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范文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智能互联技术的发展,新的商业设计人才需求标准产生,传统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模式下的毕业生已与新时期人才需求脱节。培养设计人才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须尽快调整教学模式,将智能互联技术融入教学,建立符合当前大学生学习方式的“ICICEE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资源掌控能力和教学效果,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

关键词:智能互联;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模式构建

1背景

早在2010年,思科就以“智能+互联”技术演绎了2020年人们的生活:孩子们不必一定要在课堂上才能听课学习,在家里甚至公园都可以;患者也不必一定要到医院才能看病,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生也可以为他诊治;大洋之外的亲人也不必一定要到过年才能团聚,通过互联技术他们可以天天团聚[1]。思科对人类未来生活的演绎形象地阐释了“智能+互联”技术的优势:消除空间、时间障碍,让人、事、物连接起来,让教育、生活、工作无时空障碍。经多年发展,智能互联技术在国内已较为成熟。麦克思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高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2000Mbps的高职院校493所,校均网络信息点数量为4572个,484所院校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2],为高校进入校园“云时代”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智能互联技术被部分引入传统学科教学中,初步实现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升级。那么,非传统学科的艺术设计专业怎样借助智能互联技术“东风”实现教学模式的全新“升级”,是当下艺术设计学科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2艺术设计专业及其“教与学”特点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兼具创意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其最常见的呈现形式为视觉展现,辅以听觉传达。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极为重视以视觉解读和分析的方式完成知识传授,学生更是习惯以观看海量图片、视频等视觉资料作为学习途径。此外,艺术设计专业授课过程,强调互动实践性,在互动中,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创意能力、思维转换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随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而创新精神、创意能力更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习形式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创意能力,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艺术设计专业面临新问题

3.1艺术审美及设计手段呈现新特点

受智能互联技术发展影响,新的商业需求和审美需求产生并成为主流趋势。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流行,扁平化、设计信息化等审美风格迅速崛起,并成为时下商业视觉传递的主流审美标准,艺术设计呈现信息化表达趋势。艺术信息的数据表达、数据处理和数据再现是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交互设计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等技术相结合的结果[3]。新审美风格突起和审美标准的形成,对我国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的审美标准、设计表达方式等带来巨大挑战。此外,对传统艺术设计方式更具挑战的是:具有设计创意能力的AI智能机器人已诞生,并取得阶段性成果。阿里巴巴的“鲁班AI设计师”每年能为“双十一”活动设计出数亿张海报,设计效果与设计师作品并无差距,且节约300多位设计师的工作量。随着智能技术发展,“鲁班”已学会自我学习和演化,输出设计师从未想过的优秀设计,这给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3.2艺术设计专业“教与学”面临挑战

智能互联技术快速发展,商业环境急速变化,让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等方面面临突发式冲击和挑战: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设计师未毕业就已面临失业?智能AI设计师未来是否会替代人类设计师?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是否可利用智能互联技术,培养出与当前商业社会环境需求相匹配设计人才?2018年始,我国高校在校大学生已转变为以“00后”为主的“数字元人”,他们成长于智能环境下,对各种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充满热情和好奇,利用网络寻找答案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首要途径。由于长期在智能环境下成长和生活,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3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调整

面对智能技术冲击及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培养既具有艺术设计创意能力,又具有智能技术掌控能力的“智能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为目标。这与传统设计师仅重视技能训练和设计基础知识学习有所不同。具有智能掌控能力的新型设计师,在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后,具有更强的敏锐性,能充分利用各类与专业相关的智能技术,设计出适用于智能社会商业环境的设计作品,甚至可借助智能技术开创具有创新价值的设计方向。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着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新增多门与当下商业环境契合度较高的课程,个别高校已建成“智慧教室”,主动迎合“00后”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和知识获取方式。但与当下需求相契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

4智能互联视阈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基于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正面临巨大挑战这一现状,艺术设计专业须尽快调整教学模式,引入智能互联技术,使教学借助于更具传递、交流、沟通、拓展的智能载体进行,探索全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根据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习惯及智能互联技术发展等综合情况,笔者认为可构建一个以智能教学为主(Intelligence)、师生沟通性强(Communication)、学习即时便捷(InstantandConvenient)、体验感参与感强(Ex-periencefeeling视、听、感、触全面调动)、知识拓展性广(Expansibility)的智能教学模式。为了便于探讨,本文将此模式简称为“ICICEE教学模式”,它是在以云课堂、慕课等为代表的“通用型”教学模式基础上,对艺术设计专业智能教学模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以弥补“通用型”智能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其显著特点是可全方位关注学生的视、听、展、体验,教学过程更注重与艺术设计专业更为契合的专业资源和智能工具的使用,更符合艺术设计专业“教与学”的需求。它以专业智能工具使用、专业在线资源获取以及智能艺术思维训练为核心,具体如下:

4.1利用移动端社交和储存工具,随教随学

艺术设计教学重在启发和引导,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探讨、激发。四十分钟课程时间结束,但师生对课程主题的思考探索并未结束。在此教学需求下,教师可及时、快速、灵活地实现将容量较大的视觉教学资料(图片、视频、链接等)进行展示和传输,学生可在手机移动端实时查看、学习,便于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如,教师利用微信群随时最新课程预习资料、在群里开展话题讨论等;教师利用云盘进行大容量教学视频传输,便于学生随时下载观看;教师发现优秀设计案例,可及时于教学讨论群,与学生进行即时分享讨论,以此实现教学的即时性和沟通的便捷性。

4.2网络学习灵活自由,建立个人知识库

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创意性强、答案非标准性等特点,教师引入多个在线课程或资源库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专业认知等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基于手机终端的慕课、超星课堂等资源,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拓展式移动课堂。学生利用此类资源,使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时间自由化、学习内容延伸化。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艺术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将艺术知识进行加工、分类以及整理,可以根据学生的习惯将知识进行系统的划分,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艺术知识库[4]。

4.3利用虚拟智能工具,兼顾展示与训练

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性及艺术设计作品的视觉传性等特点,决定了艺术设计作品在真实视觉空间中更易于得到理想的展示效果。基于此,具有虚拟三维空间的专业智能系统和工具被开发使用。此类工具的视觉空间展现形式十分符合设计专业师生的专业训练、作品模拟展示等。如,基于智能VR(VirtualReality,虚拟现实)虚拟三维空间技术系统和具有3D空间展示功能的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技术,适用于展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专业的师生进行日常训练、展示作品。另外,教师还可借助商家已开发成熟的VR工具进行课题模拟训练。如,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将某些商家开发的“DIY软装搭配馆”APP作为学生课堂作业构思“训练场”。学生直接将自己构思的设计色调、风格、家具等在此APP里进行模拟实验,最后将满意的实验效果图在3DMAX里进行建模、渲染,展开精细制作。此外,部分专业网站开发的在线建模、绘制CAD图等智能系统工具,都具有操作方便、节约时间等特点。学生在日常训练中,借助此类智能工具,与传统教学中学生直接在3DMAX进行反复修改相比,节约了训练时间,且训练效果更佳。可见,专业性智能工具的使用,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4实时沟通智能工具,助力师生高效沟通

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感性思考和技术操作占上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易出现“设计随着感觉走”的情况。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虽已默默完成作业,但却不符合要求,学生只能推翻重做。基于Any2Any方式的Mirrorop无线传屏、茄子快传等智能即时沟通工具,可实现“一屏监控多屏”的功能(即一台电脑屏幕,同时接受多个手机移动端投屏或多台电脑投屏),教师可同时观看多位学生设计过程,且可实时向全体学生展示任意一位学生的设计过程,而学生也可实时向教师传递最新设计进度和遇到的问题。这一智能工具的使用及时地解决了教师同时兼顾多名学生的困难,通过介入学生设计创意全过程,实时观看学生创作状态,及时纠正了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师生的沟通效果。

4.5采用专业APP和Web,获取最新方法和资源

随着技术更新换代,针对艺术设计、摄影等专业,有多种智能便捷软件上市,多个国外专业Web在线资源被开发使用。如Adobe公司出品的轻量化移动软件AdobeCap-tureCC,使用者可利用此工具扫描移动设备上的图片,直接转为矢量图形、字体库、个性色卡、3D材质及图案等,让使用者创建自己的设计素材库。类似的轻便专业工具还有:可满足空间设计者需求的3D设计屋、满足logo设计者需求的logoFoundry,满足配色需求的ColorHunter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大胆鼓励、引导学生使用此类工具,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

5结语

智能互联技术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主流技术支撑,在初步实现了以智能互联技术改变人类生活、商业模式、工作方式后,将进一步影响教育领域。在智能互联数字化生存背景下,设计的对象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而要将人放在整个群体、社会和文化当中去全盘考虑,需要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借鉴,整合创新[5]。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经历了由“手绘制图”到“电脑制图”的转变,科技进步始终在促进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智能互联技术的成熟,对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将是又一次冲击,艺术设计专业应敞开怀抱欢迎智能技术,鼓励师生使用“ICICEE教学模式”,将艺术设计与智能技术有效结合,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智能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豆瑞星.智能+互联:新城市运动?[J].互联网周刊,2010(8):64-65.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7-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报告[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2.

[3]张辉,张岩,张鹏.大数据助推高维艺术创新与共享[J].艺术教育,2018(3):75-77.

[4]徐双双,丁伟,贝典徽.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与突破[J].设计,2018(6):104-105.

[5]陈志刚,鲁晓波.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J].包装工程,2015(4):6-9.

作者:陈维艳 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