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课改论文范文

新课改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新课改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新课改论文

新课改初中政治论文3篇

第一篇

1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1.1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想,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践行。对于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已经不再仅仅是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就能取得优异成绩的。相反,学生一定要具备独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授业者、解惑者。

1.2新课改下创造轻松、和谐、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轻松、愉悦的环境有助于降低人们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应有的水平。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们采用的往往都是借助板书或者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抑感和恐惧感,从而使其无法真正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为此,我们可以经常采用一些如分组讨论、辩论以及案例讨论等方式。例如,在进行人民版九年级第课第一框《长大成人的标志》的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对于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同时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习效果的全面提升。

1.3新课改下通过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需要和谐的氛围,更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机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课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为此,我们应该尽力改善这种状况,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例如,在进行九年级第九课《人大代表的责任》第一框《人大代表人民选》的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们拟定了简单的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去预习,十五分钟后,让学生们到讲台上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见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平台。

继续阅读

中学数学新课改论文

一、中学数学课改的不足

在很多时候不是教师不想改革,而是不知道如何改革,也不知道怎么使用新的教学模式。若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仅限于理论层面,就会和教学实践相脱节,而即便能够落实到课堂上,也往往会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和理论学习不及时而造成改革的乏力。表现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在形式上大肆宣扬的貌似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师谨慎地像新课程标准靠拢,唯恐课堂不活跃、不够新而受到新标准的责难。究其根源,是因为这些教师不够自信,没有从本质上领会和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依附于形式,希望课堂看起来热闹些。其次,应试教育严重抵消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想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激活他们的思维。这需要教师放开课堂,他们才能获得相对的自由,也才能拥有灵活多向的思维方式。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当前唯考试为准绳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先考虑学生的成绩,这就影响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同时,家长在这个竞争异常残酷和激烈的社会里也深深懂得抢占先机的重要性,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社会竞争的压力顺理成章地转嫁在了学生的身上。这样,唯成绩为准绳的考核标准多年来得不到改变的现象也就毫不奇怪了。再次,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教学体系存在脱节。从课程内容上来说,尚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经验的联系,缺少数学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体系,内容上要求全面周到,理论上追求的是严密有序。新课程标准中被删除的内容,在教学中也往往被许多教师善意地补充回来。这就造成了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不可协调的矛盾,难以体现时展背景下科技进步与数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造成了学生只善做题,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创新思维不够的无奈局面。最后,教学方法没有获得新的突破,评价机制仍旧落后。从技术层面讲,我们并没有获得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用的还是老方法、老套路,只有在上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时才努力地有所创新,而未能形成可操作的常态课。这说明那些研究课仍然在研究状态和探索阶段,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成功。另外,在评价机制方面,仍旧是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探索出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和体系。如果某种评价方式不能起到鼓励和督促作用,那么这样的评价方式就是没有效果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在评价体系方面尚无建树。

二、中学数学新课改的成绩

总结这些年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在广大教师不懈努力的前提下,各地区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如我校在紧跟高考、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原则下创新性地推行了五为模式教学,即以问题为先导,以活动为特征,以精讲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以两种课型为结构。它是我校二四八教学模式的高度理论化,是更具有指导性的创新理论。

三、中学数学新课改的努力方向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观念。在这里我使用了“解放观念”一词,而没有使用“更新观念”,因为在我看来,新课改已然不新。中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警惕和防止新课程标准成为新的束缚和教条,一旦所有课堂内的变化都被这个标准所规划的话,它无疑会成为新的教条。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要教师解放自己的思想,不让教条的观念控制自己的大脑,时时处处要从学生出发,围绕目标来实施教学,而不能盲目迷信权威,更不能东施效颦或者邯郸学步,学来学去丢掉了自己。若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丧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还谈什么新课改呢?其次,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一个数学教师如果专业知识不够雄厚而专门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那无异于练武之人不练内功只讲套路一样,完全成了花架子。如果没有雄厚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贫瘠的专业知识会让任课教师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哪里还顾得与创新呢?

作者:田臻玮单位: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继续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新课改论文

一、情感教育概述

首先,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和兴趣,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创造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和环境,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要能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能在尊重彼此个性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和互动,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是在针对初中生心理与生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素质的深入发掘,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陶冶情操。加强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也是引导学生情感发展的具体要求。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和情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有着极强的自尊感。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义。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通过创造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逐渐进入到教学实践中。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播放,使学生对教材有直观的认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比如,在讲寓言故事时,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根据文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是很难的,学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而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通过在文本内容中嵌入图片和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使学生能融入到角色中,进行体验,以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写作目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还能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对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学习内容除了包括口语表达、阅读、写作、语言理解等方面之外,还包括情感培养。语文知识的积累,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实践与体验。教师主要起到的就是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文知识,不仅包含内容众多,而且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够将课堂上的知识进行吸收,从而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学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三)注重课文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继续阅读

思想政治教学新课改论文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概述

(一)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对于现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说,存在着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度和价值观的不到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了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正确价值观,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有些思想政治教师却在片面地强调和追求思想政治书本知识上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往往会忽视。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在了这个上面,通常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教师总是会利用大部分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却很少让学生独立思考,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禁锢,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二)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化

在新课程标准下,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普及,以前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现象在有些课堂上仍然会出现。有些教师在享受多媒体带来的便利同时,却不能合理进行利用。如果他们将大量的信息全部倒给学生的话,学生思考的时间比较少,彼此之间不存在交流和互动。有的教师甚至在使用课件时,还会采用全部动画的播放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课堂的秩序和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利。长期下去,学生的兴趣点就会转移,不能恰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多媒体起不到有利的作用。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一)通过时事政治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以前的思想政治课相对,学生更加喜欢新闻事件的发生。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给学生加入一些时政新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就会提高。在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时候,可以把话题再转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将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总之,如果单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就接受不到学习的知识。当然,如果能给学生组织以新闻会的形式学习,学生通过演讲让其他人对其做出评论,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继续阅读

高中音乐教学新课改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渗透的背景下,使得音乐课程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现在高中音乐课堂,这就体现了顺应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方向优化音乐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中阶段的各门课程都进入了较为紧张的阶段,由于音乐课程并不是高考的主要内容,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音乐教学。当前,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为高中音乐教学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本文就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在高中阶段,音乐课程教学可以作为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渠道,凸显其教育价值。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仅仅以乐理知识讲解和歌曲演唱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而是突出了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对新课改以及音乐教学形成正确的认知,对高中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形成基本了解,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

一、新课改在高中音乐教学中体现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音乐课堂是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培养学生形成音乐素养的重要。在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音乐素养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感受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意识,提高其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音乐属于艺术门类,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每个教师面临的重要课。当前,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新课改有针对性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思路,也指明了音乐教育的方向。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由于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缺乏对多元化音乐教学方法的意识。很多教师仅仅采用讲解加示范的方式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学生只能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获取音乐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枯燥性的印象。其次,学生对音乐缺乏学习兴趣。高中生已经进入了较为紧张的学习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很难通过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对音乐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会认为音乐课程占用了自己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就更加无法在音乐课堂上专心学习。最后,信息化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当前,信息技术和设备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中的必备辅助工具。但是,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充分运用,甚至根本没有用到信息技术[1]。仅仅将音乐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工具,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获取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路径比较有限,很难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得到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

继续阅读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论文

一、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灌输式教学时,学生在被动情况下往往采用模仿的思考方式,按照教师的思路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思维,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创新性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在进行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思维的活跃性。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地图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地图,这些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地图在地理课堂上的作用,让学生提高读图的能力,通过认真阅读地图,从中挖掘更多的地理信息,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通过地图的直观作用来让他们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把地理理论知识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在阅读地图时能有效提取有用的信息。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通过认真分析地图,能让学生建立对地域的初步认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地图这一直观教具,并教给学生阅读地图的科学方法,使他们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究,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地理知识。生动、形象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对地理知识产生想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使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快速地进入到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中。(2)运用丰富的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学的直观性。构建开放性的地理课程,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地理教学多是图表教学,要实现图表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运用图片、地球仪、多媒体等资源,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升,进而提升学习效率。(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学习动起来。采用游戏教学、模仿教学等方式,将学生从静态转移到动态,如让学生绘制中国省份图,制作图表等。当然,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众多,如问题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都在于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从教学的主体地位转变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突出,让他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激发对地理知识的热爱。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促使课堂教学高效完成。

作者:王爽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龙华中学

继续阅读

新课改下古代文学论文

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传统课堂模式中的“满堂灌”,因此,为了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可以将每个章节设置成若干个问题,在讲解之前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有重点、有方向的听讲。在讲解教材中具体的文学作品时,更应该体现这种问题意识。教师可以用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手法,感悟文章的内在意蕴和审美特征。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把握作品的重难点。例如,在讲解《苏秦始将连横》这篇作品时,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问题:苏秦外交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从苏秦家人前后态度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俗怎么样?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领悟战国谋士的雄辩之才、人生目标及战国策的写作风格。教师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教学重难点。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代文学教材中选用的作品都是文言文,其中的字、词、句子、音调和语法结构都与今天的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此外,文言作品的思维跳跃性也较大,句子之间、词语之间都缺少关联词。而且大部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比较复杂。这都使得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时感到枯燥、艰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寻找合适的途径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感官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艰涩难懂的文言作品转化成生动的画面,或者为学生播放与所学作品相关的音乐,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从视觉、听觉上拨动学生的审美神经,让学生在这种直观的审美体验中,逐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学习陆游的作品《钗头凤》时,可以在网上查找相关的flash动画,然后在课堂上一边播放动画视频,一边播放陈瑞演唱的《钗头凤》,从而让学生对这首凄美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加深入全面的审美感受。学生透过动画中凋残的落叶、憔悴的美人、凄凉的风雨就可以充分体会到有情人不能相伴的悲痛,进而认识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和毒害。

综上所述,在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会,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意境,让学生在这些意境中获得文学的审美认知,学习作品精炼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进而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积极性。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技巧,不仅可以有效完成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亚慧单位:赤峰学院文学院

继续阅读

新课改建设校园文化论文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意布局,缺乏规划和主题一些学校仅仅是根据眼前的情况进行布置,哪个角落能放一张黑板就放一张黑板,哪个角落能栽一棵树就栽一棵树……这种不经过规划的任意布局,缺乏主题,表面上看起来内容俱全,实际上使学校的布局显得凌乱不堪。

(二)脱离学生生活,缺乏亲和力有些学校,围墙上贴的很多电脑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制度、职责、校训、校风、安全提示语等,给人的感觉非常压抑,缺乏亲和力,容易给师生造成距离感。教室里的墙报、黑板报做得五彩缤纷,一细看,全是出自教师的“丹青妙手”,那些文绉绉的文字就是成年人也要仔细研究才能读懂,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就只有望“字”兴叹了。

(三)追求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积淀有的学校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学校领导热情高涨,做了方案,发了通知,信誓旦旦要在几周内搞定。这种做法明显表现出贪功浮躁的习气,忽视了历史文化的积淀,缺少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有的春风化雨式的滋润和熏陶,结果是在贪功浮躁中,丧失了发展的根本。

(四)重视“显”性文化,忽视“内涵”文化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说:“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蕴涵,文化的底蕴。文化的蕴涵越深厚,学校的基础越深厚。”然而,一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上思想狭窄,顾此失彼,在操作中只重视“静态”的诸如物质硬件等“显”性文化建设,而忽视“内涵”的,如教职工的职业道德观念、课堂文化等。这样的文化是不健全的,也是没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五)特色化建设不够明显、不够突出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根据本校的特点来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体现出学校的特色,结果这种“做出来的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解决的对策

(一)找准办学定位学校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青少年构建精神世界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准定位”,就是要根据学校的自身特色,明确学校的使命,就是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为了这个培育的“愿景”应该如何去做?搞清楚了办学定位,也就找准了学校文化建设的魂。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