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镇建筑规划范文

城镇建筑规划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城镇建筑规划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城镇建筑规划

地区绿色城乡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绿色发展,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绿色城镇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战略为龙头,按照集约节约、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生态特色的要求,以建设“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生态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规划、建设、管理齐抓并进,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联动,引导、扶持、保障多措并举,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人居条件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管理机制健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城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形成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制度全面落实;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处理达标率达到省级标准;基本实现供水、供气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城乡一体化,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建立市县镇三级园林城镇体系,园林城镇创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确立全域规划理念,优化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和镇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空间。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中心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实现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控规全覆盖。积极开展基础设施等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着力加强规划之间的统筹衔接。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和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管治措施,严格履行规划修改法定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督察员监管制度,到2015年,市区实施规划督察员监管制度,稳步推进县(市)规划督察员监管示范试点工作。

(二)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到2012年,80%的建制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市区和县(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7%和83%。到2015年,基本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增城镇污水收集管网1000公里以上,市区和县(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5%;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力争达到45%以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污水泵站提升改造工作。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中水回用率,到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率达到10%。

继续阅读

建筑开发在城市环境中意义

一、建筑开发的必然趋势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在历经了散兵游勇、零打碎敲式的小规模开发和中等规模开发之后,近几年出现了大规模、成片开发(开发面积在30万平方主以上,甚至超100万平方米)的“建筑地产”,建筑地产”的出现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种必然。

房地产开发企业看好建筑开发。因为建筑比较容易营造优良的住区环境,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和开展营销,可以获得规模效益。房地产商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尤其是颇具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操盘经验为“建筑地产”出现提供了思想上和运作上的保障,全国各地“建筑地产”在新的发展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根据“2005中国地产新建筑研究成果会”报道:全国建筑建筑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开发总数为272个,总的建筑面积是2.48亿平方米,占今年全国施工面积的14%,其中建筑面积在200万到300万平方米之间的是15家,建筑主要集中在100万到200万平方米有84家,大概占50%。全国建筑开发规模城市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杭州,天津,东莞,南京和沈阳。建筑地产开发势如爆竹,形成不可阻挡发展趋势。

然而,建筑地产开发应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尤其是作为城市化发展的一个要素,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阳光100在全国开发了众多的建筑后易小迪先生说:“创造城市价值”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建筑地产不等于放大了的居住小区”

地产开发商常常重蹈同样的错误:不论住区规模有多大,以及楼盘所处方位,愿意画地为牢,犹如固若金汤。即便划定的规划路,也要千方百计地疏通各方,把已经法定了的城市道路划归既有,不归己死不甘心,一派为“民”请愿的姿态。殊不知,此种做法打乱了城市的格局,造成城市交通堵塞和城市居民的不便,城市商业价值得不到发挥。

什么叫做建筑?目前并无定论。按照国家现行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模3—5万人口或者用地达到50—100公顷的可定为居住区。一个居住区一般可3-5个居住小区。这样居住区除了必要的小区配套以外,就应该配置更高一级的公共配套设施,从广泛的规划含义来说,已经具备了城市或小城市的功能,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建筑的规模了。居住区人口超过5万人甚至6万人、用地面积超过100公顷的建筑,当然是城市性质的了。一切都需要按照科学规律来行事,否则必将遭受历史惩罚。请看:

有报道说,时噪一世的占地10平方公里华南板块的七个住宅区,单就每一住宅小区水平而言,华南板块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诸如星河湾、南奥花园等为代表的开发项目,在提供正面经验的同时,作为新城发展的居住区级总体规划把握和各小区的规划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硬伤。开发商只注重内部环境的培育,封闭式的物业管理,破坏了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对城市景观、环境和城市空间结构造成很大影响。居住区域内是一个个独立的老死不相往来的楼盘,不能形成区域商业、学校、医院等服务中心。使用功能上遭遇了极大的障碍,城市功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建筑开发,必须重视属于城市规划的住区整体设计,而非仅仅是居住地点的选择。必须具备小区以外的城市功能配套,生活、工作、购物、娱乐、休闲集中起来考虑,具备新的生活行为方式,才能充满生命般的活力。

继续阅读

绿色城镇化建设思考

2014年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要“完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不同的路径选择,将带来不同的生态影响。深入探究天祝藏区绿色城镇化模式,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推进绿色城镇化的意义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并将“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确定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而天祝藏区又是黄河上游和石羊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源补给区和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甘肃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天祝县被划入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无论是遵循发展理念,还是呼应自身定位,推进绿色城镇化都是势在必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支撑。天祝藏区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易破坏,修复回归难。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引发和造成生态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在城镇建设绿色化中,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产方式低碳循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增加藏区生态环境之于经济发展支撑的内在要求。同时,在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生态保护政策和土地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影响下,在绿色城镇化中,依托藏区生态资源,带动旅游、农牧业观光等绿色产业发展,是将藏区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要求。

二、绿色城镇化的构成要素

2015年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概念,将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从绿色化到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赋予了“绿色”新的内涵。绿色化或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论,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城镇化,即将“绿色”的内涵和要求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践行路径,是城镇化的绿色化。它应有以下几方面重点要素:绿色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科学系统的规划,可以前瞻性、规范性和引导性,保证城镇化的有章、有序、有节,避免盲目发展、无序扩张带来短命建筑、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发生。因此,绿色规划是推进绿色城镇化的先手棋和牛鼻子。绿色建筑。建筑本身是消耗水泥、钢筋、水等能源、资源并占用土地和空间的主要领域,同时建筑的性质与特点又影响着人对能源、资源的消耗程度。

以“四节”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在健康、高效使用中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减轻城镇化之于环境资源负荷,并实现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的重要方面。绿色空间。绿水青山、花卉林地在净化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审美价值;在提高城市生活宜居品质的同时,也会产生吸引人才、资金的经济价值。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培植绿色生态空间,是绿色城镇化点睛之笔,赋予城镇以活力。绿色生产生活。落后的生产方式与过度消费是引发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高效益的生产方式和节俭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落实保护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因此,绿色生产生活是绿色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决定着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城镇化品质。绿色文化。以生态价值、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绿色文化,是第三文明的内核,是现代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同时,文能化人,绿色文化也是“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内在支撑,是绿色城镇化的灵魂。

三、天祝藏区推进绿色城镇化的路径

(一)绘制科学规划,构建可持续型发展格局

继续阅读

住建局“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五年。编制组织实施好城乡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我县城乡建设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科学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充分发挥全县各项规划、建设的政策职能,促进全县城乡规划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瑶城,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一江两岸的道路、景观、绿化建设,将主要街道进一步绿化、美化。二是做好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民族文化传承中心、青少年宫及档案馆的建设;三是做好南水桥头公园、民族文化广场和城市广场的建设;四是推进“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五是加强房地产的管理,做好滨江印象、得源锦绣花园、亿华时代广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六是进一步整顿建设市场秩序,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整治和综合整治;七是继续做好建筑节能和减排的宣传和推进工作;八是做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公共建筑物的建设工作;九是加大县城亮化工程建设力度。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们将举全局之力结合工作实际抓好以上工作的落实,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瑶城,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应有的努力。到2020年,县城城镇化水平达到45%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95%;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达到8.16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到38.4%;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还包括中心镇)。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城镇规划方面

1.继续配合相关设计单位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桂头镇镇区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桥镇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县生态控制线规划、县城排污排水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

继续阅读

文化遗产中新型城镇化探索

《城市发展研究杂志》2015年第七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镇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对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主进步等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也不可避免地出现。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城镇化战略的调整与优化,“新型城镇化”道路作为中共“十八大”战略应运而生。“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建设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1]。”近年来,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在中国保存至今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近代遗产中,保留了不少与“新型城镇化”理念一致,或对其有参考价值的历史经验,“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1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的诞生

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是中国近代工业遗产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与大多数以单体工业建筑、工业设备为主要内容的工业遗产不同,它是以独特且完整的工业城镇形态呈现的工业遗产,除工业建筑、生产设备、配套设施外,它还保留了与近代工业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所、文化景观、交通水利设施、教育慈善机构、近代商贸街区等一整套近代工业文明历史遗存。虽然其城镇面貌的形成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但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对现代城镇建设的参考意义,在其诞生之际已初露端倪。南通唐闸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区西北的港闸区中心地带,通扬运河与另一条古河道“港闸河”的交汇处。在1895年之前,唐闸还只是初具乡村形态雏形,其所在的通扬运河段以东是高岸良田,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河西则是约2km的沼泽地,沿河岸有零星的两三户人家[2]。由于当地易发洪涝灾害,故需要修筑水闸控制,“唐闸”也因此得名。

19世纪40年代以后,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王朝与英、法、美、俄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入逐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19世纪60年代以后,廉价的洋纱、洋布大量入销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手工棉纺织品。19世纪70年代中叶,中国开始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办”的机器棉纺织工业。这些工厂投产以后,销路通畅,赢利亦多。但由于官权太重,经营管理不善,生产不能进一步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西方国家在中国取得了更多的政治、经济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士大夫,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也为了挽回利权,开始产生创办和发展民族纺织工业的想法,清末状元通州人张謇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1895年,主张“实业为立国之本”的张謇在江苏省通州创办大生纱厂。他没有按常规将纱厂建在城里或城郊附近,而是“厂基历相数处”后最终选中唐闸一带,主要考虑如下几个因素:(1)区位交通优势。唐闸离南通城约8km,除通扬运河外,还有港闸河直通长江,水路交通畅达;(2)接近原料产地,农村地价低廉。当时荒凉的唐闸地价很低,加之南通素以棉产著称,唐闸一带一马平川,到处是棉田,尤以种植优质黑籽大陆棉擅名,由此可以大大降低原材料采购及运输的成本;(3)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州周边农村皆以家庭手工织布为唯一副业,且农村劳动力价格低廉、踏实肯干。加上通海地少人多,每遇灾歉,都会产生大量流落他乡有着娴熟手工纺织技术的破产农民,为办厂提供了理想的产业劳动力后备军;(4)规避“正坐拥挤”现象。张謇对城市工业化形成的工厂“正坐拥挤”及由此造成的企业发展弊端深为了解,因此采取主动规避措施,改为在乡村地区建设新型工业镇。大生纱厂在建设中着力考虑了水路运输体系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其厂门正对通扬运河,且在河畔建造了南通最早的货主码头———大生内河码头,为纱厂进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大生纱厂正式投产后,运河上船只来往穿梭忙碌,将货物运输至南通主城、泰州、扬州等地,进而通过京杭大运河和长江到达全国。凭借中国东部发达的水网运输条件,大生纱厂迅速崛起,成为整个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的逻辑起点。

2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的空间布局

在大生纱厂建立后,张謇又在纱厂周围陆续兴办了包括磨面、榨油、制皂、冶铁、桑蚕染织、造纸在内的2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多以大生纱厂为轴心,直接或间接为其服务,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庞大企业系统。这个企业系统构成了唐闸镇的工业区划格局,而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与之配套的住宅区、商铺区、文化教育区等,唐闸工业城镇空间格局由此开始不断完善。从空间上看,由于通扬运河斜穿此镇,在地域上形成了“河西”与“河东”两个片区。根据这种地形特点,张謇对唐闸工业城镇有明确的区域性规划:河西已经建立起布局有序、功能互补的工业生产区,河东则作为生活区,配套建立住宅、学校、医院、慈善机构、公园、堆栈等。此后还成立了通海实业公司规划各区域,行使对运河两岸土地的规划管理。生产区与生活区明确划分开,可以让河西生产秩序井然,提高工厂间的联动性,也使河东获得了较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在通扬运河上,有闸港桥与唐闸大桥将河东片区与河西片区相连。这种城镇格局的规划思想在河西区内部也有体现,如靠近工厂的工房,都尽量布局在通扬运河支流港闸河的北侧,以此为工人营造相对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城镇发展过程中,纵横贯通的道路交通网也在逐渐形成。在通扬运河两岸,形成了沿河布局的单面街,也即唐闸工业城镇主干道———河东北路、河东南路与河西的北市街、南市街。这种沿河道路的形成既继承了中国长江中下游水网地区城镇传统道路修筑的方式,更体现了唐闸作为工业城镇的独特城镇风貌。而其他次级街道则多以厂命名,街随厂兴,厂兴街荣。随着地方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原材料、燃料、生活物资、设备以及产品需要输入输出,因此1905年又建成江苏省近代第一条公路港闸路,连通了唐闸镇与天生港。依靠发达的道路交通网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水运体系,一时间唐闸商贾懋迁,市集以兴,俨然成为区域交通的枢纽要冲和长江口新兴的工业重镇。

继续阅读

城区目标规划监管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解决目前我县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目标

(一)我县城市发展现状。目前,我县城市正处在加速扩容提质的发展阶段,建设力度在加大,发展速度在加快。但同时,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规划滞后发展需要的问题、建设和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造成城市缺乏特色和文化内涵、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二)建设管理的主要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定位,按照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的总体思路,集中精力,下大力气,持之以恒地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国家级卫生县城的目标,使城市功能明显增强、竞争力明显提升、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努力使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适宜群众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

二、科学制定城市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

(三)制定完善细致的规划体系。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县建设部门要按照南扩、北延、西开发的发展思路,对县城总体规划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确定县城规模、定位,合理调整功能分区,尽快拿出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方案;同时要编制县城主、次干道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逐步实现各主要干道格调一致、特色鲜明。

(四)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确保科学规划。县建设部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推行规划阳光操作,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建立专家咨询、社会公开听证制度,采用网络征询意见方式,对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化率、公厕设置点位等公共设施及有关强制性标准要严格控制和执行,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同时要做好各类专业配套规划。

继续阅读

建筑技术对新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一、生态、人性的规划设计

(一)自然、生态的城镇总体规划设计城镇是人类活动的结晶,而自然则是人类生存之本源,结合山水林田规划城镇空间是实现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应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城镇建设应充分采用“反规划”的设计手法,保护山水林田,使其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要首先确立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以指导对山水林田资源的保护、改善与开发等。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则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城镇的的完美结合。

(二)注重集约化的规划设计当前城镇发展资源消耗加剧,人地矛盾突出。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不仅造成土地资源锐减,还制约着城镇内部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的发挥。因此,在城镇化的规划设计中,应强调集约化的用地利用,通过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或建设建筑综合体等方式释放土地潜在价值,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三)人性化的城镇空间设计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空间设计要特别注重人性化的尺度,人的步行要求。既要避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老问题,也要避免当前很多城镇建设中大马路、大广场的形象工程建设。在欧洲国家的许多小镇如:捷克的克鲁姆洛夫等,为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适当的街道和广场的尺寸,自然山水的融合,体现了城镇空间的亲切。而这种亲切,自然的城镇空间又为它带来了发达的旅游业,“产城一体”在里得到完美体现。

(四)城镇风貌保护的建筑设计城镇化建设应避免“千镇一面”的现象,充分融入地域文化。传统的城镇肌理和风貌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而慢慢形成的,在新城镇化建设中要加以保护和发展。四川的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带来了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地域文化应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空间色彩、建筑材料等多个层面融入到城镇建设中。城镇建设应加强风貌的设计,以构建城镇特色为主引导城(镇)区的城市设计,组织编制特色地区、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培育若干集历史文化、自身特色、现念于一身的特色城镇风貌。

二、低碳、生态的节能技术

生态建设是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注重低碳和生态建筑技术的运用。

(一)被动式建筑生态节能技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四川传统民居蕴含了许多生态节能的经验:建筑因地制宜,良好的朝向选择带来了自然通风和采光,独特的川西林盘平面布局,改善室内温湿环境质量,营造了怡人的建筑环境。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是通过合理规划、平面布局、朝向选择以及围护结构构造等建筑设计的方法来实现的,不采用或尽可能降低空调和采暖设备的利用。比如: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川西高原地区,大力推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实现无能耗的采暖;气候湿热的夏热冬冷地区采取诱导自然通风、增设遮阳等被动式技术。被动式的建筑节能技术一劳永逸,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却可以节约大量能源50%以被动式建筑设计技术有效,生态,低成本,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广的建筑技术(图2)。

继续阅读

建筑技术在城镇化建设中的运用

1生态、人性的规划设计

1.1自然、生态的城镇总体规划设计

城镇是人类活动的结晶,而自然则是人类生存之本源,结合山水林田规划城镇空间是实现自然与人文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应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城镇建设应充分采用“反规划”的设计手法,保护山水林田,使其成为城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城镇规划和建设中要首先确立生态系统的保护规划,以指导对山水林田资源的保护、改善与开发等。捷克小镇克鲁姆洛夫则充分体现了自然与城镇的完美结合(见图2)。

1.2注重集约化的规划设计

当前城镇发展资源消耗加剧,人地矛盾突出。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不仅造成土地资源锐减,还制约着城镇内部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集约效应的发挥。因此,在城镇化的规划设计中,应强调集约化的用地利用,通过提高土地开发强度或建设建筑综合体等方式释放土地潜在价值,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

1.3人性化的城镇空间设计

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空间设计要特别注重人性化的尺度,人的步行要求,既要避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等老问题,也要避免当前很多城镇建设中大马路、大广场的形象工程建设。在欧洲国家的许多小镇如:捷克的克鲁姆洛夫(见图3)等,为我们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适当的街道和广场的尺寸,自然山水的融合,体现了城镇空间的亲切。而这种亲切,自然的城镇空间又为它带来了发达的旅游业,“产城一体”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1.4城镇风貌保护的建筑设计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