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有关知识产权的知识技能。为了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本文结合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现状,对国际商法课程教学的思路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意识
2004年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然而当前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欠缺,亟待提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展开探讨。
一、国际商法课程及特征
国际商法是一门法学类课程,涉及国际商事组织形式、国际贸易买卖、知识产权、商事纠纷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国际商法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商事贸易关系起着重要的调整作用,尤其是现在知识产权在经济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强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高法律维权能力,从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际商法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以下的特征:
(1)专业性。国际商法包括的法律知识,如:国际商事的基本规则条例、专门的法律术语、解决纠纷的法律途径,其教学内容体现出显著的专业性。
(2)交叉性。国际商法是由多门学科知识融合一起的知识体系,跨越经济学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交叉相融。
(3)应用性。国际商法与实际经济活动联系紧密,要求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又能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法律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产权意识
(一)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意识的含义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自己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在一定时间内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具有专属性、地域性、时间性的特点,能够保障创造者的利益并激发人们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推动知识产权取得、管理、应用、转让等工作的开展,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也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资源。知识产权意识是指人们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和社会现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主观心理因素的总和。知识产权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主要包括自我保护意识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意识两个方面。自我保护意识是对自身创新成果的承认和保护、对知识产权流失的防治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意识是指懂得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在研究之前查阅他人的科研成果、不因侵权或者重复研究而浪费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
(二)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现状
大学生是科技人才的主力军,但是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非常薄弱。
1、对知识产权认知程度不够深入。大学生对知识产权大多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有近过半学生对于基本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对知识产权一知半解,甚至存在错误认识。例如,对厂商名称、商业秘密、货源标记、原产地名称等问题回答不上来。
2、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清楚自身的权利范围及边界,不懂得如何行使权利及如何维护权利,不懂得如何利用知识产权法,如《专利法》、《著作权法》来保护自己的成果不受侵犯,未能认识到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背后所蕴含的经济价值。
3、获取知识的渠道较少。大学生获取知识产权知识主要通过报刊杂志、广播新闻、互联网的传播媒介。这些渠道所获取的知识往往是零星、片面的,不会有系统深入的介绍。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了解的很少,多数大学生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也很少接触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活动。
4、存在侵权现象。由于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未完善,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假冒、盗版的制品。大学生对侵权认识非常模糊,还存在一些侵权现象,有些大学生曾经购买过盗版的书籍、音像制品,认为这些东西价格便宜,并不影响使用。
三、培养的具体途径及方法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向的教学方式为主。知识产权知识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式为主,老师围绕知识产权有关概念及条文逐一解释评述,这种单向知识灌输方式显得枯燥而缺乏生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结果是只知道法律规定是什么,而不知道规定的意义所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和提高知识产权意识,他们渴望的是通过容易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获取识。
2、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知识。国际商法的相关法律内容较多,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使各国关于同一国际商事活动的法律规定有很大差别。由于学生之前相关的法律课程很少,学生的法律基础知识欠缺,又因为知识产权法律条文晦涩艰深的特点使学生无从下手,学习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知识产权知识避而远之。
3、缺少实训教学环节。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和课堂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及对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仅有法律知识储备,却没有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教给学生一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实训是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服务的,知识产权知识的应用性很强,应增加专利申请、专利审查、专利检索、商标注册和申请等方面的实训练习,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领悟知识,通过批判地思考法律现象以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掌握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
(二)教学思路设计
1、深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应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结构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偏好,采用其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来教学,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用通俗的文字和语言来讲解,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通过新颖的手段来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对知识产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与学生专业相结合。考虑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取向,结合各种专业知识进行知识产权意识教育。将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分析不同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教学重点知识和实训项目。例如:理工专业与专利权关系较为密切,应将重点放在专利权、著作权的申请及保护方面;而管理类学生应重点学习知识产权管理及交易等相关知识。
3、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践性较强内容的讲解,举一反三,选择那些生动、实用的教学方法,联系实际业务,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练习机会,增强学生法律应用能力,提高综合问题处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选取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适当选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除课堂讲授外,还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模拟法庭、模拟仲裁庭、小组辩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国际商法教学倡导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以学生为主导,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探讨和研究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况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满足两个特点:代表性和新颖性。由于案例教学无法运用于每一个知识点上,教学案例要有典型的代表性,具有分析和讨论的教学价值,并且要反映现代商事活动中所出现的知识产权新问题,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教学过程包括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小结三个环节,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案例,提出自己的见解。精彩的案件细节具有自身的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情境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创设一些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可行性答案的探讨,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讲授内容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解释法律诉讼期限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人们日常生活中写的借据有法律效力吗?”从而有效地切入教学主题。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索,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一些教学意图通过多媒体,如图片、动画、音乐、视频来充分展现问题的实质,让学生感受到形象、动态的画面。例如,在专利法和商标法的教学中,图片和实物的引入非常重要,这就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说明,否则,教学内容就会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多媒体教学法实现色彩、声音、动态等直接对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共同作用的强化效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建立起对知识点的深刻认识。直观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创造了最佳的教学条件,增大教学的信息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4、模拟法庭。引导学生模拟进行一次案件的案由和庭审的全过程,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司法环节,独立地做出判决结果。分别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审判员、律师、原告、被告的角色,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法庭审判的程序。这是一项富有趣味性的实训活动,课程教学由封闭式变为开放式,促使学生关注法律、学习法律,锻炼了学生的辩论技巧和思辨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让学生找到做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感觉,从而在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能力,保持学生对法律的好奇心。
(四)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的认知与把握,培养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提升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情感与意志,增强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认可,引导学生尊重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和保护知识产权。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完善自我行为约束,避免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提高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的能力,在未来工作中懂得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吴丰盛.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国际商法项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5(10)
[2]田歆.浅议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8)
[3]谢斌.关于实训教学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2014(2)
作者:周焕月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