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建设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作者:叶立东石泽彬单位:吉首大学档案馆湘西自治州档案局
公布各国外交使节往来文件。维基解密公布的文件称,意大利总理希尔维奥•贝卢斯科尼和俄罗斯总理普京有着“亲密关系”。美国的外交官们永远也无法理解普京为何会偏爱这位“软弱、无能,喜爱狂欢作乐而常常缺乏睡眠”的意大利总理。然而,尽管贝卢斯科尼有这些缺点,普京仍旧乐意送他一些贵重的礼物(作为回礼,贝卢斯科尼也会回赠一些奢侈的礼物。)两位政要总是依托国家资源,签署一些能源协议,这让美国的外交官们非常不解。一时间,美国政府一方面向各相关国家解释道歉,一方面以各种手段打击维基泄密的相关人员,同时禁止政府工作人员阅读、下载或传递泄密电文。关于气候学家擅自更改数据事件,导致人们对全球变暖理论产生怀疑,外界纷纷指责科学家操纵研究结果的行为。为此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特别成立独立的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并且还解雇了气候研究所主任菲利普•琼斯教授。
“维基解密”事件对档案馆藏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全面挑战
维基泄密为何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我们看到,使美国和其他相关国家政府大为惊恐的,并不仅仅是泄密内容,而是泄密的方式和手段———这是有史以来最大批量、最完整、并通过网络的机密文件外泄。在信息交流技术日益发达、人们日益依赖网络进行交流和决策的今天,相关政府除了乏力的道歉和解释之外,几乎毫无反击之力。维基泄密提醒我们:
1在数字化时代,窃取机密更加容易。泄密者也许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就能获取和大量秘密信息,泄密门槛很低。维基泄密事件,无疑给世界各国敲响了数据安全防护的警钟,考验着各行各业从业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忠诚度。历年来,我国上至国家政府机密,下到企业商业机密,都在遭受一场空前的信息安全考验!仅仅以企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的机密资料泄露80%来源于企业内部,其中75%来源于内部电子文档的流失。针对中国5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国内企业对电子文档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采取保护措施的还不到3%,一些机密文件、电子文档可轻易通过电子邮件、MSN、QQ或移动设备泄密到企业外部,从业人员对所从事工作的忠诚度势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事实证明,无论从技术手段上安装专业的数据泄露防护系统,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密的问题,数字化信息时代的今天,内部和外部都会造成泄密,而一旦造成泄密事件,给我们的各项工作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在数字化时代,机密外泄信息量巨大,速度极快、波及范围宽广。在档案传统馆藏利用与纸质传媒时代,机密文件易于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万一机密泄露,传播需要一定时日,且影响范围有一定限制。时至今日,维基解密网一次就公布逾9万份美国军方关于阿富汗战争的秘密文件,曝光阿富汗战争不少鲜为人知的信息,随后陆续公布的资料,都给各国政府造成恐慌。据【eNet硅谷动力消息】市场研究公司JupiterResearch在其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到2012年全球网民总数将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达到18亿人。报告认为,从全球的角度来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网民人数增长速度最快,到2011年,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将是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全球网民第三多的国家。如此规模庞大的网民基础、如此庞大的解密文件信息,无异于互联网的一次次核爆。
3数字化信息时代档案保密工作任重道远。档案馆藏经过数字化处理,所有馆藏都在各自的信息库或挂在互联网上,等同于已“公开”或“暂缓公开”。不妨说,自互联网诞生那天起,大多数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都是与网络“黑客”、间谍或“内部人员作案”斗争的结果。据网上爆料:2011年12月28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发表声明称,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其下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30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9日,已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疑似泄露数据库26个,涉及账号、密码2.78亿条。
其中具有与网站、论坛相关联信息的数据库有12个,涉及数据1.36亿条;无法判断网站、论坛关联性的数据库有14个,涉及数据1.42亿条。2012年1月10日晚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下称国信办)就连环泄密事件所做的情况调查通报。通报披露,近期查处的五起信息泄露事件中,最终确认被黑客入侵并遭泄露者仅CSDN和天涯社区两家网站,被入侵均为2009年前的陈年往事;其余数据泄露或为公司内部职员监守自盗,或是“一些人编造或炒作网站用户信息被大规模泄露的消息”。2012年开年后,中国正式进入“5亿网民”时代,网络又传出新浪7000多万用户信息可被攻破,网络信息安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脆弱。这些都给我们档案从业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技术体系管理体系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发展相当迅速。随着互联网上黑客病毒泛溢,网络犯罪等威胁日益严重,网络安全管理的任务将会越来越艰巨和复杂,抓好网络安全问题对保障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引言
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Internet进行电子商务的交易已成为潮流。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子商务虽已初具规模,但是安全问题却成为发展电子商务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是通过网络联系的,由于internet是开放性网络,建立交易双方的安全和信任关系较为困难,因此本文对电子商务网络支付上的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电子商务的概念和特点
1)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流通等活动,不仅是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还指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1]。
2)电子商务的特点:(1)电子商务将传统的商务流程电子化、数字化。不仅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大量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而且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易活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大大提高了效率。(2)电子商务使企业能以较低成本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也使中小企业可能拥有与大企业一样的信息资源,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3)电子商务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4)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经济要素的重新组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将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布局和结构。
2、电子商务安全的技术体系
编者按:本文从统计政务电子化对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阐述,本文对统计工作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论文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大大地促进了政府管理模式和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使这些领域实现了突破性和跨越式发展。
1统计政务电子化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的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账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2统计工作流程信息化
摘要:风险评估在信息安全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起全国范围开始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论文通过介绍风险评估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殊性要求,探讨了对此类系统风险评估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
2006年1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发表了“关于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1什么是GIS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它可以对空间数据按地理坐标或空间位置进行各种处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研究各种空间实体及相互关系,并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
2风险评估简介
风险评估是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针对确立的风险管理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即根据资产的实际环境对资产的脆弱性、威胁进行识别,对脆弱性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和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从而确认该资产的安全风险及其大小,并通过安全措施控制风险,使残余风险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3地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1.数字校园各类应用系统。
校园网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教务管理系统于200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功能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课程管理、排课、调停补课、选课、成绩管理、注册、学籍、网上评教管理等,为学院本科教学的正常运行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平台。财务管理系统于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为账务管理、学费管理、工资管理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效果良好;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于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为学院资产管理、采购流程管理等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覆盖了所有的设备管理业务活动,包括设备验收、入账、处置、统计、分析、账表、上报数据等;校园一卡通系统在圈存、食堂、超市、澡堂、开水房、机房、电控、商业街、游泳池、医务室等地的刷卡消费。同时开通了图书馆、道闸、门禁的身份识别功能,方便了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图书借阅、出入管理等;金盘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采访、编目、流通等功能;智能电控系统通过和一卡通系统对接,实现了宿舍用电智能控制、收费管理等功能。网络综合教学平台包括三大功能,一是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功能;二是网络辅助教学功能;三是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功能。且三大功能能实现数据共享,能集成使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能有效完成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报、评审和论证立项、实施和验收管理、项目汇总等信息化管理功能)、实验室日常工作综合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建制、教师、用房、安全、教学工作量、评估、数据上报等信息化管理功能)、实验室教学工作管理(包括教学基础数据、实验室教学工作、成绩管理和教学评估、学生等信息化管理功能)、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包括前期工作、毕设过程的管理和监控、论文的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功能)。
通过建立可定制、可扩展、安全稳定的统一办公事务协同平台,实现学院各部门、各人员之间协同工作(事项和工作流管理)、公文管理(公文收发督办签章等)、知识文档管理、电子邮件代收发、日程计划会议管理、公共信息交流管理、组织机构管理(机构及员工信息、考勤、工资)、办公用品及会议室管理等,从而改进靠人工传递、发传真、打电话的传统办公模式,实现学校内无纸化办公,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建设统一的学工管理系统,逐步支持除教务、教学外的各类学生业务(具体涵盖了学生信息管理、资助管理、宿舍管理、心理健康、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管理、评奖评优管理、政工管理等)。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建有53门精品课程网站实现网上教学;电子图书馆建有容量为4.6TB的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超星学术视频库的本地镜像和远程包库数据,校内任意节点均可访问全校师生学习、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学院采用siteserver站群管理系统集中建设学院主网站和各部门、系(院)子网站,站群系统较好的实现了统一风格、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资源检索、统一信息共享,院内各部门和院系都重视在网络上的宣传,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至2011年3月学院共建站点45个。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学院各类应用系统群在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办公、管理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数字校园保障体系包括:
(1)信息标准体系。
信息标准体系建设为各个系统定义统一的标准,包括信息标准、编码标准、接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校园信息化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2)信息安全体系。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q索之一,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提升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竞争的霞要意义,纷纷研究文化软实力理论,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回顾中国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成果,重点探析学界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与发展现状、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且就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不足与今后研究的展望谈一点看法。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概念的
提出及对其内涵的讨论软实力(SoftPower),又译为软权力、软力量等,这一概念提出于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全球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约瑟夫•奈在《软实力》(SoftPower)一文中,首次将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认为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基础,也是硬实力的动力。1999年,约瑟夫•奈又在《软实力的挑战》(nPChallengeofSoftPower)一文中对软实力作出较为完整、系统的定义。2004年,约瑟夫•奈的新著《软实力——国际政治中的制胜之道》(Sc•ftPow一£r——TheMeans幻Successinwor纪Politics)则对软实力给予更为简明的定义:“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这种吸引力来自一国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这一概念得到学界广泛的认同。在中国软实力的研究成果中,较早的是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一文。他提出把文化看做一种软权力,即把政治体系、民族士气、民族文化、经济体制、历史发展、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看做构成国家权力的属性,并认为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①日前,国内关于软实力的相关研究论文还有刘德斌的《“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②、张玉芝的《国内学者关于软权力的研究综述》③、李智的《软实力的实现与中国对外传播战略——兼与阎学通先生商榷》④等。相关专著则有门洪华主编的《中国:软实力方略》@、马庆国等撰著的《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⑥、唐晋主编的《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软实力大战略》⑦、彭新良的《文化外交与中国的软实力:一种全球化的视角》⑧、王佐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软实力》⑨等,这些论著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软实力的发展作r理论探讨。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蕈要组成部分,所以其概念与内涵都与软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国内学界在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提法上,则有很大的不同。童世骏在《文化软实力》一书中分析了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由来,然后指出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并凡认为与政治价值和外交政策相比,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具有更为基本的意义。∞唐代兴《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一书中的提法类似,但更为具体。唐代兴指出: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而且是软实力的基础构成内容;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由这个国家的传统、习俗、核心价值观、宗教信仰、伦理理想、道德精神、哲学思想,思维一体认方式、生存方式、民族人格心理等因素整合生成。它体现在政体选择、政制安排、政治价值观的确立、意识形态方向的定位等方面,同时,也渗透在国家意志、困家行为、外交政策之中,形成国家的整体形象。而国家整体形象对世界越是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国家软实力就越是强大。此书还分析了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内涵,认为文化意味着一种既可以是柔性又可以是刚性的力量,而文化作为柔性的力量可用来创造生存,包括对外竞争力、协调力、融合力、扩张渗透力等。并不是文化都足软实力,只有那种拥有实际生存创造力的文化才构成文化软实力。⑩魏恩政、张锦的论文《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的观点与上述提法相似。但论述更为精辟。他们认为。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就足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说的,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文化软实力取决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与形象、外交政策等。o于莉莉《论文化软实力的内构》一文则从文化功能构成的角度进行讨论,认为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体现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精神经纬,是民族、国家共同体的维系力量;文化是精神的创造力。赋予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源源不绝的进取力最;文化是一个强大的社会表征力量,具有放大或缩小经济、政治等硬实力的作用;文化的产业化可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力量,引起财富的巨大增值;文化是民族的心灵世界、意义世界,是给人们带来亭受、带来慰藉的精神家园。@对文化软实力概念与内涵的探讨,必须结合巾国的社会背景来进行,已经有部分学者作了这样的尝试。余玉花《论文化软实力观》一文认为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所体现的软实力观足美国掌控世界的霸权观、冷战对抗的思维观以及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为了避免落入“软实力陷阱”,中国的软实力观要与中国的国际关系观,特别是文化价值观紧街联系。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可称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能力。@贾海涛《试析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一文提出在中国学术的话语体系里,文化软实力概念是文化力和软实力概念的延伸,而文化力与软实力概念义是在综合国力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的软实力或软权力概念源于西方理论界的权力概念,其国力、软权力观念对中国的综合国力,文化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概念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中西理论体系差异巨大,所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与综合国力理论一样,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西方相关理论的扬弃。是一个质变的过程。o韩宝华、秦裕华《当代中国语境下的文化软实力解读》一文阐述了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为“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和谐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辐射凝聚功能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的身份认同,“文化创新”则是保持文化软实力在现代世界中产生影响力的经典方式。⑩就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与内涵来说。国内学界还没有形成定论,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下去。在继续研究西方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的同时,必须进一步结合中国的国际关系与民族文化的实际来探讨文化软实力,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就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进行更为细致的解析。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晕要性,一般都是从文化在整个软实力系统以及国家实力系统中的地位来进行论说。章世骏《文化软实力》一书提出,文化作为软实力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因为文化足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还因为一方面,文化往往构成了同样体现软实力的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该书还指出十七大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在世界都在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和平与发展面对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①沈壮海主编的《软文化•真实力——为什么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书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作了较好的概括,认为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文化实力从总体上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影响着综合国力中物质实力的形成与发展,还是物质实力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找准文化发展的方位,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②陈飞、柳卫东《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意义》一文也认为在当今物质极大丰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莺要的战略意义,如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升国际地位,所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既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王广军《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也指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El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则必须在壮大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④也有学者从和平发展与文化安全的角度来谈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叶小青《和平发展视阈中的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一文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助于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与国际亲和力,从而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从维护中华文化的特性和独立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而言,也必须加快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和谐文化则是当下中国文化软实力建构的精髓。⑤谢雪屏《文化软实力竞争:关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一文提出,当今世界作为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文化安全已成为保障国家安伞的不可忽视的精神因素,文化领域的扩张与反扩张、渗透与反渗透逐渐构成国际政治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伞面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稳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李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域》一文也认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文化软实力”理论为我们实现会面发展提供r一个新视域。⑦另外,有学者从文化建设与国家战略、民主政治等角度来谈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孙锐、陈鑫《从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看文化建没》一文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阐述了文化软实力的莺要意义,认为文化建设要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国家竞争力上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就是借鉴别国崛起的经验从文化选择上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思想和体制的创新。文化建设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增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等的关系。⑧曾海涛、申细花《浅析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与意义——对葛兰西、哈贝马斯、阿尔都塞相关理论的借鉴》一文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哈贝马斯、阿尔都塞与软实力相关的文化理论,如葛兰西特别强调“文化霸权”,哈贝马斯强调公共领域对文化影响力的霞要意义,阿尔都塞则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概念,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等,然后指出中国的文化建设意在提高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⑨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必须结合国家综合实力来进行阐述。国内学界目前的研究还需要更加系统化,提升理论高度。尤其要结合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际,从多方面来阐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以及提升综合国力的意义。
三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就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不少学者都结合国内外的环境来研究.表示了相当的担忧.认为存在着许多问题。刘洪顺《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一文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的牛产基础卜形成的,通过文化的形式在较长时期内对本围家公民以及其他周家产生的综合力量。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他认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I,Ii方国家的某种钳制;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国际囿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①武铁传《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问题及提升路径探析》一文也指出了文化“软实力”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文化发展不平衡与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n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等。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F,要借鉴经济发达国家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国际经验。加快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步伐,以文化产业集群化带动文化“软实力”提升,以人才培养夯实文化产业繁荣之本。②孟淑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之管见》一文则重点讨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如民族文化流失严重.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落后,文化建设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等,认为这些问题导致J,诸多不和谐的文化现象,再加上强权国家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战略,向发展中国家传播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我国文化事业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侵略。我国文化的现状和时代要求之问的差距还很大,所以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④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但优势相当明最。孙西辉《论加快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文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有较全面的论述。该论文指出,一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如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风靡会球的中国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独特的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外交理念与政策、海外华人圈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文化中有一螳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东西,国家认同和国民凝聚力的下降,国民素质的缺憾和人才的流失。国际机制建设与安排中的身份不相称。④邓显超《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机遇与挑战》一文认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没正处在一个非常莺要的历史起点,既面临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和严峻的挑战。机遇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日益广阔的市场空间;文化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足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的新起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商接源泉;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为我围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难得的世界市场和国际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文化建设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战略支持和政策保障。挑战则有: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尚有差距;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不完伞适应;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建设与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文化建设与对外开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文化建设与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着文化人才缺乏和文化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⑤在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的研究中,学界已经注意到-r正反两方面,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过讨论的深度还明显不够。今后的研究应该对具体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各个领域所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作进一步的探讨。
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理论经纬》2015年第0期
摘要:医患关系是医护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医疗过程中,医患关系双方均存在心理层面的需要。本文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医患双方各层次的需要为切入点,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患纠纷;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患关系也逐渐复杂化,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针对当前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2015年7月22日,“患者安全与医患关系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明确了2016年医疗改革的重点工作,本次医疗改革推行的“两票制”、“分级诊疗制度”等方案,致力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一定层面上对改善医患关系也有着重要意义。
1国内医患关系现状
李靖等[1]曾对苏州三家医院的209名医护人员进行过研究,显示有82.2%的医护人员曾遭受来自患者、患者家属、探视者的不同性质的伤害,其中以言语攻击为主,占74.7%;2015年1月~12月,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收到82起医院暴力事件的上报[2];石磊等[3]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90所县级医院的6828名护士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县级医院护士遭受伤害的发生率为66.48%;王立成等[4]对哈尔滨某三甲医院的研究表明,该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率为66.1%;王玮等[5]的调查显示,在河南省的三级医院中66.0%的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或非常紧张,在二级医院中有90.0%的医务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孙盼盼等[6]对广州10所医院进行的医患关系调查研究显示,86.21%的医务人员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2理论背景
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nhamH.Maslow)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并在《人的动机理论》中系统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7];并提出两种基本认知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本窗口,这两种基本需要隐藏在五种基本需要之中[8];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属于低级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高级需要[9];马斯洛认为人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便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继而主宰、组织这个人[10-11];低级和高级需要,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动机,激发人们通过行动来满足这些需要,从而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产生影响。马斯洛通过需要来解释动机,同时又通过动机来了解人的行为,他认为动机是推动人类生存和发展行为的根本所在[12]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是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起支配作用的需要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13]。
【摘要】科技创新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有重要助推作用。论文从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痛点问题,以及科技创新促进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成路径等几方面展开解析,还原其应有的学术机理和逻辑架构,为科技创新助力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科技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生成路径
1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各部室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集中统一管理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编制档案检索工具,积极提供利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参考资料,为领导决策、机关建设服务;做好档案统计工作,按规定报送上级部门和自治区档案局;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有关档案业务的工作。
2当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痛点问题
2.1归档工作不健全
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状况,制约了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归档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档案信息,数据资源没有注意记录保存,甚至没有归档。反映出归档工作不健全。
2.2档案利用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