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工艺传承论文:扎染工艺的美感与传承范文

工艺传承论文:扎染工艺的美感与传承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工艺传承论文:扎染工艺的美感与传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工艺传承论文:扎染工艺的美感与传承

作者:1夏丽丽2朱小行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一、扎染艺术的美感

1.扎染艺术的水墨美

“墨”迹或“墨”象的品位和格调决定了扎染作品的精神。扎染艺术的创作也讲究“意在笔先”,针法的选择、捆绑的松紧、染色时间的控制都影响着色的效果,这要看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工艺水准的高低。

扎染艺术犹如水墨画,灵动自由,没有轮廓的拘束;以水与色为主,以织物为载体,不拘泥于形似,注重意境的表达和精神的传递。只是扎染艺术较之水墨画多一些理性的规律和形式美,水墨画较之扎染艺术更加气韵生动。二者的灵感皆源于自然界,进行夸张变化,在水与色的世界里自然晕染,浑然天成,洗尽铅华,纯净了世间万物。

2.扎染艺术的工艺美

扎染艺术的工艺美在于其偶然性,任何一件作品或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用线的粗细、针距的长短、捆扎力度的大小、折叠数的多少等都影响着扎染效果。即使是同一个工匠也不能做出一模一样的作品来。这就是手工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区别。机器能制造出无数复制品,而手工艺品只有唯一的一件。其细微的美增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鉴赏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力。

扎染艺术的工艺美还在于其晕层效果。扎染皆为水墨晕染般的效果,即使灵感源自雄伟险峻的山石河川,其效果也是水意朦胧。扎染制作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它的晕层效果,所以工匠的水平决定了晕层的美感。扎染工艺所产生的具有晕染美感的装饰纹样只要运用恰当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更衬托出扎染纺织品质朴无华的品格。扎染艺术的工艺特色—晕层效果,在纹样和材质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昭示着生命的韵味,把纹样的工艺性与扎染的工艺特点完美地结合起来。

3.扎染艺术的情感美

情感美是中国人民世代的追求。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古代画家“寄情于景”,就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它凝聚了创作者朴实的人文情怀,蕴涵了人类理想、愿望、道德、个性、生存状态、智慧等人文特征。人文精神使得扎染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并与日常生活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赋予扎染艺术最大的价值。

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庄子不从自然的外部物象本身去寻找美,而是从人与自身、自然、宇宙的精神关联上去寻找美,把美看成是一种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

中国传统图案是记载人们自古以来对自然的认识、对民族的热爱、对宗教的信仰,并把这种精神情感融入到生活细节中。如白族周城的蝴蝶纹反映了白族人对美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吉祥和风调雨顺的美好期盼,白族人民把朴素的愿景寄托在小小的蝴蝶上面,体现了他们纯洁、清净、积极的情感;又如扎染图案里也经常用到中国传统的“福文化”图案,如鸳鸯戏水、五福捧寿、松鹤延年、喜鹊闹梅、莲生贵子等图案,体现了人们对福寿吉祥、子孙满堂的企盼。扎染艺术的每一种纹样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人文内涵,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尊重与崇拜。

二、扎染艺术传承的意义

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很多人追逐欧美的潮流并视之为美的标准,毫无取舍地奉行“拿来主义”,扎染艺术等一些传统工艺品被贴上了“土气”的标签而被推向淘汰的边缘。扎染之所以被认为“土气”是因为当下的人未赋予它时代性,它们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导致精湛的工艺和浑厚的文化内涵荡然无存。

工业时代的来临,机器代替了手工,高效的数字化使染缬艺术中的人文精神逐渐消失。作为手工艺术的扎染,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弥补了科学与技术的人文和情感缺失。当代设计师通过机器模仿扎染华美优雅的风格,但都似昙花一现便悄无声息了。机器产生的美感可以瞬间叱咤风云,但是远不如手工艺品如茶艺经得起推敲与品味。

时代在前进,历史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变的是扎染艺术所留下的还纯返朴的精神并处处启发着我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扎染艺术汲取了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养分,其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对当代人的人格修养的意义是非凡的。然而只有对扎染艺术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传承,才能充分感受它朴素的精神品格。台湾易经大师马叔礼先生说过,“文化创意先扎根”,“根”就在于对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传承。

综上所述,扎染艺术质朴的美感,时刻体现着劳动人民真善美的人文品质,给予世界以视觉冲击感,让更多的人领悟到这一艺术的自然之美,并共同致力于扎染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扎染艺术还有很多未被了解的工艺、风格和精神,所以传承和发展扎染艺术之路任重道远。只有不懈地钻研,才有可能体会到真正的艺术精神和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点。