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插花花艺教学范文

插花花艺教学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插花花艺教学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插花花艺教学

插花艺术教学影响要素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最早始于华南农业大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南农业大学黎佩霞老师率先在该校园艺系开设专门的“插花艺术”课,并编著试用教材。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王莲英教授在该校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1997年,中国农业大学应锦凯老师在全校开设“花卉艺术”选修课,包括插花、压花和干花等。2002年,北京林业大学的“插花艺术”课和中国农业大学的“花卉艺术”课都被纳入“北京学院路教学共同体体系”,并向海淀区十余所高校开设了“插花艺术”校际公共选修课,将“插花艺术”课程作为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课程在高等院校进行了有益探索,受到了高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此后,全国各高等农业院校相继开设“插花艺术”课。

一、高等农业院校设置“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既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多年以来,我国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插花艺术”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高等农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是开展“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手段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插花艺术以鲜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切整理及摆插造型,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插花艺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因此,“插花艺术”课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要侧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

二、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规范

继续阅读

高校开展压花艺术教育探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摘要: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压花艺术教育开展情况、取得成效以及教学经验为例,探讨推进赣州市高校开展该课程的意义。以期将压花艺术教育普及到赣州高校中,使其成为提升学生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扩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的一门素质课程。

关键词:压花艺术;教育

1压花艺术概述

将一片叶、一朵花夹进书本压制,待其干燥后便成为平面植物材料,这是压花最初的雏形。现在随着压花技术的日趋成熟,压花、压花艺术的概念随之产生。压花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将植物材料处理而成平面花材的过程。而压花艺术则是将平面花材依各自形态、色彩和质感,设计制作成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植物作品的一门艺术[1]。

2国内高校开展压花艺术教育现状

华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南华大学、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都开设了《压花艺术》选修课程[2],这些院校的师生作品在国内外比赛中屡创佳绩,为我国压花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赣州高校开展压花艺术教育现状

继续阅读

软装饰设计课程市场需求论文

一、软装饰设计教学方法与创新

1.教学方法创新构成带入法:将空间透视图以简框线条形式表现,物体内部结果无需标出,方法1调整个物体大小、结构、比列、线条粗细;方法2调整画面构图如视平线位置。以此锻炼空间物体布局能力;色彩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填上颜色,颜色要求用水粉或水彩填涂,画面要求干净整洁。同一幅图画出五张色表现效果如冷色调、暖色调、中性色调或红色调、绿色调、蓝色调、紫色调、黄色调。每种色调表示不同的情境氛围。这也空间色彩练习的表现形式;材料带入法:在线框表现图里将各物体空白处用胶水粘上各种所需材料,材料要求用各种不同的实物材料如麻布、光滑布料、玻璃板、木纹贴纸、塑料、镜子、棉花等。用各种材料的机理纹样表现真实饰物在空间里的艺术表现;综合表现法:用手绘线稿或实景照片电脑处理线稿,将分解各式实际物体元素图片用ps技术处理成软装效果图,打印出来后,可结合材料带入法,使效果图更加形象逼真,这也是专业设计要求的最终表现效果。这样客户能直观可触碰感受软装布局设计的变现方式。上述教学方法进行的同时也需加大相关专业的训练,如手绘效果图表现、电脑效果图制作、相关图片杂志的收集、参观考察展示展览,加大选修课范围如增开插花花艺、布雕、环境空气处理等辅助课程。

2.引入实际项目进去教学将社会实际案例项目导入校内专业教学,其目的是为在市场规范设计下,进行实践型练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对在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际操作性具有相当意义,架起专业教学与市场的通道。通过项目激发学生的热情,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

3.试行以校内教师进行基础理论课教学与校外设计师实践项目指导结合进行合作化教学,使学生既有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具备实践能力的拓展,是有效提升该课程教学与发展。

二、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1.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突破,健全和规范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前在未提出软装饰设计这一课程前,学生学习有关软装饰设计相关知识是由装饰艺术设计及展示设计等课程顺带或套用其他课程教学内容使该门课程有名无实。所以对软装饰设计概念、表现方式、设计风格及设计内容的重新梳理是对该方向教学内容的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方式能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贴近市场需求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软装人才。通过多方位平台在教学中采用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的种教学探索,其一,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其二有利于刺激学生的设计创作热情。其三,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师可从指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中及时了解企业市场信息。

3.拓宽学生就业面,促使学生创业可能性由于全国各高校相继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专业。每年大批毕业生造成供大于求,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在室内专业学生形成悲观思想及就业压力。然而软装设计的独立划分为室内专业学生题另一个人生舞台,市场检验结果显示经过系统软装饰设计训练的学生专业上手更快更得用人单位喜欢。由于软装饰设计行业门跨高低不同,有一定经验和基础的毕业生学生在商务网络自主创业并取得一定成果。这也为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面。

继续阅读

普高艺术教育问题探析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重视“艺术教育”由来已久,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这样一些国内知名的高校,始终对“艺术教育”给以足够的重视。蔡元培先生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一直是我国“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信条。北京大学有着优良的“艺术教育”传统,1922年蔡元培和萧友梅就依照欧美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建制成立“北大音乐研习所”,创办了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家组成的管弦乐队———北京大学管弦乐队。此外,由张百熙、陈大齐、沈尹默等书画名师参与领衔的各种书画研究团体,如“书法研究会”、“燕园书画会”等也相继成立。蔡元培、胡适、蒋梦麟、宗白华等人还发起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等,在中国高等教育“艺术教育”史上书写了光彩的一页。清华大学的艺术教育也有着优良的传统,早在1914年就成立了学生歌唱团,1916年建立了军乐团,1919年后又相继成立了学生美术社、剧艺社等学生艺术社团,它们为今天清华的大学生艺术社团在国内普通高校中有着较为优秀的表现奠定了良好的传统基础。建国以后,由于院系调整和政治运动的冲击,我国高等院校,包括名牌高校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

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正式重新步入正常、良性的运转轨道后,“艺术教育”再一次地被大家所重视。在80年代,我国很多普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各种艺术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于1984年成立了艺术教研室;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也先后成立了艺术教育中心。而综观全国各类普通高校,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的更是数不胜数。国家教委对364所高校作出的《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其中有301所高校开设了艺术公共选修课,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2%。在被调查的33所综合院校中,艺术课程开设6门以上的有6所,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45%,开设3-5门的有6所,占被调查高校总数的17%。在被调查的127所工科院校中,开设艺术公共选修课6门以上的有35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7%。在被调查的98所医、农、财经、政法、外语、体育等院校中,开设艺术公选课3-5门的有24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4%。在106所被调查的师范院校中,开设3-5门艺术公选课的有31所,占被调查总数的29%。①在这些普通高校中,开设的艺术公共选修课有“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舞蹈欣赏”、“影视艺术欣赏”、“中外音乐史及作品赏析”、“中国美术史及作品赏析”、“大学美育”、“美学基础”、“声乐基础”、“合唱与指挥”、“交响乐赏析”、“文学艺术欣赏”等赏析类、文艺理论基础的课程。还有一些相对比较注重专业技法的课程,如“管乐演奏技法”、“弦乐演奏技法”、“钢琴技法”、“吉它演奏”、“素描”、“山水画入门”、“油画技法”、“摄影艺术”、“剪纸艺术”、“形体训练”、“艺术体操”等。从80年代以来,我国有众多的普通高校相继成立了各种大学生文艺社团,配合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论学习,给大学生实际参与各种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体验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校园环境的艺术氛围。

如北京大学仅注册的艺术社团就有40多个,名称有合唱团、管乐队、民乐队、室内乐队、书法队、舞蹈队、话剧队、摄影队等,清华、浙大、南大、上海交大等一些高校也都组建了高水平的学生合唱团、室内乐队等艺术团体。自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后,国家和各级政府、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等对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给予明确的指示和大力支持,不但在艺术教育的经费、教师编制、机构设置等方面给予扶持,还大力提倡各种大学生艺术比赛活动。这样的比赛重要的有一年一度的“五月的鲜花”歌咏活动、1988年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大学生合唱夏令营”、1991年在青岛举行的第二届音乐舞蹈夏令营;1993年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大学生夏令营首届吹奏乐比赛、1996年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加强与校外的各种专业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的联络,将他们请进校园来,以他们精湛的艺术表演来感染在校的大学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高校每年都有各类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免费来到大学生中间,送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这些艺术团体和艺术家也乐意和大学生们交流,特别是一些高雅艺术,在社会上找不到知音,没有商业市场,更是愿意来到高校舞台表演。像中国交响乐团、中国室内乐团这些高雅音乐团体就多次来到北大、清华这样一些知名的北京高校演出。中山大学曾邀请广州芭蕾舞团来校演出《天鹅湖》、《兰花花》等精彩剧目,还邀请了广州乐团、广州民族乐团演出中外名曲交响音乐会、名家名曲民族音乐会,深受学生的欢迎。苏州大学还与江苏省昆剧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苏昆剧团定期送戏进校。

此外,一些当红的流行乐坛歌星,也经常被邀请到高校来演出,他们的演出分外受到年青的大学生的喜欢。80年代末,摇滚歌手崔健在北大礼堂演出人山人海的场面至今还为老北大人津津乐道。在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近年来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艺术教育课,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一些理工科院校就开设了计算机动画设计、工业美术设计一类的课;还有一些农、林业大学开设诸如插花艺术、茶艺欣赏、花卉欣赏等课程。中国地质大学还开设了“布玩具设计与制作”、“服饰与美容”、“魔笛”一类的艺术公共选修课,尤其是该校的“剪纸艺术”课,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湖北电视台曾对该校的剪纸艺术课和大学生剪纸作品展作了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国家教委有关领导视察该校后,欣然提笔赞道:“艺术教育一枝花”。②针对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公共选修课在一些高校内还处于边缘课的位置,得不到真正应有的重视,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的课程管理改革引人注目。从2003级本科生开始,艺术教育类课程《大学美育》从原来的选修课变成了必修课,教学形式也由原来单纯的课内教学变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具体来说,北师大的新生在大一完成美育基础理论学习之后,二、三年级学生每学期必须参加4次以上课外艺术俱乐部活动,才能获得大学美育的2个学分,才能通过毕业资格审查。将32个学时的活动拉长到两个学年来进行,并以学生艺术活动卡记录的项目、时间为准进行考核,也是为了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美学修养,把对美的需求由外围强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无论是“强制”也好,“享受”也罢,艺术教育的目标始终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如果类似这样的举措能够切实给广大学生带来好处,让他们通过实践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使艺术教育丰富了形式、提升了内涵,得到广大学生真正的认可,那么我们对此改革应该抱积极肯定的态度。因为,毕竟中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之路并不很长,经验依然缺乏,相比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高校艺术教育,我们还比较落后,对那些勇于探索艺术教育的实践,我们都应该持以宽容和鼓励,即使这些尝试和改革会付出一些失败的代价,那也是值得的。

艺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上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中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日益重视,艺术教育的前景应该是充满光明的。1996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此举表明国家对艺术教育的极为重视。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能被成绩冲昏了头脑,客观地说,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有许多现象还不容乐观。以下一些问题恐怕是我们将来一段时间内要重点加以解决的:

1.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随意。由于我们国家在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和教学力量开设相应的课程,这种情况是因为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在今天还继续让这种课程设置过于随意化、没有系统性的现象存在下去。我们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性质和类型的高校,由一些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得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学校牵头,对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研讨,然后组织编写全国通用教材。当前,一些高校艺术教育的公选课设置很不科学,比如有的重复严重,有的应该上却没有人能上,或者愿意上。像笔者所在的高校,影视欣赏一类的课,老师都抢着开设,因为这类课学生愿意选,看看电影很轻松。你开“影视艺术欣赏”,他开“中外影视精品赏析”,外语系的老师又开设一门“外国电影赏析”等等,光是影视艺术这类课就有四、五门。但是,像一些艺术史、艺术理论的课就没有人愿意开设,原因是学生选得少,老师讲得也累,但同样学分的课,因为学生人数少,系数也小,讲得口干舌燥还不如人家老师放放电影轻松地拿到更多的学分。我们认为,对这类课程设置要进行合理化的安排,淘汰那些重复太多的课程。另外,对于那些理论课和欣赏类课不能一刀切,按同样的系数标准来算老师的工作量,对理论课要照顾,从而鼓励老师的开课热情。同时,还要规定学生不能把全部的艺术类选修课都用来选修欣赏一类的课,要有理论课的一定比例。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从课程群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高度来认识,以艺术教育理论、艺术史、艺术欣赏、艺术技法四条线来构建一个体系化课程群。在这个课程群中,再合理地分配各类课程的比重,以艺术欣赏为主,但决不应该将艺术史和艺术基础理论和艺术技法的教育偏废。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