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乡镇三农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成职能部门和保险经办机构齐抓共管、责任共担的“三农”保险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二)依法合规。按照国家财政、保险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三农”保险服务体系依法合规,健康运行。
(三)注重实效。做好“三农”保险服务体系的网点选择、人员选聘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确保“三农”保险服务机构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组织领导
成立恩施州“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全州“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协调工作。由张宇副州长任组长,州政府副秘书长谭立文任副组长,州金融办、农业局、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水利局、民政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气象局、人保财险恩施分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州金融办,州金融办副主任闵达律任办公室主任,人保财险恩施分公司总经理王辉任副主任。
三、主要任务
(一)设立县市、乡镇、村“三农”保险体系建设工作机构。各县市政府要相应成立“三农”保险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领导,明确相应职责;设立“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县市“三农”保险体系建设工作。乡镇要落实分管领导,依托乡镇农业办公室或财经所成立乡镇“三农”保险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所辖乡镇“三农”保险工作。行政村要依托村委会建立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具体负责本村“三农”保险工作。
中央2010年1号文件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省委1号文件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安排部署。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的要求,按照冀金办字〔2012〕58号文件精神,提升我市“三农”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全方位“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促进“三农”保险业务加快发展,有效扩大“三农”保险服务范围,为我市“三农”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农村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和保险服务,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部署,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整合多方服务资源,完善“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水平,为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基本原则
(一)依托政府,协同共建。充分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发挥市、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村委会的影响力,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协同推进建设工作。
(二)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人口分布、保费资源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三农”保险基层服务网点建设规划和实施细则,满足对广大农民服务需求。
(三)依法合规,注重实效。按照国家和保险监管部门有关规定依法合规运行,坚持严格标准,注重实效,讲求规范,切实维护公司的信誉和社会形象。
(四)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根据省、市公司的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资金,对“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有力支持、帮助和指导,确保工作质量。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关注民生的政策,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大力拓展三农保险市场,全力推进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促进三农保险发展机制,根据和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和农民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构建无盲点、全天候的三农保险市场销售和服务网络,持续扩大财政保费补贴型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渗透度,建立健全三农保险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的管理职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乡镇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遵循政府指导推动、商业模式运作、乡镇和村级架构、保险机构网络服务支撑的基本原则。
二、目标任务及适应范围
(一)目标任务
为深入贯彻中央支农惠农政策,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化解农村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保障农民切身利益。进一步做好我县“三农”保险工作,充分发挥三农保险在维护农业生产增收、农民生活稳定的作用,推进三农保险在我县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加强我县三农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工作组织机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整县“三农”保险领导小组成员。由于部分干部工作变动,县“三农”保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
二、各镇成立“三农”保险服务机构
(一)“三农”保险办公室的设立。按照“八个一”的建设标准,建立镇“三农”保险办公室,即一个固定办公场所,成立一个乡镇政府农业保险领导小组,悬挂一块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牌子,配备一名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专(兼)干,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并悬挂上墙,配备一套办公桌椅,安装一部固定办公电话,设置一个宣传信息栏,办公室办公场所设在镇政府或农技中心。
(二)“三农”保险办公室的人员组成。各镇分管农业领导为办公室主任,成员由镇农技中心、畜牧中心、财经所、保险办事处的负责人组成。“三农”保险办公室配备一名乡镇“三农”保险办专(兼)干,由农技中心负责人兼任,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三)选聘村级协保员。各镇每村聘请一名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群众支持率高的、责任心强的村干部为三农保险协保员,负责本村“三农”保险工作。
(四)工作职责。镇“三农”办公室专(兼)干、村协保员职责按政办发[]15号文件要求执行。
(五)工作经费
积极发展“三农”保险,逐步建立农业农村风险防范机制,是化解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省相继出台了加快“三农”保险发展的系列意见,明确了“三农”保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为“三农”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加快推动我县“三农”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最近我们集中开展调研,掌握和了解了我县“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我县“三农”保险的发展现状
我县是开办“三农”保险较早的县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保公司试办“三农”保险到现在,先后经历了试办、推广、发展,到逐年萎缩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年至年,是全县“三农”保险快速发展阶段,“三农”保险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险种不断增多,服务网点不断完善。开办的险种由试办初期单一的农房、耕牛扩大到农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乡镇企业财产、农用变压器、农民室内财产、农房储金、耕牛储金、养猪、养鸡、养鸭、养鱼、户主意外伤害、学生平安以及农村用电安全组合保险、校方责任保险等近20个险种。这一时期,全县农房承保面达到84.5%,耕牛承保率达到90%以上,有的乡镇还实现了农房、耕牛统保全防,承保面达到100%。20多年来,全县累计收取农险保费2700多万元,最高年份达到400多万元;累计支付农险赔款1.6亿元,赔付率达到592.59%。1998年孟溪大垸发生特大洪灾,当年公司为垸内1万多户农房耕牛支付赔款3000多万元。年以来,“三农”保险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由于经营机制与服务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加上政府职能转变后对“三农”保险的行政干预力度减弱,全县“三农”保险覆盖面逐年下降,到年已基本处于停办状态,近90%的村组出现保险空白,开办的险种仅剩农村用电安全组合保险、学生平安险、机动车辆险及几个村的农房、耕牛保险等,且经营规模很小,年保费收入不足公司保费总量的6%,农险从业人员由原来的30多人下降到现在的9名代办员。
二、加快推进”三农”保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群众保险意识不强。调查发现,全县70%以上的农民群众存在“有灾想保险,无灾忘保险”的侥幸心理,缺乏投保参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部分群众对国家救济的依赖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一直存在。总体来看,全县真正把保险消费作为必需投资项目的群体总量不大。
(二)“三农”保险的外部环境不优。“三农”保险的发展政策支持和舆论引导滞后。对“三农”保险认识不高,有的乡镇甚至把“三农”保险等同于农民负担,把弱化“三农”保险业务的发展作为“减负”的重要内容。原本就发展缓慢的“三农”保险受到进一步限制,发展步履维艰。同时,由于对“三农”保险的宣传推介不够,导致农民群众对“三农”保险知识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参加“三农”保险存在顾虑。近年来,我县“三农”保险掉保、脱保现象十分严重。
(三)“三农”保险经营方式不新。过去,我县“三农”保险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行政干预,在展业方式上主要依靠村组代收代扣。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种经营方式和展业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目前,“三农”保险新的展业方式和管理措施还有待去探索、开拓和完善,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严重阻碍了“三农”保险业务的持续发展。
(四)“三农”保险业务经营效益不高。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民承受能力较差,“三农”保险主要采取的是低保额、低保障的承保办法,保险基金的积累十分缓慢。而频繁不断的自然灾害年年都给保险财产造成巨额损失,保险赔款居高不下。20多年来,全县共积累“三农”保险基金近3000万元,而累计赔款高达1.6亿元。保险部门长期处于亏本经营状态,形成“大干大赔,小干小赔,不干不赔”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整体偿付能力影响很大。加上“三农”保险点多面广,工作难度较大,展业成本过高,经营效益相对较差,而当时政府尚未出台“三农”保险补贴政策,经营亏损主要靠企业自身消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部门发展“三农”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东南社区,镇直有关单位: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12年我县要实现“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年底主推险种参保比例达70%以上。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农”综合保险工作,根据文件精神,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统一思想认识
“三农”综合保险是我县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一项创举,并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的高度重视。实践证明,开展“三农”综合保险,推广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愿、企业承保,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的保障,对于农民抵御风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和新农合、新农保一样,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
2012年是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第二年,任务更重,形势更严峻。一方面全县22个乡镇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面临扩面压力;另一方面,各乡镇需完成的必推险种增加为6种,总参保率要达70%以上。市政府已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并调整出台了奖惩措施,县委、县政府也已将它列为2012年17项重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且文件要求在12月底前不折不扣限时完成。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三农”综合保险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尽早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
明确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到2012年底,全县22个乡镇全面开展实施“三农”综合保险工作,实现全县范围“三农”综合保险全覆盖,我镇属第二批实施乡镇,今年主推险种参保率达70%以上。
(二)主推险种
同志们:
今天,县委政府在这里组织召开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动员和部署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对业务操作、办事人员和乡镇部门负责人进行培训,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全面推进我县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办事成本高、耗时长、效率低等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试点先行,稳步实施,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成效初显
今年以来,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县委政府始终坚持着眼于转变机关作风和服务职能,不断转变服务方式,努力在服务“三农”上探索实践,着眼于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和质量,减少群众办事成本,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在深入调研、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县涉农部门和乡镇、村建立农民服务站的实施意见,并自主开发出了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新平台,于今年9月下旬在田蓬镇田蓬、庙坝、木坝和金竹坪4个村委会开展试点工作,10月10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从近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情况看,田蓬镇4个村级农民服务站通过应用电子政务系统为群众办事200多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的效果和价值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着眼于服务群众,注重多方效益。涉及到千家万户以及每一个农民群众的事情非常多,他们的要求、愿望、希望也非常广。同时,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框架下,面向群众的政策、项目既多又杂,分布在各个部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县、乡、村、组各个层级。如何把各种政策和资源运用好,在我们县、乡、村、组贯彻落实好,真正把实惠落实到人民群众当中,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这一重要实践和探索,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存在的“办事难、办事烦、办事贵、效率低”和群众在办事当中遇到的“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解决了各级各部门在服务农民群众中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让强农惠农政策迅速及时落实到位的问题,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委政府提供更好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总的来说,解决了各级各部门服务农民和落实政策到位两个层面的问题。这是一种资源的整合,我们的立足点是用电子政务系统这个平台,着力点是解农民群众之需,目的和方向是使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它体现出来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的最大化。
(二)运用科技手段,改变服务方式。长期以来,我们服务“三农”、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方式方法,都是“两腿朝下,走进千家万户”或者“农民群众主动找上门来,我们来作政策的解答”这么一个固有的模式,这种上下之间形成的互动、联系、联络存在着一些根本性问题,就是耗时长、成本高、办事效率低,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党委政府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不能得到迅速及时的落实,从而带来农民群众对服务不满意,对党委政府有怨言,也带来或造成我们部分基层干部职工在服务人民群众中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因此,运用电子政务系统这种新的科技和手段来解决农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来服务群众必须要的服务,这是我们在服务方向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与过去服务人民群众的本质是一脉相承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但是在手段上、方式方法上是根本性的改变。
(三)开发潜力巨大,拓展空间无限。电子政务系统依托现在信息传输技术的新的手段,解决了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和国土、教育、劳保、计生、卫生、民政、信访等部分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仅仅是一个系统。而有关“三农”更多的政策和事项,以及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落实的问题等,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加以拓展、推进和落实,如最新时事的传播、最新政策的传达、农技的推广、科技的培训、民族文化的传承、民间矛盾的纠纷、基层组织的政权、网上党的建设以及边境地区涉及的国防、民兵预备役等,都可以在现有的这个平台上进行拓展。因此,我们说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工作在形式上、内容上、程序上、方式方法上都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四)群众反映良好,值得推广应用。一方面的反映是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办事省钱、省时、省精力;另一方面的反映是各级组织和干部办事比以往更高效、更规范、更公开、更公平、更公正,树立了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增进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第三方面的反映是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包括省、州党委政府领导和媒体,其他县市区的关注。就目前运行情况看,田蓬4个试运行点已应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为群众办理事项200多件,其中群众需要到镇党委、政府办理的近50件,需要到县级部门办理的150余件。通过这个系统办理后,与以前相比,把群众往返路费、食宿费、误工费等费用加在一起,若平均每件事为群众节约50元钱,200件事就为群众节约了1万元的办事费用。这仅仅是4个点一个多月的情况和部分服务事项,若全县全面推广,覆盖全县、年年运用,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它所产生和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绝对不可估计。可以说,推广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三农”势在必行、影响深远、价值巨大。
为了进一步推动县国库服务“三农”建设,不断拓宽农村国库服务范围,完善农村国库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地区国库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根据《省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市)创建活动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农业大县、工业强县、旅游新县”的工作目标和县农村国库业务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开展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全面改善农村地区国库服务环境,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将国库服务向农村地区深层次延伸,不断创新国库服务方式,促进国库服务“三农”水平提高,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水平。
二、活动目标
提升国库服务“三农”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以县政府主导、县财政和人行主管、税务机关和各涉农金融机构主办的国库服务“三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库服务“三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横向联网“三方”签约率、乡镇电子扣税占有率、刷卡缴税(费)使用率;进一步做好“国债下乡”工作,加大国库知识宣传力度,增加国债配额,逐步提升国债投放农村市场的比例。
三、工作机制
为了加强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人行县支行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此次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成立县创建“国库服务‘三农’示范县”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分管领导、县政府办、人行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及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相关人员组成,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创建活动的整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县支行会计国库股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沟通协调和督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检查各阶段工作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总结评估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问题和报告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有力推进县的城乡国库服务一体化发展。
四、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