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知识产权壁垒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1知识产权壁垒起因及相关研究关于知识产权壁垒形成原因的研究,Christo-pherKalanje指出大多数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设置壁垒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防止竞争者进入他们的定位市场。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经常发现自己充当了知识产权壁垒的设置者和受害者双重角色[9]。Feldman等指出,介于专利和版权拥有在特殊市场合法取得垄断权利的潜在可能性,最高法院一直将涉及产品专利和版权的搭售协议作为特别不信任对象,认为部分公司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市场占有率或者对新市场参与者构建进入壁垒[10]。VarunRai等认为疲软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于科技的转移造成阻碍,指出在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低碳科技转移的过程中,疲软的知识产权体制对于三种情形会成为壁垒(障碍):前沿性科技、完整呈现出的科技和小型公司[11]。余乐芬整理了美国337调查历史数据,从内外部两个层次分析了中国出口产品频繁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外部原因包括贸易主义大环境、贸易摩擦加剧和知识产权壁垒新型优势,内部原因主要有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面对调查应诉不积极三方面[12]。郑明慧等提出我国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原因主要包括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的贸易保护日趋严重,出口集中于发达国家且高技术产品比例较高,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四个主要方面[13]。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机理研究方面,温芽清和南振兴指出,知识产权是保障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均衡的产物,在利润最大化驱使下,知识产权体系向私人利益倾斜使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壁垒,其本质是推行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14]。国外专门将知识产权作为壁垒的文献较少,学者多集中于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Maskus和Pe-nubarti指出在双边贸易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作用,即市场扩张效应和市场支配效应[15]。Guerin基于澳大利亚供应商在环境技术、商品、服务向中国转移过程中所遇到的非贸易壁垒的调查展开研究,作者认为通过只转移那些难以模仿复制的类别,也许能在某种程度上克服知识产权损失问题[16]。Awokuse和YinHong根据实证结果指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的进口,尤其是对于知识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产生了刺激作用[17]。Cysne和Tur-chick在Kwan与Lai研究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内生性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不仅要从局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还应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18]。
1.2知识产权壁垒表现形式研究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惯常措施主要有如下体现:主要表现形式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领域、技术贸易领域和与贸易有关投资领域的知识产权壁垒。惯常措施主要包括知识产权滥用、知识产权与标准结合形成壁垒、贸易内部化与选择性投资、禁止平行进口、特别立法措施等9-21]。其中,知识产权滥用主要表现为边境措施、临时措施、网络著作权的滥用和技术贸易合同中不公平条款与歧视价格;有些国家凭借其专利技术制定技术标准,部分组织和团体将标识注册成商标,通过知识产权和标准结合的方式形成贸易壁垒,贸易内部化主要体现为跨国公司将高技术和专利商品主要流向其拥有多数股权的国外子公司,有时还伴随选择性投资现象;部分发达国家承认知识产权的国内用尽原则而不承认权利的国际用尽,通过禁止平行进口实现形成知识产权壁垒的目的;特别立法措施主要指通过立法的方式设置特殊的知识产权壁垒,较为典型的是美国设立的“特殊301条款”和“337条款”,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不正当贸易的判定对其他国家进行报复或制裁,从而达到限制或禁止他国企业产品进入美国的目的。发展与知识产权委员会(CommitteeonDevel-opmentandIntellectualProperty,CDIP)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知识产权滥用作为企业进入壁垒的可能性,指出部分文献中研究了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利用诉讼威胁手段来榨取更高的费用进而提高进入壁垒。Meurer指出部分知识产权拥有者或者团体利用诉讼手段开展不合理寻租活动,体现为将反竞争法和知识产权法适用范围扩大化,部分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手段驱逐竞争者或者攫取不当和费用,从而构筑进入壁垒。被告由于惧怕原告将知识产权过度解释或者缺乏证据证明诉讼权利无效性,或者单为避免诉讼成本而与原告达成和解,致使原告实现驱逐竞争者的目的[23]。Rey和Salant分析了知识产权滥用问题,阐述了专利丛林问题并指出在许多高科技行业内,少数企业利用所掌握的多数专利设置专利垄断并通过认证限制竞争的行为。
1.3知识产权壁垒的影响效应研究Gana通过TRIPs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影响的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将无法受到与发达国家同等的TRIPs协定所带来的保护效益,除非发展中国家的法律、经济与政治结构同自由市场体系一致。Fink和Braga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活动产生的影响,最终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在理分析论上仍较为模糊。原因在于考虑到保护政策的静态与动态因素的复杂性,形成标准化规范建议十分困难。提出亟待加强从公司和产业层面进行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贸易相联系的实证研究。饶芸燕认为中国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美国337条款体现了政府保护国家竞争优势的理念,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向美国的出口业务,提出国家或地区经济、技术的发展速度快且与美国贸易往来频繁的阶段与其受到美国337调查频繁阶段相一致,并列举日本和台湾的例子加以印证。王慧洁阐述了新贸易壁垒的作用机理,并对新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做了正负效应分析、作用机理分析与现实影响分析。方君兰进行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通过计算、统计和分析指出337调查对于我国企业会产生短期和长期不同影响,在短期会限制高技术产品竞争力,但是长期来看又能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贸易的发展。李娜以337调查为代表分析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的影响,指出337调查增加了被诉企业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与相关产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和损失。徐元指出进口国的知识产权壁垒主要通过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发挥限制进口、保护市场的作用,揭示贸易壁垒的形成实质,进一步分析技术标准型知识产权壁垒、知识产权边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滥用对于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赵美英使用双寡头竞争模型从战略层面分析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提出美国通过挑起知识产权贸易摩擦进而提高关税率并征收惩罚性关税措施,实现国内企业获得利润转移收益,抑制对中国的技术溢出,同时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等影响,体现其战略性保护的实质。
2知识产权壁垒研究启示
通过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内涵特征、起因机理、表现形式和影响效应的研究后可以发现,其在短期内会对我国相关产业和企业在出口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但从长期发展的视角来看,知识产权壁垒的形成并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新型工具产生作用,也从侧面激励着我国企业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优胜劣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建议要正确和客观地看待知识产权壁垒,从自身做起提升自主知识技术水平,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此外在遭遇知识产权壁垒时积极有效开展应对措施,内在驱动和外部应对双管齐下,从整体上全面攻克知识产权壁垒障碍,进而促进国内产业的安全运行与持续发展。从企业层面看,多数企业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主要内在原因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知识产权,因此为了正确规避知识产权壁垒,企业应树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意识,加强研发投入比例,主动开展科研工作,有效进行知识产权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招聘和培养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同时企业还应具备国际视野,及时关注本领域国际上最先进科技水平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商标和专利注册之前进行专门检索,可自己开展或委托专业机构,这虽然在前期可能会花费一定时间与资金,但可以有效避免无意识侵权和国外企业或团体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理由而开展诉讼,从而提前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从行业层面出发,在遭遇知识产权壁垒的重灾区和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应积极早日建立产业安全和知识产权壁垒的预警体系,将知识产权风险因素纳入到产业预警体系当中。此外还可以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目的在于构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平台,第一时间共享行业内最新动态,还可以凝聚行业集体智慧应对国外所发起的知识产权壁垒,从而提高单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为其他企业积累应诉经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从国家层面来讲,立足于我国国内实际情况,现阶段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首要任务之一是秩序治理,应及早建立适于产业长远发展的秩序环境,避免以往企业一窝蜂兴起又一窝蜂衰落的状况,通过秩序的建立引导产业结构的变革升级。面对知识产权壁垒应考虑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均衡,加强国际间交流,争取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以政府作为一个整体促成谈判的达成。此外还要完善立法体系建设,提高法律透明度。建立产业损害评估与预警指标体系,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知识产权是对私有智力成果的肯定,而知识产权壁垒则是公私权利博弈的产物,其本质上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市场经济对私有合法权利是肯定并加以保护的,所以在现有经济体制下知识产权壁垒短时期仍没有消失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正面客观应对才是较为切实有效的做法。
作者:姬志斌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