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乡镇街道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金秋十月,走在“千年古城”*镇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是老人孩子们舒心的笑声,看到的是年青人忙碌致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丰收处处,生机勃勃。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正迈着坚实而又自信的步伐,去实现科学文明和富裕进步的美好目标。喜悦写在脸上,行动践证誓言,而这一切,都是该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后带来的喜人变化。
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前提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群众的要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相结合,从农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为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坚持德法相济,在认真抓好试点村创建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普遍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形成了村村重视、家家参与的良好格局。
探究该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扎实开展的缘由,还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深化农村教育、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来抓。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一方面可以使无形的教育变成有形的工作,能够通过一条街把环境整治、卫生体育、科技文化、政务公开、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打造一个强化农村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减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用该镇党委书记**的话说:“乡镇的发展,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既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又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融洽干群关系维护稳定,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好。”
群众和社会的强大合力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开展创建活动,投入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效的投入,达到创建标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该镇各村尤其是第一批参与全市文明一条街创建的试点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在外关系相对较多,有的集体经济薄弱但个体大户数量不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多方筹措,确保投入,是该镇实现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发动群众集一块。*村是该镇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大村,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集体经济外债达80多万元,可谓一穷二白。近年来,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想事干事,凭干净树形象,用干事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该村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村后,村两委干部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通报,全体村民一致表示:这样利村利民的好事,集资干,值!短短三天时间,群众将集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村里,不到半个月时间,一条长230米,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镶嵌在该村的“南大门”,用该村群众的话说:“村里修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路’,更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富裕文明路’。”
倡导大户捐一块。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勤劳守法的群众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也都愿意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和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镇“文明一条街”5个试点村建设过程中,有30多位个体企业主、民营大户捐款捐物10万余元,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投入。
为了探索进一步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如何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管理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镇党政正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干部选拔上有难度。一是优秀干部难找。调查中一些区县(市)委主要领导反映,在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人才时,总感觉选人标准很难掌握,尽管干部不少,但真正可以用得放心的人并不多,如“萝里选瓜”,选来选去就是这几个现人,有一种人才饥荒感。二是选用渠道狭窄。从乡镇党政一把手选拔的现状来看,选拔乡镇党政一把手主渠道仅两条:一条是从乡镇内部进行梯级选拔,即把乡镇长选拔为党委书记,把党政副职选拔为乡镇长;另一条是从区县(市)直部门单位的副科级干部中选拔。应该说具备乡镇党政一把手素质的人的面比较广,但目前乡镇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导致一些优秀人才不愿下乡镇工作,注定了选用乡镇党政正职的渠道狭窄。三是人才素质难考察。调查表明,新形势、新任务对新时期乡镇党政一把手提出较过去更高层次的素质要求。这些素质都是内在的,没有明显尺度。据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同志反映,很多干部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们是否具备一把手的潜在素质,很难通过常规的干部考核考察手段识别出来。四是选人用人缺乏竞争机制。当前,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畅,乡镇党政正职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到年龄不离岗,不犯错误不下岗”的问题,致使部分乡镇党政正职不思进取,不求提高,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和压力感;另外,乡镇党政正职的任用方式都是采取选任制、委任制,“能上”方面尚未真正引入竞争机制,不利于有真才实学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二)干部教育上有盲点。一是教育培训意识不强。一方面,存在重提拔轻教育的倾向,各区县(市)对选配一个乡镇党政正职都很重视,一般要经过推荐、考察、酝酿、集体讨论决定等诸多环节,但对干部使用上来后的培养教育却相对忽视,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另一方面,存在重任务“加压”轻思想“加油”的倾向,区县(市)领导对乡镇党政正职布置任务、签责任状多,讲学习、抓思想作风建设相对较少;检查工作多,交心谈心关心相对较少。二是教育培训手段单一。目前,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对乡镇党政正职的培训除了每年在市委党校集中轮训一次和在县委党校开设一些短期培训班外,很少采取专家培训、外出考察、集中交流、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等其他培训方式,造成干部对目前的调训方式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以工作忙为由推脱调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在党校开设的课程大都以政治理论为主,没有针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有关经济法律、领导科学、行政管理和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加上党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难以解答在农村工作和市场经济中碰到的一些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培训的实效性很低。培训制度不健全。目前乡镇党政正职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仍未建立,对乡镇党政正职的学习情况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跟踪考察与监督,更难操作的是不好将学习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导致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大打折扣。三是教育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经济发达地区财力雄厚,他们每年花巨资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对财政拮据的我市而言,干教投入微乎其微。费用不菲的外向型经济知识培训和干部外派挂职学习经费均由各单位自我筹措,这对本来比较困难的乡镇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对乡镇党政正职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三)、干部使用上有误区。一是逆向流动不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当前的乡镇党政一把手调配工作中,往往存在一种定式,一把手只能由偏远乡镇调近郊乡镇,由小乡镇调大乡镇,由差乡镇调好乡镇、由乡镇调区县(市)直部门,而实际工作需要则不尽然:如差乡镇比好乡镇更需要优秀的党政一把手;乡镇又比区县(市)直部门更需要优秀的一把手。但干部流动现状截然相反,逆向流动明显不畅。如资阳区去年在处理香铺仑乡涉农事件过程中,区委发现区直部门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处理问题沉着冷静、应付自如,是一把乡镇工作的好手,在今年年初调配乡镇班子时,组织有意图安排他到乡镇任党委书记,他死活不从,提出如果区委作出任命,他就辞职下海。二是届内变动频繁。由于乡镇领导班子每届任期3年,与区县(市)领导班子换届不同步。区县(市)领导班子换届时,经常要拉动乡镇党政正职。再加上乡镇工作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任务重,责任大,麻纱多,当前又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罚措施,导致人心思动。而一些区县(市)不从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长远目标出发,单纯采取工作上不去就换人的做法,致使乡镇党政正职在届内异动频繁。三是妇女干部难选。由于乡镇工作具有任务重、矛盾冲突性大、条件艰苦等特点,一些妇女干部不适宜也不愿意从事乡镇工作,再加上妇女干部资源本来就少,更增加了选拔乡镇女书记、女镇长的难度。四是择优拔尖难。由于乡镇党政一把手近几年流动较大,一些资历较深,工作业绩较好的乡镇正职一般都优先调到了区县(市)直部门。现有乡镇党委书记中尽管优秀的很多,但是相对来说资历都较浅,所以,在民主推荐县处级领导职务时,进入考察环节的不多,提拔任职的更少,导致一些优秀乡镇党政一把手普遍不安心乡镇工作,纷纷要求进城。
(四)干部管理上有漏洞。一是职责定位不准,容易导致党政不和。乡镇党政一把手职责定位很重要,定位得好,整个班子团结,有战斗力。但是,乡镇一级党、政工作难以截然分开,乡镇党政一把手的职责定位难度较大。特别是乡镇长难当,作为政府一把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干工作吧,担心越位,影响关系;唯书记马首是瞻、言听计从吧,政府形同虚设,工作未到位,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出来。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当,乡镇党政一把手精诚团结一切工作都好开展;倘若党政一把手貌合神离,形不成合力,其他干部就无所适从;倘若党政一把手关系水火不容,那么很容易形成两个阵容,相互对抗,势不两立。二是考评手段乏力,容易导致虚假政绩。考核是监督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在考核中标准难科学,尺度难统一。定性考核标准难量化,衡量一个干部的德,没有准确尺度,并且德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难以量化的特点,对德的考核难到位,易失偏颇;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实绩,既受其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区位条件、工作基础、经济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且个人政绩与班子政绩难以明晰和区分。实际操作中,往往重后果,不重前因,并非在相同起跑线上评比排位,难免有失公允。如前几年,有的乡镇表面繁荣昌盛,但待主职调走,原形毕露,负债累累。三是严管厚爱失度,容易导致骄傲自满。乡镇工作重要,乡镇工作辛苦,胜任乡镇党政一把手的人才难找,因而乡镇党政一把手自然如区县(市)委、政府的“掌上明珠”;乡镇党政一把手在乡镇工作几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得到了不少掌声、鲜花、荣誉,骄傲自满情绪悄然滋生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骄傲演变成骄情,必然导致我行我素,唯我独尊;自满能够迷人心智,必然导致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近年来,一些乡镇书记在地方上勾结地痞地霸势力、违法行政、骄横跋扈者不乏其人。
(五)监督力度上有欠缺。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的领导认为,乡镇党政正职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工作辛苦,在发展一方经济、保持一方平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以他们所处的位置,要想捞多少“好处”也困难,对这些人应该适当宽容一些,不必要求那么严格,因此对这些人的监督有所忽视,甚至有所忽略。二是监督的措施不很得力。对正职的行为,问题大一点的,轻描淡写;问题小一点的,淡然带过;一些虽是问题但无关大碍的,视而不见。党委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真正开展批评时,都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少触及实质问题。三是监督的方位不很全面。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监督在事前、事中、事后的力度悬殊。发现苗头打招呼、多提醒,这种事前监督做得不够好,甚至有所忽视。相对而言,比较注重事中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即予查处,给予纠正。事后监督主要采取了离任审计手段,但对审计成果的运用重视不够,往往干部调到新单位正式上岗了,审计结果才出来,有什么问题也未再作查处,实际监督作用不大。四是监督的机制不很完善。对乡镇党政正职的监督事实上存在“上级疏于监督,同级不敢监督、下级难以监督”的问题。在监督机制上,上级如何监督、同级如何监督、下级如何监督,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对八小时外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没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难以实施监督。对不接受监督的对象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导致监督虚化,流于形式。
二、进一步加强乡镇党政正职管理的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态势的加重,乡镇街道工作亟待创新观念和举措,切实推动基层信访工作适应这一不可逆转、难以改变的形势和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同时,则应该更加关爱曾经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出辛勤劳动的父辈们。针对老年人信访群体这一老大难问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试图遵循人类发展自然规律,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研究和分析,创新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人性化观念、方法举措方面,做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老龄化;乡镇街道;人性化;创新;诉求;老年人群体
1老龄化社会与乡镇街道社会工作
1.1老龄化社会进入常态,渐呈全面加重趋势在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起始之际,我国已步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后尘,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初级阶段。在改革开放后二十年,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发展带动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带动的医疗条件改善的飞跃发展阶段,推动了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上升到2017年的76岁。在个别地区,如山东省济南市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到25%以上,把我国当下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冠以“老龄化社会"名副其实、无可厚非。我国在度过三年自然灾害后,从1962年到1970年八年间出生人口达一亿人之多,是建国后人口出生的第一高峰期。其中,这批人已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工龄30年以上,55岁已提前退休,尚有相当部分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即将退休,一波退休潮已来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出生高峰阶段的老年人多为独生子女,必然存在着养老质量、失独孤寡、精神慰藉、子女不孝、城乡差别、身体逐渐衰老等诸多的社会问题及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生理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出生年龄高峰转化为退休高峰的来临,渐呈加重趋势。
1.2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是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从年龄结构划分信访群体,老年人作为信访群体的组成部分之一,不是最多的,却是最难的。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占比基本在30%以下,较低的占比仅为10%左右,但那些久拖未决或无法解决,及那些“生命不息,信访不止”的典型案例,均为老年人信访者构成,他们在“上访-未果-再上访-仍未果-再再上访-依旧未果······”的循环往复中由壮年人变成老年人、少数由老年人变成高龄老年人。作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处于信访工作的基层与前沿,形形色色的信访案件,不可避免地在叠加或更新。近年来随着党的十八大、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思想理念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各级人大信访工作的治理结构、能力、质量不断提高,乡镇街道的人大信访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值得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仍无法抹去老年人信访群体中,出现的那些因历史变革、社会发展、个性心理畸形、个体(老年人)生理病变等原因,导致的那些合理不合情、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由老年人担当主力大军的信访案件的困扰。作为基层第一线的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是信访源头所在地,不仅最先接触、最先处理;而且也是持久战式的重复信访的第一责任人。不言而喻,长期以来客观存在的老年人信访群体,也是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难点和重点的局面难以改观的主要原因。
2老年人群体的特性分析
2.1正确认识老年人群体存在的必然性调研数据显示:40岁以下的信访者在信访群体中为数极少,40岁到60岁之间(简称中年群体)的信访者为信访群体的大多数;而60以上老年人信访者在信访群体中,各地虽有差别,但总体比例在30%以下。从分析各年龄阶段信访群体的诉求和结案情况看,占大多数的中年群体一般没有遗留问题,随访随结为常态化。唯独占比不大的老年人群体,却是重复信访、结案难度最大的信访群体。从我们对信访群体结构及结案难度的综合分析,清晰看到老年人信访群体存在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导致的原因是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又有“非一日之寒“的必然因素在里面。对此,作为乡镇街道人大信访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其存在的客观事实,只有以这种认知态度出发,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有的放矢。
2.2引发老年人的参与因素特性分析老年人群体的基本诉求从产生原因角度分析,可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别。不同类别引发的信访案例所形成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到接访要求和结案效果,科学、客观、准确分析和判别老年人信访诉求归类,成为基层信访结案成效的关键所在,遇主客观因素交织的个案情况时,通常将是形成信访工作的重点或难点案例的先兆。本文试图分别从诉求产生原因的主客客观两方面展开分析讨论。
区委召开这次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会议,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的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全面安排部署我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换届选举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需要。乡镇领导班子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乡镇换届,不仅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更替,更是基层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活动,全区将有1万多名党员和20多万名群众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加深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这对于扩大党内外民主,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保证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推进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步伐,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为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领导保证的需要。乡镇领导班子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最前沿,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推动本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总揽全局、攻坚克难的重要作用。今后五年里,我区能否抓住机遇又快又好的发展,做大做强XX新城、做活做靓XX古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要有一支用心谋大事、用心抓落实的干部队伍,要有大批政治素质硬、工作思路清、工作激情高、工作作风实、工作实效大、廉政建设好的优秀乡镇干部。只有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增强班子的创新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顺利实现全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
搞好这次换届工作,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需要。全区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相当多。搞好这次乡镇换届,选出让人民满意的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才能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为XX又快又好的发展创造民主、和谐的政治环境。
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乡镇换届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讲政治、顾大局的良好作风,抓紧抓好乡镇换届工作,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二、明确任务,严把程序
从7月中旬开始,区委着眼于树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从主干线上选干部,突出从工作先进的地方选干部,突出看重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推进干部交流,通过分层分类推优、直面问政、综合素质测评、实绩认证、民主推荐、全委会(常委会)票决等方式,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本月底前,全区乡镇(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人选将全部到位,进入换届选举程序,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检验和挑选。
金秋十月,走在“千年古城”镇的大街小巷,听到的是老人孩子们舒心的笑声,看到的是年青人忙碌致富的身影,感受到的是丰收处处,生机勃勃。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正迈着坚实而又自信的步伐,去实现科学文明和富裕进步的美好目标。喜悦写在脸上,行动践证誓言,而这一切,都是该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后带来的喜人变化。
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坚实前提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提高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群众的要求就是政府的责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全市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的有利时机,把开展活动与解决农村需要和农民需求相结合,从农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从为群众着想,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式,调整工作重点,坚持德法相济,在认真抓好试点村创建的基础上,在全镇农村普遍开展创建“文明一条街”活动的宣传和建设,形成了村村重视、家家参与的良好格局。探究该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扎实开展的缘由,还得益于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这一活动作为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深化农村教育、保持农村长期稳定的有效措施来抓。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一方面可以使无形的教育变成有形的工作,能够通过一条街把环境整治、卫生体育、科技文化、政务公开、思想道德教育融为一体,从而打造一个强化农村教育的新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创建文明一条街,可以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减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真正形成团结向上、干事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用该镇党委书记的话说:“乡镇的发展,一是要实现经济增长,二是要确保社会稳定,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既可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促农增收,又可通过改善农村环境融洽干群关系维护稳定,因此,这项工作不但要抓,而且一定要抓好。”
群众和社会的强大合力是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开展创建活动,投入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有效的投入,达到创建标准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该镇各村尤其是第一批参与全市文明一条街创建的试点村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有的在外关系相对较多,有的集体经济薄弱但个体大户数量不少,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多方筹措,确保投入,是该镇实现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发动群众集一块。村是该镇一个有着2300多口人的大村,前些年,由于各种原因,集体经济外债达80多万元,可谓一穷二白。近年来,新的支部村委一班人想事干事,凭干净树形象,用干事赢民心,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当该村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村后,村两委干部及时把这一情况向村民代表作了通报,全体村民一致表示:这样利村利民的好事,集资干,值!短短三天时间,群众将集资款一分不少地交到了村里,不到半个月时间,一条长230米,宽12米的高标准水泥路镶嵌在该村的“南大门”,用该村群众的话说:“村里修的不仅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民心路’,更是实现更大发展的‘富裕文明路’。”倡导大户捐一块。党的富民政策使一部分勤劳守法的群众率先富了起来,他们也都愿意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和集体。据不完全统计,在该镇“文明一条街”5个试点村建设过程中,有30多位个体企业主、民营大户捐款捐物10万余元,从根本上保证了活动的投入。依靠社会筹一块。市直单位功不可没。他们有的给所包村送来了捐款,有的送来了实物,有的充分发挥单位自身优势,多次派人前来指导帮助文明街建设。其中,市局不仅无偿给所包的村捐赠了8盏高标准路灯,还送来了现金;包驻村的报社领导在单位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也“硬”是挤出钱送到了村里。所有包驻该镇文明一条街的单位,都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镇和我市开展这项活动的大力支持。
显著的成效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有力明证镇“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开展至今,仅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3个“了”字可见一班。农村环境改善了。各村都把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文明一条街建设的突破口,广泛开展了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活动,对街道两侧的柴草堆、土石堆、粪堆、垃圾堆等“四大堆”进行了及时归位清理。全镇各村总计清理垃圾2300多吨,拆除乱搭乱建建筑物400余间,粉刷墙面6万余平方米,促进了环境面貌的根本好转。精神文明生活丰富了。依托文明一条街,全镇各村新建老年健身活动点30余处,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12个。每逢重大节日或农闲时节,西皋村的吕剧业余剧团、东关北村的秧歌队、回北村的“大嫂子”演出队等文艺团体走村串户,播洒精神文明,成为该镇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发展环境优化了。通过开展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该镇广大群众的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切实提高,知礼、守法、诚信成为大家的自觉共识,热爱,美化,建设蔚成风气。发展环境的大优化,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进步。今年以来,该镇已成功引办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去年引进的项目已有12个投产达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全镇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访和越级访,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设平安、打造经济强镇”的宏伟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深化金融服务“三农”发展与普惠金融工作,充分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步伐,根据《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新型”农村信用创建推进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南信办〔2018〕9号)精神,结合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运行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等信用工程为抓手,以构建和谐金融环境为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农村地区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助推辖区新型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信用村、乡镇(街道),推进普惠金融有效落地农村,积极构建“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信用机制,培育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构筑优质的区域金融生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建原则
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银行参与、部门配合”的模式,在坚持“严格标准、共同评定”的原则下实行创建工作重点联系机制,信用村创建在实现区域内各金融机构创建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优惠条件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单位制度规定。评定的信用村、乡镇(街道)由区政府统一授牌,确保农村信用创建的品质与公信力。
四、组织管理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闽民社工〔2020〕127号)、《市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南民〔2021〕1号)等文件精神,为做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整合现有各类资源,搭建乡镇(街道)购买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基层民政服务供给中的积极作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建设一支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成一批汇集各种社会服务的社会工作平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社会工作的领导,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服务基层,落实民政政策,链接服务资源,推动民政工作理念和服务方式的转变,提升民政工作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坚持改革创新,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力度,畅通社会组织参与民政事业转型升级渠道,完善站点建设、政府采购、服务管理、督导评估等系列措施。坚持统筹协调,整合民政购买服务等资源,加强各层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
三、服务内容
社工站围绕民政重点工作,开展以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一)社会救助服务。推动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对象排查、家庭经济情况调查、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
为规范镇(街道)广播电视站财务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经研究决定,从2003年7月1日起,对镇(街道)广播电视站会计核算与管理集中局财务科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各广电站为结报单位,设一名报帐员,负责本站财务资料的收集、传递和报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管理暂行办法如下:
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1、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局财务科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界定岗位职责,明确各会计人员具体分工,保证会计结算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通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工作计划、综合预算、费用开支标准,逐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科学规范管理,保证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报帐员管理和培训。各站必须设置报帐员1人,业务量大的站,如杜桥站应设置报帐员2人。报帐员原则上由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担任,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限定时间培训,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财务科还要对各站的报帐员进行业务培训管理。
二、局财务科和结报单位的职责
(一)财务科的职责
负责各结报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收支核算和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介缴财政专户,支出按核定的定额拨付,实行报帐结算制度、集中核算。保证各站经费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具体如下:
1、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定,按照会计主体不变原则,分户建帐、集中核算、正确使用会计处理方法,严格按帐务处理流程操作。着重强化事前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