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信贷风险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一、制约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风险问题
(一)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主要体现1.自然风险。目前,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对象大多数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而农业是弱质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一旦农业受灾,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民减收,还贷能力就会减弱,农业风险就会转嫁给农村金融机构。2.市场风险。中国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市场信息闭塞,农户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有限。一旦农产品的销售环节出现问题农户就会无法获得收入保障,那么小额贷款的回收就会存在潜在的风险。3.利率风险。当前,国际上获得成功的小额信贷活动,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利率都比一般商业银行的高。国际上的经验证明了采取高利率的手段并不会影响农户的贷款和生产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加速他们还款。而采取低利率或者是无利率的信贷,会误导农户把信贷资金当作捐助款来使用,逐渐培养了他们不图上进的依赖心理和只借不还的恶习,从而造成了信贷逾期,形成一定的风险。4.道德风险。一是信贷机构内部工作人员的道德缺失。一旦信贷人员在非法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就很容易发放操作违规的贷款;二是农民的道德信用风险。由于部分农民的偿债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农户把小额信贷当成扶贫贷款,而到期后却不愿还款或逃款,从而造成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放贷容易收贷难”的问题,这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二)引发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1.信贷机构内部机制不完善。一是部分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严格,在核查农户的投资项目时把关不严;二是信贷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小额信贷机构的主要管理职位大都由政府部门抽调人员担任,而这些人员大都缺乏操作贷款的实际经验和基本的金融知识。2.农户的信用评定制度不健全。在现实中,农户的资信评定缺乏统一标准,一些机构为了完成评定目标,放松了信用等级评定的条件和标准,导致评级授信不严现象的发生。3.小额信贷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单向性。小额信贷与其他贷款一样,也存在着规模效益问题,即只有当贷款额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小额信贷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目前,中国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扶贫资金,信贷机构奉行的是“只贷不存”的原则,而这个原则,严重地制约了当前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
二、化解和防范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措施
(一)改革与不断完善小额信贷组织内部体制小额信贷机构内部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与否、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信贷机构的发展。对此,我们应该加强信贷队伍建设,并通过提高信贷人员的贷款权,把放贷的风险遏制在源头上。首先,积极引进在金融方面具有专业水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提拔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员进入信贷队伍,也可以从其他金融机构如国有银行等挑选优秀人才,同时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直接聘用各高等院校成绩优异的金融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其次,切实抓好内部培训工作。定期向在岗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专项培训、能力培训和小额信贷知识培训,使他们精通小额信贷的内容和运作方式,并且要根据农户所经营的内容,向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特别是要进行农业科技扶贫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能力。再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奖励机制。对贷款数额大,且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100%的信贷员,可按贷款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而对贷款到期收回率低于80%的信贷人员,按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罚款或行政处罚。这种措施由于关系到信贷人员的个人利益,有效地减少了信贷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谋利现象的发生。最后,下放贷款权。为了防止呆账、坏账,控制金融借贷风险,不仅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品质好、工作效率高且熟悉农户信息的信贷员队伍,而且上级需要适当地下放贷款权,使信贷人员对那些数额小、风险较小的项目信贷有直接的控制权,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农村小额信贷的信用环境建设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信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对农户进行征信知识宣传,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政策、法律以及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势在必行。1.从农户的角度来看,应按农户信用级别的不同,执行差别的利率标准,使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得到实惠,充分发挥利率的杠杆调节作用,以此形成对农户信用水平的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民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2.不断完善中国农村征信体系建设。需努力的方向有:(1)对农户进行个人资信调查,建立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同时农户信用信息在各部门之间开放,这样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就会对农户的失信行为产生约束力;(2)强化政府在建设农村征信体系的责任和义务。政府作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主导者,应积极发挥立法、引导、预防监督、保障和沟通的作用,并在征信发展过程中树立诚信的形象,发挥表率作用;(3)加快征信体系法律法规的建设,最终形成以农户道德为支撑、政府作用为导向、规范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农村信用制度。
(三)逐步实施小额信贷高利率政策国际成功的小额信贷,大都采取高于一般商业贷款的市场利率,主要原因是小额信贷的运作成本远高于一般商业贷款机构的运作成本,而要维持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依靠高利率来补偿,加大宣传和解释力度,让他们认识到小额信贷与其他商业银行贷款的区别,即小额信贷不仅仅提供资金,信贷员还会亲自上门指导并提供相应的一系列服务,进而让他们慢慢地意识到小额信贷是真正在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找寻致富之路,从而逐渐地接受高利率。
(四)推行贷款保险以及适当采用贷款担保、抵押制度首先,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充分认识到参保的好处,并把参加保险作为能否得到贷款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样农户财产发生损失,且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的,就可以由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保证了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其次,加强对小额信贷保险市场的研究,推进小额信贷保险业务的创新,并设计出符合农户需求的品种。在担保、抵押方面,着重发挥小额信贷的灵活性,并扩大合格抵押物的范围。一是适当地调整农户贷款的额度范围、借款期限及利率的浮动标准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的需求;二是应将农产品、存货、应收账款以及生产和经营权利等这些本不属于抵押品范围的抵押品纳入范围之内,增加农户贷款数额。
1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地图的设计
1.1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点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一整套完备的风险点布局认识,从而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系数。在分析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风险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形象的描绘出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布局图,并结合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认识。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根据搜索到的204篇文献的研究,外部风险主要集中在政策风险、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指政府对中小企业制定的相关政策给企业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动引发的风险。在204篇文献中提到政策风险的141篇,可见政策风险是影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影响到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的经营,使其效益受到影响,偿债能力波动,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聚集。而一些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差、能耗和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没有很好地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发展方向不明,有时甚至会与其发生背离,存在着很大的政策风险。行业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中小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和盈利环境发生变动或者行业的周期性所带来的风险。在204篇文献中提到行业风险的有123篇。行业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商业银行在贷款时忽视了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周期与生命周期问题,则很容易引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或利率、汇率的变动,造成未预料到的企业潜在价值的损失。由此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损失,在204篇文献中提到156篇。特别是2008年以来,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大幅下滑,其中兼营加工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这场金融风暴中的最大受害者。商业银行的外部风险点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商业银行以及中小企业所能控制。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国内外政治环境、针对中小企业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银行业自身的行业因素等,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系数,从而影响到信贷风险的产生以及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8]。
1.2信贷业务风险信息点分布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文献可以看出,在信贷业务的发生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信贷风险的主控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的调查、审查以及审批的环节,并对所获取资料进行分析判定,从而决策是否进行贷款,并在授信后对中小企业进行后续跟踪检查[7]。本文将信贷业务的发生分为前中后三个环节,以商业银行作为主控因素进行信贷风险分析,以风险地图的模式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信息预警。在信贷业务发生前,信贷风险主要存在于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调查、审查工作,在这其中包含了较大的风险干扰因素,如某些中小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地方保护主义、政府干预、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识别能力;在信贷业务的产生过程中,商业银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中小企业的资料进行了获取,进行实地调查,对中小企业的情况作进一步了解和核实,如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资产与负债构成、产品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前景及对保证人或抵(质)押人、抵(质)押物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商业银行面对详实的公司资料,更加需要谨慎求实的态度对公司的资料进行审查、分析、比对,在此基础上进行信贷决策,从而确定信贷业务的发生,商业银行的决策直接关系到信贷风险系数,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根本利益。在信贷业务发生后,信贷风险将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后续跟踪检查环节,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对授信企业进行定期实地走访,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财务信息等方式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分析预判风险并及时预警,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进而规避风险。本文从获得的文献中,进行信贷风险点统计分析,把每一篇文献提到的风险信息点区分开来。在一篇文献中出现的一个风险信息点就统计为1次。对于前、中、后期风险信息点前5个进行提炼,见图2所示。
1.3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地图通过借助文献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信息点进行分析,以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风险形成机理,并从中抓取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息点,将外部因素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二者有机结合,以外部因素为切入点,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两方面分析信贷风险的不可控制因素,随后从信贷风险的前期、中期、后期三方面揭示了信贷风险的风险点分布以及风险形成的原因,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地图。
2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信息地图预警应用
基于本文建立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地图,以浙江某银行2009~2011年不良贷款为例,将不良贷款的成因因素进行汇总,以此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进行分析。分析的数据来源是2009~2011年某银行风险监测系统中暴露出不良贷款的客户信息资料,研究对象为中小企业。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某银行2009~2011年的不良贷款成因分为不可控的外部风险信息因素和信贷业务发生环节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大部分风险信息因素。不良贷款不可控制因素部分,主要受市场风险影响。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欧美等消费能力的缩水和国内市场价格相对的不稳定,使得一些中小企业订单锐减,导致现金流短缺,企业难以为继,致使2009年不良贷款发生8起,此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不良贷款发生率降低。可控因素方面,从前期风险、中期风险和后期风险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某银行2009~2011年的不良贷款风险因素分布主要集中在贷款后期,归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借款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经营失败后潜逃,下落不明;借款人涉及民间非法集资,受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等。由于某银行的信贷客户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由前期向后期转移,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重贷前、轻贷后,未跟踪贷款企业的后续经营发展和抵押物的后续管理,动态持续的贷后检查和监测不到位,导致银行利益损失。由此可见,针对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授信后风险监控变得尤其重要。同时,根据上文分析,某银行的不良贷款都集中在已列示的风险信息点上,从而证明本文设计的风险地图预警有效。
3结语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风险地图的思想,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进行预警研究。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构筑了一个覆盖商业银行外部因素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过程的风险预警地图,目的是为了更加全面科学直观的揭示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时所要面临的风险信息点,对商业银行起到风险预警作用,促使商业银行更好的控制中小企业信贷风险。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1.缺乏规范化的市场秩序
当前的信贷市场没有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秩序建立,特别是针对于不同地方的城镇、乡镇里的中小型企业实施一些规定,例如,推行企业暂行条例,乡镇企业经营条例等等,在整个大的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不规范的市场秩序,不仅没有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力,也不能对企业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这样不利于保障中小企业的利润稳定和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2.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国家宏观政策对中小企业造成的影响较大:当出现的是限制性的政策时,需要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时,中小企业处在生产链条上的末端,自然而然对其生产发展形成很大的影响。而当出现的是较为缓和的政策时,国家鼓励企业的大力发展,首先收益的是大型企业。所以中小型企业受到政策方面是影响较大,特别是利率政策方面的调整,很不利于中小企业控制企业发展成本。例如在2009年上半年国家鼓励各大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是现实的状况却是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出现提供给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资金很少或者贷款集中流向高质量行业和大型企业的现象,导致中小型企业出现融资难,企业经济生产和发展步履维艰。同样是作为市场的主体在发展,中小型企业在市场上产生的影响力却很小。
3.多样化的经济结构
多样化的经济结构也成为中小型企业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经济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有股份制企业、国营企业、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多种形式。很多中小型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制改革。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体制改革只是纸上谈兵,没有进行深刻的变化,还存在很多任用和家族具有连带关系的人员,导致中小型企业的产权混乱,不利于企业增添活力,限制企业的生产发展。
4.薄弱的资金体系
一、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及成因
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是指村镇银行在从事传统信贷业务或其他表外业务的过程中,由于贷款对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的多变性以及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能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或实际收益小于期望收益而承受损失的不确定性。信贷风险会造成村镇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在危及资产存量安全的同时,使信贷资产质量整体恶化,甚至可能引发村镇银行倒闭。根据风险来源的不同,大体可以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划分为内源性风险和外源性风险两类。
(一)内源性风险
1.管理风险。当前,许多村镇银行管理者的风险防控意识较为淡薄,对风险预警体系建设、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往往不够重视。由于没有引入精确管理、定量分析的风险防控技术,使得部分村镇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还处于经验判断阶段,这就很可能出现因管理者判断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信贷资产损失的情形。另外,由于村镇银行规模有限,虽为股份制银行,但多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由行长或大股东一人左右村镇银行的经营行为,将金融机构变成个人的小金库,致使村镇银行出现大量内部关联人贷款或关联方贷款,在损害小股东权益的同时,使村镇银行出现严重信贷风险。
2.操作风险。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小型社区银行。社区银行的地域性决定了村镇银行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因经营市场受限、业务范围小、网点布局单一,部分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非常有限,利润主要来源为存贷款利差。为维持自身生存,这部分村镇银行必须在不断吸收外来存款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放贷款。在合乎贷款条件的客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受绩效压力驱动,村镇银行部分信贷人员就可能会为一些不满足贷款条件的客户擅自放宽贷款条件或帮助其达到贷款条件。这将严重削弱村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为信贷风险蔓延埋下隐患。另外,村镇银行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还有待完善。部分村镇银行重制度建设、轻贯彻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还有部分村镇银行为节约资金成本、提高放贷效率,“重发放、轻管理”,对贷后管理重视不够,检查监督流于形式,对资金流向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了解有限,增加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3.道德风险。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领域的新成员,多数员工在入行前没有金融机构从业资质或经验,对信贷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制度缺乏了解。因部分村镇银行培训经费不足、培训经验欠缺,新招录人员的岗前培训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这些人员对信贷岗位的胜任度不高,从事该岗位工作,只会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长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而部分有经验的信贷人员,因村镇银行工作环境相对较差、机构小、发展空间有限,很难扎根留住。基于以上情况,村镇银行很可能由于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低,风险防控意识差,对小企业和农户的信用状况把握不准确,而产生信贷风险。此外,个别道德素质低下的信贷人员,可能利用我国农村的“熟人文化”,以贷谋私、假冒贷款,甚至串通客户恶意骗取贷款,给村镇银行带来风险损失。
(二)外源性风险
1.信用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户和当地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村镇银行发展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极易产生信用风险。一是农村与大中城市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有较大差距。村镇银行在进行风险控制分析客户信息时,没有相对便捷完备的信息系统提供支持,容易导致风险控制出现漏洞,无法及时对不良贷款做出判断和处理。二是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农业生产周期性长、前期投入大、见效缓慢,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用风险;另外,农村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较差,容易在市场风险侵袭下停业或倒闭,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也会导致出现信用风险。三是农村某些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对申请贷款没有清晰的认识,将贷款视同为“政府补助”,主观还款意愿不强,经常逾期拖欠甚至恶意逃债,也会给村镇银行带来一定的信用风险。
一、兴业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业务发展规模。按月统计兴业银行长沙分行2013年小额贷款业务,截至2013年12月31日,长沙分行全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72469笔、贷款金额高达42.698亿元,贷款结余63162笔、金额53.9574亿元。
2.业务构成与期限构成。兴业银行长沙分行自开办小额贷款的业务以来主要拓展了包括住房贷、特色贷、商房贷和旅游贷在内的4个大类的业务。在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小额贷款业务量最大的是增信贷业务,2013年度累计投放了人民币426980.84万元,结余539574.1万元。
3.贷款用途与去向。2013年小额贷款业务均为生产经营类贷款,若按行业结构划分,大多数投向为中小企业(31.48亿元、比例达到了73.73%),其次依次个体经营者、农业及其他,其中个体经营者投放贷款7.45亿元,占比达到17.45%;向农业投放贷款2.45亿元,占比达到5.74%;其他贷款投放为1.318亿元,占比仅为3.09%。
4.贷款质量。整体而言,兴业银行长沙分行小额贷款的贷款质量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逾期金额逐月增多,逾期时间也不断加长。以五级分类为标准,4月份起就出现了关注型贷款,9月份起就出现次级型贷款,仍未发现可疑型和损失型贷款,逾期率在1%以下,最高为0.90%。
二、兴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1.业务资金管理不善。从兴业银行长沙分行2013年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状况来看,兴业银行的自身发展还不完善,首要问题是存在资金流向不合理。贫困人群很难获得贷款资金支持,实际上小额贷款资金更多向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农村中的中上层农户提供,而那些对小额贷款需求大的贫困群体却往往得不到资金支持。这是兴业银行小额贷款资金流向不合理的具体表现。
2.涉农产品创新落后。在长沙银行小额贷款产品的品种中,开放了住房贷、特色贷、商房贷和旅游贷贷4个大类的业务,主要授信群体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而针对于急需资金的普通农户的产品很少,这在产品设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针对农户的小额贷款产品亟待开发。
一、金融新常态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金融机构面临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金融新常态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加快经营模式的转型以及业务结构的调整,需要从过去粗放式的“抓大”转变为精耕细作式的“抓全”;从过去靠“酒精投入”、“血战到底”的关系营销转变为通过“网络金融”、“智能银行”的科技营销。在金融新常态下,尽管各金融机构会根据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的特点,制定并不断调整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和业务发展模式,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拓展客户群”为目标的发展思路是不变的,那些诚信守法、稳健经营、具备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将是各大金融机构承揽的“香饽饽”,而征信记录差、主业不清、前景不明的企业将更难得到银行的融资服务。因此,在金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要专于“内功”,增强诚信意识,恪守法纪,踏实经营,抓住银行变革所带来的“客户结构调整”机遇,借力发展。
(二)市场经济法制将更加健全,中小企业要增强“阳光下”生存的能力金融新常态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市场经济法制更加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经济行为的运转流程、决策过程,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过程、评价监督情况等都逐步透明化,各类内幕交易、暗箱操作和“潜规则”将逐渐失去存在的空间。过去,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依靠各类关系,通过某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如果还是把“关系”当做核心竞争力,把“靠山”当做招牌,不在产品和服务上下功夫,不在市场和客户上做文章,那么,这些企业离“寿终正寝”也不远了。有人断言,“十八大”以后,随着反腐的深入,权钱交易、行政干预、权力寻租的土壤逐渐消失,企业和个人“空手套白狼”、高额垄断利润和“一夜暴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在经济金融新常态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自觉知法守法,按经济规律办事,注重环保、食品和生产安全,重塑核心竞争力,增强在“阳光下”生存的能力。
(三)社会融资渠道缩窄,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难度加大改革开放以来,受国内投资渠道的限制,居民部分收入自发进入了民间借贷市场,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合法的民间借贷对弥合企业周转资金缺口,弥合借贷资金期限错配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当前,受经济下行影响,房地产、流通、能源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持续不景气,资金链高度紧张,导致大量聚集在这些行业的民间资本抽身不易,严重影响了民间借贷市场的流动性,另外,部分制造业、流通行业亏损严重,民间拆借的资金本息难以偿付,更有甚者,部分涉及非法集资的机构和个人“跑路”行为,引发了局部群体性事件,更严重破坏了正常民间借贷的市场环境,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满足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攀升。对中小企业而言,在经济下行期,靠“拆东墙补西墙”方式维持经营,度过“经济寒冬”往往是其最常用,也是最后一招,而民间借贷市场融资功能的丧失,意味着企业连“拆东墙”的机会都没有了,这对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而言是致命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必须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配合各级政府,通过调整制度安排、风险偏好和管理措施,适度增大信用规模,培育市场信心,推动实体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良性互动。
二、金融新常态下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金融新常态不仅影响金融机构宏观层面的决策和制度安排,还深刻影响到对微观具体授信项目的风险偏好和信贷审批标准。而对于受经济政策变动影响大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这种影响更甚。因此,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审视中小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生产经营特征和规律,深入分析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关键节点,重塑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理念。
(一)坚持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中小企业风险管控工作一定要坚持全流程的风险管控理念,客户准入、业务发起、授信审批、审核发放、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操作必须做实做好,不能只强调其中一个环节而忽略其他方面。
(二)准确定位发展理念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理念要定位于“如何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习惯和业务发展规律,强调主动风险管理,通过科学、量化的市场调研以及合理的情景分析,把好前期准入关,找准目标行业、目标客户群以及授信方案。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设身处地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一刀切”地抽贷。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
对信贷风险管理在认识上还有偏差,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重视信贷业务的开展,而忽视对信贷风险的管理;只强调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对长期效益的考虑;只对信贷发生环节加强管理,而忽视对信贷行为发生前后的管理。出现贷前调查不够细致,贷时审查不够严密,贷后监管不到位。
2.缺乏行之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系统
一方面,缺乏信贷客户的相关评价和考察制度,导致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不够合理,信贷档案资料漏缺,更谈不上信用跟踪和资料更新。因此,银行在信贷方向选择上出现差错,产生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信贷风险的相关内控制度滞后,具体表现为信贷流程运行低效、操作随意性强、程序缺失等方面,部门之间原本设置的制衡机制作用较小。
3.缺乏完备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银行工作人员缺失预警职责的培训,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对贷后资金的监管不力,造成发放无真实贸易背景贷款。
4.风险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技术落后
第一篇
1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
1.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实行信贷时主要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指小微企业未能及时或足额地偿还贷款的风险.主要分为两种:(1)道德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不很清楚,也对小微企业的实物财富及偿债能力了解不足,而且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是自己制定的,本身就是为自己的企业服务的,对银行进行的信用评级帮助很小,从而造成小微企业的违约成本很低.所以小微企业一旦遇到财政的困难,容易选择躲避偿债的行为,引起道德风险(.2)小微企业的长期经营理念不足.大多数的小微企业都只是追求短期的利润,目光较为短浅,诚信意识缺乏,对违约的成本意识也不足.造成了有些企业故意或恶意躲避债务,甚至用虚假的信息来骗取银行的贷款.尤其是当下,外部的经济形势不甚乐观,不确定的因素也在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遇到了经营的困难,信用风险日益严重,成为了影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因素.还有就是,小微企业的决策机制与大企业也不同,大企业的决策机制具有严格的层级结构和严密的程序,但小微企业的决策主要是以个人决策为主,部门相互之间的制衡力较弱,业主个人的信用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是企业的信用.所以,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对财务指标的选举一定要有代表性并力求准确,对非财务指标的选取,一定要多关注小微企业的成长潜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能力的考量.
1.2担保风险担保风险主要是指小微企业在银行的担保物和抵押物的风险.虽然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在商业银行的担保物价值足够,但其资产容易受到变化,且变现能力和流通能力也总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此外,部分企业抵押的有效性不易落实,造成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客户之间相互担保,行业链之间相互担保.这在经济运行良好时问题不大,一旦经济增速减缓,行业生存压力增大,其中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极易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损俱损,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1.3操作风险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原因,例如:人员的缺失,监控系统不严密,内部程序的混乱,系统的失灵或失效,以及外部的意外事件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实践中,员工的道德素质低下和业务水平不熟练都会引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操作风险.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我国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银行很少有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小微企业群体,大多数都是个人信贷的部门临时调配的人员,其专业化程度不高,也使得对小微企业的操作风险更加严重.像北部湾银行,在成立微贷中心之初,开展业务时几乎是面临着“千军万马”的景象,在巨大的客户群面前,专业服务的人员数量跟不上业务的开展.所以,在当下主要的课题就是怎样实现服务人员的专业化以及团队的稳定性.
2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对策及建议
2.1商业银行成立专门的小微金融部门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大多数商业银行并没有专门的小微金融部门,这也是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无法解决的重要根源.有了专门的部门之后,必须还得进入如下努力:(1)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不断地进行产品服务创新,寻找和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时刻分析市场的形势,对市场的新形势能够灵活做出反应,并且对相关风险进行控制(.3)加强专业化的管理和培训,不断激励,发掘人才,为以后的小微金融培养一批可靠、专业、稳定的业务人员.
2.2大力推进服务产品创新当下服务产品的创新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将信贷、投资、现金管理、企业理财、等各种金融产品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即传统的银行服务与新开发的投行服务有效结合,充分利用传统银行的渠道优势和新型投行的创新优势,为客户交流沟通搭建平台,探出索物流产业客户与产业集聚区金融业务的新模式.探索物流产业客户“结算通+联贷联保小微企业贷款+租赁权质押贷款+PoS+信用卡+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产业集聚区“标准厂房抵押借款+固定资产购置贷款+母公司担保贷款+联贷联保业务”等小徽企业金融业务.二是在创新供应链条上为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利用应收账款池与票据池使其适合小微企业客户的保理,努力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人才不足问题,市场风险问题,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另外,我们可以扩展服务,大力推行信贷业务以外的其他金融服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尽力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千方百计为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和运营成本,为小微企业增加风险抵抗的能力,目的是防范和化解小微企业信贷中的业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