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西文化下西方思想的传播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实际上,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史就是与外来文明、异质文化(游牧文化、岛国文化等)不断冲突与融合的发展史。因此,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应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中西文化和思想的交流,既不能固步自封,更不可一味排斥,也不能失去原则和立场,丧失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观,而应该具体地、历史地分析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中优秀文明成果,高扬主体性,在吸收西方文化有益优质成分的同时,抵制其负面影响。二是西方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隐蔽性。19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通过贸易、教育、科技等更加隐蔽的方式,利用大众文化制品所承载的娱乐化、形象化、具体化手段,潜移默化地向中国输出西方优势文化、输送西方价值观,实现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以使中国人在消费西方大众文化制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如中国青少年对于西方好莱坞大片、网络游戏、快餐文化、NBA篮球赛、流行音乐等的崇拜和追随,中国大型商场或超市里外国商品的陈列出售,中国带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气息的现代西方生活方式的盛行,等等。
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等现代电子媒介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由于互联网具有传播的广泛性和受众对象的巨大性使其成为意识形态传承、维护与教化的重要平台和形式。同时,社会等级与观念的不同及因之所带来差异的解构,也进一步扩大了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范围。不仅如此,较之传统媒介,互联网更具隐蔽性。国家对于电影、报刊、广播等载体上的信息可通过选题、编辑和采访等方式进行精心挑选及严格把关,但对于互联网这种新兴媒介,其控制力相对较弱。据统计,世界传播总量的65%的电子信息和80%的文字及影像均源自美国。因此,信息霸权使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压倒性优势。
一、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处于新阶段复杂形势中的中国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在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力输出和渗透中维护自身安全,在继承传统、积累实力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具有和谐、包容与竞争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1.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文化多元化是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和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各种文化共存共荣,在吸收和消化彼此优秀成果的同时,保持自身优质文化传统。张骥认为,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世界的文化民族主义主要有扩张型(文化霸权主义)、保守型(极端民族主义)和发展型三种表现形式。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应坚持发展型文化民族主义,一方面,承认文化差别,以宽容、平等、开放的精神对待西方文化,加大西方优质文化在中国本土化的力度;另一方面,客观全面地审视本国文化传统,积极寻求与异质文化进行交融的结合点,以确保本国文化健康、良性发展。
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理性文化大国的进程中,应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以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己任,积极应对新挑战,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和消极影响,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科研精神、管理方法、文学艺术的同时,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制度、管理和生产等层面推动文化创新。
除此之外,还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中西文化交流进程中,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契机,向世界输出自身优质文化。中国文化只有走向世界,与其他类型文化不断交流,才能发展和完善,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完美绽放。例如,一年一度的“汉语桥”以及两年一度的“国际大学生汉语辩论赛”等活动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为在世界范围内打造汉语和国学品牌作出了卓越贡献。
2.提高中国民众思辨能力西方文化是多元的,在西方价值观中的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享乐主义等理念往往相对于其社会现象中无法克服的道德沦落、精神空虚、吸毒与暴力犯罪等问题。这些观念往往通过信息技术等隐蔽性手段进入中国。如果中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缺乏思辨能力,不能加以有效分析和批判,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其负面的影响。正如孙招振所言:“文化交换的取舍与抉择,如果不经过有意识的反省与思考,终究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失去了自己抉择的机会。”因此,中国应首先加强对西方文化形态的分析和鉴别,对其特征和规律作全面科学考察,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准绳,汲取与之相契合的优秀文明成果,排除负面的文化思潮影响。
同时,对引进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加强国际信息传播的立法,阻挡和过滤各媒介中有关诽谤、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其次,还要有针对性地改革和调整国民教育,利用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媒介实现意识形态的文化制约及导向功能。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目标细化、策略培养等方式培养大众的思辨能力,即个人为了决定某物的真实价值,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的能力,以确保在面对当今爆炸性增长的各类信息时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地筛选、组织和评价,并作出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判断。
3.利用全球化发展机遇,建设文化强国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缩短了彼此之间的时空差距,也给中西文化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既开拓了公众视野,使人们能够了解异国文化,多视角解读社会现象,又激发了人们创新文化的热情,参照不同价值观更新与提高自身文化品质和体系。因此,中国应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建设文化强国。首先,中国应坚持主体性,提高先进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对其进行系统传承和时代转换,使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营养源泉和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形成文化开放与保护机制的良性互动,在与外来文化交流的同时保持自主发展。其次,应构建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文化,打造中国文化品牌和气质。要扩大中国文化的主动交流层面,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成果,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以此增强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再者,充分利用先进传播手段,使中国文化传播全面走向现代化。“文化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文化的传播手段却具有先进和落后之别。”当代的文化交流是大规模、普遍性、即时性的信息传输,先进的传播手段能够使先进文化意志和理念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效传播,以避免滞后。最后,在中国文化宣传中,既要与时俱进,将先进文化融入到流行文化因素中,也要加强民间组织和非主流媒体的宣传,积累与西方传媒交流的经验。
二、结语
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曾长时期处于相对劣势,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只要我们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中坚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吸取异域文明优秀成果,推动自身的文化创新,就能从容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输入,建立理性的意识形态,并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展现文化强国的魅力。
作者:任宇红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