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新闻媒体范文

新闻媒体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新闻媒体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与决策气球

内容提要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等事件,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论证施放“决策气球”是有必要的。对此,新闻媒体应该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充分地运用“平衡”的报道策略,积极地、负责地参与报道。关键词公共政策决策气球平衡报道AbstractAstheeconomydevelopsandthepoliticsimproves,Chinahasbeengraduallymovingtowarda“ParticipatorySociety”.Governmenthasbeentryingtodropthetraditionaldecision-makingmodeofproposinganddecidingatthesametime,rather,itsetsoffa“balloon”totestthepublicresponsebeforefinalizingapublicpolicythatconcernstheinterestsofmostcitizens.Thisessayreviewsseveraldebatesonissueslike“extendingworkingtenures”,analyzesthemthroughrelatedpublicpolicytheoriesandjustifiesthenecessityofreleasing“policyballoons”.Pressandmediashoulddiscardtheoutdatedconception,fullypracticethebalancingstrategyandreportactivelyandresponsibly.Keywordspublicpolicy,policyballoon,balancedreporting现代社会是“参与性社会”(participatorysociety),即“社会中的个体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决定他或她自身的命运。这是一个讨论的社会、学习的社会,试验的社会和发展中的社会。”[1]它建立在鼓励和尊重个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相关部门开始认真听取公众意见,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策合法化的过程,一改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增加政策的透明度。9月份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就是一例。对于是否要延长退休年龄,学界争论已久。早在2000年,就有专家提交《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报告,建议国家应尽快确定推迟退休年龄方案。目前,在“白色浪潮”对社会养老已形成一定压力的状况下,有关政策的出台并不想一蹴而就;而是先通过新闻发言人之口向媒体披露消息,将考虑制定政策的意图公之于众,以此来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我国已出现一个良好趋势: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有关部门开始施放“决策气球”来试探舆论。退一步讲,即使不是主观意愿,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何谓“决策气球”?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它是在某个公共问题已经形成并有一定的政策诉求后,有关部门在考虑相关政策制定与否、该如何制定时,尽可能广泛地听取舆情民意的一种试探性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我国,施放“决策气球”是一种新颖的做法,赞成者称道这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但也不乏反对意见,如认为在一些涉及民众利益、比较敏感的问题上,不能随意信息,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舆论混乱,并有可能引发社会动荡”。[2]对此,我们将通过回顾两个典型事例——都江堰“杨柳湖工程”停建和“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论,来探讨:施放“决策气球”有无必要?新闻媒体对此该持何种态度?需要具体运用哪些策略?

一、典型事例回顾1、都江堰“杨柳湖”工程的停建“杨柳湖”工程距离都江堰世界遗产核心区仅350米,很可能会对文物保护、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但有关部门事先没有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而是采取了绕过审批程序,先开工、后报批的工程建设模式。为了获得支持,2003年4月28日,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就此邀请四川省水利、文物、建设、环保、遗产管理等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到实地勘察并论证。会上反对建坝呼声强烈,但是管理局仍坚持继续上马,并在6月5日,再次组织论证,将持反对意见的专家排除在外。7月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记者张可佳采写的报道《世界遗产都江堰将建新坝原貌遭破坏联合国关注》后,杨柳湖工程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并形成了一个报道的高潮,央视一套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以及《南方周末》等纷纷前往都江堰调查采访。8月初,在媒体广泛报道后,由建设部等单位组成的专家调查组前往都江堰进行调查,并提出质疑。8月26日,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递交统计报告,给出两点意见:该工程不宜上马,要慎重;在未取得一致意见之前,暂停杨柳湖前期工作。8月29日,在四川省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上,省长当场表态“不能上”,大坝的各项工作暂停,工程论证也同时停止。2、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2004年9月8日,《北京晨报》最先发出报道,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正在考虑延长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首要是女性的。由于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这则新闻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反响强烈。在新华网发展论坛,在8日早上的7点59分,就有网友上首贴,截至到当天晚上的11点27分,已经有330条回复,绝大部分持否定态度。[3]此后数天,对这则消息,全国媒体都在跟踪报道、展开讨论。以时评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9月9日就有4篇,如《信息时报》的《“推迟退休”只会加重社会负担》、《中国青年报》的《延长退休年龄的隐忧》、《南方都市报》的《延长退休年龄不是减压妙方》、《南国早报》的《延迟退休别按下葫芦浮起瓢》。由于公众舆论对延长退休年龄主要持反对态度,9月13日晚,在中央台的《经济信息联播》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表示“退休年龄,在研究,这个问题很敏感,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最后的抉择”。随后几天,讨论仍在进行。9月17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对此正式表态说,“延长退休年龄并不是当前中国立即需要实行的政策”,同时透露正在吉林、黑龙江开展试点。

二、施放“决策气球”是必要的在哲学意义上,公共政策所主张的是主观与客观相统

一、主体与客体相适应的过程。任何高效益的政策都是以一个良好的政策制定系统为基础的。重视这一过程,是公共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回顾,参照现代公共政策的特征、基本价值标准和制定的基本准则,笔者认为在许多政策制定过程中施放“决策气球”是必要的。1、现代公共政策问题日益复杂化现代公共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政策问题日益复杂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策问题具有相关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因素都存在于一定的系统之中,任何系统都与其他系统密不可分。据此,公共政策的价值标准,就不能只考虑现实的、直接的、直观的政策后果,还必须同时考虑未来的、间接的、潜在的政策影响。二是政策目标具有多重性。现代社会是多元的,公共政策的目标选择也随之具有多重性。不同的政策目标在理论上可能会出现悖论,在实践上也不乏冲突的存在,进而形成公共政策的选择困难。三是政策问题具有动态性。节奏明显加快、价值多元化和动态变化性是现代社会的三大特征,公共政策问题相应地形成了较强的动态性。2、公共政策的政治公正标准和社会可行标准从宏观上说,任何公共政策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价值标准中,都包括政治公正标准和社会可行标准。政治公正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内涵:一是除法律特别规定保密外,现代公共政策讲求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透明度,讲求公众发表意见的合法途径,讲求新闻监督。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公开性,公民及公民团体才可能了解公共政策是否合法,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公众的利益。二是公共政策必须符合利益普惠的原则,即“公共政策由其性质所决定,其目的在于为全体公民谋取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或特殊利益集团谋取利益”。[4]社会可行标准主要是指,一项公共政策在政策宣示后可以较为顺利地推行。具体说来,即指既定政策有良好的国民基础,至少不会遭到社会普遍的或一部分人的强烈抵制;同时也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历史遗留问题。3、公众舆论是公共政策决定的重要准则政策决定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将决定政策执行、反馈、修正的难易程度。影响政策决定的因素很多,如个人价值观、党派认同、选区或地区的利益、公众舆论、传统或惯例等。其中,“公众舆论确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范围和方向”[5],尤其在那些与公众发生直接关系的政策中。这是因为从“应然的”意义上来说,由于政府的公共权力和公共事物管理的被授权、被委托的地位和职能,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质,政策决定理当尊重民意。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聪明的决策者都明白,在公众已形成明确、集中而强大的价值倾向的情况下,顺应民意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参照以上的理论,事先“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息来试探民意是有必要的。现代政策问题日益复杂,如退休年龄的延迟不仅仅只关乎养老金的支付,还会涉及到年轻人就业、普通职工的生活状态、现行《劳动法》的修改等一系列问题,它们之间不乏冲突的存在。利益取向不同的群体对此事就态度迥异,部分公务员、科教人员非常肯定;而大龄“蓝领工人”、下岗职工等则强烈反对,如果贸然出台政策,其公正程度和社会可行性将会大打折扣。“杨柳湖”工程的停建,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公众舆论的反对。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但“杨柳湖”工程可能会违反“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唯一性原则”。消息一经披露,众多专家、广大公众的一致反对,全国180多家媒体都介入了报道,最终公众力量直接影响了决策,该项工程被叫停。试想,如果在工程立项之前试探一下民意,会这样虚耗人力物力么?

三、新闻媒体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具体措施如上文所言,施放“决策气球”这一新颖做法值得提倡。对此,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参与报道,引导公众讨论,力求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基于以下两点原因。1、新闻媒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地位就公共政策的制定而言,至少有三类主体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制定过程。新闻媒体属于其中第三类——社会非法权主体,即“在正式的法律规定中其行为属于非政策行为,但实际却可以影响甚至深深影响政策决定的社会主体”。[6]新闻媒体主要是通过传播社会舆论来介入的,它负有为那些“缺少声音”的公众讲话的责任,成为一个能充分容纳民意表达的平台。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权利虽是宪法原则之一;但实际中,作为个体的公民直接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机会很少,民意很难通过正式的制度渠道进入到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裁判中去。2、改善我国公共政策报道状况的需求“新闻是人们对其生活作出合理决策所需的信息。”[7]这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总结新闻定义时提出的原则之一,着重强调新闻的决策功能性。对此,西方的一些主要媒体做得很好,它们历来以公共政策的权威报道为己任。而囿于一些过时的观念(如认为保持一定的神秘性有利于维护政策的权威;以为政策制定的由头、制定中遭遇诘问和反复修正等过程一旦被公众知晓,会影响政策的严肃性),我国的公共政策报道,尤其是针对决策过程的报道,在传媒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实现。有论者认为,目前媒体“较低水准的公共政策报道,常常不能满足主流人群的关注与兴趣”[8]。对“决策气球”的报道,新闻媒体要解放思想,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同时,在具体操作实践中,还须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将可能潜在的负面影响消弭于无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施放“决策气球”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应该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媒体在报道时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为了抢新闻而捕风捉影。如2004年12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科技部一位官员在的留学人员代表座谈会上透露,为吸引更多优秀海外人才,中国正在考虑效仿印度,为海外专才实行“双重国籍”的优惠政策。后经核实,这是记者对该官员讲话的误解所致。该官员在会上并未谈及中国考虑“双重国籍”的问题,其原话为: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境外留学人员的吸引,例如印度采取了“双重国籍”的方式,而我国是采取“永久居留权”作法——也就是所谓的“绿卡”。此外,媒体的报道要有权威的信息源。关于双重国籍这个问题,有决定权的是公安部和人事部,所以对双重国籍问题放“决策气球”的不可能是科技部。记者如果事前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不会从改变双重国籍的角度报道该官员的谈话。其三,“决策气球”的报道要留有回旋余地。如此次有关“延长退休年龄”的报道最早出现在《北京晨报》上,信息源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胡晓义。为了避免绝对化,新闻中着重强调发言人“并没有透露政府何时会对公民的退休年龄作出调整,只是说这个工作是个渐进的过程,目前正在着手研究。”其次,在报道新闻时应遵循“平衡报道”的原则。“平衡报道”源出于西方新闻学,是西方新闻报道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1980年出版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就指出:“新闻报道应当求得平衡、公正和客观。”在中国大陆,孙旭培在研究我国报道方法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报道经验,也于80年代就提出了新闻报道的平衡的概念[9]。运用“平衡”的报道方法,可以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能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报道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能点出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这样就能更准确地反映事物及其内外联系,寓倾向性于全面、客观、公正之中,使人更加信服。同时也可以较好地对舆论进行调控,因为通过平衡报道,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都能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会加强各群体之间的交流,避免极端意见的出现,有利于社会谅解和社会整合。“重大的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的问题经人民讨论”。回顾“杨柳湖工程”的停建、“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等事件,可知一项公共政策尤其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其制定过程的公开、透明,有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利于增进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施放“决策气球”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媒体对此应该持肯定态度,并采取慎重和有效的策略进行报道;而广大民众应该积极参与讨论,理解和包容可能会出现的某些偏差。注释:[1]【美】赫伯特.阿特休尔:《从弥尔顿到麦克卢汉》,纽约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2]陆高峰:《“延长退休年龄”新闻的反思发言人不能乱发言》,《信息时报》,2004年9月21日[3]新华网发展论坛2004年9月8日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讨论,可见如下链接:/comments/2004-09/08/content_1954891.htm[4]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0页[5]转引自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6页[6]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7页[7]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8]转引自孙旭培:《中国传媒的活动空间》,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页[9]孙旭培:《论新闻报道的平衡》,《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248页

继续阅读

传统新闻媒体的应对

一、大数据时代对新闻创作的影响

当信息获得方式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仍然依靠编辑记者的主观判断来发现新闻、创作新闻,就如同在机械化时代仍然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劳作一样。随着网络普及和计算机的“入侵”,以往由人主导的新闻采编业务正在发生变革。美国Narra-tive公司(一家专门训练计算机编写新闻报道的公司)利用NarrativeScience算法,结合几十年来保存的所有棒球比赛数据,大约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关于棒球比赛的新闻报道。Narrative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克里斯蒂安•哈蒙德(KristianHammond)表示,未来机器生成的新闻将占到媒体新闻的90%,并且在未来5年之内,这样的新闻有可能还会获得普利策新闻奖。①虽然这一断言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但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断言也预示了未来新闻创作的变化和趋势。以往为了让受众知道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在新闻写作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突出“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相关关系逐渐取代因果关系,“是什么”比“为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单纯的一条线的叙事写法逐渐由多个相关事件、或者多个相关原因导致一个结果的写法代替。相关关系取代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给以金融、财经、股市等经济类新闻的媒体和记者带来了启示。比方说,在当前中国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商报》和《中国政府采购报》利用商务部、海关总署记录的中国企业每月的分行业、甚至分企业的详细数据,或者大型商场人们的购买习惯等详细数据,通过这些分析帮助企业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生产、销售等经营理念,第一时间抢占有利商机。再比如,在美国,每次飓风来临的时候,商场超市里除了手电、帐篷、灶具、睡袋这些抵御飓风或者在飓风期间适用的商品热销外,统计人员发现蛋挞食品的消费在飓风来临前也开始热销②(在这里我们不需要探究因果关系,只需要知道这个相关关系即可)。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有关飓风的预警,必将带来蛋挞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另外,在新闻创作中更多的相关关系或者数据,也是新闻媒体和记者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一种积极行为。因为毕竟受众一方面能从多种关系和数据中更清晰了解整个事件;另一方面受众也能从新闻报道中收集相关关系和数据来分析预测新闻事件的走向、结果等。比如,1964年刊登在《中国画报》封面上的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的图片,他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日本情报专家据此解开了大庆油田之谜。他们根据照片上王进喜的衣着判断,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有可能穿这样的衣服,因此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并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有了如此多的关系分析,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庆幸的是,日本当时是出于经济动机,而非军事战略意图。③所以在大数据时代,从积极意义上说,传统媒体记者收集到的所有相关关系或者数字信息现在都可以用新的方式加以筛选、利用,用新的思维加以考虑,以受众需要为出发点,把这些内容写进新闻报道。可以肯定的是,记者相关关系和相关数据量越多,同一事件、不同记者采写的新闻对受众越有指导意义,传统媒体的服务性也就越强。

二、大数据时代对编辑记者新闻敏感的影响

以往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大多来自个人的主观偏好,一条线形的因果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大数据时代为传统媒体开启了一场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重新寻找新闻价值的“游戏”。编辑记者对于数据的看法以及对于由因果关系向相关关系转化时释放出的潜在价值的态度,正是我们重新培养新闻敏感的关键。有人预测,通过机器生成新闻有可能比记者手写的还要专业,还有可能获得奖项。姑且不论这种预测是否能成为现实,起码这种预测至少说明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要调整思路来安排采访或者采写稿件。从编辑角度来说,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采访方案,是出好新闻或者判断新闻真假的重要手段。网络中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内容,可能会成为我们写出好新闻的重要线索。比方说,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我们在网络中发现这样一条信息:“保定长城汽车哈弗H6在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评选中获得外观设计专利金奖。”因为长城汽车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获得一个设计专利金奖不足为奇,出于这种考虑可能会忽略新闻中的真正价值。于是,我们仔细浏览这条线索在各个微博、微信、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的留言发现:首先,“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专门奖励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政府部门奖,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一家土生土长的民族企业获得如此高的奖项并不多见。另外,通过浏览关于该企业的网络报道,我们发现,几乎每一篇稿件均突出了这个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有了这些基本判断、分析后,编辑部安排了《长城汽车通过科技创新处于自主品牌企业领先地位》的主题采访并在节目中播出,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而这篇稿件也在当年的河北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了广播类一等奖。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开放以及使用互联网人群的进一步扩大,我们经常会在网络中发现一些能引起现实社会小小“震荡”的新闻。如何在这些信息中去伪存真,也在考验编辑的新闻敏感。如网络爆出的保定“政治副中心”说法。当天各个网站甚至是一些传统媒体都引述了《财经》杂志的消息,称“京津冀三地已经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将河北省保定市作为“政治副中心”的首选地。当时我们看这篇报道,发现了消息源不明确的问题,文中没有说这条消息的人的具体职务以及姓名,顶多说了一个“专业人士”。而在成千上万人的热评中,三分之二的网民对此充满疑惑,这部分人多是保定网民。同时考虑到国家对高房价的抑制,当时保定房价正处在低迷期,这些会不会是房产商的噱头?基于这些考虑,我们没有刊发这条看似对保定发展有利的消息。后来证明了这条消息是传言。如果没有当初的理性判断,传统媒体很可能成为传言的者和助推器。对于记者来说,我们每年都会采访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供暖不热、井盖丢失这些民生事件。应该说,我们不能满足这些周而复始的简单劳动,否则传统媒体就会失去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比方说,通过总结一年来或者是多年来这些新闻事件在媒体中出现的频率,通过对时间、地点、原因等新闻要素的分析,我们会基本判断出此类事件可能在哪些区域发生,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群众的态度怎样等,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纵观我们曾经采写过的新闻内容,应该可以利用数据分析从这些有形的内容中提取出无形的元素,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线索。

三、大数据时代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大数据的核心作用在于预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大数据的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个人来收集、挖掘、分析大数据的潜在价值。随着人们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用新技术分析数据能力的提高,大数据的预测作用也就越来越大,传统媒体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因为媒体在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服务受众的功能。满足受众通过数据获取认知的需要,传统媒体必须更权威的信息,每一条信息都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这是提高媒体公信力必需的条件。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追求因果关系向探寻相关关系转变,传统媒体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信息,来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更清楚地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整理,找到受众关注的内容。比方说,现在媒体报道的转基因农产品问题,到底转基因食品对健康有没有害处,媒体不应该简单停留在“有害”还是“无害”结果报道中,而应该全面报道各个专家、学者、个人对这种产品的看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进口此类产品的数量、种类、用途等信息,表现官方对这种产品的认识。传统媒体报道时引用的数据越准确,的新闻报道也会更权威。当然,大数据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一利必有一弊。随着社会应用大数据预测的能力提高,我们的行为、思想会完全暴露在世人面前,我们会随时随地意识到“第三只眼”的存在。网络经常用的“人肉搜索”,其实就是一种充分利用大数据的方式。和虚拟网络不同,传统媒体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大据时代对新闻事件多角度呈现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对隐私的保护。除了明令禁止的信息不能外,一些我们认为可能构成泄密或者暴露隐私的信息要加以甄别、筛选,打造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社会。媒体在数据以及在大数据基础上做出的预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隐私的保护。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应该树立没有最终答案只有最佳答案的意识,通过建立完善的受众沟通机制,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平台新闻信息,努力接近事实真相。综上,大数据时代对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突出的新闻敏感力和写作能力,还需要数据搜索、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在媒体平台中良好的数据呈现能力。数据新闻的报道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需要许多新思维和新技术的支撑,特别是多元、创新的数据呈现能力(信息图表的设计和制作等),它将成为制约传统新闻人转型为新型新闻人的关键。当数据发生,我们会注意到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关系的存在;用数据说话与新闻写作一样,将成为这个时代新闻工作的必备环节。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对新闻工作者来讲是一种新的工作思维和策略。增强新闻工作者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传播的能力,也将成为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转变思维方式主动适应的一项重要基本工作。另外,大数据为社会提供了全面、深刻的记录,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这需要我们对繁多的数据进行深度解读和去伪存真,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新闻媒体也应该在这个大背景下创新思维,在用数据服务受众的同时,树立客观、公正、权威的形象。

作者:李树田刘玉军徐月恩单位:河北省保定广播电视台

继续阅读

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思考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常态下,媒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舆论监督等。而在发生公共危机中,媒体的功能则细化为预警、沟通、参与等等,并承载着重要责任和使命。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针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具备的功能及责任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危机;新闻媒体;社会责任;功能

一、公共危机事件的涵义和特征

“危机”从字面上理解即危险和机遇,是组织命运转机和恶化的分水岭。危机通常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需要做出决策的事件。在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一般指突然发生并且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危害和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卫生事件。

公共危机事件具有四大特征:第一,突发性和紧急性。即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难以预测,常常超出人们的惯性思维和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第二,后果难以预料性。由于信息时代事物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且呈多元化趋势,易引起事物间的连锁反应而把危机的影响逐渐扩大。第三,广泛的社会性。危机事件所涉及的主体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对广大民众有着越来越多的互动影响。第四,具有可控制性。危机是可以控制的,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甚至在危机爆发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与人员都可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危机的发生、发展并尽可能消除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信息的传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2001年的9?l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媒体团结一致,及时、准确地信息,在积极引导公众的同时也塑造了政府形象。而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之初,我国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对事件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隐瞒事实真相,媒体也未能及时、准确的报道,最终在社会上造成恐慌,以致出现了抢购抗非物品的狂潮。信息传播与政府和民众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以,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只有政府、媒体和民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有利于及时消除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二、公共危机中媒体应具有的功能

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因其迅速、准确地报道而在业内和公众中确立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在为社会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而赢得公众的认同和赞誉。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控制中具有如下重要功能:

继续阅读

新闻媒体实力全面检验

一、是对各类资源的调配能力

新闻媒介有效地调动组织内、外部一切物质的、精神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打破壁垒,统筹部署,形成协同机制,是实现跟踪事件的最新进展,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的保障。

东方卫视打破了栏目的时段划分,以直播、插播作为抗震救灾报道的常态,并及时对内部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调配:在成都成立了前方大本营,集合新闻节目和专栏节目的采编力量,由大本营总部统一指挥协调,提高了采访效率;编播部门协作实现了两个频道并机直播特别节目的全天版面;北京、香港、广州、南京等地记者站紧急行动,及时传回来自各地的信息;挖掘19个区县记者站的资源,加大对上海各界支援救灾的宣传力度。此外,还最大限度调动各种外部因素,为特别报道服务。如,积极与四川、北京、香港等媒体以及上海的医疗队、特警、消防局等参与救灾的部门联系,挖掘新闻线索;寻求四川省电信公司的支持,在灾区十分紧张的通信资源中,架设了一根的2M网络专线,保障了新闻传送;直播转播车不够用,请求民政局援助卫星车;与四川省党委宣传部等部门合作,以成都演播室和上海演播室直播互动的方式完成了六一特别报道《加油!孩子》等等。各类资源的日常积累和关键时刻的有效调配,使得这次直播做到了忙而不乱,新闻报道既具有全局的视野,又不失本土风格。

二、是舆论导向的把握能力

可以说,此次抗震救灾报道是我国媒体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把自己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诸多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组织报道。

通过新闻报道活动发挥正面导向功能对我国媒体来说并不陌生。但面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我国媒体在把握舆论导向时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如,“真实呈现”、“公正、不偏不倚”历来被西方媒体看作新闻报道的准则,因此媒体在报道战争和灾害时也常以冷峻面孔示人。而我国媒体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则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立场,他们没有选择展现那些令人震撼甚至恐慌的“真实”,而是把镜头对准了生者,将深沉的情感融入其中,讴歌人性的坚强、互信、互助、关爱、感恩。正像泰戈尔说的那样,“如果我们将观察的探照灯汇聚在死亡这一事实上,那么呈现给世人的将是一个巨大的停尸场。”我国媒体在反映事实上框架的运用,在把握导向上温暖色调的营造,大大有助于平复社会心理,为事件的常态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种新闻操作手法上的差异,既源于新闻理念、媒介制度的不同,更是新闻人看到同胞经受灾害痛苦时自然而然的选择。这一做法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和国际舆论的普遍尊重。

特别指出的是,一些国内媒体影响国际舆论的意识逐步增强。东方卫视的海外版与国内版同步播出特别报道,满足了海外华人的信息渴求;还采用多种合作手段,为CNN、日本、印尼、韩国等国际电视机构提供新闻。这些为宣传中国政府在救灾工作上的努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关注与援助作出了贡献,也展现了一个立足高远、富有责任感的媒体形象。

三、是应对“突发”的服务能力

继续阅读

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思考

摘要: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造成了沉重一击,导致电视观众的数量不断缩减,电视媒体的经济效益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电视新闻媒体的创新,就成为了全体电视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遭遇的挫折作了简要说明,然后深入探讨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针对创新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新媒体;电视新闻媒体;挫折;原因;措施

有人说,新媒体的崛起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落,这种观点虽然不能算对,但却是当前传统媒体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之后,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小,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许多电视新闻媒体都出现了生存困难的局面。新媒体的崛起固然对传统电视新闻媒体造成了不小冲击,但是这种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存在较为深入的联系,两者可以在某些层面达成一致。因此,对于电视新闻媒体工作者而言,当前最为紧要的任务就是找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契合点,以电视新闻媒体为平台,新媒体为手段,开创出全新的电视新闻媒体发展空间。

一、新媒体背景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遭遇的挫折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挫折,使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动摇,甚至部分工作者对传统媒体的未来发展失去了信心。这种行为显然有些夸张,但是也毫不掩饰地暴露出当前传统电视新闻媒体所遭遇的困境。具体说来,首先,在新媒体崛起之后,电视新闻媒体的受众数量锐减,分流到了互联网与手机。最开始的时候,互联网是新媒体的主要代表,其从电视新闻媒体手中抢走了大量受众,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又成为了受众的新宠,逐渐从互联网手中抢占了大量受众。其次,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主流影响力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新媒体崛起之前,电视新闻媒体在舆论方面具有绝对的主流影响力,能够引导社会舆论,但是,新媒体的崛起使得新闻事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透视,同时利用手机、网络等更加方便快捷的手段实现传播,这就使得电视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大幅落后,受众优先接收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而逐渐就对这些新媒体产生了信任,使得电视新闻媒体的主流影响力弱化。最后,电视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下滑严重,给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在以往,电视新闻媒体是广告商十分青睐的平台,因为电视媒体具有广大的受众群体。但是,新媒体出现之后,其以超出电视新闻媒体的覆盖程度,迅速抢占了广告市场资源,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在新媒体上投放广告。此外,在其他一些方面,选择和新媒体合作的商家越来越多,和电视新闻媒体合作的越来越少。这就使得目前除了央视和个别省级卫视这些所谓的一线阵营的大型电视新闻媒体之外,大多数二、三线省级卫视和小型的市县级电视新闻媒体的生存发展越加困难。

二、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遭遇挫折的原因

继续阅读

浅析新闻媒体与经济发展关系

摘要: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并且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闻媒体,不仅仅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的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的发展必须要和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本文基于此,对新闻媒体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分析和介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新闻媒体;经济发展;关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这就意味着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新闻媒体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和限制。新闻媒体是面向社会以及大众的,其涉及到的范围以及人群数量均较为广泛,因此新闻媒体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在进行自身的发展时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调整,使其在内容上更加符合经济的实际需求情况。新闻媒体只有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对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进行更新,才能够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为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进步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1新闻媒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1新闻媒体能够加速企业的经济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其在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信息,多来源于具有强化话语权和信息获取能力的新闻媒体,因此可以说,新闻媒体能够加速企业的经济发展,推动企业的进步。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是十分注重咨询的时代,因此,企业只有把握了更多的经济信息,才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话语权,而信息化时代,新闻媒体能够获取到的经济新闻和信息越来越多,因此,当企业和新闻媒体关系火热时,企业必然能够从新闻媒体处获取到大量有效的经济信息,而这些市场经济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对潜在的市场以及运营的结果进行初步的预测,并以此来对自身的发展策略进行再次规划,以便在市场上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同时,由于现阶段个人以及家庭获取新闻媒体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因此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新闻媒体来对企业自身品牌进行宣传的方式来重塑在群众心中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观察相关的新闻信息以及广告后就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花费重金在媒体宣传上,同时,一个好的公关部门更是评估企业与新闻经济市场契合与否的重要标志。对于消费者来说,广告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借助新闻媒体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品牌的宣传以及良好口碑的初步建立,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最大程度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1.2新闻媒体能够推动农业的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也十分注重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顺利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情况。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同,它更加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民生活平均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受到市场以及自然条件两方面影响所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充分掌握了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劳作的信息,便能够及时的对农业经营进行调整,从而创造出更多的利益。另外,由于农村的新闻信息传播途径较少,因此农村的产品还存在着较多的销路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同时造成农村的产品销售受阻。而通过新闻媒体,能够对农村的产品进行正向的宣传,更多农产品的供求信息,让更多的客户都浏览到农村的产品信息,有效拓宽产品的销路,加速我国农业的发展。

继续阅读

新闻媒体危机事件的传播策略

摘要:新闻事件一旦发生,各种媒体平台都争相报道。危机事件爆发,新闻媒体如果采取不当的传播策略,危害是相当大的。文章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危机事件;新闻媒体;传播策略

危机事件的爆发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信息传播不当,将造成不可估量的不良社会影响。这就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学会正面思考,传播正能量,将舆论危害降到最低。

1危机事件的界定

危机事件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发生的一种具有很强危害的社会事件。具有较短时间,急速爆发,一定普遍性社会危机的特质。从事件的发生到完全处理好的整个过程被称为一个周期。危机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可预防或者减轻危机发生和危害。

2危机事件中媒体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1)应对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很多新闻媒体法律法规不仅为新闻媒体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我国新闻媒体传播中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虽然我国现有的宪法及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我国在网络新闻安全管理上的立法仍然存在不足。原有的一些法律在危机发生后已经不能完全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解决法案,如网络监管不当,网络安全技术有限,网络安全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不断爆发。舆情应对机制的不完善和舆论引导迟缓,导致社会出现恐慌甚至混乱状态。2)危机公关意识不强。当前一部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没有危机公关意识,工作中就会出现无秩序,无规律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低下。没有保持危机公关意识,没有做到在危机将要出现时做到冷静有序、争取公众的支持,没有及时避免有更大的危机出现,没有减少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杜绝更严重后果的出现。长期以来,许多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都没有真正的走出传统的媒体,都是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下进行发展和工作,受传统媒体的限制和束缚,导致思想相对陈旧,观念落后。另外,我国新闻媒体的官方信息滞后,缺乏网络危机公关意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很多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在处理危机事件时逃避责任,推卸责任,从而将负面影响扩大,使得新闻媒体公信力降低,最终破坏和影响了新闻媒体形象。3)缺乏互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很多都会影响到百姓的生活,很多地方新闻媒体在一些事件发生后并没有和百姓群众进行良好的调查、事件跟踪、沟通和交流,把群众的利益抛在脑后,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行政手段进行强制性解决争端,这样做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群众和新闻媒体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后的结果就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矛盾更加激化,引发群众误解。4)与社交媒体信息交往关系薄弱。现在新媒体舆论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新闻工作平台没有进行好的资源整合,使很多的资源都浪费和闲置。而且各社交媒体信息交往关系薄弱,在进行事件报道时没有进行合作和交流,只是单方的依靠自己的平台进行报道,往往是一家独大,与外界的其他社交媒体仅有微不足道的关系,甚至有些处于隔绝的状态。所以当社会爆发一些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时候,新闻媒体新媒体就是一种孤军奋战的状态,与其他的社交媒体的关系薄弱导致很多新闻事件得不到好的公布和展示。5)无法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挑战。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必须要有更加先进和便捷的传播方式才能适应现在新媒体的挑战,随着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出现,新媒体环境下的社交软件更是层出不穷,原有的新媒体已经出现滞后的现象,不能及时顺应时代的发展。诸如报纸、电视等相比较于现在的微博微信而言,它们信息承载量小,传播速度慢,已不能适应大数据环境下新媒体的挑战了。

3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正确传播策略

继续阅读

新闻媒体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思考

【摘要】

新闻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校园网络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舆论的影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校园网络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校园网络平台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进行了思考,旨在能够利用新闻媒体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新闻媒体;校园网络;舆论引导

在新闻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广大学子有了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手段,高校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校园媒体,校园宣传渠道得到拓宽的同时还满足了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体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信息,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媒体传播信息缺乏有效监管,以网络媒体作为平台,各种色情、暴力以及其它有害信息泛滥成灾,虚假信息层出不穷,如果不能够对校园网络舆论加以正确引导,一些不良网络信息会对高校学生产生不良影响。高校新闻媒体作为传播高校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主要渠道,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高校新闻媒体概述

过去,高校信息的传播介质主要是校报,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高校信息的传播介质,网络一词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相当熟悉,很多大学生开始在网络媒体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志,发表自己的意见,倾诉自己的情绪,网络媒体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媒体主要有校报、校园广播以及校园电视;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新型媒体主要有学校校园网、校园BBS、学生网站、校园一级网站等。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宗旨都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高校新闻媒体主要有以下功能:

1.高校新闻媒体可以传播信息提供资讯。新闻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视频功能集于一身,校园新闻媒体向广大学子传播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能够为广大学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