中都开设DNA提取实验。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获得掌握更多实验技能的机会,而且会造成实验时间、资源和经费的浪费。在实验设置上,要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得一个实验中可以用到多门课程中的实验技术,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上课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如大学生创新课题、教师的科学研究等,学生可以向指导教师请教,由指导教师给予进一步的指导。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牢固地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把实验原理和方法一讲,然后学生依据实验步骤操作。因为许多实验仪器、用品、药品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对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会出现的问题等会注意不到。最终,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甚至实验失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本科理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还较少。生物技术专业的许多实验,如,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课程的实验,都是在分子水平进行的,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很难用肉眼观察到,造成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困难和实验操作的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对相关实验内容和操作进行演示,上述困难就能迎刃而解。如,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在原理部分,教师虽然讲到通过溶解琼脂糖再降温使得琼脂糖凝固,就能形成具有一定网孔的凝胶,不同分子量的DNA通过凝胶后就可以按照分子量的不同而分离。但是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通过多媒体动画,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凝胶形成的过程以及不同分子量的DNA在凝胶中泳动的情况,进而牢固掌握实验原理。另外在加样的技术环节,教师虽然可以亲身示范,但是由于每堂课的学生较多和时间限制,教师不可能对学生进行一一的示范,这样学生在加样时就很难掌握正确的加样方法。而通过多媒体录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加样过程,以及各种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而在实验操作中就能够进行正确的操作,避免错误的操作,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3积极筹建实习实践基地

生物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所学知识必须同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这一点需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才能实现。因此,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多门课程中设立了实习环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也是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关键所在。目前,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已在关山建立了植物学实习基地,另外,我省有一些大型的生物公司,如,洛阳市的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新乡市的华兰生物工程公司等,这些为我校生物技术的诗句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参与科学研究,是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又一有效途径。我校从学生二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课外创新项目”申报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和兴趣先提出自己的方向,然后找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指导,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切实可行的研究路线。申报成功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研究,指导教师对学生试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我系也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申报创新课题,通过创新课题的参与,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学研究,通过公布教师的研究课题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参加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的考察和了解进行双向选择,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范围,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另一途径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和试验数据,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继续阅读

电工电子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1注重教学方法,兴趣驱动,强化对学生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先进的教学内容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在电工电子教学活动中,把教学的着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上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机,以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错误理解的原因进行分析,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使学生主动吸收和理解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近几年来,在电工电子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方法。由学生各自准备课堂教案,以公开演讲的方式站在课堂上表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表述自己的观点,讲解自己的方法。并与同学、教师探讨对相同知识点的不同理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材内容,变主动探索疑点、难点。而学生的求知欲在不停的探索中得到满足。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对个人能力有个认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反响较好。电工电子学课程,因为课时安排紧,要在很短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所有的理论知识是不太可能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学相关内容,这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将现代电子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电工电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基础课的理论要求,也有专业课的技能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环境,脱离“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课程网站,向学生提供电子教案,还利用E-mail、BBS、远程教育等网络技术,实现网上答疑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主动性。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既可使得教学变生动活泼,也便于课程中一些较难较复杂的概念的理解。例如:RC一阶电路的暂态响应,时间常数受R和C乘积大小的影响。但实际电路中响应是否与理论相吻合,需要实验验证。利用EDA技术,采用计算机仿真,通过学生设置不同的RC值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既理解了这一抽象的概念,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由于涉及到的分立元件较多,各因素之间关系较复杂,许多问题不易发现,利用Multisim、pspice等软件,可以认识很多实验室不能提供的新器件。省去了用实际元器件安装调试电路的过程,既经济又高效。学生在动手实验前,经软件仿真后,可以较快地找到问题所在,对设计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这样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有利于创新的培养。通过教学实践,创造性的将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3加强学生实践培训,培养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电工电子课程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将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转变为以部分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内容,采用应用技术与基本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新的实验模式。既侧重实际操作,又强化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训练内容,对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主的设计实验题目,根据实验结果,对设计思路进行修改,探寻最优化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对实验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开展实验研究。这种主动探索的形式,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积极进取的精神。电工电子实验将电路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的训练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并作为创新学习的组成部分予以保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室建设,与老师一起参加实验设备的制作与维护,启发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些电子小制作,使学生能从中学习一些实际知识,增强动手能力。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创新水平。在电工电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又将电子小制作、课外家电维修兴趣小组、电子产品小发明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能得到有效结合。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较好地实现了创新性的学习、个性和兴趣的培养。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参与科研活动

电工电子的各类竞赛及科研活动,为学生开拓创意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提供了机会。竞赛和科研所用到的知识,有些是对已学知识的拓展,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些已超出教学大纲要求新知识的学习,可开拓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并使学生探索概括水平更高的新知识,真正实施电工电子知识的拓展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求真创新能力。在竞赛及科研活动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索,进行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去研究问题,自主发现更多更好的新问题,给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拓展空间。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学生学科竞赛、科研等活动,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继续阅读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创新

一、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困境与源由

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存在困境,技术创新缺乏政策资金支持,经营模式受到制约,需要市场化经营导向,提高创新技术推广率。首先,新型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上农民缺乏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目前以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政府关注较少,在政策与资金上缺乏支持。新型农民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的都是自行承担试验费用。只有农业创新技术成功后,才能获得相应经济效益。这对于新型农民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由于无法从发明和专利中获得必要收益,又没有其他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发明家的发明之路总是走得格外艰难。”

其次,农业经营模式制约了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的意愿。美国的夏威夷大学研究表示,只有规模在120亩以上的农业规模经营才符合经济合理性原则。小规模的农业经营模式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削弱了新型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动机。再次,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缺乏引导。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应该以生产力强实用性强的技术为主,以适合市场化经营为导向。最后,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推广率过低。“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率只有30阶40%,其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成果推广率也只有60%左右,平均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与应推广规模之比)为43.6,而德国、英国、法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率平均为50%一60%,美国己达80%一85%。”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推广普遍采取自下向上,周边辐射的方式。由个人向周边村镇扩散,推广速度较慢。还要受到区域、文化、市场、政府等影响。

二、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的举措及当代阐释

针对当前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从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推进规模经营、引导经营导向、完善推广方式这四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对新型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上给予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政府应着重新型农民创新技术,增放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为农民农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重视乡土知识,将农民纳入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改革现有的科技体制,国家承担起农民自身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从制度上进行保证,使有创新能力的农民能够得到创新资金”技术的保障,促进农民的农业技术创新。”

其次,政府应该适度推进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政府应该增进宣传力度,宣传土地流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如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土地银行”等。再次,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提高新型农民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中,政府应该起到支持、协助和激励的作用。新型农民对于科学以及农业知识掌握较少,这就造成农业创新技术上的盲从性。政府应起到引领作用,协助新型农民解决在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正新型农民在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差错,提高农业创新技术的实用率。最后,政府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农业技术扩散。政府应当通过社会网络,将新型农民农业技术创新内容传播给其他农民,逐步引导和激励新型农民学习农业创新技术、用农业创新技术。政府应该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学习提供现场观摩教学和操作训练,让新型农民学会并掌握技术。提高农业创新技术转化率。我国的农业在中国经济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型农民农业创新技术的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起到重要性的作用。

作者:张哲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继续阅读

创新型企业培育问题与对策探析

摘要:创新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和重要体现。通过对创新型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创新型企业培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现自主创新、优化人才待遇、加强资金支持、实现高端人才建设工程、政府帮助、重视市场的变化等创新型企业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培育;问题;对策

一、引言

创新型企业是指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创新资源优势较为突出,在某一领域或区域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企业。创新型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实力和产业化规模的经营,创新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竞争力。目前,学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创新型企业的内涵、特征、改进创新力的条件、创新效率的评估、政策措施等方面,可增加人们对创新型企业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认识,并且有利于加大创新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普及和宣传,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创新型企业的含义和特征

(一)创新型企业的含义创新型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强、拥有独立产品品牌、创新管理能力强、企业文化内涵深厚的特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刘国岩(2007)对创新型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创新型企业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技术水平作为主要条件,人员才值相对较高、资产及营业收入、生产经营规模大,核心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以外生合作伙伴和企业联盟为外延,以部门和子企业为内核,利用创新中心将企业与政府、高校、研发机构有效地连接起来的具有广泛战略联盟的大型群组织。[1]赵金楼等(2008)提出,创新型企业主要包含几个条件:一是应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要拥有不断创新的潜力,可以在创新研究方面多些投入。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带动力,要有自己的专属品牌,便于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三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利润要能保持上涨趋势,需要完善管理体制,促进企业的进步。创新型企业的主体就是创新思想和创新文化,主要包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2]

(二)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对创新型企业具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学者因为关注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是总结起来还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创新型企业一般都有着多个重大经济效益或是社会影响的自主创新。许庆瑞(2009)认为,创新是创新型企业的灵魂,是创新型企业的基础。每一个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全面创新,包含组织、策略、技术等方面,同时包含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3]张赤东(2010)认为,创新型企业的基本特点就是拥有创新文化、科学的管理体系、技术不断创新等几个方面,同时还拥有较高的研发投入和突显的行业带动性等特点。[4]规模较大的创新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包含的特点还有很大不同,由于企业边界进行了向外开拓,所以大型创新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所有能够被利用的资源、科学完善资源配置、不会造成资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等特点。综上所述,大部分学者都是在创新及相关方面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定义,认为与普通企业比较,创新性强、前景广泛、在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为创新型企业的普遍特征。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可以明确,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方面具有一套科学化和合理性的管理制度,以及文化方面的创新化管理、自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关键技术、独立的品牌,在行业领域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方向。对创新型企业改变创新力的原因和有关创新效率的评价,是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提高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效果,许多研究人员运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阶段式综合算法、案例研究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在各个方向对改变企业创新力的条件和有关创新效率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三、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

继续阅读

创新型企业发展论文

一、全国创新型企业发展

1.创新型企业发展概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12月,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启动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2006年7月,我国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首批共选定103家试点企业。试点企业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办法,不搞终身制。首批入选试点名单的企业包括15家国有大型骨干企业、77家民营科技企业和11家转制院所,涉及国防军工、电力、冶金、通信、材料、农业等12个领域。截至2013年底,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先后在国家层面选择确定了5批676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在此基础上评价命名了3批356家创新型企业。在全部创新型试点企业中,目前有5家企业***(其中3家被评级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发生重组合并或注销,不再纳入统计范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的两位数分类,671家企业共分布于50个行业,涵盖了全部两位数分类行业(98个)的一半以上,覆盖全部两位数制造业分类行业(31个)中的25个,体现了在国民经济中比较广泛的行业代表性。

2.创新型企业的地区分布从地区分布的角度看****,北京拥有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最多达到80家,海南、宁夏拥有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最少仅为10家(见表1)。拥有试点企业超过30家的地区共计有8家(见表1、图1),依次是北京(80家)、山东(45家)、浙江(44家)、广东(39家)、上海(34家)、安徽(32家)、辽宁(30家)、江苏(30家),共计334家,占671家试点企业总数的49.8%。拥有创新型企业数量超过15家的地区有8家(见表2、图2),依次是北京(54家)、山东(24家)、广东(23家)、浙江(19家)、辽宁(16家)、安徽(16家)、上海(15家)、江苏(15家),共计182家,占353家创新型企业的51.6%。从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创新型(试点)企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试点企业数超过30家和创新型企业数量超过15家的8个省市,除安徽外,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并且2013年经济总量均排名全国前15名(见表3)。说明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也充分表明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性与带动力。中部地区的安徽、湖北、河南和西南地区的四川、重庆等地的创新型(试点)企业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地区近年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吻合。除河南外,安徽、湖北、四川、重庆2013年GDP的增长速度均超过10%。8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青岛市的企业数纳入山东省一起统计)拥有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也排在前列,显示很强的示范作用。由于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有相当部分的中央企业和原国务院部门所属的企业化转制院所,其总部主要设在北京等地,所以北京的试点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分别为80家和54家,也影响到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地区分布格局。

二、辽宁创新型企业发展

在2005年国家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以前,从全省角度来看,辽宁创新型企业建设与发展某种程度上处于自由状态。各个企业依据本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基于自身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优势,构筑不同的创新发展战略。虽各具特色,但示范性与带动作用不强,某些企业的发展更是缺乏可持续性。2005年国家启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至今近10年的时间,辽宁创新型企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初始发展阶段、拓展发展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1.国家层面创新型(试点)企业2005年,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以来,在5个批次的申报过程中,辽宁均有企业获批。第一批入选4家、第二批入选10家、第三批入选6家、第四批入选3家、第五批获批入选7家,总计30家,其中16家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创新型企业(见表4和表5)。辽宁创新型试点企业数位居全国第7位、创新型企业数位居全国5位。分别占全国试点和命名企业总数的4.47%和4.53%。从行业分布来看,3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领域,企业总数达到了17家,占比56.7%。其中,装备制造类企业为12家(见表6),占比40%,石油化工类企业为5家,占比16.7%。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行业分布,充分表明了辽宁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中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两大基地建设为重点。从地区分布来看,30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布极不均衡。全省14个市,只有7个市拥有创新型(试点)企业。在拥有创新型(试点)企业的地区中,企业分布也呈现明显的集聚现象,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市。沈阳、大连两市的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了21家,占比达到了70%。其中,大连分布的企业最多,为12家,沈阳分布的企业为9家。辽宁创新型企业的地区分布特点充分印证了创新型(试点)企业数量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沈阳、大连两市的经济总量在辽宁省是突出的两极******。而与此相对应,辽西北地区经济总量偏小,仍旧以资源类企业为主,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要素资源短缺并且吸引力不强,所以没有产生创新型(试点)企业。抚顺、辽阳、丹东、锦州创新型(试点)企业的产生,某种程度上与所在地区原来的产业布局与基础有关。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正是依托辽阳石化公司的资源优势,依靠其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并在国内环氧乙烷精细加工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势头。

2.省级层面技术创新型企业为落实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辽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2008年4月,辽宁省启动实施了“辽宁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程”,并印发了《辽宁省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创建工程实施方案》[3]。辽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与国家创新型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创新型示范企业要求具有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对其他企业创新工作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辽宁省科技厅针对全省重点行业的各种所有制企业,有选择地挑选了121家科技创新牵动力较强的大型骨干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辽宁省首批技术创新型企业。121家分布在全省14个市(见表7),其中沈阳分布的企业最多,为29家,朝阳分布的企业最少,仅有4家。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辽宁的主导与优势产业。在示范企业的扶持发展方面,辽宁省科技厅在科技攻关、创新人才队伍引进培养、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资金和政策上的重点倾斜和扶持。经过强力推动和积极扶持,示范企业的内在创新意识和动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活动日趋活跃,能力显著提高,成为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有效带动了全省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辽宁创新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政府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强。目前,辽宁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重视程度还稍显不足。自国家开展创新型企业建设活动以来,全国多数省、市、地区组织开展了本地区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辽宁也开展了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但截止2013年底,辽宁只开展了1次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活动,与云南(4次)、厦门(3次)、上海(3次)、四川(3次)及其他省/直辖市(2次)相比稍显不够。另外,辽宁创新型试点企业有121家,与四川(511家)、福建(181家)、北京(179家)、江苏(165家)、湖北(150家)等相比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2)政策未能充分体现创新型企业特殊性。与一般企业相比,创新型企业具有一些典型特征,主要包括:有自主品牌;有较强的研发实力;主要通过内生方式实现增长,等等。目前,国家层面专门针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还非常少,主要包括:2006年4月,科技部、国资委和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6]110号)、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和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对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融资支持的通知》(开行发[2007]225号)、2008年6月,科技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工作的通知》(国科办政[2008]40号)。这些政策主要是围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来制定的,除了融资支持政策外,并没有更为具体的专项政策。辽宁现有的与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的激励政策,并没有清晰地界定几种创新主体之间的范畴和差异,大部分政策都是笼统地针对参与技术创新的所有企业,使得这些“一视同仁”的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激励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别企业对于现有的关于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内容不了解,导致企业采取某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手段与方式规避税收,以降低企业的创新资金成本。(3)企业创新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虽然辽宁在2012年全省科技大会以后,围绕《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重点任务落实,加大了政府专项资金的投入,资金规模增加近一倍[4]。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在初始阶段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讲,政府投入的专项资金只能够部分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对于辽宁创新型企业来讲,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来源还比较单一,过于依赖自有资金,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导致企业创新投入资金供给普遍不足,抑制企业的创新能力。(4)某些企业追求“做大”,核心竞争力并未相应提升。多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影响和引导下,辽宁许多企业都极力追求尽快“做大”。某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常常把进入“500强”作为梦想,有的通过不计代价的多元化扩张勉强进入门槛。一方面,只有形成一定规模,政府才会给予更多关注,企业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好处;另一方面,企业盲目求大,不专注于核心业务,往往公司资产盘子很大,核心竞争力却不升反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创新型企业的资金和业务风险极大,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