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

长期投资项目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长期投资项目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长期投资项目

企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

(一)投资决策失误根据委托理论,企业管理层相对于股东、债权人等具有更多的不对称优势,而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更加倾向于进行长期投资,扩大企业规模。同时,由于不少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问责制度,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非效率的投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层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仅仅基于当前市场状况或者企业的短期效益,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企业的长期投资项目往往缺乏事前合理的分析论证,投资决策仅仅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意愿,“一言堂”现象严重。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申报、审批等工作环节往往都是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了不少长期投资的投入产出比不尽人意。国家审计署的国有企业审计公告显示,不少国有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层投资决策盲目低效、投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对项目环境考察不足等问题,从而造成了企业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于规模较大,抗风险能力更强的国有企业尚且如此,广大的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投资风险更要引起决策层的重视。

(二)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不足企业从前期投资到取得回报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资金不断循环增值的过程。因此对投资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也是关系到项目成败,影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投资项目在前期经过科学论证并通过审批之后,对其后期的分析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相关的制度监督项目的正常运行,事前也没有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并缺乏相关的解决措施,则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太多不可控的因素,甚至影响到项目本身的成败,极大的增大了项目投资风险。在实际中不少企业在经营规模增大,手中闲置资金较多之后就大肆的进行多元化投资,进入一些当时行情不错的陌生领域,但由于企业缺乏相关领域的知识积淀和专业的人才,从而导致投资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严重不足,其结果可想而知,企业业绩必然因项目的亏损而下滑。

二、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科学预测金融环境的变化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时,投资形成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所占用投资额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使投资收益大打折扣,投资回报相对减少。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应当以事前科学的预测和判断未来价格走势,在项目预算中充分考虑未来价格变动的因素,并保持一定可调整空间。另外,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可以采用债务融资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在投资方向上则可以偏向于实业投资而非债券等贬值较快的资产。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则更应该谨慎。海外投资的资产可能会因外币的贬值而出现贬值,因而造成亏损。当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之时,企业的海外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二)把握国家政策走向由于企业的投资项目往往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等特点,很多时间跨度较长的项目通常会受到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对于国家政策明确打压的领域,企业应当在投资前谨慎考虑并尽量回避。而对于一些周期性的行业,企业可以在国家抑制、市场冷清时开展投资建设,这时资产价格、投入成本都较低。当国家放松调控、市场回暖时投资项目已经可以开始运营,或者直接转让给其他买方。此时无论是从转让价格或者转让难度来讲,都很可能会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因此,把握宏观的经济走势,尊重市场规律,选择合理的投资窗口期是企业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措施。

(三)提高投资决策水平要提高企业投资决策水平首先在设计更为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将管理层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上来,从企业的契约制度上解决企业管理层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盲目投资的问题根源。由于企业的投资行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当保证企业的决策权适当的集权,并赋予中低层员工一定的参与权。其次,应当在企业内部设计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机制。企业进行投资行为时首先要初步选择可投资的范围,然后进行全面合理的市场调查分析,在取得相关资料之后梳理预测各种潜在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之后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分析,只有通过科学论证之后的项目才可以进行投资。为了将企业的投资项目分析误差降到最低,还应将企业的决策人员和分析论证人员的职责明确划分开来。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问责制度。明确投资决策责任,在明确投资决策主体权限的同时,就应当把投资决策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使得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的约束。对于投资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利益损失,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从而使企业管理层更加谨慎合理的选择投资决策。

(四)加强投资项目后续管理一个项目的成功不仅需要前期的分析论证,还需要后期的经营管理。企业需要在投资项目实施之前就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分配项目开展中的人员、资金及其他资源的分配。现代企业投资通常都是同时投资多项目以分散风险,这样更要协调好各个项目之间的分配计划,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投资管理人员应当在事前分析预测各种可能对项目运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案处理机制。在相应的情况发生之后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投资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对项目的监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要注意项目的财务状况,保障项目充足的流动性是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关键。二是要关注项目运营的投入状况,因为投资成本的多少是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重要因素,其往往能够决定项目的整体竞争力。同时,投资项目建成之后以及一些关键时点的全面分析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对项目进行后续评估,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分析项目运行与计划预测之间的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解决项目中出现的新情况,以降低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继续阅读

企业投资审计

(一)投资审计的目标与范围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投资审计的目标是确认其投资的真实性、正确性。具体表现在:

(1)审查企业投资是否存在,并归被审计单位所拥有。

(2)审查企业投资业务的增、减变动及损益的记录是否完整、真实,有无遗漏。

(3)审核企业投资的计价方法及损益的确认方法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4)确认被审计单位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并已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

投资业务审计范围,包括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的帐目有: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及总分类账;长短期投资明细账及总分类账;投资收益账户;以及各种存货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账户。与此相关的资料包括:企业重要会议记录,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有关投资协议、章程;银行对账单;债券折、溢价摊销的政策及会计处理;损益的确认方式等。同时,审计人员还应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来具体确定相应的审计范围。

(二)投资审计内容

继续阅读

资金成本长期投资决策

资金成本是长期投资决策中的一个重要评估参数。在净现值法下,以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对投资方案的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根据贴现值的正负判断投资是否可行;在内含报酬率法下,将投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与资金成本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优投资方案。按照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介绍的长期投资决策方法,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不同时,应按照各项资金来源的成本及其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计算加权平均,然后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进行投资决策。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继续阅读

股份制企业正视股权投资核算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深化,股份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日渐增多。长期股权投资是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经常遇到的业务,企业要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核算现状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现状如下:对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实行权益法核算,母公司实际上控制着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相关投资收益的确认被操纵,投资收益成为损益调节工具,或者长期无投资回报产生;将长期投资挂在《其他应收款》科目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没有相应的投资协议、合同,章程不规范,可能存在账外长期投资项目;按资本纽带建立清晰的投资与被投资关系的工作尚未完全到位;会计报表合并不规范,对实质上的子公司没有进行合并报表或不予汇总,或者方法不统一,有些采用合并方式,有些采用汇总方式,企业汇总会计报表未能正确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财务人员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工作不重视,不适应新体制下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要求。

原因分析

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存在现状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企业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主观上不愿意规范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国有企业改制存在盲目改制、产权不清、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领导多数为上级委派等现象,势必导致子公司完全听从母公司领导,而且要争先恐后地显示政绩。而规范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不仅将增加一些部门的工作量,而且也将在核算上控制和杜绝企业对投资收益的随意调节,因此企业管理部门领导不愿主动做这方面的规范工作。

清理和规范核算的一些相关政策措施尚未明确。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清理和规范会计核算,需要在一些政策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将使实务工作难以顺利实施,或造成会计政策不统一,核算结果缺少可比性。

规范核算缺乏应有的基础。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核算和实行会计报表合并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另外,权益法核算和会计报表合并需要被投资单位与投资企业在平时积累、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需要规范的公司管理机制来配合实施,而这些往往是目前许多企业所缺乏的。

完善对策

首先,宣传《会计法》,提高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管理层及会计人员对正确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是《会计法》的要求,是公司负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使投资收益反映投资企业经济意义上的投资利润,不受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可以及时发现并调整以前年度投资损益,使企业当年和以后的经营成果真实可信,较好地满足会计信息的需求和防范投资风险,提高管理监督水平。

继续阅读

期权在企业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期权逐渐成为企业投资获利和规避风险的工具。加强对期权在企业投资管理中运用的研究,将对公司的投资行为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以期权为研究对象,分析期权在企业投资管理中的具体运用,以此为基础分析期权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有效性,降低投资决策的风险性。

【关键词】

期权,项目投资,证券投资

一、期权在企业投资管理中的运用

1.期权的运用概述期权是在未来某一个特定期间内或特定日期以预先规定的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实质上期权是一种投资者对特定商品是否交易进行选择的权利。目前,期权在金融、证券、投资、融资、财务等各领域都实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必然会倾向于寻找效益高风险低的项目。然而,由于未来经济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尤其是金融市场,为企业的投资增加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将期权思想融入到企业的投资管理,必然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2.期权在项目投资管理中的运用企业的项目投资,可以通过期权进行投资管理。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获得了的买进权利;企业看好这项投资,认为将来可以从中获利,就会执行期权对项目进行投资。该项期权的权利金也就是企业对该项目所投入的初始投资。因此,投资项目的价值由静态净现值和期权价值两部份组成。在项目的投资建设过程中,企业仍然享有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投资的决定权。如果市场状况良好,超出预期,致使投资项目获得了较大成功,企业就会执行期权,进一步追加投资,扩大该项目的规模;如果市场状况较差导致投资项目失败,企业会放弃期权不追加投资,损失就是期权费用,即项目的初始投资。可见,前期投资的成败与否,将成为企业是否会进行后续投资的参考依据。(1)采用净现值法进行投资决策。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若企业采用净现值法,企业以净现值的正负或大小为依据对项目进行判断和决策,但是这是一种缺乏灵活性的投资管理行为,这可能致使企业失去获得较大效益的投资机会。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于是否接受该项投资项目或方案是被动的,仅以净现值的最终结果为依据,并非主动寻求机会,这不仅会降低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也可能使公司丧失许多宝贵投资机会。这种方法下的管理行为是僵化的,它只是对企业是否立即进行投资作出决策而没有考虑管理是否会对企业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价值的多少,同时,对于企业项目的评估和考虑是独立的,没有考虑项目之间的联系以及项目的长期性和多阶段性。(2)采用期权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若企业采用期权方法,把长期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各个子决策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考虑分析,从而进行分期投资或是分阶段投资,项目一旦出现不利情况,投资者具有是否进行继续投资的选择权,这将增加决策的准确性,提高投资的效率性。因为在现实的项目投资中,投资具有可推迟性,收益具有推迟性。例如,对于某些具有可推迟性特点的项目,假设该项目当前存在着一系列的市场风险,项目的发展状况可能不容乐观,但并不影响投资项目未来的发展空间和获益能力,此时企业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并分析该项目的发展状况,不要因为目前的客观风险急于放弃投资,而是利用其项目特点推迟投资从而取得更大的收益。在这个过程中,推迟投资是必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的投资时机。当然,企业想要取得项目投资的收益,也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作为期权的费用。此时投资企业具有投资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当项目发展良好且市场环境有利时,企业可以继续执行期权。当市场环境不利或项目发展不好时,企业可以放弃期权不做进一步投资,损失的只是初始投资费用。现实中,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分阶段投资的项目,这类投资项目的决策可以看作是一种阶段式的期权,每一阶段完成后,企业都可以根据项目发展状况,确定是否行使期权。

3.期权在证券投资管理中的运用期权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金融工具,对企业进行证券投资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有效回避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总是充满风险,无论是市场风险还是可分散风险。如果我们能够将多项证券投资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重新配置或形成有效的组合,就能适当分散或减少单个资产的特有风险,但与此同时,这样做仅能获得证券投资的市场平均报酬。如果把期权方法运用在证券的投资管理中,情况将会有很大不同。利用期权对股票进行套期保值,可以有效规避不利风险,还能保障有利“风险”不受其影响,在大大降低风险的同时也能保证不改变原股票收益。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可按照各类证券的风险程度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各类证券所占的比例将所有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在一定风险下,通过将期权融入到证券投资组合中,并进行不断的变换,将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一定收益下,运用期权也将使该证券投资的风险更低。但是运用期权是有成本的,比如期权费和交易费等,所以为了保证证券投资的收益,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使证券的投资收益大于期权费用。

继续阅读

民营企业并购与财务风险

经验表明,绝大多数的国际知名大企业都是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而快速成长起来的。根据这一国际大企业的成长经验,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增长模式也很快发展起来,比如唐万里三兄弟的德隆国际、郭广昌的复星集团、顾雏军的格林柯尔、鄢彩宏的“鸿仪系”等民营企业集团。但2004年以来,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相继发生财务危机,德隆系、鸿仪系和格林柯尔等企业集团均因财务危机而陷入困境,这些高速成长起来的大型民营财务危机揭示出一个现象:在我国现有的并购融资模式和资本结构模式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不可能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活动来实现快速做大和做强企业规模的目的。

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现金+股票”并购支付模式,而我国现有并购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沈强、郑明川、李辉等,2003),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结果是导致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再加上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并购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财务危机表明,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状态下的并购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本文以湘火炬为案例来详细阐释这一问题。

一、湘火炬并购产业整合模式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是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隆国际”)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德隆国际控股公司之前,湘火炬的主导产品是火花塞,1996年的资产规模为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63.65万元,净利润为164.52万元,每股收益0.017元,是一家规模小、业绩偏差的上市公司。1997年11月6日,德隆国际通过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持有的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71%)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火炬”)的控股股东。此后,德隆国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使湘火炬的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高速扩张,经过6年的产业整合,截止2003年底,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火花塞发展为生产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主导产品为重型卡车及重型卡车关键零部件。

从公司并购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发展大汽配和国际化”的并购扩张战略,实施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2000年期间,主要策略是通过收购国内和国际相关汽车零配件企业来完成,用于并购的金额约为45893万元;第二阶段是实施“重型卡车及关键总成”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业务的并购扩张战略,时间在2001年~2003年期间,发展模式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通过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合资(即湘火炬出现金,合资方以实物资产方式出资),利用双方的已有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快速进入新的行业,该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1.77亿元。自1997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二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快速转变成国内大型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的研发和生产商,并迅速成为相关行业的最大研发与生产公司。

从湘火炬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公司的并购产业整合战略也是很成功的。表1显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表明公司的并购整合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

二、湘火炬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的并购整合增长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持续大规模的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这一并购增长模式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东权益比例快速下降,财务杠杆急剧上升;其二,以短期债务融资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的高风险债务期限结构安排。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1)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公司融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2)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不断下降;(3)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率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出现财务危机概率增加。一旦银行信用受到怀疑,或遇到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极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使湘火炬的并购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继续阅读

民企并购财务风险

经验表明,绝大多数的国际知名大企业都是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而快速成长起来的。根据这一国际大企业的成长经验,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并购增长模式也很快发展起来,比如唐万里三兄弟的德隆国际、郭广昌的复星集团、顾雏军的格林柯尔、鄢彩宏的“鸿仪系”等民营企业集团。但2004年以来,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相继发生财务危机,德隆系、鸿仪系和格林柯尔等企业集团均因财务危机而陷入困境,这些高速成长起来的大型民营财务危机揭示出一个现象:在我国现有的并购融资模式和资本结构模式下,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不可能通过持续的并购整合活动来实现快速做大和做强企业规模的目的。

国外大企业并购普遍采用换股并购或“现金+股票”并购支付模式,而我国现有并购融资工具主要以债务融资为主(沈强、郑明川、李辉等,2003),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结果是导致并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财务杠杆持续上升且居高不下,再加上不合理的债务期限结构,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最终恶化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加并购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我国多家民营大企业财务危机表明,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状态下的并购增长模式没有可持续性。本文以湘火炬为案例来详细阐释这一问题。

一、湘火炬并购产业整合模式

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是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德隆国际”)控股的上市公司之一,在德隆国际控股公司之前,湘火炬的主导产品是火花塞,1996年的资产规模为3.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63.65万元,净利润为164.52万元,每股收益0.017元,是一家规模小、业绩偏差的上市公司。1997年11月6日,德隆国际通过受让株洲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持有的2500万股(占总股本的25.71%)国有股而成为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湘火炬”)的控股股东。此后,德隆国际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兼并使湘火炬的资产规模及主营业务收入高速扩张,经过6年的产业整合,截止2003年底,公司的主要业务从火花塞发展为生产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公司主导产品为重型卡车及重型卡车关键零部件。

从公司并购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发展大汽配和国际化”的并购扩张战略,实施时间主要集中在1998年~2000年期间,主要策略是通过收购国内和国际相关汽车零配件企业来完成,用于并购的金额约为45893万元;第二阶段是实施“重型卡车及关键总成”等高成长性和高附加值业务的并购扩张战略,时间在2001年~2003年期间,发展模式主要以对外投资为主,通过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优秀企业合资(即湘火炬出现金,合资方以实物资产方式出资),利用双方的已有优势,通过专业化运作,快速进入新的行业,该期间累计完成投资金额约11.77亿元。自1997年至2003年,公司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从二级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快速转变成国内大型整车企业的一级配套供应商,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转变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的研发和生产商,并迅速成为相关行业的最大研发与生产公司。

从湘火炬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趋势来分析,公司的并购产业整合战略也是很成功的。表1显示,随着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息税前利润呈同步增长趋势,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息税前利润增长率高于总资产的增长率,这表明公司的并购整合经营状况呈良性循环。

二、湘火炬并购整合融资模式的财务风险分析

从经营和管理的角度分析,湘火炬的并购整合增长模式是成功的,但由于持续大规模的并购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债务融资,并且主要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来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这一并购增长模式存在巨大的财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它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股东权益比例快速下降,财务杠杆急剧上升;其二,以短期债务融资从事长期投资项目导致的高风险债务期限结构安排。这一并购融资模式的必然逻辑结果是:(1)随着公司财务风险的增加,公司融资成本也必然不断提高;(2)随着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公司债务融资能力不断下降;(3)快速上升且居高不下的财务杠杆率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脆弱,出现财务危机概率增加。一旦银行信用受到怀疑,或遇到国家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概率极大。因此,从财务角度分析,高财务杠杆和高风险的债务期限结构使湘火炬的并购增长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继续阅读

多元化投资主体下财务管理论文

一、把握好投资决策第一关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为企业当好参谋,把握好投资决策第一关。那么什么是投资呢?投资是指企业投放财力于特定的对象,从而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的种类很多:从投资期限的时间长短划分,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从投资的方向来看,有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按照投资对企业未来前途的影响为依据,可划分为战略性投资与战术性投资;按照未来投资结果的可能性划分为确定性投资与风险投资;相关性投资与非相关性投资等等。以上每一种投资本身就具有多种类型的性质与特点,如某一项长期投资本身,它既可能是战略性投资,又可能是风险性投资等等。因此,我们在进行投资管理时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好经济行为关。必须明确投资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行为,必须从经济规律中去寻找管理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国国有企业不少错误的投资决策案例,其中一个很大的失误原因是没有从市场经济规律本身去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做出科学决策,而是从政治、人际关系等因素轻率地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

第二,把握好调查研究环节,必须严格按国际惯例办事,按法制办事。投资决策是一个系统的综合过程。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整合相关资料进行定量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只有经济价值可行的方案才能投资,否则不能轻易投资。特别是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或者以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时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对投资方的资信、财力等诸多方面有可靠的信息资料论证。合同要严格把关,符合有关法律手续,切不可留有隐患。

第三,要把握好投资管理程序这一重要环节,做到投资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企业不同种类的投资都有其自身的特征,从而要求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程序,需要经过不同的部门审批,有些投资项目,总经理个人可以做出最终决策,有的投资项目必须需经过董事会讨论批准,而有的投资项目则需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准。第四,要把握好成本、风险、收益相均衡的关口。投资的目的最终是要有效益,要赚钱增值,所以必须进行投资成本控制;在投资环节要提高和加强风险意识,合理规避风险;投资要以实现效益为目的,还得加速回收资金,加速资金运转,以确保投资成功。

二、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加速企业资金流通与资金安全

现在形势下许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大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资金流入量小于流出量,入不敷出存在严重的资金缺口;二是资金被挪用、被挤占现象严重;三是令企业头疼的“三角债”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三个问题,是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当务之急。本人认为首先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其次要通过短期筹款和投资来调剂资金的余缺;第三必须对应收账款实施跟踪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政策,防止资金被挪用和形成新的“三角债”问题。

三、新形势下的企业利润分配管理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