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距解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体态语(bodylanguage)
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是眼神。身体动作又称身势,其中最主要的是手势。
(一)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在所有非言语的交际方式中,脸是我们感情最重要的广播员。人们会用笑容、拉长脸、脸红、皱眉等表情来表达高兴、生气、害羞和思考等感情或内心活动,这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共性。但由于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往往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肢体动作多,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尽现于脸部,而且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语言内容以及交谈对象的反应相配合。而西方人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成于色,难以琢磨,即使家庭遭遇了不幸也要对客人笑脸相迎,这常让外国人困惑不解。有时,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信息也不同。通常我们认为,人们会因特别高兴的事情而大笑,而菲律宾人的大笑所表达的则是同情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而英国人却表示没有滋味;我们中国人用笑脸迎接贵客到来,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用哭泣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二)眼神(eyelanguage)英语格言“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告诉我们:眼神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然而,同一目光行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中国人在交谈时,不直视对方,并且有意地回避目光的不断接触,以此表示自己的谦卑或对对方的尊敬。英美人交谈时,则习惯于直视对方,眼光直接接触,表示感兴趣。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这种眼神文化的差异,使得英美国家的人会因为中国人避免与自己进行目光交流而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而中国人则会因英美国家的人总是盯着自己而感到对方无礼。在俄罗斯,母亲让小孩说真话时常说“看着我的眼睛”。而在西班牙,出于尊敬,晚辈和长者交谈时,不直视长者的眼睛。
(三)身体动作(posture)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中国,年轻的同性朋友挎着胳膊在马路上走,被看成是朋友之间关系亲密,而在美国,则有可能被误认为是同性恋者。在美国,接吻是公开常见的礼节,而在中国接吻却只是情侣间表示爱的一种方式。我们中国人手舞足蹈,表现快乐的心情;暴跳如雷,描写盛怒的样子;而捶胸顿足,表露悲哀的情感。但是,西方人高兴时并不会手脚一起挥动,生气时并不会蹦跳起来,而难过时也不会一边用手敲打胸膛,一边用脚跺地。中国人最推崇正襟危坐的坐姿,在长者或上级面前歪着身子或背靠椅子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而英美人的坐姿相对比较随便。英美教师上课时,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教师甚至可以坐在讲桌上授课;中国教师上课时则举止庄重,规规矩矩地站在讲台的中心位置。英美教师认为中国课堂太沉闷,太呆板,而中国教师有时觉得英美教师过于随便。西文人经常两肩向上耸,表示不知道、怀疑、冷淡或无可奈何的情感,而中国人一般则很少有耸肩的动作。
(四)手势(gesture)在手势语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特别明显。中西文化都用手势表达一定的意义,但同一手势表达的意义却不一定相同,同一意思也会出现不同的手势。中国人向上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伸出小指表示看不起对方;而美国人将拇指朝上则如美国俗语“thumbaride”一样表示搭便车,将拇指朝下表示对对方的侮辱;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故有“keepone’sfingerscrossed”的说法。中国人用大拇指和食指做成一个圆圈表示“零”;在美国它表示“OK”。表示“8”时,中国人伸拇指和食指,构成“八”字,在英语国家一手五指伸开,加另一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为“八”。中国人喜欢用手指鼻子表示“我”,而美国人表达同样的意思时则用手指着胸膛。中国人饭后用手轻拍自己的肚子,表示自己已吃饱;而美国人表示“吃饱了”则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这样的手势在中国人看来则表示“杀头”的意思。向人示意向其走近时,中国人掌心向下,手指同时弯曲几次;美国人则将掌心朝上,只弯曲食指,这样的手势在中国人眼中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甚至是一种挑衅。英美人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形成“V”字表示胜利,但手心必须向外。
(五)触摸(touchandfeeling)它主要指双方通过身体部位接触而交流信息的方法。人们对触摸的看法因文化的不同而异。英美人因从小就受到避免与陌生人的身体接触的教育,所以即使在诸如公共汽车、火车或电梯之类的公共场所里的身体接触也会令他们极感不适。然而,中国人对身体部位接触的容忍度要远大于英美人,中国妇女对别人摸摸、拍拍或亲亲她们的孩子持接受态度,而英美妇女对这类行为则会感到别扭甚至反感。在握手方面,中西文化间也是有差异的。西方人在与人握手时习惯紧紧地有力握一下,有时我们会感到他们握手用力过猛,自己有点折筋断骨的感觉。我们中国人握手通常较轻,这时他们会觉得不够诚恳;中国人握住外国人的手,不马上松开,这令西方客人不习惯。另外,人们在葬礼上紧握死者家属的手,则是深表同情和寄托哀思的最好方法,有时胜过千言万语。足球运动员进球后热烈拥抱表示庆祝,排球运动员聚在一起碰一下手,其中寓意丰富,赢球时表示祝贺和赞扬,输球时表示理解和鼓励。
二、时空语(thelanguageoftimeandspace)
(一)空间概念(spaceconception)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不同民族与文化构成人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概念。空间的社会性带来了它的文化性,又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人们的交际行为[4]。美国人类学家E.T.Hall提出几种人际交往时应保持的距离,即亲密距离(intimatedistance0-45cm)、私人距离(45-120cm)、礼貌距离(120-360cm)、一般距离(360-750cm)。多数英语国家的人不喜欢近距离交谈,避免侵犯“自我”,总会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美国人和日本人交谈时相距较远,拉丁美洲人和阿拉伯人相距较近,中国人介乎他们两者之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地“进攻”,英国人不断地“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开始说话时站的地方已经相当远了。
(二)时间观念(timeconception)文化背景不同,人们看待时间和使用时间的概念和态度也会有差异。英美人时间观念较强,教师要学生交作业,规定星期一交就是星期一交,不容拖延,这叫deadline(最后期限);中国则没有这样严格。在西方国家周日是一周的开始,而在中国,则始于周一。在美国经常听见人们说“时间就是金钱”,同样我们在中国,所有人都知道孔子的谚语:“三思而后行”。在印尼,人们用一个词“橡胶时间”来描述他们的时间观念,即时间可以延长也可以缩短,是很灵活的,印尼人生活的比较舒心,他们不想天天匆匆忙忙的。
三、客体语(objectlanguage)
包括一个人的相貌特征,平常习惯性的衣着打扮等具有明显个性特点的交际信号。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客体语所表现出来的评判标准是大不一样的。
(一)相貌(appearance)对一个人美与否的主要评判标准是看相貌。中国很多人认为女子丰满一点是一种美,有福气。然而美国人更欣赏个子高的苗条女子,然而在欧洲国家则普遍认为这种体型是身体单薄、比较虚弱的,而粗壮一些的体型更为理想;中国人认为大眼睛比小眼睛漂亮,双眼皮比单眼皮美,薄嘴唇比厚嘴唇俊俏,白皮肤比黝黑皮肤动人;而在美国人看来,东方女性的古典美正好与我们认为的相反,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看到一个高高大大的外国男士牵着一个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中国女孩时,就不觉得奇怪了。
(二)服饰(artifacts)我们知道,非言语交际行为也可以独立传递信息,服饰就是一例。如在男女双方约会时,女方精心化妆并穿上一套漂亮的衣服,这一行为传递出的信息是要获得对方的好感和欣赏。服饰的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民族服饰就标志着一个人的民族身份。英国法官出庭时要戴假发穿黑袍,中国和许多国家就没有这样的传统。在中西文化中,服装对身体部位遮盖程度不相同。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中国女孩大部分比较内敛,而西方女孩比较开放和自我,自然裸露在外的部位很多。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既然人类完整的交流系统离不开非言语交际行为,那么非言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使得非言语交际带上了文化的烙印。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文化宽容,求同存异,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恰当地把握“入乡随俗”的度。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非言语交际行为背后的文化因素,主动排除文化干扰,得体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方法进行交际,使非言语交际成为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梁宇春单位:吕梁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