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教育认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作者:黄春梅刘敏况明亮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2.81%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还有7.19%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反应出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和掌握应急自救常识和逃生技巧。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问题的认识上,75.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来的,3.77%的中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握手、进餐、拥抱、共用马桶等一般的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各级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知识。
在对火灾如何逃生的调查中,86.64%的中学生知道应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但仍有13.35%的中学生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在对地震时首先应保护的部位调查中,91.27%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头部,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宣传普及地震逃生知识有关。但还有分别3.77%、2.57%、2.40%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双手、胸部和双脚。因为绝大部分中学生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调查到的是行为知识,而非实际的行为和能力。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还需加强在实践中准确运用的演练。
2中学生对学校校园安全的认知情况分析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居校园安全隐患之首,其次是违章用电,学生私藏凶器和外出上网也会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8.05%的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包括宿舍、教室、食堂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67.98%的中学生认为存在一点安全隐患;16.4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内和学校周围环境非常安全,但有8.39%的中学生认为很不安全;49.83%的学生知道学校曾出现过安全事故。因此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与教育,加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中学生对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树立中小学生的安全观,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和避险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能力,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依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和《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我市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的“校本革命”、“十个一”活动、“三师”活动中,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了解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和避险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自发的安全习惯的公民。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市统一要求与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一、岗位的性质要求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各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场所,同时是患者各类标本(血液、体液、尿液等)的集中场所,这些标本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所在,也是造成医技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多,这些都给检验科医技人员造成了威胁。调查显示,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可能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个人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摘要:当前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所热议的话题,同时,高校也加强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将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广大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加强和改进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问题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与学生以往接受教育的阶段不同,大学中的环境比较开放,大学生的生活也比较多样化,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与影响。因此,确保大学生的安全也是当今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另外,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容易对他人建立信任,在面对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业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不仅需要高校方面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自身也要意识到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高校把教育与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上,对安全教育问题毫不重视,很多安全教育课程比较形式化,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将安全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高校与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高校缺乏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就如同一个小型的社会,高校中所涉及的工作十分的繁综复杂,在高校的建设工作中,没有及时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很多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引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无形中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促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与发展。3.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在高校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安全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使得安全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导致安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很多高校中所用的安全教育教材都十分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现状
(一)观念较为陈旧
一是教育思路缺乏创新。尽管年年开展活动,却难以见到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发生实质性改变。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不连续,一些大型活动轰轰烈烈几天后就销声匿迹、没有下文。至于有多少群众参加、参加群众获得多少教育、获得教育又有多少真正能够存记于心并转化为消防安全素质,往往无人关注和保证,以至于消防安全教育难以稳步奏效。
二是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有些地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实施模式主要是上级机构制定下达教育措施和实施方法,然后由本地消防部门按照统一模式在某一规定时间段内组织实施,不能做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缺乏创新,往往是照抄照搬、年年一样。
三是教育制度缺乏创新。与消防工作面临的迫切形势不相适应,不少地区消防部门仍然存在着“上级催一催抓一抓、出了问题抓一抓”等消极被动的情况,缺少主动抓、主动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广东全省各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发部来看,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无具体的长效宣传机制;存在推一下动一下的现象,上面没有文件通知要求,宣传工作就立马停滞不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二)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落实不到位。目前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由消防部门组织实施,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国家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要求,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尚未纳入国民教育序列,造成学生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落实不好。就广大务工人员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大省,人数超过3000万,约占全国的1/4,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加上流动性强,难以接受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逃生自救基本常识缺乏,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教育不规范。社会消防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系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教材,消防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培训经费短缺,制约了教育效果。消防部门的培训多采取以会代训、监督检查代训等形式,培训时间短、内容少、效果差。
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以我们对唐山所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有28.6%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7.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由于未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总数的45.2%,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35.1%,足见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薄弱。尽管如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属于信息安全高危环境,但只有少数高校进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指导教工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在现有科技和新兴科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学校中开展的尚不健全且目的不明确的教学研究项目可以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低。与此相反,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断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信息安全的知识。显然,这两方面已经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常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多数研究局限于信息安全对于军事的价值和意义,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用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这种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商业信息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在遇到这种不利的处境时束手无措,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明显滞后
也以我们对唐山高校的调查为例,发现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滞后。滞后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可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第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健康、理性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处理不当。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高校保证其“产品”高质量、高出品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是未能处理好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不少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信息教育不是学校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因而大学生的安全信息教育也就不能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信息安全教育不系统。
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缺乏重视程度
学校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各个高校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第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或管理机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安排,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各院系办公室,有的放在学生处,教务处,有的放在保卫处等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第二是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专业教师和教科书寥寥无几。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也只是以报告、宣传等方式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全面系统。第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说,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力度
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制度不健全,没有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是教育手段落后。多数高校教育手段都是老一套,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脱离实际,对大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缺乏系统性。教育过程比较随意,而在法律规范、伦理道德和防范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本文作者:单位:)
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策划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为主线,深入贯彻依法治校目标的具体工作要求,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以“安全教育周”活动为契机,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稳定工作。保证学生生命和学校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围绕“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三、活动时间:年月日——月日
四、活动主题: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
五、活动内容
一、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的调查分析
学校安全教育是指学校管理者及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日常教育、课程教育及入学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在校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以安全教育课为主阵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实施前后,我们对2012级体育专业学生先后进行了两次一样的问卷调查,从而及时地了解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1.学生对于安全教育课的认知态度对比安全教育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规定的一门高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及主阵地。该门课程以学生的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养为主,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就将安全教育课纳入新生的必修课程,制定了教学计划,并且贯穿于大学三年之中,在每一学期末都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给出相应的考核分数,对于不及格的学生要求进行补考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刚进入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通过一年的安全教育课,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转变,如表1所示,认为开设安全教育课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从40.1%升至48.7%,认为完全没必要的学生从19.1%降至10.0%,从这一升一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逐步意识到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安全教育课的学习之中。
2.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学校充分发挥安全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能紧紧抓住每一次系会、年级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以“环境日”“消防日”“世界艾滋病日”节日为契机,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安全教育系列讲座,向学生系统讲述日常生活安全知识、自然灾害与自救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社会生活安全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练、食物中毒急救演练及防灾避险演练,开展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及逃生技能。如表2、表3、表4所示,学生通过在校一年的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知识、食物中毒急救知识、防灾避险知识均有了提高,学生从不了解、不知道到比较了解、十分了解、十分清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证明我们的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前后对比高专院校学生的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理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仍然滞后,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不足,他们在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往往对各种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安全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因此,学校从新生刚入学开始就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校园网、报刊等舆论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在学校成立了护校队、伙食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机构,让学生参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使学生在自我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安全寝室创建活动,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通过学生干部及党员的榜样作用,实现学生整体安全意识的提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通过一年的安全教育,学生有了更强烈的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往往不会自己默默承受,而是更多地选择报警或者报告相关部门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对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也有了更强烈的防范意识,能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表6和表7所示。
4.学生安全行为表现前后对比如前所述,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往往具备自身的一些行为特点,如团队意识强、纪律自觉性差、个人表现欲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学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形成亲近的心理,使他们自觉认同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常晚归、打架、喝酒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工作者更是经常与其进行谈心,向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发现一些学生有不良的心理时,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对学生予以鼓励,动员学生身边的同学来做其思想工作,使其能尽快走出心理误区,实现健康发展。从表8可以看出,学生在安全教育之后,面临心理压力时往往能选择更加合理的排解方式。学生对于人身安全及社交安全也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晚归现象较之教育前有较大好转,如表9、表10所示。
二、对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学校2012级学生安全教育前后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安全教育的实施对高专院校学生行为态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学生通过安全教育掌握了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有明显提高,安全行为表现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中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仍有21.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食物中毒急救知识,12.7%的学生在出行时,仍然选择乘坐“黑”出租车或者“摩的”等不正规营业的交通工具,37.5%的学生经常在晚上11:00之后才回到宿舍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安全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安全教育的实践,我们认识到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